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mporal plus epilepsy 定义及其临床特征探究
1
作者 王薇薇 吴逊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98-605,共8页
内侧颞叶癫是脑网络疾病,多为药物治疗无效者。外科手术后有20%~30%患者仍有发作,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癫源区超出颞叶内侧,涉及颞叶外侧和颞叶周围区,因此2005年Ryvlin和Kahane提出“TPE”的概念。此后神经电生理尤其是颅内记录、MRI、fMRI... 内侧颞叶癫是脑网络疾病,多为药物治疗无效者。外科手术后有20%~30%患者仍有发作,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癫源区超出颞叶内侧,涉及颞叶外侧和颞叶周围区,因此2005年Ryvlin和Kahane提出“TPE”的概念。此后神经电生理尤其是颅内记录、MRI、fMRI和DTI等均证明该类型癫的存在。TPE在临床上具有颞叶内侧及其所涉及区的两种症状。与内侧颞叶癫不同,头皮脑电图异常范围广泛,但不能确定为TPE,颅内电极尤其是立体脑电图是确定TPE必不可少的方法。TPE多为药物难治者,外科手术可全切除癫源区。TPE直译为“颞叶附加癫”,易产生歧义,笔者建议在癫发作分类中增加“多脑叶癫”,包括TPE及其他涉及1个以上脑叶的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mporal plus epilepsy(非mesh词) 多脑叶癫(非mesh词) 颞叶 脑电描记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立体定向脑电图的耐药性癫痫致痫区脑网络特征分析
2
作者 师家伟 赵学敏 +2 位作者 柴奇 张凯 乔慧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54-961,共8页
目的 分析耐药性癫痫患者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数据,探讨致痫区与非受累区脑网络图论指标差异。方法 回顾分析2022年8月至2023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行立体定向电极植入术的11例耐药性颞叶内侧型癫痫患者的SEEG和结构影... 目的 分析耐药性癫痫患者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数据,探讨致痫区与非受累区脑网络图论指标差异。方法 回顾分析2022年8月至2023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行立体定向电极植入术的11例耐药性颞叶内侧型癫痫患者的SEEG和结构影像数据,计算致痫指数并绘制致痫图,以此划分致痫区和非受累区;采用Granger因果分析分别计算两区域发作间期和发作期功能连接矩阵,结合全局效率(E_(glob))、局部效率(E_(loc))、特征路径长度(Lp)、聚类系数(Cp)、标准化特征路径长度(λ)、标准化聚类系数(γ)和小世界标量(σ)图论指标,对比分析发作间期与发作期图论指标变化。结果与发作间期相比,非受累区发作期γ(t=-3.730,P=0.005)和λ(t=-6.436,P=0.001)降低;而致痫区发作间期与发作期γ和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网络效率方面,与发作间期相比,致痫区和非受累区发作期E_(glob)(t=5.360,P=0.002;t=5.577,P=0.001)和E_(loc)(t=4.450,P=0.003;t=4.038,P=0.005)均增高,Lp均降低(t=-5.127,P=0.002;t=-3.912,P=0.005)。结论 致痫区和非受累区在癫痫发作期存在全脑网络同步性增强,而图论指标的变化,特别是γ和λ可以作为区分癫痫患者致痫区与非受累区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性癫痫 立体定位技术 脑电描记术 图论(非mesh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癫痫药物修饰治疗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徐莹 齐婧 王群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7-172,共6页
脑卒中后癫痫患者对低剂量抗癫痫发作药物治疗反应良好,但仍有部分患者进展为耐药性癫痫,因此亟待研发有效预防或逆转癫痫发生和发展且具备疾病修饰治疗作用的药物。业已证实,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唑尼沙胺等新型抗癫痫发作药物,大麻... 脑卒中后癫痫患者对低剂量抗癫痫发作药物治疗反应良好,但仍有部分患者进展为耐药性癫痫,因此亟待研发有效预防或逆转癫痫发生和发展且具备疾病修饰治疗作用的药物。业已证实,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唑尼沙胺等新型抗癫痫发作药物,大麻二酚、多酚类化合物等天然化合物,线粒体抗氧化药、非甾体抗炎药等药物不仅能控制癫痫发作,甚至能够阻止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以此发挥抗癫痫发生及疾病修饰治疗作用。本文对具有疾病修饰治疗作用的药物进行归纳,以为脑卒中后癫痫的疾病修饰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卒中 抗惊厥药 疾病修饰治疗(非mesh词) 神经保护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患者发作间期局限性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高代谢机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魏路华 雷向宇 +1 位作者 王薇薇 吴逊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03-609,共7页
发作间期局限性PET高代谢在临床实践中常对致癇灶的定位造成困扰,因此正确解读其临床意义具有重要价值。通过文献回顾,对发作间期PET高代谢信号的可能机制如频繁癇样放电、代偿性活动、兴奋性毒性作用等进行分析,并对一些特定癫癇综合... 发作间期局限性PET高代谢在临床实践中常对致癇灶的定位造成困扰,因此正确解读其临床意义具有重要价值。通过文献回顾,对发作间期PET高代谢信号的可能机制如频繁癇样放电、代偿性活动、兴奋性毒性作用等进行分析,并对一些特定癫癇综合征或疾病发作间期局限性PET高代谢信号的出现频率和可能机制进行综述,有助于归纳其在不同临床背景下作为术前评价指标的价值;同时提示对发作间期局限性PET高代谢信号的解读应结合病因及其他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助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癇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高代谢(非mesh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umilio2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旭玲 陈阳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1046-1049,共4页
Pumilio2(Pum2)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转录后调控因子,与微小RNA功能相似,通过其特定的结构域与m RNA结合以阻断翻译起始复合物的形成、抑制靶基因的表达。近年研究表明,Pum2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形态发生和功能执行密切相关,其表达变化参与中... Pumilio2(Pum2)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转录后调控因子,与微小RNA功能相似,通过其特定的结构域与m RNA结合以阻断翻译起始复合物的形成、抑制靶基因的表达。近年研究表明,Pum2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形态发生和功能执行密切相关,其表达变化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生物学进程。本文拟就Pum2在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的研究进展简要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Pumilio2蛋白(非Me SH词) 中枢神经系统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相关过度运动癫的临床及脑电图特征分析
6
作者 万慧娟 陈超 +8 位作者 王圣松 王秀 桑林 郑重 周峰 胡文瀚 张凯 张建国 邵晓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75-981,共7页
目的探讨睡眠相关过度运动癫之临床特征并评价头皮视频脑电图(VEEG)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4年5月至2020年1月确诊的32例睡眠相关过度运动癫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其一般临床资料、发作期症状学、发作间期及发作期脑电图模式。结果10例(31.2... 目的探讨睡眠相关过度运动癫之临床特征并评价头皮视频脑电图(VEEG)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4年5月至2020年1月确诊的32例睡眠相关过度运动癫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其一般临床资料、发作期症状学、发作间期及发作期脑电图模式。结果10例(31.25%)患者MRI呈异常征象。依据发作症状学模式(SPs)分类,SP1(早期的初级运动表现)1例(3.13%)、SP2(不自然的过度运动)18例(56.25%)、SP3(协调的过度运动)6例(18.75%)、SP4(富有情感内容的姿势行为)7例(21.88%)。发作间期及发作期脑电图异常率分别为81.25%(26/32)和71.88%(23/32);其中发作期头皮脑电图起始早于临床症状者23例(71.88%),放电部位局灶性14例(43.75%)、脑区性8例(25%),两种起始模式以包含各种低波幅快活动者为主;双侧性/广泛性1例(3.13%)。11例(34.38%)患者发作间期样放电部位与发作期脑电图所示起始部位相符且恒定局限于1个或相邻23个电极。结论睡眠相关过度运动癫影像学阳性检出率较低,症状学具有特殊性,高质量视频脑电图记录及判读在诊断与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发作期脑电图可为术前评估提供必要的定侧及定位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度运动(非mesh词) 睡眠 脑电描记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作性愣神 自动症13年
7
作者 张国高 卢强 +3 位作者 窦万臣 高晶 吴立文 崔丽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1051-1056,共6页
<正>病历摘要患者男性,33岁。主因发作性愣神、自动症13年,于2012年4月17日入院。患者自20岁起反复出现发作性愣神、咂嘴、双手摸索动作,呼之不应,每次发作约持续1 min,可自行缓解,平均1~2 d发作1次,甚至2次/d,发作前可以出现心... <正>病历摘要患者男性,33岁。主因发作性愣神、自动症13年,于2012年4月17日入院。患者自20岁起反复出现发作性愣神、咂嘴、双手摸索动作,呼之不应,每次发作约持续1 min,可自行缓解,平均1~2 d发作1次,甚至2次/d,发作前可以出现心慌、上腹部不适等先兆症状,发作后感觉周围环境改变,类似梦境,偶尔于劳累或停服抗癫药后出现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外院行头部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细胞胶质瘤(非mesh词) 颞叶 皮质发育畸形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8
作者 吴文悦 肖文彪 +1 位作者 龙泓羽 肖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91-396,共6页
癫是临床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表现和病因多样,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传统遗传学机制不能完全解释癫的发生机制,因此环境因素影响基因表达可能成为癫发生机制研究的新方向。表观遗传学是研究环境因素或其他非DNA... 癫是临床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表现和病因多样,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传统遗传学机制不能完全解释癫的发生机制,因此环境因素影响基因表达可能成为癫发生机制研究的新方向。表观遗传学是研究环境因素或其他非DNA序列改变对基因表达的影响。本文拟对癫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进行简要概述,以为癫发生机制和治疗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疒闲] 表观遗传学(非mesh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SC1基因对神经干细胞生长发育及癫发生机制研究
9
作者 吴文悦 吴倩 +2 位作者 肖文彪 龙泓羽 肖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0-35,共6页
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C1)广泛表达于脑组织,对神经元生长发育的多个阶段,如增殖、迁移、分化和成熟均发挥调控作用。DISC1基因不仅与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和重度抑郁症等精神病的发病机制相关,还参与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的发生与... 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C1)广泛表达于脑组织,对神经元生长发育的多个阶段,如增殖、迁移、分化和成熟均发挥调控作用。DISC1基因不仅与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和重度抑郁症等精神病的发病机制相关,还参与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的发生与发展。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肖波教授研究团队致力于研究DISC1基因及其相关蛋白在神经干细胞生长发育及癫发生发展中的调控作用。本文结合既往研究,展示我们研究团队相关成果,总结DISC1基因及其相关蛋白在神经干细胞生长发育及癫发生发展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非mesh词) 神经元 干细胞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痫发作后全面性脑电抑制作为癫痫猝死脑电图标志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梅 王后芬 +1 位作者 史梦婷 于云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00-1004,共5页
目前尚缺乏可靠的癫痫猝死(SUDEP)预测指标,给癫痫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随着研究深入,癫痫发作特别是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后,脑电图可监测到癫痫发作后全面性脑电抑制(PGES),自此PGES作为SUDEP可能的脑电图标志物备受关注。本... 目前尚缺乏可靠的癫痫猝死(SUDEP)预测指标,给癫痫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随着研究深入,癫痫发作特别是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后,脑电图可监测到癫痫发作后全面性脑电抑制(PGES),自此PGES作为SUDEP可能的脑电图标志物备受关注。本文拟对PGES病理生理学机制、相关因素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PGES的产生及其与SUDEP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猝死 脑电抑制(非mesh词) 脑电描记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