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升机特定结构先进陶瓷材料研究进展与应用展望
1
作者 谌广昌 段小明 +12 位作者 朱金荣 龚情 蔡德龙 李宇航 杨东雷 陈彪 李新民 邓旭东 余瑾 刘博雅 何培刚 贾德昌 周玉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5-244,共20页
为进一步拓展先进陶瓷材料在直升机结构领域的应用,本文对国内外直升机结构用先进陶瓷材料进行了审视和回顾,重点关注直升机能量冲击防护部位、能量转换部件及腐蚀防护区域等特定结构部位用各类先进陶瓷材料,对比分析国内外先进陶瓷材... 为进一步拓展先进陶瓷材料在直升机结构领域的应用,本文对国内外直升机结构用先进陶瓷材料进行了审视和回顾,重点关注直升机能量冲击防护部位、能量转换部件及腐蚀防护区域等特定结构部位用各类先进陶瓷材料,对比分析国内外先进陶瓷材料在直升机上述特定结构部位的应用差距,并提出未来发展建议。高速动态冲击能量防护部位应发展反应烧结曲面一体化成型的非透明装甲陶瓷材料和多晶透明装甲陶瓷材料,低能量冲击防护部位应发展与环氧树脂基基材兼容的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热能冲击防护部位应发展陶瓷基/树脂基混杂复合材料(Hybrid Ceramic Matrix Composite/Polymer Matrix Composite, HCMC-PMC),机械能与电能转换部件应发展以高性能微型压电陶瓷薄膜功能器件及柔性混合电子结构复合材料为代表的多功能复合材料,电磁能与热能转换部件应发展与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兼容的纤维增强吸波陶瓷基复合材料,腐蚀防护区域应发展高性能耐磨腐蚀防护用溶胶-凝胶涂层。同时,应大力构建直升机装备高速动态能量冲击防护机理及防护材料抗弹击性能优化机制,并发展垂直起降飞行器多功能复合材料数字试验验证技术,以显著缩短先进陶瓷材料的研发及装机应用周期并降低验证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特定结构 先进陶瓷 微型压电陶瓷 多功能复合材料 数字化试验验证技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FS结构钛酸铋薄膜的C-V特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郭冬云 王耘波 +3 位作者 于军 王雨田 王宝义 魏龙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0-182,共3页
 利用sol gel方法在p Si(111)基底上制备钛酸铋薄膜。测量不同退火温度下得到的In/BTO/p Si结构的C V曲线,测量结果表明制备的MFS结构钛酸铋薄膜在合适的制备工艺下可望实现极化型存储。
关键词 mfs结构 钛酸铋薄膜 C-V特性 制备 铁电材料 FFET 信息存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CrMnSiA结构钢表面渗氮-氧化复合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云庆文 吴新宇 +2 位作者 陈秋宇 李富霖 刘瑞良 《电镀与精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73,共7页
本文以30Cr Mn Si A结构钢为研究对象,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渗氮及低温渗氮-低温氧化复合技术对其进行表面改性研究,重点研究了氧化时间对渗氮30Cr Mn Si A钢表面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分析渗氮层及渗氮-... 本文以30Cr Mn Si A结构钢为研究对象,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渗氮及低温渗氮-低温氧化复合技术对其进行表面改性研究,重点研究了氧化时间对渗氮30Cr Mn Si A钢表面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分析渗氮层及渗氮-氧化复合改性层的表面形貌、截面组织和相结构;利用维氏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和电化学工作站对渗氮层及复合改性层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渗氮层表面主要由ε-Fe_(23)N、γ'-Fe_(4)N和α_N相组成,经不同时间的氧化处理后,渗氮层表面生成Fe_(3)O_(4)相和Fe_(2)O_(3)相;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氧化物的含量增大,表面硬度增大,最大可达1012 HV_(0.05),改性层的有效硬化层厚度约为200μm;在防腐耐磨方面,渗氮层和渗氮-氧化复合改性层的耐磨性和耐蚀性均显著提高,且短时间氧化的复合改性层具有更好的耐磨性和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钢 多功能改性层 防腐耐磨 低温等离子体渗氮 30CrMnS iA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bon materials for smart batteries
4
作者 ZHOU Jun-yi DU Hong-hui +2 位作者 WANG Xue-tao CAO Xin-ru ZHI Lin-jie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2-836,共15页
Smart batteries play a key role in upgrading energy storage systems.However,they require a well-balanced integration of material structure,functional properties,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and their development is... Smart batteries play a key role in upgrading energy storage systems.However,they require a well-balanced integration of material structure,functional properties,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and their development is limited by conventional material systems in terms of energy density,response time,and functional integration.Carbon materials have emerged as a key solution for overcoming these problems due to their structural adjustability and multifunctional compatibility.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ir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by changing the pore structure and interlayer spacing,as well as chemical functionalization,and composite design are analyzed,and their impact on improving the specific capacity and cycling stability of batteries is demonstrated.The unique advantages of carbon materials in realizing smart functions such as power supply,real-time monitoring and energy management in smart batteries are also discussed.Based on current progress in related fields,the prospects for the use of carbon materials in smart batteries are evalu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materials Smart battery Structural regulation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multifunctional integ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红外电致变色器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渊泽 牛春晖 +3 位作者 王雷 杨明庆 张世玉 吕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9-258,共10页
电致变色是材料反射、吸收等光学性质在外加电场驱动下发生稳定、可逆变化的现象,在不同波段可表现为颜色、红外发射率等变化。红外电致变色器件(IR-ECDs)能够动态调节物体的红外光学特性,在自适应伪装、热管理等应用中受到广泛关注。... 电致变色是材料反射、吸收等光学性质在外加电场驱动下发生稳定、可逆变化的现象,在不同波段可表现为颜色、红外发射率等变化。红外电致变色器件(IR-ECDs)能够动态调节物体的红外光学特性,在自适应伪装、热管理等应用中受到广泛关注。作为最有代表性的有机电致变色材料,聚苯胺(PANI)制备方法简单,电化学性能优异,在多波段电致变色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从电致变色器件结构出发,介绍了从可见电致变色到红外电致变色的原理和器件结构的演变,对近年来增强聚苯胺红外电致变色器件性能的策略和最新进展进行了归纳和分析,讨论了其多功能化应用的拓展方向,最后对所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与展望,为今后发展优异性能的IR-ECDs提供了参考,希望能够对本领域研究者有所启发,促进电致变色领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红外 电致变色 器件结构 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导热沥青基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航天器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强 刘洪新 +4 位作者 何端鹏 陈海峰 陈维强 金晶 潘福明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219,共8页
随着新一代航天器不断朝着超大型化、微小型化、高效能化方向发展,航天器对轻质高强高模高导热材料的需求日益迫切。相比传统的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高导热沥青基碳纤维具有超高的热导率、更高的拉伸模量以及更低的热膨胀系数,是实现... 随着新一代航天器不断朝着超大型化、微小型化、高效能化方向发展,航天器对轻质高强高模高导热材料的需求日益迫切。相比传统的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高导热沥青基碳纤维具有超高的热导率、更高的拉伸模量以及更低的热膨胀系数,是实现承载/传热/热尺寸稳定性功能一体化的理想材料,在航天领域得到了重要应用并展现出巨大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高导热沥青基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发展现状以及在航天器中的应用现状,重点从航天器热管理结构、热防护结构、高尺寸稳定性结构、多功能结构、电子设备外壳等方面综述了其应用现状,最后对高导热沥青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发展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导热 高模量 沥青基碳纤维 热管理 高尺寸稳定性 多功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并行融合网络的多功能雷达行为辨识技术
7
作者 王宏兴 舒汀 +1 位作者 何劲 郁文贤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0-55,共6页
针对多功能雷达在信号层面分析时样式复杂多变、整体特征表述不全面、提供关键信息能力不足的问题,建立了一种多层级的多功能雷达行为层面表征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一维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和门控循环网络并行处理的融合网络结构。在使用多... 针对多功能雷达在信号层面分析时样式复杂多变、整体特征表述不全面、提供关键信息能力不足的问题,建立了一种多层级的多功能雷达行为层面表征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一维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和门控循环网络并行处理的融合网络结构。在使用多层级模型清晰有效地表征和分析多功能雷达行为的基础上,结合两种网络分别在局部深度特征提取和全局时序特征提取方面的优势,实现了对多功能雷达典型功能的行为辨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参数交织程度较高的情况下,该网络对多功能雷达四种典型功能的行为辨识准确率达到95.6%,证明了所提的并行网络算法在侦察情报分析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雷达 行为辨识 并行融合网络 多层级结构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基超疏水涂层的制备及其在包装领域的应用
8
作者 刘永伟 杨志豪 +4 位作者 王鑫 董翠华 陈萧 孙敏 庞志强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41-51,共11页
目的旨在通过全面综述近年来包装领域生物基超疏水涂层的研究进展,使相关研究者快速了解生物基超疏水涂层的构建策略和应用场景,为开发新一代生物基超疏水涂层提供借鉴。方法首先,对超疏水表面的构建策略进行概述,并从生物基材料来源的... 目的旨在通过全面综述近年来包装领域生物基超疏水涂层的研究进展,使相关研究者快速了解生物基超疏水涂层的构建策略和应用场景,为开发新一代生物基超疏水涂层提供借鉴。方法首先,对超疏水表面的构建策略进行概述,并从生物基材料来源的角度,系统总结生物基超疏水涂层的制备方法、性能特点以及在多功能包装领域的应用情况。其次,探讨目前生物基超疏水涂层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结果生物基超疏水涂层在自清洁、防污、防腐、阻燃、除冰等多功能包装领域显示出优异的性能,为其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结论得益于生物基材料良好的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制备全生物基可降解的超疏水涂层将成为未来超疏水涂层重要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 超疏水涂层 微/纳结构 低表面能 多功能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润湿理论的多功能超滑表面研究进展
9
作者 徐圣达 曾超 +3 位作者 姜涛 李文戈 赵远涛 刘柱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5-49,共15页
超滑表面(SLIPS)是一种通过向具有微纳米多孔结构的衬底注入低表面能液体而形成的全憎表面,能够排斥多种液体,具有液滴滑动阻力小、力学性能好、耐高温高压、自清洁、自修复、润滑减摩等特性,在防腐、防污、减阻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 超滑表面(SLIPS)是一种通过向具有微纳米多孔结构的衬底注入低表面能液体而形成的全憎表面,能够排斥多种液体,具有液滴滑动阻力小、力学性能好、耐高温高压、自清洁、自修复、润滑减摩等特性,在防腐、防污、减阻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超滑表面的润湿理论,总结了水相和油相在气相下的扩散系数Sow(a)、液滴外部和液滴下方的润湿结构、每种结构单位面积的总界面能、每种结构稳定性的等效判据以及超滑表面存在的12种热力学状态。讨论了超滑表面的制备原则,总结了制备粗糙基底的方法及优缺点。为了制备性能优异稳定的超滑表面,在遵循设计原理的同时,还需充分了解衬底、润滑剂、工作流体和外部气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针对多功能超滑表面的特性,综述了其在防腐蚀、防覆冰、防污、减阻、油水分离、水雾收集、生物医学7个领域的应用机理和研究现状。最后,对超滑表面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未来的超滑表面应朝着制备工艺简单有效、力学性能稳定、多功能化、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滑表面 润湿理论 制备方法 微/纳米结构 多功能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填料对多功能防火涂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吕仲菲 唐宇建 +1 位作者 王俊杰 尹广军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5,共5页
多功能防火涂料可以涂覆在多种金属基材表面,在锂离子电池发生热失控时,有效隔绝热量传递、控制火势走向、延缓热扩散,保护基材的同时也为锂离子电池的安全应用保驾护航。设计开发了一系列由纳米填料,如石墨烯、碳纳米管及无机硅酸盐纳... 多功能防火涂料可以涂覆在多种金属基材表面,在锂离子电池发生热失控时,有效隔绝热量传递、控制火势走向、延缓热扩散,保护基材的同时也为锂离子电池的安全应用保驾护航。设计开发了一系列由纳米填料,如石墨烯、碳纳米管及无机硅酸盐纳米管,改性的多功能防火涂料。实验结果表明:无机硅酸盐纳米管改性的防火涂料,可以在降低体系颜基比的同时,提高涂层的耐冲击性、绝缘性能(直流6000 V,通电60 s,漏电流<1 mA)和防火隔热性能(1000~1300℃火焰灼烧30 min,非涂层面最高温度为3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热失控 绝缘 防火涂料 隔热 纳米填料 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保真代理模型的塔机臂架结构优化
11
作者 张建康 刘富文 +4 位作者 郭冠辰 张帅 宋学官 孙田 李子陆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67-1976,共10页
起重臂架是动臂式塔机的关键工作部件,负责提升运输建筑材料,其制造成本和工作耗能与自身重量成正比,需要对臂架的重量优化展开研究,因此提出了一种针对动臂式塔机臂架的高效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基于有限元法,计算了不同臂架幅度下的极... 起重臂架是动臂式塔机的关键工作部件,负责提升运输建筑材料,其制造成本和工作耗能与自身重量成正比,需要对臂架的重量优化展开研究,因此提出了一种针对动臂式塔机臂架的高效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基于有限元法,计算了不同臂架幅度下的极限工况应力及变形,确定了最危险工况,并以此工况作为优化设计的基础工况;然后,选定了臂架上12个结构参数为设计变量,进行了参数化建模,利用拉丁超立方采样(LHS)选取了样本点,基于有限元仿真数据,构建了三种基于径向基函数(RBF)的代理模型并对其精度进行了评估;最后,基于精度高的多保真代理模型(MFS),以臂架重量最小为优化目标,构建了臂架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使用遗传算法(GA)完成了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臂架满足强度、刚度要求,整个臂架不会发生断裂和失稳,而且臂架重量减轻了25.03%;同时,多保真代理模型的预测结果和仿真结果误差小于3%,证明了多保真代理模型的准确性,进而证明了基于多保真代理模型的臂架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臂式塔式起重机 臂架结构轻量化设计 多保真代理模型 遗传算法 优化设计 拉丁超立方采样 径向基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视/遮阳/控温/红外隐身多功能集成序构薄膜研究
12
作者 王龙 汪刘应 +5 位作者 刘顾 葛超群 王滨 许可俊 王文豪 胡灵杰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3-149,共7页
为了解决光学材料多功能耦合与集成的光谱诉求及其材料设计冲突难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TiAlN/Ag]^(2)/TiAlN序构复合薄膜开展可见光透射诱导与红外辐射抑制的协同设计方法,诠释序构薄膜材料多功能耦合的新原理与新机制,并对其光学兼容... 为了解决光学材料多功能耦合与集成的光谱诉求及其材料设计冲突难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TiAlN/Ag]^(2)/TiAlN序构复合薄膜开展可见光透射诱导与红外辐射抑制的协同设计方法,诠释序构薄膜材料多功能耦合的新原理与新机制,并对其光学兼容性能测试表征。研究表明,构筑的[TiAlN(厚度为30 nm)/Ag(厚度为15 nm)]^(2)/TiAlN(厚度为30 nm)序构复合薄膜具备带通状选择性透射与中远红外低辐射的光学特性,可较好实现透视、遮阳、低辐射控温与红外隐身多功能兼容效果,在军用车辆、绿色建筑等特种玻璃的辐射控温与红外隐身领域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集成 序构薄膜 可见光透射诱导 红外辐射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高频段瓦式相控阵天线的热设计与试验分析
13
作者 贺畅 高峰 +7 位作者 王梓涵 杨春艳 山妮娜 郭萌 段振 崔喆 刘鹏 刘海勇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34-39,共6页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瓦式相控阵天线以其小型化、高性能、高集成的特点,已逐渐成为有源相控阵天线发展的新趋势。但随着频段及集成度的不断提高,多功能集成芯片的热流密度也越来越大,随之带来的散热问题也更为突出。针对某高频段瓦...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瓦式相控阵天线以其小型化、高性能、高集成的特点,已逐渐成为有源相控阵天线发展的新趋势。但随着频段及集成度的不断提高,多功能集成芯片的热流密度也越来越大,随之带来的散热问题也更为突出。针对某高频段瓦式相控阵天线的热设计要求,提出一种强迫风冷条件下“散热风道+扁平热管”的低成本散热方案,通过数值仿真验证阵面发热器件可控温度及多功能集成芯片温度一致性,搭建热测试平台进行热测试,对测试点实测温度与仿真温度进行对比分析。数值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热控结构能够满足发热器件的壳温要求以及多功能集成芯片的温度一致性要求,进一步验证了该散热方案的合理性,可为后续同类瓦式相控阵天线的热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式相控阵天线 多功能集成芯片 强迫风冷 扁平热管 数值仿真 热测试 热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转化法制备超滤和微滤膜的孔结构控制 被引量:30
14
作者 赵晓勇 曾一鸣 +1 位作者 施艳荞 陈观文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87-495,共9页
 综述了近期关于超滤和微滤膜孔结构控制的一些研究工作。介绍了相转化法制备聚合物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液-液分相、固-液分相、凝胶化等相转变过程,并依此解析了超滤和微滤膜中常见的结构形态。最后从热力学与动力学两方面探讨了对超...  综述了近期关于超滤和微滤膜孔结构控制的一些研究工作。介绍了相转化法制备聚合物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液-液分相、固-液分相、凝胶化等相转变过程,并依此解析了超滤和微滤膜中常见的结构形态。最后从热力学与动力学两方面探讨了对超滤和微滤膜孔结构进行控制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相转化法 微滤膜 孔结构控制 超滤膜 膜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结构的支撑技术 被引量:2
15
作者 侯悦民 季林红 金德闻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58-662,共5页
多功能结构是航天产品前沿技术。本文首先介绍多功能结构的概念 ,然后讨论多功能结构的支撑技术 ,包括理想材料的分析、设计方法、理想材料零件的设计和制造方法、微电子元件的构型优化以及多功能结构设计方法。针对多功能结构设计 ,提... 多功能结构是航天产品前沿技术。本文首先介绍多功能结构的概念 ,然后讨论多功能结构的支撑技术 ,包括理想材料的分析、设计方法、理想材料零件的设计和制造方法、微电子元件的构型优化以及多功能结构设计方法。针对多功能结构设计 ,提出功能驱动的设计框架 ,及基于博弈论的设计方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结构 设计的材料 均匀化方法 直接金属熔积 设计方程 博弈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RIZ的工业设计创新流程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艾险峰 胡康 +1 位作者 周红宇 周毅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5-109,共5页
研究如何将TRIZ理论和工具用于工业设计,以提供一种基于逻辑的设计创新流程。基于TRIZ中的创新等级概念,指出工业设计问题的难度级别,借鉴前人关于TRIZ的冲突解决理论、分离原理、发明原理、ARIZ、理想度、物场分析及效应库等工具的比... 研究如何将TRIZ理论和工具用于工业设计,以提供一种基于逻辑的设计创新流程。基于TRIZ中的创新等级概念,指出工业设计问题的难度级别,借鉴前人关于TRIZ的冲突解决理论、分离原理、发明原理、ARIZ、理想度、物场分析及效应库等工具的比较研究成果,分析了这些工具对于工业设计的适用性,然后结合TRIZ概念设计流程与一般工业设计流程,进而建立一种工业设计创新流程模型。最后将该模型用于一种教室多功能桌椅的形态和变换机构设计,验证了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设计 TRIZ 多功能桌椅 伸缩结构 弹出结构 分离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三维速度结构及其各向异性 被引量:52
17
作者 宋仲和 安昌强 +5 位作者 陈国英 陈立华 庄真 傅竹武 吕梓龄 胡家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694-707,共14页
本文用覆盖中国的358条勒夫面波路径资料,研究了10.45—113.80s范围内中国西部的三维SH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各构造单元的SH波速度结构均有明显的差别.作为稳定块体的塔里木盆地,壳内重力分异程度较高,上、中、下地壳厚度差别小,壳内无... 本文用覆盖中国的358条勒夫面波路径资料,研究了10.45—113.80s范围内中国西部的三维SH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各构造单元的SH波速度结构均有明显的差别.作为稳定块体的塔里木盆地,壳内重力分异程度较高,上、中、下地壳厚度差别小,壳内无明显的低速层,地壳平均速度比较小;上地幔低速层埋深大且层中速度大;区内横向变化小.构造活动区如天山、青藏高原,其突出的特征是下地壳厚度大且速度大,上地幔盖层速度值相当高.这与西伯利亚、印支板块的挤压有密切的关系.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北、东边缘地区壳内存在低速层,上地幔低速层埋深浅,一些地区存在壳幔过渡层.面波各向异性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天山及印支板块北缘下存在明显的各向异性,以构造边缘地区及上地幔低速层附近最为突出.印度板块、西伯利亚板块与中国大陆间的碰撞引起强大的水平压力和一定的下插作用,是造成青藏高原隆起、地壳增厚、天山隆起的最根本的因素,同时也促成壳幔中辉石、橄榄石的定向排列和物质运移,因而出现明显的各向异性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 速度结构 各向异性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淀粉酶家族的新成员——多功能淀粉酶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阳 李樊 张应玖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4-109,共6页
多功能淀粉酶是α淀粉酶家族(α-amylase family)的新一类成员,包括新普鲁兰酶、麦芽糖淀粉酶和环麦芽糊精酶,它们在结构上具有α淀粉酶家族共有的4个高度保守的区域,但在功能上又兼有糖苷水解酶和糖基转移酶的催化活性,而不同的多功能... 多功能淀粉酶是α淀粉酶家族(α-amylase family)的新一类成员,包括新普鲁兰酶、麦芽糖淀粉酶和环麦芽糊精酶,它们在结构上具有α淀粉酶家族共有的4个高度保守的区域,但在功能上又兼有糖苷水解酶和糖基转移酶的催化活性,而不同的多功能淀粉酶虽然在结构与功能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不同来源的酶在底物特异性和水解、转移糖苷键的特异性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多功能淀粉酶大多存在单体与二聚体或多聚体之间的平衡,其多聚化与N结构域和环境中的离子强度调控有关.实验证明,通过突变可以改变多功能淀粉酶的催化特性,甚至仅1个氨基酸的替换就能实现功能改变.多功能淀粉酶的结构保守性和催化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淀粉酶 结构保守性 催化多样性 结构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迭部县扎尕那生态人居多层次景观空间解构 被引量:8
19
作者 史利莎 彭莹 +1 位作者 黄璐 严力蛟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5-491,共7页
甘肃省迭部县扎尕那村是中国藏区传统村寨聚落的典型代表之一,基于多功能景观概念和中国风水理论,从区域环境层次、居住区域层次、组团邻里层次和住屋单元层次4个层次对扎尕那聚落空间进行解构。研究表明,在区域环境层次上,其空间要素... 甘肃省迭部县扎尕那村是中国藏区传统村寨聚落的典型代表之一,基于多功能景观概念和中国风水理论,从区域环境层次、居住区域层次、组团邻里层次和住屋单元层次4个层次对扎尕那聚落空间进行解构。研究表明,在区域环境层次上,其空间要素组成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均表现出以人类活动为中心的圈层结构;在居住区域层次上,受自然力与传统理念的影响,村落的聚落为簇群模式发展,形成典型的线性"飘积"聚落形态;在组团邻里层次上,每个独立的自然村落都由1~2个连续的界面贯穿村落;在住屋单元层次上,扎尕那藏式榻板房院落空间水平结构大致分为左右结构和前后结构两类,包括居住活动区和种植区两部分,垂直结构依照起居、宗教和生产储藏功能一般为二或三层。为扎尕那聚落的保护和发展模式的制定奠定了理论基础,并提出了进一步的保护和规划建议,即将扎尕那聚落整体作为一个传统生态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区;利用民族信仰进行生态保护;合理地进行空间生态引导规划,实现生态人居聚落模式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尕那聚落 景观空间结构 多功能景观 飘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林多目标经营研究现状及趋势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玉宝 张秋良 王立明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9-195,共7页
综述了天然林多目标经营关键技术研究现状,阐述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重点,提出了林分多目标经营技术研究思路。目前多目标经营研究主要围绕木材生产、碳储量的理论模拟为主,常以多目标规划中的一少部分目标作为研究重点,缺乏实践研究。... 综述了天然林多目标经营关键技术研究现状,阐述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重点,提出了林分多目标经营技术研究思路。目前多目标经营研究主要围绕木材生产、碳储量的理论模拟为主,常以多目标规划中的一少部分目标作为研究重点,缺乏实践研究。需要提出针对原始林、过伐林和次生林等不同天然林类型的多目标经营规划和与其对应的科学经营技术,才能达到多目标经营目的。因此,今后应重点解决以下问题:多目标经营的结构特点;多目标经营技术评判标准;量化各项功能的阈值、结合点或协同点;不同天然林类型的目标树经营技术;基于年龄和树种的复层、异龄、混交林碳储存计量技术以及其间伐后碳储量变化规律;基于空间结构的抚育经营技术;复层、异龄、混交林水源涵养功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 结构与功能 多目标经营 森林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