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鲜蔬菜来源的蜡样芽胞杆菌毒力基因分布与MLST分析
1
作者 瞿洋 杨正阳 +2 位作者 周昌艳 林婷 索玉娟 《上海农业学报》 2024年第3期79-85,共7页
为了解生鲜蔬菜来源蜡样芽胞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采用PCR技术对来自5种生鲜蔬菜的37株蜡样芽胞杆菌分离株进行了毒力基因(nheA、nheB、nheC、hblA、hblC、hblD、entFM、cytK、ces)检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结果表明:37株分... 为了解生鲜蔬菜来源蜡样芽胞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采用PCR技术对来自5种生鲜蔬菜的37株蜡样芽胞杆菌分离株进行了毒力基因(nheA、nheB、nheC、hblA、hblC、hblD、entFM、cytK、ces)检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结果表明:37株分离株除呕吐毒素基因ces未检出外,其他8个毒力基因均有检出,其中溶血性肠毒素基因nheB的检出率最高,为94.6%,其次为溶血素基因hblC、hblD、hblA和肠毒素基因entFM,检出率均超过80%,溶血性肠毒素基因nheA和nheC检出率较低,分别为78.4%和64.9%;细胞毒素基因cytK的检出率最低,为29.7%。根据毒力基因携带模式,将37株分离菌株分成14个型别,II型携带率最高,携带Hbl和Nhe两种基因的型别有I型、II型和IV型。MLST分析则发现,37株分离菌株可分为30个ST型和5个CC群。ST4和ST378为主要ST型;CC142分布最广泛,不仅包含的ST型最多,而且携带5种毒力型别。以上结果表明,上海市蔬菜中蜡样芽胞杆菌具有潜在肠毒性危害并在遗传上呈现出多样性。该结果对蔬菜中蜡样芽胞杆菌引起食物的监控、预警和爆发后感染源追踪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样芽胞杆菌 蔬菜 毒力基因 ml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在艾伯特埃希菌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祥 许彦梅 +6 位作者 王斌 邓建平 肖波 孙松松 周阳 熊衍文 王红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33-1036,共4页
目的探讨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在新病原艾伯特埃希菌发现与鉴定中的应用。方法采用MLST技术对生鲜肉中分离的30株疑似艾伯特埃希菌的7个管家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DNAstar软件分析,核酸序列上传至大肠杆菌MLST数据库进行比对,确定其等... 目的探讨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在新病原艾伯特埃希菌发现与鉴定中的应用。方法采用MLST技术对生鲜肉中分离的30株疑似艾伯特埃希菌的7个管家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DNAstar软件分析,核酸序列上传至大肠杆菌MLST数据库进行比对,确定其等位基因编号及基因序列型(ST型),并利用MEGA6.0软件Neighbor-joining法构建遗传进化树,与大肠埃希菌、志贺氏菌、艾伯特埃希菌和伤寒沙门氏菌参考菌株进行亲缘性分析。结果 30株菌可分为7种新序列型(16株)和4种已知序列型(14株),N-J分析显示与艾伯特埃希菌参考菌株具有高度亲缘性,而与大肠埃希菌、志贺氏菌、弗格森埃希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存在较大差异。结论 MLST在管家基因水平上准确地确定艾伯特埃希菌的种属关系,首次在国内发现艾伯特埃希菌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mlst) 艾伯特埃希菌 新病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和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LST联合SCCmec基因分型及耐药性比较 被引量:14
3
作者 纪冰 王凤霞 +6 位作者 赵红梅 孙吉花 王涛 刘永云 李娜 孟玮 张玉梅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了解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A-MRSA)和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HAMRSA)分离株的耐药性及遗传背景。方法对CA-MRSA和HA-MRSA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检测,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CA-MRSA和HA-... 目的了解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A-MRSA)和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HAMRSA)分离株的耐药性及遗传背景。方法对CA-MRSA和HA-MRSA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检测,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CA-MRSA和HA-MRSA进行SCCmec基因分型;采用Walk WAY96PLUS PC33药敏板联合K-B纸片扩散法检测CA-MRSA和HA-MRSA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 63株HA-MRSA共检测出2个基因型,4株CA-MRSA共检测出4个基因型,二者遗传背景完全不同。HA-MRSA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耐药率显著高于CAMRSA(均P<0.05)。结论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CA-MRSA和HA-MRSA分型及主要流行株存在差异,CA-MSSA药物敏感性明显高于HA-MRSA;MLST联合SCCmec基因分型方法是MRSA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 医院获得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多位点序列分型 葡萄球菌mec盒式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MLST技术对浙江省大肠杆菌O157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叶菊莲 占利 +3 位作者 梅玲玲 罗芸 姚苹苹 姜理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01-904,共4页
目的对浙江省2005-2010年大肠杆菌O157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研究,了解菌株间的遗传进化关系,为浙江省大肠杆菌O157监测及爆发疫情的控制提供基础。方法选择Pasteur大肠杆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Typing,MLST)方案,对大肠杆菌... 目的对浙江省2005-2010年大肠杆菌O157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研究,了解菌株间的遗传进化关系,为浙江省大肠杆菌O157监测及爆发疫情的控制提供基础。方法选择Pasteur大肠杆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Typing,MLST)方案,对大肠杆菌O157分离株及882364菌株进行MLST分型,确定菌株序列型(Sequence type,ST);采用DNAsp、eBURST、START2等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30株菌中,27株O157∶H7菌株具备相同序列型(ST-284),占90%(27/30),其他3株菌序列型分别为ST-367、ST-125、ST-296。8个管家基因核苷酸多态性(Pi)范围为0.00119(polB)~0.00648(uidA),putP基因多态性位点比例最高(4.6%),trpA基因多态性位点比例最低(0.4%)。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序列型分别属于Group 1及Group 11群。结论浙江省动物源性大肠杆菌O157∶H7的主要序列型为ST-284,与江苏省病人株882364(ST-296)具有同一个进化祖先,提示应加强浙江省大肠杆菌O157病原学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O157 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 管家基因 分子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三地区冷鲜鸡中大肠埃希菌耐药谱测定及MLST分子分型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华 何祥祥 +3 位作者 肖英平 钱鸣蓉 张巧艳 唐标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88-893,共6页
大肠埃希菌是食品中普遍污染的条件致病菌,其耐药性非常严重,耐药基因具有极大的传播风险。为了解浙江省地区禽源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特点及分布规律,试验从浙江省3个地区市售冷鲜鸡中分离了59株大肠埃希菌并测定了耐药谱,发现有24种耐药谱... 大肠埃希菌是食品中普遍污染的条件致病菌,其耐药性非常严重,耐药基因具有极大的传播风险。为了解浙江省地区禽源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特点及分布规律,试验从浙江省3个地区市售冷鲜鸡中分离了59株大肠埃希菌并测定了耐药谱,发现有24种耐药谱,显示了分离株耐药类型的多样性。同时对分离株进行了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分子分型,获得38个已知ST型,并发现2个新的ST型。在此基础上,针对7个看家基因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分离株显示了一定的地区差异性。该试验结果可为浙江省禽源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评价和溯源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细菌耐药性 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 系统发育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克拉玛依地区奶牛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系统进化群及MLST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江婉琳 马勋 +2 位作者 王静 平丽莹 蔡思奇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14-1422,共9页
试验对新疆克拉玛地区106头健康成年荷斯坦奶牛的新鲜粪便进行了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分型及遗传进化分析,初步掌握了调查地区奶牛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流行情况。参考USDA检测法,对106份粪便样品选择性增菌,分别利用麦康凯和伊红美... 试验对新疆克拉玛地区106头健康成年荷斯坦奶牛的新鲜粪便进行了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分型及遗传进化分析,初步掌握了调查地区奶牛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流行情况。参考USDA检测法,对106份粪便样品选择性增菌,分别利用麦康凯和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对大肠杆菌进行分离纯化鉴别,通过PCR方法鉴定,获得55株大肠杆菌分离株,对这些分离株进行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系统进化群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分析,利用goeBURST和Mega 7.0生物学软件进行聚类和进化研究,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106头健康荷斯坦奶牛的新鲜粪便中大肠杆菌的检出率为51.89%,55株大肠杆菌分离株共鉴定出9种与致病性相关的血清型,检出率为54.55%,其中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和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血清型检出率分别为21.82%、18.81%和14.55%,优势血清型为O142∶K86(B)和O124∶K72(均为10.91%),前者属于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后者属于肠侵袭性大肠杆菌,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血清型检出率为0;系统发育群结果表明,55株大肠杆菌中B1群所占比例最高,为70.91%,其次为A群,占21.82%,D群所占比例较少,占7.27%,B2群未检测出;MLST分析可知,分离株中存在24个ST型,其中优势ST型为ST154(18.18%);进化树分析显示有7个进化分支。结果表明,新疆克拉玛依地区健康成年奶牛粪便大肠杆菌多样性丰富,不仅存在多种致病性大肠杆菌,而且大肠杆菌菌株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进化关系。因此,健康成年奶牛粪便也具有潜在的安全风险,应加强对奶牛粪便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检测和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源大肠杆菌 血清型 系统发育群 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门菌分子分型技术研究进展
7
作者 刘意 张喜悦 +4 位作者 赵建梅 赵格 曲志娜 刘立恒 王君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8期83-89,共7页
与传统分型技术相比,分子分型技术以其高分辨率、高重复性、标准化等优点,已成为沙门菌致病性、遗传关联性、溯源和传播路径等研究领域的重要工具。目前,沙门菌分子分型技术主要包括三大类,其中基于限制性内切酶的分子分型方法以脉冲场... 与传统分型技术相比,分子分型技术以其高分辨率、高重复性、标准化等优点,已成为沙门菌致病性、遗传关联性、溯源和传播路径等研究领域的重要工具。目前,沙门菌分子分型技术主要包括三大类,其中基于限制性内切酶的分子分型方法以脉冲场凝胶电泳和扩增片段多态性为主,基于PCR扩增的分子分型方法以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PCR和多位点可变串联重复序列为主,基于测序的分子分型方法以多位点序列分型、规律的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和全基因组测序为主。这三大类分子分型技术均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结果准确等优点,有助于揭示不同沙门菌间的宿主传播关系、地域传播关系。但这些方法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应用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实验室条件及研究需求选择其中一种或联合使用多种分型技术,从而达到对沙门菌精准分型的目的。本文对限制性内切酶、PCR扩增以及测序这三大类沙门菌分子分型方法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以期为食品中沙门菌监测、风险评估以及溯源和预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分型技术 PFGE PCR 测序 ml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及周边地区畜禽屠宰及市售环节沙门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8
作者 马永辉 曹青 +11 位作者 范子秋 赵学慧 芝吉 马金锐 何曾文 张浩浩 邓静 崇倩 张坤中 宋维丽 苟惠天 薛惠文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566-3576,共11页
[目的]为合理防控沙门菌感染,本试验针对甘肃省及周边地区畜禽屠宰及市售环节沙门菌的感染情况开展研究。[方法]通过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细菌分离鉴定,采用玻片凝集法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确定沙门菌血清型。... [目的]为合理防控沙门菌感染,本试验针对甘肃省及周边地区畜禽屠宰及市售环节沙门菌的感染情况开展研究。[方法]通过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细菌分离鉴定,采用玻片凝集法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确定沙门菌血清型。采用结晶紫染色定量法评价分离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通过药敏试验检测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的敏感性,评估4种市售消毒剂对沙门菌的灭菌效果,并确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细菌分离培养结果显示,疑似沙门菌分离株在BS平板上菌落呈黑色有金属光泽、棕褐色或灰色;在XLD平板上菌落有光泽且中心呈黑色,或呈现全部黑色的菌落;镜检显示为革兰阴性短杆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硫化氢、葡萄糖、鸟氨酸、赖氨酸脱羧酶反应结果呈阳性;尿素酶、氰化钾、乳糖、蛋白胨水反应结果呈阴性。PCR扩增沙门菌特异性基因invA获得大小约为284 bp的目的条带,共分离到95株沙门菌,均属于肠道沙门菌的3种血清型——鼠伤寒沙门菌、德尔卑沙门菌、里森沙门菌。多位点序列分型共鉴定出3种,分别为ST34、ST469、ST40型。所有分离株均可形成生物被膜。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对米诺环素、万古霉素完全耐药,对阿米卡星、头孢曲松、卡那霉素、头孢唑啉、头孢氨苄、庆大霉素等敏感性较强,75.78%的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4种消毒剂对分离株MIC存在差异,0.2%甲醛溶液的MIC为0.125~0.25 mg/mL,0.2%苯扎溴铵的MIC为0.0625~0.125 mg/mL,0.5%碘溶液的MIC为0.3125~0.625 mg/mL,2%氢氧化钠的MIC为1.25~2.5 mg/mL。[结论]德尔卑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和里森沙门菌是当前屠宰场中沙门菌的主要血清型,具有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多重耐药性,给公共卫生带来很大威胁。本研究为加强甘肃省及周边地区屠宰场及市售环节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屠宰场 血清型 生物被膜 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分型及毒力相关基因的检测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邬琴 张星星 +6 位作者 顾晓晓 陶乔孝慈 黄新 韩猛立 吴桐忠 周霞 钟发刚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10-1920,共11页
为确定新疆北疆部分地区疑似病例中分离的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流行的血清型、ST型及毒力相关基因的分布情况,本研究以分离的17株牛源Pm为研究对象,采用荚膜多重PCR分型法、脂多糖多重PCR分型法(LPS-mPCR)、多... 为确定新疆北疆部分地区疑似病例中分离的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流行的血清型、ST型及毒力相关基因的分布情况,本研究以分离的17株牛源Pm为研究对象,采用荚膜多重PCR分型法、脂多糖多重PCR分型法(LPS-mPCR)、多位点序列分型法(MLST)及PCR方法检测17株Pm分离株的荚膜型、脂多糖型、MLST型及7类共25个毒力相关基因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13株Pm的荚膜脂多糖型为A∶L3型,ST型均为ST1型,4株Pm荚膜脂多糖型为B∶L2型,ST型均为ST44;17株Pm毒力相关基因(exbB、exbD、fimA、fur、hgbA、hsf2、nanB、oma87、ompA、ompH、plpB、psl、ptfA、sodA、sodC、tonB和tbpA)的检出率高达100%,toxA基因的检出率为0。结果表明,从新疆北疆部分地区规模化牛场疑似病例中分离的Pm主要血清型为A∶L3∶ST1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Pm) 荚膜 脂多糖 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 毒力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部分地区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血清型和基因型的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王林柏 孙久鹤 +5 位作者 郭东春 曹培丽 刘家森 刘春国 刘大飞 曲连东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6-119,共4页
为了解国内部分地区不同动物多杀性巴氏杆菌(P.multicida)流行情况,本研究以36株P.multicida为研究对象,通过多重荚膜PCR、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脂多糖多重PCR(LPS-m PCR)对其荚膜型和基因型进行鉴定。采用多重荚膜PCR方法将36株细菌... 为了解国内部分地区不同动物多杀性巴氏杆菌(P.multicida)流行情况,本研究以36株P.multicida为研究对象,通过多重荚膜PCR、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脂多糖多重PCR(LPS-m PCR)对其荚膜型和基因型进行鉴定。采用多重荚膜PCR方法将36株细菌的荚膜血清型分为A、B和D 3种,其中禽源P.multicida主要以A为主;以LPS-m PCR方法将P.multicida分为L1、L2、L3和L6 4种LPS基因型,禽源P.multicida主要为L1型;通过MLST技术将P.multicida分为ST-129、ST-8、ST-58、ST-5、ST-13、ST-50和ST-122 7种ST型,禽源P.multicida主要为ST-129型。本研究为P.multicida的流行病学监测和基因多样性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多位点序列分型 脂多糖多重PCR LPS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患者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21
11
作者 徐修礼 周珊 +3 位作者 白露 刘家云 马越云 郝晓柯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94-298,共5页
目的了解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特点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1—12月该院ICU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pa)分型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进行分... 目的了解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特点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1—12月该院ICU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pa)分型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进行分型。结果 16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20株(占75.00%)。MRSA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80%;MSSA对头孢唑林敏感,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62.50%、35.00%、10.00%。spa分型和MLST结果显示,120株MRSA主要为ST239-t030、ST239-t037、ST5-t2460 3种型别,其中ST239-t030(105株,87.50%)为主要流行菌株,8个ICU均有检出;MSSA存在较多型别,ST59-t437仅在神经内科(8株)和消化科(2株)检出,ST6-t701、ST398-t3625、ST398-t1793和ST121-t2092分别仅在神经内科(7株)、麻醉科(5株)、神经外科(4株)和心外科(4株)检出。结论该院ICU MRSA分离率较高,以ST239-t030克隆株为主,存在医院内流行;不同型别MSSA在各科室内存在流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金黄色葡萄球菌 spa分型 mlst 流行病学 抗药性 微生物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副溶血性弧菌O3∶K6血清型菌株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梅玲玲 龚璞 +2 位作者 占利 张俊彦 张云怡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8-281,共4页
目的掌握浙江省不同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O3∶K6血清型菌株的分子分型特征,为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选择副溶血性弧菌的7个管家基因dnaE、gyrB、recA、dtdS、pntA、pyrC及tnaA,对62株不同来源的副溶血性弧... 目的掌握浙江省不同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O3∶K6血清型菌株的分子分型特征,为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选择副溶血性弧菌的7个管家基因dnaE、gyrB、recA、dtdS、pntA、pyrC及tnaA,对62株不同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O3∶K6血清型菌株样本进行PCR扩增、测序,Chromas软件和DNA Star软件分析,核酸序列上传至MLST数据库进行比对,获得每株菌的序列型,绘制多位点序列分型遗传进化树并进行亲缘性分析。结果 62株副溶血性弧菌O3∶K6血清型菌株中,59株菌为ST-3型(3,4,19,4,29,4,22),1株菌为ST-121型(3,2,82,52,4,78,66),1株菌为新的ST型(5,10,34,27,77,49,23),1株菌仅gyrB基因第562位点由C突变为T,其余基因序列与ST4型(3,5,22,12,20,22,25)一致。结论浙江省副溶血性弧菌O3∶K6血清型菌株的主要MLST型别为ST-3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03 K6血清型 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位点序列分型在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吕国平 卫沛楠 +1 位作者 徐保红 芦飞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3期30-34,共5页
对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了解其基因型特征,并与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应用MLST方法对2012年石家庄市分离出的18株食源性金葡菌进行基因分型,并对该地区食源性金葡菌分子特性和流行病学特性进行分析... 对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了解其基因型特征,并与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应用MLST方法对2012年石家庄市分离出的18株食源性金葡菌进行基因分型,并对该地区食源性金葡菌分子特性和流行病学特性进行分析。18株食源性金葡菌通过MLST分析得到10个ST序列型,其中ST5序列型最多,共5株;其次为ST464序列型,共3株;ST7型和ST15各2株;ST6型、ST9型、ST59型和ST2138型各1株,有2个菌株是2个新的ST型其ST码分别为287-1-1-8-1-1-1和10-14-8-6-278-3-2。本地区食源性金葡菌的ST型别丰富,主要流行克隆系为ST5和ST464,ST6、ST7、ST9、ST15、ST59和ST2138等克隆系也有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 金黄色葡萄球菌 食源性致病菌 克隆系 分子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lbachia在山楂双叶螨中的感染及对寄主生殖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艳凯 孙兵 洪晓月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14-920,共7页
【目的】共生菌Wolbachia在多种叶螨寄主中引起细胞质不亲和及适合度改变,影响寄主的生物学特性。山楂双叶螨Amphitetranychus viennensis是重要的果树害螨,常暴发成灾。本研究旨在明确Wolbachia在山楂双叶螨中的感染情况及对寄主生殖... 【目的】共生菌Wolbachia在多种叶螨寄主中引起细胞质不亲和及适合度改变,影响寄主的生物学特性。山楂双叶螨Amphitetranychus viennensis是重要的果树害螨,常暴发成灾。本研究旨在明确Wolbachia在山楂双叶螨中的感染情况及对寄主生殖的影响。【方法】采集自然种群的山楂双叶螨,运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对其体内Wolbachia感染率及株系进行分析;通过杂交试验及生物学观察,分析感染Wolbachia对山楂双叶螨单雌产卵量、后代孵化率、性比及死亡率的影响。【结果】山楂双叶螨自然种群感染一种株系的Wolbachia(wVie),该Wolbachia株系与小黑花椿象Orius strigicollis和丽蝇蛹集金小蜂Nasonia vitripennis中的Wolbachia株系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叶螨属Tetranychus叶螨感染的Wolbachia株系亲缘关系较远。Wolbachia与4种分化较小的线粒体单倍型相关联。Wolbachia感染雌虫与不感染雌虫产卵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不感染雌虫与感染雄虫交配,卵孵化率显著低于其他杂交组合(P<0.05),但孵化率仍达近75%。各交配组合的后代性比及死亡率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Wolbachia在山楂双叶螨种群中的侵染历史较短,对山楂双叶螨的产卵力、后代性比、死亡率没有影响。Wolbachia在山楂双叶螨中诱导产生弱的CI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LBACHIA 山楂双叶螨 多位点序列分型 侵染历史 感染率 生殖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入境动物源性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二龙 袁慕云 +6 位作者 邓建英 幸芳 吕英姿 蒋原 薛峰 邵景东 许龙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12-216,共5页
对出入境动物源性食品中分离的单增李斯特菌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u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分析,了解其序列型分布特点及不同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提取单增李斯特菌基因组DNA,选择其7个管家基因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并测序。... 对出入境动物源性食品中分离的单增李斯特菌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u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分析,了解其序列型分布特点及不同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提取单增李斯特菌基因组DNA,选择其7个管家基因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并测序。将测序结果截成标准序列的长度后上传到MLST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获得7个管家基因的等位基因谱和序列分型编码,并将结果采用不加权算术平均组对(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using arithmetic averages,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89株单增李斯特菌共获得51个STs,其中26个为新获得的STs(STnew1-STnew26);数量最多的5个STs为ST8(9.0%),ST121(9.0%)、ST7(5.6%)、ST87(5.6%)及新发现的STnew3(7.8%);其中ST456、ST34、ST343、ST19、ST517、ST201、ST98、ST330和ST73为在国内首次获得。采用UPGMA算法得到的进化树可将89株菌株分为3大类群,分类的结果与单增李斯特菌血清学家系分类结果一致。MLST结果对了解出入境动物源性食品中分离的单增李斯特菌的亲缘关系及流行病学溯源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多位点序列分型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wcaG毒力基因ST19产酸克雷伯菌致白血病患者死亡的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丁慧 胡龙华 +9 位作者 钟桥石 杭亚平 刘衍伶 俞凤 陈艳慧 胡晓彦 张黎明 章白苓 张楠 王小中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53-756,共4页
目的了解1例高黏液表型(HMV)产酸克雷伯菌致白血病患者的死亡原因。方法采用Vitek 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仪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黏液丝试验检测HMV表型,PCR方法及基因测序检测主要的高毒力荚膜血清型基因(K1、K2、K5、K20、K54、K57... 目的了解1例高黏液表型(HMV)产酸克雷伯菌致白血病患者的死亡原因。方法采用Vitek 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仪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黏液丝试验检测HMV表型,PCR方法及基因测序检测主要的高毒力荚膜血清型基因(K1、K2、K5、K20、K54、K57)和毒力基因(rmpA、wcaG、allS、kfu、aerobactin、mrkD、fimH、uge、wabG、cf29a),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对该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白血病患者血液及肺组织分离株均为产酸克雷伯菌,MLST分型为同一型ST19,该菌株对所测药物均敏感,具有高黏液表型,只检测到wcaG毒力基因,其他毒力基因和所测荚膜血清型基因均阴性。结论携带wcaG毒力基因是ST19产酸克雷伯菌致白血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引起临床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酸克雷伯菌 毒力 白血病 黏液 多位点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部分地区鸡胚源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沈海玉 窦新红 秦爱建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9-115,共7页
为调查江苏部分地区未出壳鸡死胚中沙门氏菌感染情况,试验通过细菌分离培养鉴定、MLST分型对来自13家种鸡场的2433个未出壳的鸡死胚进行沙门氏菌分离鉴定,并通过药物敏感性试验确定分离株对不同药物的敏感程度和多重耐药性。结果显示:... 为调查江苏部分地区未出壳鸡死胚中沙门氏菌感染情况,试验通过细菌分离培养鉴定、MLST分型对来自13家种鸡场的2433个未出壳的鸡死胚进行沙门氏菌分离鉴定,并通过药物敏感性试验确定分离株对不同药物的敏感程度和多重耐药性。结果显示:未出壳鸡死胚沙门氏菌感染率为3.00%,其中鸡白痢沙门氏菌占50.68%(37/73)、肠炎沙门氏菌占41.10%(30/73),同时分离到少量海德尔堡沙门氏菌、科特布斯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分别占4.11%(3/73)、1.40%(1/73)和2.74%(2/73);鸡白痢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海德尔堡沙门氏菌、科特布斯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分别对应ST92、ST11、ST15、ST582和ST19型;分离株对萘啶酸、链霉素等耐药率较高,分别达86.30%(63/73)和82.19%(60/73),对头孢他啶、厄他培南、氨曲南、阿米卡星表现为敏感,且存在多重耐药性,多重耐药菌株占71.23%(52/73)。结果表明:江苏省部分养鸡场存在一定程度的沙门氏菌感染,尤其是鸡白痢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分离株耐药情况较为严重,需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沙门氏菌 鸡胚 多位点序列分型 药物敏感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分型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海云 马瑜 +1 位作者 柯杨 李勃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74-83,共10页
明确陕西省猕猴桃主产区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的变型,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猕猴桃溃疡病的综合防治策略,采集陕西省猕猴桃主产区周至、眉县、灞桥、渭南、长安和鄠邑不同年份发病样本进行... 明确陕西省猕猴桃主产区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的变型,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猕猴桃溃疡病的综合防治策略,采集陕西省猕猴桃主产区周至、眉县、灞桥、渭南、长安和鄠邑不同年份发病样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对病原菌进行初步鉴定后再应用特异性PCR进行分子鉴定,并进行回接实验。从鉴定出的Psa菌株中选出16株不同年份不同地区的代表性菌株应用7个管家基因进行MLSA分型分析。共分离鉴定出86株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的Psa菌株,并通过回接实验验证了其致病性。MLSA分型结果表明16株代表性Psa菌株均属于Psa3,且Psa3与Psa6的遗传距离最近。陕西省猕猴主产区的Psa变型为Psa3,近十年未发生变异。研究结果为今后Psa的检测鉴定及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溃疡病 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 多位点序列分析 分子鉴定 变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鲟源鲁氏耶尔森菌多位点序列分型及耐药谱测定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小丽 麻强生 +2 位作者 焦世璋 宋晓育 马小军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4-402,共9页
2019年7—8月,甘肃省刘家峡某鲟鱼养殖场杂交鲟[体质量(160±20)g]大批死亡,死鱼泄殖孔红肿出血,偶见吻部出血。自60尾病鱼肝脏分离出的60株优势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均为鲁氏耶尔森菌。生物型检测和多位点... 2019年7—8月,甘肃省刘家峡某鲟鱼养殖场杂交鲟[体质量(160±20)g]大批死亡,死鱼泄殖孔红肿出血,偶见吻部出血。自60尾病鱼肝脏分离出的60株优势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均为鲁氏耶尔森菌。生物型检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结果表明,60株鲁氏耶尔森菌为生物2型,获得ST1、ST2、ST3、ST5、ST8和ST136个已知ST型;在此基础上,对鲁氏耶尔森菌6个管家基因串联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同一来源地分离株存在差异。对60株鲁氏耶尔森菌进行了10种抗生素药物的耐药谱测定,共获得9种耐药谱。本试验结果可为刘家峡养殖杂交鲟鲁氏耶尔森菌的耐药状况提供数据支撑,并为鲟鱼鲁氏耶尔森菌病的防治和疫苗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鲟 鲁氏耶尔森菌 多位点序列分型 耐药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分型及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纪冰 王爱玲 +3 位作者 赵红梅 刘永云 孟玮 王健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19-622,共4页
目的了解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A-MRSA)分离株的耐药性及遗传背景。方法对CA-MRSA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检测,采用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CA-MRSA进行SCCmec基因分型;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CA-MRSA抗菌药物... 目的了解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A-MRSA)分离株的耐药性及遗传背景。方法对CA-MRSA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检测,采用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CA-MRSA进行SCCmec基因分型;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CA-MRSA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 76株社区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共检测出4株CA-MRSA,分别为4个基因型,分别为ST88-MRSA-Ⅳa;ST121-MRSA-Ⅳa;ST221-MRSA-Ⅳa;ST82-MRSA-Ⅳa;CA-MRSA对非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多为敏感。结论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分离到4株CA-MRSA,表明已有CA-MRSA的散发流行,但没有发现与国际主要CA-MRSA流行株相同克隆株的发现,MLST联合SCCmec基因分型方法是CA-MRSA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简便快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甲氧西林 多位点序列分型 葡萄球菌mec盒式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