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1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vel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s and new quantitative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stress thresholds of rocks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1
作者 DU Kun YI Yang +3 位作者 LUO Xin-yao LIU Kai LI Peng WANG Shao-f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8期2658-2675,共18页
Four key stress thresholds exist in the compression process of rocks,i.e.,crack closure stress(σ_(cc)),crack initiation stress(σ_(ci)),crack damage stress(σ_(cd))and compressive strength(σ_(c)).The quantitative id... Four key stress thresholds exist in the compression process of rocks,i.e.,crack closure stress(σ_(cc)),crack initiation stress(σ_(ci)),crack damage stress(σ_(cd))and compressive strength(σ_(c)).The quantitative identifications of the first three stress threshold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haracterizing the microcrack growth and damage evolution of rocks under compression.In this paper,a new method based on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is proposed to quantitatively measure the stress thresholds of rocks.Firstly,two different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s were constructed based on acoustic emission(AE)counts and Weibull distribution function considering the compaction stages of the rock and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damage element.Then,the accumulative AE counts method(ACLM),AE count rate method(CRM)and constitutive model method(CMM)were introduced to determine the stress thresholds of rocks.Finally,the stress thresholds of 9 different rocks were identified by ACLM,CRM,and CMM.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eoretical stress−strain curves obtained from the two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at of the experimental data,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s mainly come from the evolutionary differences of the damage variables.The results of the stress thresholds identified by the CMM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ose identified by the AE methods,i.e.,ACLM and CRM.Therefore,the proposed CMM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stress thresholds of roc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ss threshold acoustic emission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damage element quantitative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多阈值图像分割算法
2
作者 龙建武 李继豪 曾谁飞 《通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1-255,共15页
针对当前大部分多阈值分割方法存在最优阈值组合定位难、阈值增多导致计算复杂度指数增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多阈值图像分割算法。首先,通过双边滤波对直方图进行平滑处理,采用谷底筛选策略有效压缩阈值搜索空间;接着,基于动态规... 针对当前大部分多阈值分割方法存在最优阈值组合定位难、阈值增多导致计算复杂度指数增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多阈值图像分割算法。首先,通过双边滤波对直方图进行平滑处理,采用谷底筛选策略有效压缩阈值搜索空间;接着,基于动态规划算法,将多阈值搜索问题转化为矩阵极值搜索问题,并结合四边形不等式特性,使用分治策略搜索代价矩阵最大值,进一步提高搜索效率;此外,构建基于直方图谷底特征的目标函数,自动确定最佳分割类数,同时将RGB这3个通道直方图各自得到的最佳分割类数进行合并,以获得最佳阈值进而完成彩色图像分割问题;最后,在BSDS500与MSRC数据集上进行系统性实验,验证其在处理不同场景时的有效性与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阈值分割 矩阵搜索 动态规划 分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7
3
作者 龚新蜀 唐晓宇 张风丽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7-143,共7页
文章基于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系统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显著促进共同富裕水平的提高,并且通过稳健性检验也证实了这一结论... 文章基于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系统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显著促进共同富裕水平的提高,并且通过稳健性检验也证实了这一结论;从不同维度来看,数字普惠金融的三个子维度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差异性;从区域异质性角度来看,东部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显著,而在中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且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共同富裕 空间杜宾模型 门槛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的非线性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胡元林 袁楚翔 朱雁春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60-165,共6页
基于门槛回归模型,文章选取2015—2021年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影响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1)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存在显著的双重门槛效应,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非线性关系,需要跨越特定阈值才能... 基于门槛回归模型,文章选取2015—2021年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影响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1)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存在显著的双重门槛效应,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非线性关系,需要跨越特定阈值才能有效提升企业绩效;(2)传统制造业企业和现代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均具有非线性影响,但传统制造业企业提升绩效难度更大。东部地区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呈现非线性特征,中西部地区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尚不能显著提升企业绩效;(3)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的非线性影响受到企业资源、技术、资本的约束,在未吸收冗余资源和资本结构约束下,二者间呈现“倒N”型关系;在技术创新约束下,二者间呈现正向且边际效率递增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企业绩效 制造企业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植被生产力与冠层结构易损性的非一致性评估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璐 畅建霞 +2 位作者 杨贵斌 郭爱军 王义民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5-153,共9页
频繁的干旱事件已对植被正常生长与生态系统稳定构成威胁。为解析干旱对植被影响的复杂性,该研究基于Copula模型,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总初级生产力和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构建了气象干旱胁迫下植被生产力与冠层结构损失的条件概率模型... 频繁的干旱事件已对植被正常生长与生态系统稳定构成威胁。为解析干旱对植被影响的复杂性,该研究基于Copula模型,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总初级生产力和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构建了气象干旱胁迫下植被生产力与冠层结构损失的条件概率模型,并运用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探讨了植被对干旱响应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982—2018年长江流域植被生产力、冠层结构对气象干旱的滞后响应在时间维和空间维呈现出非一致性特征。时间上,植被生产力对气象干旱的响应时间较冠层结构更长;空间上,汉江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干流区植被生产力易损性高,而金沙江流域和长江干流区间冠层结构易损性高。不同类型植被的易损性不同,水田和常绿阔叶林的生产力损失概率较高,分别为21.05%、17.26%,草地和常绿针叶林的冠层结构损失概率更大,分别为36.35%、35.73%。此外,植被生产力与冠层结构的关键环境影响因子不同,前者主要受控于冠层结构和土壤水分,后者则对海拔和气候因子更为敏感。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入了解干旱对植被的影响,进而为生态系统管理与保护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生产力 冠层结构 植被响应 触发阈值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A-IWT-EMD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雷春丽 焦孟萱 +3 位作者 樊高峰 刘世超 薛林林 李建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2-1162,共11页
针对小波阈值降噪不充分及经验模态分解(EMD)特征频率提取不明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麻雀搜索算法-改进小波阈值-EMD(SSA-IWT-EMD)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引入2个调节因子,提出一种IWT函数,克服了传统软硬阈值的缺点,并运用SSA对其各... 针对小波阈值降噪不充分及经验模态分解(EMD)特征频率提取不明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麻雀搜索算法-改进小波阈值-EMD(SSA-IWT-EMD)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引入2个调节因子,提出一种IWT函数,克服了传统软硬阈值的缺点,并运用SSA对其各参数进行全局寻优,实现滚动轴承信号降噪。提出一种综合指标P对EMD产生的分量进行选取重构,突出信号的故障特征信息。采用包络谱分析实现轴承的故障诊断。仿真和实测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同时与单一指标选取分量的方法及文献方法进行对比,说明了综合指标P和所提方法具有更强的降噪能力及特征提取能力,包络谱幅值及倍频成分更明显,可以更好地实现对滚动轴承的故障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改进阈值 综合指标 经验模态分解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何以成为区域创新发展新动能——基于要素融合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范德成 肖文雪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81,共13页
近年来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引起学术界广泛讨论,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衍生要素,为区域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聚焦要素融合发展视角,以2012-2021年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深入探讨数据+人力资本要素组合对区域创新发展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 近年来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引起学术界广泛讨论,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衍生要素,为区域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聚焦要素融合发展视角,以2012-2021年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深入探讨数据+人力资本要素组合对区域创新发展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1)我国数据要素与人力资本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处于磨合阶段且不同经济区域差异明显;(2)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数据要素与人力资本作为单独要素时均具有创新驱动效能,当二者结成要素组合时对创新的赋能强度更显著,该结论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3)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不同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地区要素组合的创新赋能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背景下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加速器”;(4)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据要素与人力资本匹配可以通过溢出效应赋能区域创新发展,具体表现为技术转移、R&D人员流动两条路径,且前者中介效应占比为6.10%,后者中介效应占比为7.68%;(5)门槛检验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要素组合赋能区域创新存在门槛效应,且作用效果具有显著区域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 人力资本 耦合协调模型 区域创新 门槛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矿边坡监测预警体系及变形速率阈值确定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韩流 陈祥宸 +2 位作者 王胆 舒继森 GERSON S V Tovele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9-338,共10页
边坡监测是保障露天矿人员设备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完善的边坡监测预警体系和准确的预警阈值是实现监测效果的重要途径,然而,现有的监测系统存在独立运行、无法互补,预警阈值设定缺少依据等问题,这正是我国露天矿边坡监测亟待解决的重... 边坡监测是保障露天矿人员设备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完善的边坡监测预警体系和准确的预警阈值是实现监测效果的重要途径,然而,现有的监测系统存在独立运行、无法互补,预警阈值设定缺少依据等问题,这正是我国露天矿边坡监测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以重力式滑坡为研究对象,根据累计位移量–时间曲线特征,将其分为渐变型、突发型和稳定型3类;根据滑面的形状将其分为圆弧滑动和平面滑动2类。对比分析了边坡雷达和GNSS监测的优劣性,并基于刚体运动模型建立了边坡雷达监测单元的位移量和变形速率的误差解算模型,进而结合2种监测方法的优势提出了针对露天矿的“边坡安全评价–边坡雷达覆盖式监测–GNSS精准预警”边坡监测预警体系。根据切线角预警判据,提出了基于关键切线角正切值倍数法确定边坡变形速率4级预警阈值,进一步根据同类滑坡加速阶段T值等分法确定关键切线角。对未发生过滑坡的露天矿边坡,给出了2种关键切线角和预警阈值确定思路。对2个露天矿边坡滑坡案例进行研究,确定了匀速阶段和关键切线角,给出了4级预警阈值,将阈值应用于边坡变形预警,结果表明:露天矿号1的阈值可及时准确的判定东帮变形所处的预警等级,并在第1次Ⅰ级预警信息发出后预留6 h的应急撤离时间;露天矿号2的关键切线角可应用于确定不同阶段的阈值,但平均速率需要结合具体监测阶段的S-t曲线精准确定。变形监测体系和预警阈值确定方法为露天矿边坡监测的可靠性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边坡监测 预警阈值 关键切线角 边坡雷达 GN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EDformer-LGBM-AT架构的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预测 被引量:1
9
作者 梁运培 李赏 +4 位作者 李全贵 郭亚博 孙万杰 郑梦浩 王程成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0-378,共19页
在煤矿智能化升级的大环境下,从海量的工作面监测数据中挖掘高质量的信息来构建科学的模型从而提高预测时长和精度是防范上隅角瓦斯浓度超限的关键。然而,上隅角瓦斯浓度影响因素众多,海量数据利用匮乏,瓦斯浓度预测精度高但时长较短,仅... 在煤矿智能化升级的大环境下,从海量的工作面监测数据中挖掘高质量的信息来构建科学的模型从而提高预测时长和精度是防范上隅角瓦斯浓度超限的关键。然而,上隅角瓦斯浓度影响因素众多,海量数据利用匮乏,瓦斯浓度预测精度高但时长较短,仅为0~30 min,而中长时30~60 min预测精度低、泛化能力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以山西某矿回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对该工作面的煤层瓦斯含量进行动态提取,组建煤层瓦斯含量、瓦斯浓度、采煤机、风速的特征集合,并对该特征集合进行预处理,通过相关性分析对不同特征进行筛选,进一步构造相关特征的短时趋势、长时趋势、周期趋势以及拼接特征,首先构建基于频率增强分解Transformer(FEDformer)的瓦斯浓度预测层,构建基于轻量梯度增强机(LGBM)的残差修正层,然后引入自适应阈值(AT)技术构建阈值感知层,最终组成3层瓦斯超限预测模型架构,对未来60 min内上隅角瓦斯浓度进行预测,并通过召回率(TPR),误报率(FPR),平均绝对误差(MAE)以及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对预测性能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基于FEDformer-LGBM-AT架构的上隅角瓦斯浓度预测模型的短时TPR为0.956,FPR为0.035,MAE为0.033,MAPE为0.183;长时预测的TPR为0.940,FPR为0.035,MAE为0.047,MAPE为0.262;与传统的灰色模型(GM)、支持向量机(SVM)、反向传播(BP)、门控循环单元(GRU)、粒子群优化的长短期记忆(PSOLSTM)、Transformer等模型的长时预测能力相比,FEDformer-LGBM-AT架构模型具有更好的长时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自适应阈值感知使得模型对高值瓦斯浓度敏感。该架构模型弥补短期预测局限性和泛化性,支撑现场瓦斯超限防治措施,可为回采工作面瓦斯浓度智能预测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浓度 深度学习 特征构造 自适应阈值 长时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改艳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2,共6页
数字经济的发展会引起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是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文章在深度剖析数字经济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理论机制的基础上,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0—202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能显... 数字经济的发展会引起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是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文章在深度剖析数字经济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理论机制的基础上,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0—202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能显著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2)数字经济通过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来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3)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其次是农业数字化和农村数字产业化;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大,东北和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小。(4)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双重门槛特征,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其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边际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科技创新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级恢复阈值的长江流域骤发干旱识别 被引量:1
11
作者 薛联青 张泽华 刘远洪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9-126,共8页
为探究恢复阈值设定对骤发干旱识别的影响以及骤发干旱时空特征,采用1979—2022年ERA5-Land土壤水分数据,设定第20、30和40百分位数的分级恢复阈值识别了长江流域骤发干旱事件。结果表明:长江流域骤发干旱频次以及强度较高区域均位于四... 为探究恢复阈值设定对骤发干旱识别的影响以及骤发干旱时空特征,采用1979—2022年ERA5-Land土壤水分数据,设定第20、30和40百分位数的分级恢复阈值识别了长江流域骤发干旱事件。结果表明:长江流域骤发干旱频次以及强度较高区域均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及长江流域东南部区域,骤发干旱频次较低区域的骤发干旱事件平均持续时间更长;1979—2022年长江流域骤发干旱特征指标均呈现上升趋势,2022年骤发干旱持续时间及强度达到最大值;长江流域骤发干旱频次对恢复阈值最敏感,骤发干旱平均持续时间受恢复阈值影响表现出上游向中下游逐渐增大的特征,骤发干旱平均强度受恢复阈值影响程度最低;随恢复阈值升高,骤发干旱事件频次、平均持续时间上升,平均强度降低;低恢复阈值适用于识别短历时骤发干旱,高恢复阈值适用于识别季节尺度的骤发干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骤发干旱 干旱识别 土壤水分百分位数 恢复阈值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发展如何影响区域金融稳定?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敏 罗勇强 平卫英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2-64,共13页
筑牢区域金融稳定防线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保障,在数字化转型和金融创新持续深化背景下,厘清数字金融发展与区域金融稳定的关系具有深刻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11—2022年我国283个城市面板数据,系统考察数字金融发展对区域金融稳定的空... 筑牢区域金融稳定防线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保障,在数字化转型和金融创新持续深化背景下,厘清数字金融发展与区域金融稳定的关系具有深刻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11—2022年我国283个城市面板数据,系统考察数字金融发展对区域金融稳定的空间溢出效应、作用路径与门槛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金融发展不仅降低本地区金融稳定水平,也对周边地区金融稳定存在显著负向溢出效应。(2)数字金融发展对中西部地区金融稳定的冲击程度远大于东部地区。(3)数字金融发展通过促进金融机构信贷规模扩张和提升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冲击区域金融稳定,其冲击过程存在数字金融发展水平的双重门槛效应,即冲击力度随着数字金融发展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本文可为政府部门防范化解区域金融风险提供精准施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区域金融稳定 空间溢出效应 中介效应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慧 孙乾 孟纹羽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06-111,共6页
文章基于2013—2023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测度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由东向西呈现从高到低的... 文章基于2013—2023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测度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由东向西呈现从高到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显著促进了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且该影响效应在东部地区最为显著。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和绿色创新的机制作用显著。门槛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对绿色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表现出显著“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 绿色经济效率 中介效应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通运输影响视角的我国共同富裕时空变化特征探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欧国立 托同霞 王俊伟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3-175,214,共14页
基于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构建共同富裕评价体系,测算我国31个省(区、市)的共同富裕水平,构建交通与共同富裕耦合协调评价模型测度2个系统的耦合协调时空演变特征,并进一步借助面板门槛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交通运输影响下的共同... 基于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构建共同富裕评价体系,测算我国31个省(区、市)的共同富裕水平,构建交通与共同富裕耦合协调评价模型测度2个系统的耦合协调时空演变特征,并进一步借助面板门槛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交通运输影响下的共同富裕时空演变特征及内在逻辑。研究发现:①交通运输对共同富裕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②时间维度方面,不同发展阶段交通运输影响共同富裕呈现出“凸性”趋势;③处于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交通促进共同富裕的效应有异质性,表现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东部地区。据此,从转变模式机制、强化区域协同、完善落后地区设施规模等方面提出交通赋能共同富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交通运输 时空特征 门槛效应 空间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机械化作业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蒲明 张维 +1 位作者 张学昆 曾智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1-551,共11页
为了探究农业机械化作业对油菜产量的影响,利用2010-2022年湖北省16个地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农业机械化作业对油菜产量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异质性。研究发现:农业机械化作业能够显著提升油菜产量,且在利用工具变量法以及一系列稳健性... 为了探究农业机械化作业对油菜产量的影响,利用2010-2022年湖北省16个地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农业机械化作业对油菜产量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异质性。研究发现:农业机械化作业能够显著提升油菜产量,且在利用工具变量法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农业机械化作业主要通过扩大油菜种植面积进而提升油菜产量,且提升效果随油菜种植面积的扩大而逐渐增强,但农业机械化作业通过提高油菜单产进而提升油菜产量的路径不明显;而且不同农业机械化作业环节的油菜增产效应具有差异性,具体表现为:机耕作业>机收作业>机播作业。据此,提出大力推进油菜生产机械化水平,加大对机播、机收及田间管理(施肥、撒药、排灌)等关键环节的扶持,助力降本增效,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作业 油菜 油菜产量 门槛回归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挂式骨导助听器听力干预短期效果的临床评估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蕴 张宏征 +5 位作者 蔡洁青 黄美萍 杨璐 闫冰岩 宋依航 郗昕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 比较韶音后挂式骨导助听器对不同类型听力损失患者的听力干预短期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55例听力损失患者(年龄18~82岁;传导性听力损失9例,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15例,混合性听力损失31例;左右耳0.5、1、2、4 kHz四个频率的... 目的 比较韶音后挂式骨导助听器对不同类型听力损失患者的听力干预短期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55例听力损失患者(年龄18~82岁;传导性听力损失9例,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15例,混合性听力损失31例;左右耳0.5、1、2、4 kHz四个频率的骨导纯音听阈均≤60 dB HL)配戴韶音后挂式骨导助听器,分别于配戴助听器前和配戴第14±2 d行声场总体听阈、单音节识别率及安静环境语句识别阈测试,比较配戴助听器前后的结果差异。并于配戴第14±2 d使用IOI-HA问卷对助听器使用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患者配戴后挂式骨导式助听器后声场四个频率平均听阈(39.3±4.9 dB HL)较配戴前(56.5±8.2 dB HL)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助听前单音节识别率(给声强度:患者助听前双音节言语识别阈减5 dB)为29.8%±11.4%,配戴第14±2 d为72.4%±14.4%,配戴后单音节识别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语句识别阈由配戴前的48.6±9.7 dB HL降至34.3±5.6 dB 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配戴14±2 d时IOI-HA问卷评估总分平均值为29.0±3.8分。结论 后挂式骨导助听器可显著提高传导性、0.5~4 kHz骨导纯音听阈不超过60 dB HL的混合性及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的听力及言语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损失 骨导助听器 言语识别率 语句识别阈 IOI-HA问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煤样主控裂隙尺度筛选的等效DFN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7
作者 郎丁 张子鑫 +4 位作者 伍永平 余洋 余建东 武小博 张耀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5-449,共15页
煤岩体中不同尺度层级的节理交错,分布规律迥异,对其变形破坏特征有重要影响。筛选对煤岩力学行为起主控作用的裂隙尺度层级并在该尺度基础上进行随机节理网络模型(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DFN)构建,在保证数值计算准确性的同时降低... 煤岩体中不同尺度层级的节理交错,分布规律迥异,对其变形破坏特征有重要影响。筛选对煤岩力学行为起主控作用的裂隙尺度层级并在该尺度基础上进行随机节理网络模型(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DFN)构建,在保证数值计算准确性的同时降低冗余裂隙尺度对模型构建及计算机算力的影响,可为提升岩石力学数值计算效能提供新的途径。基于CT扫描与图像处理技术,提取煤样三维裂隙结构及其几何特征参数,嵌入RFPA^(3D)-CT进行单轴加载数值分析并与试件的单轴压缩试验结果进行比对,确定了煤样数值模型的细观力学参数,进一步逐级筛选出对煤样力学行为起主要控制作用的裂隙尺度层级。在此基础上,运用Baecher模型和Monte-Carlo随机模拟理论,依据主控裂隙的几何分布特征构建等效DFN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煤体试件样本的主控裂隙尺度(迹长)不小于14 mm,对该尺度以上的裂隙与对该尺度及以上裂隙进行删减的模型相较,破坏形态由“2”型转为斜“1”型,破坏峰值强度升高了61.79%,该尺度以上裂隙的存在与否对试件模型的数值计算结果起到决定性的控制作用。基于试件的主控裂隙尺度构建了等效DFN模型,其节理几何特征与基于CT扫描的真实裂隙各项几何特征参数基本一致,其平均误差为5.16%,等效DFN模型在单轴加载作用下表现出的力学性质与CT扫描后6组全裂隙模型相对吻合,两者峰值强度平均误差为13.41%,破坏计算时步的计算效率提升了14.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扫描 阈值分割 裂隙几何统计 主控裂隙尺度 随机节理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韧性的非线性影响机制——兼论农业生产风险的门槛效应 被引量:3
18
作者 彭迪云 苏雅 冯怡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5-219,共15页
提升农业韧性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乡村振兴、应对气候变化,从而推动实现农业强国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该研究通过构建非线性分析模型,运用2013—2023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 提升农业韧性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乡村振兴、应对气候变化,从而推动实现农业强国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该研究通过构建非线性分析模型,运用2013—2023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韧性的非线性效应、中介机制、调节机制以及农业生产风险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①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韧性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能够在特定区间内提高农业韧性。②合村并居政策作为调节变量,增强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韧性的影响。同时,农户风险承担呈现非线性中介作用,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促进农业保险使用深度和固定资产投资来影响农业韧性,但固定资产投资对提升农业韧性的贡献较弱。在合村并居政策实施较为充分的地区,农业生产规模扩大与机械设备的集约利用,有助于增强固定资产投资的中介作用。③农村产业融合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韧性的影响中发挥积极的中介效应,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农村产业融合提升农业韧性。④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韧性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将随着农业韧性水平的高低而发生变化。⑤基于粮食单产变异系数与效率指数的分析表明,农业生产风险程度影响了数字普惠金融发挥正效应的临界点,进而在风险管控中起到关键作用。据此,该研究指出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和金融强国背景下,推动农业生产发展有赖于农村社会结构的有序转型与农户风险承担能力的提升,并建议从数字普惠金融布局与服务、农村社会结构转型、农户风险承担、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和农业生产风险门槛效应管理5个方面,系统提升农业及农村地区的综合韧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扎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业韧性 合村并居 农业风险 三产融合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乡村人口红利消退对乡村振兴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贺星星 张烽辉 张政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74,共6页
乡村振兴正面临乡村人口“空心化”的难题,文章利用2010—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乡村人口结构变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10—2022年中国乡村振兴各维度及整体呈稳定发展态势,... 乡村振兴正面临乡村人口“空心化”的难题,文章利用2010—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乡村人口结构变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10—2022年中国乡村振兴各维度及整体呈稳定发展态势,具有“低-低”“高-高”空间集聚特征。空间杜宾模型估计结果表明,乡村人口红利消退对乡村振兴存在负向的直接效应、溢出效应和总效应。利用门槛模型对乡村振兴与人口结构之间的“倒U”型关系进行门槛特征分析,发现我国当前或许正处于乡村振兴发展的窗口期,各地应抓住机遇走上高质量、高效率的乡村振兴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人口红利消退 空间计量模型 门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陵山片区旅游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凯 赵燕 +2 位作者 谭佳欣 景程宇 刘美伦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6-134,共9页
旅游城镇化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路径。基于2010—2021年武陵山片区71个县域单元的面板数据,运用基准回归模型、面板门槛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探究旅游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武陵山片区... 旅游城镇化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路径。基于2010—2021年武陵山片区71个县域单元的面板数据,运用基准回归模型、面板门槛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探究旅游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武陵山片区旅游城镇化水平呈现“N”形演化特征,空间上呈现“核心—外围”结构,武陵源区、永定区等县域形成旅游城镇化高水平区;城乡收入差距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空间格局由“西低东高”向“西高东低”转变。②旅游城镇化可以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该缩小效应在2016—2021年有所减弱,在非省际交界区县域更强劲。③旅游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受旅游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当二者分别跨越0.037和1.013的门槛值时,旅游城镇化即可发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④旅游城镇化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政府过度干预会削弱该作用。研究成果可为武陵山片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城镇化 城乡收入差距 门槛效应 中介效应 武陵山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