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空间聚类和贝叶斯模型平均的重力坝分区安全监控模型
1
作者 郭张军 陈容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47,共7页
针对重力坝多测点的时空相似性和统计模型结构的不确定性,使用层次聚类方法对所有变形测点进行空间聚类,基于主成分分析提取各分区多测点综合位移,使用贝叶斯模型平均(BMA)建立了多测点综合位移的统计模型。以安康水电站重力坝垂线监测... 针对重力坝多测点的时空相似性和统计模型结构的不确定性,使用层次聚类方法对所有变形测点进行空间聚类,基于主成分分析提取各分区多测点综合位移,使用贝叶斯模型平均(BMA)建立了多测点综合位移的统计模型。以安康水电站重力坝垂线监测分区2为例,讨论了综合位移的复杂BMA模型与简约BMA模型的因子优选结果,并结合加权平均模型的定量分析给出了模型的优选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库水位涨落对坝体位移的影响没有明显的滞后性;下游水位对坝体位移的影响非常小,建模过程中可以忽略相关因子;温度升降对安康水电站重力坝位移的影响有明显的滞后性,且基本需要维持15 d以上的高温或低温,坝体位移才会有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坝 变形 贝叶斯模型平均 空间聚类 主成分分析 安康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挠性构件变形的谐波齿轮装配模型 被引量:19
2
作者 陈晓霞 林树忠 +1 位作者 邢静忠 刘玉生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8-343,共6页
依据柔轮装配前后的变形关系和中性层曲线不伸长条件,提出采用等分弧长分布算法来确定装配状态柔轮中性层曲线上轮齿位置及其轮齿对称线的转角,给出了装配状态柔轮的三维模型参数化生成方法。通过与传统等效圆环变形理论的近似算法和精... 依据柔轮装配前后的变形关系和中性层曲线不伸长条件,提出采用等分弧长分布算法来确定装配状态柔轮中性层曲线上轮齿位置及其轮齿对称线的转角,给出了装配状态柔轮的三维模型参数化生成方法。通过与传统等效圆环变形理论的近似算法和精确算法的比较表明,等分弧长分布算法与精确算法的结果非常贴近。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挠性构件装配变形的谐波齿轮装配模型,可直观显示轮齿间的啮合情况和侧隙分布。模型应用实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波齿轮 柔轮 装配模型 挠性构件 变形 参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橡胶与弹簧组合型隔振器建模及分析方法 被引量:18
3
作者 姜洪源 夏宇宏 +3 位作者 敖宏瑞 李瑰贤 闫辉 Ulanov.A.M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20-524,共5页
金属橡胶与弹簧组合型隔振器在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描述金属橡胶与弹簧组合型隔振器的变形过程 ,建立了金属橡胶与弹簧组合型隔振器弹性迟滞回线的数学模型 .通过对最初加载曲线及一个循环周期的弹性迟滞回线进行变换 ,可以得到隔... 金属橡胶与弹簧组合型隔振器在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描述金属橡胶与弹簧组合型隔振器的变形过程 ,建立了金属橡胶与弹簧组合型隔振器弹性迟滞回线的数学模型 .通过对最初加载曲线及一个循环周期的弹性迟滞回线进行变换 ,可以得到隔振器的任意加载和卸载过程的弹性迟滞回线 ,进而可以利用迟滞回线对隔振器的性能进行分析 ,减少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 .理论数据与实验测试结果对照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橡胶 弹簧 组合型隔振器 建模 弹性迟滞回线 数学模型 实验研究 机械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宁膨胀土加载-卸载试验及蠕变特性 被引量:6
4
作者 肖宏彬 金文婷 +2 位作者 马千里 付华 施棉军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共7页
利用固结仪对南宁膨胀土进行了一维加载-卸载实验,得到了加载-卸载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土样加载或卸载时,以瞬时变形为主,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迅速出现衰减蠕变或回弹变形,但最后仍然留下部分残余变形;含水率和应力水... 利用固结仪对南宁膨胀土进行了一维加载-卸载实验,得到了加载-卸载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土样加载或卸载时,以瞬时变形为主,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迅速出现衰减蠕变或回弹变形,但最后仍然留下部分残余变形;含水率和应力水平越高,其塑性和流变特性越明显。根据压缩曲线和回弹曲线分析得到,膨胀土的变形由瞬时弹性变形、瞬时塑性变形,弹性滞后变形等组成。探索了膨胀土流变元件模型的组成形式,并通过拟合确定了相关的流变参数.所得结果可供膨胀土流变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回弹变形 土流变特性 元件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分布模型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挤压边墙变形监测资料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赵新瑞 黄耀英 +2 位作者 左全裕 邓伟军 袁斌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9-33,49,共6页
基于挤压边墙多测点变形监测资料,通过引入监测点的空间坐标标量,结合场理论建立了挤压边墙变形时空分布模型。结合建设中的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挤压边墙的实测变形资料,验证了本文建立的挤压边墙变形时空分布模型。结果表明,该混凝土面... 基于挤压边墙多测点变形监测资料,通过引入监测点的空间坐标标量,结合场理论建立了挤压边墙变形时空分布模型。结合建设中的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挤压边墙的实测变形资料,验证了本文建立的挤压边墙变形时空分布模型。结果表明,该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挤压边墙的监测区域上部仍处于发展状态,尚不适合面板混凝土的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边墙 时空分布模型 填筑分量 时效分量 变形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壁件多点柔性加工变形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晓峰 周凯 赵加清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3-107,共5页
针对开发薄壁件多点柔性工装系统的需求,研究了薄壁件多点柔性数控加工中的变形问题。通过建立工件加工的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对变形进行静态非线性分析,得到了不同受力、不同间距情况下最大变形量随工件厚度变化的规律,以及不同受力... 针对开发薄壁件多点柔性工装系统的需求,研究了薄壁件多点柔性数控加工中的变形问题。通过建立工件加工的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对变形进行静态非线性分析,得到了不同受力、不同间距情况下最大变形量随工件厚度变化的规律,以及不同受力、不同工件厚度情况下最大变形量随支撑间距变化的规律,同时还得到了不同厚度、不同间距情况下最大变形量随切削力变化的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工件厚度变化时,最大变形量近似呈指数规律变化;支撑距离和切削力变化时,最大变形量近似呈线性规律变化。研究结果为更有效解决柔性工装的优化设计和控制问题提供了必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件 柔性加工 有限元模型 变形分析 变形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形元件的节理岩体三轴压缩损伤本构模型 被引量:6
7
作者 赵怡晴 刘红岩 +2 位作者 吕淑然 邢闯锋 张力民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91-996,共6页
基于岩体结构力学观点,将岩体看作是由岩块和结构面组成的复合体,分别采用基于统计损伤模型的弹性损伤变形元件和考虑结构面闭合及滑动的变形元件描述岩块和结构面在压缩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规律,进而建立相应的节理岩体压缩损伤本构模型... 基于岩体结构力学观点,将岩体看作是由岩块和结构面组成的复合体,分别采用基于统计损伤模型的弹性损伤变形元件和考虑结构面闭合及滑动的变形元件描述岩块和结构面在压缩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规律,进而建立相应的节理岩体压缩损伤本构模型。其次,针对上述损伤本构模型中最大拉应变破坏准则不适合于描述三向受力状态下岩石破坏的不足,基于Mises屈服准则推导出三向应力状态下的最大主应变与围压之间的关系,进而将该模型推广至三维情形。最后,通过算例对该模型的合理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围压对节理岩体试件强度及变形的影响规律,即随着围压增加,节理岩体试样峰值强度增加,而试样破坏时的最终应变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压 三轴压缩 宏观缺陷 微观缺陷 变形元件 损伤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立分量回归及其在变形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斌 戴吾蛟 +1 位作者 黄大伟 罗飞雪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0-93,共4页
独立分量回归是一种将独立分量分析与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即先从自变量中提取出独立分量,然后利用独立分量进行回归建模。模拟实验表明,该方法既解决了各因子间的相关性问题,又能通过提取的独立分量对因变量进行更好的解释说明。
关键词 独立分量回归(ICR) 主元回归 变形分析 因变量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体力触觉形变模型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方艳红 吴斌 杨正宜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2年第14期51-55,73,共6页
针对虚拟现实力触觉交互中柔性体受力与形变的复杂关系,提出一种基于球面调和函数(SphericalHarmonic,SPHARM))的柔性体力触觉仿真模型。利用SPHARM的正交归一、旋转不变、多尺度等特性完成柔性体几何模型的准确表达;将柔性体在不同作... 针对虚拟现实力触觉交互中柔性体受力与形变的复杂关系,提出一种基于球面调和函数(SphericalHarmonic,SPHARM))的柔性体力触觉仿真模型。利用SPHARM的正交归一、旋转不变、多尺度等特性完成柔性体几何模型的准确表达;将柔性体在不同作用力下的形变模型映射到共同的参照系统中,在共同的参照系统中,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完成柔性体在不同作用力下的形变比较,根据简化后的波动方程计算物体形变后的反馈力。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表达柔性体的形变过程,适用于柔性体力触觉实时交互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触觉交互 球面调和函数 形变模型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独立分量回归建立大坝多测点位移模型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斌 戴吾蛟 +1 位作者 曾凡河 杨国祥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4-128,共5页
将独立分量回归引入大坝多点位移建模,并以五强溪大坝引张线若干测点的水平位移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逐步回归,独立分量回归有效解决了多测点回归建模中自变量多重相关性引起的病态问题,可建立稳定合理的回归模型。
关键词 大坝变形分析 安全监测 多测点位移模型 独立分量回归(ICR) 逐步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影像辅助下的路桥病害智能检测 被引量:4
11
作者 彭瑶瑶 王思远 +2 位作者 傅兴玉 申明 游永发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7-70,105,共5页
路桥表面病害状况评估是路桥养护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病害检测主要基于移动测量车和目视判断,具有工作量大、获取危险度高的缺点,而低空飞行的六旋翼无人机能够拍摄到人工无法获取到的多角度路桥照片,在路桥检测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 路桥表面病害状况评估是路桥养护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病害检测主要基于移动测量车和目视判断,具有工作量大、获取危险度高的缺点,而低空飞行的六旋翼无人机能够拍摄到人工无法获取到的多角度路桥照片,在路桥检测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本文基于无人机影像开展路桥病害检测相关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路桥病害检测方法。首先通过多部件形变模型模拟病害目标,并在无人机影像中全局搜索,检测出潜在路桥病害区域。试验表明,本文算法在复杂背景下能够有效检测病害,目标检测精度达80%,具有很高的效率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影像 病害检测 多部件形变模型 特征金字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岩石非线性黏弹塑性蠕变模型及其硬化黏滞系数的修正 被引量:20
12
作者 高赛红 曹平 +1 位作者 汪胜莲 蒲成志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36-943,共8页
基于蠕变过程中的硬化-损伤机制,在对江西东乡铜矿砂质页岩单轴循环加卸载蠕变试验数据分析过程中,提出硬化-损伤效应的时效机制,并基于此对高应力条件下衰减蠕变阶段的黏滞系数(硬化黏滞系数)进行修正;结合定常蠕变阶段的损伤蠕变机制... 基于蠕变过程中的硬化-损伤机制,在对江西东乡铜矿砂质页岩单轴循环加卸载蠕变试验数据分析过程中,提出硬化-损伤效应的时效机制,并基于此对高应力条件下衰减蠕变阶段的黏滞系数(硬化黏滞系数)进行修正;结合定常蠕变阶段的损伤蠕变机制,提出高应力条件下岩石损伤效应的累积-扩散机理,并据此引入以累积损伤蠕变量为判定准则的加速蠕变触发模型(非线性蠕变体)描述岩石的不稳定蠕变特征。在此基础上,引入瞬时塑性元件,与虎克体和黏弹塑性体串联,建立了一个能够完整描述岩石蠕变全过程的非线性黏弹塑性蠕变模型。试验曲线与模型曲线较吻合,说明对高应力下硬化黏滞系数修正的必要性,改进非线性蠕变体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弹塑性蠕变模型 硬化黏滞系数 硬化-损伤效应 累积损伤蠕变量 瞬时塑性元件 加速蠕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板夹钢管组合板抗接触爆炸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夏志成 王曦浩 +2 位作者 赵跃堂 龚自明 孔新立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9-155,共7页
鉴于钢管良好的变形能力、吸能特性和夹层结构在强度、刚度上的优势,提出了分层结构为钢板-钢管芯层-钢板的三明治型抗爆组合板。对芯层钢管数量为5根、4根、3根的组合板进行了TNT装药量为1kg的接触爆炸试验,考察了各板在承受接触爆炸... 鉴于钢管良好的变形能力、吸能特性和夹层结构在强度、刚度上的优势,提出了分层结构为钢板-钢管芯层-钢板的三明治型抗爆组合板。对芯层钢管数量为5根、4根、3根的组合板进行了TNT装药量为1kg的接触爆炸试验,考察了各板在承受接触爆炸冲击荷载时的变形及破坏情况,并对变形破坏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表明,钢板夹钢管组合板承受接触爆炸冲击荷载时,主要发生局部压缩变形。钢管变形是组合板耗散能量的主要途径。增加钢管数量,增大钢板厚度,增大钢管管壁厚度,均可减小组合板在接触爆炸条件下的变形破坏,提高抗接触爆炸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爆炸 钢管 组合板 变形破坏 试验研究 理论分析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独立时空特征空间的人体运动合成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更代 徐明亮 张明敏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64-472,共9页
如何通过指定约束条件的方式交互式地合成风格化人体运动是计算机动画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传统的数据驱动办法通常没有全面考虑运动的静态和动态特性.针对这一问题,文中提出人体运动的独立时空特征空间模型,利用一个可变形运动模型和... 如何通过指定约束条件的方式交互式地合成风格化人体运动是计算机动画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传统的数据驱动办法通常没有全面考虑运动的静态和动态特性.针对这一问题,文中提出人体运动的独立时空特征空间模型,利用一个可变形运动模型和独立特征子空间分析算法提取运动在时空两个域上的特征,并将其封装起来,通过低维子空间进行描述.运动风格的编辑可利用低维运动混合和空时约束优化等方法来实现.该方法充分考虑了运动在时域上的特征,并为用户提供了可编辑接口.文中以各种风格的行走运动为例讨论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证明效果良好,可用于交互式运动风格编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时空特征子空间 可变形运动模型 独立特征子空间分析 人体运动 风格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机构组件装配的偏差源等效分析方法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东平 田锡天 耿俊浩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93-1000,共8页
为实现多种偏差源在机构组件装配容差模型中的准确表达,提出一种面向机构组件装配的偏差源等效分析方法。根据机构组件装配的偏差特点,将偏差源分为零件几何位置偏差、几何形状偏差和装配位置偏差三类。分析了几何形状偏差的优先考虑原... 为实现多种偏差源在机构组件装配容差模型中的准确表达,提出一种面向机构组件装配的偏差源等效分析方法。根据机构组件装配的偏差特点,将偏差源分为零件几何位置偏差、几何形状偏差和装配位置偏差三类。分析了几何形状偏差的优先考虑原则及对配合零件位置的影响,将几何形状偏差等效为名义值为零的尺寸偏差和角度偏差。建立了装配间隙虚拟连接件模型,将配合间隙偏差等效为虚拟连接件的尺寸偏差。通过分析装配变形对配合零件尺寸和位置的影响,将变形引起的零件尺寸变动耦合到零件的尺寸偏差,将引起的零件位置变动等效为一角度偏差。采用平面矢量对等效后的偏差源进行了统一表示。以某飞机内襟翼机构组件装配偏差源等效分析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组件装配 等效分析 偏差源 几何形状偏差 虚拟连接件模型 装配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形元件的节理岩体压缩损伤本构模型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红岩 黄妤诗 +1 位作者 吕淑然 张吉宏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014-2020,共7页
为研究节理岩体在压缩荷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基于岩体结构力学观点,把节理岩体在压缩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视为岩块变形与节理面变形的叠加,分别采用基于统计损伤模型的弹性损伤变形元件和考虑节理面闭合及滑动的变形元件计算岩块和节理... 为研究节理岩体在压缩荷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基于岩体结构力学观点,把节理岩体在压缩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视为岩块变形与节理面变形的叠加,分别采用基于统计损伤模型的弹性损伤变形元件和考虑节理面闭合及滑动的变形元件计算岩块和节理面在压缩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进而建立相应的节理岩体压缩损伤本构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讨论节理面弹性模量、最大闭合应变及剪切刚度等对计算结果的影响规律。最后利用该模型对含单条贯通节理的岩体在压缩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分析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可能沿节理面发生剪切滑移的岩体而言,节理面剪切刚度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最为显著。对本算例而言节理岩体的峰值强度仅为完整岩体的51.5%,反映节理对岩体强度的弱化效应。同时利用该模型得出岩体强度随节理倾角呈现出抛物线变化规律,即当节理倾角在50°~60°之间时,岩体强度最低,该结论与目前的理论及试验研究结果相吻合,从而说明该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理岩体 岩体结构 宏观缺陷 微观缺陷 变形元件 压缩损伤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拱坝变形监测的分区及其模型构建方法 被引量:15
17
作者 胡江 马福恒 王春红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8-154,共7页
面板数据模型考虑了测点间的联系和异质性,引入面板数据模型构建特高拱坝的分区安全监测模型。通过实测温度的主成分分析,筛选得到典型实测温度变量;融合主成分分析和层次聚类法,提出基于监测时间序列的变形测点分区方法;以此建立各分... 面板数据模型考虑了测点间的联系和异质性,引入面板数据模型构建特高拱坝的分区安全监测模型。通过实测温度的主成分分析,筛选得到典型实测温度变量;融合主成分分析和层次聚类法,提出基于监测时间序列的变形测点分区方法;以此建立各分区面板数据,通过检验确定面板数据模型类型,构建基于实测温度的分区变形测点的回归模型;通过分区及其回归模型的截距项、变量系数等的对比分析,识别各分区及坝体空间变形特征。以初期运行期的某特高拱坝为例,将研究测点分为4个区,构建各分区的固定效应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坝体变形符合客观规律,封拱后坝体非稳定温度场、初期运行期时效等因素对坝体变形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拱坝 变形监测 面板数据 分区 多测点 主成分分析 层次聚类法 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薄壁件批量铆接过程的模拟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仲奇 卢鑫 +2 位作者 杨元 康永刚 常正平 《航空制造技术》 2016年第1期34-37,共4页
机身壁板和机翼壁板是飞机装配过程中典型薄壁件,具有壁薄、弱刚性、曲率变化大等特点,在部装和总装阶段暴露出不同程度的铆接变形问题,且目前无法准确预测或消除。本文从铆接工艺和有限元模型两个方面,建立了面向飞机薄壁件批量铆接过... 机身壁板和机翼壁板是飞机装配过程中典型薄壁件,具有壁薄、弱刚性、曲率变化大等特点,在部装和总装阶段暴露出不同程度的铆接变形问题,且目前无法准确预测或消除。本文从铆接工艺和有限元模型两个方面,建立了面向飞机薄壁件批量铆接过程的有限元仿真简化模型,提出了基于接力计算原理,以MATLAB为二次开发平台,大型有限元软件包ABAQUS为核心求解器的批量铆接过程模拟方法,实现对铆接过程变形情况的分析与预测。通过试验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飞机薄壁件铆接变形的控制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薄壁件 批量铆接 简化模型 有限元仿真 变形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压扁矫正残余应力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勇 程先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526-1528,共3页
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arc建立了斜辊钢管矫直机的压扁矫正模型.基于循环应力-应变试验数据,编制了应力-塑性应变关系子程序,分析了钢管材料的塑性变形特性.采用运动硬化法则,描述了金属材料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的Bauschinger效应.通过计算... 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arc建立了斜辊钢管矫直机的压扁矫正模型.基于循环应力-应变试验数据,编制了应力-塑性应变关系子程序,分析了钢管材料的塑性变形特性.采用运动硬化法则,描述了金属材料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的Bauschinger效应.通过计算机模拟给出了钢管在压扁矫正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和矫后残余应力分布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 压扁 弹塑性有限元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拱坝运行初期变形预测模型温度因子选取方法 被引量:6
20
作者 胡江 王春红 马福恒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9-65,71,共8页
特高拱坝运行初期坝前库水温垂直分层逐步形成,坝体混凝土持续水化内部温度回升。传统变形预测模型采用的周期项温度因子不能很好地描述运行初期环境和坝体内部温度的非线性非稳定性特征。对此,融合主成分分析和分层聚类方法,提出了基... 特高拱坝运行初期坝前库水温垂直分层逐步形成,坝体混凝土持续水化内部温度回升。传统变形预测模型采用的周期项温度因子不能很好地描述运行初期环境和坝体内部温度的非线性非稳定性特征。对此,融合主成分分析和分层聚类方法,提出了基于主成分分层聚类法的运行初期实测环境和坝体温度因子分类分区及典型测点的选取方法;同时,引入了可反映周期性库水位变化下运行初期谷幅收缩变形特征的指数和周期项的组合时效因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实测温度因子的多元回归模型和支持向量机模型。实例分析表明,选取的实测温度因子能较好地反映运行初期坝体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以此构建的模型比传统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拱坝 运行初期 变形 温度因子 预测模型 主成分分析 分层聚类法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