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aptive sliding mode control of modular self-reconfigurable spacecraft with time-delay estim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Xin-hong Li Zhi-bin Zhang +4 位作者 Ji-ping An Xin Zhou Gang-xuan Hu Guo-hui Zhang Wan-xin Ma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2170-2180,共11页
The reconstruction control of modular self-reconfigurable spacecraft (MSRS) is addressed using an adaptive sliding mode control (ASMC) scheme based on time-delay estimation (TDE) technology. In contrast to the ground,... The reconstruction control of modular self-reconfigurable spacecraft (MSRS) is addressed using an adaptive sliding mode control (ASMC) scheme based on time-delay estimation (TDE) technology. In contrast to the ground, the base of the MSRS is floating when assembled in orbit, resulting in a strong dynamic coupling effect. A TED-based ASMC technique with exponential reaching law is designed to achieve high-precision coordinated control between the spacecraft base and the robotic arm. TDE technology is used by the controller to compensate for coupling terms and uncertainties, while ASMC can augment and improve TDE’s robustness. To suppress TDE errors and eliminate chattering, a new adaptive law is created to modify gain parameters online, ensuring quick dynamic response and high tracking accuracy. The Lyapunov approach shows that the tracking errors are uniformly ultimately bounded (UUB). Finally, the on-orbit assembly process of MSRS is simulated to validate the efficacy of the proposed control schem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control method can accurately complete the target module’s on-orbit assembly, with minimal perturbations to the spacecraft’s attitude. Meanwhile, it has a high level of robustness and can effectively eliminate chatt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ptive sliding mode control(ASMC) Time delay control Time delay estimation Modular self-reconfigurable spacecraft Uncertainty coordinated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电网电压主动支撑的光伏场站双模式协调控制
2
作者 张鑫灏 周泓宇 +4 位作者 姚伟 赵海宇 阮益闽 肖碧涛 文劲宇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577-3588,I0008-I0010,共15页
随着光伏并网占比不断升高,电力系统动态电压控制能力大幅下降,电网规范规定光伏应具备主动支撑电压的能力。然而光伏场站主动支撑电压时可能面临严重的问题:电压跌落导致光伏功率过剩。而且光伏场站内各单元光照强度不同,因此利用现有... 随着光伏并网占比不断升高,电力系统动态电压控制能力大幅下降,电网规范规定光伏应具备主动支撑电压的能力。然而光伏场站主动支撑电压时可能面临严重的问题:电压跌落导致光伏功率过剩。而且光伏场站内各单元光照强度不同,因此利用现有均一化场站出力的控制策略难以尽限发挥其支撑能力。为此,提出了一种双模式主动电压协调控制策略,旨在增强光伏场站应对复杂电压跌落的支撑能力。该策略包括以下3部分:首先,提出一种模式选择控制,根据电压跌落程度选取合适的控制模式;其次,在场站层面提出双模式支撑控制,模式1为动态无功控制,可实现浅度电压跌落时满足并网电压要求下的最大有功出力,模式2为扰动观察控制,可实现深度电压跌落下的最大电压支撑;随后,在单机协同层面提出无功电流协调控制,令场站内各单元按无功裕度分配。最后,通过光伏场站并网系统算例验证了所提控制相较于传统控制具有更优的主动支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场站 主动电压支撑 电压跌落 双模式控制 无功电流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滑模策略的微网逆变器负载侧电压-功率自协调控制系统设计
3
作者 张伟琦 王艳敏 +1 位作者 张涵清 王家明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4-176,共13页
微网负载侧并/离网状态的变化影响着逆变器的输出状态配置。为进一步增强微网逆变器输出状态的自协调能力,简化多模式控制系统并用的复杂性,基于滑模策略(SMC)设计一种电压-功率自协调控制系统。首先,建立微网逆变器功率传输模型,基于... 微网负载侧并/离网状态的变化影响着逆变器的输出状态配置。为进一步增强微网逆变器输出状态的自协调能力,简化多模式控制系统并用的复杂性,基于滑模策略(SMC)设计一种电压-功率自协调控制系统。首先,建立微网逆变器功率传输模型,基于其有功/无功约束下输出电压特性分析,引入虚拟补偿电压构建电压-功率自协调控制关系;接着,利用SMC策略实现控制系统各模块功能,并结合SMC控制律特性分析其稳定性;最后,设计不同工况下的仿真与实验,分析并验证了所提控制系统能够在逆变器最大输出功率限制下,依据负载侧运行状态自协调转换逆变器输出电压-功率状态,在满足负载侧用电需求的同时有效降低系统的响应时间与输出稳态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网 三相逆变器 滑模策略 自协调控制 功率约束 电压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航天器系统分布式预定时间姿态协同控制
4
作者 梅宏 龚京民 +1 位作者 马小陆 谭毅波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7-168,共12页
针对受外部干扰和输入饱和的无向拓扑多航天器系统的姿态协同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预定时间的分布式姿态协同跟踪算法。首先,设计了一种分布式预定时间滑模观测器,分别用于每个跟随航天器在预定时间内对领导者姿态和角速度信息的估... 针对受外部干扰和输入饱和的无向拓扑多航天器系统的姿态协同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预定时间的分布式姿态协同跟踪算法。首先,设计了一种分布式预定时间滑模观测器,分别用于每个跟随航天器在预定时间内对领导者姿态和角速度信息的估计。其次,利用分布式观测器和滑模技术,提出了一种考虑执行机构饱和的分布式预定时间姿态协同跟踪控制器。所提出的控制方案是非奇异的,能够实现在约束条件下的多航天器的全局预定时间姿态协同跟踪控制。然后,利用李亚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对该系统进行了稳定性分析。最后,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案的有效性,且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和较高的控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编队 姿态协同控制 终端滑模控制 预定时间控制 分布式协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运行方式下风光火打捆外送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分析
5
作者 刘会强 辛力坚 +3 位作者 张爱军 刘石川 慕腾 李汉霆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1,共7页
风光火打捆外送系统利用能源的互补性,通过控制器的协同作用实现能源平稳注入电网,在工业和民用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针对风光火打捆外送系统并网产生的低频振荡问题,提出一种抑制低频振荡的控制器优化策略。首先,搭建风光火系统模型... 风光火打捆外送系统利用能源的互补性,通过控制器的协同作用实现能源平稳注入电网,在工业和民用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针对风光火打捆外送系统并网产生的低频振荡问题,提出一种抑制低频振荡的控制器优化策略。首先,搭建风光火系统模型和控制器模型;其次,设计了增强型鲸鱼优化算法(EWOA);最后,利用EWOA对电力系统稳定器(PSS)和统一潮流控制器附加功率振荡阻尼器(UPFC-POD)参数进行优化。算例分析表明,协调参数后的控制器能充分利用其协调作用,有效提高系统多运行工况下阻尼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光火打捆外送系统 多运行方式 低频振荡 小干扰稳定性分析 多控制器协调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倾斜短壁综放智能开采关键技术与示范
6
作者 李浩荡 刘清 +8 位作者 谷彬 姚钰鹏 孙延义 田欣 熊武 刘昆轮 鲍新平 吴军飞 闫瑞兵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3-55,共13页
“十四五”以来,中国煤矿数智技术快速发展,特别是在薄煤层开采中取得较大突破。但急倾斜短壁综放无人化智能开采技术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无成熟应用示范。为加快推进数智技术赋能煤炭产业升级,基于新疆乌东煤矿急倾斜短壁综放开采特点和... “十四五”以来,中国煤矿数智技术快速发展,特别是在薄煤层开采中取得较大突破。但急倾斜短壁综放无人化智能开采技术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无成熟应用示范。为加快推进数智技术赋能煤炭产业升级,基于新疆乌东煤矿急倾斜短壁综放开采特点和优势,提出了急倾斜短壁综放智能开采的5项关键核心技术和1个管控模式。5项关键核心技术包括:基于工作面煤层赋存条件、开采特点难点的单滚筒采煤机“厘米+毫秒”级精准规划时空导航系统;解决短壁工作面采放协同机制复杂、参数调控难度大的基于行为数据驱动的自主放煤模型和基于图像煤矸自识别的闭环控制系统;解决井下环境复杂、设备状态数据割裂等问题的全工作面物理场景实时映射仿真的数字孪生系统;解决远程干预反馈信息不足、生产指导力差的国内首套用于急倾斜短壁工作面的全工作面视频拼接软件,实现了提供地面干预物理场景并与数字孪生全息交互;聚焦急倾斜煤层开采设备繁杂、设备协同难度大和井下多设备间控制逻辑分散、远程干预频次高等问题的工作面机架协同控制系统和地面操作岛远程集控系统,实现多设备集中控制。1个管控模式包括1个决策控制平台、1个智能化设备群、1支专业化运维队伍,实现平台化扁平化管控新模式。依托5项关键核心技术和1个管控模式,建成了新疆乌东煤矿急倾斜短壁综放智能常态化运行的示范工作面,为我国煤矿普适性数智无人开采提供了技术范式和实践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模型 采放协同 短壁综放 智能无人 生产方式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干扰观测器的多航天器固定时间姿态协同跟踪控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传志 张云啸 +4 位作者 张俞 张迎雪 余虹志 张杰 邓小康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6-264,共9页
针对受扰动下的多航天器系统姿态一致性跟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干扰观测器与固定时间理论的分布式姿态协同控制策略。多航天器系统在空间中易受太阳光压、重力梯度与地磁力等外部干扰影响而导致控制精度下降,此外航天器内部惯量不确定性... 针对受扰动下的多航天器系统姿态一致性跟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干扰观测器与固定时间理论的分布式姿态协同控制策略。多航天器系统在空间中易受太阳光压、重力梯度与地磁力等外部干扰影响而导致控制精度下降,此外航天器内部惯量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因此设计一种基于二阶积分滑模的干扰观测器对复合干扰进行快速精确估计,且该观测器无需任何干扰先验信息。利用观测器获得的估计值,结合领导跟随法,提出一种分布式固定时间姿态协同控制器,实现系统固定时间收敛,收敛时间可通过控制参数进行调节。利用Lyapunov函数证明了系统的固定时间稳定性。仿真与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干扰观测器能在较快时间内实现对复合干扰准确估计,协同控制器能在固定时间内实现对期望姿态鲁棒跟踪,与自适应有限时间方法相比,该控制策略精度更高、收敛速度更快和燃油消耗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航天器 干扰观测器 姿态协同跟踪 固定时间一致性 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驾驶意图的P2.5-PHPS纯电与发动机切换协调控制
8
作者 罗勇 李莉莎 +2 位作者 韦永恒 李豪 孙强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5-885,共11页
为保证P2.5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PHPS)由纯电驱动模式向发动机驱动模式切换过程的平稳性,对该模式切换过程中双动力源和双离合器(DCT)动态协调控制策略开展研究,并搭建系统模型对控制效果进行仿真分析。将P2.5-PHPS纯电至发动机驱动模式... 为保证P2.5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PHPS)由纯电驱动模式向发动机驱动模式切换过程的平稳性,对该模式切换过程中双动力源和双离合器(DCT)动态协调控制策略开展研究,并搭建系统模型对控制效果进行仿真分析。将P2.5-PHPS纯电至发动机驱动模式切换过程划分为不同阶段,建立系统多阶段模式切换过程动力学模型。利用P2.5驱动电机扭矩响应快速的优势,补偿发动机和离合器扭矩响应滞后引起的波动,结合驾驶员操作意图,制定模式切换过程各阶段的发动机、电机及离合器动态协调控制策略。搭建系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纯电至发动机模式切换过程中,整车最大纵向冲击度不超过5 m/s^(3),离合器滑磨功控制在3 kJ内,满足平顺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电式混合动力(PHPS)汽车 P2.5构型混动系统 双离合变速器(DCT) 动态协调控制 模式切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低压直流供用电系统多工作模式下能量协调控制策略 被引量:4
9
作者 赵书慷 孙媛媛 +3 位作者 马钊 孙凯祺 李可军 李亚辉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83-3492,I0146,共11页
新一代低压直流供用电系统(low voltage direct current supply and utilization system,LVDCSUS)强调了可再生能源的消纳以及直流用户侧电能产–销–储–用之间的协调统一,为推动直流用户侧灵活参与电力系统运行提供了全新思路。开展LV... 新一代低压直流供用电系统(low voltage direct current supply and utilization system,LVDCSUS)强调了可再生能源的消纳以及直流用户侧电能产–销–储–用之间的协调统一,为推动直流用户侧灵活参与电力系统运行提供了全新思路。开展LVDCSUS用户侧电能的使用与生产相结合的研究,可有效挖掘直流用户侧的多元化电能资源灵活供给能力,为此该文首先依据LVDCSUS系统能量平衡关系将系统划分为全直流运行、余电上网运行、交流支撑运行3种运行模式;进而给出各模式下满足直流母线电压稳定、储能荷电状态均衡、灵活性电力资源利用三方面整体要求的协调策略;最后建立了多运行模式切换规则,实现通过切换多种运行模式改变能量协调控制策略,使LVDCSUS在稳定运行状态下主动参与电力系统能量互动。仿真结果验证了LVDCSUS多运行模式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代低压直流供用电系统 运行模式划分 源–网–荷–储 协调控制 能量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滑模协调控制的四轮独立电驱动车辆稳定性控制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晓林 王保华 +2 位作者 邓召文 吴华伟 朱远志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7,共7页
针对四轮独立电驱动车辆动力学特性及驱动控制策略复杂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力矩分配系数法的驱动协同控制策略,并设计了驱动力矩滑模协调控制器,配合车辆失稳判断模块计算出车辆维持稳定所需的附加横摆力矩,同时利用载荷分配方法设计了驱... 针对四轮独立电驱动车辆动力学特性及驱动控制策略复杂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力矩分配系数法的驱动协同控制策略,并设计了驱动力矩滑模协调控制器,配合车辆失稳判断模块计算出车辆维持稳定所需的附加横摆力矩,同时利用载荷分配方法设计了驱动力矩最优分配控制器,基于载荷分配方法将驱动力矩分配至4个车轮,以维持车辆稳定行驶。为验证驱动协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基于CarSim软件建立四轮独立电驱动车辆模型,并将提出的驱动协同控制策略和普通滑模控制策略进行仿真对比。结果表明:驱动协同控制策略使横摆角速度偏差降低了25%,质心侧偏角偏差降低了23%,能够满足车辆稳定性控制要求,同时降低了整车驱动力矩分配控制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模协调控制 稳定性控制 四轮独立电驱动 力矩分配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VG协同双馈风电场的暂态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蒋嫔 舒子江 +3 位作者 张兴平 罗童 张晓英 王晓兰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12-2122,共11页
为了充分考虑装设静止无功发生器(static var generator,SVG)的双馈风电场故障状况下的非线性特性,使用一种参数自适应超扭曲滑模控制器(super-twisting adaptive sliding mode control,STASMC)对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 为了充分考虑装设静止无功发生器(static var generator,SVG)的双馈风电场故障状况下的非线性特性,使用一种参数自适应超扭曲滑模控制器(super-twisting adaptive sliding mode control,STASMC)对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系统的零动态(zero dynamics,ZD)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一种ZD-STASMC方法来协调控制双馈机组和SVG。使用ZD方法将原始系统部分线性化,简化了控制设计任务。为了进一步提高在参数不确定性和外部扰动下的电压调节能力,将ZD方法与STASMC相结合。通过STASMC构造辅助输入提升了ZD方法的鲁棒性,减少了建模误差和实际过程中各种误差的影响。改进后的ZD方法减小了线性化误差的影响,加强了双馈感应发电机(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的暂态性能。最后,通过算例系统在三相故障下的仿真验证了所提ZD-STASMC控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电场 SVG ZD方法 超扭曲滑模控制 协调控制 故障穿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增益观测器的火炮药协调臂位置控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尹正林 尹强 羊柳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69,共7页
针对火炮协调输药机在协调过程中药协调臂运动到位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高增益观测器的火炮药协调臂自适应滑模控制策略,设计高增益观测器来估计火炮药协调臂伺服系统的未知状态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在线跟踪和补偿,设计滑模控制... 针对火炮协调输药机在协调过程中药协调臂运动到位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高增益观测器的火炮药协调臂自适应滑模控制策略,设计高增益观测器来估计火炮药协调臂伺服系统的未知状态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在线跟踪和补偿,设计滑模控制器来消除所观测状态的误差,从而实现药协调臂机电伺服系统的快速高精度控制。针对滑模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高频抖振现象,设计了一种自适应律并与滑模控制器相结合,从而极大地削弱了控制量的抖振。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输药机装满药的极端工况下,该控制策略能够大幅提高药协调臂的到位精度,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装填 药协调臂 高增益观测器 滑模控制 自适应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滑模一致性的多并联互联变流器分布式鲁棒功率控制策略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鹏宇 郑涛 +3 位作者 杨畅 卜鸣 代钰欣 鲁晓毅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079-5088,I0061,共11页
针对现有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分布式控制策略未充分考虑多并联互联变流器(interlinking converter,IC)场景、通信拓扑结构复杂、易受通信干扰以及运行工况变化等内外扰动影响等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滑模一致性的多并联IC分布式鲁棒功率控制... 针对现有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分布式控制策略未充分考虑多并联互联变流器(interlinking converter,IC)场景、通信拓扑结构复杂、易受通信干扰以及运行工况变化等内外扰动影响等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滑模一致性的多并联IC分布式鲁棒功率控制策略,通过系统期望的动态特性以及滑动模态设计分布式滑模控制器,确保多并联IC的传输功率于有限时间收敛至一致性目标稳态值,并通过理论分析证明了其在未知扰动下的稳定性以及有限时间收敛性能。该策略能够降低滑模增益系数,抑制滑模控制的抖振现象,并实现对未知干扰的动态补偿,确保多并联IC传输功率协调控制以及高精度分配。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 多并联互联变流器 分布式滑模控制 功率协调控制 干扰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胎汽车模糊优化协调稳定性控制研究
14
作者 滕兴旺 张向文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64-2075,共12页
爆胎会使汽车失去稳定性,偏离原来的行驶路线,给驾乘人员及车辆带来危险,通过差动制动或主动转向控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汽车的稳定性,减少侧向位移。为了进一步提高爆胎汽车的稳定性,减小因偏离行驶道路而可能引发的交通事故,综合差... 爆胎会使汽车失去稳定性,偏离原来的行驶路线,给驾乘人员及车辆带来危险,通过差动制动或主动转向控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汽车的稳定性,减少侧向位移。为了进一步提高爆胎汽车的稳定性,减小因偏离行驶道路而可能引发的交通事故,综合差动制动和主动转向的控制效果,提出了一种分数阶滑模差动制动与微分先行PID主动转向共同作用的模糊优化协调控制方法。首先搭建了基于UniTire的汽车爆胎模型和基于Carsim的汽车整车模型。然后,以二自由度理想模型为参考,设计了分数阶滑模控制器对汽车的横摆力矩进行控制,通过对非爆胎轮施加制动力,保证汽车的稳定性。同时设计了微分先行PID控制器对汽车的前轮转角进行控制,通过改变前轮的转向角,减小汽车的侧向位移。最后,设计了模糊优化协调控制算法对差动制动控制器和主动转向控制器进行权重分配,以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为验证不同的控制算法,在直行路面条件下,使用Carsim与Simulink对不同轮胎爆胎情况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协调控制下的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接近未爆胎时的曲线,侧向位移最大不超过0.085 m,到达稳定状态所用时间不超过1 s。因此所提出的协调控制算法可以使爆胎后的汽车快速达到稳定状态的同时大幅减小侧向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胎 汽车稳定性 分数阶滑模控制 模糊优化 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泵阀复合式电液负载模拟器流量压力协调控制
15
作者 李标兵 汪成文 赵二辉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0-147,共8页
针对地面半实物负载模拟实验存在的被测试舵机运动干扰问题,提出流量压力协调控制电液负载模拟方法,并基于泵阀复合电液负载模拟器的加载给出方案。围绕泵阀复合电液负载模拟器建立系统数学模型;基于对泵阀职能分工的思想,利用反步滑模... 针对地面半实物负载模拟实验存在的被测试舵机运动干扰问题,提出流量压力协调控制电液负载模拟方法,并基于泵阀复合电液负载模拟器的加载给出方案。围绕泵阀复合电液负载模拟器建立系统数学模型;基于对泵阀职能分工的思想,利用反步滑模控制器设计方法,分别为泵控闭式子系统和阀控子系统设计速度伺服和力伺服控制器。通过联合仿真,验证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和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流量压力协调控制电液负载模拟方法具有优良的加载性能,且对降低系统功耗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模拟 泵阀复合 协调控制 职能分工 反步滑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电网运行及控制设计 被引量:41
16
作者 杨琦 马世英 +2 位作者 李胜 唐晓骏 李晓珺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67-273,共7页
在研究了目前国内外微电网发展的基础上,构造了一个由多微电源组成的典型微电网,利用PSCAD软件搭建其动态仿真模型。研究了该微型电网在并网模式、孤网模式以及过渡模式下的动态运行特性,在分析了分布式电源功率、电压以及频率变化规律... 在研究了目前国内外微电网发展的基础上,构造了一个由多微电源组成的典型微电网,利用PSCAD软件搭建其动态仿真模型。研究了该微型电网在并网模式、孤网模式以及过渡模式下的动态运行特性,在分析了分布式电源功率、电压以及频率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给出了微网系统在3种运行方式下的运行、控制和保护策略。仿真结果证明了控制方式与保护策略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基于电力电子接口的分布式发电系统,在合理的控制策略下,微电网可以并网或孤网运行,并可实现运行状态的平滑过渡和转换,减少孤网运行时的暂态影响并保证系统稳定性和电压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发电系统 微型电网 协调保护 控制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型下垂控制的微电网多主从混合协调控制 被引量:19
17
作者 程启明 褚思远 +2 位作者 程尹曼 杨小龙 张强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69-75,共7页
考虑到微电网中包含有多个分布式电源,需要根据分布式电源的类型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从而实现不同的协调控制策略。在对传统的下垂控制进行改进的基础上,考虑到传统主从控制与对等控制的优缺点,提出了将改进型下垂控制应用到介于主从控... 考虑到微电网中包含有多个分布式电源,需要根据分布式电源的类型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从而实现不同的协调控制策略。在对传统的下垂控制进行改进的基础上,考虑到传统主从控制与对等控制的优缺点,提出了将改进型下垂控制应用到介于主从控制与对等控制之间的一种混合控制方法中,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布式电源采用改进型下垂控制,并将这些下垂微电源整体作为主控部分,其余的微电源采用恒功率控制作为从控部分。最后,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中搭建了多下垂混合控制的微电网模型和传统的主从控制微电网模型,对两种控制的微电网分别进行孤岛、并网、投切负荷等操作进行了仿真比较,并分析了运行中各项参数变化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多下垂混合控制相比于传统的主从控制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微网) 改进型下垂控制 混合协调控制 多主从控制 孤岛模式 并网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与AVC调节的STATCOM电压控制策略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18
18
作者 徐箭 袁志昌 +2 位作者 汪龙龙 林建熙 杨银国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5-120,共6页
研究了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参与自动电压控制(AVC)调节的控制策略。提出了基于系统电压变化、电网故障判断等信息的一系列STATCOM控制模式及不同控制模式的逻辑判断标准。设计实现了STATCOM与站内固定电容器组相互协调的一级电压控... 研究了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参与自动电压控制(AVC)调节的控制策略。提出了基于系统电压变化、电网故障判断等信息的一系列STATCOM控制模式及不同控制模式的逻辑判断标准。设计实现了STATCOM与站内固定电容器组相互协调的一级电压控制策略及STATCOM与远方控制信号相互协调的二级电压控制策略。在一级电压控制策略中,对于不同控制模式的STATCOM,通过使固定电容器组的静态无功功率置换出STATCOM的动态无功功率,从而增大了系统的动态无功功率储备。在二级电压控制策略中,通过STATCOM对远方控制信号的响应,从而实现了STATCOM对非接入点母线电压的支撑。IEEE 39节点系统模型上的仿真结果验证了上述控制策略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同步补偿器 自动电压控制 协调控制策略 控制模式 固定电容器 远方控制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网群控制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99
19
作者 支娜 肖曦 +1 位作者 田培根 张辉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7-115,共9页
微网群作为多个微电网、分布式电源、储能及负载的互联系统,其组成结构的复杂性增加了控制的复杂性,合理有效的控制策略是微网群稳定运行的基础。根据现有文献资料对微网群研究中的组网形式及协调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做了详尽的阐述,列... 微网群作为多个微电网、分布式电源、储能及负载的互联系统,其组成结构的复杂性增加了控制的复杂性,合理有效的控制策略是微网群稳定运行的基础。根据现有文献资料对微网群研究中的组网形式及协调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做了详尽的阐述,列举了交流总线架构、交直流总线架构及虚拟微网群总线架构的组网形式,比较了微网群分级控制、主从控制、多代理控制及对等控制策略的优缺点,最后根据已有的研究基础,对微网群未来的发展及研究中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建议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网群 协调控制 分布式电源 组网方式 多代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机转速闭环控制的混合动力汽车模式切换动态协调控制策略 被引量:17
20
作者 张娜 赵峰 +1 位作者 罗禹贡 张红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4-138,共5页
针对混合动力汽车模式切换过程中动力传递不平稳引起的冲击和发动机转矩难以实时精确获得等问题,提出了基于电机转速闭环控制的混合动力汽车模式切换动态协调控制策略。采用基于斜率限制的发动机转矩控制方法,限制发动机转矩变化率,减... 针对混合动力汽车模式切换过程中动力传递不平稳引起的冲击和发动机转矩难以实时精确获得等问题,提出了基于电机转速闭环控制的混合动力汽车模式切换动态协调控制策略。采用基于斜率限制的发动机转矩控制方法,限制发动机转矩变化率,减小了发动机转矩突变造成的冲击;运用电机转速闭环控制方法,以容易实时精确测量的电机转速作为反馈控制量,解决了发动机转矩在线实时精确估计难题。利用Matlab/Simulink与AEMSim搭建了联合仿真平台。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动态协调控制策略能减小电机转速和车速的波动,有效提高混合动力汽车的行驶平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汽车 模式切换 动态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