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外溢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效应研究——基于拉萨市的案例分析
1
作者 徐爱燕 肖志杨 夏小梅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0-221,共12页
西藏高原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全面提高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充分发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援藏等多种力量,充分挖掘内生动力,才能更好地实现拉萨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的带头作用,实现先... 西藏高原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全面提高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充分发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援藏等多种力量,充分挖掘内生动力,才能更好地实现拉萨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的带头作用,实现先富地区带动其他地区共同富裕。由此,首先研究了拉萨市是全区的核心经济增长极,并通过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来研究拉萨市在经济规模与全要素生产率两个方面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1)拉萨市作为全区核心经济增长极的空间外溢效应是影响西藏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2)拉萨市的经济规模与技术进步在全区具有显著的空间外溢效应,且二者的空间外溢效应不存在排斥现象;(3)相较于规模效应只存在短期空间效应,技术进步效应则存在较强的长期空间效应。进而从外溢路径、承接路径等方面提出发挥经济规模带动区域发展、细分领域实现园区错位发展、增强市场主体的创新动力、打破边界壁垒促进园区协同、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优化产业集群发展生态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高质量发展 空间外溢效应 全要素生产率 协同效应 经济增长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基础研究发展的极核模式及其影响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宋永辉 马廷灿 冉从敬 《科学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9,共11页
理解基础研究非均衡发展特征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增长极”理论与基尼系数的综合分析框架探讨中国省域基础研究的极核模式及其影响。通过详细的数据分析与实证研究,揭示了以下核心发现:①中国各省份在基础研究发... 理解基础研究非均衡发展特征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增长极”理论与基尼系数的综合分析框架探讨中国省域基础研究的极核模式及其影响。通过详细的数据分析与实证研究,揭示了以下核心发现:①中国各省份在基础研究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不均衡问题,表现为明显的极核发展模式,且这种模式在不同省份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②省域基础研究的极化模式与其整体发展水平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指出不同省份可能适用于不同的极化发展策略,尽管如此,某些典型省份的极核模式与其基础研究发展水平之间仍展现出特定的规律性与特征性。③提出的省域基础研究发展的极核模式评估方法,可以为国家及省级科技发展规划的优化提供量化的决策支持工具,为战略调整和资源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研究 非均衡发展 增长极理论 基尼系数 省域发展模式 极核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渤海地区生态-经济-社会系统耦合协调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机理 被引量:3
3
作者 江孝君 王小艳 杨青山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55-2165,共11页
加快将环渤海地区打造成为中国北方真正增长极,对于构建新时代区域发展格局具有深远意义,以此为立足点解析了2001-2020年环渤海地区生态–经济–社会(EES)系统耦合协调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机理。结果表明:(1) EES系统耦合度优于协调度,... 加快将环渤海地区打造成为中国北方真正增长极,对于构建新时代区域发展格局具有深远意义,以此为立足点解析了2001-2020年环渤海地区生态–经济–社会(EES)系统耦合协调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机理。结果表明:(1) EES系统耦合度优于协调度,两者绝对差异及相对差异均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呈“集聚+级差”的演化格局,形成辽中南城市群、京津唐区、山东沿海城市群3个相对高值区,耦合协调空间对应关系明显。(2) EES系统耦合协调空间关联由沿海到内陆呈圈层式热冷点集聚分布;尺度差异格局呈省间差异>省内差异>区间差异。(3) EES系统耦合协调空间格局呈核心边缘特征,城市群中心城市为区域增长极;呈等级化特征,与城市行政等级正相关;呈职能化特征,综合型职能城市优于资源型城市;沿海城市优于内陆城市。(4) EES系统耦合协调时空格局演化是自然地理区位、子系统相互作用、空间邻近效应、战略政策等诸多要素及相关因子综合驱动的,驱动因子作用方向及区域基本保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社会系统 区域增长极 耦合协调发展 环渤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长极理论的模型化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杜俊涛 陈迅 +1 位作者 雷森 王亚娜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3-106,共4页
从技术进步的角度对增长极理论模型化进行了探索和丰富。认为腹地在一定时间内能够承受其与增长极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增大所带来的压力 ,是增长极模式得以运用的一个必要条件。这就要求政府在考虑运用增长极模式时 ,不能只关注开发效果 ... 从技术进步的角度对增长极理论模型化进行了探索和丰富。认为腹地在一定时间内能够承受其与增长极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增大所带来的压力 ,是增长极模式得以运用的一个必要条件。这就要求政府在考虑运用增长极模式时 ,不能只关注开发效果 ,更应该首先关注腹地的承受能力 ;增长极的选择不是任意的 ,其规模不能超过某一定值 ;新增投资比例与采用增长极模式的预期开发效果 (扩散效应 )、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强度以及极化效应完成的时间长短之间均呈现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长极 增长极模式 极化效应 扩散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北坡经济带经济增长极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李偲 钟巍 +1 位作者 王立国 张明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4-359,共6页
时间增长极理论 ,研究了天山北坡经济带作为新疆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域的基本格局 ,阐明了地域发展必须以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为成长核心。通过经济指标之间相关系数大小 ,运用R型因子分析指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 ;通过城市之间的... 时间增长极理论 ,研究了天山北坡经济带作为新疆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域的基本格局 ,阐明了地域发展必须以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为成长核心。通过经济指标之间相关系数大小 ,运用R型因子分析指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 ;通过城市之间的地域差异 ,运用Q型因子分析确定了不同分类机制的城市群。最后指出乌鲁木齐是全区核心经济增长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极 天山北坡经济带 经济发展 新疆 经济指标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集群:新型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被引量:243
6
作者 魏守华 王缉慈 赵雅沁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21,共4页
过去三种主要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梯度推移、增长极与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 ,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新型区域发展理论 :产业集群理论 ,除吸收了前三种理论的积极因素 ,强调区域分工的重要性以外 ,进一步强调了发挥区域内各种资源的整合能力... 过去三种主要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梯度推移、增长极与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 ,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新型区域发展理论 :产业集群理论 ,除吸收了前三种理论的积极因素 ,强调区域分工的重要性以外 ,进一步强调了发挥区域内各种资源的整合能力的作用 ,尤其是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的作用 ,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区域发展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区域发展理论 梯度推移 增长极 地域生产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增长极理论看我国区域经济的梯度开发——兼论西部大开发的推进策略 被引量:13
7
作者 冯邦彦 叶穗瑜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4期12-17,共6页
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刚刚掀开历史的新篇章 ,具体的做法尚在讨论之中。本文依据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思路———增长极理论 ,分析指出在西部大开发中应先从小处 (各个中心城市 )着眼 ,积极培育西部经济的增长极 ,再以梯度开发形式渐进推动... 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刚刚掀开历史的新篇章 ,具体的做法尚在讨论之中。本文依据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思路———增长极理论 ,分析指出在西部大开发中应先从小处 (各个中心城市 )着眼 ,积极培育西部经济的增长极 ,再以梯度开发形式渐进推动整个西部区域的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经济 增长极 区域经济 中国 西部开发 梯度开发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增长极和湖北经济跨越式发展 被引量:13
8
作者 颜鹏飞 黄树人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8-175,共8页
始于 2 0世纪中期的西方经济增长极理论经历快速发展、沉寂和再度繁荣的发展阶段。它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 ,有许多可供借鉴的合理成份 ;应结合经济发展实际 ,科学地制定湖北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
关键词 经济增长极 湖北 经济跨越式发展 区域经济 发展战略 经济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区域层级增长极网络发展战略构想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建军 蒲伟芬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49-51,共3页
在对增长极理论、点轴理论以及网络开发等理论文献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西部应走层级增长极网络开发模式,并提出了构建以“成渝”和“西咸”经济圈为核心层增长极的西部区域层级增长极网络,在实现生产与人口向“辐射带”地理集中的基础... 在对增长极理论、点轴理论以及网络开发等理论文献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西部应走层级增长极网络开发模式,并提出了构建以“成渝”和“西咸”经济圈为核心层增长极的西部区域层级增长极网络,在实现生产与人口向“辐射带”地理集中的基础上,利用“网络”的极化效应与回波效应促进层级增长极网络辐射带的发展,最终达到推动整个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区域 层级增长极网络 增长极理论 产业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轴群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贺有利 张仁陟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8-123,共6页
借鉴法国著名经济学家佩鲁(francois perroux)的增长极理论,在中国著名地理学家陆大道先生的点轴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点轴群理论,提出了群这个生产力空间布局的新形态。群往往成为最主要的增长极,群的增长速度更快,发展潜力更大,是一个... 借鉴法国著名经济学家佩鲁(francois perroux)的增长极理论,在中国著名地理学家陆大道先生的点轴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点轴群理论,提出了群这个生产力空间布局的新形态。群往往成为最主要的增长极,群的增长速度更快,发展潜力更大,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增长和发展的"引擎"。点轴群理论认为生产力的空间布局呈现点轴群的特点,生产力的发展呈现点、点轴、点轴群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轴 点轴群 增长极 发展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江流域城镇发展、布局与区域开发 被引量:4
11
作者 蔡靖方 何百根 +2 位作者 李新民 卢武强 于锦乾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4期557-562,共6页
运用区域开发的一般模式──增长极理论,探讨了清江流域的城镇发展、布局与流域经济发展问题.认为在2000年以前,整个清江流域经济发展处于较低水平,区域的发展应以城镇为依托,即重点发展少数具有优势区位的城镇,同时加强主要... 运用区域开发的一般模式──增长极理论,探讨了清江流域的城镇发展、布局与流域经济发展问题.认为在2000年以前,整个清江流域经济发展处于较低水平,区域的发展应以城镇为依托,即重点发展少数具有优势区位的城镇,同时加强主要交通干线的建设;在2000至2010年间,经济发展已具有相当基础,宜采取点轴开发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江流域 城镇发展 区域开发 城市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极磁轴承及其关键技术发展综述 被引量:17
12
作者 朱熀秋 鞠金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60-1367,共8页
三极磁轴承除了具有一般磁轴承的优点外,还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成本低等特点,因此在真空、超净、高速等场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首先介绍了三极磁轴承的原理与结构;然后描述了国内外学者针对三极主动磁轴承和三极混合磁轴承展开的研... 三极磁轴承除了具有一般磁轴承的优点外,还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成本低等特点,因此在真空、超净、高速等场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首先介绍了三极磁轴承的原理与结构;然后描述了国内外学者针对三极主动磁轴承和三极混合磁轴承展开的研究工作,并对三极磁轴承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根据三极磁轴承高速、高精、低成本的发展方向,分析了三极磁轴承研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轴承 三极 关键技术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机械团结到有机团结:广西壮族“打扁担”的起源、发展与变迁 被引量:10
13
作者 赵芳 邓水坚 王斌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0-144,F0003,共6页
运用田野调查法对广西壮族马山县加方乡的民俗项目"打扁担"进行实地调研,并通过文献资料与加方乡打扁担传承人及亲身经历者的口述,借鉴社会学、人类学相关学科理论对壮族打扁担的发展与变迁进行诠释,归纳了村落打扁担民众参... 运用田野调查法对广西壮族马山县加方乡的民俗项目"打扁担"进行实地调研,并通过文献资料与加方乡打扁担传承人及亲身经历者的口述,借鉴社会学、人类学相关学科理论对壮族打扁担的发展与变迁进行诠释,归纳了村落打扁担民众参与合作的团结类型,进而分析该项目在不同社会环境下达成"团结"的内源性因素,阐释壮族打扁担的起源、发展与变迁。壮族村落加方乡传统的农业社会时期,打扁担的组织与参与主要依靠本族成员共同的习俗信仰、情感和目标维系,趋向于一种"机械团结";随着村落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由单纯的农业社会向多元化转变,人与人之间的信仰、目标和情感上的差异增大,打扁担中的民俗信仰成分开始淡化,在组织参与上主要依靠政府的引导及社会成员自主的、自愿的合作来维系,趋向于"有机团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扁担 壮族 起源 发展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在西部开发中的产业结构调整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孝华 杜俊涛 +1 位作者 杨秀苔 陈迅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26-29,33,共5页
在西部地区内部的区域差距未呈现出显著的扩大趋势情况下 ,以增长极理论及模型推导结果为依据 ,研究重庆市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的增长极城市之一 ,如何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以适应西部大开发的需要 ,从而加速西部大开发的进度 ,提升自... 在西部地区内部的区域差距未呈现出显著的扩大趋势情况下 ,以增长极理论及模型推导结果为依据 ,研究重庆市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的增长极城市之一 ,如何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以适应西部大开发的需要 ,从而加速西部大开发的进度 ,提升自身的经济实力。通过建立指标体系以及相应的实证分析 ,认为电子仪表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交通邮电业、金融保险业和科研综合技术服务业应作为重庆市的切入产业进行培育和扶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结构调整 增长极理论 切入产业 西部大开发 产业结构 增长极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发展极理论视角的西部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艳 陈瑛 +1 位作者 曹洪华 资宗云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0-73,共4页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展极理论可为一国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提供发展路径。在我国西部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中,发展极理论的适用性更为显著。以资源产业作为发展极虽然在短期具有必然性,但由于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资源依赖型增长模式的长期不...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展极理论可为一国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提供发展路径。在我国西部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中,发展极理论的适用性更为显著。以资源产业作为发展极虽然在短期具有必然性,但由于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资源依赖型增长模式的长期不可持续性,西部资源型县域不可避免地要面临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问题。文章探讨了发展极理论及其在西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适用性,以及西部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选择及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极等问题,并提出应构建西部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的几大支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极 西部 资源型县域经济 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青藏旅游资源的联动开发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程胜龙 王乃昂 郭峦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7-91,共5页
在青藏铁路即将开通的机遇条件下,从旅游资源形成的自然、社会、历史背景上分析了甘青藏3个省旅游联动开发的现势性和必要性,旅游资源类型结构和空间结构,提出了在3个省开展旅游资源点轴式开发的设想,并提出了3个省旅游资源联动开发的... 在青藏铁路即将开通的机遇条件下,从旅游资源形成的自然、社会、历史背景上分析了甘青藏3个省旅游联动开发的现势性和必要性,旅游资源类型结构和空间结构,提出了在3个省开展旅游资源点轴式开发的设想,并提出了3个省旅游资源联动开发的战略措施和具体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旅游资源 空间结构 点一轴式开发 可持续发展 甘肃 青海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 被引量:610
17
作者 陆大道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6,共6页
“点 -轴系统”理论建立在“中心地理论”基础之上 ,但二者的理论内容和应用目标是不同的。“点 -轴系统”理论在我国国土开发和区域发展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在分析空间聚集和空间扩散导致“点 -轴系统”空间结构形成机理的基础上 ... “点 -轴系统”理论建立在“中心地理论”基础之上 ,但二者的理论内容和应用目标是不同的。“点 -轴系统”理论在我国国土开发和区域发展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在分析空间聚集和空间扩散导致“点 -轴系统”空间结构形成机理的基础上 ,阐述了“点 -轴系统”理论与增长极理论及网络开发模式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轴系统 区域发展 形成机理 空间结构 国土开发 经济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匹配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工业布局模式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赵金辉 连兴容 +2 位作者 陈欣怡 王蕾 汤建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23,共6页
为探索黄河流域工业布局的优化模式,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在调研黄河流域9个省(区)工业布局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绘制了黄河流域重点工业分布图,分析了黄河流域工业布局的现状及对流域的影响;探讨了增长极开发、点轴开发和网络开发三种... 为探索黄河流域工业布局的优化模式,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在调研黄河流域9个省(区)工业布局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绘制了黄河流域重点工业分布图,分析了黄河流域工业布局的现状及对流域的影响;探讨了增长极开发、点轴开发和网络开发三种工业布局模式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的适用性,提出了匹配黄河上游、中游、下游高质量发展的工业布局方案,并对优化方案实施后的效果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扩大现有增长极的工业圈辐射范围和开发新增长极,加强工业轴线的带动能力和开发新轴线,进行绿色可持续的工业发展,是匹配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工业布局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绿色发展 工业布局模式 增长极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拉山口区域外向型“三角增长极”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6
19
作者 邓锋 张小雷 +1 位作者 杨德刚 刘海燕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8-403,共6页
阿拉山口口岸处于中国陆桥经济带的西桥头堡,在新疆向西开放的发展战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以“增长极”理论为基础,提出城镇“三角增长极”的概念,通过对以阿拉山口为核心的不同尺度区域的城镇分析对比,得出可以培育的城镇增长极... 阿拉山口口岸处于中国陆桥经济带的西桥头堡,在新疆向西开放的发展战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以“增长极”理论为基础,提出城镇“三角增长极”的概念,通过对以阿拉山口为核心的不同尺度区域的城镇分析对比,得出可以培育的城镇增长极,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构建阿拉山口为中心口岸的外向型城镇“三角增长极”体系的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山口 口岸 外向型 城镇“三角增长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均衡发展理论的省域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以云南省为例 被引量:11
20
作者 伊继东 冯用军 杨超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4-69,共6页
非均衡发展理论与省域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有着内在逻辑关系,该理论的有关思路、原理和方法可为省域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提供参照范式。本文运用非均衡发展理论的基本原理,有效确定了云南省高等教育增长极和次级区域,提出了云南省高... 非均衡发展理论与省域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有着内在逻辑关系,该理论的有关思路、原理和方法可为省域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提供参照范式。本文运用非均衡发展理论的基本原理,有效确定了云南省高等教育增长极和次级区域,提出了云南省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的非均衡协调发展思路。研究结论可为省域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衡发展理论 云南省 高等教育布局结构 增长极 梯度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