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6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rticulate flow modelling in a spiral separator by using the Eulerian multi-fluid VOF approach 被引量:5
1
作者 Lingguo Meng Shuling Gao +4 位作者 Dezhou Wei Qiang Zhao Baoyu Cui Yanbai Shen Zhenguo So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2期251-263,共13页
The Euler-Euler model is less effective in capturing the free surface of flow film in the spiral separator,and thus a Eulerian multi-fluid volume of fluid(VOF)model was first proposed to describe the particulate flow ... The Euler-Euler model is less effective in capturing the free surface of flow film in the spiral separator,and thus a Eulerian multi-fluid volume of fluid(VOF)model was first proposed to describe the particulate flow in spiral separators.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model in the high solid concentration system,the Bagnold effect was incorporated into the modelling framework.The capability of the proposed model in terms of predicting the flow film shape in a LD9 spiral separator was evaluated via comparison with measured flow film thicknesses reported in literature.Results showed that sharp air–water and air-pulp interfaces can be obtained using the proposed model,and the shapes of the predicted flow films before and after particle addition were reasonably consistent with the observations reported in literature.Furthermore,the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separation of quartz and hematite were performed in a laboratory-scale spiral separator.When the Bagnold lift force model was considered,predictions of the grade of iron and solid concentration by mass for different trough lengths were more consistent with experimental data.In the initial development stage,the quartz particles at the bottom of the flow layer were more possible to be lifted due to the Bagnold force.Thus,a better predicted vertical stratification between quartz and hematite particles was obtained,which provided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subsequent radial segre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ral separator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 Eulerian multi-fluid VOF model Bagnold effect Particulate flo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method of the Riemann problem for two-dimensional multi-fluid flows with general equation of state 被引量:1
2
作者 柏劲松 张展翼 +1 位作者 李平 钟敏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1期22-34,共13页
Based on the classical Roe method, we develop an interface capture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general equation of state, and extend the single-fluid Roe method to the two-dimensional (2D) multi-fluid flows, as well as ... Based on the classical Roe method, we develop an interface capture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general equation of state, and extend the single-fluid Roe method to the two-dimensional (2D) multi-fluid flows, as well as construct the continuous Roe matrix for the whole flow field. The interface capture equations and fluid dynamic conservative equations are coupled together and solved by using any high-resolution schemes that usually suit for the single-fluid flows. Some numerical examples are given to illustrate the solution of 1D and 2D multi-fluid Riemann probl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emann problem multi-fluid flows Roe scheme general equation of st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STUDY OF TWO INTERFACE METHODS FOR COMPRESSIBLE MULTI-FLUID FLOWS
3
作者 Ma Dongjun Cai Yong Sun Dejun Yin XieyuanDepartment of Modern Mechanics,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Hefei 230026,P.R.China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2001年第z1期87-92,共6页
Two interface capturing methods are studied for multi fluid flows, governed by the stiffened gas equation of state. The mixture type interface capturing algorithm uses a simple volume fraction model Euler equations wr... Two interface capturing methods are studied for multi fluid flows, governed by the stiffened gas equation of state. The mixture type interface capturing algorithm uses a simple volume fraction model Euler equations written in a quasi conservative form, which is solved by a standard high resolution piecewise parabolic method (PPM) with multi fluid Riemann solver. The level set interface capturing method uses a narrow band ghost fluid method (GFM) with no numerical smearing. Several examples are presented and compared for one and two dimensions, which show the feasibility of the two methods applied to various multi fluid probl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RESSIBLE multi-fluids flow interface capturing METHOD GHOST fluid METHOD HIGH-ORDER GODUNOV schem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流口直径对管柱式气液分离器流动与分离特性影响研究
4
作者 林纬 邱心缘 +5 位作者 汪威 向晋 姚晨 郑小涛 徐建民 喻九阳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681-686,共6页
为提高管柱式气液分离器(GLCC)的分离效率,在经典气液分离器基础结构上改变GLCC的结构参数以及工况,并采用Fluent软件,基于欧拉多相流模型和Multi-Fluid VOF模型,通过自定义函数对分离器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监控底流口液相质量流率,分... 为提高管柱式气液分离器(GLCC)的分离效率,在经典气液分离器基础结构上改变GLCC的结构参数以及工况,并采用Fluent软件,基于欧拉多相流模型和Multi-Fluid VOF模型,通过自定义函数对分离器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监控底流口液相质量流率,分析在不同入口气液相流量和底流口直径下GLCC分离效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减小底流口直径有利于提升GLCC的分离效率,其中底流口直径为18 mm时分离效率较高,且都在80%以上;底流口液相质量流率的振荡具有周期性变化且不同底流口直径的气液两相流型的周期性流动行为与底流口液相质量流率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可以通过监测底流口液相质量流率实现对GLCC中气液两相流态的动态捕捉,进而提高GLCC分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柱式气液分离器 multi-fluid VOF模型 底流口直径 气液两相流 流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外流耦合作用下弹性管多模态振动响应研究
5
作者 陈正寿 王帅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9-231,共13页
本文对考虑内、外部流动的弹性管涡激振动(VIV)开展数值研究,分析不同外部剪切流速、内流速度和内部流体密度作用下弹性管的多模态耦合振动响应。首先,对所采用的数值方法进行网格依赖性研究和流-固耦合(FSI)可靠性验证;随后基于提出的... 本文对考虑内、外部流动的弹性管涡激振动(VIV)开展数值研究,分析不同外部剪切流速、内流速度和内部流体密度作用下弹性管的多模态耦合振动响应。首先,对所采用的数值方法进行网格依赖性研究和流-固耦合(FSI)可靠性验证;随后基于提出的耦合关联分析方法,结合3D位置-频率-能量(PFE)谱分析方法,阐述弹性管振幅波峰和波谷的空间多模态竞争特性。结果表明,内流流速和密度的增加均会放大弹性管的顺流向平均偏移,但内流的参与通常并不能有效改变其主振模态。此外,在弹性管的振幅波峰位置处通常表现为高阶主频响应,其振动轨迹具有明显的“8”字形特征;而弹性管振幅波谷位置处一般显现为低阶次频响应,多模态竞争现象显著,其振动轨迹相对混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激振动 流-固-流耦合 位置-频率-能量(PFE) 空间多模态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erimental confirmation of the linear relation between plasma current and external vertical magnetic field in EXL-50 spherical torus energetic electron plasmas
6
作者 董力立 王明远 +9 位作者 刘文军 石跃江 董家齐 郭栋 孙恬恬 顾翔 宋显明 袁保山 彭元凯 the ENN Team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8期32-36,共5页
A three-fluid equilibrium plasma with bulk plasma and energetic electrons has been observed on the Xuanlong-50(EXL-50) spherical torus, where the energetic electron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sustaining the plasma curren... A three-fluid equilibrium plasma with bulk plasma and energetic electrons has been observed on the Xuanlong-50(EXL-50) spherical torus, where the energetic electron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sustaining the plasma current and pressure. In this study, the equilibrium of a multi-fluid plasma was investigated b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ternal vertical magnetic field(B_(V)),plasma current(I_(p)), the poloidal ratio(β_(p)) and the Shafranov formula. Remarkably, our research demonstrates some validity of the Shafranov formula in the presence of multi-fluid plasma in EXL-50 spherical torus. This finding holds significant importance for future reactors as it allows for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alpha particles and background plasma. The study of multi-fluid plasma provides a significant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equilibrium reconstruction of burning plasma involving alpha part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sma equilibrium Shafranov formula multi-fluid plas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脑脊液阳性菌株分布及耐药分析
7
作者 贾静 郭明发 +3 位作者 徐璐 杨俊文 周娟娟 杨俊梅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了解儿童脑脊液阳性菌株分布和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脑脊液分离菌株,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进行病原菌鉴定,凤凰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检测系统(Phoenix 100)、... 目的了解儿童脑脊液阳性菌株分布和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脑脊液分离菌株,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进行病原菌鉴定,凤凰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检测系统(Phoenix 100)、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Vitek-2 Compact)和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标准判读药敏结果,用WHONET 5.6软件进行回顾性耐药性分析。结果314例脑脊液阳性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204株(65.0%)。前五位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92株(29.3%)、肠球菌44株(14.0%)、大肠埃希菌32株(10.2%)、肺炎克雷伯菌21株(6.7%)、肺炎链球菌18株(5.7%)。二、三季度分离菌株数较多,1岁以内婴儿病例最多见,占147株(46.8%)。检出科室以神经外科77株(24.5%)、新生儿内科70株(22.3%)、神经内科46株(14.6%)为主;多重耐药菌检出149株(47.5%),其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69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ESBLs)18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18株;各年龄组、性别、年份之间多重耐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科室之间多重耐药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脑脊液阳性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感染主要集中在1岁以内婴儿,对于多重耐药菌株应该重视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脑脊液 多重耐药菌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引磁式磁流变阻尼器研究
8
作者 王成龙 吴鲁杰 +1 位作者 魏学谦 曾庆良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8-259,共12页
针对特定结构限制下磁流变阻尼器工作性能的优化问题,在传统磁流变阻尼器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引磁式磁流变阻尼器,建立了磁场与流场耦合动力学模型;以输出阻尼力和动态可调系数为优目标函数,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对该型磁流变阻尼器内... 针对特定结构限制下磁流变阻尼器工作性能的优化问题,在传统磁流变阻尼器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引磁式磁流变阻尼器,建立了磁场与流场耦合动力学模型;以输出阻尼力和动态可调系数为优目标函数,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对该型磁流变阻尼器内部活塞进行了优化;建立了多物理场耦合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和冲击试验。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外形尺寸条件下,新型磁流变阻尼器的有效阻尼通道长度为64 mm,相比普通磁流变阻尼器提高了60%;新型磁流变阻尼器的力学特性与动态可调性更加优越,当施加2.0 A电流、活塞运动速度为0.09 m/s时,新型磁流变阻尼器的输出阻尼力为55.9 kN,相比普通磁流变阻尼器(32.4 kN)提高了72.5%;施加不同大小电流时新型磁流变阻尼器的峰值压力与吸能容量均明显高于普通磁流变阻尼器。冲击试验结果表明:当施加2.0 A的电流、冲击速度为2.45 m/s时,相比普通磁流变阻尼器,其峰值压力达到11.64 MPa、峰值压力提高约41%。峰值压力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比表明: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的趋势是一致的,其相对误差在0.1之内,表明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液 磁流变阻尼器 多物理场耦合 冲击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灯影组多类型流体多期次改造作用下孔隙度演化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磊磊 魏国 +4 位作者 于志超 鲁雪松 周慧 王珊 李昌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6,共12页
选取四川盆地灯影组四段(灯四段)地层,在传统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引入多组分、多相态、温度—流体—化学多场耦合的反应溶质运移模拟技术,基于物质平衡和能量守恒原理,深入探究深层碳酸盐岩储层成岩过程中多类型流体与岩石相互作用的机制... 选取四川盆地灯影组四段(灯四段)地层,在传统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引入多组分、多相态、温度—流体—化学多场耦合的反应溶质运移模拟技术,基于物质平衡和能量守恒原理,深入探究深层碳酸盐岩储层成岩过程中多类型流体与岩石相互作用的机制,分析计算多期次流体对储层孔隙的叠加改造,定量恢复地质时间尺度的孔隙度演化史。结果表明:灯四段地层受到大气淡水、海水、有机酸和热液4种流体多达6期改造影响,控制孔隙度的主要成岩作用为溶蚀作用、白云石化作用与胶结作用,矿物间以方解石—镁方解石—白云石之间的转化为主;不同类型的流体对储层的改造差异较大,充足的大气淡水为建设性流体,而海水、有机酸和热液均为建设性—破坏性共存的流体;多期次流体对储层的改造有叠加效应,储层最终的物性条件取决于多期次流体的综合改造,同时流体改造的顺序对储层孔隙度的演变影响也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碳酸盐岩储层 多类型流体 叠加改造 孔隙度演化 成岩作用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轮机械大规模CFD并行计算方法应用验证
10
作者 赵磊 俞一波 +2 位作者 高丽敏 李瑞宇 王可鑫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23,共11页
针对叶轮机械全环模型在大规模数值模拟中的计算需求,结合叶片通道模型的周期性特征,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分层几何区域分解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有效地分解计算任务,实现了在不同计算核心间的负载均衡,优化了并行计算效率。在具备300PFlops(... 针对叶轮机械全环模型在大规模数值模拟中的计算需求,结合叶片通道模型的周期性特征,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分层几何区域分解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有效地分解计算任务,实现了在不同计算核心间的负载均衡,优化了并行计算效率。在具备300PFlops(每秒3×10^(17)次浮点计算)和200PFlops(每秒2×10^(17)次浮点计算)计算能力的高性能计算平台上,本方法能够在1~6 h内完成1.8亿网格规模的多级压气机全环求解。通过对多个典型叶轮机械的算例分析,全面验证了所提出并行方法的性能和计算精度。结果表明,各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高度一致,计算误差不超过6%,确保了计算准确。在万核规模的计算任务中,所采用的并行计算方法能够实现线性加速,并行效率在90%以上,证明了其在大规模计算中的高效性。此外,本方法在国产高性能计算平台上同样表现出良好的可移植性和适应性,充分展示了其在不同硬件架构上的广泛适用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轮机械 多级压气机 高性能计算 计算流体力学 全环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流体力学仿真计算辅助教学系统设计
11
作者 李敏 孙佳秋 《无线互联科技》 2024年第23期44-46,共3页
为满足复杂流体力学问题的多目标优化需求,优化辅助教学效果,文章利用多目标遗传算法,设计了一种更高准确性、更强针对性流体力学仿真计算辅助教学系统。首先,对计算服务器、存储设备、显示设备以及输入输出设备进行选型设计,为系统运... 为满足复杂流体力学问题的多目标优化需求,优化辅助教学效果,文章利用多目标遗传算法,设计了一种更高准确性、更强针对性流体力学仿真计算辅助教学系统。首先,对计算服务器、存储设备、显示设备以及输入输出设备进行选型设计,为系统运行提供硬件支持。其次,设计流体力学仿真计算数据库,分类存储与流体力学仿真计算相关的数据。最后,在此基础上,利用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流体力学仿真计算,以输出满足多个约束条件的最优解。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应用后,在仿真计算资源辅助分配的正确性上始终保持着显著的优势,适用于实际流体力学仿真计算的辅助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遗传算法 流体力学 仿真 计算 辅助教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热流体不同组成介质耦合作用机理微观实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范昕涵 黄世军 +3 位作者 赵凤兰 王斌 陈悦 罗远鹏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8,共10页
多元热流体吞吐是蒸汽吞吐的重要接替方式之一,而现有的研究尚不能清晰解释不同介质之间的耦合作用机理,难以为海上多元热流体开发提供有效措施。利用微观可视化模拟系统,通过非凝析气(CO_(2)、N_(2))和热水的不同组合驱油实验,研究微... 多元热流体吞吐是蒸汽吞吐的重要接替方式之一,而现有的研究尚不能清晰解释不同介质之间的耦合作用机理,难以为海上多元热流体开发提供有效措施。利用微观可视化模拟系统,通过非凝析气(CO_(2)、N_(2))和热水的不同组合驱油实验,研究微观条件下多相流动特点,揭示热水、CO_(2)和N_(2)三者之间两两相互影响的耦合作用机理,并定量分析耦合作用机理对波及系数、洗油效率和采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热水与N_(2)相互协同,提高波及系数,在驱替中期,热水加热稠油,降低流动阻力,N_(2)气泡变形膨胀,补充压力,在驱替后期,在主流道形成贾敏效应,驱替范围从主流道向边缘扩展;热水与CO_(2)相互协同,提高洗油效率,热水冲刷CO_(2)驱替过后的膜状剩余油,同时二者降低油气表面张力,将油气段塞式流动变为念珠式流动,消除附加表面张力,动用簇状剩余油,增大体系毛管数;CO_(2)和N_(2)之间相互竞争,N_(2)与CO_(2)分压,阻碍CO_(2)溶解,CO_(2)和N_(2)混合后,补能作用减弱;三种介质耦合作用时,采收率整体提高29%,协同作用效果比竞争作用效果更为显著。利用微观实验厘清多元热流体两两介质之间的耦合作用机理,为后期多元热流体开发稠油油藏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稠油热采 多元热流体 微观可视化实验 耦合机理 协同作用机理 竞争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因素协同作用下的页岩气井下管道腐蚀分析
13
作者 周德敏 肖茂 +1 位作者 刘赟 崔伟 《管道技术与设备》 CAS 2024年第4期53-58,共6页
国内西南地区某页岩气井下管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腐蚀,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明确腐蚀类型和机理,开展了井下管道腐蚀分析。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宏观观察、微观观察和成分分析、流体力学仿真。结果表明:冲刷-CO_(2)-SRB(硫酸盐还原菌)多因... 国内西南地区某页岩气井下管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腐蚀,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明确腐蚀类型和机理,开展了井下管道腐蚀分析。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宏观观察、微观观察和成分分析、流体力学仿真。结果表明:冲刷-CO_(2)-SRB(硫酸盐还原菌)多因素协同作用下的腐蚀是页岩气井下管道的主要腐蚀类型。运行初期SRB的生长与富集造成了局部腐蚀,加入杀菌剂后SRB腐蚀停止,CO_(2)腐蚀在已经形成的局部腐蚀位置继续发展,液带砂和气带砂等流体冲刷作用促进了相关腐蚀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井下管道 多因素协同作用 腐蚀分析 流场力学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开采用工作液研究进展
14
作者 任桂蓉 刘圆 +2 位作者 陈智晖 苏惠 王坤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11期247-249,共3页
非常规天然气因更易发生井壁坍塌、油气层损害等问题导致其动用难度大,液体作为石油天然气开采工业的血液,可一定程度上解决非常规天然气开采困难的问题。综述了天然气开采用工作液研究进展,针对性地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结论认为,持... 非常规天然气因更易发生井壁坍塌、油气层损害等问题导致其动用难度大,液体作为石油天然气开采工业的血液,可一定程度上解决非常规天然气开采困难的问题。综述了天然气开采用工作液研究进展,针对性地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结论认为,持续研发低毒性、多功能、智能化工作液对于推动天然气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天然气 工作液 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车动载-水力耦合作用下铁路隧道道床隆起机理多尺度模拟与整治对策研究
15
作者 阳军生 陈建伟 +2 位作者 谢亦朋 张聪 林梦君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122,共13页
某高原铁路隧道穿越富水燕山期闪长岩断层带段引发道床出现隆起,对轨道平顺性影响极大。为揭示列车动载-水力耦合作用下铁路隧道道床隆起的宏-细观驱动机制,在考虑隧底结构可能面临的列车动载-水力耦合条件下,提出1种多尺度数值分析方... 某高原铁路隧道穿越富水燕山期闪长岩断层带段引发道床出现隆起,对轨道平顺性影响极大。为揭示列车动载-水力耦合作用下铁路隧道道床隆起的宏-细观驱动机制,在考虑隧底结构可能面临的列车动载-水力耦合条件下,提出1种多尺度数值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在6 s的列车动载和地下水耦合作用下,隧底虚渣孔隙率由0.4逐渐增大至0.7,地下水水头高度由50 m升高至100 m,隧底孔隙水压力增加141%,隆起位移增加212%;虚渣孔隙率保持不变时,隧底孔隙水压力增长率与水头高度的增长率保持相同,但虚渣孔隙率增大也会导致隧底孔隙水压力升高,加剧隆起病害;采取“钻孔泄压、注浆固结”整治措施后,隧底孔隙水压力峰值降低79.7%,隆起位移峰值降低至0.08 mm,隆起病害得到显著改善。多尺度数值分析方法可为类似病害整治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列车动载 地下水 流固耦合 道床隆起病害 多尺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刚体尾控弹的扰流片气动特性与控制机理研究
16
作者 雒鑫瑞 张盟 +2 位作者 邓志红 沈凯 姜志皓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259-270,共12页
现代战争对远程打击精度要求提升,传统非制导武器已难以满足需求,制导武器越来越受关注。扰流片作为控制执行机构,对其在不同工况下的气动特性认识不足,控制机理尚不明确。通过数值模拟和弹道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研究扰流片在不同高... 现代战争对远程打击精度要求提升,传统非制导武器已难以满足需求,制导武器越来越受关注。扰流片作为控制执行机构,对其在不同工况下的气动特性认识不足,控制机理尚不明确。通过数值模拟和弹道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研究扰流片在不同高度、跨度和轴向位置下的气动性能变化以及其原理。使用数据结合纹影图、流线图等手段,分析了不同马赫数下附加力和力矩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扰流片的不同参数对附加力、力矩和控阻比具有显著影响。其中,附加轴向力直接影响了弹丸射程,附加法向力与附加力矩影响了弹丸的修正能力。研究为未来的扰流片设计与控制系统的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刚体弹丸 计算流体动力学 扰流片 气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春沟区块页岩气超临界CO_(2)增能压裂研究与应用
17
作者 余前港 荣双 +4 位作者 毛国扬 崔连文 彭根博 向传刚 王旭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83,共7页
目的目前,超临界CO_(2)压裂应用前景广阔,为更好地指导现场应用,亟需明确超临界CO_(2)压裂的起裂压力和裂缝扩展规律。方法考虑压裂过程温度变化对CO_(2)物性的影响以及岩石中的热应力作用,建立热流固耦合超临界CO_(2)压裂模型。探究了... 目的目前,超临界CO_(2)压裂应用前景广阔,为更好地指导现场应用,亟需明确超临界CO_(2)压裂的起裂压力和裂缝扩展规律。方法考虑压裂过程温度变化对CO_(2)物性的影响以及岩石中的热应力作用,建立热流固耦合超临界CO_(2)压裂模型。探究了水平应力差、天然裂缝逼近角以及CO_(2)注入温度对裂缝起裂的影响。结果在阳春沟Y井开展的现场试验表明:与水力压裂相比,超临界CO_(2)压裂可以明显降低裂缝起裂压力,即使在高水平应力差下,仍可以获得复杂的裂缝形态;天然裂缝逼近角增大,起裂压力随之增大,裂缝复杂程度增加;CO_(2)注入温度与地层温差越大,热应力作用越明显,裂缝形态越复杂。结论现场应用显示注入前置超临界CO_(2)可以有效降低起裂压力,有利于提高后续水力压裂的缝内净压力,增强储层改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压裂 热流固多场耦合 热应力 相场模型 阳春沟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力集矿模型的矿粒采集及环境扰动特性数值研究
18
作者 李雨瑶 赵国成 肖龙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36-1046,共11页
实现高效、低扰动海底集矿是深海多金属结核矿产资源开发面临的关键技术挑战.海底矿粒采集过程的力学行为十分复杂,是一个涉及三维紊动流动、离散粗颗粒运动与细颗粒土体破坏的流固土多物理场耦合过程.针对吸扬式、附壁射流式、射流冲采... 实现高效、低扰动海底集矿是深海多金属结核矿产资源开发面临的关键技术挑战.海底矿粒采集过程的力学行为十分复杂,是一个涉及三维紊动流动、离散粗颗粒运动与细颗粒土体破坏的流固土多物理场耦合过程.针对吸扬式、附壁射流式、射流冲采式3种主流的深海水力集矿方法,基于K-Epsilon两层模型和离散元模型分别模拟集矿液相湍流和固相矿粒,进行矿粒采集性能和环境扰动的数值模拟研究,分析集矿流量q m和集矿头拖曳速度v对矿粒采集率η、集矿流场湍动能k和海水-沉积物混合物体积分数φ的影响,探究集矿流场中流速、压力和矿粒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相同q m和v下,射流冲采式模型获得的η最大,吸扬式模型获得的η最小;射流冲采式模型对近底流场扰动程度最大,深海沉积物扩散现象也最为明显,而吸扬式和附壁射流式模型造成的环境扰动程度较小,更有利于环保要求;附壁射流式模型的η对q m和v最不敏感,且该集矿模型可以较好地兼顾高效矿粒采集和低环境扰动.研究结果可为揭示集矿机理和设计研发高效低扰动集矿装置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采矿 多金属结核 流固土多场耦合 矿粒采集效率 环境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动式反应堆事故多舱室气溶胶扩散泳沉积与三维流动的耦合数值模拟
19
作者 刘哲 杨亚鹏 +1 位作者 冯宗洋 李国强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9-941,共13页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浮动式反应堆破口事故在壁面冷却条件下水蒸气冷凝及壁面冷凝引起的气溶胶扩散泳沉降进行仿真分析,并与静态条件下气溶胶扩散泳沉积对比,发现:所采取的冷凝模型经实验对比能很好地预测水蒸气冷凝;静态条件下气溶...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浮动式反应堆破口事故在壁面冷却条件下水蒸气冷凝及壁面冷凝引起的气溶胶扩散泳沉降进行仿真分析,并与静态条件下气溶胶扩散泳沉积对比,发现:所采取的冷凝模型经实验对比能很好地预测水蒸气冷凝;静态条件下气溶胶扩散泳沉积速度与气溶胶粒径几乎无关,与集总参数法的规律一致,此外湍流沉积会使气溶胶衰减因子增大约3×10^(-4)。非均匀流场在冷凝环境下会产生大范围的回转流动。气流曳力会使衰减因子产生量级上的增加,同时曳力作用对于气溶胶粒径不敏感;冷凝使堆舱出现很大的湍流强度,会增强扩散泳的沉积效果,增强效果对小粒径颗粒更明显,使1μm颗粒衰减因子明显大于堆舱中的10μm颗粒衰减因子,最大可达0.0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动式反应堆 计算流体力学 多舱室 水蒸气冷凝 扩散泳 三维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压缩两气体流动的简化神经网络模型
20
作者 刘子岩 许亮 刘耀峰 《气体物理》 2024年第2期33-42,共10页
实用的虚拟流体方法(practical ghost fluid method, PGFM)利用Riemann问题速度解对可压缩多介质流场界面条件进行建模。基于构造的嵌入物理约束的神经网络模型预测Riemann问题速度解的方式,给出一种两气体流动的神经网络模型简化方法... 实用的虚拟流体方法(practical ghost fluid method, PGFM)利用Riemann问题速度解对可压缩多介质流场界面条件进行建模。基于构造的嵌入物理约束的神经网络模型预测Riemann问题速度解的方式,给出一种两气体流动的神经网络模型简化方法。首先提出完全气体状态方程下神经网络模型输入特征采样范围从无界域到有界域的转换方法,改善模型预测不同初始条件下Riemann解的泛化性能。根据该转化方法,进一步提出一种结构更加简单的神经网络优化方法,将输入维度从5个减少到3个,有效提高神经网络的训练效果。将该神经网络代理模型应用于PGFM程序框架,通过典型的一维与二维两气体流动问题进行数值验证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简化的网络模型与已有研究的神经网络模型相比,能取得精度相近的计算结果。而在神经网络训练效率上,简化神经网络具有明显优势。同时因为简化神经网络采样维度少,方便尝试加密采样提高拟合精度,更具备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压缩多介质问题 虚拟流体方法 两气体Riemann问题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