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0~2020年锡林郭勒草原植被覆盖时空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斌 王燕 +3 位作者 郭晔 吴家敏 李长龙 黄海广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22,共12页
锡林郭勒盟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因此定量分析其植被覆盖度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针对草原植被结构特征,基于优化的多角度像元二分模型构建了锡林郭勒草原2000~2020年植被覆盖度数据集,然后分析了覆盖度的时... 锡林郭勒盟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因此定量分析其植被覆盖度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针对草原植被结构特征,基于优化的多角度像元二分模型构建了锡林郭勒草原2000~2020年植被覆盖度数据集,然后分析了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最后利用地理探测器研究了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锡林郭勒草原植被覆盖度呈“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不同生态功能区覆盖度差异较大,覆盖度主要集中在0.2~0.6;不同生态亚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现波动增长趋势。(2)锡林郭勒草原不同生态功能区植被覆盖度变化差异明显,整体呈上升趋势,显著上升区为11.99%,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南部落森林草原生态亚区南部,锡林郭勒典型草原生态亚区北部和西部,阴山山地落叶灌丛-草原生态亚区的东部和内蒙古高原荒漠草原生态亚区中部和东南部;14.21%的像元覆盖度显著下降,集中分布在大兴安岭南部落森林草原生态亚区北部、锡林郭勒典型草原生态亚区中部条带状区域和南部以及坝上高原草原与农业生态亚区,需要重点关注。(3)湿润程度是锡林郭勒草原植被覆盖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降水的影响力次之,两者与覆盖度均为正相关关系,且湿润指数对中等覆盖度区域影响力较大;气温对覆盖度的驱动力最小,两者为负相关关系。该研究期望为锡林郭勒草原生态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角度像元二分模型 地理探测器 生态功能区 气候驱动 锡林郭勒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0年岷县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地形分异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马成龙 纪童 +6 位作者 何国兴 徐贺光 李娅丽 杨卓丽 汪云君 漆昊 柳小妮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567-3578,共12页
为探究岷县生态工程后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以及地形效应,基于MODIS-NDVI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了2001-2020年岷县植被覆盖度。结果表明:(1)随着岷县生态工程的实施,植被覆盖度整体趋向良好,66.34%的区域以高植被覆盖为主;(2)植被... 为探究岷县生态工程后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以及地形效应,基于MODIS-NDVI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了2001-2020年岷县植被覆盖度。结果表明:(1)随着岷县生态工程的实施,植被覆盖度整体趋向良好,66.34%的区域以高植被覆盖为主;(2)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高覆盖植被区密集分布在岷县东部及西南部,而低植被覆盖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3)植被覆盖度稳定性表现出“高低波动共存,低波动较大”的空间格局。植被改善面积占比为58.76%,退化占30.43%,表明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总体变化趋势为改善;(4)地形因子对岷县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影响显著:从平均覆盖度变化来看,研究区覆盖度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植被覆盖度随海拔升高而增大。随着坡度的增加,岷县平均植被覆盖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超过25°坡度区域的植被覆盖度增长速度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像元二分模型 时空变化 地形分异 岷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卫星遥感的水库库区植被覆盖变化研究:以三河口水库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周婕 张珂 杜涛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4-147,共14页
【目的】水库的修建会对水库库区及其周边植被造成一定扰动,为探究水库不同阶段的建设活动对库区植被覆盖状况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遥感技术的水库库区植被覆盖变化研究方法。【方法】在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反演植被覆盖度的基础上,运用最... 【目的】水库的修建会对水库库区及其周边植被造成一定扰动,为探究水库不同阶段的建设活动对库区植被覆盖状况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遥感技术的水库库区植被覆盖变化研究方法。【方法】在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反演植被覆盖度的基础上,运用最大值合成法、差值法、缓冲区分析法和Theil-Sen回归,根据不同建设阶段、离坝址距离和高程对植被覆盖变化进行量化,并应用该方法于陕西三河口水库。【结果】结果表明:2014—2019年水库下游整体植被覆盖度明显下降,高植被覆盖区域所占比例明显减小,主要受水库施工影响;2020—2022年上游整体植被覆盖度波动下降,低覆盖区域比例显著扩大,主要受水库蓄水影响。在库区1 000 m缓冲区范围内,当缓冲距离小于400 m时,水库施工对缓冲区内植被覆盖程度的影响相对较大,超过400 m则相对较小;水库蓄水导致缓冲区内植被覆盖程度和分布均匀程度均降低,且缓冲距离越小影响越大。【结论】水库施工对下游植被覆盖的影响在585~625 m高程范围内较明显;水库蓄水对上游近段植被覆盖的影响在555~625 m高程范围内较明显,对上游中段和远段植被覆盖的影响随着高程的降低逐渐增强。该方法检测到的植被覆盖变化与水库施工及蓄水时间点契合较好,并确定了水库建设对库区植被覆盖的具体影响范围,可为库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像元二分模型 NDVI LANDSAT 三河口水库 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的湖南省新邵县植被覆盖度变化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黄逸飞 谭炳香 +2 位作者 杜志 伍汉斌 贺晨瑞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2期48-53,共6页
植被覆盖度是植被的直观量化指标,能够反映植被的生长情况,对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2000-2021年间新邵县植被覆盖度的动态变化,以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为研究区,利用2000年和2021年两期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归一化差异植被指... 植被覆盖度是植被的直观量化指标,能够反映植被的生长情况,对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2000-2021年间新邵县植被覆盖度的动态变化,以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为研究区,利用2000年和2021年两期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和像元二分模型估算不同时期新邵县的植被覆盖度,并进行差值分析。结果表明:自2000年到2021年,新邵县的植被覆盖度整体呈增长趋势,且西部、南部地区的植被覆盖度增加明显,这与当地封山育林、绿化造林等政策实施密切相关。这也反映出新邵县在2000-2021年期间注重生态保护建设,森林质量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 像元二分模型 LANDSAT 植被覆盖度 新邵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像元二分模型的淮河上游植被覆盖度遥感研究 被引量:57
5
作者 刘玉安 黄波 +1 位作者 程涛 曲乐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3-97,267,共5页
在分析国内外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方法的基础上,选用NDVI像元二分模型,利用"北京一号"小卫星多光谱数据,结合淮河上游流域实际情况,设计了模型应用的技术路线,对研究区植被覆盖度进行了精确估算。利用目估法和照相法对估算结... 在分析国内外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方法的基础上,选用NDVI像元二分模型,利用"北京一号"小卫星多光谱数据,结合淮河上游流域实际情况,设计了模型应用的技术路线,对研究区植被覆盖度进行了精确估算。利用目估法和照相法对估算结果进行实地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相关系数达到了0.818,研究区内平均植被覆盖度为58.1%,呈现北部低南部高的γ型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像元二分模型 植被覆盖度 “北京一号”小卫星 遥感 淮河上游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电灌区植被覆盖遥感动态监测 被引量:3
6
作者 陈芳 魏怀东 +1 位作者 周兰萍 李亚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6-231,共6页
植被盖度是评估区域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参数,基于1987、2001年和2008年3期TM遥感数据影像,利用像元二分模型进行了景电灌区植被覆盖度的估算,并通过转移矩阵,对引水灌溉工程措施下形成的绿洲灌溉农业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监测... 植被盖度是评估区域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参数,基于1987、2001年和2008年3期TM遥感数据影像,利用像元二分模型进行了景电灌区植被覆盖度的估算,并通过转移矩阵,对引水灌溉工程措施下形成的绿洲灌溉农业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监测。结果表明:1)受气候条件限制,景电灌区极低覆盖度和低覆盖度所占面积比例在60%以上,植被覆盖度极低。2)1987-2015年,由于景电工程和国家生态建设工程影响,景电灌区植被覆盖度出现了较大波动。极低覆盖度面积迅速减少,其所占面积比例由1987年的62.20%降至2015年的30.86%,年均减少1.19%。灌溉农田所占面积比例由1987年的16.93%增加至2015年的35.91%,年均变化率达0.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像元二分模型 植被覆盖度 景电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的北京门头沟植被覆盖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喻铮铮 吴国玺 刘良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35,共4页
应用RS技术,以1979年和2005年的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并对其进行边界修补、去云处理、地形校正、大气辐射订正和反射率计算,然后运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和改进的像元二分模型,分别计算其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及植被覆盖度,对北京市门头沟... 应用RS技术,以1979年和2005年的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并对其进行边界修补、去云处理、地形校正、大气辐射订正和反射率计算,然后运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和改进的像元二分模型,分别计算其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及植被覆盖度,对北京市门头沟区的植被覆盖进行动态遥感监测。结果表明:(1)门头沟区植被覆盖整体呈下降趋势,覆盖度从1979年的76.4%减少为2005年的72.7%;(2)覆盖度在60%以上的区域比较稳定,是植被覆盖的主体;(3)覆盖度在80%以上的大面积减少,说明该区植被破坏严重,这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土地大规模利用、经济增长有很大关系;(4)由于居民点建设中采沙、采石和采煤占用绿地,永定、龙泉、谭柘寺植被退化最严重;军庄退耕还林和果林绿化是唯一植被覆盖增加的乡镇。其它乡镇植被退化平均在5%以内,妙峰山、王平、大台、斋堂四个中部乡镇由于采矿、采石等人为活动,特别是京西矿业集团的煤矿多基本集中在此,使这4个乡镇植被退化明显,并已形成采空区和塌陷区;雁翅、清水乡植被退化主要以自然退化为主,退化幅度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植被覆盖 像元二分模型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0年四川省泸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陆地植被覆盖动态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刘伟 向莹 +2 位作者 李景吉 高榆 刘延国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3-211,278,共10页
[目的]探究四川省泸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2000—2020年陆地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规律,为保护区的建设和治理提供参考。[方法]选用四川泸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2000—2020年植被生长旺盛月份(6—9月)的MODIS数据为数据源,结合像元二分法、Thei... [目的]探究四川省泸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2000—2020年陆地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规律,为保护区的建设和治理提供参考。[方法]选用四川泸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2000—2020年植被生长旺盛月份(6—9月)的MODIS数据为数据源,结合像元二分法、Theil-SenMedian趋势分析法等相关分析法探究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响应。[结果](1)在时间变化上,四川省泸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陆地植被覆盖度呈略微上升趋势,整体以0.09/10 a速率波动上升。(2)保护区植被覆盖度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湖区及其周边区域低,南北高的特征,呈现整体上升,局部下降的特点。(3)保护区气候(6—9月)趋向“暖干化”发展,植被覆盖度与气温和降水量以正相关为主,且受气温影响大于降水,其影响因素具有空间差异性。[结论] 2000—2020年,泸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良好,植被覆盖度总体呈略微上升趋势,其中,气温是影响植被覆盖度的主要气候因子,同时地形、人类活动对保护区植被覆盖度均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植被 像元二分模型 偏相关分析 时空变化 四川省泸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5年若尔盖地区植被覆盖度变化及气候因子驱动分析 被引量:25
9
作者 杨瑞瑞 易桂花 +4 位作者 张廷斌 李景吉 别小娟 夏杰 申一林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2822-2835,共14页
基于2000-2015年生长季(5-9月)MODIS-NDVI数据、植被类型图、土壤图和气象数据,结合像元二分模型估算若尔盖地区植被覆盖度,利用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和滞后性分析方法,分析若尔盖地区近16年植被覆盖度空间格局及其变化规律,并研究植被... 基于2000-2015年生长季(5-9月)MODIS-NDVI数据、植被类型图、土壤图和气象数据,结合像元二分模型估算若尔盖地区植被覆盖度,利用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和滞后性分析方法,分析若尔盖地区近16年植被覆盖度空间格局及其变化规律,并研究植被覆盖度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2000-2015年若尔盖地区植被覆盖度均值在77%~82%,以每10年1.4%的速率波动增加。7种植被类型中,植被覆盖度最高的是阔叶林(87%),最低的为高山植被(44%),草原植被覆盖度以每10年-0.2%的速率减少。2)若尔盖地区植被覆盖度整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由中心向外逐渐减少的分布特征,年际变化率介于-0.053~0.027,植被覆盖状况以高、极高覆盖等级为主(84.32%),两者面积有相互转化的趋势。3)滞后分析表明,生长季植被覆盖度与同期气温的相关性较好,对降水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滞后时间约为1个月。4)在0.05显著性水平下,植被覆盖度变化受气候因子影响的区域占7.58%,气温驱动型面积占比2.85%,降水驱动型面积占比2.17%,气温、降水联合驱动以弱驱动为主,面积占1.67%;大部分地区受非气温和降水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MODIS-NDVI 像元二分模型 气候变化 驱动因子 若尔盖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8—2019年青岛市植被覆盖度规律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珍 王永波 +1 位作者 牟乃夏 刘文宝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1-109,共9页
为研究青岛市近年来的植被覆盖度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对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的响应过程,本文基于1998—2019年Landsat卫星影像,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像元二分模型法,获取了青岛市近21年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规律;同时结合气象站点数据记... 为研究青岛市近年来的植被覆盖度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对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的响应过程,本文基于1998—2019年Landsat卫星影像,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像元二分模型法,获取了青岛市近21年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规律;同时结合气象站点数据记录,对植被覆盖度、温度和降水等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岛市夏季植被覆盖度整体以高覆盖为主,除2009年和2016年覆盖度较低外高覆盖比例均超过50%,且植被覆盖度总体呈增加的趋势。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变化与气温的相关性高于降水,与月尺度气候因子的相关性高于年尺度。在年际尺度上,高植被覆盖与年最低温度和月平均气温相关系数略高于与降水量的相关系数。在月尺度上,植被覆盖度与前一月降水和当月降水相关系数分别为0.74和0.38,与前一月气温和当月气温相关系数分别为0.76和0.87,表明植被生长与同期气温的相关性更加显著,降水对植被生长的影响存在一个月的滞后效应,气温是影响研究区植被生长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Landsat影像 NDVI 像元二分模型 气候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矿区植被覆盖度时序变化的空间异质性监测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科雯 李晶 +1 位作者 王瑞国 付晓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共6页
通过对胜利矿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背景的分析,本文为实现获取时序性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异质性的目的,使用ENVI、GIS、Matlab等软件,基于胜利矿区1985-2017年的Landsat TM/ETM+/OLI遥感数据计算NDVI,利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植被覆盖度,... 通过对胜利矿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背景的分析,本文为实现获取时序性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异质性的目的,使用ENVI、GIS、Matlab等软件,基于胜利矿区1985-2017年的Landsat TM/ETM+/OLI遥感数据计算NDVI,利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植被覆盖度,得到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均值的时序变化情况。采用转移矩阵法和Sen+Mann-Kendall法对研究区域内不同等级的植被覆盖转移情况及变化趋势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胜利矿区植被覆盖度均值波动较大,呈轻微下降趋势。在监测时段内68.36%的高植被覆盖区域植被发生了退化,只有3.2%左右的极低植被覆盖区域得到了良好的改善。此外,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受到结构性因子和随机性因子的影响,空间异质性明显,灌溉区由于人为干涉,植被生长良好,极低植被覆盖面积维持在3%以下,植被覆盖显著下降区域主要集中在露天采坑、排土场等矿业景观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空间异质性 像元二分模型 Sen+Mann-Kendall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5-2020年喀什市植被覆盖度时空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孙与襄 麦麦提吐逊·麦麦提 +2 位作者 马合木江·艾合买提 陶洪飞 李巧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1-78,92,共9页
为了揭示和探讨喀什市植被覆盖度空间动态变化规律及驱动力因素。以Landsat系列卫星数据为数据源,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像元二分模型,运用ENVI 5.3和ArcGIS 10.3软件对喀什市植被覆盖度进行估算,研究1995-2020年植被覆盖度的时空... 为了揭示和探讨喀什市植被覆盖度空间动态变化规律及驱动力因素。以Landsat系列卫星数据为数据源,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像元二分模型,运用ENVI 5.3和ArcGIS 10.3软件对喀什市植被覆盖度进行估算,研究1995-2020年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格局。研究结果表明:①喀什市整体植被主要以高植被覆盖为主,中与低植被覆盖以相对破碎形式围绕高植被覆盖分布在市中心周围与乡道两侧农田防护林;②1995-2020年期间的喀什市植被覆盖度与覆盖面积均呈增加。2020年比1994年植被覆盖面积增加172.6 km^(2),增幅36.3%;③喀什市植被覆盖度区域性和时段性改善与退化并存。时段上,2010-2015年退化明显,2015-2020年改善面积最大;区域上,城区退化最严重,东部四乡改善最显著,总与高植被覆盖质心向东部四乡分别直线迁移6.39 km与8.69 km,其中在2010-2020年上述两者质心迁移速度显著加快;④喀什市降水量的增加及气温的升高,加之城市化加快及人类活动频繁是近年来植被覆盖度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林地与耕地面积的增加对植被覆盖度贡献最大。研究结果可为喀什市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什市 归一化植被指数 像元二分模型 植被覆盖度 遥感监测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北坡中段山区植被覆盖管理措施因子的时空格局动态变化 被引量:6
13
作者 常梦迪 王新军 +4 位作者 闫立男 马克 李永康 李菊艳 贾宏涛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36-846,共11页
植被覆盖管理措施因子(Vegetation cover and management factor,以下简称C因子)是评估植被因素抵抗土壤侵蚀的能力及准确估算土壤侵蚀模数的重要参数,而区域尺度C因子高质量时间序列的准确估算和空间特征对于土壤侵蚀预测、水土保持规... 植被覆盖管理措施因子(Vegetation cover and management factor,以下简称C因子)是评估植被因素抵抗土壤侵蚀的能力及准确估算土壤侵蚀模数的重要参数,而区域尺度C因子高质量时间序列的准确估算和空间特征对于土壤侵蚀预测、水土保持规划尤为重要。为研究天山北坡中段山区C因子时空动态,采用线性光谱混合模型(Linear Spectral Mixture Model,LSMM)、像元二分模型、增强型自适应反射率时空融合模型(Enhanced Spatial and Temporal Adaptive Reflectance Fusion Model,ESTARFM)等方法计算C因子,定量分析2000—2018年研究区C因子的时空格局特征,并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C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时间上,2000—2018年C因子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不同时段C因子值不同,表现为秋季>春季>夏季、旱季>雨季。空间上,南部高山区(海拔>3000 m)的C因子值较高,北部中低山丘陵区(2000 m<海拔<3000 m)的C因子值较低。C因子值的分布与土地利用类型关系密切,表现为裸土地>其他林地>采矿用地>内陆滩涂>其他草地>农村宅基地>灌木林地>旱地>天然牧草地>风景名胜设施用地>水浇地>人工牧草地>乔木林地。本研究探究C因子遥感定量估算方法,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格局对C因子的影响,为开展大尺度C因子的准确估算及不同土地利用格局水土保持效益的综合评价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管理措施因子 天山北坡 LSMM模型 像元二分模型 ESTARFM模型 时空格局 土地利用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4—2016年和田绿洲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36
14
作者 董弟文 阿布都热合曼·哈力克 +1 位作者 王大伟 田世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710-3719,共10页
监测植被变化对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及生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Landsat数据影像,运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像元二分模型、重心迁移模型等方法分析和田绿洲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和田绿洲植被分布总体以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 监测植被变化对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及生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Landsat数据影像,运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像元二分模型、重心迁移模型等方法分析和田绿洲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和田绿洲植被分布总体以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为轴线,从高到低向外展布,高覆被以大面积片状集中于绿洲中部,低、中覆被相对零散围绕高覆被分布;(2)过去23年,和田绿洲植被覆盖面积和植被覆盖度均呈升高趋势。2016年相比1994年,绿洲植被覆盖面积增加553km^2,增长了19.6%;(3)和田绿洲覆被变化存在阶段性和区域性差异。时段上,2000—2005年覆被面积增加最明显;区域上,西部覆被增加最显著;(4)气候变化对和田绿洲覆被变化存在一定影响,但人类活动影响最直接。其中耕地开垦、作物种植是和田绿洲覆被增加的最主要因素,而城市基建是引起绿洲覆被减少的最主要因素。同时,因农耕区水耗增加挤占天然覆被生态用水,引起天然覆被退化,威胁绿洲未来发展;(5)过去23年,绿洲覆被重心整体西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像元二分模型 重心迁移 时空变化 和田绿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监测的2000-2020年三屯河流域植被覆盖时空演化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艳娇 李巧 +5 位作者 宿彦鹏 陶洪飞 姜有为 马合木江•艾合买提 魏建群 杨文新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3-99,共7页
为分析三屯河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基于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像元二分模型、图像差值法及变异系数等方法手段对2000—2020年20 a间植被覆盖时空分布特征、趋势及稳定性进行分析。三屯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特别是2012... 为分析三屯河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基于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像元二分模型、图像差值法及变异系数等方法手段对2000—2020年20 a间植被覆盖时空分布特征、趋势及稳定性进行分析。三屯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特别是2012—2015年的年均增长速度为4.93%/(10 a);植被覆盖分布在空间上表现出两端高、中间低的规律性;三屯河流域植被覆盖改善区域占比39.58%,整体呈现改善的趋势;三屯河流域内植被覆盖度较为稳定,区域绝大部分处于弱变异与中等变异。三屯河流域植被覆盖演化受到自然因素和人类因素影响,自然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温度与降水量的改变,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上。研究成果可为促进三屯河流域生态恢复、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Landsat卫星遥感 像元二分模型 图像差值法 变异系数 三屯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8-2018年哈密绿洲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 被引量:13
16
作者 高鹏文 阿里木江·卡斯木 +3 位作者 赵永玉 图尔荪阿依·如孜 赵禾苗 哈力木拉提·阿布来提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73-280,287,共9页
[目的]对近30 a来哈密绿洲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驱动力进行分析,为该地区绿洲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借鉴。[方法]以1988,1998,2008及2018年4期影像为基础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了基于AFRI_(SWIR_(2))指数提取的植被覆盖度,利用动态... [目的]对近30 a来哈密绿洲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驱动力进行分析,为该地区绿洲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借鉴。[方法]以1988,1998,2008及2018年4期影像为基础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了基于AFRI_(SWIR_(2))指数提取的植被覆盖度,利用动态度指数与植被覆盖度转移矩阵分析哈密绿洲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再通过地理探测器对8个影响因子进行探测,探寻哈密绿洲植被覆盖度的驱动因子。[结果]近30 a来哈密绿洲面积从1988年的214 km^(2)增长到2018年的632.1 km^(2),增幅达195%,但绿洲内植被覆盖度等级却较低,同时哈密绿洲面积主要扩展的区域在西北部和东南部区域;哈密绿洲的发展阶段可分为3个阶段:1988—1998年为低强度稳定期,1998—2008年为极度扩张期,2008—2018年为高强度稳定期。[结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是造成哈密绿洲植被覆盖度变化的直接原因,同时在近30 a内,人为因素对哈密绿洲植被覆盖状况的影响远高于自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像元二分模型 地理探测器 哈密绿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被覆盖度下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土壤含盐量反演 被引量:16
17
作者 张智韬 台翔 +3 位作者 杨宁 张珺锐 黄小鱼 陈钦达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20-230,共11页
准确快速获取植被覆盖条件下农田土壤盐分信息,为土壤盐渍化治理提供依据。利用无人机遥感平台,获取2019年7、8、9月内蒙古河套灌区沙壕渠灌域试验地的多光谱遥感图像以及取样点0~10 cm、10~20 cm、20~40 cm、40~60 cm深度处土壤含盐量... 准确快速获取植被覆盖条件下农田土壤盐分信息,为土壤盐渍化治理提供依据。利用无人机遥感平台,获取2019年7、8、9月内蒙古河套灌区沙壕渠灌域试验地的多光谱遥感图像以及取样点0~10 cm、10~20 cm、20~40 cm、40~60 cm深度处土壤含盐量,通过多光谱遥感图像计算得到光谱指数,选择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2)代入像元二分模型计算植被覆盖度,并划分为T1(裸土)、T2(低植被覆盖度)、T3(中植被覆盖度)、T4(高植被覆盖度)4个覆盖度等级;同时,对光谱指数进行全子集变量筛选,并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算法和极限学习机算法,构建不同覆盖度下各深度土壤含盐量反演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裸土和高植被覆盖度下的反演模型精度高于低植被覆盖度和中植被覆盖度下的反演模型精度;对比PLSR和ELM 2种SSC反演模型精度,ELM模型的反演精度比PLSR模型高;覆盖度T1、T2、T3和T4的最佳反演深度分别为0~10 cm、10~20 cm、20~40 cm、20~40 cm。研究结果为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监测农田土壤盐渍化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盐量 无人机多光谱 反演 植被覆盖度 像元二分模型 全子集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市植被覆盖度时空特征及与地形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0
18
作者 田地 刘政 胡亚林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58-1165,共8页
利用空间分辨率为30 m的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对福州市1995-2015年6期植被覆盖度进行反演,并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和差值法分析植被覆盖度时空特征,同时分析了地形因子对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时空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 利用空间分辨率为30 m的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对福州市1995-2015年6期植被覆盖度进行反演,并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和差值法分析植被覆盖度时空特征,同时分析了地形因子对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时空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995-2015年,福州市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年际植被覆盖度均值由1995年的57.93%增加至2015年的66.44%,年均增加0.43%;各等级覆盖度植被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其中极高植被覆盖面积不断增加,2015年面积占比达54.18%;整体而言,福州市植被以改善为主,面积占比达55.73%,但仍有约16.98%区域植被覆盖度呈退化趋势,有待进一步恢复和治理。②高程、坡度对福州市植被覆盖度空间格局和变化趋势影响较大,随着高程的升高,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随着坡度增大,植被覆盖度呈先增加后微弱衰减趋势;坡向对植被覆盖度影响较小,除平坡植被覆盖度略低外,其余各坡向植被覆盖度差异不显著。③1995-2015年,高程>300 m和坡度>5°区域植被覆盖度增加趋势明显,而低高程和平坡地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较小,各坡向植被覆盖变化趋势相近。地形因子对福州市植被覆盖空间格局和动态具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改进像元二分模型 植被覆盖度 时空特征 地形因子 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五台山地区近30年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9
作者 任天晨 陈军锋 刘楠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9-99,共11页
以1991-2020年间的25期Landsat遥感数据源,基于像元二分模型、小波分析、偏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五台山地区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五台山地区FVC值在总体上呈现增加趋势,其中五台县多年FVC均值最高,原平市历... 以1991-2020年间的25期Landsat遥感数据源,基于像元二分模型、小波分析、偏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五台山地区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五台山地区FVC值在总体上呈现增加趋势,其中五台县多年FVC均值最高,原平市历年FVC增速最快,主要存在9,12,21a共3个主要变化周期控制整个时域中FVC的变化。研究区植被覆盖呈现“西低东高”的空间分布格局,植被覆盖改善区远大于退化区。五台县在海拔低于2 400m的CV值均表现出较大负偏离现象,在海拔高于2 400m时,出现较大正偏离现象;繁峙县FVC值均表现出阴坡>阳坡>半阴坡>半阳坡的现象;代县和原平市各坡向的FVC峰值在海拔1 600~2 000m内出现。五台县、代县和原平市CV值随坡度的增加,负偏离程度越大。1980-2015年间,研究区年均温度和年降水量均呈现上升趋势,FVC值与温度的偏相关系数均值为0.14,与降水量的偏相关系数均值为0.05。1990-2018年间,五台山地区林地、建设用地的面积出现增加,而耕地、草地存在不同程度减少,其中矿区和景区等人类活跃区存在植被衰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台山地区 植被覆盖度 影响因素 遥感 像元二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oogle Earth Engine在四川省多年植被覆盖度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20
作者 冯李 胡文英 +1 位作者 李应鑫 张恩伟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4-131,共8页
植被覆盖度的动态监测是研究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部分,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遥感大数据云计算平台收集四川省2001—2016年Landsat TM/OLI的复合NDVI遥感影像,综合利用最大值合成法、像元二分模型、趋势分析等方法,估算2001—2016年的... 植被覆盖度的动态监测是研究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部分,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遥感大数据云计算平台收集四川省2001—2016年Landsat TM/OLI的复合NDVI遥感影像,综合利用最大值合成法、像元二分模型、趋势分析等方法,估算2001—2016年的四川省植被覆盖度,并对16年的四川省植被覆盖度变化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利用GEE强大的云计算能力可以对大面积研究区域进行长时序的动态监测;2)2001—2016年16年间,四川省的植被覆盖整体呈现比较良好的状况且植被覆盖变化趋势比较稳定;3)四川省植被覆盖度呈现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大体呈现从边缘到中心覆盖度逐渐降低的趋势。16年间该地区的植被覆盖度整体呈现轻度增加的趋势,总体而言,四川省的植被覆盖状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像元二分模型 时空变化 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