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2篇文章
< 1 2 1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el classification rate control algorithmfor video coding
1
作者 古继兴 郑世宝 +1 位作者 王嘉 孙军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5年第3期494-497,共4页
A model classification rate control method for video coding is proposed. The macro-blocks a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ir prediction errors, and different parameters are used in the rate-quantization and distortion-... A model classification rate control method for video coding is proposed. The macro-blocks a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ir prediction errors, and different parameters are used in the rate-quantization and distortion-quantization model. The different model parameters are calculated from the previous frame of the same type in the process of coding. These models are used to estimate the relations among rate, distortion and quantization of the current frame. Further steps, such as R-D optimization based quantization adjustment and smoothing of quantization of adjacent macrobloeks, are us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s prove that the technique is effective and can be realized easily. The method presented in the paper can be a good way for MPEG and H. 264 rate 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te control model classification MACROBLOC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gnal classification method based on data mining formulti-mode radar 被引量:10
2
作者 qiang guo pulong nan jian wa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6年第5期1010-1017,共8页
For the multi-mode radar working in the modern electronicbattlefield, different working states of one single radar areprone to being classified as multiple emitters when adopting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 methods to p... For the multi-mode radar working in the modern electronicbattlefield, different working states of one single radar areprone to being classified as multiple emitters when adopting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 methods to process intercepted signals,which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signal classification. A classificationmethod based on spatial data mining is presented to address theabove challenge. Inspired by the idea of spatial data mining, theclassification method applies nuclear field to depicting the distributioninformation of pulse samples in feature space, and digs out thehidden cluster information by analyzing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In addition, a membership-degree criterion to quantify the correlationamong all classes is established, which ensures classificationaccuracy of signal samples. Numerical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presented method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different working statesof multi-mode emitter from being classified as several emitters,and achieve higher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mode radar signal classification data mining nuclear field cloud model membershi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gh efficient moving object extra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in traffic video surveillance 被引量:1
3
作者 Li Zhihua Zhou Fan Tian Xiang Chen Yaowu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9年第4期858-868,共11页
Moving object extra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are important problems in automated video surveillance systems. A background model based on region segmentation is proposed. An adaptive single Gaussian background model is ... Moving object extra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are important problems in automated video surveillance systems. A background model based on region segmentation is proposed. An adaptive single Gaussian background model is used in the stable region with gradual changes, and a nonparametric model is used in the variable region with jumping changes. A generalized agglomerative scheme is used to merge the pixels in the variable region and fill in the small interspaces. A two-threshold sequential algorithmic scheme is used to group the background samples of the variable region into distinct Gaussian distributions to accelerate the kernel density computation speed of the nonparametric model. In the feature-based object classification phase, the surveillance scene is first partitioned according to the road boundaries of different traffic directions and then re-segmented according to their scene localities. The method improves the discriminability of the features in each partition. AdaBoost method is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he features in each partition respectively and distinguish whether an object is a vehicle, a single human, a human group, or a bik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achieves higher performance in comparison with the existing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kground model nonparametric model adaptive single Gaussian model object classif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wrist motion classification methods using surface electromyogram 被引量:1
4
作者 JEONG Eui-chul KIM Seo-jun +1 位作者 SONG Young-rok LEE Sang-m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4期960-968,共9页
The Gaussian mixture model (GMM), k-nearest neighbor (k-NN), quadratic discriminant analysis (QDA), and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LDA) were compared to classify wrist motions using surface electromyogram (EMG). Ef... The Gaussian mixture model (GMM), k-nearest neighbor (k-NN), quadratic discriminant analysis (QDA), and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LDA) were compared to classify wrist motions using surface electromyogram (EMG). Effect of feature selection in EMG signal processing was also verified by comparing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of each feature, and the enhancement of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by normalization was confirmed. EMG signals were acquired from two electrodes placed on the forearm of twenty eight healthy subjects and used for recognition of wrist motion. Features were extracted from the obtained EMG signals in the time domain and were applied to classification methods. The difference absolute mean value (DAMV), difference absolute standard deviation value (DASDV), mean absolute value (MAV), root mean square (RMS) were used for composing 16 double features which were combined of two channels. In the classification methods, the highest accuracy of classification showed in the GMM. The most effective combination of classification method and double feature was (MAV, DAMV) of GMM and its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was 96.85%. The results of normalization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non-normalization in GMM, k-NN, and L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ussian mixture model k-nearest neighbor quadratic discriminant analysis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electromyogram (EMG) pattern classification feature extr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tural Scene Classification Inspired by Visual Perception and Cognition Mechanisms
5
作者 ZHANG Rui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1年第7期24-43,共20页
The process of human natural scene categorization consists of two correlated stages: visual perception and visual cognition of natural scenes.Inspired by this fact,we propose a biologically plausible approach for natu... The process of human natural scene categorization consists of two correlated stages: visual perception and visual cognition of natural scenes.Inspired by this fact,we propose a biologically plausible approach for natural scene image classification.This approach consists of one visual perception model and two visual cognition models.The visual perception model,composed of two steps,is used to extract discriminative features from natural scene images.In the first step,we mimic the oriented and bandpass properties of human primary visual cortex by a special complex wavelets transform,which can decompose a natural scene image into a series of 2D spatial structure signals.In the second step,a hybrid statistical feature extraction method is used to generate gist features from those 2D spatial structure signals.Then we design a cognitive feedback model to realize adaptive optimization for the visual perception model.At last,we build a multiple semantics based cognition model to imitate human cognitive mode in rapid natural scene categorization.Experiments on natural scene datase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achieves high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for natural scene class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scene classification visual perception model visual cognition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病害耦合作用下地铁盾构隧道单环管片健康度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豆海涛 吕延豪 +2 位作者 孙雪兵 刘学增 李振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19,共9页
传统的单环管片健康度评价方法未考虑多病害耦合作用对结构性能的影响,造成评价结果偏乐观。基于某城市地铁病害统计数据,探讨城市地铁病害主要类型及内在关联,借助数值模拟,提出考虑病害耦合的单环管片承载力预测模型及健康度评价方法... 传统的单环管片健康度评价方法未考虑多病害耦合作用对结构性能的影响,造成评价结果偏乐观。基于某城市地铁病害统计数据,探讨城市地铁病害主要类型及内在关联,借助数值模拟,提出考虑病害耦合的单环管片承载力预测模型及健康度评价方法,并通过现场应用验证其合理性。主要结论如下:(1)渗漏水、错台、开裂、结构劣化(锈蚀、剥落等)和隧道变形是城市地铁的主要病害类型且各病害关联密切,结构服役性能受多病害耦合影响;(2)不同类型病害耦合影响的管片衬砌在加载条件下的承载性能演化规律、损伤特征以及对各类病害的敏感性存在差异;(3)基于钢筋截面损失率α、裂缝深度与管片厚度比β、剥落区域深度与管片厚度比γ、背后空洞范围m,分别建立钢筋锈蚀-管片开裂、钢筋锈蚀-剥落掉块、背后空洞-管片开裂、管片开裂-剥落掉块共4种病害耦合类型的单环管片承载力预测模型以及健康度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盾构隧道 管片 健康度分级 有限元分析 预测模型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知识图谱和大模型的高校科研管理问答系统设计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永 秦嘉俊 +1 位作者 黄有锐 邓江洲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7,共11页
科研管理是高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有的科研管理系统难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以高校科研管理向智能化转型为需求导向,将知识图谱、传统模型和大语言模型相结合,共同构建新一代高校科研管理问答系统。采集科研知识用于构建科... 科研管理是高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有的科研管理系统难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以高校科研管理向智能化转型为需求导向,将知识图谱、传统模型和大语言模型相结合,共同构建新一代高校科研管理问答系统。采集科研知识用于构建科研知识图谱。利用同时进行意图分类和实体提取的多任务模型进行语义解析。借助解析结果来生成查询语句,并从知识图谱中检索信息来回复常规问题。将大语言模型与知识图谱相结合,以辅助处理开放性问题。在意图和实体具有关联的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的多任务模型在意图分类和实体识别任务上的F1值分别为0.958和0.937,优于其他对比模型和单任务模型。Cypher生成测试表明了自定义Prompt在激发大语言模型涌现能力方面的成效,利用大语言模型实现文本生成Cypher的准确率达到85.8%,有效处理了基于知识图谱的开放性问题。采用知识图谱、传统模型和大语言模型搭建的问答系统的准确性为0.935,很好地满足了智能问答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图谱 多任务模型 意图分类 命名实体识别 大语言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三维点云在岩性语义分割中的应用综述 被引量:1
8
作者 邵燕林 刘浪 +4 位作者 曾齐红 胡忠贵 魏薇 邓帆 王庆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13-1324,共12页
激光三维扫描技术可快速获取扫描目标表面的点云数据,包括用于描述目标几何特征的空间点坐标和刻画目标材质反射率信息的激光反射强度。将激光三维点云的自动语义分割技术应用于地质勘探研究中,能为区域地质特征描绘奠定基础。为了展示... 激光三维扫描技术可快速获取扫描目标表面的点云数据,包括用于描述目标几何特征的空间点坐标和刻画目标材质反射率信息的激光反射强度。将激光三维点云的自动语义分割技术应用于地质勘探研究中,能为区域地质特征描绘奠定基础。为了展示激光三维扫描技术在地质场景大规模语义分割领域的最新进展,首先对摄影测量和激光雷达两种三维点云获取方式进行了比较,得到激光雷达在精度、泛用性、不易受光照条件影响等方面具有优势。通过阐述岩性语义分割的原理,将近年来基于几何特征或强度特征的岩性点云分割方法进行了全面的归纳和总结;介绍了常用大规模点云数据集和评价指标,并比较不同算法分割性能;最后总结了现有方法的局限性,并指出岩性语义分割任务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雷达 数字模型 点云语义分割 岩性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语言模型安全性:分类、评估、归因、缓解、展望 被引量:4
9
作者 黄河燕 李思霖 +7 位作者 兰天伟 邱昱力 柳泽明 姚嘉树 曾理 单赢宇 施晓明 郭宇航 《智能系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共31页
大语言模型能够在多个领域及任务上给出与人类水平相当的解答,并且在未经训练的领域和任务上展现了丰富的涌现能力。然而,目前基于大语言模型的人工智能系统存在许多安全性隐患,例如大语言模型系统容易受到难以被察觉的攻击,模型生成的... 大语言模型能够在多个领域及任务上给出与人类水平相当的解答,并且在未经训练的领域和任务上展现了丰富的涌现能力。然而,目前基于大语言模型的人工智能系统存在许多安全性隐患,例如大语言模型系统容易受到难以被察觉的攻击,模型生成的内容存在违法、泄密、仇恨、偏见、错误等问题。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大语言模型可能被滥用,生成的内容可能引起国家、人群和领域等多个层面的困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大语言模型面临的安全性风险并进行分类,回顾现有的评估方法,研究安全性风险背后的因果机制,并总结现有的解决措施。具体而言,本文明确了大语言模型面临的10种安全性风险,并将其归类为模型自身安全性风险与生成内容的安全性风险两个方面,并对每种风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讲解。此外,本文还从生命周期和危害程度两个角度对大语言模型的安全风险进行了系统化的分析,并介绍了现有的大语言模型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大语言模型安全风险的出现原因以及相应的缓解措施。大语言模型的安全风险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模型自身安全性 生成内容安全性 安全性分类 安全性风险评估 安全性风险归因 安全性风险缓解措施 安全性研究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管道事故应急失效原因及社会网络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宫运华 张喆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9-215,共7页
为避免因应急失效导致油气管道事故后果加重的问题,基于人为因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模型,分析国内外27起油气管道事故中的应急失效原因。依据扎根理论(GT)统计编码分析结果,得到油气管道事故应急失效原因分类模型;应用社会网络分析(S... 为避免因应急失效导致油气管道事故后果加重的问题,基于人为因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模型,分析国内外27起油气管道事故中的应急失效原因。依据扎根理论(GT)统计编码分析结果,得到油气管道事故应急失效原因分类模型;应用社会网络分析(SNA)方法构建油气管道事故应急失效原因关系网络,利用核心-边缘分析、中心性分析和关联方向指数分析识别油气管道事故应急失效原因分类模型中的核心因素及具有高关联性和强媒介作用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油气管道事故应急失效原因分类模型包含政府及应急部门因素、运营商组织因素、运营商不安全监督、现场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前提条件、现场人员的不安全行为5个层次。应急失效原因细分为16个最底层因素,其中,政府及应急部门安全监管不到位、应急救援不力、制度漏洞、管道运营商监督不充分、技术环境、技能失误等9个因素属于核心因素;技能失误、制度漏洞、技术环境、运营商监督不充分为高关联度因素;管道运营商的制度漏洞、程序漏洞、技术环境、监督不充分、资源管理不当和决策失误为强媒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管道事故 应急失效原因 社会网络分析(SNA) 分类模型 人为因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层次多尺度注意力融合网络的多模态眼底疾病诊断模型
11
作者 郭晓新 杨梅 +2 位作者 杨广奇 董洪良 徐海啸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3-794,共12页
针对单模态眼底图像提取眼底特征的局限性,提出一个基于多层次多尺度注意力融合网络的多模态眼底疾病诊断模型.首先,分别针对彩色眼底图像和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设计多层次注意力网络和多尺度注意力网络,并在特征层进行融合得到融合... 针对单模态眼底图像提取眼底特征的局限性,提出一个基于多层次多尺度注意力融合网络的多模态眼底疾病诊断模型.首先,分别针对彩色眼底图像和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设计多层次注意力网络和多尺度注意力网络,并在特征层进行融合得到融合特征;其次,将两种模态的损失函数加权,与融合特征的损失函数相加,提取模态的独特和互补信息,以提高眼底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在数据集MMC-AMD和GAMMA上进行评估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优于当前主流模型,诊断效果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图像分类 眼底疾病诊断模型 多模态分类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分类的新方法:沙漏法模型体系构建——基于资源县的实证研究
12
作者 周游 胡杨荣 +1 位作者 雷征 郑赟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5,共9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入推进,乡村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乡村分类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目前,乡村分类主要依赖于定性和量化技术,但研究发现,单一的分类结果往往无法全面反映乡村类型的核心特征。为解决这一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一...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入推进,乡村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乡村分类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目前,乡村分类主要依赖于定性和量化技术,但研究发现,单一的分类结果往往无法全面反映乡村类型的核心特征。为解决这一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名为“沙漏法模型体系”的乡村分类方法。该方法融合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通过层层筛选,最终得出乡村分类结果。沙漏法模型体系具有客观性、灵活性、普适性以及技术检验与反馈等多重优势。在资源县的实证研究中,该方法展现出较高的准确性,为不同类型乡村的发展提供了规划指引和治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分类 沙漏法 乡村振兴 定性分类 定量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融合的复杂场景树种跨域泛化分类模型
13
作者 陈广胜 温林郅 +3 位作者 张文均 李超 于鸣 景维鹏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45,共13页
【目的】针对不同区域因气候、土壤等生态因子差异导致的域偏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全局-局部特征融合的单域泛化方法,提升复杂森林场景下无标签树种识别的泛化性能,为跨域树种分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方法】选取德国巴登-符... 【目的】针对不同区域因气候、土壤等生态因子差异导致的域偏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全局-局部特征融合的单域泛化方法,提升复杂森林场景下无标签树种识别的泛化性能,为跨域树种分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方法】选取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南部和中国黄山市祁门县西部为源域,德国图林根州中部和中国黄山市祁门县东部为目标域,构建一种全局-局部特征融合网络(HUFNet)模型进行树种分类,HUFNet模型包含基于CNN的编码器层、基于Transformer的解码器层、全局-局部特征融合机制(GLAFE)、特征精炼头(FRH)和边界优化模块(ERV)。模型经源域数据集训练后,在目标域上测试验证其泛化能力,实现复杂场景跨域树种分类。【结果】通过多个源域和目标域数据集的对比验证,HUFNet模型在目标域HainichUAV数据集上对针叶和阔叶树种的分类总体准确率(OA)为75.1%,平均交并比(mIoU)为58.3%,相比基于自注意力机制的分类架构分别提升13.7%与11.7%。在目标域HuangshanEast数据集上,HUFNet模型的OA为71.7%,mIoU为56.8%,相比ViT-R50作为编码器的混合架构,OA提升1.2%。【结论】HUFNet模型的跨域树种分类性能明显提升,不仅保持了高精度的识别能力,而且在目标域上展现出强大的跨域泛化能力,同时大幅降低了模型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适用于资源受限的环境。该模型基于全局-局部特征融合的单域泛化方法,为跨域树种分类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 树种分类 单域泛化 语义分割 轻量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深部磷矿岩体可爆性分级模型研究
14
作者 柴修伟 李成镇 +3 位作者 盛益明 徐玉萍 徐亮 金胜利 《爆破》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80,共10页
目前钻爆法仍是深部磷矿开拓掘进和回采的最高效方法。而磷矿钻爆法施工掘进水平长年维持在70~80 m/月,严重制约了掘进效率,因此对深部磷矿工作面开展矿岩体可爆性分级工作至关重要。以湖北宜昌某地下磷矿为研究背景,在现场进行了岩体... 目前钻爆法仍是深部磷矿开拓掘进和回采的最高效方法。而磷矿钻爆法施工掘进水平长年维持在70~80 m/月,严重制约了掘进效率,因此对深部磷矿工作面开展矿岩体可爆性分级工作至关重要。以湖北宜昌某地下磷矿为研究背景,在现场进行了岩体的纵波波速测试,开展了岩石密度、单轴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质的测量,得到了白云质条带磷块岩、致密条带磷块岩、泥质条带磷块岩和含碳泥质白云岩4种岩石的密度、单轴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岩体完整性系数4项参数。通过调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将岩石密度、单轴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岩体完整性系数作为输入,以可爆性等级作为输出,采用随机函数法产生大量的训练样本,构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可爆性评价模型,实现了深部磷矿岩体可爆性分级。分级结果为白云质条带磷块岩和泥质条带磷块岩为中等可爆,致密条带磷块岩和含碳泥质白云岩为难爆。根据分级结果,可对采场爆破参数进行优化,增强爆破效果,降低炸药单耗及矿石大块率,提高深部磷矿开采的安全性及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磷矿 岩体可爆性分级 随机函数 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心锚困难三元组损失和多视图特征融合的三维模型分类
15
作者 高雪瑶 张澐凯 张春祥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37-1949,共13页
多视图可以全面表征3维模型的视觉特性以及潜在的空间结构信息,但现有方法容易忽视不同视图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中心锚困难3元组损失和多视图特征融合的3维模型分类方法。首先,以3维模型的多视图集为输入... 多视图可以全面表征3维模型的视觉特性以及潜在的空间结构信息,但现有方法容易忽视不同视图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中心锚困难3元组损失和多视图特征融合的3维模型分类方法。首先,以3维模型的多视图集为输入,利用深度残差收缩网络(DRSN)提取视图特征并融合2维形状分布特征D1,D2和D3得到视图融合特征;其次,根据3维模型视图融合特征,通过香农熵来衡量视图分类的不确定性,并将3维模型的多视图按视图显著性由高到低排序;然后,搭建基于注意力-长短期记忆网络(Att-LSTM)的3元组多视图特征融合网络,利用LSTM学习多视图之间的上下文信息,并融入多头注意力机制充分捕捉多视图间的相关信息;最后,引入度量学习并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中心锚困难3元组损失(CAH Triplet Loss),并联合交叉熵损失(CE Loss)来优化多视图特征融合网络,减小同类样本、增大异类样本在特征空间上的距离,加强网络对3维模型区分性特征的学习。实验表明:该方法在3维模型数据集ModelNet10上的分类准确率达到93.83%,分类性能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维模型分类 多视图特征融合 注意力机制 3元组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预训练和双级元蒸馏的医学短文本分类方法
16
作者 廖列法 姜炫至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7-125,共9页
为解决医学文本使用预训练模型处理速度慢、对硬件的算力要求高、难以分辨少样本类别,以及使用传统小模型由于自身限制难以做到足够的准确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预训练和元蒸馏的文本分类模型PTMD(fusion of pre-training and meta di... 为解决医学文本使用预训练模型处理速度慢、对硬件的算力要求高、难以分辨少样本类别,以及使用传统小模型由于自身限制难以做到足够的准确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预训练和元蒸馏的文本分类模型PTMD(fusion of pre-training and meta distillation model)。PTMD针对医学文本的多标签问题,通过对比训练对RoBERTa预训练方法进行微调,再由双向内置注意力简单循环单元充分获取语义信息。最后在传统蒸馏模型的基础上融合元学习和助教的思想,通过教学实验和双级模型等方法,提高模型的教学水平,最终在减少训练成本的基础上得到一个高性能医学文本分类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教师模型在CHIP2019评测三数据集上的F1值达到了85.47%,同时学生模型在F1值损失1.45个百分点的情况下,将模型规模缩小到教师模型的近1/6,效果高于大多数传统预训练模型和知识蒸馏模型,证明了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分类 预训练模型 知识蒸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大语言模型和数据增强的文本情感分类模型研究
17
作者 杨巍 肖强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2-179,197,共9页
[研究目的]探索应用大语言模型(LLMs)的内容理解能力和生成能力,提升现有情感分类模型的准确性。[研究方法]提出了融合LLMs内容理解能力和生成能力的文本情感分类模型LLMGen4Sent,以深入挖掘文本所蕴含的情感内涵,并通过增强数据和对比... [研究目的]探索应用大语言模型(LLMs)的内容理解能力和生成能力,提升现有情感分类模型的准确性。[研究方法]提出了融合LLMs内容理解能力和生成能力的文本情感分类模型LLMGen4Sent,以深入挖掘文本所蕴含的情感内涵,并通过增强数据和对比学习技术,提升样本的多样性和情感语义表征准确性。[研究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LLMGen4Sent在ChnSentiCorp和IMDB数据集上均取得了优异的性能;相对TextCNN模型,ACC准确率提升了12.22%、12.99%;相对Bert模型,ACC准确率提升了5.72%、5.88%;同时,通过消融实验也论证了LLMGen4Sent模型中各个模块的有效性。LLMGen4Sent模型能够有效捕捉文本的深层情感特征,并通过生成式数据增强技术和对比学习技术显著提高现有文本情感分类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分类模型 大语言模型 内容理解 数据增强 LLMGen4S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征感知变换自编码器防御模型偏斜式投毒攻击
18
作者 罗文华 杨立圣 张鹏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33-2040,共8页
流量分类模型更新易受数据投毒攻击,现有模型偏斜式投毒攻击防御方法聚焦特征固定的图像分类任务,面对特征复杂的流量分类问题适用性有限.针对上述问题,设计少特征攻击的投影梯度下降法,生成对抗样本进行偏斜式投毒攻击;提出特征感知变... 流量分类模型更新易受数据投毒攻击,现有模型偏斜式投毒攻击防御方法聚焦特征固定的图像分类任务,面对特征复杂的流量分类问题适用性有限.针对上述问题,设计少特征攻击的投影梯度下降法,生成对抗样本进行偏斜式投毒攻击;提出特征感知变换自编码器的模型偏斜式投毒防御方法,在自编码器训练阶段引入特征感知噪声扰动,以限制扰动范围并增强自编码器对抗样本噪声过滤能力.通过构建流量数据变换自编码器重构并消除对抗样本的对抗性,利用变换后的样本数据与原始数据进行预测差异性判定,实现对抗样本判别过滤.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新增训练样本中的对抗样本,降低偏斜式数据投毒攻击对流量分类模型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投毒攻击 流量分类模型 对抗样本 自编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acking集成学习的空管危险源数据分类
19
作者 王洁宁 闫思卿 孙禾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8583-8594,共12页
在现代空管系统中,高效准确地识别和分类危险源文本数据对于保障飞行安全至关重要,空管危险源数据指的是那些可能影响航空安全的潜在因素、条件或事件的信息集合,然而现有的文本分类方法难以应对数据类别多样性和类别不平衡问题。当下... 在现代空管系统中,高效准确地识别和分类危险源文本数据对于保障飞行安全至关重要,空管危险源数据指的是那些可能影响航空安全的潜在因素、条件或事件的信息集合,然而现有的文本分类方法难以应对数据类别多样性和类别不平衡问题。当下迫切需要开发适用于空管系统的高效分类方法,以提高飞行安全水平。针对单一学习器用于空管危险源文本分类存在的类别分布较多,难以捕捉类别数据不平衡时的文本特征导致预测精度下降的问题,提出基于Stacking训练思想的、两次加权的改进集成模型。首先,参考双防机制对危险源和安全隐患完成类别划分;再采用词频-逆文档频率(term frequency-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 TF-IDF)算法提取预处理后的危险源文本特征完成向量化,并利用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 SMOTE)和自适应合成过采样算法(adaptive synthetic sampling approach, ADASYN)分别随机生成向量化后的少数类文本,使文本数据集的类别分布趋于平衡;再从基学习器每折交叉验证的F1分数加权和基学习器之间敏感性评估机制动态加权两方面改进Stacking集成模型,提高类别不平衡危险源文本的分类性能。在所构建的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SMOTE+改进集成模型,ADASYN+改进集成模型的精确率、召回率和F1分数分别提升0.9、1.1和1.0个百分点,较好地抑制处理多数类别过拟合的问题,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防机制 空管危险源 文本分类 自适应合成过采样算法(ADASYN) Stacking集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时序数据异常检测研究综述
20
作者 陈红松 刘新蕊 +1 位作者 陶子美 王志恒 《信息网络安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4-391,共28页
时序数据异常检测是数据挖掘及网络安全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文章以时序数据异常检测技术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调研与比较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了深度学习模型在该领域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文章首先介绍了深度时序数据异常检测的定义与应用... 时序数据异常检测是数据挖掘及网络安全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文章以时序数据异常检测技术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调研与比较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了深度学习模型在该领域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文章首先介绍了深度时序数据异常检测的定义与应用;其次,提出了深度时序数据异常检测面临的9个问题与挑战,并将时序数据异常分为10类,枚举了16种典型的时序数据异常检测数据集,其中包括5种社交网络舆情安全领域相关数据集;再次,文章将深度时序数据异常检测模型进行分类研究,分析总结了近50个相关模型,其中包括基于半监督增量学习的社交网络不良信息发布者异常检测,进一步地,文章依据深度学习模型的学习模式将模型划分为基于重构、基于预测、基于重构与预测融合3种类型,并对这些模型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进行综合分析;最后,文章从8个方面展望了深度时序异常检测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分析了每个方向的潜在研究价值及技术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时序数据 异常检测 模型分类 社交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