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DCT小肠造影技术在小肠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叶涛 梁宗辉 +2 位作者 李克 张士玉 何正颖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31-536,共6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小肠造影(MDCTE)扫描技术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1例临床怀疑小肠病变患者术前行MDCTE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图像行后处理,并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本组181例患者中,58例MDCTE诊断为小肠病变,并...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小肠造影(MDCTE)扫描技术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1例临床怀疑小肠病变患者术前行MDCTE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图像行后处理,并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本组181例患者中,58例MDCTE诊断为小肠病变,并与最终临床诊断相符。123例患者MDCTE诊断为阴性,108例符合,9例漏诊,6例误诊。MDCTE诊断小肠疾病的敏感性为79.45%,特异性为100%,诊断正确率为91.71%,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87.80%。本组资料中小肠肿瘤15例,其中腺癌5例,间质瘤3例,淋巴瘤1例,平滑肌瘤1例,肠系膜转移5例。小肠炎症性病变27例,其中克罗恩病16例,溃疡性结肠炎2例,小肠结核1例,病毒性肠炎1例,小肠黏膜一般炎症7例。肠梗阻22例,其中腹内外疝9例,小肠扭转6例,小肠粘连性梗阻2例,幽门梗阻2例,胆石症2例,因克罗恩病肠壁增厚引起不全性小肠梗阻1例。小肠憩室2例,其中Meckel憩室1例,盲肠憩室伴慢性阑尾炎、阑尾结石1例。血管性病变3例,其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1例,肠道血管畸形1例。其他病变包括腹茧症2例,肠息肉1例,过敏性紫癜(腹型)1例。结论:小肠肿瘤、炎症、肠梗阻等病变在MDCTE上具有特征性的表现,MDCTE能全景式、多方位展示小肠肠道、肠系膜和系膜血管,对小肠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 多层螺旋CT造影 小肠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CT增强扫描加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腹膜癌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梅列军 王林伟 +5 位作者 周云峰 谢丛华 刘骏方 杨肖军 刘少平 李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745-1749,共5页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or row computed tomography,MDCT)增强扫描加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技术对腹膜转移癌(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PC)的诊断效能,分析PC的典型CT征象。方法:对54例PC患者术前进...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or row computed tomography,MDCT)增强扫描加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技术对腹膜转移癌(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PC)的诊断效能,分析PC的典型CT征象。方法:对54例PC患者术前进行MDCT多期增强扫描,分析MDCT横断位图像及MPR图像,与术中探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4例PC患者MDCT增强扫描检测出356个病灶,在1~13分区中每例患者检测出病灶平均数为(6.5±3.4)个。常见转移部位是大网膜、左半膈、脾包膜、盆腔、右半膈、胃周韧带等。转移病灶密度以实性为主,病灶直径为0.5~13 cm。总体敏感度为78.1%(356/456),特异度为92.3%(277/300);病灶≥0.5 cm时,敏感度为90.0%(307/341),病灶<0.5cm时,敏感度为42.6%(49/115)。CT-腹膜癌指数(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index,PCI)与术中PCI的吻合度为0.384~0.640(P<0.05)。结论:MDCT增强扫描加MPR技术可较准确评估CT-PCI,与术中PCI有较高的吻合度,可为临床制定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转移癌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 多平面重建腹膜癌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CT联合CTA可视化技术对腮腺肿瘤诊断的预测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文欣 帕克扎提·色依提 +3 位作者 王铁梅 刘澍 张磊 孙国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34-1138,共5页
目的:预测分析MDCT增强联合CTA可视化技术区分腮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病例资料完整的35例腮腺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及指标,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评价MDCT平扫及增强联合CTA可视化技术对腮腺肿瘤定性诊断的灵敏度... 目的:预测分析MDCT增强联合CTA可视化技术区分腮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病例资料完整的35例腮腺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及指标,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评价MDCT平扫及增强联合CTA可视化技术对腮腺肿瘤定性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并绘制ROC曲线,分析评估效能。结果:方差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肿大、复发史是肿瘤恶性程度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复发史、淋巴结肿大、静脉期净强化CT值的AUC分别为0.76、0.70、0.95;灵敏度分别为0.57、0.62、0.95;特异度分别为0.94、0.78、0.89。结论:MDCT联合CTA可视化技术术前预测腮腺肿瘤良恶性具有一定优势,对临床治疗方案制定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mdct CTA可视化技术 分析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面部软组织富血供肿瘤MDCT增强联合CTA多维技术应用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文欣 单姗 +3 位作者 王铁梅 刘澍 黄晓峰 王育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63-967,共5页
目的:应用MDCT增强联合CTA多维技术评价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富血供肿瘤临床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富血供肿瘤影像血供程度及指标,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评价MDCT平扫及增强联合CTA多维技术对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富血供肿瘤诊断的... 目的:应用MDCT增强联合CTA多维技术评价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富血供肿瘤临床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富血供肿瘤影像血供程度及指标,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评价MDCT平扫及增强联合CTA多维技术对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富血供肿瘤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并绘制ROC曲线,分析评估效能。结果:21例患者中,MDCT增强联合CTA多维技术诊断准确率为90.48%,静脉期CT值的AUC为0.80,灵敏度为83.30%,特异度为72.73%。结论:MDCT增强联合CTA多维技术可用于术前评估颌面部软组织富血供肿瘤血供程度,其中肿瘤静脉期CT值评价效能最高,为规避颌面部富血供肿瘤术中失血的风险,术前无创性评估肿瘤血供的方法对临床治疗方案制定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软组织富血供肿瘤 多排螺旋CT CTA多维技术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CT增强联合CTA复合多维技术在舌鳞状细胞癌评估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文欣 林梓桐 +4 位作者 王铁梅 刘澍 帕克扎提·色依提 黄晓峰 孙国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9-253,共5页
目的:验证多排螺旋CT(MDCT)增强联合CT血管成像(CTA)多维技术在舌鳞状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1年11月~2022年7月的44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及指标,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评价CT平扫及MDCT增强联... 目的:验证多排螺旋CT(MDCT)增强联合CT血管成像(CTA)多维技术在舌鳞状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1年11月~2022年7月的44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及指标,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评价CT平扫及MDCT增强联合CTA多维技术对舌鳞状细胞癌定性、定量诊断的评估效能。结果:CT平扫对评估原发性舌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3.16%和55.56%,MDCT增强联合CTA多维技术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4.74%和55.56%。CT平扫对评估复发性舌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为50%,MDCT增强联合CTA多维技术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1.43%和66.67%。平扫时肿瘤面积及动、静脉期肿瘤面积与舌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结论:MDCT增强联合CTA多维技术可用于舌鳞状细胞癌术前诊断与分期,对临床治疗方案制定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鳞状细胞癌 多排螺旋CT CT血管成像复合多维技术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联合序列对比MDCT在食管鳞癌T分期诊断效能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林生发 苏丽清 +3 位作者 彭英 沈衍富 李添 马明平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3-48,共6页
目的通过对比食管鳞癌MRI联合序列与多排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multi detector-row computed tomography,MDCT)的T分期诊断效能,为临床精准T分期提供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90例福建省立医院活检证实为食管鳞癌的住院患者,皆有完... 目的通过对比食管鳞癌MRI联合序列与多排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multi detector-row computed tomography,MDCT)的T分期诊断效能,为临床精准T分期提供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90例福建省立医院活检证实为食管鳞癌的住院患者,皆有完整MRI联合序列(高分辨率T2-TSE-BLADE序列+高分辨率T1-STAR-VIBE-FS延迟增强序列)、MDCT增强检查数据。由两名影像科主治医师在双盲下分别进行评估,采用Kappa检验评估两名阅片者T分期一致性。参照术后病理金标准分别计算上述两种T分期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MRI联合序列、单模态序列、MDCT分期方法分别对照病理标准进行一致性Kappa分析。结果术后病理T分期:T1期22例(24.44%)、T2期22例(24.44%)、T3期34例(37.78%)、T4a期12例(13.33%)。两名阅片者两种T分期方法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97、0.86。结果显示:(1)MRI联合序列对T1~T3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均高于MDCT;(2)两种分期方法对T4a期的敏感度较低,特异度高,约登指数较低;(3)MRI联合序列、单模态序列、MDCT分期方法与病理标准一致性分析Kappa值从高到低分别为MRI联合序列(0.91)、T1-STAR-VIBE-FS(0.81)、T2-TSE-BLADE(0.78)、MDCT(0.71)。结论MRI联合序列对食管鳞癌T分期效能优于MD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磁共振成像 多排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 T分期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钆塞酸增强MRI与多排螺旋CT在结直肠癌肝转移评估中的诊断性能对比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谢兴润 李香营 柴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7-333,共7页
目的比较钆塞酸(gadolinium-ethoxybenzyl-diethylene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Gd-EOB)增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MDCT)在检测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目的比较钆塞酸(gadolinium-ethoxybenzyl-diethylene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Gd-EOB)增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MDCT)在检测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肝转移中的诊断性能。方法回顾性收集了2019年5月—2022年6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和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128例确诊为mCRC的患者。所有患者接受了Gd-EOB MRI和MDCT成像。三名放射科医师分别判断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结直肠肝转移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128例确诊为mCRC的患者中,共获取462个病灶,经病理证实转移阳性424个和阴性38个。在医师A的判读中,Gd-EOB MRI判断肝转移阳性404个,阴性38个,准确度95.67%,灵敏度95.28%,特异度100.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65.52%;MDCT判断肝转移阳性337个,阴性37个,准确度80.95%,灵敏度79.48%,特异度97.37%,阳性预测值99.70%,阴性预测值29.84%。在医师B的判读中,Gd-EOB MRI判断肝转移阳性403个,阴性36个,准确度95.02%,灵敏度95.05%,特异度94.74%,阳性预测值99.51%,阴性预测值64.91%;MDCT判断肝转移阳性335个,阴性35个,准确度80.09%,灵敏度79.01%,特异度92.11%,阳性预测值99.11%,阴性预测值28.23%。在医师C的判读中,Gd-EOB MRI判断肝转移阳性406个,阴性38个,准确度96.10%,灵敏度95.75%,特异度100.00%,阳性预测值100.00%,阴性预测值67.86%;MDCT判断肝转移阳性352个,阴性34个,准确度83.55%,灵敏度83.02%,特异度89.47%,阳性预测值98.88%,阴性预测值32.08%。Gd-EOB MRI判断肝转移性质的准确性、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MDCT,在医师A和医师C的判断中,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770、0.788),在医师B的判断中,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0.731);而MDCT检查的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差(Kappa值分别为0.379、0.378和0.400)。结论Gd-EOB MRI诊断mCRC肝转移的准确度、灵敏度和阳性预测率均高于MDCT,诊断性能更高,能够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包膜下病变、周围胆道转移和肝脏脂肪病变会降低MDCT诊断mCRC的性能。相对于MDCT,Gd-EOB MRI可以提供更准确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mCRC) 肝转移 钆塞酸增强磁共振成像(Gd-EOB MRI) 多排螺旋CT(md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层)螺旋CT的辐射剂量表达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66
8
作者 白玫 郑钧正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2,共12页
多排(层)螺旋CT反映了放射学影像设备与技术的最新进展。它的迅速推广应用有益于临床医学诊断,但同时也增加了受检者医疗照射,随之可能增加一定的电离辐射风险。然而相应的放射防护监测及评价的前提是准确表达并测量其辐射剂量。因此本... 多排(层)螺旋CT反映了放射学影像设备与技术的最新进展。它的迅速推广应用有益于临床医学诊断,但同时也增加了受检者医疗照射,随之可能增加一定的电离辐射风险。然而相应的放射防护监测及评价的前提是准确表达并测量其辐射剂量。因此本文侧重辐射剂量学角度,从总结归纳多排(层)螺旋CT的主要特点入手;系统评述X射线CT所致辐射剂量的表征量及其测量或估算方法;进而分析探讨影响多排(层)螺旋CT扫描所致辐射剂量的主要因素。显然,正确掌握这些X射线CT所致辐射剂量的表达及其测量与评价方法,进而统筹兼顾优化提高影像质量与合理降低受检者剂量,已经成为放射防护学界、医学物理学界、临床医学放射学界以及医疗器械研发部门等共同关注的重点和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层)螺旋CT 辐射剂量学 CT剂量指数 影响因素 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性化注射CT冠脉成像在心脏结构显示的价值 被引量:4
9
作者 尹璇 祝瑞江 +3 位作者 刘含秋 李克 杨艳梅 张俊海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93-496,共4页
目的:评价个性化注射方案与传统的注射方案的256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在显示心脏大血管的图像质量上的差异,进一步优化心脏大血管CT造影的造影剂注射的方案。方法:对随机行传统注射和个性化注射各50例进行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患... 目的:评价个性化注射方案与传统的注射方案的256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在显示心脏大血管的图像质量上的差异,进一步优化心脏大血管CT造影的造影剂注射的方案。方法:对随机行传统注射和个性化注射各50例进行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中的心脏和大血管显示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个性化注射组肺动脉与右心室(RV)CT值较传统注射组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升主动脉、降主动脉、左心室(LV)的感兴趣区CT值差异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②个性化注射组室间隔显示情况明显优于传统注射组(P<0.05)。结论:个性化注射组提高了右心的强化程度,使右心室及室间隔的结构得到良好的显示,能更好的满足临床诊断和进行治疗前、后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 心脏冠脉成像 分段注射 造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评估组织胶栓塞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疗效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俊勇 唐军 +4 位作者 刘作勤 徐桌东 胡锦华 崔屹 张春清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88-291,共4页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随访观察改良的经皮经肝组织胶(TH)栓塞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术(PTVE)的远期疗效。方法 2005年10月至2012年1月收治肝硬化患者156例,行PTVE治疗。采用螺旋CT观察曲张静脉栓塞术前后的变化。术后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行...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随访观察改良的经皮经肝组织胶(TH)栓塞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术(PTVE)的远期疗效。方法 2005年10月至2012年1月收治肝硬化患者156例,行PTVE治疗。采用螺旋CT观察曲张静脉栓塞术前后的变化。术后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行上腹部CT扫描随访。结果156例均穿刺、栓塞成功。根据TH胶栓塞范围,将患者分为三组,完全栓塞组82例,即TH胶至少栓塞食管下段5 cm以上食管曲张静脉、食管旁及食管周围静脉丛,胃底曲张静脉;部分栓塞组49例,TH胶栓塞胃底贲门曲张静脉,但未栓塞食管下段曲张静脉;静脉主干组25例,TH胶仅到达胃冠状静脉及胃左静脉组,未达胃底及贲门曲张静脉。随访期间再出血36例,总出血率为23.1%(36/156)。其中完全栓塞组再出血7例,再出血率8.5%(7/82);部分栓塞组再出血11例,再出血率为22.4%(11/49);静脉主干组再出血18例,出血率为72%(18/25)。三组间再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TH胶的栓塞范围及程度对治疗和预防静脉曲张复发、维持远期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多层螺旋CT能对PTVE术栓塞疗效评价提供临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静脉曲张 多层螺旋CT 组织胶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胰腺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 被引量:19
11
作者 谢环环 林晓珠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7-91,共5页
胰腺癌是常见的恶性度极高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居第四位,进展快、预后差。手术切除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但由于胰腺癌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发现时多已是晚期,仅有15%-20%的患者有手术机会。因此,早期诊断... 胰腺癌是常见的恶性度极高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居第四位,进展快、预后差。手术切除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但由于胰腺癌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发现时多已是晚期,仅有15%-20%的患者有手术机会。因此,早期诊断及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和减少死亡率的关键。多层螺旋CT(MDCT)检查是诊断胰腺癌及术前分期的首选方法,其可以获得准确的解剖结构、肿瘤位置、大小及浸润情况,对评估淋巴结的转移也有重要意义,对临床治疗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本文旨在探讨MDCT对胰腺癌术前分期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术前分期 多层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骶尾部肿瘤的多排螺旋CT诊断 被引量:6
12
作者 严超贵 范淼 +3 位作者 王俊丽 林玲 霍梦娟 李子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36-640,共5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在儿童骶尾部肿瘤(SCT)的应用价值,以期提高对儿童SCT的诊断能力。【方法】纳入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54例儿童SCT(男22例,女32例,年龄1 d至16岁),所有病例术前均行64排螺旋CT平扫及单期增强扫描。回...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在儿童骶尾部肿瘤(SCT)的应用价值,以期提高对儿童SCT的诊断能力。【方法】纳入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54例儿童SCT(男22例,女32例,年龄1 d至16岁),所有病例术前均行64排螺旋CT平扫及单期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患儿的CT特点及临床资料。【结果】儿童SCT好发于4岁以下儿童,女性多见,其中生殖细胞肿瘤最常见,其次为神经源性肿瘤。54例儿童SCT中,恶性39例,良性15例。在CT检查中,以实性成分为主的肿瘤37例(68%),31例为恶性肿瘤。以囊性成分为主的肿瘤8例(15%),均为良性肿瘤。囊实性或实性肿块伴有明显坏死的肿瘤9例(17%),8例为恶性肿瘤。【结论】儿童恶性SCT发病率高于良性,大部分恶性SCT以实性成分为主、囊实性或实性肿块中伴有明显坏死,而大部分的良性肿瘤以囊性成分为主;大多数SCT在结合CT表现及患儿临床资料的基础上于术前可做出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尾部肿瘤 儿童 多排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心肌桥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尹璇 祝瑞江 +3 位作者 刘含秋 李克 杨艳梅 张俊海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利用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探讨心肌桥的出现率、好发部位。方法:连续收集临床诊断为冠心病且行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病例251例,回顾性地在线分析冠脉CT血管造影上心肌桥的出现率及其部位。结果:52例患者检出了心肌桥(52/25... 目的:利用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探讨心肌桥的出现率、好发部位。方法:连续收集临床诊断为冠心病且行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病例251例,回顾性地在线分析冠脉CT血管造影上心肌桥的出现率及其部位。结果:52例患者检出了心肌桥(52/251,20.7%),其中男性20例,女性22例,年龄60.27±11.36岁,共66段心肌桥。其中38例为单一壁冠状动脉,14例为两段受累,分别发生在前降支中段和钝缘支、前降支中段和右侧冠状动脉中段。心肌桥最常见于左前降支中段(48段,72.7%)。结论:心肌桥常见,最常出现于左前降支,特别是左前降支中段,256层螺旋CT有效、无创且清晰地显示了心肌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壁冠状动脉 多排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CT辐射剂量与防护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4
作者 路鹤晴 朱国英 郭常义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301-307,共7页
多层CT(MDCT)可进行快速扫描和大范围容积扫描。与单层CT(SDCT)相比,MDCT特有的参数可能增加或减少受检者剂量。早期研究表明MDCT所致受检者剂量高于SDCT,但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两者剂量相似甚至MDCT的剂量较低。多层CT主要依靠CT的... 多层CT(MDCT)可进行快速扫描和大范围容积扫描。与单层CT(SDCT)相比,MDCT特有的参数可能增加或减少受检者剂量。早期研究表明MDCT所致受检者剂量高于SDCT,但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两者剂量相似甚至MDCT的剂量较低。多层CT主要依靠CT的合理使用来降低辐射剂量。CT检查正当化判断是临床医生与放射医师共同的责任。扫描参数应根据扫描指征、受检者体形、年龄及扫描范围设置,并使用自动曝光控制等降低辐射剂量的技术。对临床医生和CT工作人员进行CT辐射防护培训有助于CT检查正当化及扫描方案与辐射剂量的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CT 辐射剂量 辐射防护 正当化 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主动脉夹层弓部血管解剖数据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5
作者 姚鹏 潘旭东 +4 位作者 乔环宇 刘宁宁 薛金熔 白涛 刘永民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4-359,共6页
目的通过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row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D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血管的相关数据进行测量,如直径、间距及角度等,为A型主动脉夹层弓部替换手术中选取人工植入物(人工四分支血管、术中分支支架... 目的通过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row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D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血管的相关数据进行测量,如直径、间距及角度等,为A型主动脉夹层弓部替换手术中选取人工植入物(人工四分支血管、术中分支支架)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2009年2月至2014年5月连续收治的42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完整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影像学资料。通过医院MDCT室(Advanced Vessel Analysis.AVA软件)对CTA影像学资料DCIM格式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测量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血管的直径、间距及角度。结果 1)主动脉弓分支类型,标准型96.5%(405/420),变异型3.5%(5/420);2)标准型主动脉弓直径(36.6±5.06)mm(95%CI:36.11~37.09mm);3)标准型主动脉弓各分支直径:无名动脉(IA)、左颈总动脉(LCCA)、左锁骨下动脉(LSA)直径分别为(16.20±3.44)mm(95%CI:15.86~16.54 mm)、(10.90±2.03)mm(95%CI:10.7~11.1 mm)、(12.53±2.50)mm(95%CI:12.29~12.77 mm);夹层累及分支与否,对IA直径有统计学意义;对LCCA、LSA直径无统计学意义。4)标准型主动脉弓各分支间距:IA-LCCA、LCCA-LSA间距分别为(18.68±4.21)mm(95%CI:18.27~19.09 mm)、(17.80±3.38)mm(95%CI:17.47~18.13 mm);弓部是否扩张,对二者均无统计学意义。IA-右锁骨下动脉(RSA)、LSA-左椎动脉(LVA)间距分别为(38.59±5.16)mr(95%CI:38.09~39.09 mm)、(38.57±7.91)mm(95%CI:37.80~39.34 mm);夹层累及分支与否,对二者均无统计学意义;IA-RSA间距无1例〈20 mm;99%病例LSA-LVA间距〉20 mm。5)标准型弓部分支与弓主干夹角IA、LCCA、LSA分别为(44.43±14.83)°(95%CI:42.99°~45.87°)、(50.30±11.40)°(95%CI:49.19°~51.41°)、(52.62±15.04)°(95%CI:51.16°~54.08°);夹层累及分支与否,对三者角度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得到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弓部及其分支血管的各参数范围;为A型主动脉夹层弓部替换术中人工植入物,即目前常用的人工四分支血管、覆膜分支支架,尤其是分支支架型人工血管的设计提供了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弓 多排螺旋CT 直径 间距 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综合征CTCA表现的分折 被引量:2
16
作者 林玲 高樱 +2 位作者 严超贵 彭振鹏 周旭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4-160,共7页
【目的】分析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综合征的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DCTCA)表现并复习文献,以期提高对该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对3例经手术证实的ALCAPA综合征患者的CTCA表现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例患者均于术前... 【目的】分析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综合征的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DCTCA)表现并复习文献,以期提高对该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对3例经手术证实的ALCAPA综合征患者的CTCA表现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例患者均于术前行CTCA检查,其中2例于术后各复查1次CTCA。【结果】3例患者术前CTCA检查均可清晰显示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与术中所见相符;其中2例患儿出生后不久开始出现心功能不全症状,CTCA示双侧冠状动脉未见扩张,左心室增大,符合"婴儿型";1例患儿婴儿期无症状,CTCA可见右侧冠状动脉主干及分支扩张迂曲,左、右冠状动脉间见多条侧枝血管吻合,符合"成人型";1例患者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及永存左上腔静脉,1例合并左肾重复畸形。【结论】CTCA技术是ALCAPA综合征诊断、分型及术后随访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造影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心脏影像四维动态实时绘制方法
17
作者 冯朝路 杨金柱 +1 位作者 赵大哲 刘积仁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21,共4页
借助心电图门控技术,多层螺旋CT(MDCT)可以采集心脏的跳动信息,但传统的体绘制方法不能满足心脏动态实时重建需求.提出一种采用心电图门控MDCT采集心脏多时相数据,基于图形处理器纹理映射的心脏动态4D实时绘制方法.该方法将采集到的数据... 借助心电图门控技术,多层螺旋CT(MDCT)可以采集心脏的跳动信息,但传统的体绘制方法不能满足心脏动态实时重建需求.提出一种采用心电图门控MDCT采集心脏多时相数据,基于图形处理器纹理映射的心脏动态4D实时绘制方法.该方法将采集到的数据、GPU计算获得的材质与光照属性和传输函数数据,分别映射到GPU纹理单元.片元程序实现体数据、光照和阻光度纹理查找,合成最终图像.根据数据采集时间间隔,定时切换体数据纹理,从而实现4D心脏绘制.实验证明,该算法能够实现心脏的动态实时绘制,成像质量好,满足临床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图形处理器 纹理映射 心电图 实时绘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肺血栓栓塞的多排螺旋CT诊断 被引量:10
18
作者 龚静山 徐坚民 +4 位作者 夏占统 李莹 陈宇 胡丽霞 张景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10期1577-1580,共4页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对急性肺血栓栓塞 (PE)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怀疑急性PE的 2 1例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行薄层肺动脉造影 (CTPA)及间接法深静脉造影 (CTV)。结果 CTPA检出 12例急性PE ,间接法CTV检出深静脉血栓 8例。 1mm有效层...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对急性肺血栓栓塞 (PE)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怀疑急性PE的 2 1例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行薄层肺动脉造影 (CTPA)及间接法深静脉造影 (CTV)。结果 CTPA检出 12例急性PE ,间接法CTV检出深静脉血栓 8例。 1mm有效层厚图像对段、亚段肺动脉及其内血栓的显示高于 3mm有效层厚图像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多排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术前分期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9
作者 顾鹏飞 邓靖宇 梁寒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11,共6页
准确的胃癌术前分期对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评估预后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精确的术前准备,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治疗,选择最合理的治疗方式。近年来,胃癌的术前分期已经通过超声内镜(EUS)、多层螺旋CT(MD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准确的胃癌术前分期对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评估预后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精确的术前准备,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治疗,选择最合理的治疗方式。近年来,胃癌的术前分期已经通过超声内镜(EUS)、多层螺旋CT(MD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和分期腹腔镜等诊断手段获得了极大改善。由于各种诊断手段均存在优点与局限性,准确术前分期通常需要多种诊断模式的组合。本文就上述胃癌术前分期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术前分期 超声内镜 多层螺旋CT 腹腔镜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多种后处理技术评估小肠梗阻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20
作者 旷连勤 黄燕 +3 位作者 唐伟 金波 张静 王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51-856,共6页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MDCT)多种后处理技术在小肠梗阻(SBO)病情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90例SBO患者的临床及MDCT影像资料,由3名放射学医师分别采用常规后处理方案和多种后处理技术整合方案对MDCT原始数据行后处理及影像分析,并...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MDCT)多种后处理技术在小肠梗阻(SBO)病情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90例SBO患者的临床及MDCT影像资料,由3名放射学医师分别采用常规后处理方案和多种后处理技术整合方案对MDCT原始数据行后处理及影像分析,并完成病情评估报告。比较两种方案对SBO病情评估的诊断自信度、临床满意度、临床应用治疗决策及影像学不良事件。结果同一方案3名医师之间对评价指标的诊断自信度比较,多种后处理技术整合方案均高于常规后处理方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名医师采用多种后处理技术整合方案对评价指标的诊断自信度均明显高于常规后处理方案(P<0.01)。同一医师采用两种后处理方案获得的临床满意度比较,以及综合病情评估报告的临床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应用多种后处理技术整合方案后,改变基于常规后处理方案治疗决策者共11例(12.22%)。常规后处理方案的影像学次要、重要不良事件,以及两者合计不良事件均明显多于多种后处理技术整合方案(P<0.05)。结论多种后处理技术的整合能够提高MDCT对SBO病情评估的诊断自信度和临床满意度,并可有效减少影像学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梗阻 多排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