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分布式电驱底盘与角模块的并联变结构悬架设计
1
作者 高镇海 张汉英 韩宗志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04-1414,共11页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可控自由度高、底盘结构紧凑,是实现先进底盘线控技术的最佳平台。针对分布式电驱底盘扩展运动功能和模块化设计等需求,提出了一种并联变结构悬架设计方法。通过底盘运动功能分析,将悬架系统设计问题转化为2R1T并联...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可控自由度高、底盘结构紧凑,是实现先进底盘线控技术的最佳平台。针对分布式电驱底盘扩展运动功能和模块化设计等需求,提出了一种并联变结构悬架设计方法。通过底盘运动功能分析,将悬架系统设计问题转化为2R1T并联机构型综合问题;采用子群与子流形概念建立了悬架系统各维度支链运动功能与拓扑结构之间的映射关系;统筹考虑机构的约束特性、位姿能力、机构的模块化与可重构性,以及输入输出运动解耦完成了悬架的拓扑结构优选。最后,从机构运动学和车辆动力学两方面开展了性能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并联机构的悬架系统在位姿空间内运动平滑无突变,不存在奇异位形,具有良好的传递效能和灵巧度;悬架运动学性能和平顺性相比基于传统悬架的角模块构型获得了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电驱底盘 角模块 变结构悬架 并联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并行可切换式模型预测控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涛 赵晴晴 +3 位作者 俞亚伟 习金玉 赵宝山 侯玮杰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97,共6页
传统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基于固定的控制周期与预测寻优结构,难以实现电机系统的动态-稳态性能综合优化。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核并行计算架构的可切换式模型预测控制策略。该方法通过分析两种经典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在预测寻优过... 传统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基于固定的控制周期与预测寻优结构,难以实现电机系统的动态-稳态性能综合优化。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核并行计算架构的可切换式模型预测控制策略。该方法通过分析两种经典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在预测寻优过程中的数据依赖关系,构建具有不同控制周期、不同控制策略的微单元,通过设计算法切换策略,实现变结构、变周期控制。在此基础上,为减少切换过程引起的被控量波动,设计了时序优化策略。相关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兼顾了电机系统的动、稳态控制性能,实现了模型预测控制的稳态控制精度、暂态超调量、响应时间的同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模型预测控制策略 变周期控制 多核并行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浅埋平行泄压隧洞瞬态渗流场解析研究
3
作者 黄越 姜岸 +2 位作者 余俊 胡正 潘剑超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44-249,共6页
渗流对隧道设计、施工及运营均有重要影响,隧洞在开挖时会引起瞬态渗流场,其与周围泄压隧洞的渗流场会相互耦合影响。针对双浅埋平行泄压隧道瞬态渗流耦合机制,建立了二维平面应变解析模型。当单一浅埋圆形隧洞存在时,运用保角变换将其... 渗流对隧道设计、施工及运营均有重要影响,隧洞在开挖时会引起瞬态渗流场,其与周围泄压隧洞的渗流场会相互耦合影响。针对双浅埋平行泄压隧道瞬态渗流耦合机制,建立了二维平面应变解析模型。当单一浅埋圆形隧洞存在时,运用保角变换将其二维渗流平面转换为圆环区域,再综合运用叠加法及分离变量法求得了单一隧洞的瞬态渗流场。在此基础上,采用Schwarz迭代法构建双隧道瞬态渗流场迭代算法,通过边界条件动态耦合与时空离散化处理,实现双隧道渗流场的时域叠加解析。该解析结果与数值模拟及已有文献数据的对比验证了其正确性和适用性。本解析模型为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群渗流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对深部地下工程渗流安全评估与优化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浅埋平行泄压隧洞 保角变换 分离变量法 解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供水管线工况切换下水力过渡过程特性分析
4
作者 曾庚运 刘梅清 +2 位作者 张兆波 朱文斌 刘功亮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1-204,218,共5页
针对并联供水管线变工况下管道切换运行时存在的水力安全问题,结合工程特征,提出水泵段近似为一流量源,高位水池视为有限容积的首端水池的简化思路,并建立相应边界条件,进而采用特征线算法进行水力过渡过程计算分析。研究表明,并联供水... 针对并联供水管线变工况下管道切换运行时存在的水力安全问题,结合工程特征,提出水泵段近似为一流量源,高位水池视为有限容积的首端水池的简化思路,并建立相应边界条件,进而采用特征线算法进行水力过渡过程计算分析。研究表明,并联供水管线工况切换与过流量关系密切,单纯依靠控制蝶阀启闭速度则难以达到较好的水锤防护效果,建议在小流量下进行工况切换:双管运行切换至单管运行,泵站需要减到2台机组;单管运行切换,泵站需调节到1台变频运行,流量控制在10m3/s;单管运行切换至双管运行,泵站确保初始在2台机组以下运行再进行切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管道 变工况 水锤防护 泵站 高位水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工况下的变胞并联机械臂自抗扰控制研究
5
作者 李宪芝 刘春山 +1 位作者 周盼龙 杨锡军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77-284,共8页
在复杂多变的工况环境中,变胞并联机械臂由于其独特的关节与连杆间的紧密耦合关系,容易受到诸如摩擦力、负载变化等外部扰动的显著影响,进而引发机械臂运动控制精度的降低和稳定性的削弱。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针对复杂工况下的变胞... 在复杂多变的工况环境中,变胞并联机械臂由于其独特的关节与连杆间的紧密耦合关系,容易受到诸如摩擦力、负载变化等外部扰动的显著影响,进而引发机械臂运动控制精度的降低和稳定性的削弱。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针对复杂工况下的变胞并联机械臂自抗扰控制方法。该方法首先深入剖析了机械臂在复杂工况下的动态特性,并综合考虑了机械臂在运动过程中因外部因素(如摩擦力和负载变化)而产生的动能与弹性势能变化,进而对这些干扰因素进行了具体量化,并据此精确计算出机械臂所需的运动驱动力矩。在此基础上,利用这一关键参数构建了自抗扰控制器,将机械臂受到的扰动因素作为控制的主要目标。在控制器的设计过程中,引入了扩张状态观测器,以实现对机械臂运动过程中内外部扰动的实时观测与精确估计,并根据控制律计算出相应的控制量。此外,还结合了模糊控制技术,设计了一种误差补偿机制,以进一步削弱扰动对机械臂运动的影响,从而实现对变胞并联机械臂的有效自抗扰控制,并显著提升系统的鲁棒性和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变胞并联机械臂的自抗扰控制,能够实现高精度的控制效果,并展现出良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胞并联机械臂 建模分析 运动方程 自抗扰控制器 扰动观测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布雷顿发电设备多机并联系统变负载特性分析
6
作者 薛翔 唐志鹏 +2 位作者 王浩明 陈金利 王园丁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9,共9页
基于闭式布雷顿循环的空间热电转换方案可以满足航天器的大功率用电需求,并且通常会采用多套布雷顿发电机组并联同一个反应堆热源的形式来进一步提高功率密度。基于核心部件的三维仿真性能结果,借助AMESim软件对循环系统各主部件完成了... 基于闭式布雷顿循环的空间热电转换方案可以满足航天器的大功率用电需求,并且通常会采用多套布雷顿发电机组并联同一个反应堆热源的形式来进一步提高功率密度。基于核心部件的三维仿真性能结果,借助AMESim软件对循环系统各主部件完成了模块化动态建模,进而构建出一套完整的布雷顿发电设备四机并联系统,包括反应堆以及4个并联的布雷顿循环回路。通过对热源温度、系统压力、旋转部件转速变化等典型变负载调节过程进行了动态仿真,获得了该类型空间热电转换多机并联系统的变负载基本特性。通过改变温度或压力参数进行变负载调节,在额定运行状态下温度改变会正向影响系统发电功率,压力改变则会反向影响系统发电功率,且压力降低幅度过大会导致系统部件超温运行。若通过不同回路旋转部件转速差异来调节空间角动量,转速差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防止转子超转和压气机喘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热电转换 闭式布雷顿循环 多机并联 变负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的大动态范围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被引量:2
7
作者 郭威 彭卫东 +1 位作者 漆军 张一帆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64,共9页
针对传统数据采集系统受动态范围限制,进行测量时对大信号易过载、小信号易丢失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的大动态范围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讨论了噪声相关性与放大器增益对动态范围的影响。该系统采用一种分立式架构的双ADC同步采集单... 针对传统数据采集系统受动态范围限制,进行测量时对大信号易过载、小信号易丢失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的大动态范围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讨论了噪声相关性与放大器增益对动态范围的影响。该系统采用一种分立式架构的双ADC同步采集单元,结合FPGA高速并行处理的特点进行数据融合,对前端可变增益放大电路实时控制,实现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对微小信号采集时的高分辨率以及对大信号采集时的高容差。对采用动态范围最大为108 dB的AD7768芯片研制的实验样机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其在64 kHz的采样频率下可达到160 dB以上的动态范围,系统采样精度达到0.1%,线性度优于0.005%,通道间相位精度达到±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范围 数据采集 FPGA 多通道 实时控制 并行处理 可变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变/定转轴的一类分岔2Rv广义并联机构构型综合
8
作者 胡旭宇 刘宏昭 +2 位作者 刘伟 许宝卉 王朋朋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27-438,共12页
现有大部分2R并联机构靠近定平台的第1个转轴方向矢量不变,靠近动平台的第2个转轴方向矢量只随着第1个转轴而变化,第2转轴相对于动平台不变。本文利用有限旋量理论,在具有变/定转轴分岔1Rv(Rv表示变转轴转动)并联机构基础上,提出一类具... 现有大部分2R并联机构靠近定平台的第1个转轴方向矢量不变,靠近动平台的第2个转轴方向矢量只随着第1个转轴而变化,第2转轴相对于动平台不变。本文利用有限旋量理论,在具有变/定转轴分岔1Rv(Rv表示变转轴转动)并联机构基础上,提出一类具有变/定轴线的2Rv并联机构。分析了机构装配条件和驱动配置。此种分岔2Rv并联机构包含4种运动模式,即定-定转轴运动模式、定-变转轴运动模式、变-定转轴运动模式和变-变转轴运动模式。将传统的2条定转轴2R并联机构拓展为具有变/定转轴(变转轴和定转轴)的分岔2Rv广义并联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定转动轴线 2Rv 广义并联机构 构型综合 分岔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合神经网络重构对象的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变参数型位移速度并行控制 被引量:4
9
作者 鲍明堃 周扬忠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70-2484,共15页
针对永磁同步直线伺服电机(PMSLM)传统位移控制算法中控制器系数固定带来的控制精度不足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复合神经网络重构对象的PMSLM变参数型位移速度并行控制策略。首先,利用动子位移、线速度的误差信息设计变参数并行控制器;其次... 针对永磁同步直线伺服电机(PMSLM)传统位移控制算法中控制器系数固定带来的控制精度不足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复合神经网络重构对象的PMSLM变参数型位移速度并行控制策略。首先,利用动子位移、线速度的误差信息设计变参数并行控制器;其次,建立含有控制对象多维信息的复合径向基神经网络观测动子位移,并得到控制对象的偏导信息;再次,基于闭环稳定条件,以周期检索的误差与控制目标的比较结果为基础,构建完整的位移速度并行控制器参数更新策略;最后,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所提控制策略能实现不同给定位移的高精度控制,且具有控制不同对象参数的泛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 并行控制 复合径向基神经网络 变参数 更新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VNDS算法的并行机批量流调度
10
作者 杨振宏 何兴昌 +2 位作者 廖清亮 李晓刚 苏沛悦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420-4434,共15页
为解决有限运算时间下的并行机批量流问题,提出基于订单拆分策略改进的变邻域分解搜索(VNDS)算法。该算法采用实数编码,在每次迭代前,按照固定规模将编码分解为多个小的编码块,相邻编码块之间相差固定步长的编码;每次迭代中利用交换、... 为解决有限运算时间下的并行机批量流问题,提出基于订单拆分策略改进的变邻域分解搜索(VNDS)算法。该算法采用实数编码,在每次迭代前,按照固定规模将编码分解为多个小的编码块,相邻编码块之间相差固定步长的编码;每次迭代中利用交换、插入邻域对各个编码块依次进行邻域搜索。利用循环转移理论设计算法的扰动邻域。为适应订单和子批可拆分的特点,利用两种拆分策略对VNDS算法进行改进,分别在算法两次相邻迭代之间和算法迭代过程终止后对订单或子批进行拆分,优化拖期和完工时间。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变邻域搜索算法、模拟退火算法和人工蜂群算法、改进后的VNDS算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得到更好的解。将所提算法应用于卷烟厂的实际生产,可有效提高生产计划的制定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相关并行机 批量流 订单拆分 变邻域分解搜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辅助问题原理的多分区并行无功优化算法 被引量:34
11
作者 刘宝英 杨仁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7-51,共5页
针对大规模电网集中式串行无功优化计算所面临的计算问题和瓶颈问题,基于分布式并行计算思想建立一种多分区并行无功优化模型,并采用辅助问题原理综合考虑?–变量提出一种附加函数,有效地将全网的优化问题完全分解为多个子区独立的优化... 针对大规模电网集中式串行无功优化计算所面临的计算问题和瓶颈问题,基于分布式并行计算思想建立一种多分区并行无功优化模型,并采用辅助问题原理综合考虑?–变量提出一种附加函数,有效地将全网的优化问题完全分解为多个子区独立的优化问题,同时解决了分区计算所引起的多平衡点问题。该方法实现了完全的分布式优化,解决了数据集中上传的瓶颈问题,有效降低了优化问题的求解规模,大大缩短了总运算时间,提高了计算与控制的实时性和灵活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计算速度快,收敛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无功优化 辅助问题原理 附加函数 △-变量 分区 分布式并行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变网格三维地震正演MPI并行策略与实现 被引量:8
12
作者 蔡志成 顾汉明 +3 位作者 成景旺 刘春成 刘志斌 刘少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68-476,共9页
三维波动方程数值模拟是复杂储层波场特征分析和地震响应识别模式建立的重要手段。针对大规模三维模型正演模拟面临的内存消耗巨大、计算耗时长的问题,使用MPI并行技术将模型切割计算,同时为了对局部复杂区域进行精细模拟,引入变网格算... 三维波动方程数值模拟是复杂储层波场特征分析和地震响应识别模式建立的重要手段。针对大规模三维模型正演模拟面临的内存消耗巨大、计算耗时长的问题,使用MPI并行技术将模型切割计算,同时为了对局部复杂区域进行精细模拟,引入变网格算法对速度场进行局部加密,从空间上有效提高模拟精度;设计了适用于三维变网格算法的MPI并行子区域划分策略,降低了计算网格点数和内存需求。模型试算表明基于MPI并行变网格方法进行大规模三维正演数值模拟减少了内存消耗、提高了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PI并行 三维波动方程正演 变网格 并行子区域 划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双孔平行隧道开挖围岩应力和位移分析 被引量:37
13
作者 晏莉 阳军生 刘宝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3-419,共7页
结合复变函数理论求解弹性力学平面带孔洞问题的优势,以及交替法简单的重复循环计算步骤,成功地解决了半无限平面内双孔平行圆形隧道开挖的弹性问题,并且借助于计算机编程,获得了隧道开挖后围岩的应力场和位移场。从附加面力的逼近精度... 结合复变函数理论求解弹性力学平面带孔洞问题的优势,以及交替法简单的重复循环计算步骤,成功地解决了半无限平面内双孔平行圆形隧道开挖的弹性问题,并且借助于计算机编程,获得了隧道开挖后围岩的应力场和位移场。从附加面力的逼近精度、迭代计算的收敛度以及洞周位移三个不同的方面,对计算精度进行了讨论。此外,通过工程实例分析,将现场实测的单孔和双孔隧道施工后产生的地表沉降值与理论计算结果相比较,发现两者吻合较好,其中地表产生的最大沉降值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的误差不超过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孔平行隧道 交替法 复变函数 应力场 位移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分类有序logit模型资料平行线假设及检验方法 被引量:17
14
作者 赵晋芳 范月玲 +2 位作者 曾平 曹红艳 刘桂芬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介绍多分类有序logit模型资料平行线假设及检验方法。方法对儿童脂肪水平数据的自变量年龄、性别、胸围和瘦素等采用得分检验和Wald检验,以检查是否满足平行线假设。结果得分检验和Wald检验表明胸围和瘦素在不同的脂肪水平间不满足... 目的介绍多分类有序logit模型资料平行线假设及检验方法。方法对儿童脂肪水平数据的自变量年龄、性别、胸围和瘦素等采用得分检验和Wald检验,以检查是否满足平行线假设。结果得分检验和Wald检验表明胸围和瘦素在不同的脂肪水平间不满足平行线假设。结论一般多分类有序logit模型中,自变量满足平行线假设,在违背假设时需要选用其他更合适的统计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序变量 LOGIT回归 平行线假设 得分检验 WALD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自由度冗余驱动并联机器人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钢 傅晓云 李宝仁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16-419,423,共5页
提出了一种冗余驱动的具有两个转动自由度的新型空间并联机器人,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满足某水下运动模拟装置的要求。在对系统进行动力学分析并考虑消除内力的基础上,针对液压驱动并联机器人平台参数不确定及外界干扰的特点,设计了两层... 提出了一种冗余驱动的具有两个转动自由度的新型空间并联机器人,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满足某水下运动模拟装置的要求。在对系统进行动力学分析并考虑消除内力的基础上,针对液压驱动并联机器人平台参数不确定及外界干扰的特点,设计了两层滑模的变结构控制器,采用Lyapunov方法进行控制律的选取。仿真试验表明了变结构控制算法对于系统控制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器人 冗余驱动 变结构控制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阶声波方程频域PML边界条件及频域变网格步长并行计算 被引量:9
16
作者 韩利 韩立国 +2 位作者 李翔 王德利 崔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26-1232,共7页
研究了二阶声波方程频域PML边界条件和频域变网格并行计算技术。PML边界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吸收边界方法,多用在求解时域应力速度方程中,但对于频域声波正演,二阶位移方程更常用。从一阶声波方程PML吸收边界条件导出频域二阶位移方程PML... 研究了二阶声波方程频域PML边界条件和频域变网格并行计算技术。PML边界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吸收边界方法,多用在求解时域应力速度方程中,但对于频域声波正演,二阶位移方程更常用。从一阶声波方程PML吸收边界条件导出频域二阶位移方程PML边界条件,模拟算例得到的频率切片、时间切片和地震记录对比都说明该边界条件吸收效果很好。频域单炮正演不同频率间是独立的,据此低频部分采用大网格计算,高频采用小网格,实现变网格步长计算技术,这是较时间域正演的一个优势,在保证模拟质量的同时,减少计算量和内存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匹配层 边界条件 频率域正演 并行计算 变网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VM的多变量股市时间序列预测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金桃 岳敏 +3 位作者 穆进超 宋伟国 何艳珊 陈毅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2010年第6期191-194,209,共5页
目前在股市时间序列预测中,大多数采用单变量时间序列预测算法,导致预测准确度不够高。提出采用基于支持向量机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s)的多变量股市时间序列预测算法,来提高预测准确度。SVM训练算法中,合适的参数可以使训练模型... 目前在股市时间序列预测中,大多数采用单变量时间序列预测算法,导致预测准确度不够高。提出采用基于支持向量机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s)的多变量股市时间序列预测算法,来提高预测准确度。SVM训练算法中,合适的参数可以使训练模型具有更好泛化能力。交叉验证具有指导参数选择的能力,然而考虑到交叉验证算法效率不高的问题,将其并行化,既达到了参数优选的目的,又避免了传统交叉验证效率低的问题。然后,根据较优参数建立多变量SVM时间序列回归预测模型,进行预测。实验证明,预测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控制在10%以内,并且较之单变量的SVM回归预测有更好的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机 回归 多变量 交叉验证 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行轴变传动比齿轮数字设计方法 被引量:8
18
作者 牛子孺 李刚炎 +3 位作者 胡剑 颜甜莉 谭江江 张斯宇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995-2003,共9页
为解决平行轴变传动比齿轮副关键零件变传动比齿轮的设计问题,提出一种全新的数字设计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齿轮副中定传动比齿轮的变位、基圆与齿根圆的位置关系,以及齿轮副的啮合遍历、顶隙等设计因素,将定传动比齿轮看作由无数个垂... 为解决平行轴变传动比齿轮副关键零件变传动比齿轮的设计问题,提出一种全新的数字设计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齿轮副中定传动比齿轮的变位、基圆与齿根圆的位置关系,以及齿轮副的啮合遍历、顶隙等设计因素,将定传动比齿轮看作由无数个垂直于其轴线的无限接近的平面截切其实体后得到的截平面的集合,每一个截平面称为一个齿轮元;假设过变传动比齿条齿坯顶面上任一点有一条平行于齿轮副基圆圆心连线的随动直线,传动时该直线与对应齿轮元集产生一系列交点,此点处的齿廓高度值即为交点高度值中的最小值。建立了求解变传动比齿轮齿廓点高度值的数学模型,开发了齿廓点云的求解算法,得到了变传动比齿轮齿廓点云。通过对试制的样件进行传动误差及传动稳定性的相关测试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传动比齿轮 平行轴变传动比齿轮副 齿轮元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合于电力系统机组组合问题的混合粒子群优化算法 被引量:133
19
作者 胡家声 郭创新 曹一家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28,共5页
该文针对机组组合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混合粒子群优化算法。该算法包含 3 个重要的方面:通过在算法迭代过程中对松弛后的 0、1 变量与机组有功出力变量并行地进行优化,避免了由于决策变量过多造成的维数灾难题;引入变动阈值,解决了在寻... 该文针对机组组合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混合粒子群优化算法。该算法包含 3 个重要的方面:通过在算法迭代过程中对松弛后的 0、1 变量与机组有功出力变量并行地进行优化,避免了由于决策变量过多造成的维数灾难题;引入变动阈值,解决了在寻优过程中粒子的值出现振荡时可能会丢失机组有效启停状态的问题;在粒子群优化算法中引入启发式变异技术,有效地处理了机组启、停时间的约束并提高了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全局收敛能力。文中通过对 2 个算例的计算及与其他算法进行的比较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混合粒子群优化算法具有更好的全局收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机组组合 混合粒子群优化算法 目标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侧结构对多元微通道平行流冷凝器传热流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谷波 方继华 赵鹏程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15,74,共8页
建立了多元微通道平行流冷凝器的稳态分布参数模型,与实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利用所建立的模型,研究了翅片高度、翅片间距、百叶窗开窗间距、百叶窗开窗角度变化对多元微通道平行流冷凝器传热和流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翅... 建立了多元微通道平行流冷凝器的稳态分布参数模型,与实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利用所建立的模型,研究了翅片高度、翅片间距、百叶窗开窗间距、百叶窗开窗角度变化对多元微通道平行流冷凝器传热和流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翅片高度的增大,换热量逐渐增大,空气侧压降逐渐减小;随着翅片间距或者百叶窗开窗间距的增大,换热量和空气侧压降都是逐渐减小;随着百叶窗开窗角度的增大,换热量和空气侧压降都是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流冷凝器 数学模型 变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