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舌前腺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
1
作者 李馥焰 王睿 +1 位作者 许慧霞 孙国文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9例舌前腺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深入探讨其临床特点、治疗策略及预后情况,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2010年11月~2023年1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舌恶性肿瘤患者1619例... 目的:回顾性分析9例舌前腺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深入探讨其临床特点、治疗策略及预后情况,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2010年11月~2023年1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舌恶性肿瘤患者161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的9例为舌前腺恶性肿瘤,并对此类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中,腺样囊性癌4例,黏液表皮样癌4例,透明细胞癌1例。组织缺损较小者,直接拉拢缝合;组织缺损较大者,进行皮瓣修复:4例前臂皮瓣,1例上臂外侧肌皮瓣,1例颏下岛状皮瓣。所有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舌前腺肿瘤虽然发病率较低,但一旦发病,其恶性程度往往较高,以腺样囊性癌、黏液表皮样癌和透明细胞癌为主要病理类型;临床表现为舌尖腹部界限尚清的肿块,质地中等偏硬,活动度较差。手术切除是治疗舌前腺肿瘤的首选方法,术后辅助治疗的决策则根据肿瘤的具体性质和手术的具体情况来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前腺 腺样囊性癌 黏液表皮样癌 透明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涎腺透明细胞变异型黏液表皮样癌1例
2
作者 潘越 张玉杰 张淑坤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46-748,共3页
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是儿童与年轻人中最常见的涎腺来源的恶性肿瘤,男女比例约为3∶2。经典的MEC由黏液细胞、表皮样细胞及中间细胞按照不同比例组成,除经典的3种细胞成分外还存在一些少见亚型,其中透明细胞亚... 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是儿童与年轻人中最常见的涎腺来源的恶性肿瘤,男女比例约为3∶2。经典的MEC由黏液细胞、表皮样细胞及中间细胞按照不同比例组成,除经典的3种细胞成分外还存在一些少见亚型,其中透明细胞亚型是指肿瘤中透明细胞的比例超过其他3种经典型细胞成分的亚型。分子遗传学方面,多数MEC存在CRTC1/MAML2基因融合。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儿童腭部黏膜的透明细胞型中分化M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表皮样癌 透明细胞亚型 临床病理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细胞肾细胞癌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免疫浸润的关系
3
作者 冯欢 何昊玮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期15-19,35,共6页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浸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22年1月于东部战区总医院泌尿外科进行手术切除治疗的105例ccRCC患者的癌组织及43例癌旁组织样本,应...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浸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22年1月于东部战区总医院泌尿外科进行手术切除治疗的105例ccRCC患者的癌组织及43例癌旁组织样本,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组织微阵列(TMA)及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检测组织中STAT3表达,根据其染色评分将ccRCC患者分为STAT3高表达(≥2分)和STAT3低表达患者(<2分),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TIMER、TISDB数据库分析STAT3基因表达与ccRCC的肿瘤免疫浸润之间的关系。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免疫细胞在ccRCC组织中呈分散状态。STAT3表达与ccRCC患者肿瘤大小、Fuhrman分级、T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5)。TMA-IHC分析显示,ccRCC癌组织中STAT3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MER数据库分析显示,STAT3表达与B细胞、CD8+T细胞、CD4+T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浸润水平呈正相关(偏回归系数>0,P<0.05)。TISIDB数据库分析显示,STAT3表达自然杀伤细胞、调节性T细胞丰度呈正相关(rs>0,P<0.05),并且与CD56bright、CD56dim自然杀伤细胞丰度呈负相关(rs<0,P<0.05)。结论STAT3高表达与ccRCC临床病理特征有关,且STAT3与肿瘤免疫浸润相关,对调节ccRCC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细胞肾细胞癌 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腺透明细胞变异型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邵东 陈新明 +1 位作者 王丽 张佳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76-679,共4页
目的:报告10例涎腺透明细胞变异型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及角蛋白表达特点。方法:回顾复习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1985~2006年收治、并经病理诊断为黏液表皮样癌的病例,确诊10例透明细胞变异型。全部病例行HE、PAS、AB-PAS、阿辛蓝和角蛋... 目的:报告10例涎腺透明细胞变异型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及角蛋白表达特点。方法:回顾复习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1985~2006年收治、并经病理诊断为黏液表皮样癌的病例,确诊10例透明细胞变异型。全部病例行HE、PAS、AB-PAS、阿辛蓝和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随访。结果:本组病例约占同期所有涎腺MEC的4.7%(10/211),其中男女各5例,平均年龄42岁,腭部8例,舌根和腮腺各一例。镜下肿瘤主要由透明细胞组成的团块状或片状癌巢,其内混合少量非透明细胞(表皮样细胞或中间细胞),通常位于透明细胞的周边,呈逐渐的过渡。角蛋白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K7、CK8/18和CK19在所有病例中都呈强阳性表达,CK5/6、CK14、CK17和CK10/13大部分病例中呈局灶性或散在细胞表达。结论:透明细胞变异型黏液表皮样癌是黏液表皮样癌一种少见的变异,腭部多见。组织化学染色和CK10/13在透明细胞变异型黏液表皮样癌与非特异性透明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中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表皮样癌 透明细胞 角蛋白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