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源数据的甘肃积石山Ms6.2级地震地表形变对比研究
1
作者 涂碧海 王建伟 +2 位作者 覃鹏 张萍 吴昊 《科学技术创新》 2025年第5期57-60,共4页
针对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了Ms6.2级地震,本次地震给当地造成了严重灾害损失。本研究主要使用欧空局2014年发射的Sentinel-1A卫星C波段雷达影像数据,采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处理研究区范围内... 针对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了Ms6.2级地震,本次地震给当地造成了严重灾害损失。本研究主要使用欧空局2014年发射的Sentinel-1A卫星C波段雷达影像数据,采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处理研究区范围内的同震形变场,通过不同升降轨数据的同震形变场的反演干涉结果进行对比,并结合其它数据反演结果进行验证,最后得出此次地震造成的地表形变变化,得到研究区内由于地震造成的地表抬升以及沉降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 积石山地震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 同震形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砌体结构底部加强抗震性能分析
2
作者 侯瑞彬 潘逸尘 +2 位作者 董云瑶 付宇廷 刘蒙蒙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3-113,共11页
为分析底部加强对多层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在底部加强抗震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楼层抗震能力指数,提出了多层砌体结构底部适宜加强范围。根据等能量准则建立了多层砌体结构在不同抗震性能目标下的延性需求和承载力需求之间的关系,... 为分析底部加强对多层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在底部加强抗震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楼层抗震能力指数,提出了多层砌体结构底部适宜加强范围。根据等能量准则建立了多层砌体结构在不同抗震性能目标下的延性需求和承载力需求之间的关系,对多层砌体结构底部加强抗震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以一栋5层砌体办公楼为例,采用非线性分析方法和易损性分析方法,分析了底部加强对多层砌体结构各层最大层间位移角及地震易损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多层砌体结构底部加强范围宜取下部一半楼层;模拟分析结果与本文采用理论方法的分析结果较为吻合;加强多层砌体结构底部,有助于减小底部楼层的最大层间位移角,改善底层变形集中现象,降低结构地震易损性,进一步提高结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震 地震动衰减 场地效应 空间相关性 区域性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积石山 M_(s)6.2级地震的震害特征与启示 被引量:8
3
作者 王丽丽 王兰民 +5 位作者 卢育霞 许世阳 夏晓雨 盖海龙 池佩红 郭梅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71,共14页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35.70°N,102.79°E)发生了6.2级地震,震中烈度为VIII度。地震发生后,通过实地烈度评估与科学考察,对震区VI~VIII度区不同建(构)筑物与生命线工程的震害特...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35.70°N,102.79°E)发生了6.2级地震,震中烈度为VIII度。地震发生后,通过实地烈度评估与科学考察,对震区VI~VIII度区不同建(构)筑物与生命线工程的震害特点进行了统计分析;从抗震设计与施工管理、场地放大效应与地震次生灾害对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等角度,提出了此次地震的震害启示。结果表明:1)严重破坏和毁坏的建筑结构主要集中在老旧的土木结构、砖木结构和无设防或设防不规范的砖混结构。2)造成建筑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少量自建房抗震设计和施工的不规范、场地放大效应和地震次生灾害。3)优化和改良生土砌筑材料,改进纵横墙间的拉结措施,强化结构整体性是提高土木结构抗震的有效方法;普及“上下圈梁与构造柱”等基本抗震设防措施,规范水泥砂浆强度,提升农村工匠的施工水平,可有效提高砌体结构的整体性,避免房屋出现整体性垮塌;室内洗手间的墙体应该与房顶、纵横墙间建立有效联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4)孤突斜坡、河流高阶地与岸边为抗震不利地带。当建造用地极为匮乏,不得不选址在这些场地之上时,应该综合考虑场地的地形地貌特征、岩土体物理力学特性、水文地质条件、抗震设防目标、建筑结构类型等影响因素,做好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科学设防。灾后重建过程中,应由政府统一规划选址、统一设计,规范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6.2级地震 震害调查 场地放大效应 黄土液化流滑 震害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甘肃积石山M_(s)6.2地震宏观灾害特征与若干思考 被引量:7
4
作者 蒋伟 王永志 +5 位作者 袁晓铭 汤兆光 陈龙伟 聂桂波 李兆焱 张昊宇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了M_(s)6.2地震,与以往同等级地震相比,其表现出“同震重灾”特征和引发了特殊流滑地质灾害。通过现场震害调查、走访受灾群众和搜集地质资料及相关文献,重点探讨了本次地震的发震背景和孕育地质条件,...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了M_(s)6.2地震,与以往同等级地震相比,其表现出“同震重灾”特征和引发了特殊流滑地质灾害。通过现场震害调查、走访受灾群众和搜集地质资料及相关文献,重点探讨了本次地震的发震背景和孕育地质条件,对比了宏观烈度分布特征及与仪器烈度差异,统计了不同民居房屋的典型震害特征及所占比例,调查了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成因;踏勘了次生流滑灾害宏观特征,对揭示其成因与触发条件提出了若干关键问题。结果表明:宏观与仪器烈度具有较为明显差异,原因主要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不同乡镇经济发展水平与房屋抗震设防能力差异及烈度仪布设缺乏统一标准;强震观测记录地表加速度明显大于2021年漾濞M_(s)6.4地震,烈度Ⅵ、Ⅶ、Ⅷ区面积分别为2022年芦山M_(s)6.1地震的2.3、1.5、2.5倍,为造成同级地震重灾的一个重要成因;泥流掩埋摧毁房屋、炕头相连淋浴间隔墙倒塌及地震发生在深夜是造成本次地震人员伤亡重的重要因素。流滑区域长约3 km,前后高程差约85 m,总面积约39万m^(2),漫出地面约3 m高,塌陷区残留若干孤岛,其可能为长期农田灌溉、地下水体富集、地震主振方向与泥流运动和天然沟谷方向相同等外在因素和黄土湿陷、土体液化等内在机理综合诱发,具体成灾诱因、物理机制和触发条件需多种手段联合验证。调查证明,按照抗震设防标准进行房屋建设和既有建筑加固,强化农村居民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难知识,是减轻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6.2级地震 震害调查 地震烈度 流滑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18甘肃积石山地震诱发泥石流地质灾害成因及建筑物破坏特征分析
5
作者 孙杲辰 陈涛 +5 位作者 代建波 朱熹育 兰官奇 刘玉屏 李龙 霍俞帆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4年第4期134-139,共6页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了Ms6.2级地震,地震诱发临近的青海省草滩村至金田村一带泥石流地质灾害,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通过震后现场调研、物源提取、现状台塬稳定性分析以及泥石流冲击力与砌体结构的相互作用分析,并...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了Ms6.2级地震,地震诱发临近的青海省草滩村至金田村一带泥石流地质灾害,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通过震后现场调研、物源提取、现状台塬稳定性分析以及泥石流冲击力与砌体结构的相互作用分析,并探讨泥石流成因、类别及泥流与建筑物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灾害成因为该区域台塬冬灌后标准冻深内土体震后液化导致台塬滑塌引起,液化后土体呈泥流状随现状沟道运移至沟口,并迅速扩散与建筑物发生强烈的冲击作用,泥石流的作用方向与建筑物受力面夹角为90°,深度达到2.8 m、冲击力达到6.4 kPa时,建筑物即发生剪切破坏而倒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ms6.2级地震 泥石流灾害 土体液化 泥石流冲击力 砌体结构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石山M_(s)6.2地震青海灾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域木结构民居震害调查与分析
6
作者 张风亮 安占义 +5 位作者 胡鹏春 胡晓锋 李凯 周庚敏 史继创 申景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1-750,共10页
积石山M_(s)6.2地震发生后,受青海省住建厅委托,对青海灾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内的木结构民居开展震害调查.结果表明,传统木结构民居地基基础较为简单,地震作用下房屋地面较多出现沉降,致使立柱下陷、歪闪.砖砌(夯土)分隔墙与木构架间的... 积石山M_(s)6.2地震发生后,受青海省住建厅委托,对青海灾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内的木结构民居开展震害调查.结果表明,传统木结构民居地基基础较为简单,地震作用下房屋地面较多出现沉降,致使立柱下陷、歪闪.砖砌(夯土)分隔墙与木构架间的协同变形能力较差,地震作用下墙体的振动挤压易导致木构架榫卯节点受损,包括拔榫、卯口撕裂等.此外,砖砌(夯土)分隔或围护墙体与主体结构间一般缺乏有效连接措施,地震作用下部分墙体失稳倒塌.另一种砖(土)木结构民居则暴露出两种典型震害,包括承重墙体脱开、受剪破坏乃至失稳倒塌,以及木屋顶错位闪落.通过此次震害调查,为未来类似木结构民居的抗震设计与修复加固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震 木结构 砖(土)木结构 榫卯节点 震害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积石山地震应急测绘保障中的应用
7
作者 卢有勋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25期185-188,共4页
该文旨在探讨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积石山地震应急测绘保障中的应用。积石山地震作为一个典型的自然灾害事件,对于快速、准确的应急测绘保障提出极高的要求。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以其独特的高分辨率、高效率和大范围覆盖能力,为地震应急测绘... 该文旨在探讨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积石山地震应急测绘保障中的应用。积石山地震作为一个典型的自然灾害事件,对于快速、准确的应急测绘保障提出极高的要求。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以其独特的高分辨率、高效率和大范围覆盖能力,为地震应急测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该文详细介绍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积石山地震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在实际应急测绘生产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和流程,并展望该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摄影 积石山地震 应急测绘保障 高分辨率 三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石山地震对大河家水电站右岸砂砾石副坝震害影响分析
8
作者 蒲诚 刘关张 +2 位作者 黄华 魏康康 孙海涛 《西北水电》 2024年第3期81-88,共8页
通过现场调查及试验结果,结合监测资料对积石山地震后大河家水电站砂砾石堆石坝的震害特性进行分析,在对其震后安全性进行综合评判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研究发现:地震后坝顶部位出现两条位于混凝土防渗心墙两侧沿坝轴线方向的裂... 通过现场调查及试验结果,结合监测资料对积石山地震后大河家水电站砂砾石堆石坝的震害特性进行分析,在对其震后安全性进行综合评判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研究发现:地震后坝顶部位出现两条位于混凝土防渗心墙两侧沿坝轴线方向的裂缝,其中1号裂缝为连续主裂缝,是由于土体张裂导致的;2号裂缝为间断次生拉裂缝,是由于1号裂缝形成后,防渗墙顶部土体向上游变形导致的。防浪墙与上游坝坡、防浪墙与坝体基础面以及防渗墙与导向槽之间均接触紧密,无脱空现象。砂砾石堆石坝段震后坝顶沉降量在6.5~35 mm,靠近河床部位沉降量较大而岸坡部位沉降量较小;坝顶顺河向水平位移变化量在-2.51(向上游)~1.14 mm(向下游),河床部位向下游变形而岸坡部位向上游侧变形。综合分析后认为,虽然大河家水电站遭受了超标地震的袭击,但不影响坝坡的整体稳定,初步判断大坝处于安全可控状态;后续建议采用土工格栅分层敷设、储层碾压换填处理措施进行坝顶裂缝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震 大河家水电站 堆石坝 大坝震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2017年北天山地区两次6级地震前地电场异常 被引量:10
9
作者 艾萨·伊斯马伊力 陈界宏 毛志强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30-436,共7页
地下介质在应力积累过程中,会导致岩体裂隙结构变化,从而使得大地电场E T的优势方位角发生变化.文中收集了2016年到2017年的数据,利用大地电场优势方位角方法,提取与分析了北天山地区2016年12月8日呼图壁6.2级和2017年8月9日精河6.6级... 地下介质在应力积累过程中,会导致岩体裂隙结构变化,从而使得大地电场E T的优势方位角发生变化.文中收集了2016年到2017年的数据,利用大地电场优势方位角方法,提取与分析了北天山地区2016年12月8日呼图壁6.2级和2017年8月9日精河6.6级地震前地电场异常,探讨这两次6级地震前的地电场异常表现特征.结果表明:这两次地震前,震中周围的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台均显示出显著的地电场异常,即岩体裂隙优势方位角异常;异常特征以突跳和偏转为主;岩体裂隙结构发生异常时间上存在准同步性,表现出短临异常信息.因此,地电场岩体裂隙优势方位角方法短期内具有一定的预报效能,可为今后利用地电场方法预测地震积累经验和震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场 裂隙结构 北天山地区 呼图壁6.2地震 精河6.6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诱发中川乡流滑成因初探
10
作者 常晁瑜 乔峰 +4 位作者 薄景山 绽蓓蕾 谷佳沛 李昊宇 田华俊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25年第2期349-356,共8页
2023年12月18日,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6.2级地震触发了一种不同于传统滑坡的特殊流滑地质灾害。目前,这类灾害的成因与机理尚不清晰,前期识别仍存在一定困难。该研究对中川乡流滑进行了详细调查和分析,对于此类灾害的防范具有重要的理论... 2023年12月18日,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6.2级地震触发了一种不同于传统滑坡的特殊流滑地质灾害。目前,这类灾害的成因与机理尚不清晰,前期识别仍存在一定困难。该研究对中川乡流滑进行了详细调查和分析,对于此类灾害的防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此次积石山地震所诱发的地质灾害具有低角度黄土斜坡流滑的特征,滑动距离较长,堆积区涌出浓稠泥浆,导致大量房屋掩埋,20人失踪。通过现场详细的考察和分析,探讨了流滑的成因、运移特征以及涌动速度。调查结果表明:(1)此次灾害发生于黄河的三级和二级阶地上,上下高差79.2 m,滑动距离约3.1 km,总体坡度仅1.5°,属于强震诱发低角度黄土斜坡流滑。(2)本次流滑成因初步可以归纳为连续灌溉导致滑源土体高度饱水、强烈地震触发欠固结饱和黄土的结构性丧失、低塑性指数黄土发生流动破坏以及路基溃坝和冲沟变窄增强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震 中川乡流滑 流滑特征 流滑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