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汶川MS8.0地震中央断裂东北端地表破裂特征及其构造含义 |
安艳芬
韩竹军
董绍鹏
徐锡伟
|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5
|
|
2
|
基于断层虚位错模式讨论2008年汶川MS 8.0地震前视电阻率变化 |
解滔
于晨
王亚丽
李美
卢军
|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
2020 |
13
|
|
3
|
汶川Ms8.0地震同震倾斜应变变化分析 |
赵斌
吕品姬
陈志遥
李正媛
谭凯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4
|
汶川Ms8.0地震北川附近同震垂直位移特征 |
董运洪
陈长云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5
|
2024年1月23日乌什M_(S)7.1地震前柯坪地电阻率异常变化 |
解滔
韩盈
于晨
范晔
|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6
|
汶川M_S8.0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其发震构造 |
徐锡伟
闻学泽
叶建青
马保起
陈杰
周荣军
何宏林
田勤俭
何玉林
王志才
孙昭民
冯希杰
于贵华
陈立春
陈桂华
于慎鄂
冉勇康
李细光
李陈侠
安艳芬
|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645
|
|
7
|
四川汶川8.0级地震震源过程 |
王卫民
赵连锋
李娟
姚振兴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365
|
|
8
|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地表位移场的模拟——映秀-北川断裂逆冲兼右旋走滑错动形成的地表位移场 |
白玉柱
徐杰
徐锡伟
周本刚
陈国光
|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9
|
|
9
|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序列震源参数分段特征的研究 |
华卫
陈章立
郑斯华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75
|
|
10
|
汶川M_S 8.0地震:龙门山断裂两侧地壳各向异性的初步研究 |
齐少华
刘启元
陈九辉
李昱
李顺成
郭飚
王峻
|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5
|
|
11
|
地表破裂型逆断层地表缩短量计算方法探讨——以汶川M_S 8.0地震地表变形为例 |
王虎
冉勇康
陈立春
史翔
|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10
|
|
12
|
龙门山山前疑似汶川M_S 8.0地震地表破裂的浅层地震反射调查 |
刘保金
杨晓平
酆少英
寇昆朋
|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7
|
|
13
|
汶川M_s 8.0级地震地表破裂带近断层水平缩短量研究 |
王虎
冉勇康
陈立春
陈文山
杨志成
徐锡伟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14
|
汶川M_s 8.0级地震强震记录所揭示的地震断层特征分析 |
张冬丽
徐锡伟
周正华
于贵华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15
|
跨断层水准与汶川8.0级地震强余震监视 |
苏琴
向和平
邱桂兰
马伶俐
|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5
|
|
16
|
汶川M_S 8.0地震断层与地震灾害初步分析 |
赵伯明
徐锡伟
|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15
|
|
17
|
GPS资料揭示的汶川8.0级地震前地壳动态演化特征 |
张晓亮
张希
王双绪
蒋锋云
朱良玉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18
|
改则Ms6.9地震InSAR同震形变场模拟 |
谭凯
乔学军
游新兆
王琪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19
|
汶川8.0级地震断层同震位移的构造意义与运动学模型 |
郭进京
韩文峰
李雪峰
刘寒鹏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20
|
汶川8.0级地震前BSQ型数字垂直摆倾斜仪观测到的地形变异常现象 |
荆燕
张鸿旭
孙毅
李宏
范良龙
熊玉珍
|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