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rom Silence to Voice: An Interpretation of Black Motherhood in Sula 被引量:1
1
作者 赵翔宇 《海外英语》 2018年第4期150-151,共2页
Toni Morrison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American literary history. In her famous work Sula, motherhood is an essential theme which has attracted public attention. This essay interprets the abnormal maternal love ... Toni Morrison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American literary history. In her famous work Sula, motherhood is an essential theme which has attracted public attention. This essay interprets the abnormal maternal love provided by silenced black mothers in Sula and the ways for black women to break the sil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LA black motherhood SILENCE VOI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arly Criticism of Traditional Motherhood
2
作者 周军艳 《海外英语》 2015年第24期205-206,共2页
Basically, motherhood contains the physical aspect of motherhood, both as the ability to give birth and as the practice of nurturance. There is also the ideology of"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motherhood"whic... Basically, motherhood contains the physical aspect of motherhood, both as the ability to give birth and as the practice of nurturance. There is also the ideology of"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motherhood"which encompasses the legal, economic and institutional means by which society defines the roles, rights and duties of moth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therhood Beauvior EARLY FEMINIST CRITIC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博妈妈“学业与母职”困境干预——基于行动科学的理论视角
3
作者 石君齐 卢杨 陈向明 《山东高等教育》 2024年第1期8-16,88,共10页
博士就读时间恰与女性生育黄金年龄重合,读博妈妈面临的学业与母职冲突尤为巨大。与以往研究停留在描述、解释和分析的层次不同,研究者以行动科学为指导对现实困境进行干预,呈现了一个成功案例。最初,当事人采取“母职隐身”和“学业隐... 博士就读时间恰与女性生育黄金年龄重合,读博妈妈面临的学业与母职冲突尤为巨大。与以往研究停留在描述、解释和分析的层次不同,研究者以行动科学为指导对现实困境进行干预,呈现了一个成功案例。最初,当事人采取“母职隐身”和“学业隐身”策略,试图满足行动科学第I型文化中“好学生”和“好妈妈”的标准,却陷入双输困境。支持者通过创设对话机会构建第Ⅱ型文化空间,采用“情境移植”等互动式干预策略,使当事人突破原来框定问题的界限,实现双路径学习。基于此研究结果提出,校园第Ⅱ型文化的构建将有助于保障女博士的生育权利,起到“生育祛魅”作用,破除高学历女性的母职焦虑,提升其行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生教育 读博妈妈 女博士 行动科学 母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坍圮”抑或是“重建”——女性主义视域下的《山河故人》 被引量:3
4
作者 金明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17年第3期112-118,共7页
贾樟柯的《山河故人》以平静的电影叙事展开了一幅全球视域下后现代的"离散神话",电影以三段式的影像弥合了过去、现在与未来,以镜像语言展开了"具有贾樟柯特色"的性别思考。本文通过对电影文本中"空间政治&qu... 贾樟柯的《山河故人》以平静的电影叙事展开了一幅全球视域下后现代的"离散神话",电影以三段式的影像弥合了过去、现在与未来,以镜像语言展开了"具有贾樟柯特色"的性别思考。本文通过对电影文本中"空间政治""父权""母职"三个相互缠绕的话题式概念的分析,解构《山河故人》中"有意味"的性别意象,试图在贾樟柯创作谱系中厘清影片中性别权力的结构框架,以释《山河故人》中"独到"与"暧昧"的性别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河故人》 父权 母职 空间政治 女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规训、生育与性别收入差距 被引量:2
5
作者 杨亚平 姜璟晓璐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7-160,共14页
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强调女性对家庭的付出,束缚了现代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表现,更加重了生育行为带来的母职工资惩罚。基于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探究性别规训、生育与性别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性别规训程度与个体收入... 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强调女性对家庭的付出,束缚了现代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表现,更加重了生育行为带来的母职工资惩罚。基于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探究性别规训、生育与性别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性别规训程度与个体收入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并且该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女性群体中;生育行为对性别规训的收入代价具有调节效应,随着育儿的性别呈现差异。因此,文化根源上的性别规训是性别收入差距的重要影响因素,应通过淡化社会性别角色观念、调整生育假期等方式,降低性别规训的收入代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规训 社会性别 性别角色观念 母职工资惩罚 性别收入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权制道德观影响下的女性抉择困境——剖析伍尔夫的小说《达洛卫夫人》和《到灯塔去》 被引量:6
6
作者 何晓涛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31-36,共6页
女性主义视角认为,父权制道德文化观念束缚了女性身心的发展,造成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面临抉择时的困境。通过仔细分析伍尔夫小说《达洛卫夫人》和《到灯塔去》中的女性人物身份问题,发现这种困境首先表现为女性的社会角色定位除了选择... 女性主义视角认为,父权制道德文化观念束缚了女性身心的发展,造成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面临抉择时的困境。通过仔细分析伍尔夫小说《达洛卫夫人》和《到灯塔去》中的女性人物身份问题,发现这种困境首先表现为女性的社会角色定位除了选择母亲身份,此外别无出路;其次女性在话语冲突中根本不可能成功建构女性自我;再者女性在内在心理中追寻个人空间时容易迷失自己,从而遭遇生或死的两难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尔夫 父权制道德 女性主义视角 母亲身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缘媒介视角下的女性流浪命运——试析徐小斌的《羽蛇》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田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25-128,共4页
《羽蛇》是把人物命运的延展放在五代女性身上,并放在一百年的中国历史的变迁当中,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以血缘为媒介的五代女人生活的独特精神内涵。对其独特的象征意象以及逃离哲学加以探讨,更加关注文本的精神意蕴以及作者的女性观察视... 《羽蛇》是把人物命运的延展放在五代女性身上,并放在一百年的中国历史的变迁当中,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以血缘为媒介的五代女人生活的独特精神内涵。对其独特的象征意象以及逃离哲学加以探讨,更加关注文本的精神意蕴以及作者的女性观察视角,挖掘其深层次根源童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颠覆母性 象征 逃离 儿童视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爱的伦理限度——《男人与天使》中的母性观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76-86,125,共11页
"母爱"长期以来被当作母性的重要参数与母亲身份捆绑在一起,成为母亲赖以存在的伦理向度。然而当代美国小说家玛丽·戈登在《男人与天使》中对该伦理向度进行了置疑,展示了母爱的伦理限度及建构性,为母亲的多样性存在发... "母爱"长期以来被当作母性的重要参数与母亲身份捆绑在一起,成为母亲赖以存在的伦理向度。然而当代美国小说家玛丽·戈登在《男人与天使》中对该伦理向度进行了置疑,展示了母爱的伦理限度及建构性,为母亲的多样性存在发出了独特的声音。本文从母爱的本体性、错位性和异质性三个角度来讨论小说中体现的母爱的伦理限度,即:母爱并非单向的维度,成为爱的主体是打破传统的伦理限度,使母爱最终走向无限的重要途径;母亲的爱很可能指向的是其他孩子,这是理解母爱需要突破的一个伦理维度;母爱是各种矛盾情感的统一体,接纳包括"恨"在内的消极情感将有助于通过对母爱的伦理限度的认可,消解母亲在各种力量中遭受的挤压,从而获得更为繁茂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人与天使》 母爱 伦理限度 母性 美国当代小说 玛丽.戈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西尔维娅·普拉斯的母性诗歌 被引量:1
9
作者 胡梅红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66-71,共6页
美国当代女性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的"母性诗歌系列"通过歌颂母性,开创了20世纪中后期美国女性诗人的重要流派,即"母亲诗人"。普拉斯的"母性诗歌系列"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她自己的儿女为创... 美国当代女性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的"母性诗歌系列"通过歌颂母性,开创了20世纪中后期美国女性诗人的重要流派,即"母亲诗人"。普拉斯的"母性诗歌系列"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她自己的儿女为创作对象和创作灵感来源的诗歌;第二部分,注重思考和探索母性体验与创作力之间关系的诗歌。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母性诗歌",旨在揭示诗人创作"母性诗歌"的重要意义,即诗人通过书写母性来确定自己的诗人身份、实现自我的转变,试图从自身的"三重困境"中走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拉斯 母性诗歌 创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亡与涅槃:玛丽·雪莱小说中的母性建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阮世勤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68-71,76,共5页
英国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女作家玛丽·雪莱在其小说中对两个维度母性进行了区分:社会母性与自然母性。通过对社会场域内母亲形象的死亡进行叙述,对19世纪英国父权社会场域内的母性进行建构,塑造了一系列带有父权文化特征的母性。... 英国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女作家玛丽·雪莱在其小说中对两个维度母性进行了区分:社会母性与自然母性。通过对社会场域内母亲形象的死亡进行叙述,对19世纪英国父权社会场域内的母性进行建构,塑造了一系列带有父权文化特征的母性。对社会母亲的死亡进行叙述的同时,玛丽·雪莱又通过父权社会场域对个体的排斥,在场域外的自然生态空间中,通过个体对自然超越性别的诗意体验,对母性进行涅槃,建构了超越父权社会场域的自然母性。对社会母性的死亡与对自然母性的建构是玛丽·雪莱通过将自身作为女性个体的场域经验的参与性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性 父权社会场域 母亲 女性 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职业发展中的生育惩罚 被引量:28
11
作者 廖敬仪 周涛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9-154,共16页
两性在劳动力市场的差异是性别不平等的重要体现,也会加剧其他领域的性别不平等。其中,生育惩罚是指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由于生育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能解释相当部分劳动力市场中的两性差异。尽管这一领域的研究历时悠久,但一直缺乏系统... 两性在劳动力市场的差异是性别不平等的重要体现,也会加剧其他领域的性别不平等。其中,生育惩罚是指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由于生育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能解释相当部分劳动力市场中的两性差异。尽管这一领域的研究历时悠久,但一直缺乏系统化的梳理。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研究,对不同时代、不同区域的生育惩罚进行量化,探讨了个人、家庭和政策层面影响生育惩罚的主要因素,特别就中国的情况进行了分析说明。本文强调生育与生产的矛盾,将关于生育惩罚产生的机制梳理为家庭制约论、人力资本论和雇主歧视论三个方面,并从劳动力市场的供需两侧,提出通过赋能女性和创造机会的方式平衡家庭和工作,最终减轻生育惩罚的方法。文末给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并就若干开放性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发展 性别平等 生育惩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圣洁的母亲,后殖民主义的牺牲品——评印度女作家马哈丝瓦塔·黛薇小说《哺乳者》
12
作者 张海琰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99-103,109,共6页
印度女作家马哈丝瓦塔·黛薇的小说《哺乳者》刻画了一个普通印度妇女约书达一生的悲剧。约书达生活在传统价值观念以及殖民主义入侵所带来的新旧思想的矛盾冲突中。活着的时候她是一个圣洁的母亲 ,死时她却成了一个社会新旧交替时... 印度女作家马哈丝瓦塔·黛薇的小说《哺乳者》刻画了一个普通印度妇女约书达一生的悲剧。约书达生活在传统价值观念以及殖民主义入侵所带来的新旧思想的矛盾冲突中。活着的时候她是一个圣洁的母亲 ,死时她却成了一个社会新旧交替时代的牺牲品。她的命运代表了无数个印度妇女从殖民主义时代转向后殖民主义时代过渡时期的悲剧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哈丝瓦塔·黛薇 《哺乳者》 母亲 后殖民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羽蛇》的解构倾向
13
作者 孙嫒丽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141-143,共3页
解构是一种颠覆等级、秩序、中心、本质的方法。徐小斌在《羽蛇》中,解构了许多神圣的理念,她颠覆了传统文化为我们设置的伟大母性,揭露救赎的荒诞和无意义,高扬女性主体的伟大以摧毁男性精英主义。她撕毁覆盖在神圣理念上的虚伪面纱,... 解构是一种颠覆等级、秩序、中心、本质的方法。徐小斌在《羽蛇》中,解构了许多神圣的理念,她颠覆了传统文化为我们设置的伟大母性,揭露救赎的荒诞和无意义,高扬女性主体的伟大以摧毁男性精英主义。她撕毁覆盖在神圣理念上的虚伪面纱,解构出深藏的真实,直指人生的本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蛇》 解构 母性 救赎 男性精英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怀特小说中双性同体式生存理想与形态探究
14
作者 贺金茹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9年第9期118-122,共5页
澳大利亚作家帕·怀特对男权制社会的质疑和批判,既有“破”的一面,即弱化和消解父亲形象的力量,并为女性剥离“母性神话”的精神桎梏;更有“立”的探索,即深入思考和探索实现两性和谐以及重建人之完整性的可行路径,并通过塑造“生... 澳大利亚作家帕·怀特对男权制社会的质疑和批判,既有“破”的一面,即弱化和消解父亲形象的力量,并为女性剥离“母性神话”的精神桎梏;更有“立”的探索,即深入思考和探索实现两性和谐以及重建人之完整性的可行路径,并通过塑造“生活在(自己)身体里的爱侣”、双胞胎形象,乃至能够自由切换身份的双性人等方式,表达了对双性同体式生存理想的认同和追求,并以此启示现代人,“双胞胎”及其特殊形式双性同体是最完美、最理想的生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特里克·怀特 父亲形象 母性神话 双性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视角下的一篇悖论式文本——《为奴隶的母亲》新解
15
作者 马龙 《阴山学刊》 2020年第5期37-40,共4页
从性别批评的角度看,左翼作家柔石创作的《为奴隶的母亲》是一篇典型的“悖论式文本”:一方面,通过描写女主人公春宝娘在“典妻”陋习下的悲剧性命运,作家柔石真诚为女性立言,作品因而具备批判男权文化的性别主题内涵;但另一方面,男性... 从性别批评的角度看,左翼作家柔石创作的《为奴隶的母亲》是一篇典型的“悖论式文本”:一方面,通过描写女主人公春宝娘在“典妻”陋习下的悲剧性命运,作家柔石真诚为女性立言,作品因而具备批判男权文化的性别主题内涵;但另一方面,男性创作主体对春宝娘“母性”的过度挖掘与表现,不仅隐含“母性就是女性”的男权主义逻辑,而且更于无形中重构传统的母性神话。漠视女性主体性的“良母”形象塑造,最终成为柔石本人受男权文化观念影响的无意识表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石 《为奴隶的母亲》 悖论 性别批判 母性神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