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果蝠对光叶桑(Morus macroura)果实的取食及种子传播 被引量:3
1
作者 唐占辉 盛连喜 +2 位作者 马逊风 曹敏 张树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895-1902,共8页
从2005年3月到2006年5月,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沟谷雨林保护区内研究了两种果蝠——棕果蝠(Rousettusleschenaulti)和犬蝠(Cynopterussphinx)取食光叶桑(Morusmacroura)果实的行为、夜栖息地分布、散布种子方式及范围等。借... 从2005年3月到2006年5月,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沟谷雨林保护区内研究了两种果蝠——棕果蝠(Rousettusleschenaulti)和犬蝠(Cynopterussphinx)取食光叶桑(Morusmacroura)果实的行为、夜栖息地分布、散布种子方式及范围等。借助月光对果蝠的行为进行直接观察,发现它们的取食活动一般在天黑20~40min开始,取食高峰发生在22:00~22:30和23:00~23:30之间,这两个取食高峰期平均取食次数(平均值±标准误)为(13.5±2.5)和(15.0±2.3)次,最低的取食频率发生在19:00~19:30和20:30~21:00之间,分别取食(0.2±0.2)和(0.7±0.5)次。果蝠很少在母树上取食成熟的果实,相反它们用嘴叼下果实并携带到夜栖息地去进食,通常这些夜栖息地是具有密闭树冠、密集枝条的树种。夜栖息地在母树周围的分布根据环境中适合它们栖息的树种和分布而决定,不同母树周围其夜栖息地分布具有非常大的变异与空间异质性。钝叶榕(Ficuscurtipes)、铁力木(Mesuaferrea)和糖胶树(Alstoniascholaris)是果蝠最喜爱的夜栖息地。在同样的情况下,尽管需要飞行更远的距离,两种果蝠都比较喜欢寻找具有许多枝条和小枝并且有复杂树冠的树木作为夜栖息地。两种果蝠取食光叶桑果实时,一部分种子通过消化道消化后被排泄出来,另外的一部分伴随着咀嚼后的果渣被吐出来,通过这两种方式,散布了大量的种子,再加上在飞行中也有排泄的习性,它们传播的种子在空间上更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蝠 棕果蝠 光叶桑 取食 种子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长果桑果实品质分析与综合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加虎 丁志伟 +3 位作者 李莎 李振南 吴丹丹 李镇刚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0-1000,共11页
【目的】筛选综合品质较高的长果桑种质资源,以满足多元化开发的食品需求。【方法】以云南省桑树种质资源圃收集保存的23份长果桑和3份其他果桑品种为材料,对果实营养成分、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等18个指标进行测定,并采用相关性分析、... 【目的】筛选综合品质较高的长果桑种质资源,以满足多元化开发的食品需求。【方法】以云南省桑树种质资源圃收集保存的23份长果桑和3份其他果桑品种为材料,对果实营养成分、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等18个指标进行测定,并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指标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26个长果桑果实的单果重为1.15~8.38 g,硬度为1.17~2.08 kg/m^(2),含水率为63.23%~79.00%,出汁率为45.28%~77.97%,pH为2.22~4.05,可溶性固形物为17.07%~35.50%,氨基酸含量为6.29~27.93 mg/g, Vc含量为0.02~1.72 mg/g,总糖含量为114.60~352.93 mg/g,还原糖含量为25.30~205.24 mg/g,总黄酮含量为10.16~73.42 mg/g,生物碱含量为0.04~2.46 mg/g,总酚含量为0.61~2.68 mg/g,花色苷含量为0.01~1.02 mg/g, r-氨基丁酸(GABA)方法含量为88.43~938.27μg/g,总抗氧化能力、ABTS清除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为11.63~93.66、11.32~7.53和9.61~65.09 mg/g水溶性Vc当量的抗氧化活力。经主成分分析将18个性状综合成6个主成分因子,累积贡献率达83.49%,能较好地反应果实品质的基础信息。【结论】PCA结果显示,云桑2号、红粉佳人、果3、红香橙、黑金椹、姹紫嫣红、红颜知己和紫金椹等资源果实品质最佳,适宜作为云南省深度开发的优良果桑资源;单果重、Vc、花色苷、SSC、氨基酸、总糖可作为长果桑果实品质评价的核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果桑 果实品质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叶桑中的Diels-Alder型加合物 被引量:3
3
作者 戴胜军 陈若芸 于德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对光叶桑(Morus macroura)中的Diels-Alder型加合物进行研究。方法:硅胶、Sephadex LH-20、Rp C-18、Rp C-8色谱柱分离纯化,理化性质、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鉴定8个Diels-Alder型加合物,分别为albafuranC(1)、kuwanon ... 目的:对光叶桑(Morus macroura)中的Diels-Alder型加合物进行研究。方法:硅胶、Sephadex LH-20、Rp C-18、Rp C-8色谱柱分离纯化,理化性质、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鉴定8个Diels-Alder型加合物,分别为albafuranC(1)、kuwanon P(2)、kuwanon Y(3)、kuwanon X(4)、mulberrofuran j(5)、mulberrofuran C(6)、kuwanon J(7)和sorocein A(8)。结论:化合物1~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8为首次从桑属植物中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叶桑 Diels-Alder型加合物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生台湾长果桑的根结线虫种类鉴定 被引量:2
4
作者 丁玲 林谷园 +1 位作者 池银花 章淑玲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8年第1期40-43,共4页
在福建一果桑园发现台湾长果桑受根结线虫的侵染,表现为:根部有明显根结,根结组织内可见雌虫,卵囊产于根结内。运用形态学及特异引物PCR扩增的方法对分离获得的根结线虫进行种类鉴定,确定该根结线虫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 在福建一果桑园发现台湾长果桑受根结线虫的侵染,表现为:根部有明显根结,根结组织内可见雌虫,卵囊产于根结内。运用形态学及特异引物PCR扩增的方法对分离获得的根结线虫进行种类鉴定,确定该根结线虫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台湾长果桑根结线虫病在我国大陆为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长果桑 根结线虫 鉴定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桑种子外部形态及其育苗推荐用种量
5
作者 王谢 赖明欢 +4 位作者 张建华 郭海霞 唐甜 张琳慧 赵兴 《农学学报》 2021年第6期47-51,共5页
为在奶桑育苗中准确推荐用种量,形成技术参数标准,以桑栽培品种‘冀桑3号’的种子为对照,研究奶桑资源驯化种‘攀枝花1号’单粒种子的外部形态结构(长度、宽度、最大投影面积、长宽比、面积系数、单粒重、单粒厚度、单粒体积、单粒密度... 为在奶桑育苗中准确推荐用种量,形成技术参数标准,以桑栽培品种‘冀桑3号’的种子为对照,研究奶桑资源驯化种‘攀枝花1号’单粒种子的外部形态结构(长度、宽度、最大投影面积、长宽比、面积系数、单粒重、单粒厚度、单粒体积、单粒密度和千粒重)和种子堆体特征(种子容重、种子比重、种子密度和种子孔隙度),得到奶桑育苗的推荐质量用种量和推荐体积用种量。结果表明:(1)‘攀枝花1号’种皮为亮棕色、具表皮毛,种柄短;‘冀桑3号’种皮为暗棕色、表皮光滑无毛,种柄较长。两者的种子都为五面体,但‘冀桑3号’较‘攀枝花1号’更为扁平,‘攀枝花1号’的立体感更强。(2)‘攀枝花1号’单粒种子的长度、宽度、最大投影面积、长宽比、面积系数、单粒体积和千粒重较‘冀桑3号’小,分别只有‘冀桑3号’的45.21%、69.04%、53.06%、68.71%、93.20%、26.94%和32.86%。(3)‘攀枝花1号’种子堆体的种子容重、种子比重、种子孔隙度分别为‘冀桑3号’的58.88%、51.25%和85.26%。(4)‘攀枝花1号’的种子推荐质量用种量和体积用种量分别为1.35 kg/hm^(2)和5.55 L/hm^(2)。研究结果可为奶桑的育苗以及种子的生产和储存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桑 种子 形态结构 育苗 用种量 种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和生长期桑葚花青素成分对比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杨若琳 陈文胜 +2 位作者 卢小草 李敏 邱栋梁 《福建林业科技》 2017年第4期48-51,78,共5页
以含有飞燕草色素、矢车菊色素、天竺葵色素、芍药色素和锦葵色素的混合样本为标准,采用外标法定量法,探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HPLC测定的最优条件为:Zorbax-C18色谱柱(250 mm×4.6 mm i.d.,5μm),流动相为7.5%... 以含有飞燕草色素、矢车菊色素、天竺葵色素、芍药色素和锦葵色素的混合样本为标准,采用外标法定量法,探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HPLC测定的最优条件为:Zorbax-C18色谱柱(250 mm×4.6 mm i.d.,5μm),流动相为7.5%甲酸乙腈-7.5%甲酸水溶液,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525 nm。在此条件下测定桑树中台湾长桑、广东无籽大十2个品种的桑葚于青果期、转色期、成熟期的花青素成分及含量,结果表明台湾长桑在3个生长期的花青素含量明显低于广东无籽大十,矢车菊色素是桑葚的主要色素;HPLC方法简便、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青素 高效液相色谱 台湾长桑 广东无籽大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长果桑的扦插繁殖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6
7
作者 吴松海 郑家祯 +2 位作者 张树河 李和平 林一心 《福建农业科技》 2019年第5期33-35,共3页
台湾长果桑是由大果桑和其他几种野生长果桑经几次授粉后改良而成的优良品种。从插穗选择、插穗处理、扦插管理3个方面介绍台湾长果桑的扦插繁殖技术,并总结其田间栽培技术包括田块选择、种植密度、田间管理及采收加工等内容。
关键词 台湾长果桑 扦插繁殖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少台湾长果桑幼树枯桩的试验初报
8
作者 谭立新 张明海 +3 位作者 郑章云 杨义 陈泉 任杰群 《蚕学通讯》 2021年第4期18-21,共4页
果桑品种台湾长果桑的成熟桑椹香甜可口,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台湾长果桑幼树养型期间易发生枯桩现象,导致树型养成及盛产期延后。本试验于台湾长果桑2年生植株夏伐养型时,在其支干剪口处涂抹不同的涂膜剂,调查枯桩率和新生枝条的长势,结... 果桑品种台湾长果桑的成熟桑椹香甜可口,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台湾长果桑幼树养型期间易发生枯桩现象,导致树型养成及盛产期延后。本试验于台湾长果桑2年生植株夏伐养型时,在其支干剪口处涂抹不同的涂膜剂,调查枯桩率和新生枝条的长势,结果表明:供试的愈伤涂膜剂和抗菌防霉乳胶漆对减少台湾长果桑植株枯桩的效果明显,枯桩发生率分别下降到4.38%和6.40%,而对照区植株的枯桩发生率高达26.77%;2种涂膜剂处理后植株新生枝条的数量及生长长度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即不会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初步的试验结果显示,生产上可采用涂膜剂减少台湾长果桑幼树养型期的枯桩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长果桑 树型养成 枯桩 支干剪口 涂膜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