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证还是叙事?——论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的文体选择
1
作者 高德胜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8-96,共9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的文体选择是一个未被注意到的教育问题。长久以来,小学德育教材的文体都是论证性的。由此造就了小学德育教材论证文体的“思维定式”,小学德育教材中的正文如果不是观点性的,教材的编写者、审查者、使用者就会... 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的文体选择是一个未被注意到的教育问题。长久以来,小学德育教材的文体都是论证性的。由此造就了小学德育教材论证文体的“思维定式”,小学德育教材中的正文如果不是观点性的,教材的编写者、审查者、使用者就会下意识地认为不正常。论证文体确有其优势,但毋庸讳言,小学德育教材被论证文体支配、主导所导致的问题不少。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的研发过程中,编写组尝试引入叙事文体,效果良好,但遇到的质疑与挑战也非常大。文体选择不能只靠因袭固有做法,不能只靠成年人的偏好,而应依据道德教育的性质、儿童道德学习的特性来决定。当然,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的文体选择,不是一个二选一的问题,而是一个以谁为主的问题,“叙事为主,论证为辅”是值得继续坚持的正确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 叙事 论证 文体选择 德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高质量发展探赜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新吾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0-135,共6页
新时代新征程赋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以新使命,其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思想道德与法治”课高质量发展,需从创新、协同、精准、开放和共享等五大内涵要素出发,聚焦课程的高质量发展现实问题,以党的领导,引领方向,创新教育理念和内容... 新时代新征程赋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以新使命,其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思想道德与法治”课高质量发展,需从创新、协同、精准、开放和共享等五大内涵要素出发,聚焦课程的高质量发展现实问题,以党的领导,引领方向,创新教育理念和内容,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课程架构,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建立教育主体间的协同育人机制,精准识别学生需求,实施差异化教学,以开放的平台、共享的理念,打造优质课程及其资源库,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彰显课程教学回应现实、应对挑战的高质量供给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 高质量发展 课程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中的革命传统教育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世光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33,共11页
《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和《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落实革命传统教育的基本遵循。但在教材修订和教学实践等环节中,要处理好几个基本问题:如何体现本课程革命传统教育的特色;选择适合... 《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和《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落实革命传统教育的基本遵循。但在教材修订和教学实践等环节中,要处理好几个基本问题:如何体现本课程革命传统教育的特色;选择适合小学生的革命传统教育素材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设计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有哪些基本路径;怎样结合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落实本课程革命传统教育。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在本课程革命传统教育中实现文件语言、课程语言、教材语言和教学语言之间的有效转换,才能把这一教育主题讲深讲透讲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传统 革命传统教育 小学德育 道德与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基于儿童立场的中小学德育教材建构
4
作者 章乐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9-77,共9页
虽然儿童中心论对于儿童立场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但二者不能等同。儿童立场承认儿童拥有“人”的权利,尊重儿童的特殊性,并强调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儿童立场与学科立场、儿童立场与国家立场、儿童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之间不是对立的,而... 虽然儿童中心论对于儿童立场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但二者不能等同。儿童立场承认儿童拥有“人”的权利,尊重儿童的特殊性,并强调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儿童立场与学科立场、儿童立场与国家立场、儿童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之间不是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坚守儿童立场,有利于教材激发儿童学习的真正兴趣,建立与儿童生活的联系,并实现学科的融合互动。前人的初步探索表明,中小学德育教材坚守儿童立场是可行的。基于儿童立场,中小学德育教材的编写目的要基于儿童又超越儿童中心;教材要成为激活儿童发展的“活性因子”;教材内容既要重视儿童经验,也要重视人类知识,并对后者进行心理学化处理;教材要重视学习活动的设计,实现“利学易教”;教材语言要溢满童趣且符合儿童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儿童立场 中小学教材 道德与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日本小学和初中的道德教育述评 被引量:6
5
作者 曹能秀 李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11-116,共6页
日本文部省于 1998年底第 4次改订了《小学学习指导要领》和《初中学习指导要领》 ,其中包括了对小学和初中道德教育的阐述 ,反映了文部省针对当前日本社会发展的现状、日本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世界的国际化趋势在小学和初中道德教育... 日本文部省于 1998年底第 4次改订了《小学学习指导要领》和《初中学习指导要领》 ,其中包括了对小学和初中道德教育的阐述 ,反映了文部省针对当前日本社会发展的现状、日本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世界的国际化趋势在小学和初中道德教育领域所采取的积极措施。本文对这次改订的道德教育的基本方针、目标和内容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分析和评价 ,以期给我国的中、小学道德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小学和初中 道德教育 方针 目标 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于惠玲 刘乐 +2 位作者 闻婧 孔繁悦 马媛媛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18,共6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与精神命脉,而初中道德与法治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课程。因此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定位要准确。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存在融入目标淡化、融入评价失当、融入内容不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与精神命脉,而初中道德与法治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课程。因此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定位要准确。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存在融入目标淡化、融入评价失当、融入内容不足和融入方式固化等问题。研究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的策略主要有:制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教学目标,改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教学评价,充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教学内容,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教学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德育课程实效性的提升策略——兼论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教材的特点 被引量:13
7
作者 章乐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4-29,共6页
如何提升小学德育课程的实效性问题值得教材编写者和一线教师研究和关注。在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提升本课程实效性的策略有:从学生真实生活出发,聚焦他们所面对的真实问题,并琢磨他们学习时的真实心理;通过提示整理生活经验的... 如何提升小学德育课程的实效性问题值得教材编写者和一线教师研究和关注。在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提升本课程实效性的策略有:从学生真实生活出发,聚焦他们所面对的真实问题,并琢磨他们学习时的真实心理;通过提示整理生活经验的有效线索,搭建社会探究的有效支架,促进学生自主的道德学习;在情感体验、理性认知和实践行动的融合互动中,促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类目标的有效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德育课程 实效性 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研参与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罗嫣才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3-98,共6页
基于南京与无锡两市244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的调查数据,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探讨教研参与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自主性参与,互动性参与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更加显著;相比观摩式教研参与,承担公开... 基于南京与无锡两市244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的调查数据,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探讨教研参与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自主性参与,互动性参与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更加显著;相比观摩式教研参与,承担公开课展示的主体式参与更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相比在学科比赛中市级获奖,省级获奖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影响并不显著;是否专职任教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也并不显著。在此基础上,对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发展给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研参与 教师专业发展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 互动性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培养 被引量:8
9
作者 姚琳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2-78,共7页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培养小学生的政治认同核心素养有助于其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家国情怀。小学生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形成包括具有全面系统的政治认知、养成积极向上的政治情感、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培养小学生的政治认同核心素养有助于其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家国情怀。小学生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形成包括具有全面系统的政治认知、养成积极向上的政治情感、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最终外化的政治行为,它们分别构成了政治认同核心素养形成的前提条件、心理基础、内在动力和外在表现。为了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政治认同核心素养,依托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教师应基于认知强化,巩固小学生的政治认知;依托情感教育,孕育小学生的政治情感;借助榜样激励,强化小学生的政治信念;投身实践体验,促发小学生的政治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 道德与法治 政治认同 核心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德法融合策略的实践 被引量:19
10
作者 孙静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9年第1期61-63,共3页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存在忽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有效融合的现象,基于教学现象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教学策略:提高课程意识,把握课程要求,教学目标要明确;树立义务伦理观,把握主题价值,教学导向要精准;遵循生活逻辑,解决真实问题,教...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存在忽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有效融合的现象,基于教学现象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教学策略:提高课程意识,把握课程要求,教学目标要明确;树立义务伦理观,把握主题价值,教学导向要精准;遵循生活逻辑,解决真实问题,教学内容情境化;观照学生立场,把握教学落点,教学方法要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 有效融合 教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编《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学建议 被引量:9
11
作者 金利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7-40,共4页
统编《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是法治教育专册,编写宗旨是帮助小学生初步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建议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在透彻理解编写意图、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注意结合学... 统编《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是法治教育专册,编写宗旨是帮助小学生初步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建议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在透彻理解编写意图、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注意结合学生实践,精选、精磨案例,并与初中法治教育内容有效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 六年级上册 教材使用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性视野中中小学教师法律地位探讨 被引量:5
12
作者 曲振国 《政法论丛》 2006年第4期33-36,共4页
公共性是研究中小学教师法律地位的一个基本视角。在公共性视野中,中小学教师法律地位应该定位为国家公务员,这不仅有利于教育的发展,也有利于保障中小学教师的合法权益。从教育的公共性出发,把中小学教师的法律地位定位为国家公务员在... 公共性是研究中小学教师法律地位的一个基本视角。在公共性视野中,中小学教师法律地位应该定位为国家公务员,这不仅有利于教育的发展,也有利于保障中小学教师的合法权益。从教育的公共性出发,把中小学教师的法律地位定位为国家公务员在现阶段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并处理好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性 国家公务员 中小学教师 教师法律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初中法制教育教材的调查与思考——以广州市若干中学为例
13
作者 卓高生 曹亚琴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8-73,共6页
现行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法制教育内容遵循“注重人性、体现综合、强化实践、呈现美观”的特点获得了教师与学生的认可。但在具体教学活动中也呈现一些困惑与难题,如教材知识体系弱化与教师对教材掌握的矛盾、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 现行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法制教育内容遵循“注重人性、体现综合、强化实践、呈现美观”的特点获得了教师与学生的认可。但在具体教学活动中也呈现一些困惑与难题,如教材知识体系弱化与教师对教材掌握的矛盾、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课堂教学与活动课程的矛盾等。因此,进一步推进思想品德课程法制教育内容的修订工作,必须寻求多种路径实现有效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 思想品德 法制教育 教材 调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中《思想品德》(人教版)教材人物选取的偏失及矫正
14
作者 梁发祥 韩兴儒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2年第4期49-52,共4页
教材选取的人物作为学生的参照群体,对学生接受社会文化、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形成人格特征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人物选取中存在着"去农化"、性别失衡及少数民族人物偏少等偏失,不利于学生平等... 教材选取的人物作为学生的参照群体,对学生接受社会文化、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形成人格特征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人物选取中存在着"去农化"、性别失衡及少数民族人物偏少等偏失,不利于学生平等职业观、平等性别观及中华文化认同的形成。应通过加强中小学教材理论研究、完善中小学教材的编审制度及修订教材等措施予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材 教材人物 初中教材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编教材与国家认同--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国家认同教育内容研究 被引量:48
15
作者 高维 颜蒙蒙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43,共10页
道德与法治学科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开展国家认同教育的重要载体。基于文献研究建构了包含5个类目(身份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历史认同、地理认同)和15个次类目的教材分析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统编初中道德与... 道德与法治学科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开展国家认同教育的重要载体。基于文献研究建构了包含5个类目(身份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历史认同、地理认同)和15个次类目的教材分析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国家认同教育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研究发现,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非常重视国家认同教育内容,正文和栏目涉及国家认同教育内容的数量约占总量的52.39%,全面覆盖了国家认同的5个类目及15个次类目,其中政治认同相关内容最多,尤为强调政治规范和政治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教科书中的国家认同教育内容,并结合"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拓展空间"等栏目拓展课程资源,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全面促进学生的国家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编教材 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 国家认同 国家认同教育 拓展课程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落实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思考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彤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4-108,145,共6页
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是小学德育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回应社会变化的过程中,小学德育课程中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内容不断丰富、体系化。现行小学德育教材很好地融入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内容,覆盖全面,呈现方式生活化、社会化、层... 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是小学德育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回应社会变化的过程中,小学德育课程中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内容不断丰富、体系化。现行小学德育教材很好地融入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内容,覆盖全面,呈现方式生活化、社会化、层次化。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小学德育教材依据新的社会情况,完善了原有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体系架构,并结合疫情中的新素材渗透法治精神、品德教育。未来,将进一步探索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内容有机融入小学德育课程教材的途径,聚焦学生生命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德育 小学道德与法治 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性课程视阈下的学校德育 被引量:8
17
作者 赵坚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16,共3页
论文简要分析了隐性课程的作用和内涵,探讨了隐性课程对学生品德的影响作用,以期引发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学校和教师对隐性课程的关注,以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
关键词 隐性课程 学校 德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生活中培育法治意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被引量:9
18
作者 金海军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16,共6页
在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应当增强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法律与生活”既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体现。统编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法... 在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应当增强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法律与生活”既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体现。统编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法律与生活》按照新课标要求,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旨在为学生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法律常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其法治意识。该教材的编写遵循思想政治性、法律常识性与生活应用性等理念,对教材的使用应当结合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特点,因地制宜,采用案例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高中教材 法治意识 青少年 民法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思政课法治教育的反思与改进 被引量:7
19
作者 江舟 陈美兰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31,共5页
当前初中思政课法治教育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德育功能相对弱化、教学内容缺乏联系、探究学习流于形式和学段衔接不够顺畅。道德与法治“新课标”显示出界定课程性质,强调道德与法治深度融合;坚持素养导向,遴选法治教育的重要观念... 当前初中思政课法治教育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德育功能相对弱化、教学内容缺乏联系、探究学习流于形式和学段衔接不够顺畅。道德与法治“新课标”显示出界定课程性质,强调道德与法治深度融合;坚持素养导向,遴选法治教育的重要观念;强化实践导向,促进法治教育方式的转变;注重纵向衔接,突破法治教育的学段隔阻等变革要求。研究认为,初中思政课教师可依据道德与法治“新课标”,积极探索议题式教学,促进法治教育提质增效:通过强化德育功能,升华法治议学主题;注重内容关联,厚植法治核心观念;推进探究学习,培塑法治行为习惯;完善教研机制,推动学段有机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思政课 法治教育 新课标 议题式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宪法叙事:规范阐释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2
20
作者 范佳洋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9-188,共10页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高等教育自身逻辑与外部环境影响其发展模式和路径,高等教育与国家的精神关联体现为个体与共同体的精神互动。基于宪法视角,阐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宪法内蕴、实质价值和规范结构,...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高等教育自身逻辑与外部环境影响其发展模式和路径,高等教育与国家的精神关联体现为个体与共同体的精神互动。基于宪法视角,阐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宪法内蕴、实质价值和规范结构,确立高等教育系统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阐明高等教育“基本权利——国家义务”的动态调适机制。通过宪法成因剖析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难题,从高等教育实质精神的制度融合、高等教育公平需求的制度回应、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制度保障三方面,提出构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的实践路径,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人才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高质量发展 立德树人 依法治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