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分胁迫对不同年龄沙地樟子松幼苗存活与光合特性影响 被引量:112
1
作者 朱教君 康宏樟 +2 位作者 李智辉 王国臣 张日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527-2533,共7页
樟子松以其抗寒、抗旱和速生性,自20世纪50年代在科尔沁沙地南缘人工引种用于固沙造林试验成功以来,已成为我国北方荒漠化地区防风固沙造林的首选树种.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早期引种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出现了衰退现象;虽然从理论... 樟子松以其抗寒、抗旱和速生性,自20世纪50年代在科尔沁沙地南缘人工引种用于固沙造林试验成功以来,已成为我国北方荒漠化地区防风固沙造林的首选树种.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早期引种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出现了衰退现象;虽然从理论上分析,原因可能有病虫害、地理位置、水分条件、营林技术等,但其中水分条件应该是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提早衰退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以1~5年生樟子松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处理法对苗木进行水分胁迫试验,观测水分胁迫条件下樟子松苗木成活与光合特征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樟子松苗木成活的临界土壤含水率随苗龄的变化没有显著差异,1~5年生苗木成活的临界土壤含水率均在1.5%~1.8%之间.4种不同水分胁迫处理(对照、20%、30%和40%田间持水量)对光合特性的影响为:轻度胁迫(40%田间持水量)时对光合特性的各个指标影响不大;随胁迫程度加重,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逐渐降低;导致樟子松苗木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应是气孔因素,即在水分胁迫下,气孔的开张度减小,导致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下降,进而影响光合速率;另外,水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当其供应不足时,也直接导致光合速率的降低.2年生、4年生的樟子松幼苗在相同的土壤干旱胁迫条件下,各生理指标比较接近,即生理指标与苗龄之间并没有表现出明显区别.樟子松苗木的水分利用效率在较重度胁迫(20%田间持水量,3.5%)条件下没有降低,而在轻度胁迫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有升高趋势;表明樟子松在较低的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具有忍耐一定干旱胁迫的能力.综合研究表明:樟子松只有在极度水分胁迫时(土壤含水率接近成活的临界土壤含水率值:对于1~5年生苗木约为1.7%)才会出现死亡,这对研究水分与樟子松人工林衰退关系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沙地 樟子松 存活 光合作用 水分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子松节子的大小及分布 被引量:14
2
作者 陈东升 金钟跃 +1 位作者 李凤日 贾炜玮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9-21,共3页
以不同树龄、不同密度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golic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6块标准地中30株样木树干解析和节子剖析数据,揭示节子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规律,分析不同林分条件下节子分布规律的变化。结果表明:节子直径的垂直... 以不同树龄、不同密度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golic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6块标准地中30株样木树干解析和节子剖析数据,揭示节子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规律,分析不同林分条件下节子分布规律的变化。结果表明:节子直径的垂直分布趋势是从伐根到大约树高的45%处逐渐增加,然后向上逐渐减小,但减小趋势趋于平缓;节子的水平分布服从均匀分布;不同林分条件下,樟子松节子的垂直分布状况不相同,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节子直径的最大值逐渐减小,而且最大节子在树干上的位置也逐渐升高;随着林分树龄的增大,节子直径的最大值也逐渐增大,但是最大值出现的位置不变。节子直径最大值可以通过林分密度、胸径和枝下高建立的模型来描述;节子的频数分布呈现正态分布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人工林 节子 直径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分胁迫方式对沙地樟子松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5
3
作者 朱教君 康宏樟 李智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7-63,共7页
沙地樟子松引种栽培的成功已使该树种成为中国北方沙区人工造林的首选树种,但由于早期引种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出现了衰退现象,使得人们对在干旱、半干旱沙地进行大面积樟子松造林产生疑问.为进一步研究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衰退问题,该... 沙地樟子松引种栽培的成功已使该树种成为中国北方沙区人工造林的首选树种,但由于早期引种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出现了衰退现象,使得人们对在干旱、半干旱沙地进行大面积樟子松造林产生疑问.为进一步研究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衰退问题,该文以2年生沙地樟子松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和聚乙二醇(PEG)处理法对苗木进行水分胁迫试验,比较两种胁迫处理苗木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土壤水分胁迫与PEG模拟水分胁迫(处理1h)对2年生樟子松幼苗光合生理特征及其水分利用效率影响基本一致;当土壤含水量为40%田间持水量时,沙地樟子松已表现出干旱胁迫,土壤含水量为20%田间持水量时胁迫达到最大.10%PEG处理对2年生樟子松幼苗光合生理指标影响与对照具有相同趋势,表明该处理未对苗木造成严重干旱胁迫.20%与30%PEG处理对樟子松幼苗光合指标影响的趋势相同,胁迫超过2h后樟子松幼苗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都降到较低值且相对稳定.土壤含水量为20%田间持水量的胁迫对樟子松幼苗的水分利用效率几乎没有影响,轻度(40%田间持水量)胁迫甚至增高了水分利用效率;PEG胁迫的前期(4h之前),苗木的水分利用效率低于对照;在胁迫处理4h后,20%与30%PEG处理的樟子松的水分利用效率均超过了对照.这表明樟子松在较低的土壤含水量下,具有忍耐、适应干旱胁迫的能力.另外,不同形式的强度胁迫处理(30%PEG和20%田间持水量)的各光合特征指标相对值之间没有差异,表明樟子松苗木在强度胁迫条件下各指标相对值已降至相当低的程度.3种PEG浓度(10%、20%、30%)干旱胁迫处理在2h以内的各指标的相对值与3种土壤水分胁迫处理(40%、30%、20%田间持水量)基本一致,因此,可以认为2h的PEG胁迫处理与土壤水分胁迫处理(7-10d)具有相同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沙地 樟子松 光合作用 聚乙二醇(PE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子松人工林树冠结构模型及三维图形可视化模拟 被引量:17
4
作者 刘兆刚 李凤日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4-61,共8页
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树干解析、枝解析的方法,分别于2002和2003年在老山施业区选择不同年龄、不同立地和不同密度的樟子松人工林有代表性的林分设置固定标准地15块(2002年设置7块,2003年设置8块),... 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树干解析、枝解析的方法,分别于2002和2003年在老山施业区选择不同年龄、不同立地和不同密度的樟子松人工林有代表性的林分设置固定标准地15块(2002年设置7块,2003年设置8块),共获取解析样木53株,实测2298个一级枝活枝条变量因子(包括总着枝深度、方位角、着枝角度、基径、枝长、弦长、弓高)数据资料。基于理论或经验生长方程,建立樟子松人工林树冠结构静态模型及树冠动态生长模型。采用VC++6.0语言为开发平台,结合OpenGL开放式图形库,将生长模型与形态结构模型结合,建立樟子松人工林树冠动态三维图形可视化模拟系统,实现基于实测数据和生长模型的静态、动态单木和林分的可视化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人工林 树冠结构 静态模型 动态模型 可视化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子松人工林抚育间伐初始期及强度的探讨 被引量:8
5
作者 周宏 东昌山 +2 位作者 杨玉林 张丽杰 王强恩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7-189,194,共4页
为提高樟子松林分质量,达到速生、丰产的目的,研究樟子松人工林抚育间伐初始期及强度。结果表明:在林木出现竞争影响生长时,一般在14~15 a,胸径达到8 cm左右时,进行间伐,能起到调整密度,改善林分生长环境,保持良好林分结构,缩短培育周... 为提高樟子松林分质量,达到速生、丰产的目的,研究樟子松人工林抚育间伐初始期及强度。结果表明:在林木出现竞争影响生长时,一般在14~15 a,胸径达到8 cm左右时,进行间伐,能起到调整密度,改善林分生长环境,保持良好林分结构,缩短培育周期,提高生产力的目的。间伐强度采伐株数16%~25%,每公顷保留株数1 350~1 500株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人工林 抚育间伐 间伐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场强微波处理对樟子松木材宏观裂纹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熊令明 邢雪峰 +2 位作者 林兰英 周永东 傅峰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共4页
探究高场强微波处理过程中,樟子松试材含水率、微波功率、处理时间对试材吸收微波能量和宏观裂纹的影响。结果表明,试材处理前的含水率、微波功率对试材吸收的微波能量有显著影响;当含水率为40%-60%、微波功率为140kW、处理时间为120s时... 探究高场强微波处理过程中,樟子松试材含水率、微波功率、处理时间对试材吸收微波能量和宏观裂纹的影响。结果表明,试材处理前的含水率、微波功率对试材吸收的微波能量有显著影响;当含水率为40%-60%、微波功率为140kW、处理时间为120s时,樟子松试材横截面的裂纹面积比和裂纹数量最大。建议根据功能化材料的应用领域,选择不同的微波处理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微波处理 高场强 吸收微波能量 宏观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处理对樟子松木材等温吸湿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徐恩光 林兰英 +2 位作者 李善明 彭立民 傅峰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25,共6页
以樟子松木材为对象,使用动态水分吸附仪,借助GAB模型分析微波处理对樟子松试材的等温吸湿特性影响。结果表明,GAB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樟子松微波处理材的等温吸湿特性,微波处理没有改变木材等温吸湿曲线线型;微波处理后樟子松木材平衡... 以樟子松木材为对象,使用动态水分吸附仪,借助GAB模型分析微波处理对樟子松试材的等温吸湿特性影响。结果表明,GAB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樟子松微波处理材的等温吸湿特性,微波处理没有改变木材等温吸湿曲线线型;微波处理后樟子松木材平衡含水率下降,单层分子饱和吸附量和有效比表面积降低,表明微波处理可以降低樟子松木材的吸湿性能。在低初含水率或高微波功率密度条件下,木材平衡含水率变化量较大,且早材的平衡含水率降幅大于晚材,说明微波处理对早材细胞壁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处理 樟子松木材 等温吸湿 GAB模型 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湿处理对樟子松脱脂率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平立娟 刘君良 王喜明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8-42,47,共6页
探讨高温高湿处理过程中人工林樟子松木材的含水率和脱脂率的变化规律,并通过生物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树脂道、纹孔及薄壁组织等微观结构的变化。研究发现:高温高湿处理后樟子松试材的干燥周期由33 h缩短至18 h,平均脱脂... 探讨高温高湿处理过程中人工林樟子松木材的含水率和脱脂率的变化规律,并通过生物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树脂道、纹孔及薄壁组织等微观结构的变化。研究发现:高温高湿处理后樟子松试材的干燥周期由33 h缩短至18 h,平均脱脂速率由0.057%/h提升至0.151%/h,干燥后试材厚度上含脂率梯度由0.84%降至0.31%;相比常规干燥,经高温高湿处理后的樟子松试材树脂道发生破坏,细胞壁、纹孔塞和纹孔膜出现裂纹,这些结构变化均有利于水分和树脂的排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汽蒸处理 高温干燥 微观结构 脱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