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网膜脂肪干细胞旁分泌HGF与加味补阳还五汤抑制腹膜间皮细胞EMT相关性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郑敏麟 王亚楠 +2 位作者 范文江 詹倩倩 陈锋斌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8,I0006,I0007,共10页
目的通过体外研究,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抑制的腹膜间皮细胞(PMC)上皮-间充质转化(EMT)防治术后腹腔粘连(PAA)的作用,是否主要通过促进大网膜脂肪干细胞(ADSCs)旁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方法实验1明确加味补阳还五汤抑制PMC的EMT作用,... 目的通过体外研究,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抑制的腹膜间皮细胞(PMC)上皮-间充质转化(EMT)防治术后腹腔粘连(PAA)的作用,是否主要通过促进大网膜脂肪干细胞(ADSCs)旁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方法实验1明确加味补阳还五汤抑制PMC的EMT作用,是该方对PMC的直接作用,还是通过调控大网膜中的ADSCs旁分泌的间接作用:使用加味补阳还五汤与加味补阳还五汤培养ADSCs后制取其条件培养基(以下称“中药培养基”)分别干预EMT模型的PMC,Western Blot法检测EMT相关的蛋白E-钙黏蛋白(E-Cad)、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水平。实验2明确加味补阳还五汤抑制PMC的EMT作用,是否与大网膜中的ADSCs旁分泌HGF相关:用低表达HGF的ADSCs条件培养基(以下称“低HGF培养基”)、正常ADSCs条件培养基(以下称“普通培养基”)、中药培养基等3种培养基干预PMC,并检测以下指标:(1)用ELISA法检测在干预PMC之前和之后,3种培养基中HGF的含量。(2)Western Blot法、qPCR法、免疫荧光(IF)法检测干预后各组PMC的EMT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划痕实验检测各组PMC的迁移能力。结果实验1:加味补阳还五汤与中药培养基对EMT相关指标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加味补阳还五汤组上调E-Cad的蛋白表达(P<0.05),下调α-SMA的蛋白表达(P<0.05);中药培养基组显著上调了E-Cad的蛋白表达(P<0.01),显著下调α-SMA的蛋白表达(P<0.01)。与加味补阳还五汤组相比,中药培养基组上调E-Cad的蛋白表达(P<0.05),显著下调α-SMA的蛋白表达(P<0.01)。实验2:(1)作用于PMC前后,3种不同的培养基中HGF含量的比较:作用于PMC前,相比于普通培养基,低HGF培养基中含量显著降低(P<0.01),中药培养基中含量显著增加(P<0.01);作用于PMC后,各培养基组含量均显著性下降。(2)EMT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综合Western Blot、qPCR、IF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培养基组均可升高E-Cad表达(P<0.05或P<0.01),降低α-SMA、VIM表达(P<0.05或P<0.01),各培养基组均可抑制PMC的EMT,效果依次为中药培养基组>普通培养基组>低HGF培养基组。(3)发生EMT的细胞迁移能力变化情况:干预24、48 h后,与模型组相比,各组愈合率均有显著下降(P<0.01),各组培养基均可降低EMT模型的R的迁移能力,效果依次为中药培养基组>普通培养基组>低HGF培养基组。(4)EMT相关蛋白表达与HGF含量相关性分析:E-Cad蛋白表达量与HGF含量呈正相关性(P<0.05),α-SMA、VIM蛋白表达量与HGF含量呈负相关性(P<0.05或P<0.01)。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抑制PMC的EMT防治PAA的疗效可能是多靶点的,既有对PMC的直接作用,也有通过增强大网膜中的ADSCs旁分泌HGF的间接作用,而后者更为主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阳还 术后腹腔粘连 腹膜间皮细胞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肝细胞生长因子 上皮-间充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中风的理论溯源及研究进展
2
作者 亓鹏浩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8-212,共5页
中风作为古代四大难症之首,因其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的致病特点,仍是现今医药卫生行业要解决的一大迫切问题。补阳还五汤(BYHWT)首载于《医林改错》,是中医治疗脑中风的一味良方。文章将补阳还五汤治疗脑中风的... 中风作为古代四大难症之首,因其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的致病特点,仍是现今医药卫生行业要解决的一大迫切问题。补阳还五汤(BYHWT)首载于《医林改错》,是中医治疗脑中风的一味良方。文章将补阳还五汤治疗脑中风的中医理论进行溯源,并结合现代临床研究证实补阳还五汤治疗脑中风之临床效果卓越。同时,总结补阳还五汤治疗脑中风的作用机制,认为补阳还五汤有增强脑部能量代谢,抵抗自由基损伤,促进神经修复与再生,抑制神经细胞自噬与凋亡,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微循环和促进新血管再生的功效。以期为临床相关医务工作者治疗脑中风提供确切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还 脑中风 理论溯源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调控颈髓损伤后小胶质细胞表型极化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许卢春 姜国正 +7 位作者 高誉珊 马昱堃 宋佳伟 王冠龙 范娇娇 杨永栋 唐向盛 俞兴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0-45,I0009-I0011,共9页
目的探索补阳还五汤对于颈髓损伤后小胶质细胞表型极化的调控作用。方法随机将96只雌性斯普拉格-道利(Sprague-Dawley,SD)大鼠分为假手术、模型、补阳还五汤低剂量和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构建急性颈髓损伤模型。通过前肢运动量表(Forelim... 目的探索补阳还五汤对于颈髓损伤后小胶质细胞表型极化的调控作用。方法随机将96只雌性斯普拉格-道利(Sprague-Dawley,SD)大鼠分为假手术、模型、补阳还五汤低剂量和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构建急性颈髓损伤模型。通过前肢运动量表(Forelimb Locomotor Scale,FLS)评分、前肢抓力实验和巴索-比蒂-布雷斯纳汉(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7、14、21、28 d评估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术后7、28 d动物取材,通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评估损伤区域的大体情况,通过尼氏染色评估神经元存活情况,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损伤后7 d离子钙结合适配器分子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Molecule,Iba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精氨酸酶1(Arginase 1,Arg1)和损伤后28 d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MAP2)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评估损伤后7 d Iba1、CD86、Arg1和CD206的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结果术后3~28 d,补阳还五汤组运动功能开始较模型组显著恢复(P<0.05);HE染色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补阳还五汤组较模型组脊髓组织结构更为致密,水肿减轻,空泡形成和组织间隙较模型组减少,免疫/炎性细胞浸润程度降低;尼氏染色显示,补阳还五汤组灰质内神经元数量较模型组增加,可见部分未凋亡的神经元;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补阳还五汤组较模型组神经元标记物(MAP2)荧光强度显著升高,M1型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NOS)荧光强度减少,M2型小胶质细胞标记物(Arg1)荧光强度增加(P<0.05);Western blot显示,补阳还五汤组iNOS、CD86的表达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Arg1、CD206的表达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ELISA显示,补阳还五汤组TNF-α、IL-6和IL-1β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以有效促进大鼠颈髓损伤后小胶质细胞表型从M1型转换为M2型,减轻神经炎症反应,抑制继发性损伤,从而改善颈髓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髓损伤 阳还 小胶质细胞 表型极化 神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小板代谢组学探究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证的影响
4
作者 张国瑗 李瑛 +2 位作者 王紫艳 孙明谦 刘建勋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6-134,I0042,I0043,共11页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血小板中的代谢物变化情况,并进一步阐释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证的干预作用。方法将30只SD大鼠(Sprague Dawley Rats)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模型组通过水环境多平台睡眠剥...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血小板中的代谢物变化情况,并进一步阐释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证的干预作用。方法将30只SD大鼠(Sprague Dawley Rats)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模型组通过水环境多平台睡眠剥夺系统建立睡眠剥夺模型,补阳还五汤组为在造模成功之后给药2周,给药的同时加睡眠剥夺。补阳还五汤组按照临床剂量13 g·kg^(-1)灌胃补阳还五汤,正常组和模型组灌服等量的蒸馏水,每日同时间灌胃1次,连续14 d。从抓力、凝血功能、血小板形态及聚集率、P-选择素(P-Selectin,CD62P)表达率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和血小板功能;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进行大鼠血小板中内源性代谢物的代谢组学分析,检测条件为反相色谱(Reverse 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y,RPLC)柱和亲水作用色谱(Hydrophilic Interaction Chromatography,HILIC)柱,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A)-0.1%甲酸乙腈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电喷雾离子源(Electrospray Ionization,ESI),正、负离子模式检测,扫描范围m/z 50~1000。利用多元统计分析筛选组间差异离子,将碎片离子信息与人类代谢组数据库(Human Metabolome Database,HMDB)等数据库匹配以鉴定生物标志物。通过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数据库获得代谢物的生物信息,采用MetaboAnalyst 5.0软件分析其相关代谢通路。结果研究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抓力显著降低(P<0.01),补阳还五汤组较模型组可显著升高抓力(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降低(P<0.01),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值明显升高(P<0.05);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APTT值显著上升(P<0.01),FIB值下降(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ximum Aggregation Rate,MAR)、平均聚集率(Average Aggregation Rate,AAR)显著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的血小板MAR、AAR明显降低,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P<0.01,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小板CD62P表达明显升高(P<0.05),补阳还五汤组可明显降低血小板CD62P的表达率(P<0.05);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小板过度活化,伪足伸出明显,血小板之间聚集现象增多;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少见血小板活化和聚集现象减少。代谢组学结果显示,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血小板代谢紊乱,最终得到95种差异显著代谢物,主要的差异代谢物集中在脂肪酸、氨基酸、磷脂酰胆碱、溶血磷脂酰胆碱、核苷酸等。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证的干预作用主要反映在对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核酸代谢、能量代谢等代谢途径的调节。结论研究初步揭示了气虚血瘀证模型大鼠血小板的代谢组学特征,并为补阳还五汤干预气虚血瘀证关于血小板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血小板 气虚血瘀证 阳还 脂质代谢 血小板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补阳还五汤对术后腹腔粘连TGF-β1/Smad3通路和腹膜间皮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郑敏麟 范文江 +1 位作者 王亚楠 詹倩倩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27,I0007-I0013,共15页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对术后腹腔粘连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TGF-β1)/Smad3通路和腹膜间皮细胞的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方法将10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透明质酸钠组、加味补阳还五汤...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对术后腹腔粘连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TGF-β1)/Smad3通路和腹膜间皮细胞的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方法将10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透明质酸钠组、加味补阳还五汤组。模型组、透明质酸钠组及加味补阳还五汤组进行术后腹腔粘连模型造模,透明质酸钠为阳性对照组,在手术造模后,一次性腹腔喷洒1%的透明质酸钠凝胶,0.5mL/kg。加味补阳还五汤组术后第2天开始灌胃,灌胃剂量为19.5g/(kg·d)。分别于术后7、14、28d分批将动物处死,每次每组处死9只大鼠。在损伤部位取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粘连部位的纤维化通路相关蛋白TGF-β1、Smad3、Smad7的表达情况;以及其下游胶原沉积相关蛋白Ⅰ型胶原(CollagenⅠ,Col-Ⅰ)、Ⅲ型胶原(CollagenⅢ,Col-Ⅲ)的表达情况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EMT)相关的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muscleactin,α-SMA)的表达情况。结果①不同组别间,术后7、14、28d3个时间节点,TGF-β1/Smad3纤维化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GF-β1蛋白表达增多(均为P<0.01);与模型组比较,透明质酸钠组和加味补阳还五汤组TGF-β1蛋白表达减少(均为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Smad3蛋白表达增多(均为P<0.05);与模型组比较,透明质酸钠组和加味补阳还五汤组Smad3蛋白表达减少(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Smad7蛋白表达减少(均为P<0.01);与模型组比较,透明质酸钠组和加味补阳还五汤组Smad7蛋白表达增多(均为P<0.05)。②胶原沉积情况:术后7、14、28d3个时间节点,Col-Ⅰ蛋白表达存在差异: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Col-Ⅰ蛋白表达增多(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透明质酸钠组和加味补阳还五汤组Col-Ⅰ蛋白表达减少(均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Col-Ⅲ蛋白表达增多(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透明质酸钠组和加味补阳还五汤组Col-Ⅲ蛋白表达减少(均P<0.01)。③EMT相关指标表达情况:不同组别间,术后7、14、28d3个时间节点,E-Cadherin蛋白表达存在差异: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E-Cadherin蛋白表达减少(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透明质酸钠组和加味补阳还五汤组E-Cadherin蛋白表达增多(均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α-SMA蛋白表达增多(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透明质酸钠组和加味补阳还五汤组α-SMA蛋白表达减少(均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防治术后腹腔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Smad3通路相关蛋白TGF-β1、Smad3蛋白、促进Smad7蛋白的表达抑制纤维化;促进E-Cadherin蛋白、减少α-SMA蛋白表达,减轻腹膜间皮细胞的EMT,抑制Col-Ⅰ、Col-Ⅲ的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的沉积,从而减轻腹膜粘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腹腔粘连 加味阳还 纤维化 上皮-间充质转化 TGF-β1/Smad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对机械取栓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及安全性研究
6
作者 孙炎 王刚 +1 位作者 刘宏娜 梁盼盼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4-128,共5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机械取栓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再通率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机械取栓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再通率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器械取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凝血指标、预后情况、神经功能、血管再通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0.00%,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共60例,对照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m-TICI为2b或3级)为66.67%,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73.33%,两组的血管再通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24 h和治疗后3个月的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24 h和治疗后3个月的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LT、D-D、APTT、PT、TT以及INR等凝血指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完成后,观察组患者的PLT、D-D、APTT以及PT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3个月的mRS预后良好率分别为43.33%、70.00%,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显著升高(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主要不良事件有口腔、皮肤黏膜、消化道出血以及肝肾损害,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分别为13.33%、2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机械取栓能够更好地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凝血指标和预后情况,适宜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器械取栓 阳还 血管再通 安全性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型脑出血脑血流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刘炳辉 李鑫 罗志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9-72,共4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型脑出血患者脑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2022年6月,在湖南省脑科医院治疗的80例气虚血瘀型基底节-丘脑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试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于入院第2天加...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型脑出血患者脑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2022年6月,在湖南省脑科医院治疗的80例气虚血瘀型基底节-丘脑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试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于入院第2天加用补阳还五汤14 d。在入院24 h内、21 d采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观察两组血肿最大层面外缘靠皮层下1cm脑血流参数变化。结果治疗21 d后,试验组血肿最大层面外缘靠皮层下1cm局部脑血流量(57.05±0.36)mL·(100 g·min)^(-1)高于对照组(40.57±0.33)mL·(100 g·min)^(-1),试验组GCS评分、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GO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出血可明显减轻血肿周缘区域低灌注改变,有利于恢复脑血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高血压性 阳还 脑血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彩凤教授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经验撷英 被引量:18
8
作者 殷佳珍 朱彩凤 +1 位作者 包自阳 李先法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76-178,共3页
目的 总结朱彩凤教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经验。方法 分析朱彩凤教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诊治思路,总结其对特发性膜性肾病的辨证思路及治疗用药,并分析典型案例。结果 朱彩凤教授认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病位在肾络,主要病机为肾络... 目的 总结朱彩凤教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经验。方法 分析朱彩凤教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诊治思路,总结其对特发性膜性肾病的辨证思路及治疗用药,并分析典型案例。结果 朱彩凤教授认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病位在肾络,主要病机为肾络受损,其病因有虚、瘀、风湿等,故朱教授认为通络为第一要务,并立足辨证施治,以补阳还五汤为基础,结合自己丰富的临证经验,灵活加减。结论 朱教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从肾络受损出发,善用加味补阳还五汤,辨证辨病相结合,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其临床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病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阳还 名医经验 临床经验 中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对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炎症因子及其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梁春波 黄带发 +3 位作者 蔡德珠 张聪 邱瑜 于芸菲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炎症因子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132例稳定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每次10 mg,口服,1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炎症因子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132例稳定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每次10 mg,口服,1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每次100 mL,口服,2次/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间临床疗效、血脂水平、血清炎症因子及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oxide,TMAO)含量、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及真菌数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6.36%,57/66)低于研究组总有效率(96.97%,64/66)(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治疗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及TMAO含量较低,治疗后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较高,大肠杆菌及真菌数量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调节肠道菌群构成,抑制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还 稳定型冠心病 肠道菌群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配合加味补阳还五汤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记忆行为学、血清BDNF、VEGF及神经元凋亡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王洋岗 周春燕 +2 位作者 任惠明 张晋 郭旭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1-84,268,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配合加味补阳还五汤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记忆行为学、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神经元凋亡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5月医院106例VD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电针配合加味补阳还五汤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记忆行为学、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神经元凋亡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5月医院106例V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简单随机化分组,各53例。对照组予以电针治疗,观察组予以电针联合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认知功能(MMSE)、记忆(WMS)、行为(BBS)评分、血清BDNF、VEGF及神经元凋亡相关因子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表达。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3个月后中医证候积分、BBS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WM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3个月后Bcl-2、BDNF、VEGF高于对照组,Bax、Caspase-3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3个月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配合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VD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增加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可升高BDNF、VEGF水平,调节神经元凋亡相关因子水平,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电针 阳还 记忆行为学 BDNF VEGF 神经元凋亡相关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对Hcy、BDNF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34
11
作者 郑全成 刘建浩 张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7-50,共4页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对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变化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8月-2018年10月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康复训练及降低颅内压...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对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变化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8月-2018年10月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康复训练及降低颅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改善脑微循环、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31%,36/39)高于对照组(74.36%,29/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主要中医证候积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意识不清(0.82±0.29)分、口眼歪斜(0.76±0.35)分、肢体偏瘫(1.01±0.32)分、言语謇涩(0.76±0.37)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Hcy、BDNF、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CD14(sCD14)水平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Hcy、hs-CRP、sCD1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BI评分、改良Ashworth肌力评分、FM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BI评分(72.01±12.47)分、FMA评分(18.85±2.14)分高于对照组,改良Ashworth肌力评分(1.09±0.47)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可调节Hcy、hs-CRP、sCD14、BDNF的表达水平,改善肌力,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还 针灸 中风偏瘫 肌力 运动功能 同型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督调神针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2
作者 江六顺 汪瑛 +2 位作者 陈少飞 崔乐乐 王振亚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6-208,共3页
目的 通督调神针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纳入80例卒中偏瘫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通督调神针法联合补阳还五汤,两组患者均治疗... 目的 通督调神针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纳入80例卒中偏瘫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通督调神针法联合补阳还五汤,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美国国会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 MoCA)、福格-米勒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assessment, FMA)评分及巴塞尔指数(Barthel index, BI)评分水平。结果 经2周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37/4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5.00%(30/40)(P<0.05);两组NIHSS及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的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通督调神针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卒中偏瘫,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督调神针法 阳还 卒中 偏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疗法对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肢体运动功能及免疫功能影响 被引量:17
13
作者 周玉玲 张颜彦 +2 位作者 胡婧 刘坤 蒋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28-231,共4页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疗法对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ICU-AW)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免疫功能影响。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医院ICU住院收治的72例ICU-AW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6例。入院后均给予常规ICU治疗措施,并...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疗法对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ICU-AW)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免疫功能影响。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医院ICU住院收治的72例ICU-AW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6例。入院后均给予常规ICU治疗措施,并由高年资医师完成病情评估,选择康复治疗的运动方式。对照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中药补阳还五汤口服,每日1剂,连服10 d;研究组加用针刺疗法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10 d。检测免疫功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变化,应用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RC)量表评估肢体运动功能,应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评估日常活动能力,应用生物电阻抗(Biospace公司,韩国)检测全身肌肉含量,并记录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降低(P<0.01),MRC评分、MBI评分显著升高(P<0.01),ASM/Ht2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TNF-α、IL-6水平显著较低(P<0.01),MRC评分、MBI评分显著较高(P<0.01),ASM/Ht2显著较高(P<0.01),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显著较短(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疗法可改善ICU-AW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可能与抑制TNF-α、IL-6表达来调节免疫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 阳还 电针 肢体运动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对高盐致HK2细胞凋亡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建波 曲怡 +4 位作者 薛亚楠 孙杰 马永钢 张曼婷 张立德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0-53,I0014,I0015,共6页
目的 探究补阳还五汤水提物冻干粉对高盐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高盐(150 mmol/L)干预HK2细胞,诱导细胞损伤,通过加入不同剂量的补阳还五汤(0.5%、1%、2%)作用后,分别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法(CCK-8法)检... 目的 探究补阳还五汤水提物冻干粉对高盐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高盐(150 mmol/L)干预HK2细胞,诱导细胞损伤,通过加入不同剂量的补阳还五汤(0.5%、1%、2%)作用后,分别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法(CCK-8法)检测补阳还五汤对细胞的保护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活性氧表达,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L-18)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高盐组细胞数目明显减少,形态出现异常改变,同时培养液中漂浮细胞明显增多,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0.05);细胞凋亡结果显示,高盐组细胞凋亡比例显著提高(P<0.05);ROS检测结果表明,高盐组细胞ROS表达显著增高(P<0.05);ELISA检测结果表明,高盐组细胞上清液中IL-1β、IL-18含量显著降低。与高盐组相比,补阳还五汤可以显著促进细胞增殖,抑制ROS表达及高盐诱导的细胞凋亡反应,减少IL-1β、IL-18等反应(P<0.05),治疗作用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 补阳还五汤能够抑制高盐诱导的HK2细胞凋亡而发挥细胞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还 HK2 高盐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及补阳还五汤对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华 李金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究针灸及补阳还五汤对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康复科门诊92例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 目的探究针灸及补阳还五汤对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康复科门诊92例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46例)常规临床康复训练干预,研究组患者(46例)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及补阳还五汤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治疗效果、康复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Fulg-Meyer运动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SF-36量表)、患者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康复治疗总有效率为97.83%(45/46),高于对照组84.78%(39/46)(P<0.05);康复干预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Fulg-Meyer运动量表评分及SF-36量表评分均相当,康复干预后各组患者NIHSS评分、Fulg-Meyer运动量表评分及SF-36量表评分均一定程度改善,研究组患者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康复干预满意率95.65%(44/46),显著高于对照组82.61%(38/4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及补阳还五汤可促进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较好康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且运动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且患者满意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后遗症 针灸 阳还 神经功能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联合补阳还五汤对颈椎间盘退变大鼠颈椎软骨终板血管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裘兴栋 吕存贤 +4 位作者 刘利娜 钱吹 郑存汪 杨东靕 林哲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86-189,共4页
目的 探讨电针联合补阳还五汤对颈椎间盘退变大鼠颈椎软骨终板血管芽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60只8~12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补阳还五汤组(中药组)、电针联合补阳还五汤组(联合组),每组12只,建立... 目的 探讨电针联合补阳还五汤对颈椎间盘退变大鼠颈椎软骨终板血管芽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60只8~12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补阳还五汤组(中药组)、电针联合补阳还五汤组(联合组),每组12只,建立颈椎间盘退变大鼠模型,24 h后假手术组及模型组不采取任何治疗措施,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中药组给与补阳还五汤治疗,联合组采取电针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21 d后,比较各组大鼠X线评分、血管芽数目、软骨终板钙化层厚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水平。结果 各组大鼠X线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发现,其余4组均高于假手术组,电针组、中药组、联合组低于模型组,联合组低于电针组、中药组(P<0.05)。各组大鼠间软骨终板交界面血管芽数目、软骨终板钙化层及非钙化层厚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4组血管芽数目、非钙化层厚度均低于假手术组,电针组、中药组、联合组高于模型组,联合组高于电针组、中药组(P<0.05);其余4组钙化层厚度均高于假手术组,电针组、中药组、联合组低于模型组,联合组低于电针组、中药组(P<0.05)。各组大鼠间软骨终板中VEGF、IL-1β表达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4组VEGF、IL-1β表达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电针组、中药组、联合组低于模型组,联合组低于电针组、中药组(P<0.05)。结论 电针联合补阳还五汤可能通过下调软骨终板中VEGF、IL-1β表达水平,增加软骨终板内血管芽数目、降低钙化层厚度,发挥延缓颈椎间盘退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还 电针疗法 颈椎间盘退变 软骨终板 血管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及对尿流动力学影响分析 被引量:30
17
作者 何芬 古柱亮 +3 位作者 邴婧毓 林梅 谢韶东 魏锦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24-227,共4页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10月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10月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尿流动力学指标、生活质量评分、排尿情况的变化。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最大尿道闭合压、充盈期逼尿肌压、最大尿流率均较治疗前升高,最大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患者各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排尿情况均较治疗前改善,且研究组患者排尿情况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排尿情况、尿流动力学指标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 针灸 阳还 临床疗效 尿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配合温阳针灸法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3
18
作者 谭春凤 郑全成 +3 位作者 徐琼 黄建福 王天磊 王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30-234,共5页
目的分析补阳还五汤配合温阳针灸法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三亚市中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102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气虚血瘀证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针灸组与联合组,... 目的分析补阳还五汤配合温阳针灸法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三亚市中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102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气虚血瘀证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针灸组与联合组,各51例,针灸组行温阳针灸治疗,联合组在针灸组基础上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均治疗4周。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中医证候积分、日常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心肺耐力[6 min步行测试(6-min walk test,6MWT)、最大摄氧量(maximal oxygen uptake,VO_(2max))、最大运动负荷(maximum exercise load,Mets_(max))]、血清学指标[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Klotho]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4周的治疗,其间未出现治疗相关不良事件,联合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针灸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FGF23、Klotho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低于针灸组(P<0.05);两组患者MBI指数、上肢及下肢FMA评分、6MWT、VO_(2max)、Mets_(max)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高于针灸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配合温阳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疗效显著,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恢复期 气虚血瘀 老年 针灸法 阳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9
作者 陈媛朋 王鑫鑫 +2 位作者 郭亚萌 关运祥 王宝亮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7-201,共5页
缺血性脑卒中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早期溶栓治疗,但受时间窗限制。缺血损伤诱导细胞生化学改变速度快、过程复杂,包括兴奋性细胞毒性、线粒体改变、神经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和血脑屏障等多分子、细胞,单一的治疗不足以明显改善功... 缺血性脑卒中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早期溶栓治疗,但受时间窗限制。缺血损伤诱导细胞生化学改变速度快、过程复杂,包括兴奋性细胞毒性、线粒体改变、神经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和血脑屏障等多分子、细胞,单一的治疗不足以明显改善功能,神经恢复程度有限,因此增强机体内源性再生能力是必需的。中医认为脑梗死属于“中风”范畴,偏枯者多主气虚。补阳还五汤为理血剂,出自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基于益气祛瘀生新法,补消合用,重用补气,常用于中风后治疗,是益气活血法的代表方。近年来,中医药领域以靶点、分子为切入点,开展了大量有关补阳还五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其药理作用涉及抑制炎症反应,调节脂质代谢,抗动脉粥样硬化;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激活神经发生;调控Cdk5介导的凋亡与自噬交互作用;通过PI3K/Akt和TGF-β/Smad2通路,促进内皮祖细胞(EPCs)动员和血管生新,抗炎,抗血小板,抗氧化,保护血脑屏障,调节肠道菌群等有关;结合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对补阳还五汤的化学成分研究情况,以及药理机制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该药临床应用和后续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还 缺血性脑卒中 作用机制 多靶点 多通道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联合作业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及对上肢运动功能影响 被引量:23
20
作者 李莹莹 王小桥 +1 位作者 李朝健 林任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2-195,共4页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作业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及对上肢运动功能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作业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对比治疗后临床疗...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作业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及对上肢运动功能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作业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对比治疗后临床疗效、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和Fugl-Meyer(FMA)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和肩部活动视觉疼痛(VAS)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较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ADL评分和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DL评分和FMA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较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肩关节疼痛、肢体瘫痪、活动受限等中医症候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较多(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肩部活动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肩部屈曲、外展、外旋、内旋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较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F-36量表各条目评分显著升高(P<0.05);并且实验组升高较多(P<0.05)。结论采用补阳还五汤联合作业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还 作业疗法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 临床疗效 上肢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