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傅瑶 郭澄 +1 位作者 梁芳 钱程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51,共4页
目的分析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2月—2024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采用西医四联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64例在对照组... 目的分析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2月—2024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采用西医四联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6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差异、中医证候积分、胃黏膜功能、炎症因子、幽门螺杆菌转阴率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62/64),远高于对照组的82.81%(53/6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脘疼痛、胀满不适、胃脘灼热、嗳气反酸、口苦口干四项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蛋白酶I(Pepsinogen Ⅰ,PG Ⅰ)、胃蛋白酶Ⅱ(PepsinogenⅡ,PGⅡ)、胃泌素受体(Gastrin receptor,PGR)、胃泌素-17(Gastrin-17,G-17)水平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幽门螺杆菌(Hp)转阴率为90.63%(58/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48/6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胃炎患者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效果明确,能有效改善患者胀满不适等症状,同时调节胃蛋白酶水平,减轻炎症因子刺激作用,促进胃黏膜功能恢复,提高幽门螺杆菌转阴率,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西医四联疗法 胃黏膜功能 幽门螺杆菌 炎症因子 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黏膜异性增生疗效及对免疫功能、胃黏膜炎性反应的影响
2
作者 金津津 叶晓华 陈琳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黏膜异性增生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胃黏膜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胃黏膜异型增生患者(脾胃湿热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服半夏泻心汤治疗,疗程12周,...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黏膜异性增生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胃黏膜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胃黏膜异型增生患者(脾胃湿热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服半夏泻心汤治疗,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免疫功能及胃黏膜炎性反应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心下胀满、胃痛、倦怠乏力、便溏、嗳气、纳呆、口淡不渴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积分下降(P<0.001),且观察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治疗前CD_(3)^(+)、CD_(4)^(+)、CD_(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_(3)^(+)、CD_(4)^(+)较治疗前升高(P<0.001),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01),CD_(8)^(+)治疗后下降(P<0.001),且观察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L-6、IL-17、TNF-α较治疗前下降(P<0.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01),IL-2治疗后升高(P<0.001),且观察组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黏膜异型增生(脾胃湿热证)可有助于缓解疾病相关症状,改善免疫功能,抑制炎性反应,提高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异性增生 疗效 免疫功能 炎性反应 癌前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及G-17、PGⅠ、PGⅡ水平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刘兵 钱小情 +2 位作者 李丽乐 王健 杨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9-192,共4页
目的分析半夏泻心汤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疗效以及胃泌素17(gastrin 17,G-17)、胃蛋白酶Ⅰ(pepsinogen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Ⅱ,PGⅡ)水平的影响。... 目的分析半夏泻心汤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疗效以及胃泌素17(gastrin 17,G-17)、胃蛋白酶Ⅰ(pepsinogen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Ⅱ,P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2月医院收治Hp阳性CAG患者总共98例进行研究,结合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中49例归纳到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余下49例归纳到观察组(于前组基础上加以半夏泻心汤),比较两组疗效、Hp根除比例、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G-17、PGⅠ、PGⅡ水平和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和Hp根除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G-17、PGⅠ、PGⅡ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G-17、PGⅠ、P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对Hp阳性CAG患者疗效理想,能提高其Hp根除效果,改善其临床症状,促进G-17、PGⅠ、PGⅡ分泌,且安全性较高,值得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证候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68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赵颖丹 张鹏 +3 位作者 徐蕾 周文旭 张玉磊 潘婷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在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及对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炎性因子、生活质量等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医院中医科及西安市中医医院脾胃科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在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及对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炎性因子、生活质量等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医院中医科及西安市中医医院脾胃科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按1∶1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4)及对照组(n=34)。其中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8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炎性因子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并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记录。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细胞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生活质量量表(GERD-HRQL)积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12%(32/34)]高于对照组[76.47%(2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调查发现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用于胃食管反流病中,不仅能有效缓解其反流症状,还能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对于提高生活质量也具有重要作用,相比于常规治疗而言其临床疗效更显著,安全性也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加减 胃食管反流病 症状积分 食管反流改善情况 血清炎性因子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黎秀娟 马超北 +4 位作者 王玉燕 付文静 刘芙蓉 钟焕英 刘礼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2-208,共7页
仲景所创半夏泻心汤为辛开苦降代表方,广泛用于消化系统疾病。近年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胃部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日渐增长,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加重医疗卫生负担。查阅文献发现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病的临床及机制研究均取得较大进展,但缺... 仲景所创半夏泻心汤为辛开苦降代表方,广泛用于消化系统疾病。近年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胃部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日渐增长,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加重医疗卫生负担。查阅文献发现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病的临床及机制研究均取得较大进展,但缺乏对其相关文献的系统整理,导致该方治疗胃病的价值未能及时被进一步挖掘和利用。半夏泻心汤在治疗胃病方面具有有效缓解症状、降低复发率、不良反应少等优势;主要通过抗炎杀菌、调节免疫功能、修复黏膜损伤、抗肿瘤、调节胃肠激素、促胃肠动力等途径发挥治疗作用,但具体分子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索。因此,该文从理论探索、临床研究和作用机制方面对近年来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病的进展进行阐述,为临床防治胃病及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病 临床应用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脾虚湿热型2型糖尿病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5
6
作者 车名花 戴欣珏 +2 位作者 陈婧 王青 姚丽琴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脾虚湿热型2型糖尿病经半夏泻心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宜兴市中医医院2020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脾虚湿热型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西医治疗。在对照组治疗方案... 目的探讨脾虚湿热型2型糖尿病经半夏泻心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宜兴市中医医院2020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脾虚湿热型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西医治疗。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半夏泻心汤进行治疗,均给予两组患者12周的治疗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脂、血糖、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治疗期间安全性。结果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得出,观察组比对照组更高;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餐后2 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 PG)、MDA、IL-6、TNF-α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各项中医证候主症、次症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呈现降低趋势,其中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处于较低水平;两组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SOD水平、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β,HOMA-β)与治疗前比较,均呈现升高趋势,其中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处于较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脾虚湿热型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中医证候,调节血糖血脂水平,同时有助于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及炎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脾虚湿热型 常规西医 临床效果 中医证候 血脂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从脾论治糖尿病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特点 被引量:15
7
作者 杜立娟 逄冰 +4 位作者 吴倩 张一 周雨桐 索文栋 倪青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58-61,共4页
糖尿病作为一种全球的流行性疾病,目前已成为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后第三位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的疾病。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的范畴,脾失健运、脾虚胃热、虚实错杂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病机,痰湿瘀血既是病理因素又是病理产物,... 糖尿病作为一种全球的流行性疾病,目前已成为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后第三位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的疾病。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的范畴,脾失健运、脾虚胃热、虚实错杂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病机,痰湿瘀血既是病理因素又是病理产物,脾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病位。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杂病论》,具有"辛开苦降、补虚泻实"的功效,临床研究表明单用该方或联合糖尿病基础治疗具有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并能有效缓解其并发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方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辅助治疗糖尿病。且临床应用时可不拘泥于原文规定的症状,患者见口苦、脘腹满闷、食欲欠佳、唇周痤疮、舌苔腻等均可应用;又因脾喜燥恶湿及瘀血贯穿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始终,因此,在临床应用时多佐以芳香化湿类或活血通络类中药以增强疗效。该文就半夏泻心汤从脾论治糖尿病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力求为半夏泻心汤的临床使用提供依据,并为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脾论治 糖尿病 脾失健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方证述义 被引量:7
8
作者 方霜霜 独思静 +1 位作者 杨洋 魏玮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45-47,共3页
经典名方半夏泻心汤在主治、配伍、方义等方面存在争议,回归《伤寒论》原文,辨析其主治应为寒热错杂痞证,素体虚弱是根本,气机逆乱,升降失司是关键;结合《神农本草经》辨析其君药与方义,黄连与半夏为君药可解决主要症结,用辛散、苦泄、... 经典名方半夏泻心汤在主治、配伍、方义等方面存在争议,回归《伤寒论》原文,辨析其主治应为寒热错杂痞证,素体虚弱是根本,气机逆乱,升降失司是关键;结合《神农本草经》辨析其君药与方义,黄连与半夏为君药可解决主要症结,用辛散、苦泄、甘补以纠虚实、寒热、升降之偏,恢复中焦之动态平衡为其方义;结合现代临床应用进展,总结其治疗要点为胃痞或是素体虚弱,升降失司,阴阳失和,寒热错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机 君药 方证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索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2
9
作者 田叶红 赵建新 +3 位作者 邹超 邱晓伟 马银杰 黄金昶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147-152,I0001,I0002,共8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研究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癌的物质基础与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基于多源在线数据库收集半夏泻心汤化学成分集,筛选化学活性成分,运用化学相似性找靶,垂钓半夏泻心汤潜在靶点,同时通过多源在线数据库整合的方法获取胃癌的相...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研究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癌的物质基础与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基于多源在线数据库收集半夏泻心汤化学成分集,筛选化学活性成分,运用化学相似性找靶,垂钓半夏泻心汤潜在靶点,同时通过多源在线数据库整合的方法获取胃癌的相关靶点,匹配半夏泻心汤、胃癌靶点,选取重合的靶点作为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癌的关键靶点,将虚拟筛选的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及相关信号通路注释,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网络。结果收集半夏泻心汤953种化学成分,筛选出164种有效成分,前五位的活性成分为β-谷甾醇、豆甾醇、槲皮素、谷甾醇、山奈酚,与胃癌靶点关联度较强的分别为槲皮素、山奈酚、β-谷甾醇、吴茱萸次碱、黄柏酮。获取83个重合靶点,GO富集分析预测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癌主要涉及细胞凋亡、细胞增殖、肿瘤微环境和机体内环境四个方面。通过KEGG获取23条信号通路,其中PI3K-Akt、MAPK、NF-kappa B可能是其发挥抗肿瘤癌作用的主要通路。结论预测半夏泻心汤通过参与增殖、凋亡、神经内分泌免疫等机制发挥抗胃癌作用,其物质基础可能是β-谷甾醇、槲皮素、山奈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胃强脾弱”理论探讨帕金森病胃肠功能障碍的病理机制
10
作者 张冰晗 李宁 +4 位作者 刘继法 姜玉华 雷晶晶 荆业腾 杨金生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98,共5页
“胃强脾弱”最初用于阐释“脾约证”津液输布失常,肠腑不得津液濡润致大便秘结的病理机制,后被引申为脾虚不能行津液,留于胃中郁而化火的气机失调状态。“胃强脾弱”与脾胃运纳、升降、润燥3个方面功能失调相关,是胃肠及多种脏腑发病... “胃强脾弱”最初用于阐释“脾约证”津液输布失常,肠腑不得津液濡润致大便秘结的病理机制,后被引申为脾虚不能行津液,留于胃中郁而化火的气机失调状态。“胃强脾弱”与脾胃运纳、升降、润燥3个方面功能失调相关,是胃肠及多种脏腑发病的重要病理机制。胃肠功能障碍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前驱期与疾病期皆可出现的典型非运动症状(Non-motor Symptoms,NMS),以吞咽困难、唾液过多、胃排空延迟、腹胀和便秘为主要症状,是PD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环节,其病理机制与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物紊乱、肠道屏障受损及炎症反应、肠神经及中枢神经(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聚集有关。胃受纳过多、脾运化不及可致饮食停于胃腑不能及时排出,引发肠道微生物代谢紊乱、炎症反应激活等病理改变。胃通降失和致心、肺气机均阻滞于上,脾升举无力则肝肾之精皆不上承,可致肠道运输时间延迟,引发肠道通透性增加、病原体代谢产物易位等病理改变。湿困于脾、胃燥盛伤阴可致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引发炎症反应及α-syn聚集。“胃强脾弱”与PD胃肠功能障碍发病密切相关,对二者关系的探讨可以深化疾病中医视角的理解,为临床辨证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非运动症状 胃肠功能障碍 胃强脾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成祥基于苦辛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经验浅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山 秦欣欣 +5 位作者 刘燕 于会勇 翟志光 聂天旸 满天 王成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45-48,共4页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目前已跃居成为慢性咳嗽的第二大致病因,且缠绵难愈,复发率较高。首都名中医王成祥教授,从医30余载,在中医药防治呼吸系统疾病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内伤脾胃,诸疾由生”,对于胃食管反流导致的咳嗽,王师认为...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目前已跃居成为慢性咳嗽的第二大致病因,且缠绵难愈,复发率较高。首都名中医王成祥教授,从医30余载,在中医药防治呼吸系统疾病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内伤脾胃,诸疾由生”,对于胃食管反流导致的咳嗽,王师认为病位在肺胃,病机总纲以寒热错杂、虚实夹杂为主,治疗上遵从“黄帝论病,本乎四气,其论药方,推气味”之法,主张不仅要辛开苦降治其根,配合轻苦微辛佐其症,兼加杏、蔻、橘、桔之品,同时也要谨调饮食,勿伤脾胃。该文旨在详述王成祥教授基于苦辛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经验,并附典型医案1例加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苦辛法 辛开苦降 轻苦微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