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O_2纳米颗粒与SDS对CO_2泡沫的协同稳定作用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兆敏 王鹏 +4 位作者 李松岩 孙乾 李杨 姜磊 王继乾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0-115,12,共6页
CO2驱油时,由表面活性剂溶液产生的CO2泡沫稳定性较差,加入纳米颗粒后可与表面活性剂产生协同作用,从而提高CO2泡沫的稳定性.通过泡沫评价实验、界面张力实验和扩张黏弹性模量实验,研究改性SiO2纳米颗粒与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 CO2驱油时,由表面活性剂溶液产生的CO2泡沫稳定性较差,加入纳米颗粒后可与表面活性剂产生协同作用,从而提高CO2泡沫的稳定性.通过泡沫评价实验、界面张力实验和扩张黏弹性模量实验,研究改性SiO2纳米颗粒与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CO2泡沫的协同稳定作用.结果表明:SiO2纳米颗粒与水的接触角大于79.83°时,能与SDS产生有效协同稳定作用,且协同稳定作用仅在SDS/SiO2混合溶液一定质量浓度比区间范围内存在,当质量浓度比为0.10~0.40时,协同稳定作用随质量浓度比增大,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规律;当质量浓度比为0.17左右时协同稳定作用最强;当质量浓度比大于0.40时,二者无有效协同稳定作用.SDS与SiO2纳米颗粒对CO2泡沫的协同稳定机理主要包括改善颗粒在界面的吸附位置、减弱歧化作用、改善界面性质及增大体相黏度.研究结果对提高三次采油中CO2驱的采收率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泡沫 SiO2纳米颗粒 SDS 质量浓度 协同稳定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钛合金表面电沉积Co-W/MoS_(2)复合镀层及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安娜 花珂 +1 位作者 史洪源 李驰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3-70,共8页
为了有效改善 TC4 钛合金的摩擦磨损性能,在 TC4 钛合金表面电沉积掺杂自润滑MoS_(2)颗粒的Co-W/MoS_(2)复 合镀层。研究了镀液中的MoS_(2)颗粒浓度对复合镀层的物相结构、结合强度、微观形貌、成分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 响。结果表明:添... 为了有效改善 TC4 钛合金的摩擦磨损性能,在 TC4 钛合金表面电沉积掺杂自润滑MoS_(2)颗粒的Co-W/MoS_(2)复 合镀层。研究了镀液中的MoS_(2)颗粒浓度对复合镀层的物相结构、结合强度、微观形貌、成分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 响。结果表明:添加 2.5 g/L MoS_(2)颗粒制备的复合镀层与钛合金基体结合紧密,晶粒呈长条状与团簇胞状,主要物相 为 fcc-Co、hcp-Co 和Co_(3)W,其中MoS_(2)颗粒含量接近 3%。该复合镀层稳定状态时摩擦系数仅为 0.34,并且磨损率最 低,仅为 9.50×10^(-4 )mm^(2)/N,表现出优异的耐磨性能,能有效改善 TC4 钛合金的摩擦磨损性能。MoS_(2)颗粒参与共沉积 可能影响结晶形核过程,还会掺杂在Co 晶格间隙引起晶格畸变,有利于提高复合镀层致密度,从而改善复合镀层性 能。包覆在复合镀层中的MoS_(2)颗粒在摩擦过程中还可以起到自润滑减摩作用,从而减轻复合镀层磨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钛合金 Co-W/mos_(2)复合镀层 mos_(2)颗粒浓度 磨损率 磨痕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钢电沉积Co-W-P/MoS_(2)复合镀层的耐磨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郭晓鑫 战再吉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5-30,共6页
为提高Co基镀层的耐磨性能拓宽其应用范围,通过电沉积将具有自润滑减摩特性的MoS_(2)颗粒引入Co-W-P镀层。研究了MoS_(2)颗粒质量浓度对Co-W-P/MoS_(2)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物相结构、硬度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oS_(2)颗粒质量... 为提高Co基镀层的耐磨性能拓宽其应用范围,通过电沉积将具有自润滑减摩特性的MoS_(2)颗粒引入Co-W-P镀层。研究了MoS_(2)颗粒质量浓度对Co-W-P/MoS_(2)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物相结构、硬度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oS_(2)颗粒质量浓度为5 g/L时制备的复合镀层表面结构致密,晶粒形态为胞状晶粒,表面存在细长条晶粒,物相为fccCo、hcp-Co和Co_(3)W相,硬度为594.6HV,且耐磨性能较好,稳定摩擦因数为0.32。MoS_(2)颗粒参与共沉积导致复合镀层趋向瞬时成核,进入Co晶格间隙引起晶格畸变,利于晶粒细化,增大复合镀层的硬度。嵌埋在复合镀层中的MoS_(2)颗粒在摩擦过程中易分层断裂,转移到摩擦副接触面形成固体润滑膜起减摩作用,增强复合镀层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W-P/mos_(2)复合镀层 电沉积 mos_(2)颗粒质量浓度 磨痕截面轮廓 磨痕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轮钢电沉积Ni-W/MoS_(2)自润滑复合镀层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毛望军 高志廷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37,共7页
采用电沉积工艺在制造齿轮常用的40Cr钢表面制备掺杂MoS_(2)颗粒的Ni-W/MoS_(2)自润滑复合镀层,并研究MoS_(2)颗粒对复合镀层表面形貌、晶相结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i-W/MoS_(2)自润滑复合镀层完整覆盖40Cr钢表面,... 采用电沉积工艺在制造齿轮常用的40Cr钢表面制备掺杂MoS_(2)颗粒的Ni-W/MoS_(2)自润滑复合镀层,并研究MoS_(2)颗粒对复合镀层表面形貌、晶相结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i-W/MoS_(2)自润滑复合镀层完整覆盖40Cr钢表面,主要成分为Ni、W、Mo和S元素,存在4个Ni的衍射峰并且都呈现(220)晶面择优取向。镀液中MoS_(2)颗粒质量浓度变化导致镀层的晶粒形态及致密性显现出差异,MoS_(2)颗粒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造成显微硬度先增大后减小,耐磨性能先改善后变差。当镀液中MoS_(2)颗粒质量浓度为5 g/L,Ni-W/MoS_(2)复合镀层中MoS_(2)颗粒含量达到4.17%,形成条状与乳突状不同形态的晶粒,结合更紧密,其硬度达到607.5 HV,表面磨痕宽度仅为420μm,表现出良好的耐磨性能,能起到较理想的减摩作用,从而显著提高40Cr钢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W/mos_(2)自润滑复合镀层 电沉积 齿轮钢 mos_(2)颗粒质量浓度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辛酰胺协同纳米二氧化硅稳定Pickering乳液 被引量:7
5
作者 魏思宝 李嘉诚 +4 位作者 刘艳凤 张世鑫 李可 黄俊浩 林强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60-564,共5页
采用辛胺疏水改性海藻酸钠合成了具有两亲性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海藻酸辛酰胺(OAAD),并将其与SiO2纳米颗粒协同制备了稳定的Pickering乳液。通过FTIR、1HNMR、表面张力、荧光光谱、动态光散射、接触角测量、光学显微镜分别对OAAD、OAAD/S... 采用辛胺疏水改性海藻酸钠合成了具有两亲性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海藻酸辛酰胺(OAAD),并将其与SiO2纳米颗粒协同制备了稳定的Pickering乳液。通过FTIR、1HNMR、表面张力、荧光光谱、动态光散射、接触角测量、光学显微镜分别对OAAD、OAAD/SiO2纳米颗粒水分散体系和Pickering乳状液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辛胺氨基成功接枝到海藻酸钠(SA)分子链上,OAAD界面张力较SA降低、临界聚集质量浓度为0.60 g/L,表现出良好的两亲性。将OAAD吸附在SiO2纳米颗粒表面形成的水分散体系用于稳定Pickering乳液时,发现随着OAAD质量浓度增加,SiO2纳米颗粒润湿性增加,Zeta电位减少,粒径增加;而乳液的粒径则逐渐减少,稳定性增强,其机理经初步分析为,当一定浓度的OAAD吸附在SiO2纳米颗粒表面,可导致颗粒间絮凝,从而在油水界面形成网络结构式界面膜,有利于提高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辛酰胺 SIO2 纳米颗粒 协同 Pickering乳液 临界聚集质量浓度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