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S_(2)薄膜摩擦因数和磨损量的数学模型 被引量:4
1
作者 陈爽 王勇杰 +2 位作者 李仕华 辛浩天 李浩天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1-56,75,共7页
目的 构建MoS_(2)薄膜的摩擦因数模型和磨损模型,预测其磨损体积。方法 通过球-盘摩擦磨损实验,研究法向载荷和滑动速度对MoS_(2)薄膜摩擦因数的影响规律,其中最大接触压强范围为441.08-1393.82MPa,滑动速度为0.05-0.628m/s。利用场发... 目的 构建MoS_(2)薄膜的摩擦因数模型和磨损模型,预测其磨损体积。方法 通过球-盘摩擦磨损实验,研究法向载荷和滑动速度对MoS_(2)薄膜摩擦因数的影响规律,其中最大接触压强范围为441.08-1393.82MPa,滑动速度为0.05-0.628m/s。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白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MoS_(2)薄膜的磨损形貌。结果 基于赫兹接触理论,建立了MoS_(2)薄膜摩擦因数与法向载荷和滑动速度的数学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之间的最大相对误差为12.02%,其余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均小于10%。从摩擦耗散能的角度,研究发现MoS_(2)薄膜的磨损体积与摩擦耗能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关系,结合新的摩擦因数模型,提出了MoS_(2)薄膜的磨损模型。此磨损模型是法向载荷、滑动速度和摩擦时间的函数关系式,其相对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为10.81%。与传统Archard模型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新的磨损模型的相对误差较小。通过分析MoS_(2)薄膜的磨损机理,探讨了磨损模型产生误差的原因。结论 所建立的摩擦因数模型和磨损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磨损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MoS_(2)薄膜的磨损量,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_(2)摩擦因数数学模型 摩擦耗散 磨损数学模型 磨损量预测 法向载荷 滑动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片式摩擦离合器的模糊优化设计
2
作者 丁卫东 刘明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7,共4页
为保证离合器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要求作用在摩擦片上的正压力和摩擦因数在离合器使用过程中变化要小。在传统的摩擦离合器设计中,摩擦因数和正压力均为未知的待定量,即具有模糊性。对摩擦离合器的模糊优化,就是希望摩擦因数和正压力都... 为保证离合器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要求作用在摩擦片上的正压力和摩擦因数在离合器使用过程中变化要小。在传统的摩擦离合器设计中,摩擦因数和正压力均为未知的待定量,即具有模糊性。对摩擦离合器的模糊优化,就是希望摩擦因数和正压力都尽量小些,这是一个没有明确边界的模糊目标。文中以此为目标建立离合器模糊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使设计结果更接近于客观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式摩擦离合器 模糊优化设计 正压力 摩擦因数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