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W)-Cu(Ag)-S原子簇化合物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5
1
作者 侯红卫 郎建平 +1 位作者 李纪国 忻新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18-226,共9页
本文在研究Mo(W)-Cu(Ag)-S原子簇化合物的低热固态合成化学基础上,详细地对该类簇合物进行了归纳,从中提出:1.(M=Mo,W;n=2,3,4)作为配体中心.2.氧原子在簇合物中仅作为端基,不参与同其他金属成... 本文在研究Mo(W)-Cu(Ag)-S原子簇化合物的低热固态合成化学基础上,详细地对该类簇合物进行了归纳,从中提出:1.(M=Mo,W;n=2,3,4)作为配体中心.2.氧原子在簇合物中仅作为端基,不参与同其他金属成键.3.单个MS4(M=Mo,W)基团最多只能键合六个Cu(Ag)原子,即最大核数为七.4.迄今为止所有Mo(W)-Cu-S原子簇化合物中Cu均为+1价.5.预计合低价态Mo(W)的这类簇合物将会有很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簇合物 mo(w) Cu(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W)-Cu(Ag)-S簇合物的非线性光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龙德良 施舒 +2 位作者 侯红卫 陶荣达 忻新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25-233,共9页
本文介绍了非线性光学性测试中的Z-扫描方法。总结了Mo(W)-Cu(Ag)-S簇合物的光限制效应、非线性吸收和非线性折射等光学性质。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性 光限制效应 簇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表面功能性Mo(W)-S彩色簇合物膜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6
3
作者 李道华 忻新泉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40,共4页
 采用加速腐蚀实验、LSV、CV、FT IR、FT Raman、XPS和AES研究了Mo(W)S2-4在金属表面的成键特征和波谱变化,探讨了生成的彩色簇合物膜的组成、结构、性能、化学状态和形成机理。结果表明,膜层中存在桥基Mo(W)-S-M键、端基Mo(W)=S和Mo(W...  采用加速腐蚀实验、LSV、CV、FT IR、FT Raman、XPS和AES研究了Mo(W)S2-4在金属表面的成键特征和波谱变化,探讨了生成的彩色簇合物膜的组成、结构、性能、化学状态和形成机理。结果表明,膜层中存在桥基Mo(W)-S-M键、端基Mo(W)=S和Mo(W)=O键。膜为多分子层组成的复杂体系,属于功能性修饰层,其颜色是各组分统计分布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表面 配位化学反应 mo(w)-S 彩色簇合物膜 结构与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含[MS_4Cu_4]簇核的一维配位聚合物{[MS_4Cu_4(bpe)_2(ani)_2I_2]·3.5ani}_n(M=Mo,W;ani=苯胺)的组装及其晶体结构(英文)
4
作者 刘泉 陈秋芳 +3 位作者 虞虹 赵鑫 张文华 郎建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805-1810,共6页
前驱团簇[Et4N]4[MS4Cu4I6](M=Mo(1a);W(1b))与双齿桥连配体1,2-双(4-吡啶基)乙烷(bpe)在苯胺溶液中反应,生成2个结构相似的一维[MS4Cu4]团簇基配位聚合物{[MS4Cu4(bpe)2(ani)2I2]·3.5ani}n(M=Mo(2),W(3);ani=苯胺)。通过元素分析... 前驱团簇[Et4N]4[MS4Cu4I6](M=Mo(1a);W(1b))与双齿桥连配体1,2-双(4-吡啶基)乙烷(bpe)在苯胺溶液中反应,生成2个结构相似的一维[MS4Cu4]团簇基配位聚合物{[MS4Cu4(bpe)2(ani)2I2]·3.5ani}n(M=Mo(2),W(3);ani=苯胺)。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2和3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前驱团簇1a和1b中五核马鞍形[MS4Cu4]簇核分别在2和3中得以保留,2个桥连配体bpe连接相邻的簇核,在[111]方向延伸形成一维"Z"字形链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w)-cu-s 苯胺 配位聚合物 组装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聚类-BP神经网络吸光光度法同时测定地质样品中钼钨锡锑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成有 张玉玲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3-185,187,共4页
根据朗伯 比耳定律,建立了用于多组分分析的数学模型,将系统聚类法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用于地质样品中钼钨锡锑的同时测定,其相对误差小于±12.5%。对神经网络隐层节点数的确定,样本及其个数的选择,以及如何防止过拟合现象的产生... 根据朗伯 比耳定律,建立了用于多组分分析的数学模型,将系统聚类法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用于地质样品中钼钨锡锑的同时测定,其相对误差小于±12.5%。对神经网络隐层节点数的确定,样本及其个数的选择,以及如何防止过拟合现象的产生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光光度法 系统聚类法 BP神经网络 钼、钨、锡、锑 地质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列异金属类立方烷原子簇化合物的振动光谱
6
作者 卢绍芳 郑瑜 +3 位作者 余荣民 彭瑛 吴锵金 黄建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51-754,共4页
通过振动光谱和X 射线结构分析数据的结合 ,归属了系列具有 [M3 YS3 M′](M =Mo ,W ;Y =O ,S ;M′=Cu ,Sn ,Sb ,Pb ,Bi)簇芯的异金属四核类立方烷原子簇化合物的主要振动谱峰。讨论了五种结构类型的光谱特征和成键状态。M′的加入使νM... 通过振动光谱和X 射线结构分析数据的结合 ,归属了系列具有 [M3 YS3 M′](M =Mo ,W ;Y =O ,S ;M′=Cu ,Sn ,Sb ,Pb ,Bi)簇芯的异金属四核类立方烷原子簇化合物的主要振动谱峰。讨论了五种结构类型的光谱特征和成键状态。M′的加入使νM— (μ3—Y) 和νM S 频率下降。当M′为过渡金属 ,例如Cu时 ,Cu与[M3 YS3 ]结合紧密造成了与Cu—S共价键相当的νCu—S振动频率。而当M′为主族金属时 ,νM′—S远小于相应共价键的振动频率值。文中还对νM—M 振动进行若干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钼钨异金属类立方烷簇合物 分子结构 振动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