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n^(4+)掺杂Co_3O_4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法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3
1
作者 朱亚波 唐晓彤 +3 位作者 段连威 刘万英 曹星星 冯培忠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7-324,共8页
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Mn^(4+)掺杂的Co_3O_4复合纳米纤维,利用XRD、XPS、BET、SEM和电化学工作站等对材料的结构、成分、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与测试。研究发现,通过Mn^(4+)掺杂,Co_3O_4复合纳米纤维的电化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当nCo... 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Mn^(4+)掺杂的Co_3O_4复合纳米纤维,利用XRD、XPS、BET、SEM和电化学工作站等对材料的结构、成分、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与测试。研究发现,通过Mn^(4+)掺杂,Co_3O_4复合纳米纤维的电化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当nCo∶nMn=20∶2时,相应的复合纤维具有较大比表面积68 m2·g-1,而且该样品呈现出清晰的氧化还原峰,在1 A·g-1的电流密度下,放电比电容量为585 F·g-1,这比纯Co_3O_4纳米纤维的416 F·g-1,有显著提高;循环500圈电容保持率达到82.6%,而纯Co_3O_4纳米纤维则是7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法 Mn^4+掺杂co3o4纳米纤维 表征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Fe_3O_4及钴离子掺杂Fe_3O_4:有机碱共沉淀制备和磁性质 被引量:8
2
作者 杨宇翔 张莉苹 +4 位作者 梁晓娟 魏静 郇伟伟 贾祥臣 刘向农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68-676,共9页
以有机碱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为沉淀剂合成了纳米Fe3O4和Co2+掺杂的纳米Fe3O4粒子。分别讨论了碱用量,铁盐溶液浓度,反应温度,有机碱及PEG-4000的分散性等因素对纳米Fe3O4的形貌影响。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纳米Fe3O4为30nm左右的反尖晶石... 以有机碱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为沉淀剂合成了纳米Fe3O4和Co2+掺杂的纳米Fe3O4粒子。分别讨论了碱用量,铁盐溶液浓度,反应温度,有机碱及PEG-4000的分散性等因素对纳米Fe3O4的形貌影响。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纳米Fe3O4为30nm左右的反尖晶石型面心立方结构,有机碱除了起沉淀剂作用,还能够提高纳米Fe3O4的分散性。本文还讨论了不同Co2+掺入量的纳米Fe3O4粒子的磁性质,结果表明Co2+掺杂的纳米Fe3O4粒子的矫顽力在不同掺入量的下有较大的改变。当Co2+掺入量为10.0%时,纳米Fe3O4的矫顽力达到最大值,为1628O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FE3o4 Co2+掺杂 共沉淀 磁性质 高矫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修饰的Fe_3O_4/TiO_2复合磁性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9
3
作者 达胡白乙拉 王晓晖 李晓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57-361,共5页
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了含有Fe3O4纳米粒子的TiO2纳米纤维,采用水热法对该纤维表面进行纳米Ag修饰,制备出具有较强磁性和较好光催化性能的复合纤维.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 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了含有Fe3O4纳米粒子的TiO2纳米纤维,采用水热法对该纤维表面进行纳米Ag修饰,制备出具有较强磁性和较好光催化性能的复合纤维.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以罗丹明B(Rh B)水溶液降解为模型反应,考察样品在紫外光照射下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TiO2为锐钛矿结构,Fe3O4纳米粒子均匀分布在TiO2纤维中,Ag纳米颗粒比较均匀地分散在磁性TiO2纤维表面.经过纳米Ag修饰后,材料的光吸收能力大为增强,吸收带红移并扩展到可见光区.在紫外光照射40 min后,合成样品对Rh B的降解率达到99.5%.此外,Fe3O4纳米粒子的存在使该材料具有较强的磁性,可通过外加磁场将其分离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纤维 静电纺丝法 水热法 FE3o4纳米粒子 光催化 纳米Ag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纳米颗粒Fe_3O_4固定化纤维素酶的光谱学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玫 宋芳 +1 位作者 汪世龙 吴庆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95-898,共4页
以氨水作沉淀剂,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磁性纳米颗粒Fe3O4,并以此为载体,通过碳化二亚胺的活化作用将纤维素酶固定化,通过傅里叶红外和重复多次催化实验证实纤维素酶在磁性纳米颗粒上的固定,透射电镜表征了固定化酶微粒的形貌.用DNS分光光度... 以氨水作沉淀剂,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磁性纳米颗粒Fe3O4,并以此为载体,通过碳化二亚胺的活化作用将纤维素酶固定化,通过傅里叶红外和重复多次催化实验证实纤维素酶在磁性纳米颗粒上的固定,透射电镜表征了固定化酶微粒的形貌.用DNS分光光度法测定固定化纤维素酶的活性,研究表明磁性固定化酶的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为60℃和pH值为3.94~5.50.结果表明,磁性固定化纤维素酶具有比自由酶更好的热稳定性,贮存稳定性和更广泛的pH值适用范围,为纤维素的转化和利用效率的提高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颗粒Fe3o4 固定化 纤维素酶 光谱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3O4纳米颗粒固定化纤维素酶的酶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霍书豪 许敬亮 +5 位作者 张猛 庄新姝 徐惠娟 亓伟 袁振宏 杨秀山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3-35,40,共4页
试验研究了超顺磁性纳米颗粒直接固定纤维素酶的酶学特性。以化学共沉淀法合成出的纳米Fe3O4颗粒为载体,利用水溶性碳化二亚胺(EDC)活化将纤维素酶固定,探讨了不同酶量、交联剂、pH值等因素对固定化纤维素酶性能的影响,得出固定纤维素... 试验研究了超顺磁性纳米颗粒直接固定纤维素酶的酶学特性。以化学共沉淀法合成出的纳米Fe3O4颗粒为载体,利用水溶性碳化二亚胺(EDC)活化将纤维素酶固定,探讨了不同酶量、交联剂、pH值等因素对固定化纤维素酶性能的影响,得出固定纤维素酶的最佳条件:酶浓度为9.0 mg/mL,EDC浓度为3.0 mg/mL,pH值为4.0。试验还研究了在不同温度和pH值条件下的固定化酶与游离酶的活性,酶固定后最佳水解温度为60℃,最适pH值向碱性迁移且范围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纳米颗粒 纤维素酶 固定化 酶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3O4/C纳米纤维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戴剑锋 朱晓军 +2 位作者 刘骥飞 王青 李维学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004-2008,2021,共6页
采用优化的静电纺丝方法结合控制热解法制备出一维Co_3O_4/C纳米纤维,前驱纳米纤维均匀光滑,其纤维直径大约为200 nm左右,经退火处理后Co_3O_4颗粒镶嵌于碳纤维中。通过X射线衍射(XRD)表征,发现该Co_3O_4结晶完整且无杂质。室温下用蓝... 采用优化的静电纺丝方法结合控制热解法制备出一维Co_3O_4/C纳米纤维,前驱纳米纤维均匀光滑,其纤维直径大约为200 nm左右,经退火处理后Co_3O_4颗粒镶嵌于碳纤维中。通过X射线衍射(XRD)表征,发现该Co_3O_4结晶完整且无杂质。室温下用蓝电电池测试系统(CT2001A)测试其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1314. 5 m Ah·g^(-1)。分别以0. 1 C、0. 5 C、1 C、2 C、5 C、10 C、15 C和0. 1 C的倍率进行充放电测试,其对应比容量分别为633 m Ah·g^(-1)、535 m Ah·g^(-1)、398 m Ah·g^(-1)、252 m Ah·g^(-1)、157 m Ah·g^(-1)、86 m Ah·g^(-1)、49 m Ah·g^(-1)和643 m Ah·g^(-1),表现出良好的倍率性能。在倍率为0. 5 C下测试其循环性能,50次循环后充电比容量为494 m Ah·g^(-1),容量保持率为88. 2%; 200次循环后比容量仍能达到300 m Ah·g^(-1),显示出优异的循环性能。这一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归因于一维CNF网状结构的抗应力缓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co3o4 负极材料 纳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与Fe_3O_4纳米微粒共嵌TiO_2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晓晖 达胡白乙拉 李晓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76-980,共5页
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出含有Fe3O4纳米微粒的TiO2纳米纤维,再采用浸渍还原法将Au纳米微粒嵌入到TiO2纳米纤维上,制备出一种具有较强磁性和良好可见光响应能力的复合光催化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 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出含有Fe3O4纳米微粒的TiO2纳米纤维,再采用浸渍还原法将Au纳米微粒嵌入到TiO2纳米纤维上,制备出一种具有较强磁性和良好可见光响应能力的复合光催化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可见固体漫反射光谱仪(UV-VisDRS)等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以降解罗丹明B(RhB)为模型反应,考察了样品在可见光照射下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嵌入Au纳米微粒可使复合纳米纤维在可见光下降解RhB时表现出非常好的降解速率和降解率;同时,将Fe3O4纳米微粒嵌入TiO2纳米纤维内部可以赋予材料较强的磁性,使材料便于分离和重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法 Tio2复合纳米纤维 Fe3o4纳米微粒 Au纳米微粒 可见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Fe_3O_4及Ni^(2+)掺杂Fe_3O_4的制备、表征及吸附Pb(Ⅱ)的特性(英文)
8
作者 魏世勇 杨小洪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615-2622,共8页
采用一种改进的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磁铁矿(Fe3O4)及Ni2+掺杂磁铁矿(Ni x Fe3-x O4,x=0.1,0.3,0.6),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氮气物理性吸附、酸碱滴定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4种样品对Pb(Ⅱ)离子的吸附... 采用一种改进的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磁铁矿(Fe3O4)及Ni2+掺杂磁铁矿(Ni x Fe3-x O4,x=0.1,0.3,0.6),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氮气物理性吸附、酸碱滴定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4种样品对Pb(Ⅱ)离子的吸附容量及吸附模型。结果表明,Fe3O4和3种Ni x Fe3-x O4均为近似球形的单相晶质纳米颗粒;与Fe3O4比较,Ni x Fe3-x O4的颗粒尺寸变小、表面电荷零点和pH=5.0时的表面正电荷量降低;样品的孔体积、比表面积和表面分形度以及表面羟基含量都随产物中Ni2+掺杂量的增加而升高。4种样品对Pb(Ⅱ)的等温吸附数据均适合用Langmuir模型拟合(R2=0.9942~0.9858),其相关系数的大小表现为:Fe3O4>Ni0.1Fe2.9O4>Ni0.3Fe2.7O4=Ni0.6Fe2.4O4;Freundlich模型对样品等温吸附Pb(Ⅱ)的实验数据拟合度较低(R2=0.981 3~0.947 7),4种样品的Freundlich相关系数的大小关系与Langmuir相关系数相反。初始pH=5.0时,Fe3O4,Ni0.1Fe2.9O4,Ni0.3Fe2.7O4和Ni0.6Fe2.4O4对Pb(Ⅱ)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6.02,6.68,7.29和8.34 mg·g-1。可见,Ni x Fe3-x O4(尤其是Ni2+掺杂量较高的产物)对水环境中重金属Pb(Ⅱ)的去除能力明显高于Fe3O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FE3o4 Ni^2+掺杂 表面性质 吸附 铅(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纳米纤维/Fe_3O_4纳米粒子磁性复合材料对水中痕迹量Pb^(2+)的吸附及快速分离性能 被引量:5
9
作者 赵霞 李佳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34-1038,共5页
用静电自组装的方法制备聚苯胺纳米纤维/Fe3O4纳米粒子多功能复合材料,并研究该材料在水体系中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及快速磁分离性能.结果表明:聚苯胺纳米纤维/Fe3O4纳米粒子多功能复合材料在水溶液中大部分稳定存在,不溶解也无明显团聚... 用静电自组装的方法制备聚苯胺纳米纤维/Fe3O4纳米粒子多功能复合材料,并研究该材料在水体系中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及快速磁分离性能.结果表明:聚苯胺纳米纤维/Fe3O4纳米粒子多功能复合材料在水溶液中大部分稳定存在,不溶解也无明显团聚现象,对重金属离子有较好的吸附性能;HNO3溶液可将重金属离子从聚苯胺纳米纤维/Fe3O4纳米粒子多功能复合材料上解吸附以实现重复使用,且该解吸过程不破坏其物理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纳米纤维 FE3o4 纳米复合材料 水净化 磁性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纳米纤维素为黏结剂的多孔Co 3O 4电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立东 邢思豪 +2 位作者 杨帅 李锦涛 黄占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5-99,108,共6页
以纳米纤维素(NFC)作为生物质基黏结剂,以金属有机框架ZIF-67前驱体热分解制备的多孔Co3O4(PCP)作为活性成分,制备了NFC/PCP复合电极材料。采用TEM、XRD和XPS手段对PCP的物化结构进行表征,探究了NFC与PCP不同复合比例对NFC/PCP复合电极... 以纳米纤维素(NFC)作为生物质基黏结剂,以金属有机框架ZIF-67前驱体热分解制备的多孔Co3O4(PCP)作为活性成分,制备了NFC/PCP复合电极材料。采用TEM、XRD和XPS手段对PCP的物化结构进行表征,探究了NFC与PCP不同复合比例对NFC/PCP复合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PCP在高温煅烧后,仍然保留着ZIF-67的多面体形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44.9 m 2/g)。NFC作为黏结剂不仅具有良好的黏附力而且促进离子扩散,从而提高其电化学性能。NFC/PCP-1(NFC含量为10%)复合电极具有更大的比电容,在扫描速率为5 mV/s时,比电容为421.8 F/g,在电流密度为5 A/g下,循环充放电2000次后,电容保留率仍可达94.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F-67 多孔co3o4多面体 生物质基黏结剂 纳米纤维 电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金属元素对Fe3O4纳米材料磁性性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彭仁强 李娜 陈倩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74-77,共4页
自纳米材料受到广泛应用以来,对磁性(Fe3O4)纳米材料的研究日益增多,特别是在生物医学、污水处理等重要领域。其中主要研究方向是以Fe3O4纳米颗粒为基体,将金属元素掺入其中。目前,主要选用锰、钴、锌、镍、铜、铈、铕、钆元素作为掺杂... 自纳米材料受到广泛应用以来,对磁性(Fe3O4)纳米材料的研究日益增多,特别是在生物医学、污水处理等重要领域。其中主要研究方向是以Fe3O4纳米颗粒为基体,将金属元素掺入其中。目前,主要选用锰、钴、锌、镍、铜、铈、铕、钆元素作为掺杂元素掺入磁性(Fe3O4)纳米材料中,探究不同金属元素对磁性(Fe3O4)纳米材料各项性质的影响。本文首先将主要掺杂金属元素分为过渡元素和稀土元素,再结合大量文献归纳了掺杂不同金属元素的磁性(Fe3O4)复合纳米材料之间存在的磁性差异。分析了掺杂金属元素的磁性(Fe3O4)复合纳米材料面临的问题并展望其前景,为磁性(Fe3O4)复合纳米材料在各领域的生产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 金属元素 FE3o4 纳米材料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锰掺杂Fe3O4纳米颗粒的尺寸可控合成(英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田盛 潘炯 +3 位作者 徐鹰鹰 鲍群群 胡萍 施剑林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99-903,共5页
锌锰掺杂的Fe3O4纳米颗粒具有优异的磁性能,在生物医药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磁性纳米颗粒的尺寸与其磁学性质以及生物磁性应用密切相关。因此,为了适应不同生物应用对尺寸的需求,研究其尺寸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 锌锰掺杂的Fe3O4纳米颗粒具有优异的磁性能,在生物医药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磁性纳米颗粒的尺寸与其磁学性质以及生物磁性应用密切相关。因此,为了适应不同生物应用对尺寸的需求,研究其尺寸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高温热分解法,通过加入还原剂1,2-十六烷二醇,改变金属前躯体和回流时间成功制备了尺寸在5~20nm的锌锰掺杂Fe3O4纳米颗粒。研究发现:强还原剂1,2-十六烷二醇的加入有利于合成小尺寸的纳米颗粒,而以金属氯化物作为金属前躯体和延长回流时间可以进一步合成更大尺寸的纳米颗粒;纳米颗粒的饱和磁化强度随着尺寸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锰掺杂Fe3o4纳米颗粒 尺寸调控 磁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聚苯胺与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45
13
作者 杨青林 宋延林 +3 位作者 万梅香 江雷 徐文国 李前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105-1109,共5页
对十二烷基苯磺酸 (DBSA)掺杂的导电聚苯胺 (PAn-DBSA)的氯仿溶液 ,在 p H为中性的条件下 ,采用“修饰 -再掺杂 (Modification-re-doped)法”合成了含有 Fe3O4 磁性纳米颗粒的导电聚苯胺复合物的有机溶液 .用 FTIR,XRD,TEM,UV-Vis和 SQ... 对十二烷基苯磺酸 (DBSA)掺杂的导电聚苯胺 (PAn-DBSA)的氯仿溶液 ,在 p H为中性的条件下 ,采用“修饰 -再掺杂 (Modification-re-doped)法”合成了含有 Fe3O4 磁性纳米颗粒的导电聚苯胺复合物的有机溶液 .用 FTIR,XRD,TEM,UV-Vis和 SQUID等对所得复合物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该复合物呈现超顺磁性和半导体的导电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聚苯胺 合成 表征 掺杂态聚苯胺 FE3o4 磁性纳米颗粒 复合物 四氧化三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的含量对纳米磁性导电聚苯胺电磁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韩笑 王源升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24-1029,共6页
利用乳液聚合的方法,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乳化剂和掺杂剂,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合成了一种具有电磁波吸收能力的导电、导磁复合材料。TEM、SEM、FT-IR和XRD的微观结构分析表明:合成了具有核-壳包覆结构的复合材料,以磁性的Fe3O... 利用乳液聚合的方法,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乳化剂和掺杂剂,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合成了一种具有电磁波吸收能力的导电、导磁复合材料。TEM、SEM、FT-IR和XRD的微观结构分析表明:合成了具有核-壳包覆结构的复合材料,以磁性的Fe3O4作为内核,以DBSA掺杂的聚苯胺包覆在核外形成导电的外壳,粒径在100nm左右;利用3cm波导式测量线法研究了聚合反应中Fe3O4与苯胺的相对含量对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Fe3O4的加入能够在提高复合材料磁损耗的同时,提高其介电损耗,磁导率的虚部随着Fe3O4加入量的增多而增大,而介电常数的虚部随着Fe3O4加入量的增多先减小后增大,当Fe3O4的加入量为40%时,其磁导率虚部在4GHz处到达了最大值0.85,介电常数虚部在2GHz处达到了最大值9.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态聚苯胺 纳米FE3o4 介电常数 磁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修饰对纳米Fe_3O_4/导电聚苯胺复合材料结构和电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韩笑 王源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53-656,共4页
主要研究了一种具有雷达波吸收能力的核-壳结构导电、导磁材料,该材料以磁性Fe3O4作为内核,以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掺杂的聚苯胺包覆在核外形成导电外壳,通过TEM、FTIR、TG和介电常数及磁导率的测量比较了分别用PEG和FeCl3将纳米Fe3O4... 主要研究了一种具有雷达波吸收能力的核-壳结构导电、导磁材料,该材料以磁性Fe3O4作为内核,以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掺杂的聚苯胺包覆在核外形成导电外壳,通过TEM、FTIR、TG和介电常数及磁导率的测量比较了分别用PEG和FeCl3将纳米Fe3O4表面修饰后,其复合材料结构和电磁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表面改性后的纳米Fe3O4/聚苯胺复合材料的颗粒分散度和热稳定性都得到了提高,其中FeCl3修饰的纳米粒子由于Fe3+的同粒子作用,平均粒径只有60-80nm,热分解温度达到了410℃;同时,经表面修饰后的纳米Fe3O4/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初始介电常数和磁导率都有大幅度的增加,但其频散效应明显,因此在低频段的电磁损耗相对较大,较表面未改性的纳米复合材料具有更强的吸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态聚苯胺 纳米FE3o4 核-壳结构 表面修饰 电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2+掺杂NaScF4∶Yb^3+,Er^3+上转换发光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夏冬林 郭锦华 周逸琛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165-2169,2176,共6页
采用三氟乙酸盐高温热分解法,以稀土氧化物(RE_2O_3,RE=Sc,Yb,Er)、三氟乙酸(CF3COOH)、一氧化锰(Mn O)和氢氧化钠(Na OH)为原料,以油胺和十八烯为混合溶剂,制备Mn^(2+)掺杂NaScF_4:18%Yb^(3+)/2%Er^(3+)上转换发光材料。研究了Mn^(2+)... 采用三氟乙酸盐高温热分解法,以稀土氧化物(RE_2O_3,RE=Sc,Yb,Er)、三氟乙酸(CF3COOH)、一氧化锰(Mn O)和氢氧化钠(Na OH)为原料,以油胺和十八烯为混合溶剂,制备Mn^(2+)掺杂NaScF_4:18%Yb^(3+)/2%Er^(3+)上转换发光材料。研究了Mn^(2+)掺杂浓度对NaScF_4:18%Yb^(3+)/2%Er^(3+)上转换发光材料的晶相结构、微观形貌及发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n^(2+)掺杂浓度在0~5mol%范围内,所制得的产物为纯六方相NaScF_4:Yb^(3+),Er^(3+)晶体。当Mn^(2+)掺杂浓度增大到10~30mol%时,样品的晶相结构并未改变,但衍射峰的强度有所降低,所制得产物的形貌由球状转变为片状。当Mn^(2+)掺杂浓度在0~20mol%范围内,所制得的产物在980 nm激光激发下共产生3个发射峰,中心波长分别位于525 nm,555 nm和660 nm。当Mn^(2+)掺杂浓度达到30mol%时,所制备产物的绿光发射峰几乎全部转变为波长为650~670 nm的红光发射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 NaScF4∶Yb^3+ Er^3+ Mn^2+掺杂 纳米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纺制备聚酰亚胺/Fe_3O_4磁性纳米复合薄膜及其性能表征 被引量:8
17
作者 董馨茜 刘立柱 +1 位作者 翁凌 崔巍巍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1-166,172,共7页
以聚酰胺酸(PAA)为聚合物纺丝原料,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一系列Fe_3O_4添加量不同的PAA/Fe_3O_4纳米复合纤维膜,经亚胺化处理后得到聚酰亚胺(PI)/Fe_3O_4复合纤维膜。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表征了纤维膜的微观形貌和结构,测试了纤维膜的... 以聚酰胺酸(PAA)为聚合物纺丝原料,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一系列Fe_3O_4添加量不同的PAA/Fe_3O_4纳米复合纤维膜,经亚胺化处理后得到聚酰亚胺(PI)/Fe_3O_4复合纤维膜。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表征了纤维膜的微观形貌和结构,测试了纤维膜的热、力、电及磁性能,系统分析了Fe_3O_4含量及纺丝工艺对纤维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I/Fe_3O_4复合材料的红外谱图与纯PI膜基本一致,说明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的引入并未破坏PI分子的化学结构。当PI固含量为20%,Fe_3O_4质量分数为1%时,复合纤维膜珠节少,纤维成型良好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随着Fe_3O_4含量的增加,Fe_3O_4在PI纤维中的团聚越来越严重,复合纤维膜的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断裂伸长率则逐渐减小。介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PI/Fe_3O_4复合纤维膜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均小于PI膜且变化趋势平稳。Fe_3O_4的加入使PI/Fe_3O_4复合纤维膜具有明显的磁性,且随着Fe_3O_4含量的增加,其磁性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聚酰亚胺 工艺参数 FE3o4 磁性纳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GONs@Fe3O4/WPU超细纤维合成革的制备及其电磁屏蔽性能 被引量:3
18
作者 罗晓民 蒋雯 +3 位作者 段徐宾 张鹏 冯见艳 王文琪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14-1421,共8页
以氧化石墨烯(GO)、FeSO4和FeCl3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片RGONs@Fe3O4杂化纳米片,用物理共混-平板刮涂法得到了一种新型RGONs@Fe3O4/水性聚氨酯(WPU)超细纤维合成革。利用Raman、XPS、XRD、SEM、TEM等对RGONs@Fe... 以氧化石墨烯(GO)、FeSO4和FeCl3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片RGONs@Fe3O4杂化纳米片,用物理共混-平板刮涂法得到了一种新型RGONs@Fe3O4/水性聚氨酯(WPU)超细纤维合成革。利用Raman、XPS、XRD、SEM、TEM等对RGONs@Fe3O4杂化纳米片进行了表征。考察了RGONs@Fe3O4/WPU超细纤维合成革的电、磁特性及电磁屏蔽效能,并讨论了其屏蔽机理。结果表明,当n(GO)∶n(Fen+)=1∶10时〔其中,Fen+为n(Fe2+)∶n(Fe3+)=1.00∶1.75的铁盐〕,纳米Fe3O4粒子均匀沉积在RGONs片层表面,该复合结构有效减弱了RGONs片与片之间的π-π堆叠效应。随着RGONs@Fe3O4杂化纳米片含量的增加,RGONs@Fe3O4/WPU超细纤维合成革的电磁屏蔽性能明显提升,当RGONs@Fe3O4杂化纳米片添加量为5%(以WPU质量计,下同)时,RGONs@Fe3O4/WPU超细纤维合成革在8.2~12.4 GHz频率范围内的电磁屏蔽系数(EMI SE)可以达到36dB,比RGONs/WPU超细纤维合成革提高约40%。RGONs@Fe3O4杂化纳米片的表面效应及电、磁双损耗特性是协同增强RGONs@Fe3O4/WPU超细纤维合成革电磁屏蔽性能的关键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 纳米FE3o4 水性聚氨酯 超细纤维合成革 电磁屏蔽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3O4/N-CNT阵列的制备及其锂空气电池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瑜 王昆磊 +2 位作者 原沁波 赵鸣 刘世斌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93-1296,1394,共5页
可充电锂空气电池具有高的理论能量密度,被认为是新型电动汽车领域里最有潜力的能量储存与转换系统。首先对碳纳米管阵列进行氮原子掺杂及表面氧化,形成结构稳定的氮掺杂碳纳米管阵列材料,然后采用热回流法对氮掺杂碳纳米管表面以杂化... 可充电锂空气电池具有高的理论能量密度,被认为是新型电动汽车领域里最有潜力的能量储存与转换系统。首先对碳纳米管阵列进行氮原子掺杂及表面氧化,形成结构稳定的氮掺杂碳纳米管阵列材料,然后采用热回流法对氮掺杂碳纳米管表面以杂化复合的形式结合纳米Co3O4粒子,形成锂空气电池空气电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Raman、XPS等进行表征,结果显示氮掺杂碳纳米管阵列表面上均匀结合纳米Ci3O4颗粒,直径约为50~100 nm左右。以纳米Co3O4/氮掺杂碳纳米管阵列为空气电极,与金属锂片构成锂空气电池,并进行电池充放电性能、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为0.05 mA/cm^2的条件下循环40次后仍能保持较稳定的循环性能,与纯氮掺杂碳纳米管阵列相比,锂空气电池的充放电性能有了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空气电池 co3o4 掺杂纳米管阵列 杂化复合 充放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Ce^(3+)-TiO_2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凡非 冯启明 +2 位作者 王维清 黄阳 夏维清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7099-17103,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钛酸四丁酯、硝酸铈为主要原料,无水乙醇为溶剂,冰醋酸为抑制剂,浓硝酸为催化剂制得稳定的Ce3+掺杂TiO2溶胶,其凝胶经不同温度煅烧3 h后制得Ce3+掺杂量不同的TiO2粉体。用XRD对TiO2进行了测试对比分析,以紫外光为光源...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钛酸四丁酯、硝酸铈为主要原料,无水乙醇为溶剂,冰醋酸为抑制剂,浓硝酸为催化剂制得稳定的Ce3+掺杂TiO2溶胶,其凝胶经不同温度煅烧3 h后制得Ce3+掺杂量不同的TiO2粉体。用XRD对TiO2进行了测试对比分析,以紫外光为光源,亚甲基蓝溶液为模拟有机染料废水,研究了TiO2的光催化性能。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具有强磁性的纳米Fe3O4水基磁流体,再与Ce3+掺杂TiO2进行复合,制备了Fe3O4负载量不同的磁性Ce3+掺杂TiO2,研究了其对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效果、磁分离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TiO2凝胶热处理温度、Ce3+掺量、TiO2晶型及Fe3O4负载量对亚甲基蓝的光催化活性均有影响。掺Ce3+量为1%,热处理温度650℃的Ce3+掺杂TiO2粉体光催化活性最高。Fe3O4负载量为10%的Fe3O4/Ce3+-TiO2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8 h时达到90.3%,磁分离回收率达9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FE3o4 磁性Ce3+掺杂Tio2 亚甲基蓝 光催化活性 磁分离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