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n(Ⅱ)对好氧颗粒污泥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高雅洁 郑晓英 +2 位作者 王明阳 曹素兰 朱星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5-59,共5页
针对城市污水中重金属离子短期超标影响污水生物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的问题,采用好氧颗粒污泥SBR反应器,研究了不同浓度Mn(Ⅱ)短期冲击下对好氧颗粒污泥污染物去除性能、外观结构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受不同浓度... 针对城市污水中重金属离子短期超标影响污水生物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的问题,采用好氧颗粒污泥SBR反应器,研究了不同浓度Mn(Ⅱ)短期冲击下对好氧颗粒污泥污染物去除性能、外观结构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受不同浓度Mn(Ⅱ)10 d的冲击后,COD去除率受Mn(Ⅱ)影响较小,Mn(Ⅱ)会轻微促进AGS对TN的去除。Mn(Ⅱ)分别为0.5、1.0、3.0 mg/L可提高好氧颗粒污泥的活性,在相应浓度的冲击下SOUR分别提高16.0%、108.5%、51.8%,TTC-ETS分别提高了7.7%、112.4%、45.7%。5.0 mg/L Mn(Ⅱ)对SOUR和TTC-ETS的抑制率分别为13.8%和3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mn() SBR反应器 污染物去除 微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二氮菲苯妥英合锰(Ⅱ)三元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抗微生物活性研究(英文)
2
作者 胡喜兰 许兴友 +2 位作者 王大奇 许同桃 顾海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675-1678,共4页
0 IntroductionChemistry of manganese complex has become anattractive research field because of the involvement ofmanganese in several biological redox-active systems[1,2],
关键词 mn()配合物 苯妥英 邻二氮菲 晶体结构 微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Ⅱ)、Se(Ⅵ)对厌氧处理APMP废水及微生物群落演化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美晨 买文宁 +2 位作者 岳喜明 梁家伟 代吉华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9-86,共8页
本研究以碱性过氧化氢机械浆(APMP)生产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2套实验室厌氧反应器装置(对照组R1、实验组R2),研究微量元素铁(Fe(Ⅱ))和硒(Se(Ⅵ))对厌氧反应器运行性能和微生物群落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2套厌氧反应器的容积负荷从3.3 ... 本研究以碱性过氧化氢机械浆(APMP)生产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2套实验室厌氧反应器装置(对照组R1、实验组R2),研究微量元素铁(Fe(Ⅱ))和硒(Se(Ⅵ))对厌氧反应器运行性能和微生物群落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2套厌氧反应器的容积负荷从3.3 kgCODCr/(m^(3)·d)逐渐提高到16.0 kgCOD_(Cr)/(m^(3)·d)时,R2中COD_(Cr)平均去除率达(78±4.5)%,R1中去除率仅为(67±6.4)%;挥发性脂肪酸(VFA)与碱度(ALK)比值显示R2<R1<0.3,R2系统运行更加稳定。实验结束时,R1、R2中辅酶F_(420)浓度相较于实验开始时分别增加了12.6%和19.6%,污泥的挥发性固体悬浮物/总固体悬浮物含量(V/T)分别为66.9%和68.2%,R1中污泥粒径整体小于R2。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添加微量元素Fe(Ⅱ)和Se(Ⅵ)能够提高系统中微生物相对丰度,对厌氧系统的处理效果及优势菌的生长繁殖具有正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过氧化氢机械浆 厌氧生物处理 Fe() Se(Ⅵ) 微生物群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Ⅱ)在铅电极上的超声电氧化 被引量:7
4
作者 阚显文 王聪 +2 位作者 陶海升 董宗木 方宾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6-188,共3页
Cyclic voltammetric behavior of electrooxidation of Mn(Ⅱ) under ultrasound and without ultrasound were compared. With the ultrasound irradiation the reduction peak potential of Pb(Ⅳ)/ Pb(Ⅱ) was found shifted negati... Cyclic voltammetric behavior of electrooxidation of Mn(Ⅱ) under ultrasound and without ultrasound were compared. With the ultrasound irradiation the reduction peak potential of Pb(Ⅳ)/ Pb(Ⅱ) was found shifted negatively about 0.14 V, initial electrolytic potential reduced 0.2 V and reduction peak current increased. At the same conditions,the conversion of Mn(Ⅱ) was increased.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electrooxidation were 0.3 mol/L solution of Mn(Ⅱ), 6 mol/L H 2SO 4, electrolysis potential 2.3 V and 44 W ultrasou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电极 超声电氧化 mn() 锰() 甲苯 苯甲醛 电化学有机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还原氧化石墨烯-Fe_3O_4对水中Mn(Ⅱ)的快速去除 被引量:9
5
作者 布林朝克 郭婷 +4 位作者 张邦文 戴志安 俞慧涛 邢瑞光 资卢雄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7-224,共8页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继而用一步共沉淀法制备了部分还原氧化石墨烯-四氧化三铁复合物(PRGO-Fe_3O_4).采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能量色散光谱(EDX)、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继而用一步共沉淀法制备了部分还原氧化石墨烯-四氧化三铁复合物(PRGO-Fe_3O_4).采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能量色散光谱(EDX)、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选区电子衍射(SAED)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对其进行了分析表征;考察了p H值、接触时间、吸附材料用量、共存物质、GO的还原、循环使用次数等因素对Mn(Ⅱ)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RGO-Fe_3O_4中Fe_3O_4颗粒分布均匀,大小为15~20 nm,剩磁和矫顽力均很小.因Fe_3O_4颗粒的锚定作用,石墨烯片层很薄,使PRGO-Fe_3O_4对Mn(Ⅱ)表现出高效的吸附性能和良好的循环使用性能:当p H=7、PRGO-Fe_3O_4用量为500 mg/g时,对201.3211 mg/L的Mn(Ⅱ)溶液仅3 min即达吸附平衡,吸附率和吸附量分别为99.35%和404.49 mg/g,磁分离仅需10 s,经5次循环吸附后,容量保持率为首次的78%.机理与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吸附为吸热、自发的单层化学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还原氧化石墨烯-四氧化三铁 mn()的快速去除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Mn(Ⅲ)/Mn(Ⅱ)为氧化还原电对间接电合成苯甲醛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孙治荣 胡翔 周定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98-102,共5页
对以Mn(Ⅲ ) /Mn(Ⅱ )为氧化还原电对间接电合成苯甲醛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Mn(Ⅱ )在Pb Sb As合金电极上的氧化过程 ,并不是在电极上直接失去电子氧化成Mn(Ⅲ ) ,而是被电极上先生成的PbO2所氧化的。并研究了Mn(Ⅲ )氧化甲苯... 对以Mn(Ⅲ ) /Mn(Ⅱ )为氧化还原电对间接电合成苯甲醛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Mn(Ⅱ )在Pb Sb As合金电极上的氧化过程 ,并不是在电极上直接失去电子氧化成Mn(Ⅲ ) ,而是被电极上先生成的PbO2所氧化的。并研究了Mn(Ⅲ )氧化甲苯至苯甲醛的反应动力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电合成 mn(Ⅲ)/mn() 苯甲醛 机理 氧化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介质中Mn(Ⅲ)/Mn(Ⅱ)在铂电极上的氧化还原特性 被引量:4
7
作者 米常焕 夏熙 张校刚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3-185,共3页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Mn (Ⅲ)/Mn(Ⅱ)ion-pair on platinum electrode in acid media were studied by cyclic voltammetry.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redox process of Mn(Ⅲ)/Mn(Ⅱ) pair was a simple pseudo-revers...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Mn (Ⅲ)/Mn(Ⅱ)ion-pair on platinum electrode in acid media were studied by cyclic voltammetry.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redox process of Mn(Ⅲ)/Mn(Ⅱ) pair was a simple pseudo-reversible one-electron reaction between Mn(Ⅲ) and Mn(Ⅱ).The electrochemical kinetics of the redox reaction on static Pt electrode was a mass transfer controlled one.The calculated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Mn(Ⅱ) was 1.48×10 -6cm 2/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介质 铂电极 氧化还原特性 mn(Ⅲ)/mn()电对 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扩散系数 循环伏安法 电位阶跃法 锰(Ⅲ) 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Ⅱ)/Mn(Ⅲ)电对在硫酸溶液中氧化还原行为 被引量:2
8
作者 米常焕 夏熙 张校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038-1042,共5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对Mn(Ⅱ)/Mn(Ⅲ)电对在硫酸溶液中铂电极上的氧化还原与Mn(Ⅱ)浓度、酸浓度、扫描速率、温度以及对流因素的函数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Mn(Ⅱ)在铂电极上Mn(Ⅱ)的氧化及Mn(Ⅲ)的还原均受扩散控制;升高温度和磁搅拌均能... 采用循环伏安法对Mn(Ⅱ)/Mn(Ⅲ)电对在硫酸溶液中铂电极上的氧化还原与Mn(Ⅱ)浓度、酸浓度、扫描速率、温度以及对流因素的函数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Mn(Ⅱ)在铂电极上Mn(Ⅱ)的氧化及Mn(Ⅲ)的还原均受扩散控制;升高温度和磁搅拌均能增加Mn(Ⅱ)氧化为Mn(Ⅲ)的速率;增加酸浓度和Mn(Ⅱ)浓度有利于增加Mn(Ⅲ)的稳定性,减少Mn(Ⅲ)的歧化和水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溶液 mn()/mn(Ⅲ)电对 电化学氧化 电化学还原 循环伏安 氧化还原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环境条件下Mn(Ⅱ)在磁铁矿表面的催化氧化
9
作者 秦张杰 胡康生 +4 位作者 梁丰 冯雄汉 张嵚 何小林 兰帅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44-1056,共13页
【目的】土壤中活性很强的铁和锰变价元素在水旱交替的环境下易形成不同的铁锰共生体,进而参与有机质氧化降解和污染金属离子形态及毒性变化等反应。其中锰在土壤溶液中主要以离子态Mn(Ⅱ)存在,其常在铁氧化物表面氧化沉淀,形成不同的... 【目的】土壤中活性很强的铁和锰变价元素在水旱交替的环境下易形成不同的铁锰共生体,进而参与有机质氧化降解和污染金属离子形态及毒性变化等反应。其中锰在土壤溶液中主要以离子态Mn(Ⅱ)存在,其常在铁氧化物表面氧化沉淀,形成不同的铁锰共生体。磁铁矿是土壤中广泛存在的一种铁氧化物,但关于Mn(Ⅱ)在其表面的催化氧化途径与机制鲜少报道。【方法】以磁铁矿为研究对象,采用动力学氧化实验和长期老化实验,并结合X-射线衍射(XRD)光谱技术手段,阐述了不同环境中磁铁矿催化作用下Mn(Ⅱ)的氧化产物数量及类型,同时将其与具备不同带隙能的水铁矿和针铁矿的催化作用进行比较,探讨磁铁矿对Mn(Ⅱ)氧化的催化特性与两者的异同,进而阐明磁铁矿催化Mn(Ⅱ)氧化的途径和具体机制。【结果】Mn(Ⅱ)在磁铁矿催化作用下的主要产物为水锰矿和布塞尔矿,且腐殖质AQDS的加入可同时显著提高Mn(Ⅱ)氧化的速率和程度。其次,相较于Mn(Ⅱ)初始反应浓度为8 mmol/L的体系,Mn(Ⅱ)初始反应浓度增大到24 mmol/L时,其氧化产物的量增多,结晶度增强,尤其是含Mn(Ⅳ)的氧化物。另外,当pH由7增大到9,体系Mn(Ⅱ)的去除率显著增大,且产物除了布塞尔矿和水锰矿外还出现了大量的黑锰矿。最后,相较于60℃反应条件,常温反应温度更利于Mn(Ⅱ)催化氧化速率的提高、锰氧化物产量的增多和结晶的增强。【结论】Mn(Ⅱ)在磁铁矿表面的催化氧化应该具有界面催化、电化学催化和芬顿反应产物氧化催化3个途径。磁铁矿同时含有的Fe(Ⅱ)/Fe(Ⅲ)及其较强的半导体特性会使3个途径的实现都更加容易。上述结论为了解和预测富铁锰土壤环境下两者耦合的地球化学行为,以及与之共存物质的迁移转化和环境归趋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铁矿 mn() 催化氧化 AQDS PH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耐酸锰氧化菌的分离鉴定及去除Mn(Ⅱ)行为研究
10
作者 莫忠耿 李勇超 +1 位作者 陈丽苹 徐政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7-93,共7页
生物氧化除锰法处理锰矿废水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常见的锰氧化菌在酸性条件下活性差,以湘潭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为来源,通过平板划线法筛选耐酸性锰氧化菌,通过16SrDNA序列对比分析进行菌种鉴定,考察污染物初始浓度、溶液pH、接种量... 生物氧化除锰法处理锰矿废水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常见的锰氧化菌在酸性条件下活性差,以湘潭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为来源,通过平板划线法筛选耐酸性锰氧化菌,通过16SrDNA序列对比分析进行菌种鉴定,考察污染物初始浓度、溶液pH、接种量等对其去除Mn(Ⅱ)能力的影响,结合产物理化表征与动力学过程,全面研究该菌株的除锰行为。结果表明:该锰氧化菌菌株属于Klebsiella sp.,在Mn(Ⅱ)质量浓度为1000 mg/L时依然长势良好;当pH为中性,氧化除锰率能达到98.93%,更重要的是pH为4时,除锰率仍能达到52.20%,表现出极强的耐酸性;随着Mn(Ⅱ)初始浓度的升高,菌株除锰率逐渐降低,然而随着接种量的增加,除锰率则升高。固相产物SEM、XPS与FTIR表征结果显示,菌体表面产生了含锰沉淀,且主要以Mn(Ⅳ)和Mn(Ⅲ)存在。动力学分析表明,生物除锰过程基本遵循假一级反应,高浓度Mn(Ⅱ)可以抑制锰氧化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耐酸性 mn() 反应过程 机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锰矿物的生物成因及其性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1
作者 刘凡 冯雄汉 +3 位作者 陈秀华 邱国红 谭文峰 贺纪正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73,共8页
土壤中的氧化锰矿物是原生矿物风化和成土过程的产物,是最具反应活性的一类矿物,决定着环境中许多物质的形态、迁移和转化,在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形成机制和环境效应备受关注。已有的研究表明,环境中氧化锰的形成... 土壤中的氧化锰矿物是原生矿物风化和成土过程的产物,是最具反应活性的一类矿物,决定着环境中许多物质的形态、迁移和转化,在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形成机制和环境效应备受关注。已有的研究表明,环境中氧化锰的形成与微生物作用紧密相关,微生物作用可使自然环境中的Mn(Ⅱ)氧化速率提高105倍。参与Mn(Ⅱ)氧化的微生物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已知的典型锰氧化细菌分布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或厚壁菌门,它们均通过胞外聚合物中的多铜氧化酶来催化氧化Mn(Ⅱ)。细菌氧化Mn(II)成Mn(Ⅳ)是酶催化的两个连续的快速单电子传递过程,Mn(Ⅲ)在溶液中以与酶结合的瞬时中间态出现。生物形成氧化锰的最初形态为层状锰矿物,与δ-MnO2或酸性水钠锰矿很类似,且结晶弱,粒径小,锰氧化度高,结构中的八面体空穴多,因而比化学形成的氧化锰具有更强的吸附、氧化等表面活性。环境中Mn(Ⅱ)微生物氧化及形成的Mn(Ⅲ)中间体与碳、氮、硫等生命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的关系令人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锰矿物 mn()微生物氧化 锰细菌 生物成因 多铜氧化 环境效应 表面化学性质 吸附 氧化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酸钾的制备及对Mn(Ⅱ)离子的去除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鹏 王雨露 赵冬琴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15-1020,共6页
高铁酸钾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在溶液中可被还原生成Fe3+,Fe3+水解形成各种羟基铁水合配合物,具有良好混凝与吸附性能。对采用次氯酸钙氧化法制备的高铁酸钾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傅里叶红外... 高铁酸钾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在溶液中可被还原生成Fe3+,Fe3+水解形成各种羟基铁水合配合物,具有良好混凝与吸附性能。对采用次氯酸钙氧化法制备的高铁酸钾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傅里叶红外光谱与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表明,自制高铁酸钾具有明显Fe-O键特征吸收峰,且晶胞参数与高铁酸钾标准衍射卡的晶胞参数基本一致;扫描电镜分析显示,该高铁酸钾表面凹凸不平,形成了错综复杂的蜂窝状孔隙,具有较多吸附空位。以Mn(Ⅱ)离子为目标污染物,自制高铁酸钾为药剂,研究采用高铁酸钾氧化?混凝一体化新工艺处理模拟含Mn(Ⅱ)废水。考察了投加量、Mn(Ⅱ)初始浓度、初始pH值和静置时间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氧化-混凝一体化新工艺条件为高铁酸钾投加量为9.8 mg·L^(-1),Mn(Ⅱ)初始浓度为15 mg·L^(-1),初始pH值为9.0,静置时间为60 min;处理后出水Mn(Ⅱ)浓度低于0.4400 mg·L^(-1),去除率达到97.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酸钾 氧化 混凝 mn()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铂电极上醋酸-醋酐溶液中Mn(Ⅲ)/Mn(Ⅱ)电对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潘湛昌 陈启元 黄慧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067-1071,共5页
平衡电极电势实验确定了25℃,1.5 mol.L~(-1)醋酸钾+醋酸-醋酐(3:l体积比)溶液中Mn(Ⅲ)/Mn(Ⅱ)的条件电极电势为0.719 V(vs SCE);采用电势扫描和旋转圆盘电极技术研究了醋酸-醋酐溶液... 平衡电极电势实验确定了25℃,1.5 mol.L~(-1)醋酸钾+醋酸-醋酐(3:l体积比)溶液中Mn(Ⅲ)/Mn(Ⅱ)的条件电极电势为0.719 V(vs SCE);采用电势扫描和旋转圆盘电极技术研究了醋酸-醋酐溶液中铂电极上Mn(Ⅲ)/Mn(Ⅱ)电对的阳极氧化动力学.结果表明:Mn(Ⅱ)阳极氧化成Mn(Ⅲ)的电极反应控制步骤属电荷传递过程,阳极传递系数β=0.347,交换电流密度i0=5.84×10^(-6)A·cm~(-2),阳极标准反应速率常数ka=1.35×10~(-8)m·s~(-1).Mn(Ⅱ)和OAc-的反应级数均为一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Ⅲ)/mn()电对 醋酸 条件电极电势 山梨酸 阳极氧化 电荷传递动力学参数 中间体 醋酐 合成 铂电极 锰()锰(Ⅲ) 乙酰氧基已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Ⅰ)电解催化Mn(Ⅱ)制备MnO2的研究—(Ⅱ)产品MnO2的放电性能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伟善 何兆铭 《电池》 CAS CSCD 1989年第1期20-23,共4页
本文研究了Ag(I)电解催化Mn(Ⅱ)间接氧化制备出的产品MnO2在5MNH4Cl+2MZnCl2溶液中和在9MKOH溶液中的放电行为,并与电解MnO2和天然MnO2作了比较。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新型MnO2具有比电解MnO2更为优越的放电性能。
关键词 干电池 Ag(Ⅰ)电解催化 mn() 氧化 ()产品 放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Ⅰ)电解催化剂Mn(Ⅱ)制备MnO2的研究—(Ⅲ)产品MnO2的物化特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伟善 吴丽珊 《电池》 CAS CSCD 1989年第2期31-35,共5页
本文对用新方法-Ag(Ⅰ)电解催化剂Mn(Ⅱ)阳极氧化法-制备出的新型MnO2,进行化学成份、活性、比表面积、视比重、红外光谱以及差热曲线等用物理化学性能的分析,确定了所制备的新型MnO2的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新型MnO2比用... 本文对用新方法-Ag(Ⅰ)电解催化剂Mn(Ⅱ)阳极氧化法-制备出的新型MnO2,进行化学成份、活性、比表面积、视比重、红外光谱以及差热曲线等用物理化学性能的分析,确定了所制备的新型MnO2的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新型MnO2比用传统的电解法制备的电解MnO2具有较优的物理化学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电池 Ag(Ⅰ) 电解催化 mn() 氧化 (Ⅲ)产品 物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3+)/Mn^(2+)氧化还原体系的旋转圆盘电极法性能
16
作者 米常焕 夏熙 张校刚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79-380,F003,共3页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s of Mn 3+ /Mn 2+ redox couple used as the cathodic electroactive material in a new electrochemical storing energy system (redox flow cell)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RDE techniques on platin...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s of Mn 3+ /Mn 2+ redox couple used as the cathodic electroactive material in a new electrochemical storing energy system (redox flow cell)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RDE techniques on platinum electrode.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kinetics of electrode process was controlled by mass transported on the static Pteledtrode;and on RDE electron transfer and/or mass transport could become the rate controlling step of the electrode process depending on the magnitude of the overpotential and the rotating speed of R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Ⅲ)/mn()电对 氢化还原体系 旋转圆盘电极法 性能 电极过程动力学 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Ⅱ)、Co(Ⅱ)、Ni(Ⅱ)扁桃酸络合物热力学参数的pH电位法测定
17
作者 蒋莲芬 孙令仪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4年第6期879-880,共2页
本文采用pH电位法测定不同温度下的稳定常数,并由此求热力学参数.一、实验部分扁桃酸(c.p.德制):新鲜配制并标定.氢氧化钾溶液:用717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处理,使其不合碳酸根并标定.金属盐溶液均用硝酸盐,用适当方法确定浓度.体系的离子强... 本文采用pH电位法测定不同温度下的稳定常数,并由此求热力学参数.一、实验部分扁桃酸(c.p.德制):新鲜配制并标定.氢氧化钾溶液:用717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处理,使其不合碳酸根并标定.金属盐溶液均用硝酸盐,用适当方法确定浓度.体系的离子强度为0.1(KNO_(3)).以玻璃电极和甘汞电极用pHS-2型酸度计在氮气氛中测定p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参数 氧化钾溶液 甘汞电极 玻璃电极 稳定常数 扁桃酸 mn() C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锰氧化细菌处理矿山废水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泽 张瑞雪 +1 位作者 吴攀 董慧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3-176,185,共5页
以KMnO4改性锰砂、未经改性锰砂、陶粒和碳酸盐岩4种载体材料,分为接种Mn(Ⅱ)氧化细菌试验组和未接种试验组,在好氧条件下探究不同Mn2+浓度、HRT、重金属离子以及pH值对接种Mn(Ⅱ)氧化细菌在不同填料上去除Mn2+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以KMnO4改性锰砂、未经改性锰砂、陶粒和碳酸盐岩4种载体材料,分为接种Mn(Ⅱ)氧化细菌试验组和未接种试验组,在好氧条件下探究不同Mn2+浓度、HRT、重金属离子以及pH值对接种Mn(Ⅱ)氧化细菌在不同填料上去除Mn2+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Mn2+浓度为20 mg/L时各组去除效果最佳;重金属存在对各组影响不明显;在Fe2+存在的条件下,接种改性锰砂和非改性锰砂组处理效果优于非接种组;低pH值对Mn(Ⅱ)氧化细菌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氧化细菌 酸性矿山废水 锰去除 金属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锰(II)催化臭氧化TNT的机理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耀国 惠林 +2 位作者 赵晨辉 王秋华 冯文璐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5期17-21,共5页
以TNT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M n(II)催化臭氧化作用机理,以及HCO3-、pH值和催化剂投量及投加方式对催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M n(II)对臭氧化TNT的催化作用明显。对于一定量的催化剂,一次性投加比多次投加时的催化效果好,催化剂的浓度为0... 以TNT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M n(II)催化臭氧化作用机理,以及HCO3-、pH值和催化剂投量及投加方式对催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M n(II)对臭氧化TNT的催化作用明显。对于一定量的催化剂,一次性投加比多次投加时的催化效果好,催化剂的浓度为0.106m o l/L、pH值约为5时效果比较理想,废水溶液的HCO3-质量浓度为58.1m g/L或290.5m g/L时,对催化效果几乎没有影响。在催化氧化过程中,COD的去除率明显小于TNT,且TNT浓度减小与硝酸盐浓度增加的比例为1∶1,说明TNT降解不彻底。M n(II)催化臭氧化过程中产生的水合二氧化锰使胶体表面及溶液-胶体界面增加。臭氧和TNT富集,TNT的氧化分解易于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mn()-催化臭氧化 水合二氧化 TNT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锰活化氧气产生活性氧的种类、动力学及反应机制
20
作者 李佳宁 袁艺博 +6 位作者 张峻达 李宁 郭钦 余扬逸 黄倩倩 魏西鹏 江进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1-231,共11页
铁/锰硫矿物广泛存在于缺氧地下环境中,铁(Fe)、锰(Mn)和硫(S)元素的循环过程控制着地下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过程。氧气(O_(2))扰动下,铁硫矿物可通过双电子路径还原O_(2),产生活性氧(ROS),但锰硫矿物与O_(2)反应产生ROS的反应过... 铁/锰硫矿物广泛存在于缺氧地下环境中,铁(Fe)、锰(Mn)和硫(S)元素的循环过程控制着地下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过程。氧气(O_(2))扰动下,铁硫矿物可通过双电子路径还原O_(2),产生活性氧(ROS),但锰硫矿物与O_(2)反应产生ROS的反应过程还不清楚。以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典型锰硫矿物硫化锰(MnS)为研究对象,探究MnS活化O_(2)产生ROS的种类、动力学原理及反应机制。结果表明,MnS可以活化O_(2)产生大量ROS,包括羟基自由基(·OH)、过氧化氢(H_(2)O_(2))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相同条件下,MnS/O_(2)体系中产生·OH累积量高达389.0μmol/L,其产量分别为相同浓度马基诺矿(FeS)和黄铁矿(FeS_(2))体系的4.4、149.6倍;O_(2)首先被MnS提供的单电子还原,产生O_(2)^(·-),继而再获得一个电子,生成H_(2)O_(2);溶解性Mn2+催化O_(2)/H_(2)O_(2)产生·OH的效率比较低,但结构态Mn(Ⅱ)可以高效催化H_(2)O_(2)产生·OH,因此,非均相催化H_(2)O_(2)是产生·OH的重要途径;溶解性的S^(2-)将电子传递至高价态的Mn(Ⅲ)/Mn(Ⅳ),促进了结构态Mn(Ⅱ)的再生,强化了Mn(Ⅱ)/Mn(Ⅲ)电子循环,进而提升了·OH的产生效率;以苯酚为目标污染物,MnS/O_(2)体系3 h内对5 mg/L苯酚的降解效率高达97.4%,表明利用MnS活化O_(2)具有较好的环境修复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锰 氧气 羟基自由基 氧化 结构态m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