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5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叶片点云骨架提取的综合实验设计
1
作者 张连宽 林宇亮 +2 位作者 蔡贤资 张昕 岑冠军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9-124,共6页
该文设计了根据几何特征提取水稻植株点云骨架的综合数学实验项目。基于三维图像重建技术构建了水稻植株点云采集系统,对获取的原始点云采用L1中值法提取植株骨架;针对水稻主茎叶向上生长特征,从植株骨架中提取主茎叶骨架,并基于叶尖点... 该文设计了根据几何特征提取水稻植株点云骨架的综合数学实验项目。基于三维图像重建技术构建了水稻植株点云采集系统,对获取的原始点云采用L1中值法提取植株骨架;针对水稻主茎叶向上生长特征,从植株骨架中提取主茎叶骨架,并基于叶尖点仅在一侧有近线性邻居的特点,识别出各个叶片的叶尖;以各叶尖点为起点,基于叶片渐近弯曲并交于主茎的特点,实现各叶片骨架的分割。该实验方案能准确提取水稻植株、主茎和叶片的骨架,叶片个数检测准确率为96.43%。该实验设计涉及作物学、点云图像生成与处理、表型几何特征解析与编程实现等方面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实践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实验设计 水稻点云 叶片几何特征 骨架提取 数学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InP量子点材料的制备与制氢活性分析综合实验设计
2
作者 于姗 谢江川 +4 位作者 叶嘉乐 陈钇江 王芳 罗玉梅 周莹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4-219,共6页
该文设计了不同InP量子点的制备、材料表征和制氢活性分析光催化综合性实验,作为“材料分析方法”课程实验。首先通过热注入法设计合成了三类不同的量子点:单独的InP量子点、壳层修饰的InP/ZnS量子点及Ni掺杂ZnS的InP/ZnS(InP/Ni:ZnS)... 该文设计了不同InP量子点的制备、材料表征和制氢活性分析光催化综合性实验,作为“材料分析方法”课程实验。首先通过热注入法设计合成了三类不同的量子点:单独的InP量子点、壳层修饰的InP/ZnS量子点及Ni掺杂ZnS的InP/ZnS(InP/Ni:ZnS)量子点;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能量散射X射线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发光光谱对其结构组成、元素分布、带隙大小等进行了分析;通过光催化制氢活性研究了ZnS壳层以及Ni掺杂对InP量子点材料催化活性的影响。学生可在整个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了解量子点光催化制氢的基本原理,掌握前沿热点材料量子点的制备,并加强对相关材料分析方法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设计 实验教学 量子点制备 光催化 材料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基水凝胶柔性传感器制备的综合实验设计
3
作者 蒋灿 唐良张 +3 位作者 吴艳光 张云飞 郭庆中 李亮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8-183,共6页
为提高材料化学专业四年级本科生的科研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设计了一个制备木质素基水凝胶柔性传感器的综合实验。该综合实验要求本科生通过文献调研,首先制备脱甲氧基木质素磺酸钠(DLS),再分别与丙烯酰胺单体和丙烯酸钠单体共聚,制备DL... 为提高材料化学专业四年级本科生的科研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设计了一个制备木质素基水凝胶柔性传感器的综合实验。该综合实验要求本科生通过文献调研,首先制备脱甲氧基木质素磺酸钠(DLS),再分别与丙烯酰胺单体和丙烯酸钠单体共聚,制备DLS基聚丙烯酰胺(PAM)和聚丙烯酸钠(PAANa)单网络水凝胶(PAM-DLS和PAANa-DLS),并在(PAM-DLS和PAANa-DLS)共聚过程中添加聚丙烯醇(PVA)形成的双网络水凝胶(PAM-DLS/PVA和PAANa-DLS/PVA)。通过测试水凝胶机械性能、导电性能和力敏性能,探讨其潜在的应用。实验指导学生全方位地掌握木质素化学改性、水凝胶合成与制备、材料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数据分析以及课程论文撰写等实验技能。教学实践结果表明,通过该综合实验,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材料化学合成的基本实验技能,还能通过数据讨论与科学论文撰写训练,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其科研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基水凝胶 柔性传感器 综合实验设计 科研能力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硫化氢荧光分子探针的综合实验设计与教学实践
4
作者 赵李霞 崔瀚文 +5 位作者 张梦寻 姚思毅 赵可瑜 王皓 刘娅彤 邹月利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8-163,共6页
将“新型硫化氢(H2S)荧光分子探针X-5的合成、表征及应用”这一具体科研成果进行合理的设计,结合大学本科综合实验教学大纲的内容与要求,转化为综合性教学实验。实验内容包括:探针合成、结构表征、识别机理研究、光谱性能探究以及密度... 将“新型硫化氢(H2S)荧光分子探针X-5的合成、表征及应用”这一具体科研成果进行合理的设计,结合大学本科综合实验教学大纲的内容与要求,转化为综合性教学实验。实验内容包括:探针合成、结构表征、识别机理研究、光谱性能探究以及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等。该实验设计涵盖了多学科交叉融合,实现了科研和教学的有机结合。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科研实验的兴趣,有助于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实验设计 教学实践 荧光分子探针 硫化氢 特异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AI+数字化”实验设计与分析
5
作者 李晓理 石婷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196,共6页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与数字化技术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高等教育体系尤其是研究生教育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环节,需紧跟时代步伐。该文探讨了如何建设“AI+数字化”实...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与数字化技术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高等教育体系尤其是研究生教育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环节,需紧跟时代步伐。该文探讨了如何建设“AI+数字化”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并以典型实验设计与分析为例进行了阐述,目的是解决传统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难以全方位指导顾及每位学生、实时答疑、个性化培养等诸多问题和难题,为研究生提供精准、规范且个性化的实践能力培养方案,从而提升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及理论知识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培养 实践能力 AI+数字化 实验设计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Br_(3)(Ce)探测器性能测试实验设计
6
作者 罗文 李鑫祥 +4 位作者 时正佳 罗凯军 刘泓辰 张书桐 宋良宏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0-116,共7页
随着核科学技术的发展,核物理和核探测领域对高性能探测器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在核类专业实验课程中加入前沿的探测器测试内容至关重要。这有助于学生提前接触科研设备,为将来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基础,并通过实验室实践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 随着核科学技术的发展,核物理和核探测领域对高性能探测器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在核类专业实验课程中加入前沿的探测器测试内容至关重要。这有助于学生提前接触科研设备,为将来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基础,并通过实验室实践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该文设计了包括基于LaBr_(3)(Ce)的探测系统搭建、本底测量、能量刻度、能量分辨率刻度以及符合测量等内容的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项实验能够准确测量核素能谱,并能通过数据计算核素活度,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Br_(3)(Ce)探测器性能测试 符合测量 学术型人才培养 实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毕业实验设计组建多学科交叉科研互助小组提升大学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
7
作者 高慧婕 刘志强 刘超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7-624,共8页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已成为当下医药类大学生从事科研实践所必需掌握的实验技能。为满足不同学科和不同专业对分子生物学技能的培养需求,本次研究组建跨专业、跨学科和跨国籍的科研互助小组,将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的培养与大型毕业实验设...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已成为当下医药类大学生从事科研实践所必需掌握的实验技能。为满足不同学科和不同专业对分子生物学技能的培养需求,本次研究组建跨专业、跨学科和跨国籍的科研互助小组,将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的培养与大型毕业实验设计相结合,在综合实验中共同实践和掌握聚合酶链式反应、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等多项分子生物学技能。此次科研互助小组模式的开展,学生反馈良好,普遍认为自身的分子生物学技能大幅提升;药学专业和生物科学专业科研小组成员的《分子生物学》考核成绩分别是80.7分和72.5分,较同专业平均成绩74.77分和67.26分均有明显提高,学生分子生物学综合能力提升;科研小组成员多人多次参加省级生物医药技能大赛,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多项,成功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6项,其中省级1项,校级5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有效提升;科研小组成员毕业答辩成绩86.12分,显著高于同答辩组全体成员平均成绩83.43分,学生的毕业设计水平和综合素能显著提高;科研小组成员考研录取率90%,显著高于同答辩组平均考研录取率38.61%。基于毕业实验设计组建多学科交叉科研互助小组,优化了教学资源,整合了教学优势,有效提升了大学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和科研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交叉 分子生物学技能 科研互助小组 毕业实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气驱替甲烷教学实验设计
8
作者 杜锋 张义洋 +3 位作者 王凯 周爱桃 吴建松 解北京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共5页
为了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突破传统负压抽采技术在低渗透煤层中应用的局限性,同时针对实践教学与科研结合不紧密的问题,设计了氮气驱替甲烷教学实验。采用自主设计的气体双向扩散实验装置,开展不同注气压力下氮气驱替甲烷实验以及不同吸附... 为了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突破传统负压抽采技术在低渗透煤层中应用的局限性,同时针对实践教学与科研结合不紧密的问题,设计了氮气驱替甲烷教学实验。采用自主设计的气体双向扩散实验装置,开展不同注气压力下氮气驱替甲烷实验以及不同吸附压力下一元气体扩散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注气压力的增加,甲烷的总排放体积、解吸体积、驱替时间和氮气突破时间均呈现增长趋势;氮气驱替甲烷实验中,甲烷总排放体积和解吸体积显著高于一元气体扩散实验,分别提高了42.20%~59.16%和121.78%~145.86%。通过该教学实验,学生加深了对氮气驱替甲烷技术的理解,促进了教学与科研之间的紧密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气驱替 煤层瓦斯 吸附-解吸 实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实验设计法优化大气等离子喷涂氧化铝涂层工艺参数
9
作者 宋厚生 孔令杰 +6 位作者 张伟平 张峰 王泽鑫 陈靓瑜 章君 Dobuvyy Oleksand 芦笙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5-246,259,共13页
目的研究大气等离子喷涂工艺参数对氧化铝涂层性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影响机制,以获得一组优化的喷涂工艺参数。方法使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在GCr15轴承钢表面制备镍-铝黏接层和氧化铝工作层,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改变喷涂工艺参数中的电... 目的研究大气等离子喷涂工艺参数对氧化铝涂层性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影响机制,以获得一组优化的喷涂工艺参数。方法使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在GCr15轴承钢表面制备镍-铝黏接层和氧化铝工作层,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改变喷涂工艺参数中的电流、氩气流量、喷涂距离和预热道次,使用热电偶测量喷涂过程中涂层和基体的温度,并对所制备涂层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硬度、结合强度进行表征。结果涂层的温度主要受到电流和氩气流量的影响。在喷涂后期,涂层的温度趋于稳定,预热道次对涂层的平衡温度无显著影响。涂层主要由α-Al_(2)O_(3)、γ-Al_(2)O_(3)组成,涂层中的γ-Al_(2)O_(3)含量与电流、氩气流量呈正相关。较高的电流、较低的氩气流量及较近的喷涂距离可以提高涂层的沉积效率,但过高的电流和氩气流量会增大涂层的孔隙率。涂层的硬度与γ-Al_(2)O_(3)含量、涂层温度呈正相关。结论综合考虑了涂层的孔隙率、平均硬度和结合强度,确定了一组最佳工艺参数,电流为650 A,氩气流量为30 L/min,喷涂距离为120 mm,预热2道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 氧化铝陶瓷涂层 涂层性能优化 正交实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建筑火灾全尺寸实验设计与实践
10
作者 吴乐 钟茂华 +3 位作者 胡鹏 程辉航 岳顺禹 华福才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18,共10页
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促使高层建筑的数量和兴建速度迅速增长,增加了高层建筑的诸多消防安全隐患。运用全尺寸实验方法构建真实可靠的高层建筑火灾情景,对不同类型火灾事故进行实验模拟,进而开展高层建筑火灾... 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促使高层建筑的数量和兴建速度迅速增长,增加了高层建筑的诸多消防安全隐患。运用全尺寸实验方法构建真实可靠的高层建筑火灾情景,对不同类型火灾事故进行实验模拟,进而开展高层建筑火灾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实践价值。该文总结了以往的建筑火灾研究进展和全尺寸火灾实验实例,分析了高层建筑火灾引起的房间内部、相邻房间以及楼梯间烟气运动规律及蔓延扩散原理。同时,进行了高层建筑火灾全尺寸实验设计,详细讨论了火源发生装置、实验测量系统、工况设计、步骤设计和结果分析等内容的具体设计方法,并通过某市一实际建筑开展高层建筑全尺寸火灾实验,分析了多房间阻塞、相邻多房间、开阔大房间以及楼梯间的4种不同情况的实践案例,研究结果可为相关的建筑火灾全尺寸实验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火灾 全尺寸 实验设计 实践案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旋龙脑对大肠杆菌运动影响的综合实验设计
11
作者 刘丽艳 周应宁 +1 位作者 吴虹 苏健裕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0-154,共5页
针对基础微生物实验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基本理念和基础操作技术,但缺乏对科研系统思维和实践能力训练的问题,以科研成果为依托,设计了在抗菌材料研究领域广泛应用的综合实验项目。该实验从细菌自我生理调控的角度出发,探究大肠杆菌对天然... 针对基础微生物实验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基本理念和基础操作技术,但缺乏对科研系统思维和实践能力训练的问题,以科研成果为依托,设计了在抗菌材料研究领域广泛应用的综合实验项目。该实验从细菌自我生理调控的角度出发,探究大肠杆菌对天然抗菌物质右旋龙脑的运动行为响应。学生在巩固微生物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学习细菌趋化性测定方法,并利用显微追踪技术动态记录细菌行动轨迹。通过该实验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构建符合个性化发展需求的知识体系,增强其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龙脑 细菌趋化性 细菌运动行为 综合实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柔性微机电系统传感阵列的形变重构实验设计
12
作者 王玉红 葛勇强 +1 位作者 陈家旺 金章勇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11,共6页
为研究柔性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阵列在海底地质变形监测中的形变重构性能,研制了MEMS传感阵列样缆,并构建其形变曲线重构模型。搭建了由实验台架、步进电动机和数据采集模块等组成的MEMS传感阵列的形变监测与重构实验系统。通过实验获... 为研究柔性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阵列在海底地质变形监测中的形变重构性能,研制了MEMS传感阵列样缆,并构建其形变曲线重构模型。搭建了由实验台架、步进电动机和数据采集模块等组成的MEMS传感阵列的形变监测与重构实验系统。通过实验获取不同状态下传感阵列形变曲线重构模型数据,结合实际形变数据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该传感阵列的形变监测与重构能力。该实验的开展能够加深学生对MEMS设计、传感器信号采集与处理等知识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电系统传感阵列 形变监测与重构 实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化学创新综合实验设计--低共熔溶剂中3,5-二芳基吡啶的合成
13
作者 闫浩 孙茁然 李小蓉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64-874,共11页
将低共熔溶剂应用于特殊的齐齐巴宾(Chichibabin)吡啶反应来合成3,5-二芳基吡啶,低共熔溶剂作为催化剂/溶剂,廉价易得,制备方法简单,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将需要传统有机溶剂媒介改进为在绿色环保低共熔溶剂中进行反应,使得反应更加... 将低共熔溶剂应用于特殊的齐齐巴宾(Chichibabin)吡啶反应来合成3,5-二芳基吡啶,低共熔溶剂作为催化剂/溶剂,廉价易得,制备方法简单,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将需要传统有机溶剂媒介改进为在绿色环保低共熔溶剂中进行反应,使得反应更加简便、环境友好。同时,对该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探究了不同取代基团对反应收率的影响,为齐齐巴宾吡啶合成3,5-二芳基吡啶提供了一种创新教学方案。该实验过程不仅涉及萃取、浓缩和柱层析等基本实验操作,还包含低共熔溶剂的制备、红外光谱表征、热稳定性测试、产物的熔点测定、核磁共振和质谱等结构表征环节,同时还渗透了绿色化学的思维,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共熔溶剂 齐齐巴宾吡啶合成 3 5-二芳基吡啶 创新综合实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苹果树果实目标检测实验设计
14
作者 闫彬 邵军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共4页
为了在提高苹果树果实目标识别模型检测精度的同时减小模型体积,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5s的轻量化改进模型,用于苹果树果实目标识别,并设计了相关实验。对YOLOv5s网络架构进行改进,在骨干网络中替换嵌入深度可分离卷积模块。实验结果表明... 为了在提高苹果树果实目标识别模型检测精度的同时减小模型体积,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5s的轻量化改进模型,用于苹果树果实目标识别,并设计了相关实验。对YOLOv5s网络架构进行改进,在骨干网络中替换嵌入深度可分离卷积模块。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测试集图像,改进模型对苹果树果实目标的平均识别精度为92.4%,单张图像的识别时间为37ms,模型体积为11.2MB。与YOLOv5s相比,改进模型平均识别精度提高了0.9%,识别速率提高了16%,模型体积压缩了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 果实识别 深度学习 实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陷型钨酸铋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环丙沙星综合实验设计
15
作者 刘琼 邱媛 +1 位作者 章颖 田凡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8-93,共6页
以乙二醇为溶剂,采用溶剂热法,通过改变溶剂热反应时间合成了具有不同氧空缺含量的钨酸铋(Bi_(2)WO_(6))纳米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电子顺磁共振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样品的物相结构、缺陷以及形貌进行了表征。以环丙沙星(CIP)溶液为目... 以乙二醇为溶剂,采用溶剂热法,通过改变溶剂热反应时间合成了具有不同氧空缺含量的钨酸铋(Bi_(2)WO_(6))纳米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电子顺磁共振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样品的物相结构、缺陷以及形貌进行了表征。以环丙沙星(CIP)溶液为目标污染物,在模拟太阳光下测试所制备样品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Bi_(2)WO_(6)中引入氧空缺可以明显提升其光催化降解CIP的活性,其中具有适中氧空缺含量的BWO-3样品性能最佳,240min内对CIP的降解效率高达97.7%。光电化学性能测定结果表明,引入适量氧空缺不仅可以提升Bi_(2)WO_(6)对光的吸收能力,还有利于电子-空穴的产生、迁移与分离,从而有效提升其光催化活性。该综合实验涵盖纳米材料制备、表征及光催化性能测试、仪器分析及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激发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缺陷 钨酸铋 综合实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的简易合成及其催化性能调控的教学实验设计
16
作者 任月萍 张周 陶梦娜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8-143,共6页
针对环境工程、制药工程和化学工程等专业设计了“Fe@C的简易合成及其催化性能调控”研究性实验。通过热处理含铁蜡烛灰制备得到碳包铁(Fe@C)催化剂。运用比表面和孔隙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 针对环境工程、制药工程和化学工程等专业设计了“Fe@C的简易合成及其催化性能调控”研究性实验。通过热处理含铁蜡烛灰制备得到碳包铁(Fe@C)催化剂。运用比表面和孔隙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等手段表征了催化剂的结构和形貌。通过降解实验发现,Fe@C体系中,在0.5 g/L H_(2)O_(2)存在下,初始浓度为10 mg/L的磺胺甲恶唑(SMX)可以在120 min内被完全降解。实验通过设置多个流程,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提升科研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芬顿 铁剂催化剂 污染物降解 实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锂硅氧碳负极制备与锂电性能测试实验设计
17
作者 韩俊伟 杨斐 +1 位作者 徐倩 孔德斌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6-91,共6页
该文设计了预锂硅氧碳负极制备和锂电性能测试研究型综合实验。实验通过混合热处理的固相预锂化方法制备预锂硅氧碳材料,并首次在固态体系中对其进行了一系列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实验内容涉及材料制备与表征、电极制备与电池组装、... 该文设计了预锂硅氧碳负极制备和锂电性能测试研究型综合实验。实验通过混合热处理的固相预锂化方法制备预锂硅氧碳材料,并首次在固态体系中对其进行了一系列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实验内容涉及材料制备与表征、电极制备与电池组装、性能测试与结果分析。该实验的设计和实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兴趣,深化理论理解,掌握基本的锂离子电池制作流程和测试方法,培养利用理论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设计 预锂化 硅氧碳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吸、放热反应温差发电的实验设计
18
作者 朱玉林 《化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83,共3页
设计一种利用化学吸、放热反应进行温差发电的实验。实验装置有两个不锈钢方盒,一个放置柠檬酸与碳酸钠固体,产生吸热反应;另一个放置盐酸与镁条,产生放热反应。在两个方盒中间紧贴一个温差发电片,将产生的温度差转换为电能,从而能驱动... 设计一种利用化学吸、放热反应进行温差发电的实验。实验装置有两个不锈钢方盒,一个放置柠檬酸与碳酸钠固体,产生吸热反应;另一个放置盐酸与镁条,产生放热反应。在两个方盒中间紧贴一个温差发电片,将产生的温度差转换为电能,从而能驱动小风扇持续转动约20分钟。经测量,温差60℃时,发电片能产生2.2 V的电压和0.4 A的电流。实验设计采用通过高效导热材料提升导热效率,并使用隔热气泡垫延长供电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温差发电 实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化学工作站的电镀镍综合实验设计与教学模式探索
19
作者 卜路霞 金会义 +2 位作者 王俊斌 支华明 金欣蕾 《电镀与精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4-138,共5页
基于新工科、新农科对应用型与创新型复合人才的迫切需求,以电化学工作站为基础,设计电镀镍综合实验,并构建“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实验内容包括基材处理、溶液配制、三电极体系搭建、电化学测试及性能表征等多个模块... 基于新工科、新农科对应用型与创新型复合人才的迫切需求,以电化学工作站为基础,设计电镀镍综合实验,并构建“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实验内容包括基材处理、溶液配制、三电极体系搭建、电化学测试及性能表征等多个模块。同时,整合项目式学习与翻转课堂教学策略,着力提升学生的电化学测试技能、数据分析能力以及科研思维素养。通过该实验设计,团队小组的合作意识得以有效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兴趣显著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切实增强,为学生后续投身电化学领域研究及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镍 电化学工作站 实验设计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A量表在初中科学实验设计中的应用——以“光合作用的条件”为例
20
作者 林威丞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1,共4页
以“光合作用的条件”为例,尝试将PTA量表应用于初中科学实验设计:首先从科学史中提取实验设计的评价要素,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后给出PTA前生量表,学生依据量表迭代方案,建立支架以评促学;再给出PTA后生量表,学生依据此量表再一... 以“光合作用的条件”为例,尝试将PTA量表应用于初中科学实验设计:首先从科学史中提取实验设计的评价要素,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后给出PTA前生量表,学生依据量表迭代方案,建立支架以评促学;再给出PTA后生量表,学生依据此量表再一次迭代方案。同时建立标准并收集评价数据,以评促教,明确后续教学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作用 PTA量表 实验设计 教学评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