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omsol多相流模型的海底滑坡运动演化过程模拟应用
1
作者 颜鹏 戴自立 《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52,共10页
海底滑坡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海洋工程危害巨大,同时海底滑坡引发的次生灾害也会对沿海地区造成威胁,因此对海底滑坡的运动过程展开研究至关重要。本文运用Comsol多相流数值仿真软件系统建立了海底滑坡多相流数值模型,同时选用Her... 海底滑坡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海洋工程危害巨大,同时海底滑坡引发的次生灾害也会对沿海地区造成威胁,因此对海底滑坡的运动过程展开研究至关重要。本文运用Comsol多相流数值仿真软件系统建立了海底滑坡多相流数值模型,同时选用Herschel-Bulkley-Papanastasiou(HBP)黏性流体模型模拟滑坡体,采用经典牛顿流体模型模拟周围水体。为了验证数值模型的准确性,将数值模型结果与文献中的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本文所建立的Comsol模拟结果与文献结果数据吻合,说明该模型具备一定的准确性,可以用于海底滑坡研究及预测。同时为了进一步展开对海底滑坡的研究分析,本文对朱家尖海底滑坡进行模拟,预测了滑坡体前缘速度以及滑移距离。本研究可以为海底滑坡预测与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滑坡 多相 运动演化 Comsol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压缩多相流模型的舰艇附近水下爆炸数值模拟
2
作者 俞万里 杨澳 +3 位作者 汤兆烈 程晗 张之阳 刘葳兴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69-381,共13页
研究舰艇附近水下爆炸问题对船体结构设计、爆炸冲击损害预测及人员安全保障至关重要。为此,提出改进扩散界面法中的六方程可压多相流模型以解决冲击波条件下热力学状态预测偏差,并为相关抗冲击机理研究与数值方法优化提供支撑。通过引... 研究舰艇附近水下爆炸问题对船体结构设计、爆炸冲击损害预测及人员安全保障至关重要。为此,提出改进扩散界面法中的六方程可压多相流模型以解决冲击波条件下热力学状态预测偏差,并为相关抗冲击机理研究与数值方法优化提供支撑。通过引入混合能量校正方程及更精确的气体状态方程改进模型,在非结构网格系统构建数值算法程序,采用基于最小二乘重建和Barth-Jespersen限制器的二阶守恒定律的单调上游中心方案(Monotonic Upstream-centered Scheme for Conservation Laws,MUSCL)-Hancock格式、两相流带接触的Harten-Lax-van Leer(Harten-Lax-van Leer Contact,HLLC)黎曼求解器求解齐次双曲型方程,以Newton-Raphson迭代法求解瞬时压力松弛方程。研究结果表明:混合能量方程校正后,模型模拟流体冲击波速度和界面的结果与欧拉方程精确解高度吻合,解决界面附近数值振荡问题;相较于实验数据,改进型模型相对误差1.13%,准确度提升0.33%,且通过拟合冲击Hugoniot曲线获得更精确的刚性气体状态方程(Stiffened Gas Equation of State,SG-EOS)参数,同时可清晰呈现水下爆炸的冲击波传播、气泡胀缩及坍塌水射流现象,但在气泡界面清晰度、射流精细度上存在缺陷,主要受数值格式极端梯度下耗散特性限制。综上,改进型六方程可压多相流模型有效提升了舰艇附近水下爆炸模拟准确性,为深入研究舰艇抗冲击机理提供重要支撑,也为后续相关数值方法的优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艇 水下爆炸 六方程模型 可压缩多相 黎曼求解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M-VOF耦合的高铅渣底吹还原炉内多相流动数值模拟
3
作者 闫红杰 黄正宗 +2 位作者 郝澳 夏韬 刘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7-620,共14页
高铅渣底吹还原炉内天然气-熔体或载气-熔体-煤粉构成的多相体系复杂行为与熔炼效率和系统产能紧密相关。本文基于DPM-VOF耦合模型,研究了工业尺度的高铅渣底吹还原炉内分别以天然气和煤粉为还原剂的气-液两相流和气-液-固多相流复杂行... 高铅渣底吹还原炉内天然气-熔体或载气-熔体-煤粉构成的多相体系复杂行为与熔炼效率和系统产能紧密相关。本文基于DPM-VOF耦合模型,研究了工业尺度的高铅渣底吹还原炉内分别以天然气和煤粉为还原剂的气-液两相流和气-液-固多相流复杂行为。结果表明:天然气作还原剂时,炉膛两端熔体流速平缓,喷枪区域流速剧烈,呈“脉冲状”分布;喷枪附近压力呈两侧大、中间小的“V”字形分布;喷枪区域压力波动剧烈,虽可强化气液搅拌过程但易造成喷枪损坏和熔体喷溅。采用煤粉作还原剂时,煤粉从喷枪喷出后最初分布在气团内部和气液交界面处,随后扩散至熔池中上部和烟气区域;熔池内煤粉分布在0.25~0.85 m深度范围;喷枪附近煤粉浓度相近,均未出现沉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吹还原炉 多相 DPM-VOF模型 数值模拟 直接炼铅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气率下多相混输泵内流特性
4
作者 张睿杰 耿琳琳 +2 位作者 高一博 田中杰 张德胜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56-662,共7页
为研究不同含气率下混输泵内部流场,采用欧拉-欧拉多相流模型对三级螺旋轴流式混输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高含气率下混输泵内部压力、气液两相分布以及各过流部件熵产值随含气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含气率增大,叶轮增压效果线性降低... 为研究不同含气率下混输泵内部流场,采用欧拉-欧拉多相流模型对三级螺旋轴流式混输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高含气率下混输泵内部压力、气液两相分布以及各过流部件熵产值随含气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含气率增大,叶轮增压效果线性降低,但每一级叶轮的相对增压比在不同含气率下几乎维持在同一水平;在混输泵内气体主要分布于叶轮叶片吸力面与导叶叶片吸力面,并由于离心力及气液两相密度差,液体在叶轮内趋向于轮缘处聚集,但液相在导叶中因密度大开始向轮毂移动,气相因密度小上浮至轮缘,气液两相再次由于密度差逐渐混合均匀;通过熵产分析发现,在含气率为0~20%时,流场中的能量损失随着含气率增大而显著增大,在含气率为20%~80%时,熵产值维持较高水平并随含气率增大而增大,流场中的能量损失主要来自叶轮内的二次流动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输泵 欧拉-欧拉多相模型 高含气率 气液两相分布 熵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闪速熔炼多相流模型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姜保成 郭学益 +2 位作者 王亲猛 王松松 陈建儒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7-228,共22页
铜闪速熔炼具有高处理量、高富氧浓度、高冶炼效率和低环境污染的优势,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推广应用,深入研究闪速熔炼过程中的物理化学现象和原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闪速炉内多相流间相互作用及熔炼动力学行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 铜闪速熔炼具有高处理量、高富氧浓度、高冶炼效率和低环境污染的优势,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推广应用,深入研究闪速熔炼过程中的物理化学现象和原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闪速炉内多相流间相互作用及熔炼动力学行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仅依靠生产经验、试验观测和理论分析难以全面解析炉内多相流传质传热过程、获取流体流动特性、揭示气固多相流相互作用规律,阻碍了闪速炉冶炼效能的进一步提升。当下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发展迅速,正为预测和分析闪速炉内多相流问题提供了高效、准确、直观的帮助。本文在介绍铜闪速炉结构、冶炼原理、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阐述了近年来铜闪速熔炼动力学反应机理、炉内流动特性方面模型化的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全面综述了铜闪速炉在喷嘴、沉淀池、上升烟道、锅炉优化方面的研究成果,为闪速炉生产优化及设计改进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速炉 多相 模型 喷嘴 沉淀池 上升烟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相流全瞬态温度压力场耦合模型求解及分析 被引量:24
6
作者 何淼 柳贡慧 +3 位作者 李军 李梦博 查春青 李根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32,共8页
为准确掌握高温高压条件下环空多相流的流动特性,基于井筒多相流、传热学理论,充分考虑循环流体物性参数随温度压力的变化,建立了适用于深井、超深井的井筒多相流全瞬态温度压力场耦合模型,并提出了迭代求解算法,以塔里木油田某深井为... 为准确掌握高温高压条件下环空多相流的流动特性,基于井筒多相流、传热学理论,充分考虑循环流体物性参数随温度压力的变化,建立了适用于深井、超深井的井筒多相流全瞬态温度压力场耦合模型,并提出了迭代求解算法,以塔里木油田某深井为例分析了井筒瞬态温度、压力耦合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循环8h后井底钻井液的密度由1 360kg/m3升至1 460kg/m3,塑性黏度由8.6mPa·s升至13.8mPa·s;开始循环时井底压力迅速降低,循环0.2h时降至最低,然后逐渐升高,最后趋于稳定;井底钻井液的密度和塑性黏度随循环时间增长而增大;气侵量对井底压力的影响最大,钻井液地面密度、排量、井口回压次之,钻井液地面塑性黏度的影响最小。分析结果可为深井、超深井水力参数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 温度 压力 耦合 物理模型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排液采气井筒多相流机理模型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通 任桂蓉 +2 位作者 钟海全 潘国华 邓渝川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6-140,共5页
基于基本物理原理建立了适用于多种流型的泡排井多相流机理模型。首先,基于Mitchell和Taitel的实验成果,将泡排井流型分为泡状流、段塞流、均质泡沫流和雾状流,建立了流型转换机理模型;随后,建立了各流型的压降计算方法,其中泡状流、段... 基于基本物理原理建立了适用于多种流型的泡排井多相流机理模型。首先,基于Mitchell和Taitel的实验成果,将泡排井流型分为泡状流、段塞流、均质泡沫流和雾状流,建立了流型转换机理模型;随后,建立了各流型的压降计算方法,其中泡状流、段塞流采用漂移模型描述,将均质泡沫流视为幂律流体处理,而雾状流简化为无滑脱模型处理。和川南、鄂尔多斯39口包含多种流型的泡排井测压数据对比,模型的相对误差仅为–0.55%。敏感性分析表明,低气液比泡排井可能呈现泡状流或段塞流,适度注气可实现流型向泡沫流的转变,提高举升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排液采气 多相 机理模型 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欠平衡钻井多相流模型评价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平立秋 汪志明 魏建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5-78,共4页
为了给欠平衡钻井工程设计提供切实可行的井底压力预测模型,比较了利用均匀流动方法(Guo Boyun模型)、经验公式方法(Beggs-Brill模型、Orkiszewski模型、韩洪升和陈家琅模型)以及力学方法(Hasan-Kabir模型和修正的Ansari模型)建立的三... 为了给欠平衡钻井工程设计提供切实可行的井底压力预测模型,比较了利用均匀流动方法(Guo Boyun模型)、经验公式方法(Beggs-Brill模型、Orkiszewski模型、韩洪升和陈家琅模型)以及力学方法(Hasan-Kabir模型和修正的Ansari模型)建立的三类欠平衡钻井稳定流动模型。利用FORTRAN90分别对6个模型进行了编程求解,模拟了欠平衡钻井过程的环空气液两相流动规律,预测了充气液欠平衡钻井的井底压力。并把模型预测结果和现场施工数据以及全尺寸试验井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分别指出了6个模型的预测精度。验证结果表明用力学方法建立的修正的Ansari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可以满足欠平衡钻井井底压力设计的工程精度要求。推荐在欠平衡钻井工程设计中使用该方法,保证全过程的欠平衡钻井,实现欠平衡钻井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平衡钻井 多相模型 评价 分析 精度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污染物在地下环境系统中运移的多相流数值模型 被引量:13
9
作者 薛强 梁冰 +1 位作者 冯夏庭 刘建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20-924,共5页
在综合考虑有石油污染物在地下环境体系中扩散、吸附解吸、界面间分配以及微生物降解等作用下, 建立了有机污染物在多孔介质迁移转化的多相流动力学模型, 并采用特征有限差分方法和隐式压力显式饱和度方法对耦合模型进行数值离散, 编制... 在综合考虑有石油污染物在地下环境体系中扩散、吸附解吸、界面间分配以及微生物降解等作用下, 建立了有机污染物在多孔介质迁移转化的多相流动力学模型, 并采用特征有限差分方法和隐式压力显式饱和度方法对耦合模型进行数值离散, 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 利用该程序对石油污染物在地下环境系统中运移机制进行定量化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石油污染物在地表泄漏以后, 将在重力和毛细力的作用下, 产生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 当污染物迁移到地下毛细管区后, 其向下的运动将整体受到毛细张力的阻碍, 污染物要想进入毛细饱和带必须克服油水界面的进气压力, 这时污染物在毛细饱和带顶部聚集以期获取压力, 同时将产生以水平方向为主的迁移, 最终随着污染物的压力超过其进气压力, 导致污染物进入毛细饱和带, 在地下水水位上形成一个透镜体. 数值模拟曲线与实验测试曲线吻合较好, 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这为定量化研究石油污染物在地下环境系统中分配与归宿及污染预测、预报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物 地下环境系统 多相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G埋地储罐泄漏渗流扩散多相混合数值模型及模拟(Ⅰ) 模型建立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瑞华 陈国华 黄思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163-2167,共5页
在混合模型理论基础上,建立LPG(liquefied petroleum gas)在非饱和砂土中渗流扩散的传热、传质模型,研究LPG埋地储罐在砂土介质中发生泄漏时LPG渗流扩散的物理过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LPG泄漏相态、重力、黏滞力、毛细压力、扩散、非达... 在混合模型理论基础上,建立LPG(liquefied petroleum gas)在非饱和砂土中渗流扩散的传热、传质模型,研究LPG埋地储罐在砂土介质中发生泄漏时LPG渗流扩散的物理过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LPG泄漏相态、重力、黏滞力、毛细压力、扩散、非达西效应、气液相之间相互作用等影响因素的作用;在Forchheimer方程基础上,推导出多相混合流的非达西流动方程,并根据LPG实际渗流过程中流动状态的变化,将多相流非达西系数根据Reynolds数变化进行相应的改变,实现对多相流体从非达西流动向达西流动的转变现象的描述,能够模拟多种流动状态变化,扩展了模型的适用范围;根据LPG不溶于水的特性,简化了组分方程,推导出LPG体积浓度计算式。该模型能描述LPG埋地储罐泄漏后在砂土中流动趋势和对周围造成的影响,为埋地储罐场地选取、周边区域规划和事故预防、预测、应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G埋地储罐 多孔介质 多相 数值模型 非达西效应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筒环空稳态多相流水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13
11
作者 尹邦堂 李相方 +1 位作者 孙宝江 Zhang Hongquan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9-366,共8页
基于井筒环空气液两相流流型的分类及特点,建立适合于直井、斜井的井筒环空段塞流、环状流水动力学模型及环空流型过渡准则。基于井筒环空多相流特性,以液膜区域为控制单元,考虑油管膜、套管膜双层液膜的存在及气芯中液滴对质量、动量... 基于井筒环空气液两相流流型的分类及特点,建立适合于直井、斜井的井筒环空段塞流、环状流水动力学模型及环空流型过渡准则。基于井筒环空多相流特性,以液膜区域为控制单元,考虑油管膜、套管膜双层液膜的存在及气芯中液滴对质量、动量传递的影响,推导了环空段塞流、环状流质量、动量守恒方程,得到了段塞流与分散泡状流、泡状流及环状流间的流型过渡准则。根据已发表文献中的实验条件,采用本文模型与校正后的圆管模型预测了不同气、液相表观速度下的流型、持液率及压力梯度。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模型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环空流型、持液率及压降梯度,且预测持液率、压力梯度的准确性优于校正后的圆管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筒环空 多相 水动力学模型 稳态 油管膜 套管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PLs污染含水层多相流数值模拟模型的替代模型 被引量:5
12
作者 辛欣 卢文喜 +1 位作者 罗建男 陈社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55-860,共6页
针对表面活性剂强化的重非水相流体(DNAPLs)污染的含水层修复问题,在建立多相流数值模拟模型的基础上,应用拉丁超立方采样(LHS)方法,在多相流模拟模型可控输入变量的可行域内采样,有效提高了采样效率和覆盖程度。根据采集的样品数据集,... 针对表面活性剂强化的重非水相流体(DNAPLs)污染的含水层修复问题,在建立多相流数值模拟模型的基础上,应用拉丁超立方采样(LHS)方法,在多相流模拟模型可控输入变量的可行域内采样,有效提高了采样效率和覆盖程度。根据采集的样品数据集,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多相流模拟模型的替代模型——双响应面模型,为DNAPLs污染含水层修复过程的优化设计的耦合技术探索新的理论和方法。经检验,替代模型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均小于10%,精度较高,说明其在功能上充分逼近模拟模型。运用替代模型实现模拟模型与优化模型的连接,可以大幅度减少优化模型计算过程中直接多次反复调用模拟模型所引起的庞大计算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非水相 多相 数值模拟 拉丁超立方 替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相流和湍流模型对平板膜生物反应器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郁达伟 魏源送 +2 位作者 郑祥 樊耀波 Wei Ding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377-385,共9页
相分布和速度场是浸没式MBR的流体力学特征的核心,这些特征能够通过CFD的多相流模型和湍流模型低成本、高精度地分析。因此,针对浸没式MBR优化结构、缓解膜污染和降低能耗的需求,以MBR流场的快速准确模拟为目标,以国内外3家主要商用浸... 相分布和速度场是浸没式MBR的流体力学特征的核心,这些特征能够通过CFD的多相流模型和湍流模型低成本、高精度地分析。因此,针对浸没式MBR优化结构、缓解膜污染和降低能耗的需求,以MBR流场的快速准确模拟为目标,以国内外3家主要商用浸没式平板MBR为对象,比较了不同多相流、湍流模型对浸没式平板MBR流场、相分布和计算成本的影响,并进行了模拟验证。结果表明,3家国内外浸没式平板MBR的空间构型多根据厂家推荐值设计,其长宽比为1.37±0.63,高径比为0.97±0.23。商用平板MBR的模拟与验证结果表明:①多相流模型对相分布、流场和速度分布的影响比湍流模型更显著,且VOF模型与standard k-ε的模型组合可更为快速准确地模拟浸没式平板MBR的流场特征;②多相流模型选择是计算成本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6核计算时,VOF模型的CPU时间为mixture模型的5.5~3.2倍,realizable k-ε的CPU时间为standard k-ε的1.0~1.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膜生物反应器 计算体力学 多相 模型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油田集输管线多相流腐蚀预测模型 被引量:6
14
作者 宋庆伟 黄雪松 +3 位作者 岳淑娟 刘云 高亚楠 易明新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0-131,共2页
介绍了在多相流条件下如何对油田集输管线介质进行腐蚀因素研究和数学模型建立,并研究了集输管线介质流速、含氧、pH值、矿化度、温度、CO2分压、含水等共7个因素对20#管材的腐蚀影响趋势。文章研究内容采用的多相流腐蚀评价装置获国家... 介绍了在多相流条件下如何对油田集输管线介质进行腐蚀因素研究和数学模型建立,并研究了集输管线介质流速、含氧、pH值、矿化度、温度、CO2分压、含水等共7个因素对20#管材的腐蚀影响趋势。文章研究内容采用的多相流腐蚀评价装置获国家专利,其设计思路和评价方法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较好的指导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输管线 多相腐蚀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相流振荡传热湍流数值模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朱海荣 张卫正 原彦鹏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12,17,共6页
为确定准确描述多相流振荡传热过程的湍流数值模型,分别采用Realizableκ-ε模型和SSTκ-ω模型对多相流振荡传热的流动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对其传热效果进行了预测,并与多组试验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表明:无论是针对闭式空腔振荡传热还... 为确定准确描述多相流振荡传热过程的湍流数值模型,分别采用Realizableκ-ε模型和SSTκ-ω模型对多相流振荡传热的流动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对其传热效果进行了预测,并与多组试验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表明:无论是针对闭式空腔振荡传热还是开式内冷油腔振荡传热,采用SSTκ-ω模型都可以更为准确地模拟多相流振荡运动规律,传热系数计算值与试验结果保持了较高的一致性。对于开式内冷油腔振荡传热计算,随着雷诺数增大,传热系数计算值的误差开始增大,说明SSTκ-ω模型在低雷诺数条件下准确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荡传热 多相 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均质多相流模型的液舱晃荡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东喜 唐文勇 +1 位作者 王晋 薛鸿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3-287,共5页
应用非均质多相流模型对不同装载率和激励频率下矩形液舱的横摇晃荡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液体重心的横向和纵向运动情况,计算了不同工况下自由液面形状与速度场分布以及舱壁测点处压力的时间历程和相应的功率谱密度.模拟结果与均... 应用非均质多相流模型对不同装载率和激励频率下矩形液舱的横摇晃荡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液体重心的横向和纵向运动情况,计算了不同工况下自由液面形状与速度场分布以及舱壁测点处压力的时间历程和相应的功率谱密度.模拟结果与均质模型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非均质模型在模拟液舱晃荡时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货船 晃荡 数值模拟 非均质 多相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相流管道清管模型研究概况 被引量:16
17
作者 徐孝轩 宫敬 邓道明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3年第4期21-24,共4页
清管作业是管道建设和运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作内容。定期清管可以降低流体压降 ,提高管道的输送效率。综述国内外对多相管流清管模型的研究概况 ,分析清管模型存在的不足 。
关键词 多相管道 清管作业 模型 研究 清管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油模型在凝析油气多相集输管流工艺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喻西崇 赵金洲 +3 位作者 胡永全 纪禄军 冯叔初 李玉星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1年第2期39-44,共6页
采用黑油模型计算凝析油气的热物性参数,并采用经验或半经验关系式计算集输管路的压力、温度,计算精度能够满足要求。在输送压力高于凝析油气露点压力的情况下,首先应考虑采用黑油模型进行工艺计算。
关键词 黑油模型 凝析油气 多相集输管 工艺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区多相流体运移模型:以南海神狐海域为例
19
作者 叶鸿 杨涛 +1 位作者 朱国荣 蒋少涌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34-746,共13页
天然气水合物是重要的海洋油气资源,近年来利用孔隙水地球化学手段结合流体反应运移模型对水合物进行勘探已成为研究热点。文章针对南海神狐海域钻探GMGS-1航次的数据资料,用孔隙水溴碘摩尔数比值拟合全新世流体运移速率,构建了二期次... 天然气水合物是重要的海洋油气资源,近年来利用孔隙水地球化学手段结合流体反应运移模型对水合物进行勘探已成为研究热点。文章针对南海神狐海域钻探GMGS-1航次的数据资料,用孔隙水溴碘摩尔数比值拟合全新世流体运移速率,构建了二期次非稳态水合物多相流体运移模型,并以SH7站位作为应用,发现自更新世以来研究区水合物成藏系统处于衰退状态。通过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了解到影响模型输出的参数权重从高到低依次是沉积物孔隙度、有机质含量和沉积埋藏速率。进一步数值分析表明,在水合物成藏系统中,有机质含量与水合物饱和度满足线性相关,其他主要参数与饱和度的关系并非单调函数,且主导水合物稳定区内的甲烷物源是深部外源流体所携带的甲烷。多相流体运移模型对水合物资源勘查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体运移模型 水合物饱和度 孔隙水 多相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井多相流理论模型研究通过鉴定
20
作者 常瑛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8-48,共1页
由我院勘探系张淑梅副教授等人承担的油井多相流理论模型研究于1991年11月通过大庆科委技术鉴定。本课题在研究垂直管流流动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多相流测井解释方法。编制了非集流型两相及集流型环空三相流测井解释软件,并对7口试验井... 由我院勘探系张淑梅副教授等人承担的油井多相流理论模型研究于1991年11月通过大庆科委技术鉴定。本课题在研究垂直管流流动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多相流测井解释方法。编制了非集流型两相及集流型环空三相流测井解释软件,并对7口试验井进行了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 测井解释方法 理论模型研究 动机理 试验井 三相 技术鉴定 张淑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