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站型组合的市域轨交线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
1
作者 于策 顾保南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4-923,共10页
快慢车模式下,恰当的越行有助于提高市域轨道交通线路通过能力,但并非所有车站都具备越行条件。为定量把握线路通过能力与包含站型组合在内的众多因素的关系,提出一种线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在掌握各站站型、列车停站方案、列车区间运... 快慢车模式下,恰当的越行有助于提高市域轨道交通线路通过能力,但并非所有车站都具备越行条件。为定量把握线路通过能力与包含站型组合在内的众多因素的关系,提出一种线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在掌握各站站型、列车停站方案、列车区间运行时分、列车间隔时间、快慢车开行次序,明确越行发生条件的基础上,按次序逐一引入快慢车,计算列车在每个车站的到发/通过时刻并及时调整被该列车越行的列车的运行时刻,之后引入下一列车,直至线路通过能力饱和。计算案例限定了设有到发线的中间站总数,结果表明,针对不同的快慢车开行比例,站型组合对线路通过能力均有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计算线路通过能力时应考虑到站型组合的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路通过能力 市域轨道交通 站型组合 快慢车模式 越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ISUM软件的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路快慢车开行方案客流效果分析
2
作者 王超宇 唐清 +1 位作者 陈虹兵 何鸿杰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0-176,共7页
[目的]与地铁线路相比,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路具有线路较长、乘客运距大等特点。通过开行快慢车,可提高线路的旅行速度,提高乘客出行效率,因此需要研究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路快慢车开行方案的客流效果,并分析快慢车线路乘客出行特征。[方... [目的]与地铁线路相比,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路具有线路较长、乘客运距大等特点。通过开行快慢车,可提高线路的旅行速度,提高乘客出行效率,因此需要研究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路快慢车开行方案的客流效果,并分析快慢车线路乘客出行特征。[方法]选取广州地铁21号线(该线为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路开行方案的客流适应性,阐述了该线的运营现状。以该线进出站刷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该线现状快慢车开行方案下乘客出行时间分布特征。提取3 min分时客流矩阵作为客流输入,使用VISUM软件,建立了基于时刻表的客流分配模型,输出快慢车开行方案的客流指标,分析了现状快慢车开行方案的存在问题及优化方向。[结果及结论]该线快慢车开行方案的节时效果明显,快车对外围客流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外围车站快车发车前呈现了明显的客流进站高峰。应针对快车发车间隔大、快慢车换乘不方便等问题,进一步优化快慢车开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 快慢车 开行方案 客流分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慢车运营线路到发线设计优化研究
3
作者 闻千 荆敏 付义龙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4-50,共7页
[目的]到发线作为快慢车运营组织的关键基础设施,其设计合理性直接影响运营效率与工程投资效益。针对当前我国快慢车线路中存在的配线型式与功能定位不匹配、工程规模与运营效果失衡等问题,亟需对到发线选型和工程设计进行精细化研究。... [目的]到发线作为快慢车运营组织的关键基础设施,其设计合理性直接影响运营效率与工程投资效益。针对当前我国快慢车线路中存在的配线型式与功能定位不匹配、工程规模与运营效果失衡等问题,亟需对到发线选型和工程设计进行精细化研究。[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法,系统梳理双岛四线(正线内、外侧)、一岛四线和双侧四线等4种典型配线的适用场景;运用技术经济比较法,结合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信号系统特性,提出有效长度动态优化模型;采用牵引计算模拟,量化分析不同道岔选型对运行效率的影响。[结果及结论]提出应基于快车越行、慢车避让和快慢车换乘等核心运营需求进行配线选型,综合考虑常规安全防护距离、无防护设置、安全线替代及单向行驶等情况确定到发线有效长度,并统筹区间运行时间、乘客舒适度和土建规模等因素完成道岔选型。通过实际工程案例验证,该方法可显著提升到发线工程设计与运营需求的匹配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快慢车运营 到发线设计 配线选型 有效长优化 道岔选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快慢车的城轨跨线运营开行方案与时刻表优化 被引量:5
4
作者 温芳 柏赟 陈垚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183,共12页
跨线运营是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重要方向,跨线与快慢车组合运营可降低乘客出行时间。本文考虑跨线与快慢车组合模式,构建事件活动图刻画列车运行和乘客出行过程;考虑列车安全运行间隔和列车载客能力等约束,建立以乘客出行时间和列... 跨线运营是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重要方向,跨线与快慢车组合运营可降低乘客出行时间。本文考虑跨线与快慢车组合模式,构建事件活动图刻画列车运行和乘客出行过程;考虑列车安全运行间隔和列车载客能力等约束,建立以乘客出行时间和列车走行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的开行方案与时刻表综合优化模型,决策列车运行交路、停站方案、开行频率及各车次在各站的到发时刻;并针对综合优化模型,设计定制的变邻域搜索算法。案例结果表明,在组合模式下,列车走行成本增加了3%,换乘人次降低了82.5%,总乘客和跨线乘客的平均出行时间分别减少了1.3 min和5.3 min,乘客出行效益有明显提升;跨线与快慢车组合模式小幅增加了无需换乘乘客的出行时间,但大幅降低了跨线乘客的出行时间;换乘站换乘走行时间越长,宜开行的跨线列车频率越大,跨线运营降低乘客出行时间的效果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列车运行计划 事件活动图 跨线运营 快慢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运行延误调整方案仿真评价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洪运 江志彬 +1 位作者 赵源 来佳雯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5-30,39,共7页
[目的]制定合理的列车运行延误调整方案,是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安全、可靠的重点工作之一。对于开行快慢车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需要研究列车运行延误后乘客的选择列车行为,并分析快慢车越行对乘客出行选择的影响。[方法]对快慢车... [目的]制定合理的列车运行延误调整方案,是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安全、可靠的重点工作之一。对于开行快慢车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需要研究列车运行延误后乘客的选择列车行为,并分析快慢车越行对乘客出行选择的影响。[方法]对快慢车线路运行过程中乘客的留乘现象及乘客选择列车行为进行了分析,设计了符合乘客上下车规则和乘客选择列车行为的仿真算法,构建了快慢车运行延误调整方案仿真评价模型。考虑快慢车的始发时间、顺序,以及越行的车次、站点,制定了不同的列车运行延误调整方案。对上海轨道交通16号线原有的计划方案、4个延误调整方案下乘客的出行过程进行了仿真,并对4个延误调整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及结论]该仿真评价模型具有有效性和可靠性,既可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评价列车开行方案提供仿真手段,也可为乘客服务水平提升、列车运能利用率提高、列车开行方案优化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行车组织 列车运行延误调整 快慢车 乘客出行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京私铁快慢车组合运营模式对上海市域轨道交通线的启示 被引量:28
6
作者 刘丽波 叶霞飞 顾保南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6年第11期38-41,共4页
分析了东京私铁快慢车组合运营的方式及其配线方法,指出快慢车组合运营是缩短市域轨道交通旅行时间增强客流吸引力的有效方法。探讨了上海市域轨道交通R2线实行快慢车组合的运营方式,并根据通过能力的要求,结合线路工程具体情况,进行详... 分析了东京私铁快慢车组合运营的方式及其配线方法,指出快慢车组合运营是缩短市域轨道交通旅行时间增强客流吸引力的有效方法。探讨了上海市域轨道交通R2线实行快慢车组合的运营方式,并根据通过能力的要求,结合线路工程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运行图铺画,确定合理的越行站的位置,并结合技术经济的分析比选,推荐一种配线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轨道交通 运营模式 快慢车组合 车站配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开行方案双层规划模型 被引量:15
7
作者 孙元广 史海欧 +1 位作者 王莹 陈绍宽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0-167,共8页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时空分布不均衡特征和乘客长距离出行时效需求,并考虑乘客的换乘行为,提出基于双层规划模型的快慢车开行方案优化方法.上层模型以乘客出行时间和列车周转时间最小为目标,考虑快慢车开行比例、线路通过能力等主要约...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时空分布不均衡特征和乘客长距离出行时效需求,并考虑乘客的换乘行为,提出基于双层规划模型的快慢车开行方案优化方法.上层模型以乘客出行时间和列车周转时间最小为目标,考虑快慢车开行比例、线路通过能力等主要约束,构建多交路条件下的快慢车开行方案优化模型;下层模型通过设计换乘网络刻画乘客换乘行为,构建快慢车方案下的客流分配模型.设计粒子群算法求解所建双层规划模型,以广州地铁14号线为案例,验证本文构建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 双层规划 快慢车开行方案 列车交路 客流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快慢车混合运行时线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12
8
作者 高国飞 张星臣 +1 位作者 罗强 沈景炎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6-165,共10页
为顺应当前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快慢车混合运行的运输组织发展趋势,提出1种可适应不同列车开行方案与开行比例的线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考虑列车最小追踪间隔时间、快慢车开行比例、区间快车越行节约时间、列车在各站的停站时间等重要因素... 为顺应当前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快慢车混合运行的运输组织发展趋势,提出1种可适应不同列车开行方案与开行比例的线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考虑列车最小追踪间隔时间、快慢车开行比例、区间快车越行节约时间、列车在各站的停站时间等重要因素,分越行(设越行站)、追踪(不设越行站)2种运输组织模式,推导所有可能情况下的线路通过能力计算式,构建通用的快慢车混合运行时线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依托广州地铁14号线实际运营数据,计算特定条件下的线路通过能力。结果表明:快慢车开行数量相等时的线路通过能力最小,此时越行模式和追踪模式下的线路通过能力分别为20和13列·h-1;越行模式下,线路最大通过能力为28列·h-1,且随着快车开行数量的增加,通过能力逐渐降低;追踪模式下,以慢车为主和以快车为主的2种开行方案的线路最大通过能力分别为26和30列·h-1,且以快车为主的开行方案的线路通过能力大于以慢车为主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 快慢车混合运行 线路通过能力 列车开行方案 旅客运输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快速轨道交通快慢车运营方案的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高德辉 胡春斌 宗晶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3-78,共6页
在分析区域快速轨道交通的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快慢车结合运营的2种组织模式,并对区域快速轨道交通的越行模式进行利弊分析。结合日本筑波快线的运营模式对金义快速轨道交通运营组织模式进行分析,提出金义轻轨可行的快慢车运营模式... 在分析区域快速轨道交通的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快慢车结合运营的2种组织模式,并对区域快速轨道交通的越行模式进行利弊分析。结合日本筑波快线的运营模式对金义快速轨道交通运营组织模式进行分析,提出金义轻轨可行的快慢车运营模式和越行站设置方法,最后分析其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快速轨道交通 运营模式 快慢车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开行方案设计与评价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孙元广 冉昕晨 +1 位作者 杨帆航 陈绍宽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33-239,共7页
为满足不同类型乘客的出行需求,探索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运营模式下列车开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方法十分必要。在总结国内外快慢车组合运营案例经验基础上,探讨快慢车开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素和方法,主要包括运行交路、停站方案、开行列车... 为满足不同类型乘客的出行需求,探索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运营模式下列车开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方法十分必要。在总结国内外快慢车组合运营案例经验基础上,探讨快慢车开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素和方法,主要包括运行交路、停站方案、开行列车对数与比例的确定方法,并进一步设计评价指标。以某城市地铁线为例,依据线路的基本情况和客流特征,总结快慢车开行方案设计的一般步骤,设计并比选出较优开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快慢车 开行方案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运营模式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赵壹 谭小土 +1 位作者 陈福贵 曹世超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5-67,75,共4页
为满足长途客流的快速直达需求,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经开始快慢车混跑运营模式的尝试。而快慢车运营模式,与传统的轨道交通系统相比具有其显著的特点,需建立一套比较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对拟采用的快慢车运营模式进行客观、中肯地评估,... 为满足长途客流的快速直达需求,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经开始快慢车混跑运营模式的尝试。而快慢车运营模式,与传统的轨道交通系统相比具有其显著的特点,需建立一套比较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对拟采用的快慢车运营模式进行客观、中肯地评估,以判定其运营效果,为前期项目决策提供依据。根据快慢车运营模式的特点,提出4个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对车站投资、车辆相关投资、运营能耗、出行时间的影响,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快慢车运营模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最终确定快慢车运营模式综合评价值。若快慢车运营模式综合评价值大于零,则说明快慢车运营模式社会效益良好,若快慢车运营模式综合评价值小于等于零,则说明需进一步采取措施优化方案,重新进行项目运营模式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快慢车混跑运营模式 综合评价体系 层次分析法 综合评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地铁18号线行车组织模式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福贵 赵壹 谭小土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6-219,共4页
成都地铁18号线是通往远郊的市域轨道交通线路,采用传统行车组织模式会导致远郊出行时间超过通勤时限要求,因而需要研究既能吸引客流又能提供旅行速度的行车组织方案。从成都地铁18号线的功能定位出发,提出2种行车组织模式的应对方案,... 成都地铁18号线是通往远郊的市域轨道交通线路,采用传统行车组织模式会导致远郊出行时间超过通勤时限要求,因而需要研究既能吸引客流又能提供旅行速度的行车组织方案。从成都地铁18号线的功能定位出发,提出2种行车组织模式的应对方案,即快慢车模式(服务相同线路不同出行目标的需求)和跨线运营模式(服务不同线路相同出行目标的需求),以构建一线多功能的快线系统,实现线网效率的最大化。此外,还提出了跨线运营的主要技术要求、行车组织模式的概念,以及应对功能复杂、客流需求差异化的行车组织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行车组织模式 快慢车模式 跨线运营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域快轨快慢车比例对越行站设置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俊 梁青槐 +1 位作者 韩阔 邓京维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0-105,共6页
研究目的: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快慢车运行模式下,越行站的设置直接影响工程投资、运营效率及运营安全,是快慢车运行组织规划设计中的重点问题之一。开行快慢车的数量和比例对越行站的设置有重要影响,本文以重庆市轨道交通27号线快慢车运行... 研究目的: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快慢车运行模式下,越行站的设置直接影响工程投资、运营效率及运营安全,是快慢车运行组织规划设计中的重点问题之一。开行快慢车的数量和比例对越行站的设置有重要影响,本文以重庆市轨道交通27号线快慢车运行组织设计为例,运用越行站分布计算方法,计算分析快慢车开行比例对线路通过能力、越行站设置数量、越行站设置位置的影响规律,并给出越行站设置的相关建议。研究结论:(1)较小的开行比例更能够兼顾通过能力和快慢车开行数量,较大的开行比例可以提升线路通过能力但会损失快车数量;(2)当通过能力一定时,快慢车开行比例的改变几乎不影响越行站的数量;(3)在靠近端点车站设置越行站,线路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快慢车开行比例;(4)本研究成果可为市域快轨越行站的设置和快慢车行车组织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快轨 快慢车 开行比例 越行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峰时段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与多站限流协同优化方法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维亚 王婕妤 +1 位作者 章雍 康梓轩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143-3151,共9页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高峰时段客流组织压力大、乘客出行时效要求高等特征,提出一种快慢车组织与多车站限流相协调的协同优化方法。该方法考虑快车跨站与越行方式、列车承载能力和车站乘客安全容量等主要约束条件,建立以乘客总出行时间...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高峰时段客流组织压力大、乘客出行时效要求高等特征,提出一种快慢车组织与多车站限流相协调的协同优化方法。该方法考虑快车跨站与越行方式、列车承载能力和车站乘客安全容量等主要约束条件,建立以乘客总出行时间最少和各站各状态内上车人数占总候车人数比例方差之和最小为目标的优化模型,设计嵌套混合遗传算法求解。以某市域轨道交通线路为算例并对不同目标的权重系数分配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比站站停及不考虑车站协调限流的方案,该方法分别在乘客出行效率及乘客出行公平性方面有所优化,能有效缓解大客流车站的客流组织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快慢车 多车站限流 协同优化 嵌套混合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域快速轨道交通18号线和22号线快慢车及共线运营下的线路通过能力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蔡涵哲 马鹏 +1 位作者 江志彬 邹晓磊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8-102,共5页
基于计算机试铺运行图的仿真模拟方法,以广州市域快速轨道交通18号线和22号线为例,以快慢车呈组合周期化开行、快车优先且尽量保证慢车的旅行速度最大、慢车被越行的次数尽量少为原则,研究了限定越行站条件下不同越行地点、不同快慢车... 基于计算机试铺运行图的仿真模拟方法,以广州市域快速轨道交通18号线和22号线为例,以快慢车呈组合周期化开行、快车优先且尽量保证慢车的旅行速度最大、慢车被越行的次数尽量少为原则,研究了限定越行站条件下不同越行地点、不同快慢车开行比例及不同共线交路开行比例对线路通过能力的影响规律,得到了16个不同运营方案下的线路最大通过能力。仿真结果可为线路的开行方案优化及增能措施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 线路通过能力 快慢车运营 共线运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轨道交通快慢车运行模式初探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化难 梁青槐 刘川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1-26,共6页
日本东京筑波线采用多种快慢车组合运行模式,为长度大、客流不均衡线路的高效运行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在总结分析筑波线线路条件、客流特征、快慢车停站方案、配线设置和越行方案的基础上,分析重庆"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结... 日本东京筑波线采用多种快慢车组合运行模式,为长度大、客流不均衡线路的高效运行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在总结分析筑波线线路条件、客流特征、快慢车停站方案、配线设置和越行方案的基础上,分析重庆"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结构、城市圈层划分、轨道交通线路、客流分布不均衡等特点,提出采用快慢车组合运行模式是实现重庆城乡总体规划"半小时主城、一小时都市区"时空目标的有效方式,并以重庆轨道交通5号线为例,对其采用快慢车运行模式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快慢车组合 运行模式 城市格局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多模式运营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安安 汪波 +1 位作者 陈艳艳 黄建玲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9-103,共5页
多模式运营是应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需求多样化,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基于国外成功案例,提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实施多模式运营的内涵。从多交路、快慢车组合、跨线运营这3种运营模式的特点出发,研究各运营模式的形式分... 多模式运营是应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需求多样化,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基于国外成功案例,提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实施多模式运营的内涵。从多交路、快慢车组合、跨线运营这3种运营模式的特点出发,研究各运营模式的形式分类、客流特征、影响因素等适用条件。结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实际情况,给出我国实施多模式运营的建议,提出规划阶段就预留多模式运营的基本设备设施条件的必要性,并从运营时间选择、空间设施改造等方面给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多模式运用 交路 快慢车 跨线运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慢车运营模式线路的信号系统设计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志伟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0-133,共4页
简要描述快慢车运营模式线路信号系统的设计。围绕广州市轨道交通14号线及知识城支线工程线路长、车站数量少、长区间多且高架区间多的特点,以及"快慢车运营模式"、"Y型运营交路"和"列车高速运行"等运营... 简要描述快慢车运营模式线路信号系统的设计。围绕广州市轨道交通14号线及知识城支线工程线路长、车站数量少、长区间多且高架区间多的特点,以及"快慢车运营模式"、"Y型运营交路"和"列车高速运行"等运营需求,梳理信号系统的主要设计思路。在确定系统主要设计方案的基础上,针对本工程的特点,提出设备优化配置方案,快慢车运行策略,正线降级运行模式轨旁设备方案,以及列车最高运行速度的分析方案等优化设计方案,使得信号系统更好地满足运营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快慢车运营模式 信号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组合运行模式简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周庆瑞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22,共5页
从城市发展角度,阐明轨道交通需要组建快慢车运行的缘由,详细介绍当今世界采用的4类快慢车组合运行模式及其特点,提出我国在借鉴国外经验时需要注意的方面和其适用条件。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快慢车 组合运行 模式特点 适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京轨道交通直通运营特征分析及启示 被引量:10
20
作者 贺鹏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5-160,共6页
通过对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直通运营情况的系统梳理,整理出不同地铁线路的直通运营互通性。从城市功能分区与城市空间结构两个方面,讨论直通运营线路与城市发展协调性之间的关系。研究早高峰时段轨道交通网络直通运营区段的运力特征,并... 通过对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直通运营情况的系统梳理,整理出不同地铁线路的直通运营互通性。从城市功能分区与城市空间结构两个方面,讨论直通运营线路与城市发展协调性之间的关系。研究早高峰时段轨道交通网络直通运营区段的运力特征,并以京王线-新宿线为例,分析直通运营、快慢车等列车运行组织模式和基本规律,提出对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直通运营 快慢车 运营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