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597年10月6日“珲春—汪清深震区”M≥8地震触发的湖震和火山喷发 被引量:5
1
作者 李裕澈 时振梁 曹学锋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57-570,共14页
探讨了1597年10月6日(明万历二十五年八月二十六日)地震的烈度特征,地震伴随的湖震和火山喷发,以及地震类型与规模.结果表明,1597年10月6日地震为可能发生在"珲春—汪清深震区"的一次M≥8深源地震;地震在中国东部地区产生了... 探讨了1597年10月6日(明万历二十五年八月二十六日)地震的烈度特征,地震伴随的湖震和火山喷发,以及地震类型与规模.结果表明,1597年10月6日地震为可能发生在"珲春—汪清深震区"的一次M≥8深源地震;地震在中国东部地区产生了广泛的湖震,其多种形态可与1775年葡萄牙里斯本地震产生的湖震比拟;地震触发了望天鹅火山的一次中小规模爆发式喷发,其地点在中国吉林省长白县境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97年10月6日地震 历史地震 m≥8深源地震 湖震 望天鹅火山喷发 珲春-汪清深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降水与M≥6地震关系初步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林辉 顾宁杰 林佳霓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8-434,共7页
通过对1960年以来云南地区的年降水与M≥6地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云南全省年降水平均值小于1000mm或年降水距平值低于多年平均降水量25%的台站数大于20,出现降水旱异常后,与次年云南地区发生7级地震的对应率分别为25%和33%,没有显著... 通过对1960年以来云南地区的年降水与M≥6地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云南全省年降水平均值小于1000mm或年降水距平值低于多年平均降水量25%的台站数大于20,出现降水旱异常后,与次年云南地区发生7级地震的对应率分别为25%和33%,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从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云南除思茅、普洱地震区外,有80%的M≥6强震在震前1年,震中附近出现过降水大于多年均值20%的现象,云南降水涝异常与6级以上地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分析认为降水通过对地壳的加载可能对地震有一定的诱发作用,但最多只是外因,只起调制作用,地震的发生主要是内因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降水 m6地震 相关性 云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南黄海地区M≥6强震有序网络结构及其预测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门可佩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268-274,共7页
江苏-南黄海地区是我国东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自1846年以来,该研究区M≥6强震活动具有显著的可公度性和有序性,其主要有序值为74~75 a、57~58 a、11~12 a和5~6 a,其中74~75 a和57~58 a具有突出的预测作用。根据翁文波... 江苏-南黄海地区是我国东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自1846年以来,该研究区M≥6强震活动具有显著的可公度性和有序性,其主要有序值为74~75 a、57~58 a、11~12 a和5~6 a,其中74~75 a和57~58 a具有突出的预测作用。根据翁文波信息预测理论,构建了该研究区全区和南黄海海域M≥6强震的二维和三维有序网络结构,据此分析讨论了该区地震活动的分期,并对未来M≥6强震趋势进行了预测。研究结论表明:该区从1998年起进入新一轮平静幕,此幕可能持续到2042年前后;该区下次活跃幕的首次M≥6强震可能发生在2053年前后,地点很可能在南黄海海域内;未来第2次、第3次M≥6强震或强震群可能分别发生在2058、2070年前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南黄海地区 地震活动分幕 强震链 信息有序网络结构 m6强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海域M≥6强震趋势预测及其论证分析研究
4
作者 门可佩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5期468-478,共11页
南黄海地区是我国东部中强地震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自1846年以来,该研究区M≥6强震活动具有显著的可公度性和有序性,其主要有序值为74-75 a、57-58 a、11-12 a和5-6 a,其中74-75 a和57-58 a具有突出的预测作用.根据翁文波信息预测理... 南黄海地区是我国东部中强地震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自1846年以来,该研究区M≥6强震活动具有显著的可公度性和有序性,其主要有序值为74-75 a、57-58 a、11-12 a和5-6 a,其中74-75 a和57-58 a具有突出的预测作用.根据翁文波信息预测理论,在回顾总结成功预测1996年11月9日南黄海6.1级强震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南黄海海域M≥6强震活动的可公度性及其预测功能,构建并完善了南黄海海域M≥6强震的二维和三维有序网络结构,对该区未来M≥6强震趋势进行了预测,并对预测的可能性与合理性进行了论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南黄海海域未来新一轮强震活跃幕的首次M≥6强震将发生在2053—2054年前后,未来第2次M≥6强震或强震群可能发生在2058—2059年前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可公度性 信息有序网络结构 时间间隔聚点分析 m6强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及其南黄海6级地震与日本地震的相关性
5
作者 张愈 《地震学刊》 CSCD 2001年第4期33-38,共6页
吴佳翼等研究华北地震同日本地震的相关性 ,提出日本地震活动的 3个区 :日本海沟地震活动区(A区 )、日本海西部的深源地震区 (B区 )和日本浅源地震区 (C区 )如果相继发生地震活动 ,则中国华北地区 (D区 )将发生 6级以上响应地震。作者用... 吴佳翼等研究华北地震同日本地震的相关性 ,提出日本地震活动的 3个区 :日本海沟地震活动区(A区 )、日本海西部的深源地震区 (B区 )和日本浅源地震区 (C区 )如果相继发生地震活动 ,则中国华北地区 (D区 )将发生 6级以上响应地震。作者用 1 979年以来江苏及其黄海的 3个 6级震例 ,说明D区应扩大到江苏及其附近地区 ,并对历史地震进行检验。如果把D区改为大华北东部范围 ,在地球自转减速段 ,响应震将发生在华北东部 35°N~ 39°N地区 ;在地球自转加速段 ,响应震将发生在 φN≤ 35°或 φN>39°的地区。江苏及南黄海 6级响应地震发生的时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地震活动 南黄海6级地震 地震相关性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青海玉树Ms7.1级地震地表破裂带和形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25
6
作者 张桂芳 屈春燕 +2 位作者 单新建 刘云华 宋小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1-127,共7页
通过对SPOT卫星影像上地表破裂的目视解译,以及对ALOS PALSAR卫星数据进行D-InSAR形变提取和分析,结合地震活动性、震源机制、活动构造等资料,确定了发震断层空间分布、断层性质和同震形变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玉树地震发生在甘孜玉树... 通过对SPOT卫星影像上地表破裂的目视解译,以及对ALOS PALSAR卫星数据进行D-InSAR形变提取和分析,结合地震活动性、震源机制、活动构造等资料,确定了发震断层空间分布、断层性质和同震形变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玉树地震发生在甘孜玉树断裂带上,总体走向约为300°,断层近乎直立.根据相干性强弱将Ⅰ区地表破裂划分为三段:北段长22 km,中段长5 km,南段长6 km,破裂带总长度约33 km.Ⅱ区内非相干带长约10 km.同震形变场分布在78 km×55 km范围内,主震所在的形变Ⅰ区断层两侧视线向相对位错约为0.78 m,转换成水平位错约为1.5 m;余震所在的Ⅱ区形变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地震 差分干涉测量 地表破裂带 同震形变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滇地区A(b)值动态演化特征及其在强震预测中的应用
7
作者 刘丽芳 付虹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0-324,共5页
以定量描述地震活动性的A(b)值作参数,利用1971~2000年川滇地区M≥2.5地震资料进行空间扫描.结果表明,川滇地区有72%的M≥6.0地震在震前1~2 a,在震中周围出现A(b)值异常.用R值对其进行评分,通过检验.
关键词 A(b)值 m6.0地震 中短期预测 川滇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滇地区GL值动态演化特征与强震预测
8
作者 林辉 王炜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4-17,共4页
用地震活动非均匀度GL值作参数,使用1971~2000年期间川滇地区M≥2.5级地震资料进行了GL值的空间扫描。结果表明,川滇地区72%的M≥6级地震前1~2a,在未来震中周围均有GL值异常出现,用R值对其进行评分,可以通过检验。由典型震例图像给... 用地震活动非均匀度GL值作参数,使用1971~2000年期间川滇地区M≥2.5级地震资料进行了GL值的空间扫描。结果表明,川滇地区72%的M≥6级地震前1~2a,在未来震中周围均有GL值异常出现,用R值对其进行评分,可以通过检验。由典型震例图像给出了异常的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值方法 m6级地震 中短期预测 川滇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