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莒南地质公园发现小型兽脚类恐龙足迹化石MinisauripUS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日辉 Lockley Martin G +1 位作者 Matsukawa Masaki 刘明渭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1-125,共5页
在山东省莒南地质公园内发现6个小型恐龙足迹化石,被归入足迹属Minisauripus。化石产于下白垩统大盛群田家楼组,时代为早白垩世巴列姆(Barremian)—阿普特期(Aptian)。5个较大,长约6cm,产于下部"主"层面上,其中4个组成2节行... 在山东省莒南地质公园内发现6个小型恐龙足迹化石,被归入足迹属Minisauripus。化石产于下白垩统大盛群田家楼组,时代为早白垩世巴列姆(Barremian)—阿普特期(Aptian)。5个较大,长约6cm,产于下部"主"层面上,其中4个组成2节行迹;1个较小,长约3cm,位于"主"层面30cm之上的上部层面上。山东Minisauripus的特征是:足迹个体小(长3.1~5.6cm,宽2.0~3.7cm),三趾型,略不对称;足迹纵长,各趾近平行,趾垫较清晰;趾末端较钝,但爪迹较尖。Ⅲ趾比Ⅳ趾略长,而Ⅳ趾比Ⅱ趾略长且窄。此外,步幅较长,足长与步长之比约为10∶1。与四川、韩国的Minisauripus不同之处是:足迹个体较大,长约是它们的2倍。继中国四川和韩国之后,山东是Minisauripus在全球的第三个发现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恐龙足迹 minisauripus足迹属 早白垩世田家楼组 山东莒南地质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鸡儿属灌丛化对草原化荒漠区土壤线虫群落组成和代谢足迹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赵芳 张明伟 +3 位作者 王春雯 梅续芳 解李娜 马成仓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124-4136,共13页
调查了内蒙古草原化荒漠区3种锦鸡儿[垫状锦鸡儿(Caragana tibetica)、荒漠锦鸡儿(C.roborovskyi)和狭叶锦鸡儿(C.stenophylla)]灌丛内、外土壤线虫群落多样性、组成和代谢足迹,以及相关的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群落特征,旨在探讨锦鸡儿属... 调查了内蒙古草原化荒漠区3种锦鸡儿[垫状锦鸡儿(Caragana tibetica)、荒漠锦鸡儿(C.roborovskyi)和狭叶锦鸡儿(C.stenophylla)]灌丛内、外土壤线虫群落多样性、组成和代谢足迹,以及相关的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群落特征,旨在探讨锦鸡儿属灌丛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并分析这种影响是否具有灌木种间差异,同时从线虫功能团水平上探究灌丛如何通过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影响线虫群落组成。结果表明:锦鸡儿属灌丛对土壤线虫多度、丰富度和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却显著影响土壤线虫群落组成。原因是灌丛对土壤线虫群落具有物种选择性;灌丛可能主要是通过根系分泌物、凋落物质量等因素,而不是通过土壤理化性质和林下植物影响线虫群落组成。土壤线虫组成的变化引起线虫代谢足迹发生明显变化。灌丛内土壤线虫功能代谢足迹大于灌丛外(除狭叶锦鸡儿外),说明灌丛内土壤线虫群落对碳的利用率更高。3种锦鸡儿属灌木中,狭叶锦鸡儿的结构代谢足迹最大,表明狭叶锦鸡儿对捕食杂食类线虫代谢活性的促进作用更强。土壤线虫组成的变化通过线虫代谢足迹导致土壤食物网结构发生显著性变化。狭叶锦鸡儿灌丛土壤干扰程度低,营养富集状况好,食物网结构更成熟稳定;垫状锦鸡儿和荒漠锦鸡儿灌丛土壤环境干扰程度高,营养富集较好,食物网有退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鸡儿 代谢足迹 线虫cp类群 线虫营养类群 功能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