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1000蒸汽发生器排污管道γ在线监测装置设计及探测效率分析
1
作者 王一霖 乔有龙 +3 位作者 余小东 刘维理 夏三强 苏昌远 《辐射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4-481,共8页
为了确保AP1000机组外供蒸汽中放射性物质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对蒸汽发生器排污管道的γ放射性进行实时在线监测。γ在线监测装置由4台NaI(Tl)γ谱仪、就地辐射处理单元和铅屏蔽支架组成。NaI(Tl)γ谱仪采用4个大体积NaI(Tl)晶体包围管道... 为了确保AP1000机组外供蒸汽中放射性物质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对蒸汽发生器排污管道的γ放射性进行实时在线监测。γ在线监测装置由4台NaI(Tl)γ谱仪、就地辐射处理单元和铅屏蔽支架组成。NaI(Tl)γ谱仪采用4个大体积NaI(Tl)晶体包围管道,实现了高探测效率和低本底计数率。模拟结果表明监测装置的探测效率受γ射线能量影响较小。通过配制含有137 Cs不同活度浓度的管道,对监测装置进行刻度,得到探测效率为7.96×10^(-2),在95%置信度、15 s测量时间下最小可探测活度浓度为2.53×10^(4)Bq/m^(3),监测装置精密度为2.86%,准确度优于±9%,满足测量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γ放射性测量 最小可探测活度浓度 管旁在线监测 AP10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γ软测量法检测稀土串级萃取样品
2
作者 王飞亮 赵剑锟 +6 位作者 曾韬 邱海燕 杜艳军 刘玉娟 吴和喜 李小燕 刘义保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67-1072,共6页
针对皂化P507-煤油萃取稀土元素La、Ce、Pr、Nd三出口工艺质量浓度快速检测问题,探讨了一种快速γ软测量方法。构建了最短测量时间、La最小可检测质量浓度等计算模型,搭建了静态测试平台,采用混标溶液进行测试验证,研究了测量时间与相... 针对皂化P507-煤油萃取稀土元素La、Ce、Pr、Nd三出口工艺质量浓度快速检测问题,探讨了一种快速γ软测量方法。构建了最短测量时间、La最小可检测质量浓度等计算模型,搭建了静态测试平台,采用混标溶液进行测试验证,研究了测量时间与相对误差、灵敏度等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当最短测量时间为20 min时,La最小可检测质量浓度≤2.90 g/L,满足最小可检测浓度要求;四组分灵敏度预测值与真实值的相对误差仅为-6.74%~2.43%。进一步表明γ射线检测技术在稀土串级萃取过程控制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串级萃取 软测量 最小可检测质量浓度 快速测量 Γ能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PSBOX测量气态14C流出物装置的设计
3
作者 张彦彪 汪传高 +6 位作者 郭庐阵 肖思敏 骆志平 邬蒙蒙 庞洪超 吴展华 刘畅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4-831,共8页
14C作为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核素,现有测量技术很难实现核设施气态14C流出物的在线测量。基于PIPSBOX测量技术研制了气态14C流出物在线测量装置的原理样机,模拟了PIPSBOX测量14C的探测效率,理论证明测量的可行性。通过将不同形式的14C... 14C作为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核素,现有测量技术很难实现核设施气态14C流出物的在线测量。基于PIPSBOX测量技术研制了气态14C流出物在线测量装置的原理样机,模拟了PIPSBOX测量14C的探测效率,理论证明测量的可行性。通过将不同形式的14C气体转化为14CO_(2)形态,以便进行低温分离14CO_(2)提高14C浓度,最后实现PIPSBOX测量14C气体。最终在3 h内,该系统测量14C的最小可探测活度浓度达到0.99 Bq/m3,小于现在连续取样一周的探测下限10 Bq/m^(3),这项工作建立了14C测量新方法,实现了气态14C流出物的在线测量,也为大气中14C在线测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态14C 在线测量 PIPSBOX 最小可探测活度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场所空气中碘-131在线探测系统模拟设计
4
作者 李浩炫 徐彬 +5 位作者 冯朋磊 向乙鑫 卢位 王磊 王艳 唐辉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6,共8页
为了实现无富集条件下对碘-131的快速精准测量,提出了针对医疗场所空气中碘-131的γ、β联合测量方法。通过Geant4建立探测系统模型,模拟研究探测系统对碘-131释放的β粒子和γ射线进行探测,其中NaI探测器和塑料闪烁体探测器分别实现对... 为了实现无富集条件下对碘-131的快速精准测量,提出了针对医疗场所空气中碘-131的γ、β联合测量方法。通过Geant4建立探测系统模型,模拟研究探测系统对碘-131释放的β粒子和γ射线进行探测,其中NaI探测器和塑料闪烁体探测器分别实现对γ射线和β射线的测量。模拟计算表明,探测系统获取的γ全能峰计数、β计数与碘-131浓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系统可首先通过获取γ能谱分析碘-131特征峰实现碘-131识别,利用γ射线全能峰计数与β射线计数之间的线性关系确定β射线贡献是否仅来自于碘-131,然后利用β射线的高探测效率进行快速测量。模拟计算探测系统测量1 h,其双3英寸NaI探测器的探测效率为1.7%,其MDC可达到19.59 Bq/m^(3),其塑闪探测器的探测效率为36%,MDC为7.93 Bq/m^(3),均显著低于38.50 Bq/m^(3)。基于γ全能峰计数和β计数的联合计算公式计算的碘-131的浓度,相对误差≤0.6%。提出的探测系统充分利用了β射线探测效率高和γ能谱能量识别能力强的优点,通过γ能谱全能峰计数和β计数测量可实现碘-131浓度的快速准确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特卡罗模拟 碘-131 全能峰计数 β测量 最小可探测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放射性气溶胶连续监测最小可探测活度浓度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文海 李慧娟 +8 位作者 娄云 孟庆华 张泓 万玲 马永忠 李雅春 杨勇 周海伟 孔玉侠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13-1417,共5页
介绍了大流量空气采样器用于北京地区大气放射性气溶胶进行连续监测的情况,给出了大流量空气采样器用于大气放射性气溶胶进行连续监测最小可探测活度、最小可探测活度浓度的计算方法,并且分析了几种典型人工核素的最小可探测活度浓度以... 介绍了大流量空气采样器用于北京地区大气放射性气溶胶进行连续监测的情况,给出了大流量空气采样器用于大气放射性气溶胶进行连续监测最小可探测活度、最小可探测活度浓度的计算方法,并且分析了几种典型人工核素的最小可探测活度浓度以及影响最小可探测活度浓度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 气溶胶 连续监测 最小可探测活度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湿法氧化预处理进行水中^(14)C分析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郭贵银 黄彦君 +4 位作者 张兵 张海英 曾帆 陈超峰 钦红娟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39-344,共6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湿法氧化预处理环境水中14C的分析方法。设计了一套湿法氧化装置,样品处理量为20 L,可对水中无机碳和有机碳分别进行转化和吸收。经转化和吸收后的样品在二氧化碳释放吸收装置上与闪烁液混合,最后在低本底液闪谱仪上进行... 介绍了一种基于湿法氧化预处理环境水中14C的分析方法。设计了一套湿法氧化装置,样品处理量为20 L,可对水中无机碳和有机碳分别进行转化和吸收。经转化和吸收后的样品在二氧化碳释放吸收装置上与闪烁液混合,最后在低本底液闪谱仪上进行测量。分析了有机碳和无机碳回收率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给出了典型样品最小可探测活度浓度和测量值。采用本方法可高效、稳定提取环境水体中的有机碳和无机碳,回收率分别为96.8%和97.8%,典型环境条件下对14C的最小可探测活度浓度可达到0.015Bq·(g C)-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 有机碳 无机碳 湿法氧化 探测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泄漏红外成像检测系统的性能测试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家琨 金伟其 +3 位作者 王霞 张旭 刘洋 夏润秋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30-634,共5页
气体泄漏红外成像检测技术以其高效率遥测成像等显著优势成为气体泄漏检测的有效手段之一,针对此类系统探测能力的评价方法不全面的问题,通过改造MRTD测量靶标及方式,提出了适用于被动式气体红外成像检测系统性能的最小可分辨气体浓度MR... 气体泄漏红外成像检测技术以其高效率遥测成像等显著优势成为气体泄漏检测的有效手段之一,针对此类系统探测能力的评价方法不全面的问题,通过改造MRTD测量靶标及方式,提出了适用于被动式气体红外成像检测系统性能的最小可分辨气体浓度MRGC(minimum resolvable gas concentration)评价方法,设计并搭建了MRGC性能测试系统,并以乙烯气体为检测目标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与系统MRTD曲线的变化趋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泄漏检测 红外成像 性能评价 MRGC 测试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核素台站惰性气体氙监测数据的统计规律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新军 王世联 +4 位作者 樊元庆 李奇 贾怀茂 赵允刚 王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09期616-619,共4页
在分析广州核素台站惰性气体氙日常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广州核素台站惰性气体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初步研究了4种惰性气体氙同位素131Xem、133Xe、133Xem和135Xe的活度浓度和最小可探测浓度的统计规律。结果表明:4种惰性气体氙同位素... 在分析广州核素台站惰性气体氙日常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广州核素台站惰性气体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初步研究了4种惰性气体氙同位素131Xem、133Xe、133Xem和135Xe的活度浓度和最小可探测浓度的统计规律。结果表明:4种惰性气体氙同位素的最小可探测浓度和活度浓度均呈高斯分布。该研究可为评估放射性核素台站4种惰性气体氙同位素监测阈值和惰性气体样品的分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惰性气体 最小可探测浓度 活度浓度 统计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波长荧光雷达探测大气生物气溶胶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饶志敏 华灯鑫 +2 位作者 何廷尧 王强 乐静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804-2808,共5页
生物气溶胶在大气中扩散极易传播和发生各种流行疾病,也是生物武器投放的主要形式,实现生物气溶胶实时、远距离的探测显得尤为重要。构建了一台双波长荧光雷达用于大气中生物气溶胶的预警和识别。该雷达系统采用Nd∶YAG固体激光器作为... 生物气溶胶在大气中扩散极易传播和发生各种流行疾病,也是生物武器投放的主要形式,实现生物气溶胶实时、远距离的探测显得尤为重要。构建了一台双波长荧光雷达用于大气中生物气溶胶的预警和识别。该雷达系统采用Nd∶YAG固体激光器作为激励光源,基频1 064nm、四倍频266nm作为工作波长。基于激光诱导荧光雷达探测原理,对红外波段的弹性散射信号和紫外波段诱导的荧光信号进行数值分析。结果显示,在探测误差小于10%的情况下,距离为1.0km时,单激光脉冲测量得到白天和夜晚细菌孢子的最小探测浓度分别为15 100个颗粒·L^(-1)和8 386个颗粒·L^(-1);当脉冲数累加到10 000时,白天和夜晚的细菌孢子最小探测浓度显著改善,分别为144个颗粒·L^(-1)和77个颗粒·L^(-1)。分析结果还表明,通过红外波段确定细菌孢子云团位置后,为了提高系统对细菌孢子的探测性能,可增加紫外激光脉冲数量,延长荧光信号采集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雷达 双波长 信噪比 最小探测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中氚的液体闪烁法测量条件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传江 苟家元 +8 位作者 蒲显恩 汤梦琪 吴耀 王雅洁 王鲁丰 陈灵珠 黎皖豪 李俊杰 高婧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58-1664,共7页
为保护周围环境与公众,有必要监测反应堆周围环境空气中氚的活度水平。本文对空气中氚的测量条件进行了实验研究,测量了本底水和闪烁液对本底计数率的影响,研究了计数区间与样品-闪烁液配比对样品最低可检出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Go... 为保护周围环境与公众,有必要监测反应堆周围环境空气中氚的活度水平。本文对空气中氚的测量条件进行了实验研究,测量了本底水和闪烁液对本底计数率的影响,研究了计数区间与样品-闪烁液配比对样品最低可检出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Gold Star Quanta闪烁液、样品与闪烁液的配比为8∶12、计数区间为0.35~4.35 keV时,样品的最低可检出浓度最小。达到20 mBq/m^(3)的样品最低可检出浓度所需测量时间由31 h降低至16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 液体闪烁计数器 最低可检出浓度 计数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精度质谱检出限的测试技术研究
11
作者 罗艳 王魁波 +1 位作者 吴晓斌 王宇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38-943,共6页
检出限是评价四极质谱仪性能的重要指标,采用集成有高真空腔室、真空泵组、真空计、大气采样阀和待测四极质谱仪等的超高精度质谱检出限测试系统,针对四极质谱仪进行最小可检浓度和最小可检分压的测试技术研究。通过大气采样阀上的金属... 检出限是评价四极质谱仪性能的重要指标,采用集成有高真空腔室、真空泵组、真空计、大气采样阀和待测四极质谱仪等的超高精度质谱检出限测试系统,针对四极质谱仪进行最小可检浓度和最小可检分压的测试技术研究。通过大气采样阀上的金属毛细管直接向四极质谱仪的封闭式离子源中引入新鲜空气,测试空气中极低含量氙气的质谱图。从谱图中可清晰分辨出氙气中除Xe(124)和Xe(126)以外其余各稳定同位素及含量;采用信噪比方法计算获得四极质谱仪的最小可检浓度为0. 319×10-9,最小可检分压为1. 46×10-13Pa。结果表明:该质谱仪的检出限测试方法简单易行,测试结果直观可比;检出限计算结果与仪器标称参数一致,验证了四极质谱仪的超高精度和测试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精度 四极质谱仪 最小可检浓度 最小可检分压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轴腔增强吸收光谱双组分CH4/H2O高灵敏度探测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田兴 曹渊 +5 位作者 王静静 陈家金 刘锟 谈图 王贵师 高晓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078-3083,共6页
H2O和CH4在气候变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实时在线测量H2O和CH4浓度一直都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利用1.653μm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作光源,结合反射率为99.9976%的两片高反射镜组成离轴腔增强吸收光谱装置,开展了H2O和CH4的高... H2O和CH4在气候变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实时在线测量H2O和CH4浓度一直都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利用1.653μm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作光源,结合反射率为99.9976%的两片高反射镜组成离轴腔增强吸收光谱装置,开展了H2O和CH4的高灵敏度测量研究。离轴腔增强系统的有效吸收光程通过吸收面积-浓度关系法来标定,吸收面积-浓度关系法的可行性首先通过已知光程的光学吸收池进行验证,确定有效后用于标定离轴腔增强系统的有效光程。结果表明,基长为21cm的离轴腔增强系统的有效吸收光程达到了8626.3m。当谐振腔内压力为5.06kPa时,利用7组不同浓度的CH4标准气体(0.2~1.4μmol·mol^-1)对系统进行了线性响应标定测试,得到了CH4吸收的积分面积与浓度拟合关系曲线。系统的稳定性、可实现的最小探测灵敏度等信息通过Allan方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系统对探测CH4的最佳平均时间为100s,最小可探测浓度极限为7.5nmol·mol^-1;系统对探测H2O的最佳平均时间为200s,最小可探测浓度极限为55μmol·mol^-1。对提高系统测量精度的数据处理方法也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多次平均方法,Kalman滤波能显著的提高测量精度,而且缩短了系统的响应时间。最后,利用搭建的离轴腔增强实验系统结合Kalman滤波数据处理方法对实际大气中CH4和H2O浓度进行了连续两天的测量,CH4每天平均的浓度分别为2.1和2.08μmol·mol^-1,H2O每天平均的浓度分别为11515.6和11628.6μmol·mol^-1,由此可知建立的离轴腔增强吸收光谱装置能够用于大气CH4和H2O的测量,另外建立的系统也可用于相关工业领域的高灵敏度CH4和H2O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轴腔增强吸收光谱 高灵敏度 最小可探测浓度极限 KALMAN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离轴腔增强吸收光谱技术探测实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辉 王贵师 +1 位作者 蔡廷栋 高晓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1-45,共5页
以1.573μm窄线宽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作光源,结合高精细度光学谐振腔的离轴腔增强吸收光谱技术,选择CO2在6 357.311 6cm-1的吸收谱线,对实际大气CO2分子进行了测量。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有效方程,对谐振腔吸收程长的标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给... 以1.573μm窄线宽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作光源,结合高精细度光学谐振腔的离轴腔增强吸收光谱技术,选择CO2在6 357.311 6cm-1的吸收谱线,对实际大气CO2分子进行了测量。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有效方程,对谐振腔吸收程长的标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标定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高精密度光学谐振腔的有效吸收程长为~1 195.73m,测得实际大气CO2的浓度为~388.3ppm(S/N≈22),最小可探测浓度为17.65ppm。将波长调制技术与OA-CEAS技术结合后,最终将CO2分子的最小可探测浓度提高到0.36ppm(S/N≈1 0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轴腔增强吸收光谱 CO2 高精密度光学谐振腔 最小可探测浓度 波长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气溶胶自动监测仪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所亭 宋方考 +2 位作者 李淑玲 宋少杰 宋文保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93-201,共9页
本文阐述了新研制的“放射性气溶胶自动监测仪”设计原理、功能和技术指标。该仪器采样、测量和数据处理均全自动化,其最小可检出水平:用样品放射性活度表示,对β为54mBq,当采样量为10m^3时,可检出浓度为5.4mBq/m^3(1.46×10^(-16)C... 本文阐述了新研制的“放射性气溶胶自动监测仪”设计原理、功能和技术指标。该仪器采样、测量和数据处理均全自动化,其最小可检出水平:用样品放射性活度表示,对β为54mBq,当采样量为10m^3时,可检出浓度为5.4mBq/m^3(1.46×10^(-16)Ci/L);对于α可达3.6mBq,若采样量为10m^3时,可检出浓度为0.36mBq/m^3(9.7×10^(-18)C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测量 放射性监测 气溶胶 核环境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硫磺中低含量砷的测定
15
作者 周琳 蒲长胜 +1 位作者 张冰 陈勇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12-314,共3页
用GB2449-92规定的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光度法测定硫磺中的砷含量,并对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减少了工作曲线中砷标准溶液取样量,将砷的最小检知量由GB2449-92规定的w=0.0001%降低到w=0.00001%,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硫磺 砷含量 检测 光度法 最小检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色谱仪最小检测浓度的不确定度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云馨 许爱华 +3 位作者 许思思 高捷 孙倩芸 王云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27-129,共3页
该文根据新颁布的JJG 823——2014《离子色谱仪》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变化,结合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国家计量技术规范,讨论离子色谱仪最小检测浓度这一主要指标的测量不确定度来源,并对其进行全面的评定分析,从... 该文根据新颁布的JJG 823——2014《离子色谱仪》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变化,结合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国家计量技术规范,讨论离子色谱仪最小检测浓度这一主要指标的测量不确定度来源,并对其进行全面的评定分析,从而为离子色谱仪使用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仪 最小检出浓度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厂气态流出物监测样品分析中的核素衰变校正应用探讨
17
作者 尹旺明 尤成懋 +1 位作者 梅翔杰 周克波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5-63,共9页
在放射性样品分析工作中,样品测量阶段、闲置阶段、采样阶段都涉及到核素衰变校正。根据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规律,阐明了这三种类型的衰变校正方法原理及其系数的计算。针对核电厂气态流出物中短半衰期的放射性惰性气体和碘核素的监测分析... 在放射性样品分析工作中,样品测量阶段、闲置阶段、采样阶段都涉及到核素衰变校正。根据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规律,阐明了这三种类型的衰变校正方法原理及其系数的计算。针对核电厂气态流出物中短半衰期的放射性惰性气体和碘核素的监测分析工作,研究了对监测样品分析结果进行衰变校正的必要性。基于实验测量结果,探讨了衰变校正对γ能谱分析法中核素的活度浓度探测下限的影响。介绍并分析了核电厂气态流出物监测样品分析工作中的衰变校正方案,对于短半衰期放射性惰性气体和碘核素,采用合理保守的衰变校正方案,可减少监测分析中的偏差,同时又可保证统计排放量的偏保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厂 气态流出物 衰变校正 短半衰期核素 惰性气体 探测下限 排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