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PLC测定六味地黄浓缩丸及药材的指纹图谱 被引量:20
1
作者 封亮 贾晓斌 +5 位作者 范晨怡 李长春 高松 郭水柱 丁安伟 高成林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720-1726,共7页
目的:建立六味地黄浓缩丸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测定方法,评价熟地黄、牡丹皮、山药和山茱萸(未包括泽泻和茯苓)对六味地黄浓缩丸内在质量的影响。方法:建立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分析方法,色谱柱为Alltima C18柱(4.6mm×250mm,5μm);流... 目的:建立六味地黄浓缩丸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测定方法,评价熟地黄、牡丹皮、山药和山茱萸(未包括泽泻和茯苓)对六味地黄浓缩丸内在质量的影响。方法:建立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分析方法,色谱柱为Alltima 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5mL/min;检测波长:242nm;进样量5μL;柱温为30℃。实验比较了不同厂家六味地黄浓缩丸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并考察分析了单味药材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结果:该方法在39.8~796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y=7210.6x+0.6353,r=0.9998;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考察相对保留时间均RSD<1,相对峰面积均RSD<3;成药图谱能够体现4味药材的成分峰;不同厂家六味地黄浓缩丸液相指纹图谱各色谱峰峰面积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不同厂家六味地黄丸质量有差异,药材是影响六味地黄浓缩丸质量差异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浓缩丸 HPLC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同时测定六味地黄浓缩丸中4种主要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12
2
作者 封亮 贾晓斌 +3 位作者 李长春 高松 郭水柱 丁安伟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测定六味地黄浓缩丸中丹皮酚、芍药苷、马钱苷、没食子酸4种活性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应用高效液相法进行测定活性成分的含量,色谱柱为Alltima C18柱(250 mm×4.6 m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流速为0.5 m...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测定六味地黄浓缩丸中丹皮酚、芍药苷、马钱苷、没食子酸4种活性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应用高效液相法进行测定活性成分的含量,色谱柱为Alltima C18柱(250 mm×4.6 m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流速为0.5 mL/min;检测波长为242 nm;进样量5μL;柱温为30℃。结果:丹皮酚、芍药苷、马钱苷、没食子酸线性范围分别为0.199~3.98μg(r=0.999 8)、0.073~1.172μg(r=0.999 5)、0.145~2.316μg(r=0.999 5)、0.103~1.648μg(r=0.999 4);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35%(RSD=1.22%)、98.16%(RSD=1.57%)、97.30%(RSD=1.77%)、98.96%(RSD=1.16%)。结论:本法方便、稳定、可靠,可用于六味地黄浓缩丸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浓缩丸 丹皮酚 芍药苷 马钱苷 没食子酸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W-AFC对环磷酰胺处理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邵璇 迟晓丽 +3 位作者 周文霞 张永祥 齐春会 张小锐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33-338,共6页
目的探讨LW-AFC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是否有改善作用。方法昆明小鼠ip给予环磷酰胺(CTX)0.02g·kg-1,连续10d,制备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模型。六味地黄(LW)浓缩丸(1.4g·kg-1)和LW-AFC(0.2,0.4和0.8g·kg-1)组小鼠在每次给予CTX... 目的探讨LW-AFC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是否有改善作用。方法昆明小鼠ip给予环磷酰胺(CTX)0.02g·kg-1,连续10d,制备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模型。六味地黄(LW)浓缩丸(1.4g·kg-1)和LW-AFC(0.2,0.4和0.8g·kg-1)组小鼠在每次给予CTX后ig给予相应药物,连续10d。监测小鼠体重,以及胸腺和脾脏重量变化,并计算胸腺和脾脏系数;[3H]TdR掺入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MTT法检测脾脏自然杀伤(NK)细胞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脾淋巴细胞中CD4+CD8-和CD4-CD8+T细胞亚群百分率,并计算CD4+/CD8+T细胞亚群比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胸腺和脾重量及其系数明显降低,体重增长显著缓慢;LW和LW-AFC对小鼠体重增长缓慢、胸腺重量及其系数降低无明显改善作用;LW-AFC0.2g·kg-1对CTX导致的脾重及系数降低有明显改善(P<0.05)。模型组小鼠脾淋巴细胞自发增殖反应、刀豆蛋白A(ConA)和脂多糖(LPS)诱导的脾细胞增殖反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3H]TdR掺入值由正常对照组的6115±441,19432±1778和(23345±7296)cpm分别降低为2741±340,9210±1387和(3983±263)cpm;与模型组比较,LW-AFC0.8g·kg-1对脾淋巴细胞自发增殖反应有明显的改善作用;LW浓缩丸和LW-AFC对ConA诱导的脾细胞增殖反应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3H]TdR掺入值分别为13996±5161,27550±2356,15427±1444和(27333±1701)cpm;对LPS诱导的脾细胞增殖降低无改善作用,甚至低于CTX模型组(P<0.01)。模型组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由正常对照组的(39.5±0.5)%降低为(37.0±1.0)%,LW和LW-AFC明显促进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杀伤率分别为(40.9±0.6)%,(39.7±0.8)%,(42.4±0.5)%和(39.8±0.9)%。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脾脏CD3+,CD4+CD8-和CD4-CD8+T细胞百分率明显增加,CD4+/CD8+比值无明显变化;LW浓缩丸和LW-AFC可使CTX导致的升高的CD3+,CD4+CD8-和CD4-CD8+T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并可明显降低CD4+/CD8+比值。结论 LW-AFC对CTX所致小鼠免疫功能低下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W-AFC 六味地黄丸 环磷酰胺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目地黄丸(浓缩丸)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程巧鸳 陈碧莲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90-1095,共6页
目的制定明目地黄丸(浓缩丸)(熟地黄、当归、酒萸肉、牡丹皮、白芍、山药、枸杞子、菊花等)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明目地黄丸(浓缩丸)中的牡丹皮、当归、白芍、熟地黄等进行定性鉴别;HPLC法测定明目地黄丸(浓缩丸)中马钱苷... 目的制定明目地黄丸(浓缩丸)(熟地黄、当归、酒萸肉、牡丹皮、白芍、山药、枸杞子、菊花等)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明目地黄丸(浓缩丸)中的牡丹皮、当归、白芍、熟地黄等进行定性鉴别;HPLC法测定明目地黄丸(浓缩丸)中马钱苷、丹皮酚和芍药苷。马钱苷色谱条件:色谱柱为Kromasil C18(250 mm×4.6mm,5μm),流动相为四氢呋喃-乙腈-甲醇(1∶8∶4)-0.05%磷酸溶液(8∶92),检测波长为236 nm,体积流量为1.0mL/min;丹皮酚色谱条件: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48∶52),检测波长为274 nm,体积流量为1.0 mL/min;芍药苷色谱条件: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14∶86),检测波长为230 nm,体积流量为1.0 mL/min。结果处方中当归、牡丹皮、芍药苷的薄层色谱鉴别专属性较强。马钱苷、丹皮酚和芍药苷分别在40.43~1 213.02 ng、40.43~1 213.02 ng和40.43~1 213.02 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均为1.000 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4%(n=6),98.2%(n=6)和98.3%(n=6);RSD值分别为0.8%,0.8%和2.1%。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有效控制明目地黄丸(浓缩丸)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目地黄丸(浓缩丸) 质量标准 TLC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指纹图谱技术鉴别不同特征知柏地黄丸(浓缩丸) 被引量:1
5
作者 郭晓玉 张晓霞 +3 位作者 谢彩侠 谢惠英 耿晓桐 雷敬卫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85-989,共5页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鉴别不同厂家及有效期内知柏地黄丸(浓缩丸)的近红外光谱(NIRS)指纹图谱技术。方法收集不同厂家及不同存放时间知柏地黄丸(浓缩丸)样品,采集其近红外原始光谱指纹图谱;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提取不同特征知柏地黄丸近...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鉴别不同厂家及有效期内知柏地黄丸(浓缩丸)的近红外光谱(NIRS)指纹图谱技术。方法收集不同厂家及不同存放时间知柏地黄丸(浓缩丸)样品,采集其近红外原始光谱指纹图谱;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提取不同特征知柏地黄丸近红外光谱的差异信息,以错判个数和性能指数(PI)为评价指标,考察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光谱范围对NIRS指纹图谱判别分析模型预测效果的影响,确定判别分析最佳的建模条件;采用三重交叉验证法对该模型的准确性进行检验。结果采用多元散射校正+二阶导数+滤波(MSC+SD+ND)光谱预处理方法,在7575.57~4157.77 cm^-1波段范围内建立的模型可以将不同厂家知柏地黄丸(浓缩丸)进行区分;采用MSC+卷积平滑(SG)光谱预处理方法,在8003.94~4195.20 cm^-1波段范围内所建立的模型可以有效鉴别有效期内与有效期外知柏地黄丸(浓缩丸)。结论该模型可以有效鉴别不同厂家及有效期内知柏地黄丸(浓缩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柏地黄丸(浓缩丸) 近红外光谱 指纹图谱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成分含量测定的六味地黄浓缩丸溶出度考察 被引量:2
6
作者 石伟 倪付勇 +6 位作者 李云 张晖 孙仙玲 黄道省 李家春 王振中 萧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3期537-542,共6页
目的:本研究以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莫诺苷、马钱苷、芍药苷5个成分的含量为溶出指标,建立多成分指标评价六味地黄浓缩丸溶出度的方法。方法:测定条件为浆法,以900 m L 0.1 mol·L-1盐酸作为溶出介质,转速100 r·min-1,温度... 目的:本研究以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莫诺苷、马钱苷、芍药苷5个成分的含量为溶出指标,建立多成分指标评价六味地黄浓缩丸溶出度的方法。方法:测定条件为浆法,以900 m L 0.1 mol·L-1盐酸作为溶出介质,转速100 r·min-1,温度(37.0±0.5)℃。采用RP-HPLC外标法定量,Agilent TC-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02%三氟乙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 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238 nm。结果:该厂家10个批次的六味地黄浓缩丸中5个成分的溶出曲线相似因子?2大部分高于50,表明该厂家不同批次间六味地黄浓缩丸的溶出度差异性较小。结论:该方法简便,重复性良好,适用于六味地黄浓缩丸中5个成分的溶出度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浓缩丸 高效液相色谱法 溶出度 多成分 5-羟甲基糠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明目地黄丸(浓缩丸)中丹皮酚含量 被引量:1
7
作者 程巧鸳 陈碧莲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30-632,共3页
目的建立测定明目地黄丸(浓缩丸)中丹皮酚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SB-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48∶52);检测波长为274 nm;流速为1.0 mL.min-1;外标法计算含量。结果丹皮酚在32.06... 目的建立测定明目地黄丸(浓缩丸)中丹皮酚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SB-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48∶52);检测波长为274 nm;流速为1.0 mL.min-1;外标法计算含量。结果丹皮酚在32.06~1 282.40 n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 0),平均回收率96.38%,RSD为0.80%(n=6)。结论该方法前处理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目地黄丸(浓缩丸) 丹皮酚 色谱法 高效液相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味地黄丸HPLC指纹图谱建立及主要成分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耿丽 蔡云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1期2875-2878,2882,共5页
目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20个不同批次同一厂家的六味地黄丸进行指纹图谱的建立,并对其主要成分进行分析。方法:所有20个批次的六味地黄丸均按照统一方法配制供试品溶液。本研究进样体积为2μL;色谱柱C18限定窄径为2.1 mm,短柱... 目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20个不同批次同一厂家的六味地黄丸进行指纹图谱的建立,并对其主要成分进行分析。方法:所有20个批次的六味地黄丸均按照统一方法配制供试品溶液。本研究进样体积为2μL;色谱柱C18限定窄径为2.1 mm,短柱限定为100 mm,填料粒径限定为1.7μm,温控箱将色谱柱的温度限定为35℃。流动相A的主要由0.01%磷酸和超纯水混合而成;流动相B的主要由乙腈和超纯水混合而成,研究中所有高效液相色谱均采用梯度洗脱程序。前期对HPLC法进行常规的方法学考察,当所有方法学考察均可靠良好时,再对所有批次六味地黄丸进行指纹图谱的建立,然后做进一步的相似度分析和主要成分分析。结果:1)六味地黄丸中主要成分梓醇、马钱苷、山药素Ⅰ均可见良好的分离度,最重要的是这3中成分之间并不存在任何内源性的干扰物质,显示各个成分的专属性均较好。2)对照品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梓醇对照品回归方程:Y=4110X+798.99;马钱苷对照品回归方程:Y=4201X-6.0134;山药素Ⅰ回归方程:Y=2632X+115.38。3)梓醇、马钱苷和山药素Ⅰ精密度试验的RSD值分别为0.32%、0.51%、0.27%;稳定性试验RSD值分别为1.98%、2.13%、1.11%;重复性试验RSD值分别为1.35%、1.16%、1.02%;加样回收试验的RSD值分别为2.37%、1.54%、1.93%,均符合当RSD值<3%时,说明采用HPLC这一测定方法是可靠的。4)建立六味地黄丸HPLC指纹图谱后,经过相似度计算,从S1-S20的相似度均大于0.90,说明20个批次的六味地黄丸的样品相似度良好。5)20批不同批次的六味地黄丸中中梓醇、马钱苷和山药素Ⅰ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个不同批次的六味地黄丸中梓醇、马钱苷和山药素Ⅰ的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176±0.290)mg/g、(1.875±0.119)mg/g、(1.776±0.095)mg/g。结论:采用HPLC建立六味地黄丸指纹图谱,20个不同批次六味地黄丸经过相似度良好,且各主要成分分析间未见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六味地黄丸 浓缩丸 梓醇 马钱苷 山药素Ⅰ 主要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个中药品种常数及多种中药配对的精确分类鉴别 被引量:3
9
作者 邹华彬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2期3158-3165,共8页
目的:基于双指标信息理论方程-共有遗传与变异信息理论方程最大信息量状态,提出2个鉴别生物复杂体系中药的品种常数:共有峰率P_g=61%,P_g=70%作为中药品种的绝对定量鉴别标准。在双指标信息量变化相对误差±3%的范围内,可以确定P_g... 目的:基于双指标信息理论方程-共有遗传与变异信息理论方程最大信息量状态,提出2个鉴别生物复杂体系中药的品种常数:共有峰率P_g=61%,P_g=70%作为中药品种的绝对定量鉴别标准。在双指标信息量变化相对误差±3%的范围内,可以确定P_g≥(61±3)%及P_g≥(70±3)%作为2个优化判别中药品种的定量理论标准。方法:基于提出的2个定量理论标准,结合最大有效样本数优化法对多个中药样本进行合理模式识别。测试并分析了4种42个中药复方桂附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金匮肾气丸、明目地黄丸样品原药粉末的红外指纹图谱,对4种不同复方的6个配对进行了鉴别验证。结果:5个中药复方配对遵从品种常数P_g=61%,1个复方配对桂附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遵从品种常数P_g=70%,样品的正确识别率为94. 2%,类的正确识别率100%。结论:该法提供了鉴别分类中药的科学的绝对定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常数 定量鉴别 分类 信息理论 遗传变异 生物模式识别 指纹图谱 桂附地黄丸 金匮肾气丸 明目地黄丸 知柏地黄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六味地黄丸熊果酸的含量 被引量:3
10
作者 卢翠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070-2071,共2页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六味地黄丸(浓缩丸)的熊果酸含量,提高熊果酸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色谱柱:WelchMaterials AQ-C18柱(5μm,4.6 mm×250.0 mm);流动相:乙腈-水-磷酸(V∶V∶V=90∶10∶0.1);柱温:25℃;...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六味地黄丸(浓缩丸)的熊果酸含量,提高熊果酸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色谱柱:WelchMaterials AQ-C18柱(5μm,4.6 mm×250.0 mm);流动相:乙腈-水-磷酸(V∶V∶V=90∶10∶0.1);柱温:2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在0.457 6~1.542 3μg/ml的线性范围内,熊果酸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31%,RSD值为1.09%(n=6)。[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灵敏、简单、快速、准确,适用于六味地黄丸(浓缩丸)熊果酸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浓缩丸) 熊果酸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味地黄丸(浓缩丸)现代制剂辅料的优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江丽慧 禹海燕 +2 位作者 于蓓蓓 孙丹丹 闫雪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28-1135,共8页
目的优化六味地黄丸(浓缩丸)现代制剂辅料。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PEG6000与PVPP比例、辅料用量为影响因素,成型性、溶散时限、莫诺苷1 h内累积溶出度、马钱苷1 h内累积溶出度、丹皮酚1 h内累积溶出度的总评“归一值”(OD值)为评价... 目的优化六味地黄丸(浓缩丸)现代制剂辅料。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PEG6000与PVPP比例、辅料用量为影响因素,成型性、溶散时限、莫诺苷1 h内累积溶出度、马钱苷1 h内累积溶出度、丹皮酚1 h内累积溶出度的总评“归一值”(OD值)为评价指标,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辅料处方。结果最优辅料处方为PEG6000与PVPP比例35%∶65%,辅料用量4.40%,所得丸剂圆润光泽,溶散时限33.11 min,莫诺苷、马钱苷、丹皮酚1 h内累积溶出度为82.67%、86.98%、82.72%,OD值为0.92。结论该辅料处方不仅可改善六味地黄丸(浓缩丸)成型性,提高其光泽度,而且能加快该制剂崩解,改善溶散时限差异,促进有效成分溶出,从而实现其更高的生物利用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浓缩丸) 现代制剂辅料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明目地黄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4
12
作者 常迪 徐晓鹤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06-711,共6页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明目地黄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查询明目地黄丸组方中药材化学成分及靶点。通过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以“Diabetic Retinopathy”为关键词下载基...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明目地黄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查询明目地黄丸组方中药材化学成分及靶点。通过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以“Diabetic Retinopathy”为关键词下载基因芯片信息。采用Cytoscape软件、STRING数据库和相关R语言包进行相关分析,并对核心基因进行分子对接。采用高糖/低氧环境培养ARPE-19构建体外模型验证核心通路的表达。结果 筛选得到明目地黄丸43个主要活性成分,14个核心作用靶点;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蛋白RB1、AKT1与小分子Quercetin、luteolin、naringenin能形成稳定的对接模型。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高剂量组p-PI3k和p-AKT蛋白表达明显低于中剂量、低剂量和空白对照组。结论 明目地黄丸可通过调控多通路、多靶点干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病情进展,其中PI3K/AKT信号通路是参与疾病治疗的重要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明目地黄丸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