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962
篇文章
<
1
2
…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流动的道德载体:明清商人墓碑文中的价值观探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宋立杰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5,160,共11页
商人墓碑文作为明清时期独特的文化现象,不仅体现商人个体和家族的意志,也反映当时社会对商人角色和地位的认知与态度。墓碑文的书写通常生动直接,语言简洁而富有情感。这些墓碑文以独特的视角展示当时商人阶层的生活状况和社会地位以...
商人墓碑文作为明清时期独特的文化现象,不仅体现商人个体和家族的意志,也反映当时社会对商人角色和地位的认知与态度。墓碑文的书写通常生动直接,语言简洁而富有情感。这些墓碑文以独特的视角展示当时商人阶层的生活状况和社会地位以及对家族和社会的贡献与意义;揭示他们在财富积累过程中对儒家伦理的坚守;显示商人阶层在社会责任和经济利益之间的微妙平衡,反映商人的价值取向,同时也突显士人对商人地位的审视与期待;塑造商人们既具有经济实力又拥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典范形象。这种从现实到文本、再从文本到现实的互动关系,突显文化传统与社会现实的交融及其对商人身份和价值观的传承与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商人墓碑文
儒家伦理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代孔府对民事诉讼的受理与裁断
被引量:
1
2
作者
吴佩林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4-156,235,236,共15页
明代孔府与同城的县衙一样,拥有自己的司法机构与相应的裁量权。孔府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围包括孔氏宗族内部、孔氏族人与他族、孔府所辖人户及其他圣贤后裔的纠纷。孔府受理的诉讼与州县衙门的类似,均以诉讼文书的形式展开,两者在诉讼策...
明代孔府与同城的县衙一样,拥有自己的司法机构与相应的裁量权。孔府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围包括孔氏宗族内部、孔氏族人与他族、孔府所辖人户及其他圣贤后裔的纠纷。孔府受理的诉讼与州县衙门的类似,均以诉讼文书的形式展开,两者在诉讼策略、农忙止讼、状纸形式、诉讼人数限制以及是否使用抱告等方面存在异同。朝廷赋予孔府一定的裁断权,从现存文书来看,其裁断形式包括“状”中批词和具有执行功能的“票”,裁断结果主要有给予处罚、准以和息、给批、行文至相关机构四种。要而言之,明代孔府是一个类似于州县衙门的“官衙”机构;孔府在细故案件的受理与裁断上与一般衙门存在共性,也有其独特性;“一人双责”决定了孔府“家族官僚混合制”的司法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孔府
民事纠纷
受理
裁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代大一统国家视野下的州县驿站财政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文鹏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4,共12页
清朝建立后意图以政府雇募的方式,取代明代以来驿站差役派诸民间的“民当”做法,为此对驿站财政进行了一番改革,但实际上,由于经费短缺,强制性摊派屡禁不绝。及至清代晚期,因大规模战争的压力,州县向百姓摊派更多的额外驿站差徭,使得州...
清朝建立后意图以政府雇募的方式,取代明代以来驿站差役派诸民间的“民当”做法,为此对驿站财政进行了一番改革,但实际上,由于经费短缺,强制性摊派屡禁不绝。及至清代晚期,因大规模战争的压力,州县向百姓摊派更多的额外驿站差徭,使得州县驿站财政发生结构性变化。以河南为例,在官绅合作下,州县组建以车马局为代表的非正式机构,系统管理境内驿站差徭的摊派和使用,由此建立起国家制度之外的额外财政体系。驿站额外财政的产生和发展,是清中后期州县驿站财政转型的结果,它大幅提升了大一统国家汲取基层资源的能力,为近代州县地方财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州县
驿站财政
车马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朝国家翻译实践及当代启示:从“怀柔远人”到“会通超胜”
被引量:
1
4
作者
郭国良
朱焜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2,共10页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往繁盛的一个朝代。万邦来朝,傅安、陈诚出使西域,郑和七下西洋,西方传教士入华,皆为证明。相伴而来的是繁荣的翻译活动,从因“怀柔远人”政策而兴起的四夷馆翻译活动,到“会通超胜”思想引发的西学翻译活动,延...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往繁盛的一个朝代。万邦来朝,傅安、陈诚出使西域,郑和七下西洋,西方传教士入华,皆为证明。相伴而来的是繁荣的翻译活动,从因“怀柔远人”政策而兴起的四夷馆翻译活动,到“会通超胜”思想引发的西学翻译活动,延续了两百余年。从国家翻译实践视域来看,明朝翻译活动具有明显的国家翻译实践性质。明朝统治者采取翻译活动机构化、翻译过程合作化、译者培养制度化、翻译规范明晰化、儒家思想基础化五种举措,发挥翻译在民族融合、国际交往、富国强兵三个方面的治理功能。在当今中国与世界深度融通的背景下,国家翻译实践的规模逐渐扩大。明朝翻译活动可为当前我国国家翻译实践在项目规划、人才培养、规范制定等方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翻译实践
四夷馆
西学翻译
明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元明清时期傣族国家向心力强化研究
5
作者
吴云
胡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4-160,共7页
傣族的国家向心力在元明清大一统时期得到了明显强化,其国家向心力的增强是中央王朝自上而下经营与治理、傣族对国家治理自下而上回应与调适、边疆与内地双向凝聚的结果。中央王朝通过强化政治管理、辅以军事打击、促进经济发展、扩大...
傣族的国家向心力在元明清大一统时期得到了明显强化,其国家向心力的增强是中央王朝自上而下经营与治理、傣族对国家治理自下而上回应与调适、边疆与内地双向凝聚的结果。中央王朝通过强化政治管理、辅以军事打击、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儒学教育等方式不断加强对边疆傣族的治理和一体化进程。在中央王朝的积极治理下,傣族土司通过朝贡纳赋、立功护印、模仿王朝礼仪等行动表达对王朝国家的臣服与忠心,傣族人民通过使用汉族姓氏、同源共祖情结、仰慕中原文化等方式表达对华夏的归化与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清
傣族
国家向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清家具形制演化研究
6
作者
胡亚静
戴向东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76,共5页
明清家具是我国传统家具史上辉煌时期的代表作,明清家具形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表现在造型由圆润到方直、体量增大、装饰由简到繁、“束腰”普遍应用。以明清家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历史文献、传世实物以及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深入挖掘与分析...
明清家具是我国传统家具史上辉煌时期的代表作,明清家具形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表现在造型由圆润到方直、体量增大、装饰由简到繁、“束腰”普遍应用。以明清家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历史文献、传世实物以及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深入挖掘与分析,采用统计分析及对比研究等方法,深入探究其演变过程,梳理家具形制演变脉络。明清家具形制演化是在经济贸易助力、民族文化需求、工艺技术提升、西方艺术影响等多方面因素作用下形成的,研究对深入理解传统家具文化、传承古典家具造物智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家具
形制
体量
尺度
装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元明清散曲“嘲体”考论
7
作者
黎国韬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43,共12页
元明清散曲中尚存“嘲体”作品300余首,它们渊源于古代以诗、偈、词等韵语作“嘲”的文学样式和艺术样式,经历了元代初创、明代全盛、清代衰亡的发展过程。就内容而论,“嘲体”散曲可分嘲人之作、嘲物之作、嘲事之作、杂嘲之作四个大类...
元明清散曲中尚存“嘲体”作品300余首,它们渊源于古代以诗、偈、词等韵语作“嘲”的文学样式和艺术样式,经历了元代初创、明代全盛、清代衰亡的发展过程。就内容而论,“嘲体”散曲可分嘲人之作、嘲物之作、嘲事之作、杂嘲之作四个大类;就风格而论,主要是以日常琐事为题材,语言俚俗,调笑滑稽,讽刺辛辣,此外亦有雅致、清丽、洒脱、狂放、沉郁之辞;就作家而论,贡献较大者则有曾瑞、赵彦晖、汤式、陈铎、陈所闻等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清
散曲
嘲体
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清反理学思潮与《狂人日记》的诞生
8
作者
孙伟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4,共10页
《狂人日记》的出现,是中国传统文化内部的革新力量与西方现代文化充分融汇化合的结果。尤其是明清反理学传统,构成了催生新文化的内在动因,其内部丰富复杂的狂人思想资源,孕育着现代狂人的出现。在明清理学框约的正统文体之外,日记成...
《狂人日记》的出现,是中国传统文化内部的革新力量与西方现代文化充分融汇化合的结果。尤其是明清反理学传统,构成了催生新文化的内在动因,其内部丰富复杂的狂人思想资源,孕育着现代狂人的出现。在明清理学框约的正统文体之外,日记成为士人发展自我精神空间和形成新的认知的重要文体,并以边缘反抗正统的形式,为新文学文体的产生奠定了内在基础。明清反理学脉络中的思想和文体资源,成为接纳和消化西方现代思想和文学的载体,它一方面充分发挥与之相契合的部分,创造了具有现代思想和形式的中国新文学的典型;另一方面,深远丰厚的历史积淀和多元复杂的现实境遇,又使得中国新文学富有思想递嬗过程中不同文明进行激烈博弈的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狂人日记》
理学
明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清世情小说梦境插图的图像隐喻与文学功能
9
作者
曾礼军
刘宇颂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69,共16页
梦境插图与明清世情小说有着密切的关联,不仅梦境插图集中在世情小说当中,而且图像表达也呈现出独特的“世情化”特征。梦境插图以世情小说文本为依据进行构图和绘刻,表现婚恋情感、人生命运和善恶道德等世情内涵。梦境插图又具有图像...
梦境插图与明清世情小说有着密切的关联,不仅梦境插图集中在世情小说当中,而且图像表达也呈现出独特的“世情化”特征。梦境插图以世情小说文本为依据进行构图和绘刻,表现婚恋情感、人生命运和善恶道德等世情内涵。梦境插图又具有图像阐释的能动性,聚焦于世情人物和世情场景的绘刻和再创作,通过“梦里”与“梦外”的双重图像形态来再现、深化和拓展小说中的世情主题。梦境插图作为世情小说的副文本,还对小说文本的阅读和传播具有突出的辅助作用,进一步凸显和强化了世情叙事和世情主题。梦境插图的这种“世情化”现象的形成,是梦文化意识的民族累积、梦境图像绘制的繁荣与明清尚情文化思潮合力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世情小说
梦境插图
图像隐喻
文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多元化与大航海双重视野下的明朝和明代
10
作者
方志远
汪浩东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6,共9页
在人们的印象中,都有两个不一样的明朝或明代:一个严峻冷酷、封闭保守,一个自由奔放、开放进步。相对而言,明朝或明代的前期是严峻冷酷的,中后期却是自由奔放的;封闭保守的是明朝,开放进步的则是明代。明朝和明代是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
在人们的印象中,都有两个不一样的明朝或明代:一个严峻冷酷、封闭保守,一个自由奔放、开放进步。相对而言,明朝或明代的前期是严峻冷酷的,中后期却是自由奔放的;封闭保守的是明朝,开放进步的则是明代。明朝和明代是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的。明朝的统治既为明代社会的多元化提供了保障,又限制了明代社会的持续发展,明代社会的多元化冲击了明朝朝廷的封闭保守,迫使其发生某些变革,同时也侵蚀着明朝统治的一体化。一个规律性现象在晚明显现,当上层建筑无法适应经济基础而又无法做出重大调整时,一个皇朝便开始坍塌。但是,随着明朝的灭亡,明代也就不复存在。如何顺应时代的进步、民众的需求,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国际变化,是明朝和明代留给后人讨论的永久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
明代
多元化
大航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贾商士:明代的商贾知识人及其知识世界
11
作者
陈宝良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明代商贾的知识人化乃至商贾知识人的形成,奠基于相对繁荣的商业经济土壤。“儒贾”与“商士”两个概念的出现,不仅是“士商互动”这一社会性动作的结果,更是商人身份转换的标志,亦即从具有“市心”的商贾,转而变为具有“仁心”的儒者...
明代商贾的知识人化乃至商贾知识人的形成,奠基于相对繁荣的商业经济土壤。“儒贾”与“商士”两个概念的出现,不仅是“士商互动”这一社会性动作的结果,更是商人身份转换的标志,亦即从具有“市心”的商贾,转而变为具有“仁心”的儒者。随之而来者,则是商业道德的重建。明代商人的道德、知识乃至形象,均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已由重利轻义的骛利之徒,转而变为崇儒好文的知识人,并且具有多样化的知识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儒贾
商贾知识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代宦官家庭的组建、形态与维系
12
作者
李军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3,共10页
明代宦官墓志中保留了不少家庭史、生活史资料,为探讨宦官家庭的组建、形态与维系提供了可能。宦官入宫后,对于原生家庭仍有深厚的感情,行有余力则供养父母,荫庇亲族。其发迹后,常通过娶妻纳妾、收养子嗣等方式组建家室。上层宦官家庭...
明代宦官墓志中保留了不少家庭史、生活史资料,为探讨宦官家庭的组建、形态与维系提供了可能。宦官入宫后,对于原生家庭仍有深厚的感情,行有余力则供养父母,荫庇亲族。其发迹后,常通过娶妻纳妾、收养子嗣等方式组建家室。上层宦官家庭规模庞大,多代同居、兄弟合爨的例子较多。宦官及其家人竭力扩张势力,以维系家庭与家族的富贵兴旺,方式包括邀揽官爵、聚敛家产、敬宗收族、课读子弟等。较唐代而言,明代宦官家庭的政治性较弱,呈现出明显的世俗性特点,其主要作用是延续香火、继承家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宦官
家庭形态
家庭维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代功牌、功劄的演变与多元军制文化的交融
13
作者
乌兰巴根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2,共7页
清朝军功凭证有功牌和功劄之分,前者颁给八旗、蒙古军,后者则颁给绿营军和有功义士。功牌源于满洲旧制,功劄承自明朝旧制,而到清中后期二者逐渐走向合流。乾隆年间改木质功牌为纸质功牌,改功劄加衔为功劄授职。清后期,八旗和绿营的战斗...
清朝军功凭证有功牌和功劄之分,前者颁给八旗、蒙古军,后者则颁给绿营军和有功义士。功牌源于满洲旧制,功劄承自明朝旧制,而到清中后期二者逐渐走向合流。乾隆年间改木质功牌为纸质功牌,改功劄加衔为功劄授职。清后期,八旗和绿营的战斗力下降,团练、水师和新军兴起,清廷适时改革军功凭证,从而出现结合功牌与功劄为一体的顶戴功牌。这是满汉两种叙功制度不断融合的结果,体现了晚清不同军制文化元素的交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功牌
功劄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代都督府权力的嬗变
14
作者
曹循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5,共14页
明初大都督府长官皆太祖心腹近侍出身,其下有一套文职幕僚班子处理全国机要军务。五府分置后,机要军务转归兵部处理,更加符合文书行政的需要。太祖晚年赋予五府统领京军与藩王内外配合拱卫皇室的使命,奠定了五府为朝廷“腹心”的基本属...
明初大都督府长官皆太祖心腹近侍出身,其下有一套文职幕僚班子处理全国机要军务。五府分置后,机要军务转归兵部处理,更加符合文书行政的需要。太祖晚年赋予五府统领京军与藩王内外配合拱卫皇室的使命,奠定了五府为朝廷“腹心”的基本属性。京营成立以后,实行五府长官提督京营、五府机构办理营务的“以府管营”体制;五府长官以“管军大臣”身份参议军务、边务及将领选任。正德、嘉靖之际,“以府管营”的弊端愈加明显,明廷在郭勋事件后建构出府、营不可兼管的“祖制”,从而遮蔽了五府这一行使百余年的职能。“庚戌之变”后,五府与京营正式分离,丧失管军权力的五府长官依然参议国政,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都督府权力缩小的实质是明朝统治的“私性”减弱和“公性”增强,是社会发展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都督府
勋臣
京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共同体视域下明代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服饰交流
15
作者
刘瑜
赵宇
刘慧慧
《服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6-171,共6页
以中外古代经典历史文献为主要引证素材,从政治外交、宗教文化、商贸往来等影响因素着手,论述明代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服饰交流与互鉴,揭示两者在穿着观念、服饰制度、装扮形式等方面的趋同现象,探讨这种跨越国别、地域、民族的服饰共同...
以中外古代经典历史文献为主要引证素材,从政治外交、宗教文化、商贸往来等影响因素着手,论述明代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服饰交流与互鉴,揭示两者在穿着观念、服饰制度、装扮形式等方面的趋同现象,探讨这种跨越国别、地域、民族的服饰共同体的构建路径,以及其中表现出的官方与民间、单向与多向、制度与形式并存的文化交流特征。研究表明,这种趋同现象是“海上丝绸之路”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案例,补充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交往史的内容,并重新定义了服饰交流的意义,构筑起中华传统文化及其区域影响力的新版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东南亚
服饰
交流
海上丝绸之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满族家谱世系的内容、特点及史料价值
16
作者
孙明
张晶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67,共5页
世系是家谱构成的核心要素,满族家谱作为中华谱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系内容及特点不仅呈现了我国传统家谱编撰的习惯,且充分体现了清代满汉文化融合的历史趋势。满族家谱世系反映了清代满族姓氏、婚姻观念及任官当差等方面变化,对研...
世系是家谱构成的核心要素,满族家谱作为中华谱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系内容及特点不仅呈现了我国传统家谱编撰的习惯,且充分体现了清代满汉文化融合的历史趋势。满族家谱世系反映了清代满族姓氏、婚姻观念及任官当差等方面变化,对研究清代满汉关系、职官制度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满族家谱
史料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代文人生活空间中“惜物”观的设计表达研究
17
作者
宫晓东
程诚
张帆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6-41,共6页
目前学界对“惜物”观的研究主要从材料、形态、功能与风格等节用视角展开,而鲜少将其作为审美要素之一探讨其对环境美学的影响。旨在通过图、文、物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节用、善用、惜用三个层面切入,探讨“惜物”观影响下明代文人空...
目前学界对“惜物”观的研究主要从材料、形态、功能与风格等节用视角展开,而鲜少将其作为审美要素之一探讨其对环境美学的影响。旨在通过图、文、物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节用、善用、惜用三个层面切入,探讨“惜物”观影响下明代文人空间造境中“三法”的设计表达,归纳出文人以简驭繁的器物形式之“简法”,以无胜有、少中见多的空间布设之“减法”,以及新陈代谢、以境善物、长期主义的意境营造之“俭法”。弘扬传统“惜物”观的文化内涵,展现中国古代文人审美中“惜物”设计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惜物”观
明代文人意趣
文人生活空间
“惜物”设计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字学易知》音系所反映的方音特征
18
作者
周赛华
《汉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9-128,共10页
本文对《字学易知》音系做了简单的介绍,重点对音系中的若干方音特点做了分析,如全浊音清化,浊塞音和浊塞擦音都归入送气清音,曾梗臻深四摄合流,部分山咸摄字与江宕摄字合流,平去声分阴阳,保留入声,等等。《字学易知》是目前江淮官话黄...
本文对《字学易知》音系做了简单的介绍,重点对音系中的若干方音特点做了分析,如全浊音清化,浊塞音和浊塞擦音都归入送气清音,曾梗臻深四摄合流,部分山咸摄字与江宕摄字合流,平去声分阴阳,保留入声,等等。《字学易知》是目前江淮官话黄孝片中发现的最早的音韵文献,书中反映的许多方音特征在黄孝片中为最早的记录,比如六个声调、去声分阴阳等。另外,书中也有许多方音特点是今黄孝片方言没有的,比如浊声母全部清化为送气、山咸摄与江宕摄字合流,等等。因此,《字学易知》在黄孝片语音史的研究上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学易知》
黄陂方音
清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说“乡先生”:明代士大夫乡居生活典范及其崩坏
19
作者
陈宝良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6,共13页
所谓“乡先生”,大抵等同于“乡绅”或“乡官”,主要是指在乡的士大夫。“乡先生”既是身份等级的表征,又是一种社会与文化符号。“乡先生”是士大夫生命终结前扮演的最后一个社会角色。明代“乡先生”的人格、形象存在着两分的现象:有...
所谓“乡先生”,大抵等同于“乡绅”或“乡官”,主要是指在乡的士大夫。“乡先生”既是身份等级的表征,又是一种社会与文化符号。“乡先生”是士大夫生命终结前扮演的最后一个社会角色。明代“乡先生”的人格、形象存在着两分的现象:有的保持“先进”遗风,成为士大夫居乡生活的真正典范;而有的则已沦为豪绅恶宦,士大夫典范丧失殆尽。明代乡居士大夫的生活,或陶情于声伎,或肆意于山水,或学仙谭禅,或求田问舍。其结果则是乡居士大夫形象的转变,即从道大、德大、业大的“大丈夫”,转而变为势大、财大、弊大的“小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士大夫
乡先生
乡居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代西藏丝绸袍服中“异品”丝绸纹样之“异”探析
20
作者
卞向阳
郑宇婷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6-124,共9页
清代西藏丝绸袍服承载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信息,是清代中央政府与西藏地区畅通物质交流的物证史料。然现有研究对此类服饰关注有限,更鲜见对其丝绸面料来源、特点等具体问题的专题探究。本文运用多重证据法、比较分析法,结合传世实物...
清代西藏丝绸袍服承载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信息,是清代中央政府与西藏地区畅通物质交流的物证史料。然现有研究对此类服饰关注有限,更鲜见对其丝绸面料来源、特点等具体问题的专题探究。本文运用多重证据法、比较分析法,结合传世实物、文字文献、图像文献、实地调研信息等,通过与清宫袍服纹样的比对,发现由江南三织造及民间机户生产并输入西藏的“异品”丝绸纹样的所“异”之处,挖掘其中蕴含的多元民族文化及清廷借“异品”丝绸纹样之“异”表扶绥优待、强化归属意识的治藏智慧,亦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特质在古代西藏服饰范式中的生动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西藏
丝绸袍服
纹样
“异品”丝绸
多元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流动的道德载体:明清商人墓碑文中的价值观探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宋立杰
机构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5,160,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明清商人传记资料整理与研究”(14ZDB035)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商人墓碑文作为明清时期独特的文化现象,不仅体现商人个体和家族的意志,也反映当时社会对商人角色和地位的认知与态度。墓碑文的书写通常生动直接,语言简洁而富有情感。这些墓碑文以独特的视角展示当时商人阶层的生活状况和社会地位以及对家族和社会的贡献与意义;揭示他们在财富积累过程中对儒家伦理的坚守;显示商人阶层在社会责任和经济利益之间的微妙平衡,反映商人的价值取向,同时也突显士人对商人地位的审视与期待;塑造商人们既具有经济实力又拥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典范形象。这种从现实到文本、再从文本到现实的互动关系,突显文化传统与社会现实的交融及其对商人身份和价值观的传承与塑造。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商人墓碑文
儒家伦理道德
Keywords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merchants’epitaph
Confucian ethics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代孔府对民事诉讼的受理与裁断
被引量:
1
2
作者
吴佩林
机构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出处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4-156,235,236,共1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明代《孔府档案》整理与研究”(21FZSA00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中国历史上地方治理的实践及启示”(22VLS005)。
文摘
明代孔府与同城的县衙一样,拥有自己的司法机构与相应的裁量权。孔府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围包括孔氏宗族内部、孔氏族人与他族、孔府所辖人户及其他圣贤后裔的纠纷。孔府受理的诉讼与州县衙门的类似,均以诉讼文书的形式展开,两者在诉讼策略、农忙止讼、状纸形式、诉讼人数限制以及是否使用抱告等方面存在异同。朝廷赋予孔府一定的裁断权,从现存文书来看,其裁断形式包括“状”中批词和具有执行功能的“票”,裁断结果主要有给予处罚、准以和息、给批、行文至相关机构四种。要而言之,明代孔府是一个类似于州县衙门的“官衙”机构;孔府在细故案件的受理与裁断上与一般衙门存在共性,也有其独特性;“一人双责”决定了孔府“家族官僚混合制”的司法特质。
关键词
明代
孔府
民事纠纷
受理
裁断
Keywords
ming
dynasty
the Confucian Mansion
Civil disputes
Acceptance
Judgment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代大一统国家视野下的州县驿站财政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文鹏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出处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4,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清代驿站史研究”(19ZDA207)。
文摘
清朝建立后意图以政府雇募的方式,取代明代以来驿站差役派诸民间的“民当”做法,为此对驿站财政进行了一番改革,但实际上,由于经费短缺,强制性摊派屡禁不绝。及至清代晚期,因大规模战争的压力,州县向百姓摊派更多的额外驿站差徭,使得州县驿站财政发生结构性变化。以河南为例,在官绅合作下,州县组建以车马局为代表的非正式机构,系统管理境内驿站差徭的摊派和使用,由此建立起国家制度之外的额外财政体系。驿站额外财政的产生和发展,是清中后期州县驿站财政转型的结果,它大幅提升了大一统国家汲取基层资源的能力,为近代州县地方财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清代
州县
驿站财政
车马局
Keywords
qing
Dynasty
county
financial system of post
Chema Bureau(车马局)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F812.9 [经济管理—财政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朝国家翻译实践及当代启示:从“怀柔远人”到“会通超胜”
被引量:
1
4
作者
郭国良
朱焜
机构
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2,共10页
基金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良渚文明丛书’译丛”(24WH17ZD)。
文摘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往繁盛的一个朝代。万邦来朝,傅安、陈诚出使西域,郑和七下西洋,西方传教士入华,皆为证明。相伴而来的是繁荣的翻译活动,从因“怀柔远人”政策而兴起的四夷馆翻译活动,到“会通超胜”思想引发的西学翻译活动,延续了两百余年。从国家翻译实践视域来看,明朝翻译活动具有明显的国家翻译实践性质。明朝统治者采取翻译活动机构化、翻译过程合作化、译者培养制度化、翻译规范明晰化、儒家思想基础化五种举措,发挥翻译在民族融合、国际交往、富国强兵三个方面的治理功能。在当今中国与世界深度融通的背景下,国家翻译实践的规模逐渐扩大。明朝翻译活动可为当前我国国家翻译实践在项目规划、人才培养、规范制定等方面提供借鉴。
关键词
国家翻译实践
四夷馆
西学翻译
明朝
Keywords
state translation program
Siyi Guan
translation of Western learning
ming
Dynasty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元明清时期傣族国家向心力强化研究
5
作者
吴云
胡明
机构
云南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
云南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4-160,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边疆治理视角下傣族的国家向心力研究”(20BMZ038)阶段成果。
文摘
傣族的国家向心力在元明清大一统时期得到了明显强化,其国家向心力的增强是中央王朝自上而下经营与治理、傣族对国家治理自下而上回应与调适、边疆与内地双向凝聚的结果。中央王朝通过强化政治管理、辅以军事打击、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儒学教育等方式不断加强对边疆傣族的治理和一体化进程。在中央王朝的积极治理下,傣族土司通过朝贡纳赋、立功护印、模仿王朝礼仪等行动表达对王朝国家的臣服与忠心,傣族人民通过使用汉族姓氏、同源共祖情结、仰慕中原文化等方式表达对华夏的归化与认同。
关键词
元明清
傣族
国家向心力
Keywords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Dai ethnic group
the national centripetal force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D691.7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清家具形制演化研究
6
作者
胡亚静
戴向东
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家居与艺术设计学院
出处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76,共5页
基金
文化部文化科学研究项目“中国传统家具艺术在近代的断流与当代的创新研究”(15DG53)。
文摘
明清家具是我国传统家具史上辉煌时期的代表作,明清家具形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表现在造型由圆润到方直、体量增大、装饰由简到繁、“束腰”普遍应用。以明清家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历史文献、传世实物以及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深入挖掘与分析,采用统计分析及对比研究等方法,深入探究其演变过程,梳理家具形制演变脉络。明清家具形制演化是在经济贸易助力、民族文化需求、工艺技术提升、西方艺术影响等多方面因素作用下形成的,研究对深入理解传统家具文化、传承古典家具造物智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明清家具
形制
体量
尺度
装饰
Keywords
ming
and
qing
furniture
Form
Scale
Dimension
Decoration
分类号
TS664.01 [轻工技术与工程]
TS396 [轻工技术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元明清散曲“嘲体”考论
7
作者
黎国韬
机构
中山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43,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早期戏剧史料辑录与研究”(20&ZD271)。
文摘
元明清散曲中尚存“嘲体”作品300余首,它们渊源于古代以诗、偈、词等韵语作“嘲”的文学样式和艺术样式,经历了元代初创、明代全盛、清代衰亡的发展过程。就内容而论,“嘲体”散曲可分嘲人之作、嘲物之作、嘲事之作、杂嘲之作四个大类;就风格而论,主要是以日常琐事为题材,语言俚俗,调笑滑稽,讽刺辛辣,此外亦有雅致、清丽、洒脱、狂放、沉郁之辞;就作家而论,贡献较大者则有曾瑞、赵彦晖、汤式、陈铎、陈所闻等人。
关键词
元明清
散曲
嘲体
作者
Keywords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sanqu
satire-style
authors
分类号
I207.24 [文学—中国文学]
K23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清反理学思潮与《狂人日记》的诞生
8
作者
孙伟
机构
暨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4,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鲁迅杂文与中国传统文体的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4BZW113]
暨南大学2023年启明星计划项目“明清反理学学派与中国新文学发生的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3JNQMX45]阶段性成果。
文摘
《狂人日记》的出现,是中国传统文化内部的革新力量与西方现代文化充分融汇化合的结果。尤其是明清反理学传统,构成了催生新文化的内在动因,其内部丰富复杂的狂人思想资源,孕育着现代狂人的出现。在明清理学框约的正统文体之外,日记成为士人发展自我精神空间和形成新的认知的重要文体,并以边缘反抗正统的形式,为新文学文体的产生奠定了内在基础。明清反理学脉络中的思想和文体资源,成为接纳和消化西方现代思想和文学的载体,它一方面充分发挥与之相契合的部分,创造了具有现代思想和形式的中国新文学的典型;另一方面,深远丰厚的历史积淀和多元复杂的现实境遇,又使得中国新文学富有思想递嬗过程中不同文明进行激烈博弈的文化特征。
关键词
鲁迅
《狂人日记》
理学
明清
Keywords
Lu Xun
AMadman'sDiary
Neo-Confucianism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分类号
I210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清世情小说梦境插图的图像隐喻与文学功能
9
作者
曾礼军
刘宇颂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江南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69,共1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游士叙事视角下的明清小说地图研究”(19AZW014)。
文摘
梦境插图与明清世情小说有着密切的关联,不仅梦境插图集中在世情小说当中,而且图像表达也呈现出独特的“世情化”特征。梦境插图以世情小说文本为依据进行构图和绘刻,表现婚恋情感、人生命运和善恶道德等世情内涵。梦境插图又具有图像阐释的能动性,聚焦于世情人物和世情场景的绘刻和再创作,通过“梦里”与“梦外”的双重图像形态来再现、深化和拓展小说中的世情主题。梦境插图作为世情小说的副文本,还对小说文本的阅读和传播具有突出的辅助作用,进一步凸显和强化了世情叙事和世情主题。梦境插图的这种“世情化”现象的形成,是梦文化意识的民族累积、梦境图像绘制的繁荣与明清尚情文化思潮合力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明清世情小说
梦境插图
图像隐喻
文学功能
Keywords
human relationship novels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dream illustrations
visual metaphor
literary function
分类号
I242 [文学—中国文学]
J228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元化与大航海双重视野下的明朝和明代
10
作者
方志远
汪浩东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出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6,共9页
基金
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重大学术文化工程《(新编)中国通史》纂修工程《明代卷》。
文摘
在人们的印象中,都有两个不一样的明朝或明代:一个严峻冷酷、封闭保守,一个自由奔放、开放进步。相对而言,明朝或明代的前期是严峻冷酷的,中后期却是自由奔放的;封闭保守的是明朝,开放进步的则是明代。明朝和明代是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的。明朝的统治既为明代社会的多元化提供了保障,又限制了明代社会的持续发展,明代社会的多元化冲击了明朝朝廷的封闭保守,迫使其发生某些变革,同时也侵蚀着明朝统治的一体化。一个规律性现象在晚明显现,当上层建筑无法适应经济基础而又无法做出重大调整时,一个皇朝便开始坍塌。但是,随着明朝的灭亡,明代也就不复存在。如何顺应时代的进步、民众的需求,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国际变化,是明朝和明代留给后人讨论的永久课题。
关键词
明朝
明代
多元化
大航海
Keywords
ming
Dynasty
ming
era
diversity
the Great Voyages
分类号
K248.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贾商士:明代的商贾知识人及其知识世界
11
作者
陈宝良
机构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代知识转型与知识人社会研究”(22BZS052)。
文摘
明代商贾的知识人化乃至商贾知识人的形成,奠基于相对繁荣的商业经济土壤。“儒贾”与“商士”两个概念的出现,不仅是“士商互动”这一社会性动作的结果,更是商人身份转换的标志,亦即从具有“市心”的商贾,转而变为具有“仁心”的儒者。随之而来者,则是商业道德的重建。明代商人的道德、知识乃至形象,均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已由重利轻义的骛利之徒,转而变为崇儒好文的知识人,并且具有多样化的知识世界。
关键词
明代
儒贾
商贾知识人
Keywords
the
ming
Dynasty
the Confucian businessman
business intellectuals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代宦官家庭的组建、形态与维系
12
作者
李军
机构
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
出处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3,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代知识转型与知识人社会研究”(22BZS052)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明代宦官墓志中保留了不少家庭史、生活史资料,为探讨宦官家庭的组建、形态与维系提供了可能。宦官入宫后,对于原生家庭仍有深厚的感情,行有余力则供养父母,荫庇亲族。其发迹后,常通过娶妻纳妾、收养子嗣等方式组建家室。上层宦官家庭规模庞大,多代同居、兄弟合爨的例子较多。宦官及其家人竭力扩张势力,以维系家庭与家族的富贵兴旺,方式包括邀揽官爵、聚敛家产、敬宗收族、课读子弟等。较唐代而言,明代宦官家庭的政治性较弱,呈现出明显的世俗性特点,其主要作用是延续香火、继承家业。
关键词
明代
宦官
家庭形态
家庭维系
Keywords
ming
Dynasty
eunuchs
family form
family maintenance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代功牌、功劄的演变与多元军制文化的交融
13
作者
乌兰巴根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2,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编号:22VLS011)。
文摘
清朝军功凭证有功牌和功劄之分,前者颁给八旗、蒙古军,后者则颁给绿营军和有功义士。功牌源于满洲旧制,功劄承自明朝旧制,而到清中后期二者逐渐走向合流。乾隆年间改木质功牌为纸质功牌,改功劄加衔为功劄授职。清后期,八旗和绿营的战斗力下降,团练、水师和新军兴起,清廷适时改革军功凭证,从而出现结合功牌与功劄为一体的顶戴功牌。这是满汉两种叙功制度不断融合的结果,体现了晚清不同军制文化元素的交融进程。
关键词
清朝
功牌
功劄
融合
Keywords
The
qing
Dynasty
Exploit Tablet
Exploit Certificate
Integration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K877.4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代都督府权力的嬗变
14
作者
曹循
机构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5,共14页
文摘
明初大都督府长官皆太祖心腹近侍出身,其下有一套文职幕僚班子处理全国机要军务。五府分置后,机要军务转归兵部处理,更加符合文书行政的需要。太祖晚年赋予五府统领京军与藩王内外配合拱卫皇室的使命,奠定了五府为朝廷“腹心”的基本属性。京营成立以后,实行五府长官提督京营、五府机构办理营务的“以府管营”体制;五府长官以“管军大臣”身份参议军务、边务及将领选任。正德、嘉靖之际,“以府管营”的弊端愈加明显,明廷在郭勋事件后建构出府、营不可兼管的“祖制”,从而遮蔽了五府这一行使百余年的职能。“庚戌之变”后,五府与京营正式分离,丧失管军权力的五府长官依然参议国政,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都督府权力缩小的实质是明朝统治的“私性”减弱和“公性”增强,是社会发展的体现。
关键词
明代
都督府
勋臣
京营
Keywords
The
ming
Dynasty
Military Commission
Meritorious Ministers
Capital Camps
分类号
D69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共同体视域下明代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服饰交流
15
作者
刘瑜
赵宇
刘慧慧
机构
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出处
《服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6-171,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24BG145)。
文摘
以中外古代经典历史文献为主要引证素材,从政治外交、宗教文化、商贸往来等影响因素着手,论述明代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服饰交流与互鉴,揭示两者在穿着观念、服饰制度、装扮形式等方面的趋同现象,探讨这种跨越国别、地域、民族的服饰共同体的构建路径,以及其中表现出的官方与民间、单向与多向、制度与形式并存的文化交流特征。研究表明,这种趋同现象是“海上丝绸之路”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案例,补充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交往史的内容,并重新定义了服饰交流的意义,构筑起中华传统文化及其区域影响力的新版图。
关键词
明代
东南亚
服饰
交流
海上丝绸之路
Keywords
ming
Dynasty
Southeast Asia
costume
exchange
Maritime Silk Road
分类号
TS941.12 [轻工技术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满族家谱世系的内容、特点及史料价值
16
作者
孙明
张晶
机构
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67,共5页
基金
吉林师范大学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民族融合视角下清代满族家谱的修撰与社会变迁研究(1644—1911)”(课题编号:20BZS058)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世系是家谱构成的核心要素,满族家谱作为中华谱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系内容及特点不仅呈现了我国传统家谱编撰的习惯,且充分体现了清代满汉文化融合的历史趋势。满族家谱世系反映了清代满族姓氏、婚姻观念及任官当差等方面变化,对研究清代满汉关系、职官制度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关键词
清代
满族家谱
史料价值
Keywords
qing
Dynasty
Manchu genealo⁃gy
Historical value
分类号
K820.9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代文人生活空间中“惜物”观的设计表达研究
17
作者
宫晓东
程诚
张帆
机构
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出处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6-41,共6页
基金
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专项——杰出设计人才(项目编号:20230466034)。
文摘
目前学界对“惜物”观的研究主要从材料、形态、功能与风格等节用视角展开,而鲜少将其作为审美要素之一探讨其对环境美学的影响。旨在通过图、文、物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节用、善用、惜用三个层面切入,探讨“惜物”观影响下明代文人空间造境中“三法”的设计表达,归纳出文人以简驭繁的器物形式之“简法”,以无胜有、少中见多的空间布设之“减法”,以及新陈代谢、以境善物、长期主义的意境营造之“俭法”。弘扬传统“惜物”观的文化内涵,展现中国古代文人审美中“惜物”设计之道。
关键词
传统“惜物”观
明代文人意趣
文人生活空间
“惜物”设计表达
Keywords
Traditional concept of"cherishing things"
The aesthetic interest of literati in the
ming
Dynasty
Literati’s living space
Design expression of"cherishing things"
分类号
TS664.1 [轻工技术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字学易知》音系所反映的方音特征
18
作者
周赛华
机构
湖北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汉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9-128,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明代至民国汉语非韵书罕见同音类聚文献的音韵研究及数据库建设”(编号:21&ZD297)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代等韵研究缀补”(编号:15BYY103)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本文对《字学易知》音系做了简单的介绍,重点对音系中的若干方音特点做了分析,如全浊音清化,浊塞音和浊塞擦音都归入送气清音,曾梗臻深四摄合流,部分山咸摄字与江宕摄字合流,平去声分阴阳,保留入声,等等。《字学易知》是目前江淮官话黄孝片中发现的最早的音韵文献,书中反映的许多方音特征在黄孝片中为最早的记录,比如六个声调、去声分阴阳等。另外,书中也有许多方音特点是今黄孝片方言没有的,比如浊声母全部清化为送气、山咸摄与江宕摄字合流,等等。因此,《字学易知》在黄孝片语音史的研究上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字学易知》
黄陂方音
清代
Keywords
Zixueyizhi
speech sounds of Huangpi dialect
qing
Dynasty
分类号
H11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说“乡先生”:明代士大夫乡居生活典范及其崩坏
19
作者
陈宝良
机构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6,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代知识转型与知识人社会研究”(22BZS052)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所谓“乡先生”,大抵等同于“乡绅”或“乡官”,主要是指在乡的士大夫。“乡先生”既是身份等级的表征,又是一种社会与文化符号。“乡先生”是士大夫生命终结前扮演的最后一个社会角色。明代“乡先生”的人格、形象存在着两分的现象:有的保持“先进”遗风,成为士大夫居乡生活的真正典范;而有的则已沦为豪绅恶宦,士大夫典范丧失殆尽。明代乡居士大夫的生活,或陶情于声伎,或肆意于山水,或学仙谭禅,或求田问舍。其结果则是乡居士大夫形象的转变,即从道大、德大、业大的“大丈夫”,转而变为势大、财大、弊大的“小夫”。
关键词
明代
士大夫
乡先生
乡居生活
Keywords
ming
Dynasty
scholar-bureaucrats
“xiang xian sheng”
rural life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代西藏丝绸袍服中“异品”丝绸纹样之“异”探析
20
作者
卞向阳
郑宇婷
机构
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出处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6-124,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21AG01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东华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CUSF-DH-D-2022051)。
文摘
清代西藏丝绸袍服承载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信息,是清代中央政府与西藏地区畅通物质交流的物证史料。然现有研究对此类服饰关注有限,更鲜见对其丝绸面料来源、特点等具体问题的专题探究。本文运用多重证据法、比较分析法,结合传世实物、文字文献、图像文献、实地调研信息等,通过与清宫袍服纹样的比对,发现由江南三织造及民间机户生产并输入西藏的“异品”丝绸纹样的所“异”之处,挖掘其中蕴含的多元民族文化及清廷借“异品”丝绸纹样之“异”表扶绥优待、强化归属意识的治藏智慧,亦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特质在古代西藏服饰范式中的生动表达。
关键词
清代
西藏
丝绸袍服
纹样
“异品”丝绸
多元一体
Keywords
the
qing
dynasty
Tibet
silk robes
pattern
“special”silk
unity in diversity
分类号
TS941.42 [轻工技术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
K875.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流动的道德载体:明清商人墓碑文中的价值观探析
宋立杰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明代孔府对民事诉讼的受理与裁断
吴佩林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清代大一统国家视野下的州县驿站财政
刘文鹏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明朝国家翻译实践及当代启示:从“怀柔远人”到“会通超胜”
郭国良
朱焜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元明清时期傣族国家向心力强化研究
吴云
胡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明清家具形制演化研究
胡亚静
戴向东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元明清散曲“嘲体”考论
黎国韬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明清反理学思潮与《狂人日记》的诞生
孙伟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明清世情小说梦境插图的图像隐喻与文学功能
曾礼军
刘宇颂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多元化与大航海双重视野下的明朝和明代
方志远
汪浩东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儒贾商士:明代的商贾知识人及其知识世界
陈宝良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明代宦官家庭的组建、形态与维系
李军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清代功牌、功劄的演变与多元军制文化的交融
乌兰巴根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明代都督府权力的嬗变
曹循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共同体视域下明代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服饰交流
刘瑜
赵宇
刘慧慧
《服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满族家谱世系的内容、特点及史料价值
孙明
张晶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明代文人生活空间中“惜物”观的设计表达研究
宫晓东
程诚
张帆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字学易知》音系所反映的方音特征
周赛华
《汉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说“乡先生”:明代士大夫乡居生活典范及其崩坏
陈宝良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清代西藏丝绸袍服中“异品”丝绸纹样之“异”探析
卞向阳
郑宇婷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250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