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0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对当地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政策效应评估 被引量:1
1
作者 程茂滕 李旦宜 +2 位作者 邰鹏飞 李兆进 姜付高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96,F0003,共15页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作为体育产业内容的有效载体,是重构当地产业结构、居民生产方式和城乡融合路径的重要实践。通过系统梳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对当地居民收入产生影响的政策背景和理论机制,并基于2011—2022年29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运...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作为体育产业内容的有效载体,是重构当地产业结构、居民生产方式和城乡融合路径的重要实践。通过系统梳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对当地居民收入产生影响的政策背景和理论机制,并基于2011—2022年29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这一准自然实验构造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与当地居民收入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表明:1)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能够在整体上显著提升居民平均收入水平,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异质性分析发现,这一影响在东部和中部地区更显著,西部地区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且出现抑制作用,同时中心城市大于外围城市效果,表现出空间溢出效应。3)机制检验发现,增加就业岗位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均能在提升居民收入水平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效果不明显。建议:优化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产业链条,提升当地居民就业质量;强化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供给水平,构建特色化基础设施体系;深化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资源优势,推动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 双重差分模型 居民收入 机制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消费对区域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采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 被引量:3
2
作者 刘佳雪 谭小莉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76-179,共4页
本文基于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探讨旅游消费对区域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文章基于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以及综合分析法开展本次研究。本研究提出了旅游消费对区域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理论模型,并设计了面板数据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在实... 本文基于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探讨旅游消费对区域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文章基于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以及综合分析法开展本次研究。本研究提出了旅游消费对区域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理论模型,并设计了面板数据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在实证研究中,利用2018-2022年的面板数据,选取了涵盖旅游消费和区域居民收入差距相关的六个指标作为模型变量开展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旅游消费对区域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得出结论:在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应强化对区域居民收入分配的关注,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以缩小区域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可持续和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消费 区域居民收入差距 面板数据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3
作者 丰雷 李聪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9,共10页
研究目的:考察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效果,为实现更加公平合理的土地收益分配提出政策建议。研究方法:理论建模、固定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影响,土地制度综合... 研究目的:考察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效果,为实现更加公平合理的土地收益分配提出政策建议。研究方法:理论建模、固定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影响,土地制度综合改革的政策配套度越高,越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2)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主要包括政策主体配套以及政策工具配套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的配套度提高,都能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3)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的政策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对东、中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效应比西部地区更大。研究结论:进一步完善政策主体配套以及政策工具配套,整合土地、劳动力、社保以及资金等要素配套,有助于促进土地增值收益的全民共享,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 政策主体配套 政策工具配套 城乡收入差距 固定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居民收入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多层线性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宋宝琳 王丽 宋卓展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7-147,共11页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微观数据和中国城市统计宏观数据,探讨数字经济与居民收入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并运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对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地区数字经济水平对居民收入具有显著正向提升作用,在解决内生性问题...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微观数据和中国城市统计宏观数据,探讨数字经济与居民收入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并运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对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地区数字经济水平对居民收入具有显著正向提升作用,在解决内生性问题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数字经济对不同特征居民的收入影响具有显著异质性,即数字经济会因居民自身特征的不同而对其收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在数字经济影响居民收入中,居民受教育程度发挥了重要调节作用。结合研究结果,本文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将数字经济促进居民增收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实现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的双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居民收入 教育水平 多层线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让利、收入增长与消费促进
5
作者 马克卫 苏毅洁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4-149,共6页
文章将金融机构部门让利的分阶段影响效应测算与资金流量分析方法相结合,设计构造涵盖“收入形成—收入分配—收入使用”全过程的经济影响动态传导分析模型系统。利用2022年国民收入流量核算实际数据,全面测算“金融机构部门让利”这一... 文章将金融机构部门让利的分阶段影响效应测算与资金流量分析方法相结合,设计构造涵盖“收入形成—收入分配—收入使用”全过程的经济影响动态传导分析模型系统。利用2022年国民收入流量核算实际数据,全面测算“金融机构部门让利”这一政策导向下宏观经济运行各机构部门在收入分配与使用环节受到的影响,系统展示金融让利的宏观波及效应。结果显示,金融让利有显著的投资促进效果,能拉动机构部门可支配收入增长,进而促进消费需求规模的扩张,对于我国新内需体系的构建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让利 资金流量模型 稳态结构分解 收入增长 消费拉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贫”还是“患不均”?——收入水平、收入分化对劳动力流动网络的因果效应
6
作者 王群勇 孙倩 《人口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5-103,共19页
以往文献更多关注收入水平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忽略了收入分化及其网络效应。基于2011—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构建劳动力流动网络,运用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与反事实模拟研究了区域收入水平与区域收入分化对劳动力... 以往文献更多关注收入水平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忽略了收入分化及其网络效应。基于2011—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构建劳动力流动网络,运用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与反事实模拟研究了区域收入水平与区域收入分化对劳动力流动网络的复杂影响。研究表明:劳动力患贫更患不均,劳动力流向高收入地区,同时从收入高分化地区流向相对平等的地区,收入分化对于劳动力流出的作用尤为显著,相比于提高地区收入水平,改善分化更有助于缓解流失。高技能和低技能劳动力存在异质性,高技能劳动力重视收入水平,倾向于流向高收入地区,对收入分化不敏感;而低技能劳动力不仅受收入水平影响,区域的收入分化水平对其具有更大的驱动作用。反事实模拟显示,若东北地区的基尼系数下降一个标准差,则劳动力流出减少约22万人,流入增加约6万人;当人均收入提高一个标准差,则劳动力流出减少约12万人,流入增加约4万人。人均收入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更为复杂,如果没有基尼系数的改善,只有收入水平提高不一定改善劳动力流失的状况。结论揭示了收入与劳动力流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为劳动力流动网络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区域协调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网络 收入效应 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 网络因果效应 反事实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VAR模型的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以山东省16地市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泽文 崔茂森 《农业工程》 2024年第5期155-160,共6页
基于山东省2000—2020年数据,运用PVAR模型基础上,采用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水平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有利于农民... 基于山东省2000—2020年数据,运用PVAR模型基础上,采用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水平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长,但其效应存在一定的时间滞后性;比较脉冲响应图像和方差分解的结果可得,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农民工资性收入的促进效应大于对农民经营性收入的效应。鉴于此,提出了因地制宜发挥农机补贴作用、加强农民技术教育培训等建议,以形成山东省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良好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PVAR模型 农民收入 工资性收入 经营性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CGE模型的我国数字经济对收入分配影响研究
8
作者 雷心悦 李德轩 杜丽群 《区域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97,共9页
数字技术已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数字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编制包含数字经济的SAM表,构建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DCGE)模型,模拟分析数字经济发展程度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可以发现:第一,企业的... 数字技术已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数字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编制包含数字经济的SAM表,构建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DCGE)模型,模拟分析数字经济发展程度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可以发现:第一,企业的数字化程度越高,传统劳动报酬占比越低,而数字劳动报酬占比越高;第二,随着数字化程度的提升,劳动者总收入和行业间收入差距均呈现倒“U”型关系;第三,数字经济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发展初期和相对成熟期,且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数字经济 收入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财政支出对农民收入的空间效应研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分析
9
作者 邱鑫磊 张晔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237-243,249,共8页
基于新疆13个地州市2010—2021年的面板数据,采用莫兰指数测度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空间分布状况,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财政支出对农村居民收入影响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新疆农民收入水平空间集聚特征明显,表现为“高-高”聚集和“... 基于新疆13个地州市2010—2021年的面板数据,采用莫兰指数测度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空间分布状况,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财政支出对农村居民收入影响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新疆农民收入水平空间集聚特征明显,表现为“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的空间分布特征;各项财政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存在结构性差异和空间溢出效应;南北疆财政支出对农民收入影响的空间差异性十分明显。提出应根据不同类型财政支出对收入的影响,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重视和发挥好空间溢出效应,各区域应充分利用好财政支出对农民收入影响效应的空间外溢,制定更加灵活的财政政策;重视财政支出对农民收入影响的空间异质性,做好区域间的政策协调、资源共享,以期促进新疆农民稳步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支出 农村居民收入 空间杜宾模型 空间效应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潜能降低城乡收入差距了吗?--基于时空双固定的SPDM与PTR模型的探讨
10
作者 徐永辉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3-148,共16页
市场潜能从城乡资本配置扭曲水平、产业结构优化水平、外商投资水平等方面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日益突出,而在空间维度中,市场潜能是如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为了解释上述问题,本文以2010-2021年长三角地区31个城市为数据样本,探讨市场... 市场潜能从城乡资本配置扭曲水平、产业结构优化水平、外商投资水平等方面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日益突出,而在空间维度中,市场潜能是如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为了解释上述问题,本文以2010-2021年长三角地区31个城市为数据样本,探讨市场潜能与城乡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市场潜能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该效应符合地理距离衰减规律,同时300千米是其空间溢出效应的作用边界。在产业结构高级化、外商投资水平的机制调节中,市场潜能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逐步缩小的特征,与城乡收入差距是一个U形变动关系,但是在城乡资本配置扭曲水平提高的情况下,市场潜能将扩大城乡收入差距。此外,产业合理化机制介入中,市场潜能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是一个“先减后增”的作用过程。大城市的城乡收入差距受到市场潜能积极影响的作用最大,特大城市次之,随后为中等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潜能 城乡收入差距 空间计量模型 门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基于数字经济国民收入流量表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洪兴建 朱慧慧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4,共12页
数字经济不仅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也是影响国民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本文将投入产出表与国民收入流量表相结合,从理论上论证了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国民收入分配的传导模型,将机构部门收入变化分解为增加值规模效应、增加值结构效应和... 数字经济不仅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也是影响国民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本文将投入产出表与国民收入流量表相结合,从理论上论证了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国民收入分配的传导模型,将机构部门收入变化分解为增加值规模效应、增加值结构效应和收入系数效应三个因素,并将三个因素进一步分解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影响效应。2002—2020年相关年份的实证结果表明,规模效应和收入系数效应增加了机构部门收入,而增加值结构效应降低了机构部门收入。在三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朝着更加有利于住户部门的方向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效应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且对住户部门的影响作用最大,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符合“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的政策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国民收入分配 供给–使用合并表 国民收入流量表 传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价波动、城乡收入差距与消费结构升级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帆 梁伟民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4-58,共5页
本文基于2005-2022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通过熵权法构建了消费结构升级指数,并使用PVAR模型对房价波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消费结构升级三者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房价上涨对消费结构升级... 本文基于2005-2022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通过熵权法构建了消费结构升级指数,并使用PVAR模型对房价波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消费结构升级三者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房价上涨对消费结构升级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同时房价上涨对城乡收入差距也有一定负向作用;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正向影响,居民消费结构对房价的影响为先正后负。城乡收入差距对房价的影响为先正后负。因此,应稳定房地产市场,加快房地产相关金融市场机制建设,保持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水平,避免房价过快下跌,增加农村居民对教育、医疗的消费可得性,促进农村居民就业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价 城乡收入差距 消费结构 熵权法 P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目标下中等收入群体扩展路径研究——基于收入流动性视角
13
作者 杨贵军 苗菲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37,共11页
在共同富裕的背景下,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展路径已成为广泛关注的研究议题。然而,现有研究较少从收入流动性的视角探讨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展路径,限制了对收入结构动态变化及长期演变趋势的深入理解。为此,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2—2... 在共同富裕的背景下,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展路径已成为广泛关注的研究议题。然而,现有研究较少从收入流动性的视角探讨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展路径,限制了对收入结构动态变化及长期演变趋势的深入理解。为此,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2—2022年数据,采用核密度估计和马尔可夫(Markov)模型,测算收入群体的流动性及稳态分布,并运用多阶段多项逻辑回归模型,探讨低收入群体向上流动及中等收入群体滑落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收入群体的长期稳态分布与共同富裕目标存在显著差距,具体表现为低收入群体比例较高,中等收入群体扩展不足,且部分中等收入群体存在下滑风险。结合多项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提出促进区域融合发展、构建教育与就业的联动机制、完善健康保障与幸福感导向的公共服务体系等政策建议,以推动中等收入群体的稳步扩展,助力共同富裕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收入群体 共同富裕 马尔可夫模型 流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保险促进农民增收了吗?——基于省域面板门限模型的分析
14
作者 李爽 李博 《农业展望》 2025年第1期76-83,共8页
农业保险,是保险人对农户农产品生产经营活动因自然灾害或市场风险而遭受的经济损失进行经济赔偿的一种保险形式,能有效分散和转移农业风险、保障农民的收益。本研究在分析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影响机制的基础上,采用2010—2021年中国30... 农业保险,是保险人对农户农产品生产经营活动因自然灾害或市场风险而遭受的经济损失进行经济赔偿的一种保险形式,能有效分散和转移农业风险、保障农民的收益。本研究在分析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影响机制的基础上,采用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西藏及港澳台地区因数据缺失剔除)的面板数据,对农户收入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保险总体上起到了增加农民收入的积极作用;受农民收入水平制约,农业保险对农户农业收入的作用具有明显的“门限”特性:农户的收入水平高于某一阈值时,农业保险才会显著提高农民收入,如果农民的收入不高,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并不明显;从整体上看,农业保险对农户增收具有正向效应。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农业保险的宣传与教育工作,使更多农户参与到农业保险中来,使其在灾害前的风险分担和灾害后的赔付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从而达到提高农户收入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保险 农民收入 门限模型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因素对城乡收入分化趋势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31省份面板数据
15
作者 李世钰 蒋志辉 《农业展望》 2025年第2期59-67,共9页
随着经济的持续繁荣与城乡一体化政策的不断深化,中国城乡居民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收入水平实现了飞跃。为探究教育因素对城乡收入分化趋势的影响,本研究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中国31个省份(未包括港澳台)2005—2021年的省际... 随着经济的持续繁荣与城乡一体化政策的不断深化,中国城乡居民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收入水平实现了飞跃。为探究教育因素对城乡收入分化趋势的影响,本研究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中国31个省份(未包括港澳台)2005—202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OLS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分位数回归分析教育因素对城乡收入分化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教育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并且教育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需要更加重视教育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异质性分析揭示了教育在缓解城乡收入差距方面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而异,西部地区效果最明显,其次为中部地区,最后为东部地区,经济越为落后的地区,教育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中的作用越为明显。因此,政府要发挥好财政作用,完善学前教育机构、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发挥好教育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水平 城乡收入差距 OLS模型 分位数回归 固定效应模型 公平效应 马太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态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
16
作者 薛欣 周海霞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3期85-91,101,共8页
持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2000—2022年全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测度了我国农业生态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农业生态效率的提升... 持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2000—2022年全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测度了我国农业生态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农业生态效率的提升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异质性结果表明:东部和中部地区农业生态效率的提升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效果大于西部地区,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效率 城乡收入差距 超效率SBM模型 固定效应 区域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地区农户经济收入与耕地“非粮化”的关系
17
作者 徐文杰 刘兆普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207-211,共5页
利用2005—2015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通过建立中国东部地区的向量自回归模型探究农户经济作物种植收入占总种植收入比重与农户将耕地用于非粮食作物种植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农户收入对耕地“非粮化”依赖程度较... 利用2005—2015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通过建立中国东部地区的向量自回归模型探究农户经济作物种植收入占总种植收入比重与农户将耕地用于非粮食作物种植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农户收入对耕地“非粮化”依赖程度较低;解决耕地“非粮化”问题不会过度影响农户的经济收入;东部地区农户种植经济作物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收入的增长。因此,需要将国家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愿景相结合,针对东部地区的情况制定符合地区实际的政策方针,为农业农村发展赋能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非粮化” 农户经济收入 向量自回归模型 中国东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使用、社会资本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基于CSS2021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18
作者 曲娜英 阿布都热合曼·阿布迪克然木 杨俊孝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4期120-127,共8页
基于CSS2021年的调查数据,从社会资本视角出发,采用内生转换回归(ESR)模型实证检验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增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有助于低收入群体共享数字红利;互联网的增收效应具有显著异质... 基于CSS2021年的调查数据,从社会资本视角出发,采用内生转换回归(ESR)模型实证检验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增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有助于低收入群体共享数字红利;互联网的增收效应具有显著异质性,低龄、受教育水平高群体能够通过互联网使用获取更高收入;互联网使用主要通过社会资本促进农户家庭收入的增长,社会资本具有显著正向的中介效应。综上,应在加速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注重农户个人社会资本的积累,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增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 社会资本 农户家庭收入 中介效应 内生转换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基于德阳市区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19
作者 黄芬 程晓林 肖铁忠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46-352,共7页
明晰德阳市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制,通过农用机械总动力、节水灌溉类机械及农用水泵3个自变量,综合揭示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效应,并提出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建议。基于2011—2022年德阳市县域层面的面板数... 明晰德阳市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制,通过农用机械总动力、节水灌溉类机械及农用水泵3个自变量,综合揭示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效应,并提出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建议。基于2011—2022年德阳市县域层面的面板数据,以农民可支配收入为研究对象,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来分析农用机械总动力、节水灌溉类机械和农用水泵等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实证检验农业机械化各指标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效应。农业机械化通过农用机械总动力和节水灌溉类机械对农民收入产生显著的正向效应,农用机械总动力每增加10 MW,促进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4350元,节水灌溉类机械每增加1套,促进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534元;而农用水泵对农民收入起抑制作用,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影响产生显著的负向效应,农用水泵每增加1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减少7160元。建议政府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配套设备的完善;提升农业机械技术创新水平和农业机械效率;提高农机购置补贴额度和补贴范围,完善农机服务体系,降低农机售后服务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农民收入 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农业作业效率 劳动力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
20
作者 肖楚楚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5期183-187,195,共6页
采用2013—2022年中国31个省份短面板数据,结合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基准回归、中介效应检验和稳健性检验,研究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收入具有积极的正向作用。工具变量替换和解释... 采用2013—2022年中国31个省份短面板数据,结合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基准回归、中介效应检验和稳健性检验,研究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收入具有积极的正向作用。工具变量替换和解释变量替换的结果基本保持一致,进一步说明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具有稳健性。数字乡村建设通过发展电子商务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产生影响,电子商务和数字普惠金融对数字乡村建设具有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固定效应模型 中介效应模型 电子商务 数字普惠金融 农村居民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