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乳脂中的cis-9,trans-11-共轭亚油酸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小静 沈向真 +2 位作者 韩航如 赵茹茜 陈杰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45-647,共3页
建立了测定乳脂中cis-9,trans-11-共轭亚油酸(CLA)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方法。样品经正己烷-异丙醇提取、甲醇-甲醇钠甲酯化后,进行气相色谱分析;采用程序升温,以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采用该方法测得共轭亚油酸的回收率为100.26%,相对... 建立了测定乳脂中cis-9,trans-11-共轭亚油酸(CLA)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方法。样品经正己烷-异丙醇提取、甲醇-甲醇钠甲酯化后,进行气相色谱分析;采用程序升温,以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采用该方法测得共轭亚油酸的回收率为100.2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n=6),检测限为1 mg/L。该方法样品用量少,前处理简单,建立的实验条件准确可靠,不仅可以用来测定cis-9,trans-11-CLA的含量,而且对于乳制品中所含的其他脂肪酸的分析测定也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cis-9 trans-11-其轭业油酸 乳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饲料对乳中反式脂肪酸的影响
2
作者 王雪琪 檀朝立 +1 位作者 邓泽元 李静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61,66,共12页
探究奶牛饲料对乳中反式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影响,为奶牛饲养提供理论和科学依据。文章对2005~2023年期间PubMed、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等数据库中“反式脂肪酸、奶牛、饲料”关键词进行检索,主要关注... 探究奶牛饲料对乳中反式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影响,为奶牛饲养提供理论和科学依据。文章对2005~2023年期间PubMed、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等数据库中“反式脂肪酸、奶牛、饲料”关键词进行检索,主要关注饲粮变化对乳中反式脂肪酸的影响。结果表明:(1)牧草及苜蓿青贮因具有较高水平的纤维素(36.0%~51.0%干物质(Dry matter,DM))及18∶3 n-3脂质(42.6%~53.1%总脂肪酸(Fatty acids,∑FAs)),有利于乳中11t 18∶1的生成(0.89%~1.32%∑FAs),对乳中总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TFA)影响较小,而商业精粮及玉米青贮会降低乳中11t 18∶1的水平(0.74%~1.07%∑FAs),玉米青贮的加入使乳中∑TFA浓度升高(2.7%~5.0%∑FAs);(2)油料作物的添加有助于增强乳的营养,由于其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在瘤胃生物氢化过程中会积累11t 18∶1在内的多种18∶1异构体,使乳中∑TFA浓度升高。且易与高淀粉的饲粮抑制乳脂分泌,并产生10t 18∶1及其他t18∶1,从而削弱自身营养水平;(3)单宁、肉桂醛、皂苷等植物化学物对乳中反式脂肪酸的影响未得到广泛证实,蛋白凝胶包裹饲料脂质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奶牛乳中反式脂肪酸水平。结果表明,牧草及苜蓿青贮有利于11t 18∶1生成,对∑TFA影响较小;油料作物在升高乳中11t 18∶1水平的同时伴随∑TFA浓度上升。而商业精粮及玉米青贮会降低乳中11t 18∶1水平,升高∑TFA水平。蛋白凝胶包裹饲料脂质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乳中反式脂肪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脂肪酸 生物氢化 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牛奶trans11C18∶1和CLA合成的因素 被引量:2
3
作者 卜登攀 王加启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7年第4期37-40,共4页
乳脂肪受日粮因素的调控的可塑性大,CLA是乳脂肪中的一种微量不饱和脂肪酸,影响乳脂肪的物理和生物学特性。CLA最初发现于奶牛瘤胃,但牛奶中CLA主要通过乳腺组织Δ9去饱和酶作用于trans11C18∶1而内源合成。研究结果表明,日粮因素、动... 乳脂肪受日粮因素的调控的可塑性大,CLA是乳脂肪中的一种微量不饱和脂肪酸,影响乳脂肪的物理和生物学特性。CLA最初发现于奶牛瘤胃,但牛奶中CLA主要通过乳腺组织Δ9去饱和酶作用于trans11C18∶1而内源合成。研究结果表明,日粮因素、动物个体间的差异和动物组织间SCD酶活性的差异是影响乳脂CLA合成的关键因素。作者针对影响trans11C18∶1和Δ9去饱和酶的因素对CLA合成调控因素作了简要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 乳脂肪 trans11C18:1 奶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ISPR/Cas9技术的 ELOVL 6基因敲除对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脂代谢的调控作用研究
4
作者 唐心俞 刘宝龙 +5 位作者 张启鸣 张建英 赵建清 李春霞 张雪霖 罗军 《畜牧兽医杂志》 2025年第5期1-10,共10页
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脂肪酸延伸关键基因ELOVL 6,检测胞内脂滴积累,并利用脂质组学分析脂质组成,同时通过qPCR检测脂质代谢关键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1)针对ELOVL 6 CDS区第二外显子设计的sgRNA具有基因编辑效果... 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脂肪酸延伸关键基因ELOVL 6,检测胞内脂滴积累,并利用脂质组学分析脂质组成,同时通过qPCR检测脂质代谢关键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1)针对ELOVL 6 CDS区第二外显子设计的sgRNA具有基因编辑效果,其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出现显著降低,且未检测到脱靶效应。ELOVL 6敲除后,胞内脂滴与甘油三酯含量显著减少(P<0.05);(2)棕榈油酸与胆固醇酯显著下调(P<0.05),鞘脂类和甘油磷脂类则出现上调。ELOVL 6敲除显著抑制了脂肪酸去饱和(SCD1、FADS 2)、脂滴形成(PLIN 2)及甘油三酯合成(GPAM、GPAT4、DGAT1、DGAT2)相关基因,上调了脂肪酸氧化(CPT1A)和转运(ACSL1、FABP3)相关基因,同时显著抑制了脂质代谢相关转录因子LXRα、PPARα与PPARγ的表达。研究认为,ELOVL6敲除可降低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内的脂质沉积与组成,这可能与其参与调控脂质代谢关键基因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脂代谢 脂肪酸代谢 奶山羊 ELOVL 6 CRISPR/Cas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奶粉中脂肪酸与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5
作者 郭荣烁 《中国奶牛》 2025年第2期46-51,共6页
本研究以婴幼儿配方奶粉、全脂乳粉及特殊医学用途婴儿无乳糖配方奶粉为研究对象,在标准方法GB5009.168-2016第二法的基础上进行方法优化。通过引入十一碳酸甘油三酯作为内标溶液,并对标准方法的前处理步骤进行改进:采用乙酰氯-甲醇反... 本研究以婴幼儿配方奶粉、全脂乳粉及特殊医学用途婴儿无乳糖配方奶粉为研究对象,在标准方法GB5009.168-2016第二法的基础上进行方法优化。通过引入十一碳酸甘油三酯作为内标溶液,并对标准方法的前处理步骤进行改进:采用乙酰氯-甲醇反应生成的盐酸甲醇对样品中的脂肪和游离脂肪酸进行甲酯化处理,随后以正庚烷进行提取。经PC-2560毛细管色谱柱分离后,使用FID检测器进行检测,并采用内标法定量。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方法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正确度在90%-110%之间,精密度小于10%。该方法具有准确度高、精密度好、操作简便等优点,可同时实现婴幼儿配方乳粉和调制乳粉中脂肪酸与反式脂肪酸含量的有效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婴幼儿配方奶粉 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乳脂率德宏奶水牛乳腺组织中FATP1基因表达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孙政 俞大阔 +4 位作者 张永云 王绍卿 唐娜 杨忠 李卫真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8,共4页
为研究不同乳脂率德宏奶水牛乳腺组织中FATP1基因的表达情况,试验选取216头处于泌乳盛期的健康德宏奶水牛,分为高乳脂率组(H组)、中乳脂率组(M组)和低乳脂率组(L组),采集乳样,用乳品分析仪测定乳脂率,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含量。采... 为研究不同乳脂率德宏奶水牛乳腺组织中FATP1基因的表达情况,试验选取216头处于泌乳盛期的健康德宏奶水牛,分为高乳脂率组(H组)、中乳脂率组(M组)和低乳脂率组(L组),采集乳样,用乳品分析仪测定乳脂率,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含量。采集乳腺组织,利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FATP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并与乳脂率和脂肪酸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H组乳脂率、总脂肪酸含量和长链脂肪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M组和L组(P<0.01),M组显著高于L组(P<0.0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H组极显著高于L组(P<0.01),显著高于M组(P<0.05),而M组与L组无显著差异(P>0.05)。FATP1基因mRNA表达水平为H组极显著高于L组(P<0.01),而H组与M组、M组与L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乳脂率与乳中总脂肪酸、长链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FATP1基因mRNA表达量与乳脂率、脂肪酸总量、长链脂肪酸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研究表明在乳脂合成的过程当中FATP1基因对脂肪酸的摄取和转运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宏奶水牛 乳腺组织 fatP1基因 乳脂率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外翻肠囊法探讨乳脂在大鼠肠道中的吸收特性
7
作者 丁泽人 童刚平 +5 位作者 欧国兵 李跟笑 王锡波 郭孝敬 卫新璞 杜盼盼 《草食家畜》 2024年第3期11-21,共11页
【目的】基于外翻肠囊法研究乳脂肪主要成分的体外肠吸收特征。【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某乳品厂原料奶,获知其脂肪酸构成,再通过外翻肠囊实验法获取乳脂肪主要成分在大鼠不同肠段吸收转运数据,进而探讨不同肠段、... 【目的】基于外翻肠囊法研究乳脂肪主要成分的体外肠吸收特征。【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某乳品厂原料奶,获知其脂肪酸构成,再通过外翻肠囊实验法获取乳脂肪主要成分在大鼠不同肠段吸收转运数据,进而探讨不同肠段、不同给药时间和不同给药浓度对实验大鼠肠道乳脂肪主要成分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乳脂中共分析出26种脂肪酸,其中2,3,4-三甲基-戊酸的含量最高(54.68%),其次为4-甲基-庚酸(22.17%);2,3,4-三甲基-戊酸和4-甲基-庚酸的最佳给药部位分别为空肠和十二指肠,透过药量分别为31.08×10^(-3) mg、20.36×10^(-3) mg,单位时间内的吸收转化率分别为49.9993%、50.0043%,肠道剩余百分数分别为99.9931%、99.9913%。给药时间为120min时2,3,4-三甲基-戊酸的Ka、Papp分别为2.63、5.82×10^(-6),4-甲基-庚酸的Ka、Papp分别为4.65、1.26×10^(-6),均为最大值;在给药量为10.08mg/mL时,肠囊液中2,3,4-三甲基-戊酸的浓度为9.14×10^(-3)mg/mL,4-甲基-庚酸的浓度为6.36×10^(-3)mg/mL,均为最大值。【结论】2,3,4-三甲基-戊酸最佳吸收部位为空肠,4-甲基-庚酸最佳吸收部位为十二指肠;最佳时间为120 min,最佳浓度为10.08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脂 乳脂脂肪酸结构 外翻肠囊法 吸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解处理对甘南牦牛乳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8
作者 罗丽 宋礼 张晓梅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0-34,共5页
文章采用脂肪酶对牦牛乳脂进行酶解,获得酶解处理的甘南牦牛乳粉,通过乙酰氯-甲醇法,经气相色谱仪分离检测,外标法定量,分析了牦牛乳粉酶解处理前后37种脂肪酸的变化。经酶解工艺参数优化,得到了牦牛乳脂最佳酶解工艺参数,脂肪酶添加量1... 文章采用脂肪酶对牦牛乳脂进行酶解,获得酶解处理的甘南牦牛乳粉,通过乙酰氯-甲醇法,经气相色谱仪分离检测,外标法定量,分析了牦牛乳粉酶解处理前后37种脂肪酸的变化。经酶解工艺参数优化,得到了牦牛乳脂最佳酶解工艺参数,脂肪酶添加量1.2%、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6 h;牦牛乳脂经酶解处理后,其感官与未经酶解处理乳粉感官具有明显差异;经脂肪酸检测,酶解处理后牦牛乳粉短链脂肪酸含量有所降低,部分长链脂肪酸含量有所增加。结果表明,酶解处理降低了产生不良风味的脂肪酸含量,对改善牦牛乳粉气味和口感具有一定帮助,可为今后牦牛乳膻味脱除、乳香味激发以及牦牛乳粉标准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乳 脂肪 酶解 甘南牦牛乳粉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料籽实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欧国雨 王萍萍 +3 位作者 佘韶峰 赵永飞 李慧英 赵天章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25,共8页
油料籽实是油料作物的种子,具有营养价值高、生物活性物质丰富等特点,其作为饲料可以提高反刍动物的免疫力和生产性能、改善瘤胃发酵、减少甲烷排放,但需要控制添加量,因此被开发利用作为反刍动物日粮中的添加剂。本文对油料籽实种类及... 油料籽实是油料作物的种子,具有营养价值高、生物活性物质丰富等特点,其作为饲料可以提高反刍动物的免疫力和生产性能、改善瘤胃发酵、减少甲烷排放,但需要控制添加量,因此被开发利用作为反刍动物日粮中的添加剂。本文对油料籽实种类及其组成成分、含有的生物活性物质及其功效以及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油料籽实在反刍动物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料籽实 反刍动物 甲烷 乳脂脂肪酸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乳重要营养品质特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0
作者 杨永新 王加启 +3 位作者 卜登攀 袁廷杰 杨晋辉 周凌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28-332,共5页
牛乳营养组成非常丰富,乳蛋白和乳脂肪是表征牛奶营养品质的重要指标,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综述遗传、环境和饲养管理等因素对乳蛋白和乳脂肪组分及含量的影响,以及牛乳蛋白和乳脂肪酸的特征性含量和比值。
关键词 乳蛋白 乳脂肪 牛乳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奶茶中的反式脂肪酸 被引量:24
11
作者 曹君 李静 +3 位作者 覃雯 揭平权 刘珍 邓泽元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59-163,共5页
选取我国市场上常见的品牌奶茶,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8种奶茶产品、7种奶精及20种果粉中的反式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一杯300mL的奶茶,其反式脂肪酸量在0.5~3.0g之间,奶精中反式脂肪酸含量最高可达8.6g/100g,果粉含量则在1.0~2.2g/100g... 选取我国市场上常见的品牌奶茶,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8种奶茶产品、7种奶精及20种果粉中的反式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一杯300mL的奶茶,其反式脂肪酸量在0.5~3.0g之间,奶精中反式脂肪酸含量最高可达8.6g/100g,果粉含量则在1.0~2.2g/100g之间;奶茶中反式脂肪酸主要来自奶精与果粉,以反式C18脂肪酸为主,其中一烯含量最多、二烯含量较少、反式C16脂肪酸甚微。奶茶、奶精及果粉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普遍偏高,不同类型、不同品牌的奶茶间和不同口味的果粉间反式脂肪酸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脂肪酸 奶茶 氢化植物油 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锡地区人乳脂肪脂肪酸组成及sn-2位脂肪酸分布 被引量:13
12
作者 夏袁 项静英 +3 位作者 曹晓辉 曹敏恺 金青哲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4-47,共4页
采集无锡地区150例人乳样品,提取乳中脂肪后,采用气相色谱法对人乳脂肪中总脂肪酸及sn-2位脂肪酸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人乳脂肪总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主要为棕榈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主要为油酸和亚油酸。随着泌乳期的延长,... 采集无锡地区150例人乳样品,提取乳中脂肪后,采用气相色谱法对人乳脂肪中总脂肪酸及sn-2位脂肪酸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人乳脂肪总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主要为棕榈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主要为油酸和亚油酸。随着泌乳期的延长,中碳链饱和脂肪酸(C8∶0、C10∶0、C12∶0)及单不饱和脂肪酸(C16∶1)含量逐渐增加,而部分长碳链饱和脂肪酸及长碳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如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明显下降。人乳脂肪中sn-2位脂肪酸组成中饱和脂肪酸含量约为70%,主要为棕榈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 人乳脂肪 脂肪酸 sn-2位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母乳脂肪中反式脂肪酸 被引量:11
13
作者 林麒 李国波 +2 位作者 葛品 许榕仙 林国斌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20-527,共8页
建立了母乳中反式脂肪酸(TFAs)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方法,并应用于母乳脂肪中TFAs的检测。母乳用氨水水解,乙醚和石油醚提取脂肪,提取的脂肪加入C21∶0内标,用三氟化硼甲醇溶液在80℃水浴中冷凝回流15 min进行甲酯化,正己烷提... 建立了母乳中反式脂肪酸(TFAs)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方法,并应用于母乳脂肪中TFAs的检测。母乳用氨水水解,乙醚和石油醚提取脂肪,提取的脂肪加入C21∶0内标,用三氟化硼甲醇溶液在80℃水浴中冷凝回流15 min进行甲酯化,正己烷提取,上清液用GC-MS分析,内标法定量。在低、中、高加标水平上验证方法的准确度与精密度,结果显示该方法可用于母乳中18种TFAs及其同分异构体的检测,其中12种TFAs在母乳脂肪中的方法检出限为4.0-47.1 mg/kg,回收率为80%-113%,RSD为2.9%-14.5%(n=6)。TFAs在部分母乳脂样品中检出,含量为9.54-6.9 mg/kg。该方法定性、定量准确,可有效用于母乳中TFAs的检测,但仍存在脂肪酸本底干扰等问题,可结合银离子固相萃取柱预分离技术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 反式脂肪酸 母乳 脂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离子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检测乳脂肪中的反式脂肪酸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蕊 徐小民 +3 位作者 李亚利 宋国良 韩见龙 任一平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68-1172,共5页
建立了分离反式油酸(C18∶1)、亚油酸(C18∶2)、亚麻酸(C18∶3)的银离子固相萃取-气相色谱(Ag+-SPE/GC)方法,并应用于乳脂肪中反式脂肪酸的检测。采用自制的银离子固相萃取柱对样品进行预分离,总脂肪酸甲酯化后上样,依次经9mL甲苯-正己... 建立了分离反式油酸(C18∶1)、亚油酸(C18∶2)、亚麻酸(C18∶3)的银离子固相萃取-气相色谱(Ag+-SPE/GC)方法,并应用于乳脂肪中反式脂肪酸的检测。采用自制的银离子固相萃取柱对样品进行预分离,总脂肪酸甲酯化后上样,依次经9mL甲苯-正己烷(体积比5∶95)、8mL甲苯-正己烷(体积比17∶83)、6mL甲苯-乙酸乙酯(体积比17∶83)、10mL甲苯-乙酸乙酯(体积比30∶70)洗脱并分别收集洗脱液,采用气相色谱分别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除了反式亚麻酸的回收率为69.9%~101.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1.0%~18.1%外,其余的反式脂肪酸的回收率均为88.4%~107.2%、RSD为1.2%~11.9%。该方法通过特异性固相萃取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较好地避免了样品中顺式及饱和脂肪酸对反式脂肪酸检测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离子固相萃取 气相色谱法 反式脂肪酸 乳脂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乳脂降低综合征理论及其分子调节机制 被引量:12
15
作者 赵勐 卜登攀 +1 位作者 张养东 周凌云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7-294,共8页
奶牛乳脂降低综合征是影响牛奶品质的重要问题。早在19世纪,人们已经认识乳脂降低综合征,目前,其仍然是奶牛营养研究的重点方向。引起奶牛乳脂降低综合征的原因众多,因此,也形成了很多解释乳脂降低综合征的理论。本文主要综述乳脂降低... 奶牛乳脂降低综合征是影响牛奶品质的重要问题。早在19世纪,人们已经认识乳脂降低综合征,目前,其仍然是奶牛营养研究的重点方向。引起奶牛乳脂降低综合征的原因众多,因此,也形成了很多解释乳脂降低综合征的理论。本文主要综述乳脂降低综合征的理论体系发展现状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乳脂降低综合征 反式脂肪酸 生物氢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牦牛酥油脂肪酸成分分析及功能特性评价 被引量:49
16
作者 喻峰 熊华 吕培蕾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5-38,共4页
通过脂肪酸组成分析来评价国产牛乳乳脂和西藏牦牛酥油的营养功能特性。结果表明,藏酥油与国产奶粉和纯奶脂肪中的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差异不大,但酥油中的功能性脂肪酸含量明显高于国产纯奶和奶粉。藏酥油共轭亚油酸约为国... 通过脂肪酸组成分析来评价国产牛乳乳脂和西藏牦牛酥油的营养功能特性。结果表明,藏酥油与国产奶粉和纯奶脂肪中的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差异不大,但酥油中的功能性脂肪酸含量明显高于国产纯奶和奶粉。藏酥油共轭亚油酸约为国产奶粉的3倍,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仅存在于藏酥油中;国产奶粉和纯奶脂肪中的α-亚麻酸(LNA)仅为藏酥油的1/7~1/4;花生四烯酸(AA)国产奶粉和纯奶也仅有藏酥油的约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酥油 国产乳脂 营养功能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家庄地区牛乳脂肪中脂肪酸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朝旭 张志国 +1 位作者 张爱霞 贾云虹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1-43,共3页
选取石家庄地区的牛乳样品,采用OP乳化剂提取出样品中的脂肪,对其进行甲酯化,用填充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其中的脂肪酸成分;采用面积归一法确定了主要的脂肪酸组成为月桂酸1.415%,豆蔻酸6.735%,十五烷酸0.646%,棕榈酸27.71%,棕榈油酸0.87... 选取石家庄地区的牛乳样品,采用OP乳化剂提取出样品中的脂肪,对其进行甲酯化,用填充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其中的脂肪酸成分;采用面积归一法确定了主要的脂肪酸组成为月桂酸1.415%,豆蔻酸6.735%,十五烷酸0.646%,棕榈酸27.71%,棕榈油酸0.874%,十七烷酸0.46%,硬脂酸17.91%,油酸34.29%,亚油酸4.608%,亚麻酸1.013%,花生酸0.102%(均为质量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 脂肪 脂肪酸 成分分析 气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奶茶中的反式脂肪酸 被引量:14
18
作者 周红霞 华春 +2 位作者 阮鸣 贾政华 沈娟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2-106,共5页
建立了奶荼中8种反式脂肪酸的气相色谱外标定量分析方法。奶茶中的反式脂肪酸经酸水解、皂化、三氟化硼甲醇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仪测定,采用HP-88色谱柱分离定性。通过标准品的保留时间与标准谱库对照的方法定性;采用外标法定量。... 建立了奶荼中8种反式脂肪酸的气相色谱外标定量分析方法。奶茶中的反式脂肪酸经酸水解、皂化、三氟化硼甲醇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仪测定,采用HP-88色谱柱分离定性。通过标准品的保留时间与标准谱库对照的方法定性;采用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41种顺-反异构体脂肪酸分离效果较好,其中8种反式脂肪酸在5~1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1),回收率在86.9%~91.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1%,检出限为2μg/mL。该方法准确、可靠、简捷,适用于奶茶中主要反式脂肪酸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脂肪酸 气相色谱 奶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添加不同碳链长度脂肪酸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和乳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崔海 王加启 +5 位作者 李发弟 卜登攀 赵小伟 徐晓燕 孙妍 周凌云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16-1122,共7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碳链长度脂肪酸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及乳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36头胎次、泌乳阶段和生产性能等接近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为3个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奶牛。Ⅰ组为对照组,...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碳链长度脂肪酸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及乳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36头胎次、泌乳阶段和生产性能等接近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为3个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奶牛。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组为短链和中链脂肪酸(short-and medium-chain fatty acids,SMCFA)组,饲喂基础饲粮+400g/d SMCFA;Ⅲ组为长链脂肪酸(long chain fatty acids,LCFA)组,饲喂基础饲粮+400g/dLCFA。饲养试验持续63d,其中预试期7d,正试期为56d。结果表明:1)SMCFA组乳脂率显著高于LCFA组(P<0.05),各组间产乳量和乳中其他常规成分差异不显著(P>0.05);2)饲粮中添加LCFA显著降低乳脂中C12∶0和C14∶0含量(P<0.05);3)饲粮添加SMCFA显著提高乳脂中C12∶0和C14∶0含量,但显著降低C18∶0、c-9-C18∶1含量(P<0.05);4)饲粮添加不同碳链长度脂肪酸对乳腺中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Δ-9去饱和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泌乳奶牛饲粮添加SMCFA对奶牛乳脂合成贡献大于LCFA,其中乳脂中C12∶0和C14∶0含量的提高对乳脂率的上升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斯坦奶牛 不同碳链长度脂肪酸 乳脂率 乳脂肪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乳脂率降低的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14
20
作者 赵小刚 谭支良 +1 位作者 汤少勋 孙志洪 《家畜生态学报》 2006年第3期5-9,共5页
乳脂是最易受日粮影响的一种乳成分,而乳脂含量可以直接影响到乳制品的等级及其加工工艺。近年,有大量的研究证明乳脂率下降的原因是由于日粮因素改变了瘤胃pH值等发酵参数,使得合成乳脂的前体物供应不足或产生了抑制乳脂合成的中间产... 乳脂是最易受日粮影响的一种乳成分,而乳脂含量可以直接影响到乳制品的等级及其加工工艺。近年,有大量的研究证明乳脂率下降的原因是由于日粮因素改变了瘤胃pH值等发酵参数,使得合成乳脂的前体物供应不足或产生了抑制乳脂合成的中间产物所造成的。本文即是对奶牛乳脂率降低的的两种主要生物机制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脂 血糖-胰岛素 反式脂肪酸 生物氢化作用 奶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