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研团队学:提高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新探索 被引量:2
1
作者 梅红 朱钰 田佳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61,共10页
“有组织科研”背景下,科研团队建设已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实现国家科技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科研团队学作为一门国际上新兴的交叉学科,其核心是对科研团队从事研究探索活动的特点和有效性开展研究。阐释了科研团队学提出的时代背景以及... “有组织科研”背景下,科研团队建设已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实现国家科技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科研团队学作为一门国际上新兴的交叉学科,其核心是对科研团队从事研究探索活动的特点和有效性开展研究。阐释了科研团队学提出的时代背景以及当前科研团队发展的现实问题。运用隐含狄利克雷分布主题建模方法梳理了2006—2022年Web of Science上的692篇文献,凝练分析国际学术研究概况,从科研团队合作动机及协调发展、成员多样性与互动、跨学科协同环境、科研团队有效性等关键研究领域进行学术领域分析和价值阐释。从科研团队分层分类治理体系存在的“难点”、面向科技创新前沿的有组织科研探索存在的“卡点”以及支持系统推进创新突破的生态环境存在的“断点”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发展科研团队学研究的迫切性。据此提出深入挖掘并分析科研团队资源禀赋特征、关注“有组织科研”的政策设计、营建科研团队成长的良好生态环境等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团队学 有组织科研 科技创新资源配置 团队合作 跨学科协同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脉络演进、历史成就及未来政策取向 被引量:2
2
作者 毛世平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1,共8页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部署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任务。论文立足中国国情与农情,分别从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和创新环节等视角,探究农业科技创...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部署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任务。论文立足中国国情与农情,分别从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和创新环节等视角,探究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脉络演进,厘清我国农业科技力量布局优化、农业基础研究创新能力提高、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效显著和农业科技赋能后脱贫时代乡村产业提质增效等方面的农业科技历史成就,最后从落实“分链条、分层级、分类型”的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布局、加快培育涉农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多层次农业科技人才体系、建立农业科技优先投入机制、加快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协同攻关体系和统筹布局农业科技计划体系六个方面提出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未来政策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 新质生产力 协同攻关体系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机理、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鸿飞 赵春江 李瑾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2,共9页
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颠覆性科技创新向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桥梁,贯穿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与发展始终。论文明确了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与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通过全方位、多维度的成果转化活动,优化资源要素配... 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颠覆性科技创新向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桥梁,贯穿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与发展始终。论文明确了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与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通过全方位、多维度的成果转化活动,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将颠覆性、原创性科技成果深度落地扎根至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可以促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主要通过催生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动能,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在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中,仍面临农业高新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需求脱节、成果转化机制尚不健全、跨领域协作难度大、缺乏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与推广队伍等诸多问题,需要深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打造高效的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对接平台,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人才队伍,促进高新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农业高新技术 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 产学研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维邻近性的药学领域科技创新主导力扩散仿真研究
4
作者 贺超城 黄茜 +1 位作者 徐雨舒 吴江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80,共21页
[目的/意义]科技创新主导力与创新团队的产出绩效息息相关,在日益庞杂的科技创新合作中至关重要。然而现有科技创新主导力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定性讨论方面,本文从定量角度深入探讨科技创新主导力网络的演化机制,有助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 [目的/意义]科技创新主导力与创新团队的产出绩效息息相关,在日益庞杂的科技创新合作中至关重要。然而现有科技创新主导力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定性讨论方面,本文从定量角度深入探讨科技创新主导力网络的演化机制,有助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合作。[方法/过程]本文以药学领域的数据驱动,设定创新主体的搜索规则、主导规则、创新规则,以平均科技创新增益及其扩散速率为评价指标来衡量科技创新主导力的扩散效果,模拟科技创新主导力的扩散过程,并进一步探究多维邻近性与科技创新主导力扩散的动态关系。[结果/结论]结果显示,多维邻近性对科技创新主导力扩散具有重要影响,且不同邻近性在网络演化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本文全面细致地刻画了多维邻近性在科技创新主导力网络演化的不同阶段所发挥的具体作用,进而为机构/企业和创新个体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主导力 扩散机制 多维邻近性 仿真模拟 科研合作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的布局、功能与定位
5
作者 由雷 孙福全 《科学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共7页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充分体现了国家意志和战略目标,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柱,承担着解决重大科技问题、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和引领科技前沿的重要使命。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的认识,不仅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还可以从主...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充分体现了国家意志和战略目标,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柱,承担着解决重大科技问题、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和引领科技前沿的重要使命。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的认识,不仅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还可以从主要和补充两个方面。基于主要和补充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两大角度,从其布局、功能与定位三个维度进行系统研究,旨在通过科学布局、多功能协同与精准定位,促使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在我国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中发挥着基础性、主导性和决定性作用,成为实现科技强国目标的重要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 协同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军民科技协同创新
6
作者 梁爽 谭清美 曹柳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71-81,共11页
激发数字强国战略下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动力,成为建设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发力点。以2015—2022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在利用DEA计算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效率的基础上,实证探究数字化转型对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作用效果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 激发数字强国战略下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动力,成为建设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发力点。以2015—2022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在利用DEA计算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效率的基础上,实证探究数字化转型对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作用效果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作用呈显著U型关系。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底层技术层面的数字化转型方式,实践应用层面的数字化转型对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驱动力更大;与非国有、民参军企业相比,国有企业与军转民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作用更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开发式创新加快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探索式创新的作用不显著;市场集中度的正向调节作用具有门槛效应,当市场集中度超过门槛值时,数字化转型的赋能效应开始减弱。进一步分析发现,环境不确定性导致数字化转型拐点前置,即缓解数字化转型对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负面影响;供应链集中度引致数字化转型拐点后移,即增强数字化转型对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 探索式创新 开发式创新 市场集中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德农业科技创新合作现状、问题及建议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洪霞 张学彪 +1 位作者 曲春红 赵伟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4-172,共9页
国际农业科技合作不仅为世界各国创新发展积累经验,而且也推动了新知识与新技术的广泛传播和应用,并为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寻找新动能,造福全人类。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将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与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作为重点强调内... 国际农业科技合作不仅为世界各国创新发展积累经验,而且也推动了新知识与新技术的广泛传播和应用,并为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寻找新动能,造福全人类。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将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与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作为重点强调内容。德国作为农业科技强国,农业科技在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较为领先地位。中国作为世界农业大国,其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与世界农业强国还存在一定差距。中德两国具有良好的农业科技合作基础,促进和加强两国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创新合作,既符合两国国际科技合作战略目标,又有利于共同应对和解决区域性和全球性重大农业挑战问题。为此,首先系统梳理了两国农业科技发展特点及合作基础,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促进和加强双方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合作的现实需求以及现有合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针对上述问题,从项目管理、合作成果考核评价、相关利益方参与度、资助模式以及中德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功能挖掘等角度提出了双方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加强合作的对策建议,以其为两国未来农业科技创新合作机制的深入探索与思考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德 创新合作 农业科技 问题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举国体制推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内在逻辑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2
8
作者 李阳 黄朝峰 胡天恩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6,共11页
新型举国体制是传统举国体制在新时代的适应性转型,在国家竞争日益加剧和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新型举国体制成为发挥中国制度优势、破解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实现国家战略任务的重要抓手。如何探索新型举国体制的实现方式,尤其是在国家安... 新型举国体制是传统举国体制在新时代的适应性转型,在国家竞争日益加剧和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新型举国体制成为发挥中国制度优势、破解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实现国家战略任务的重要抓手。如何探索新型举国体制的实现方式,尤其是在国家安全、军民融合等重大战略领域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已成为当前亟需回答的重要课题。鉴于此,在深入分析新型举国体制推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内在逻辑及创新要素基础上,从组织体系及实现机制两个层面构建新型举国体制推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分析框架,并通过对军民协同推进新冠疫苗研发的全景式回顾进行案例探索,揭示新冠疫苗研发的中国经验——以新型举国体制为制度优势,以定位“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为前提,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发挥军民融合的战略支撑作用,释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力的中国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举国体制 军民科技协同 内在逻辑 实践进路 新冠疫苗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兴技术伦理风险协同治理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安慧影 黄朝峰 李阳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30,共10页
新兴技术在造福人类社会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伦理风险问题,防范和化解新兴技术伦理风险成为科技创新领域的重点内容,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新兴技术伦理风险治理研究,以高效治理范式促进新兴技术良性发展和科技创新事业向善而行。通过阐... 新兴技术在造福人类社会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伦理风险问题,防范和化解新兴技术伦理风险成为科技创新领域的重点内容,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新兴技术伦理风险治理研究,以高效治理范式促进新兴技术良性发展和科技创新事业向善而行。通过阐释新兴技术伦理风险概念内涵和基本特征,剖析新兴技术伦理风险具体样态、生成缘由和管理问题,运用协同治理范式,从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手段、治理过程和治理范围出发,提出新兴技术伦理风险协同治理实施路径,为有效应对科技创新领域伦理风险问题,着力提高新兴技术伦理风险治理效能,大力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新兴技术 伦理风险 协同治理 科技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和生态双元“卡脖子”情境下科技领军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霍影 孙辉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0-122,共13页
基于协同追赶视角,采用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方法,剖析技术和生态双元“卡脖子”情境下科技领军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路径。研究发现:中国科技领军企业主要通过原创技术追赶(第Ⅰ类)和引进技术追赶(第Ⅱ类)两种战略,在技术和市场上缩小与国外... 基于协同追赶视角,采用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方法,剖析技术和生态双元“卡脖子”情境下科技领军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路径。研究发现:中国科技领军企业主要通过原创技术追赶(第Ⅰ类)和引进技术追赶(第Ⅱ类)两种战略,在技术和市场上缩小与国外领先企业的差距,突破性技术创新是主要的创新形式;两类科技领军企业分别通过“技术架构源头突破”和“技术授权自研突破”的模式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第Ⅰ类科技领军企业通过“技术联盟对冲突破”的模式破解技术生态封锁,两类企业都可以通过“技术平台兼容突破”的模式降低商业生态掣肘;第Ⅰ类科技领军企业的存在和快速进步有效促进第Ⅱ类科技领军企业持续获得知识更新,第Ⅱ类科技领军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则加速第Ⅰ类科技领军企业快速提升产品性能;在协同追赶突破性技术创新进程中,中国科技领军企业不仅承载起“双链”链长的使命担当,还通过“技术互补融通突破”的模式关联起“四链”(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稳健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脖子 科技领军企业 突破性技术创新 协同追赶 科技自立自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食品类专业型硕士“实践驱动、多维融合、创新引领”协同培养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3
11
作者 关海宁 刁小琴 +5 位作者 刘登勇 励建荣 李学鹏 仪淑敏 范金波 赵志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371-377,共7页
培养高层次复合应用型专业学位硕士既是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必然需要,也是主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途径。食品专业作为发展“三农”成效的中坚力量,探究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协同培养机制就显得尤... 培养高层次复合应用型专业学位硕士既是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必然需要,也是主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途径。食品专业作为发展“三农”成效的中坚力量,探究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协同培养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依据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要求以及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对涉农专业硕士的指导要求,本文探究了食品类专业型硕士的协同培养机制,在分析当前专业型硕士培养的差异度与内涵建设促进途径的基础上,提出以“乡村振兴”为时代契机,是食品类专业型学位硕士培养实现“立地升华”的重要体现,并结合协同创新培养的途径,提出跨越式的“一三三”协同培养体系,同时进一步以“四化”为主线构建“实践驱动、多维融合、创新引领”的协同培养机制。该协同培养机制充分缔合了新时代下的教育资源,对发挥食品类专业型研究生的人力资源价值,完成助力乡村振兴,实现教育与社会多维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研究生教育 协同培养 创新机制 科技小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铁路现代化体系建设的科研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 被引量:7
12
作者 蒋辉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现代化铁路科技创新体系是铁路“六个现代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科技企业作为铁路科技创新的主体,需要创新科研管理模式以适应铁路现代化体系建设的要求。提出一种有组织的科研管理模式定义及主要特征,分析实施这种科研管理模式... 现代化铁路科技创新体系是铁路“六个现代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科技企业作为铁路科技创新的主体,需要创新科研管理模式以适应铁路现代化体系建设的要求。提出一种有组织的科研管理模式定义及主要特征,分析实施这种科研管理模式的意义与难点,并结合实际总结出加强科研顶层设计、强化重点项目牵引、优化科研组织管理3方面的实践经验。梳理实施有组织的科研管理模式1年来的工作,提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开放合作、必须坚持人才为先3方面的启示,为铁路科技企业创新科研管理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现代化体系建设 科研管理 顶层设计 专业融合 协同创新 铁路科技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型城市构建全球知识管道的实践与思考——以南京市海外协同创新中心为例
13
作者 王亮 项欢欢 胡晓辉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82,共5页
随着全球创新网络的浮现,创新研发活动日渐统合。作为网络组织中创新资本最为集聚的地方,节点城市成为全球创新网络构建的主要支撑载体,创新型城市应如何探索出一条能够集聚创新资源、参与国际创新活动、深度融入全球创新链的有效路径,... 随着全球创新网络的浮现,创新研发活动日渐统合。作为网络组织中创新资本最为集聚的地方,节点城市成为全球创新网络构建的主要支撑载体,创新型城市应如何探索出一条能够集聚创新资源、参与国际创新活动、深度融入全球创新链的有效路径,显得至关重要也迫在眉睫。文章以南京市海外协同创新中心为例,基于全球管道一本地蜂鸣理论,通过梳理南京市海外协同创新中心的现状和挑战,探索南京市海外协同创新中心的建立及其运作方式对于构建以地方为中心、由点及面的全球知识管道的价值体现。通过国内外两端的实体机构协同,搭建“哑铃式”资源平台,打造“多中心一基地”的模式,可实现全球创新网络中创新资源的“全球管道”和“本地蜂鸣”的最佳汇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 国际科技合作 全球管道 本地蜂鸣 科技创新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思考 被引量:64
14
作者 叶玉瑶 王景诗 +4 位作者 吴康敏 杜志威 王洋 何淑仪 刘郑倩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7-39,共13页
基于对全球创新格局与趋势的探讨,以及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内涵与特性的解读,剖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所具备的优势与面临的挑战,并对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出几点战略性的思考。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正处于整体迈进知识经... 基于对全球创新格局与趋势的探讨,以及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内涵与特性的解读,剖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所具备的优势与面临的挑战,并对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出几点战略性的思考。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正处于整体迈进知识经济时期,创新要素在地理空间上高度集聚,创新生态条件不断完善,创新全球化的影响在区域内初显,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市场对创新的需求极为可观,基本具备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条件。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由于粤港澳一体化的制度障碍以及巨大的区域内部差距,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发展还存在创新要素聚而不联、创新要素流动不畅、体制机制转换对接困难、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现实挑战。在充分发挥粤港澳互补优势、补齐短板的基础上,粤港澳大湾区应立足源头创新,将建设国际产业创新策源地作为立区之本;实施产业驱动,将建设国际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作为核心功能;推进制度创新,将建设协同创新示范区作为关键突破。以源头创新促产业创新,以制度改革推协同创新,最终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协同与一体化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 科技创新 协同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城市群科技协同创新研究 被引量:42
15
作者 陈诗波 王书华 +1 位作者 冶小梅 唐文豪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3-68,共6页
由于当前京津冀区域内部科技要素分布极为不均,科技合作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协同不完善,促进创新资源整合的一体化要素市场不活跃,区域内部创新资源配置落差较大等原因,致使区域科技创新的联系和协作程度较低。对此,研究提出建立京津冀跨... 由于当前京津冀区域内部科技要素分布极为不均,科技合作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协同不完善,促进创新资源整合的一体化要素市场不活跃,区域内部创新资源配置落差较大等原因,致使区域科技创新的联系和协作程度较低。对此,研究提出建立京津冀跨区域科技合作与协调机制,联合共建一批协同创新示范基地,统筹加强区域科技人才的联合培养与双向交流,积极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以及整合财税、金融等政策手段,合力推进区域协同创新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城市群 科技 协同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创新团队协同创新绩效评价 被引量:17
16
作者 霍妍 蒋开东 徐一萍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1-57,共7页
本文把科技创新团队看作一个多投入多产出的科研生产组织,基于协同创新层面提出了评价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分析了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构建了三层指标评价体系,利用DEA和Malmquist指数法从静态和动态分析相结合的角度进行了实证研究... 本文把科技创新团队看作一个多投入多产出的科研生产组织,基于协同创新层面提出了评价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分析了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构建了三层指标评价体系,利用DEA和Malmquist指数法从静态和动态分析相结合的角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科技创新团队协同创新绩效评价结论和提升科技创新团队协同创新效率的一般性启示,为科技创新团队的协同创新绩效评价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团队 协同创新 绩效评价 DEA MALMQUIST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构建研究——基于国际比较视角 被引量:31
17
作者 彭中文 刘韬 张双杰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2-107,共6页
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是国防科技工业和国家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基础与内在动力。基于国际比较视角,从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及法律政策保障等方面比较美日德等发达国军民融合型协同创新体系发展情况,构建我国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 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是国防科技工业和国家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基础与内在动力。基于国际比较视角,从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及法律政策保障等方面比较美日德等发达国军民融合型协同创新体系发展情况,构建我国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探讨"国防需求拉动"、"民用需求拉动"和"科学研究推动"3种动力机制下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运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民融合 协同创新体系 国防科技工业 国际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学研和学科竞赛的物理科技创新教育探索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秉岩 单鸣雷 +2 位作者 刘翠红 朱昌平 王建永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9-22,共4页
针对当前国内大多数工科院校的物理实验课程存在的与现实联系脱节、课程内容老化、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缺乏等普遍现状,探索出了一种将物理及相关学科竞赛、大学生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等有机结合的物理科技创新教育模式。经过实践表... 针对当前国内大多数工科院校的物理实验课程存在的与现实联系脱节、课程内容老化、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缺乏等普遍现状,探索出了一种将物理及相关学科竞赛、大学生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等有机结合的物理科技创新教育模式。经过实践表明,该创新教育模式的优势明显,具有长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教育 物理 产学研 学科竞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现状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彭思喜 姜百臣 胡秀丽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0期129-135,共7页
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是广东全面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克服农业科技体制弊端,促进农业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以广东为例,探讨广东省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现状,对广东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存在的"闭路循环"与&... 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是广东全面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克服农业科技体制弊端,促进农业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以广东为例,探讨广东省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现状,对广东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存在的"闭路循环"与"供求失配"问题,从"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联动视角,分析相应的机制与对策,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理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 农业科技 成果转化 供求失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路径探索 被引量:16
20
作者 王丽娟 信丽媛 宋治文 《山西农业科学》 2016年第2期140-143,265,共5页
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是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支撑。针对京津冀区域农业科技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特点,提出以北京为创新中心,以天津为孵化基地,以河北为应用支撑区的协同创新思路,通过组建京津冀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联盟,组织实施... 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是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支撑。针对京津冀区域农业科技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特点,提出以北京为创新中心,以天津为孵化基地,以河北为应用支撑区的协同创新思路,通过组建京津冀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联盟,组织实施协同创新工作。根据京津冀区域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提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重点领域,并从整合创新资源、完善合作机制、创新体制、增加财政投入力度和搭建信息网络平台等角度提出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 协同创新 创新联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