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战时期华北根据地合理负担中的隐瞒与反隐瞒斗争
1
作者 把增强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119,共8页
合理负担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根据地实行的一项重要的财政政策,并在赢取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合理负担的推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很多曲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出现了因逃避负担而发生的隐... 合理负担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根据地实行的一项重要的财政政策,并在赢取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合理负担的推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很多曲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出现了因逃避负担而发生的隐瞒行为。也因此,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反隐瞒斗争。从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情况来看,隐瞒主要表现为隐瞒土地和杂项收入等方面,逃避负担的做法也多种多样。为了有效规避隐瞒与逃避负担行为,有的根据地专门制定了违反负担法令的处罚办法,各地党组织也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了广泛的宣传与教育工作。在多措并举之下,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反隐瞒斗争取得重要成效,有隐瞒行为的民众纷纷恍然大悟,并及时矫正了自己的不当言行,合理负担政策也因之得到越来越多根据地民众的支持和拥护。当然,普通民众有隐瞒土地的行为多系其小农意识的一个表现,而且很多时候都是受不良分子蒙蔽所致,并不代表其缺失民族大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华北根据地 合理负担 反隐瞒斗争 黑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现实为导向:抗战时期新四军对中医药的运用
2
作者 何家伟 杨可淳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64,共14页
医药短缺是影响新四军生存、发展和壮大的重要难题。抗战初期,新四军积极筹建西医人才队伍,拓宽西药获取渠道,使医药困难得以暂时缓解。皖南事变后,由于日伪实行医药管制,新四军西医西药获取渠道严重受阻,致使医药困境再度加剧。基于此... 医药短缺是影响新四军生存、发展和壮大的重要难题。抗战初期,新四军积极筹建西医人才队伍,拓宽西药获取渠道,使医药困难得以暂时缓解。皖南事变后,由于日伪实行医药管制,新四军西医西药获取渠道严重受阻,致使医药困境再度加剧。基于此,新四军遵循中共中央方针,结合自身实践经验,破除中西医门户之见,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政策。中医药政策的制定,是新四军在极端困境下采取的应急之策。新四军通过筛选与培养中医人才扩充医疗队伍,甄别与利用中草药缓解西药短缺,使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医药为抗战事业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医疗保障。对中医药的改造与运用,是新四军华中抗日根据地在医药卫生领域践行“自力更生”策略的重要体现。新四军的中医药实践展现了军部与其所属部队在医疗卫生工作中的多维互动,体现了各部队医疗卫生实践的同一性与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四军 华中抗日根据地 中医中药 西医西药 医疗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抗日根据地军鞋供应制度及其实践
3
作者 晏雪莲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92,共9页
全面抗战时期,面对日寇的经济封锁和频繁“扫荡”,华北抗日根据地军鞋供需矛盾突出。为解决前线战士的军鞋供应问题,八路军建立了一套完整灵活的军鞋供应制度,采取多种举措,从多种来源获取军鞋及生产军鞋的物资。首先是依托根据地群众... 全面抗战时期,面对日寇的经济封锁和频繁“扫荡”,华北抗日根据地军鞋供需矛盾突出。为解决前线战士的军鞋供应问题,八路军建立了一套完整灵活的军鞋供应制度,采取多种举措,从多种来源获取军鞋及生产军鞋的物资。首先是依托根据地群众建立军鞋供应制度,予民以利,取之于民,确保做军鞋的妇女能获得一定利益,并采取按工给价、互助变工等一系列政策动员群众制作军鞋支援抗战。共产党行之有效的基层政府及较为健全的乡村会计制度则是各项措施得以切实实施的关键所在。其次建立军鞋厂近百所,虽条件简陋、经常搬迁,但中共积极解决军鞋生产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得军鞋供应逐步走向正规化、规范化,基本满足作战所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抗日根据地 军鞋供应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新闻史上的丑闻与笑料——日本新闻传媒对侵华日军进攻南京战役的多次不实报道
4
作者 经盛鸿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0-26,共7页
在日本侵华战争中,被军国主义狂热笼罩的日本新闻传媒失去了理智与道德。在1937年12月侵华日军进攻中国首都南京的战役中,日本随军记者与日本各大新闻传媒多次作了不实报道:既凭空捏造中国军民防守的南京"完全变成了一个鬼魂哭叫... 在日本侵华战争中,被军国主义狂热笼罩的日本新闻传媒失去了理智与道德。在1937年12月侵华日军进攻中国首都南京的战役中,日本随军记者与日本各大新闻传媒多次作了不实报道:既凭空捏造中国军民防守的南京"完全变成了一个鬼魂哭叫的死亡街道",又在日军尚被阻击在南京远郊时,几次虚报日军"占领"南京的"胜利消息",引起了日本的"举国狂欢"。此举遭到一些知情者的质疑与批驳,成为世界新闻史上的丑闻与笑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新闻传媒 侵华日军 南京战役 不实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理》与华中抗日根据地党风建设
5
作者 章育良 张城林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2-157,共6页
《真理》是中共中央华中局于1941年在苏北阜宁创办的一份党内刊物。在其创刊过程中,始终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传播马列主义、阐明党的政策、总结交流党建经验、推介党员英模事迹。注重党风建设宣传,从不同角度,多层面... 《真理》是中共中央华中局于1941年在苏北阜宁创办的一份党内刊物。在其创刊过程中,始终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传播马列主义、阐明党的政策、总结交流党建经验、推介党员英模事迹。注重党风建设宣传,从不同角度,多层面地论述了党风建设和根据地建设的相关问题,为加强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党的建设发挥了重要的理论宣传和舆论引导作用,在今天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理》 华中抗日根据地 党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数量关系看抗战时期美国“租借”援华 被引量:1
6
作者 翟全祯 董兴林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2-64,共3页
大凡一个国家援助另一个国家或集团 ,不会仅仅是因为同情而施予。从美国援助中国抗日战争的几组数据来看 ,不难发现美国“租借”援华是受其国家利益所支配的 ,是其全球战略的一部分 ,对中国抗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而对纵容蒋介石打... 大凡一个国家援助另一个国家或集团 ,不会仅仅是因为同情而施予。从美国援助中国抗日战争的几组数据来看 ,不难发现美国“租借”援华是受其国家利益所支配的 ,是其全球战略的一部分 ,对中国抗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而对纵容蒋介石打内战所起的作用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美国 援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失旧物:近代中国军队武术应用与发展的历史逻辑探析(1925-1945)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亮 赵继璋 张震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0-37,54,共9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以宏观历史视角,纵向从北伐战争时期、北伐后至抗战爆发前和抗战爆发后三个阶段,横向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各自领导下的两支武装力量,全面梳理出近代中国军队武术的历史发展脉络。研究发现,民...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以宏观历史视角,纵向从北伐战争时期、北伐后至抗战爆发前和抗战爆发后三个阶段,横向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各自领导下的两支武装力量,全面梳理出近代中国军队武术的历史发展脉络。研究发现,民国时期中国军队对武术的应用与发展是中华武术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尤其当抗战爆发后,在抵御外侮、强国强种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军队武术的技术革新突破了传统的桎梏,成为中华武术近代化转型的重要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军队武术 武术近代化 抗日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新四军及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报刊精神 被引量:2
8
作者 常松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3-128,共6页
新四军及华中抗日根据地报刊,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为新四军及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为抗战全面胜利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新四军及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报刊精神主要体现在政治坚定、导向鲜明的党性原则;艰苦创业、乐于奉献的革命... 新四军及华中抗日根据地报刊,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为新四军及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为抗战全面胜利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新四军及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报刊精神主要体现在政治坚定、导向鲜明的党性原则;艰苦创业、乐于奉献的革命传统;贴近生活、通俗生动的求实风格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四军 华中抗日根据地 报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华日本人反战组织研究(1941—1945)——基于华中地区敌后抗战的考察 被引量:4
9
作者 曲利杰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8-168,共11页
1940年8月,以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延安支部成立为契机,在新四军战斗的华中各抗日根据地相继建立起日本人反战同盟支部。1941—1942年,华中地区的日军俘虏初步建立了日本人反战同盟鄂豫支部、苏中支部、苏北支部、淮北支部、淮南支部。但... 1940年8月,以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延安支部成立为契机,在新四军战斗的华中各抗日根据地相继建立起日本人反战同盟支部。1941—1942年,华中地区的日军俘虏初步建立了日本人反战同盟鄂豫支部、苏中支部、苏北支部、淮北支部、淮南支部。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华中日本人反战同盟各支部之间长期处于分散和独立的状态。1944年,为了统一领导华中各抗日根据地的日本人反战同盟支部,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改组为日本人民解放联盟。抗战时期,在新四军各师和华中抗日根据地敌工部的领导下,华中日本人反战同盟各支部在争取和瓦解日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突出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四军 日军俘虏 华中抗日根据地 日本人反战同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41-1943年新四军主力部队地方化问题探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闵海霖 曹景文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0-156,共7页
1941年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进入最困难时期,中共调整军事战略方针与部队建设方向,实施“精兵简政”政策,将部分主力部队编入地方武装。此举既增强了地方部队的实力,同时与当地民众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共同肩负起坚守根据地的任务,从而使... 1941年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进入最困难时期,中共调整军事战略方针与部队建设方向,实施“精兵简政”政策,将部分主力部队编入地方武装。此举既增强了地方部队的实力,同时与当地民众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共同肩负起坚守根据地的任务,从而使主力部队得以灵活机动地执行战略任务。在战略反攻阶段来临之际,新四军主力部队地方化又为其提供了大批训练有素的干部与兵源。实践证明,新四军的主力地方化在巩固和坚持华中抗日根据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四军 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 主力部队地方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后期中共沦陷城市工作政策探析——以晋察冀和山东分局城工部门工作为中心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富聪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2-141,共10页
抗战初期,中共在沦陷城市坚持开展秘密抵抗活动。在抗战困难时期,中共加强了沦陷城市工作,积蓄力量。随着抗战形势的好转,中共中央为推进沦陷城市工作的开展,以便里应外合夺取敌占大中城市,制定了一些政策,并进行了广泛的动员。中共动... 抗战初期,中共在沦陷城市坚持开展秘密抵抗活动。在抗战困难时期,中共加强了沦陷城市工作,积蓄力量。随着抗战形势的好转,中共中央为推进沦陷城市工作的开展,以便里应外合夺取敌占大中城市,制定了一些政策,并进行了广泛的动员。中共动员全党,在思想上促使各级党委加大对城市工作的重视力度,在组织上健全各级城工组织机构编制,配备专职城工干部,促进了城市工作的快速发展。但各地党委在贯彻落实政策环节也出现许多偏差,中共及时检讨并纠偏,最终促使城市工作总体上取得了突出成效,对抗战胜利起到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工部 沦陷城市 山东分局 晋察冀分局 抗日战争 华北根据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与动员:华中抗日根据地群众团体研究
12
作者 汪效驷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0-160,共11页
中共在大革命时期和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开展群众运动的基础和经验为华中地区的民运工作提供了基础和依据。就徐州会战前后华中的形势而言,民众的组织与动员更有其迫切性。中共将组建群众团体作为群众工作的支撑点,新四军在华中进行了... 中共在大革命时期和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开展群众运动的基础和经验为华中地区的民运工作提供了基础和依据。就徐州会战前后华中的形势而言,民众的组织与动员更有其迫切性。中共将组建群众团体作为群众工作的支撑点,新四军在华中进行了全面的实践。到1944年前后,根据地内900万人口被组织到群众团体中,占总人口的30%。最先组建农抗会,再在农抗会基础上组建青、妇、儿等其他各抗会,最后走向联合,是群众团体发展的一般规律。党的政治领导和群众团体自主性相结合是群众团体生机和活力的保证。组建群众团体的关键是深入民众为他们谋利益。群众团体是根据地民众动员的最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抗日根据地 群众路线 群众团体 民众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胜利前后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货币政策
13
作者 刘岩岩 《中州学刊》 2025年第9期135-142,共8页
抗战胜利前夕,随着华中抗日根据地逐渐连成一片,根据地货币统一势在必行,中国共产党成立华中银行,通过发行华中币,逐步统一华中各根据地的红色货币。华中币不仅和国民党政府发行的法币、汪伪政权发行的伪中储券之间有着本位币的斗争,还... 抗战胜利前夕,随着华中抗日根据地逐渐连成一片,根据地货币统一势在必行,中国共产党成立华中银行,通过发行华中币,逐步统一华中各根据地的红色货币。华中币不仅和国民党政府发行的法币、汪伪政权发行的伪中储券之间有着本位币的斗争,还有与根据地战时发行的新老抗币的关系处理。较之华北地区红色货币统一工作,华中币发行时间早且成效显著,并开始尝试跨区互动,堪称根据地货币统一方面的典范。这一方面得益于华中地区的经济基础及金融传统,同时也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华中地区施行了切实可行的货币政策。华中币的发行和跨区互动也推动了华中抗日根据地金融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抗日根据地 华中币 货币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中抗日根据地军事斗争的地理学视角探析
14
作者 刘祥 张磊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3期146-151,共6页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沿海地区迅速沦陷,抗战大后方转到中西部地区。战争形势的变化,促使中国共产党的游击战开始由山地向平原水网地区发展。不同于中共长期生存的山地,苏中是典型的平原水网地区,地理的巨大差异迫使中共调整战略战术以...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沿海地区迅速沦陷,抗战大后方转到中西部地区。战争形势的变化,促使中国共产党的游击战开始由山地向平原水网地区发展。不同于中共长期生存的山地,苏中是典型的平原水网地区,地理的巨大差异迫使中共调整战略战术以适应新的战争态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苏中抗日根据地军民通过大规模的地形改造运动,成功克服了地形的阻碍,解决了地形适应的难题,并有效打击了日军,坚持了敌后抗战,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中抗日根据地 地理学 军事斗争 地形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文化人及文化抗战
15
作者 王继平 张滢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4期16-27,共12页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中抗日根据地,聚集了一批爱国文化人,他们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文化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参加新四军和根据地的各种文化抗战团体,在根据地的文化方针政策指引下,在文化的各个领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文化抗战运动。他们或组...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中抗日根据地,聚集了一批爱国文化人,他们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文化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参加新四军和根据地的各种文化抗战团体,在根据地的文化方针政策指引下,在文化的各个领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文化抗战运动。他们或组成文学、戏剧、音乐、美术各种团体,深入抗日前线,讴歌抗战英雄,鼓舞抗战士气;或参加根据地各级各类教育,培育抗战人才,激发民族意识;或战斗在新闻、出版等文化战线,为根据地的抗战文化事业做出贡献。华中抗日根据地文化人与文化抗战,是华中抗日战场的绚丽的篇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伟大抗战精神的形成贡献了华中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抗日根据地 文化人 文化抗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中抗日根据地基层干部群体结构变迁略论——以干部来历为考察中心
16
作者 陈明胜 《安徽史学》 2025年第5期103-111,共9页
在华中抗日根据地开辟、发展与巩固的过程中,基层干部是坚持抗战和民主建政的重要领导力量。从干部来历看,这一群体主要包括外来干部与本地干部两种类型,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其大体经历了外来干部占比日趋下降、本地干部占比逐渐上升的... 在华中抗日根据地开辟、发展与巩固的过程中,基层干部是坚持抗战和民主建政的重要领导力量。从干部来历看,这一群体主要包括外来干部与本地干部两种类型,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其大体经历了外来干部占比日趋下降、本地干部占比逐渐上升的过程。由于工作能力、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差异,外来干部与本地干部存在明显的隔阂。基于外来干部与本地干部各自的优缺点,中共采取一系列举措,力图把他们打造成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整体。华中抗日根据地基层干部群体的结构性变迁是革命形势不断发展的产物,也是中共践行“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之革命理念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抗日根据地 基层干部 结构变迁 干部来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