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咸阳押小村东汉墓地发掘简报 被引量:1
1
作者 苏庆元 贾雨潼(执笔/绘图) +4 位作者 靳梦瑶(绘图) 张雨森(绘图) 陈曦(摄影) 李昆桦 杨灵玲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7,共16页
2020年8~12月,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陕西咸阳押小村的41座墓葬进行了发掘,其中M6、M9、M12和M15随葬器物较丰富,排列较整齐,M12出土的镇墓瓶明确纪年为永寿二年(156年),可以确定这批墓葬的时代大体为东汉中晚期。这批墓葬的发掘,... 2020年8~12月,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陕西咸阳押小村的41座墓葬进行了发掘,其中M6、M9、M12和M15随葬器物较丰富,排列较整齐,M12出土的镇墓瓶明确纪年为永寿二年(156年),可以确定这批墓葬的时代大体为东汉中晚期。这批墓葬的发掘,为研究东汉时期的墓葬形制、随葬器物以及汉代镇墓习俗、生死观等补充了新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咸阳市 押小村 东汉中晚期 墓葬 镇墓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西安浐灞生态区广大门汉墓M14发掘简报 被引量:1
2
作者 田亚岐 王曾 +4 位作者 李鑫 赵巧 陈爱东 贾蓉(绘图) 王洋(摄影)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26,F0002,共16页
2020年5月至1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广大门村DK6宗地勘探发掘古代墓葬17座,围沟1组。其中M14为带有墓园的“甲”字形长斜坡墓道土圹墓,出土了铜、陶、铁、铅、金、玉、石、骨、角、蚌器等各类遗物117件(组),推测墓主级别可至列侯。这... 2020年5月至1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广大门村DK6宗地勘探发掘古代墓葬17座,围沟1组。其中M14为带有墓园的“甲”字形长斜坡墓道土圹墓,出土了铜、陶、铁、铅、金、玉、石、骨、角、蚌器等各类遗物117件(组),推测墓主级别可至列侯。这座墓葬的发掘为研究汉代列侯墓葬及葬制的变化提供了新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浐灞生态区 广大门汉墓 西汉中晚期 列侯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准格尔旗福路塔墓地2018年发掘简报
3
作者 胡春佰 格日乐图 +7 位作者 高兴超 王永胜 李倩 白苏日娜(绘图) 陈文虎(拍照) 朝力门(拍照) 施慧超(绘图) 孙斯琴格日乐(绘图)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38,共17页
2017~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今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准格尔旗福路塔墓地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发掘。其中2018年共清理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墓葬99座及祭祀坑1座,出土陶、铜、铁、玉、石、骨器等500余件。此次发掘发现了... 2017~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今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准格尔旗福路塔墓地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发掘。其中2018年共清理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墓葬99座及祭祀坑1座,出土陶、铜、铁、玉、石、骨器等500余件。此次发掘发现了明确进入西汉纪年的墓葬,证明了汉初秦昭襄王长城以东的福路塔墓地所在区域仍然在西汉王朝的控制之下。该墓地以秦文化为主导,但同时存在赵文化、北方草原文化因素和西戎人群相关的随葬品,对于研究多文化交流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路塔墓地 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 秦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阳“周陵”属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段清波 朱晨露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0-46,共7页
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有两座四条墓道、覆斗形封土的大墓,其属性历来有周陵、秦陵和汉陵三说。通过对"周陵"的考古勘探成果进行分析,并与战国秦陵以及西汉帝陵等进行对比,可以认定该陵园不具备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晚期秦国陵... 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有两座四条墓道、覆斗形封土的大墓,其属性历来有周陵、秦陵和汉陵三说。通过对"周陵"的考古勘探成果进行分析,并与战国秦陵以及西汉帝陵等进行对比,可以认定该陵园不具备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晚期秦国陵园特征,也与西汉前期帝陵形制不同。此处陵园以及在汉成帝陵东北侧发现的陵园,均属西汉后期帝陵的附属陵园,"周陵"的主人为汉元帝皇后王政君和王莽的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土形制 麻点纹瓦 壕沟 西汉后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中后期东北地区旗民刑事案件与满汉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曲立超 范立君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3-144,共12页
清代中后期,关内移民大量涌入东北,给当地社会的管理造成了巨大压力。其中,发生在旗民之间的刑事案件关乎到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民族关系的维系。本文以清代中后期关内移民东北为历史环境,利用嘉庆朝刑科题本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后... 清代中后期,关内移民大量涌入东北,给当地社会的管理造成了巨大压力。其中,发生在旗民之间的刑事案件关乎到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民族关系的维系。本文以清代中后期关内移民东北为历史环境,利用嘉庆朝刑科题本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后期刑部档案等资料,选取东北地区州县及以下基层社会的旗民刑事案件为样本进行分析,力图从基层社会司法案件办理层面,还原当时旗民间在司法层面的关系,以求对清代中后期东北地区满汉关系做进一步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中后期 东北地区 旗民 刑事案件 满汉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安城郊中小型西汉墓葬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被引量:4
6
作者 肖健一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8-52,共5页
为了考察长安城郊中小型西汉墓葬研究存在的问题,运用学术史阶段分析与洛阳地区汉墓研究比较等方法,认为长安城郊中小型汉墓研究存在6个方面的问题。20世纪初以来,长安城郊中小型西汉墓葬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时至今日,研究题目已涉... 为了考察长安城郊中小型西汉墓葬研究存在的问题,运用学术史阶段分析与洛阳地区汉墓研究比较等方法,认为长安城郊中小型汉墓研究存在6个方面的问题。20世纪初以来,长安城郊中小型西汉墓葬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时至今日,研究题目已涉及到西汉墓葬研究的各个主要领域,区域的分期编年体系也已基本建立,但还存在着对早期早段的中小型西汉墓葬文化面貌认识不清、缺乏其演变规律背后的社会、历史、文化原因与周边及其他地区西汉墓葬关系等相关问题的探讨。这些问题的突破需借鉴一些新的研究理论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城郊 中小型西汉墓葬 分期编年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汉后期的文人与环境之关系——以扬雄的述作经历为中心 被引量:1
7
作者 侯文学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1-144,共14页
西汉后期是汉代文学与文化转向的关键时期,扬雄是此期转向的代表人物。以扬雄的述作经历为线索,可以透视其人生轨迹与知识结构、价值追求三者的关联,推及西汉后期地方文化与京师宫廷文化对文人述作的不同影响。扬雄早年居蜀时期,作品“... 西汉后期是汉代文学与文化转向的关键时期,扬雄是此期转向的代表人物。以扬雄的述作经历为线索,可以透视其人生轨迹与知识结构、价值追求三者的关联,推及西汉后期地方文化与京师宫廷文化对文人述作的不同影响。扬雄早年居蜀时期,作品“文似相如”,他的地方知识结构和人生价值追求,折射出蜀地重辞赋的文化风气。扬雄入京投靠外戚王氏,被荐为待诏后,待诏承明殿,奉诏作《甘泉》《河东》《羽猎》三赋,博涉经传、子史,知识承载量激增。任为郎官之后的扬雄,供职黄门,受宫廷郎官群体重经学、尚博通的文化氛围影响,转而深深认同儒家经学的价值主张,而中秘藏书为其提供了无限的智识资源,他最终选择石室观书和个人著述来安顿人生的价值。扬雄的这种著述经历,大抵反映了西汉末年文人群体的整体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后期 辞赋 经学 扬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汉中后期士人伦理生活管窥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渭清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16,共3页
东汉中后期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体系确立的重要时期,但由于政局的变化,士人阶层在伦理生活方面呈现出一种复杂的态势:一方面继续强化了东汉前期以来官方确立的儒家伦理意识形态,造成了道德的偏至;另一方面随着士人精神的演进,伦理生活也... 东汉中后期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体系确立的重要时期,但由于政局的变化,士人阶层在伦理生活方面呈现出一种复杂的态势:一方面继续强化了东汉前期以来官方确立的儒家伦理意识形态,造成了道德的偏至;另一方面随着士人精神的演进,伦理生活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因素,孕生了魏晋玄学伦理的某些质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中后期 士人 伦理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中晚期中西饮食文化交流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旗 谢有斌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03年第4期15-19,共5页
清代是中西饮食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分为闭关自守和门户开放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中西饮食文化交流的规模和力度都受到极大的限制,交流的时间短,交流内容局限于高档菜肴和广东地方特色菜,并以西方人对东方餐饮文化的感受为交流特点;第二... 清代是中西饮食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分为闭关自守和门户开放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中西饮食文化交流的规模和力度都受到极大的限制,交流的时间短,交流内容局限于高档菜肴和广东地方特色菜,并以西方人对东方餐饮文化的感受为交流特点;第二阶段中西饮食文化交流的规模和力度空前增强,中国人接触西餐的机会明显增多,西餐的影响扩大了。同时,大规模的海外移民,推动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广泛外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西方国家 饮食文化 文化交流 清代中晚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跃进村Ⅰ型木椁墓年代考辨
10
作者 苏奎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60,88,共5页
Represented as a rare case of joint-burial in the Han Dynasty in Sichuan region,type I wooden chamber burial at the Yuejin Village of Qingbaijiang region,Chengdu,demonstrates relative high values for academic research... Represented as a rare case of joint-burial in the Han Dynasty in Sichuan region,type I wooden chamber burial at the Yuejin Village of Qingbaijiang region,Chengdu,demonstrates relative high values for academic research.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point out some problems in terms of its date from the preliminary report which might hinder further chronological research.By comparing the shape of burial chamber and funeral goods,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this burial should be dated to the Middle Western Han Dynasty rather than the Late Western Han as proposed in the site repo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跃进村 木椁墓 西汉中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宜昌万福垴遗址出土费昂斯珠科技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天然 崔剑锋 +2 位作者 黄文新 史德勇 向光华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1-63,共13页
湖北宜昌万福垴遗址是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时期的以楚文化为主的遗存,以该遗址M8出土的费昂斯(faience)珠为研究对象,以期通过分析其成分和结构特征并讨论其工艺特征,丰富对长江中下游地区该时期费昂斯的相关认识。本研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 湖北宜昌万福垴遗址是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时期的以楚文化为主的遗存,以该遗址M8出土的费昂斯(faience)珠为研究对象,以期通过分析其成分和结构特征并讨论其工艺特征,丰富对长江中下游地区该时期费昂斯的相关认识。本研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显示费昂斯制品以富钾费昂斯及混合碱费昂斯为主。再依据以往发表的西周时期费昂斯制品的科技研究,结合考古发掘相关材料,试图从费昂斯器物使用方式的角度,窥视其在古人精神文明进程中的角色,反观费昂斯在中原地区的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昂斯 西周中晚期 富钾助熔剂 SEM-E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汉长安通姑臧南道交通线路复原研究——以悬泉汉简Ⅴ1611③:39A、B为基础 被引量:6
12
作者 苏海洋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6-94,共9页
以悬泉汉简Ⅴ1611(3):39A、B记载为基础,建立了西汉晚期长安通姑臧南道的时空框架。利用出土文献、传世文献、考古发现、实地调查、卫星影像调查和谷歌地球模拟测量等方法和手段,复原了长安通姑臧南道主干道走向,即由长安城北墙中门厨... 以悬泉汉简Ⅴ1611(3):39A、B记载为基础,建立了西汉晚期长安通姑臧南道的时空框架。利用出土文献、传世文献、考古发现、实地调查、卫星影像调查和谷歌地球模拟测量等方法和手段,复原了长安通姑臧南道主干道走向,即由长安城北墙中门厨城门出发,过中渭桥至渭城驿,沿渭河北岸西行,经扶风厩、细柳观、槐里、斄县、郿县、郁夷至虢县,折西北行,经千河流域的蕲年宫、雍县、隃麋县、汧县至大震关,过陇山西行,经陇关、凉州刺史治、略阳、奉捷、成纪、平襄、兰干、勇士、榆中至石城津或郑伯津,北渡黄河,经枝阳、令居至允街,翻越今乌鞘岭,西北经苍松、鸾鸟、小张掖至武威,全程实际地面距离988.8千米,合二千三百七十八汉里,与Ⅴ1611(3):39A、B记载的里程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晚期 长安通姑臧南道 线路 汉简 高精度复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羱羊纹马珂与文化交流 被引量:4
13
作者 苏奎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2-49,共8页
经考察可知,以往被认为是“麒麟”或者“獬豸”的独角山羊,实际上是源自西亚、中亚一带的高山动物——羱羊,其俗称还有大角羊、北山羊和野山羊等。它在长安城内马珂上的出现,既是西汉中晚期祥瑞、升仙思想的反映,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 经考察可知,以往被认为是“麒麟”或者“獬豸”的独角山羊,实际上是源自西亚、中亚一带的高山动物——羱羊,其俗称还有大角羊、北山羊和野山羊等。它在长安城内马珂上的出现,既是西汉中晚期祥瑞、升仙思想的反映,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作为车马赏赐附属物的羱羊纹马珂,出现在南方汉文化区和北方匈奴文化区,又是南北文化交流的见证。总的来看,汉代羱羊纹马珂的纹饰来源、器物流通都与文化交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中晚期 羱羊纹马珂 赏赐 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西安西咸新区西石羊汉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6
14
作者 许卫红 张杨力铮 +4 位作者 王颉 狄明(绘图/照相/拓印) 许广健(绘图/照相/拓印) 王会利(绘图/照相/拓印) 考古志愿者团队(绘图/照相/拓印) 《文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23,F0002,共22页
2015年12月至2017年3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西石羊村发掘西汉中晚期墓葬65座、陶窑2座。墓葬有竖穴墓道洞室、斜坡墓道洞室、斜坡墓道土圹墓室等不同形制,部分使用空心砖类建材。在2439件(组)出土遗物中,有一批与... 2015年12月至2017年3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西石羊村发掘西汉中晚期墓葬65座、陶窑2座。墓葬有竖穴墓道洞室、斜坡墓道洞室、斜坡墓道土圹墓室等不同形制,部分使用空心砖类建材。在2439件(组)出土遗物中,有一批与江浙地区所见器类相同的青瓷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石羊汉墓 西汉中晚期 青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李家寨墓地M22发掘简报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汗青(执笔/照相) 耿庆刚 +2 位作者 苗轶飞 王学文(绘图) 李文发(绘图)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2-41,共10页
2017年7月,为配合陕西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秦岭生物产业园项目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秦汉新城李家寨村南发掘了22座古代墓葬,其中M22为一座“甲”字形砖室结构的汉代墓葬。该墓形制规整,构筑精巧,虽盗扰严重,但仍出土了一些制作精美的随... 2017年7月,为配合陕西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秦岭生物产业园项目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秦汉新城李家寨村南发掘了22座古代墓葬,其中M22为一座“甲”字形砖室结构的汉代墓葬。该墓形制规整,构筑精巧,虽盗扰严重,但仍出土了一些制作精美的随葬品。根据地理位置和墓葬形制,推断M22应为一座西汉晚期的高等级贵族墓,或为汉成帝延陵陪葬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新城 李家寨墓地 西汉晚期 高等级贵族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出土西汉青铜器矿料来源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吕良波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7-34,共8页
广州地区出土汉代青铜器数量众多,在考古学方面研究成果不少,但通过科技考古研究其产地的却不多。为研究广州地区出土西汉青铜器矿料来源,通过对广州出土西汉青铜器进行成分分析和铅同位素比值测试,与广西、江西、云南、贵州、安徽、湖... 广州地区出土汉代青铜器数量众多,在考古学方面研究成果不少,但通过科技考古研究其产地的却不多。为研究广州地区出土西汉青铜器矿料来源,通过对广州出土西汉青铜器进行成分分析和铅同位素比值测试,与广西、江西、云南、贵州、安徽、湖北、河南、河北、北京等地出土同时期青铜器成分进行比较,发现西汉中晚期各地青铜器合金配比情况基本趋同。且根据含砷等微量元素这一显著特征,认为与广西合浦出土同时期青铜器矿料可能来自同一个地方。测试的铅同位素比值高度集中,其矿料应该来自同一个地方。分别与广东、贵州、云南、陕西、河南等地战国至西汉青铜器铅同位素比值进行比对,发现与广东、贵州、云南出土青铜器矿料来源同属一个大的成矿区,与河南、陕西等地明显区别。验证了学者们在考古学研究认为岭南地区出土西汉青铜器产自本地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 西汉中晚期 成分分析 铅同位素 矿料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中国的宫廷苑池艺术与“缩微景观”——以秦至西汉中期宫廷苑池艺术的营建为中心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晓达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0年第4期29-35,共7页
该文以早期中国宫廷苑池的发展变迁为研究背景,重点梳理从秦始皇至西汉中期宫廷苑池景观艺术的发展。论文进而指出“缩微景观”这一独特的视觉样式大体形成于秦始皇时代,发展于西汉初年,成型于汉武帝时期。其中既包含统治者对域外、仙... 该文以早期中国宫廷苑池的发展变迁为研究背景,重点梳理从秦始皇至西汉中期宫廷苑池景观艺术的发展。论文进而指出“缩微景观”这一独特的视觉样式大体形成于秦始皇时代,发展于西汉初年,成型于汉武帝时期。其中既包含统治者对域外、仙界的畅想,同时也似乎暗含着他们对“普天之下”世界观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中国 秦至西汉中期 宫廷苑池 缩微景观 普天之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渭南民主南路汉墓M2发掘简报
18
作者 曾鑫(绘图) 史文婷(绘图) +1 位作者 王一伟(绘图) 孙溢旋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5-63,共9页
2019年4月,渭南市博物馆、渭南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中心在渭南市民主南路基建工地发现并抢救性清理了两座汉代砖室墓。其中M2保存较好,随葬器物未被扰动且数量较丰富,出土了带有“汝義”铭文的龟钮铜印。该墓葬的发掘为研究关中东部地区... 2019年4月,渭南市博物馆、渭南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中心在渭南市民主南路基建工地发现并抢救性清理了两座汉代砖室墓。其中M2保存较好,随葬器物未被扰动且数量较丰富,出土了带有“汝義”铭文的龟钮铜印。该墓葬的发掘为研究关中东部地区汉代墓葬的形制结构、随葬品组合及特征等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南市 汉墓 西汉晚期 龟钮铜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中后期中央与朔方军关系新探--以韩游瓌受代事件为例
19
作者 肖爱玲 张艺航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2期173-179,共7页
中央与地方之关系问题既是王朝政治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学界长期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唐代中后期朝廷与藩镇之间的矛盾是王朝政治的主要问题。唐德宗贞元四年(788),邠宁节度使韩游瓌受张献甫之代,潜归京师,引发邠宁士卒的哗变。两《唐... 中央与地方之关系问题既是王朝政治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学界长期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唐代中后期朝廷与藩镇之间的矛盾是王朝政治的主要问题。唐德宗贞元四年(788),邠宁节度使韩游瓌受张献甫之代,潜归京师,引发邠宁士卒的哗变。两《唐书》、《资治通鉴》、《册府元龟》等传世文献关于该事件过程、涉事人员互相抵牾的记载,不只是反映了该时期唐王朝与朔方军之间互不信任的关系,更深刻地揭示中央权力的渗透与朔方军自主性之间的矛盾关系实质,而此与朔方军固有的族群观念和治军方式关系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中后期 韩游瓌 朔方军 治军方式 族群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