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云金杆菌防治杨小舟蛾试验 被引量:1
1
作者 胡猛 许冰 +2 位作者 高玉国 薛玉燕 王安静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5-46,共2页
不同浓度8000 IU/mg苏云金杆菌(Bt)悬浮剂防治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幼虫,结果表明:飞机超低容量喷施1000倍液,喷药3 d后幼虫校正死亡率25.6%,12 d后达到最高,为95.9%;高压远程喷雾机地面喷施100,300,1000,1500,2000,300... 不同浓度8000 IU/mg苏云金杆菌(Bt)悬浮剂防治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幼虫,结果表明:飞机超低容量喷施1000倍液,喷药3 d后幼虫校正死亡率25.6%,12 d后达到最高,为95.9%;高压远程喷雾机地面喷施100,300,1000,1500,2000,3000倍液,12 d后幼虫校正死亡率达最高,分别为99.9%,99.7%,97.9%,94.9%,86.1%,76.1%;生产上防治宜采用1000~1500倍液,大面积发生时可采用飞机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云金杆菌 防治 杨小舟蛾 飞机喷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南地区杨树舟蛾类害虫飞机喷药防治试验 被引量:2
2
作者 冯志敏 马向阳 +1 位作者 蔡东章 李志强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7-119,共3页
利用飞机喷洒25%阿维·灭幼脲3号悬浮剂,对添加不同比例高效氯氰菊酯和不同施药时期的防治效果进行研究,试验发现每架次添加1.5 kg 5%高效氯氰菊酯油剂(两种药剂的质量比为24∶1.5),能快速有效防治杨树舟蛾类害虫。6月中下旬豫南地... 利用飞机喷洒25%阿维·灭幼脲3号悬浮剂,对添加不同比例高效氯氰菊酯和不同施药时期的防治效果进行研究,试验发现每架次添加1.5 kg 5%高效氯氰菊酯油剂(两种药剂的质量比为24∶1.5),能快速有效防治杨树舟蛾类害虫。6月中下旬豫南地区杨树舟蛾类害虫为二代2~3龄幼虫期,是施药防治该类害虫的最佳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小舟蛾 杨扇舟蛾 阿维·灭幼脲3号 高效氯氰菊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阳市杨小舟蛾的风险评估及其防控对策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海燕 《河南林业科技》 2017年第2期10-12,共3页
通过应用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方法,对杨小舟蛾在信阳市的危险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其风险综合评价值R=1.52,在信阳杨小舟蛾为中度危险林业有害生物。并对信阳市杨小舟蛾的综合防控措施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信阳市 杨小舟蛾 风险风险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蛾黑基啮小蜂的人工繁殖及其对杨小舟蛾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21
4
作者 郭同斌 王虎诚 +5 位作者 徐克勤 仇才楼 熊大斌 杜伟 杨中林 颜学武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1-86,共6页
调查了白蛾黑基啮小蜂(Tetrastichus nigricoxae Yang)的生活史,并利用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 Grae-ser)和柞蚕(Antheraea pernyi Guerin-Meneville)蛹进行了室内人工繁殖与林间释放试验。结果表明:白蛾黑基啮小蜂在江苏徐... 调查了白蛾黑基啮小蜂(Tetrastichus nigricoxae Yang)的生活史,并利用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 Grae-ser)和柞蚕(Antheraea pernyi Guerin-Meneville)蛹进行了室内人工繁殖与林间释放试验。结果表明:白蛾黑基啮小蜂在江苏徐州1a可完成6代,以老熟幼虫在寄主蛹壳内越冬。第1~5代小蜂羽化期均与各代杨小舟蛾蛹期相吻合,可逐代追踪寄生杨小舟蛾蛹。以杨小舟蛾和柞蚕蛹为寄主进行人工繁殖,获得最佳蛹蜂比分别为1∶3(或1∶4)和1∶100。释放30枚·hm-2柞蚕蛹所繁出的小蜂,对越冬蛹的平均寄生率高达(36.21±5.26)%,与对照和15枚·hm-2放蜂量处理相比存在极显著和显著差异,与60枚·hm-2的差异不显著。上述结果表明:利用该寄生蜂防治杨小舟蛾越冬蛹的最佳释放量为30枚·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蛾黑基啮小蜂 杨小舟蛾 人工繁殖 防治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蛾黑基啮小蜂寄生对杨小舟蛾蛹血细胞包囊反应的影响及其毒液对蛹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于艳华 郭加忠 +2 位作者 郭同斌 宋明辉 颜学武 《江苏林业科技》 2015年第3期1-5,共5页
测定了白蛾黑基啮小蜂(Tetrastichus nigricoxae)的寄生对寄主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蛹血细胞包囊反应的影响及其毒液对蛹的毒性。结果表明,杨小舟蛾蛹血细胞具有很强的包囊异物能力,而在白蛾黑基啮小蜂毒液的作用下... 测定了白蛾黑基啮小蜂(Tetrastichus nigricoxae)的寄生对寄主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蛹血细胞包囊反应的影响及其毒液对蛹的毒性。结果表明,杨小舟蛾蛹血细胞具有很强的包囊异物能力,而在白蛾黑基啮小蜂毒液的作用下这种能力会丧失,因而白蛾黑基啮小蜂的卵能在寄主蛹中顺利完成世代发育,而不被包囊。Sephadex A-25珠被注入蛹内24 h后的被包囊率高达94.00%。白蛾黑基啮小蜂寄生早期(寄生0-2 h后)不影响寄主蛹的血细胞免疫反应,寄生后期(寄生24,48 h后)杨小舟蛾蛹的血细胞免疫反应受到较大影响。γ射线辐射处理的白蛾黑基啮小蜂寄生蛹包囊能力的变化与正常白蛾黑基啮小蜂寄生蛹相似,随着寄生后时间延长而下降。白蛾黑基啮小蜂毒液对杨小舟蛾蛹的血细胞免疫反应有抑制作用,且具有一定的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蛾黑基啮小蜂 杨小舟蛾 包囊反应 毒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干注射技术防治杨小舟蛾的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郭同斌 王振营 +4 位作者 梁波 周勇 邓淑玲 黄秀花 于爱香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18,共3页
将 40 %久效磷可溶性浓剂和 50 %甲胺磷乳油稀释成不同浓度后进行树干注射 ,定期采叶用杨小舟蛾 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 Graeser幼虫进行室内生测试验。结果表明 ,2种有机磷内吸杀虫剂对杨小舟蛾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林间用浓度为 2... 将 40 %久效磷可溶性浓剂和 50 %甲胺磷乳油稀释成不同浓度后进行树干注射 ,定期采叶用杨小舟蛾 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 Graeser幼虫进行室内生测试验。结果表明 ,2种有机磷内吸杀虫剂对杨小舟蛾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林间用浓度为 2 0 0 g/L的自配长效内吸注干乳油进行注射防治试验 ,结果 1次防治保证了杨小舟蛾全年 5代未发生灾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干注射 杨小舟蛾 久效磷 甲胺磷 最佳施药量 药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赤眼蜂防治杨小褐舟蛾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王振营 郭同斌 +3 位作者 王敬 张从红 刘勇 兰淑梅 《江苏林业科技》 2000年第4期40-42,共3页
舟蛾赤眼蜂 (TrichogrammaclosteraePangetChen)和松毛虫赤眼蜂 (T .dendrolimiMatsumura)是杨小褐舟蛾卵期重要的寄生性天敌。 1999年从吉林农业大学引进松毛虫赤眼蜂 ,室内试验结果表明 ,松毛虫赤眼蜂对杨小褐舟蛾产后 1~ 2d内的卵... 舟蛾赤眼蜂 (TrichogrammaclosteraePangetChen)和松毛虫赤眼蜂 (T .dendrolimiMatsumura)是杨小褐舟蛾卵期重要的寄生性天敌。 1999年从吉林农业大学引进松毛虫赤眼蜂 ,室内试验结果表明 ,松毛虫赤眼蜂对杨小褐舟蛾产后 1~ 2d内的卵均能寄生。林间放蜂结果表明 ,对照区寄生率为8 7% ,放蜂区 0 3百万、0 45百万、0 75百万、1 0 5百万、1 5百万和 3 0百万头 /hm2 各处理当代平均寄生率分别为 2 2 8% ,31 8% ,4 7 3% ,31 2 % ,56 5%和 6 1 0 % ,第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小褐舟蛾 赤眼蜂 生物防治 自然增殖 杀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农药短稳杆菌100亿孢子/mL悬浮剂对杨小舟蛾的药效试验 被引量:2
8
作者 孙剑华 王亚超 +1 位作者 赵艳 吴芸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4年第1期51-53,共3页
短稳杆菌100亿孢子/mL悬浮剂是镇江市润宇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研究开发的生物农药新品种。为了拓宽该药剂的使用范围,镇江应用生物科技开发研究所以杨小舟蛾为防治对象,进行了林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对杨小舟蛾防效很好,药... 短稳杆菌100亿孢子/mL悬浮剂是镇江市润宇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研究开发的生物农药新品种。为了拓宽该药剂的使用范围,镇江应用生物科技开发研究所以杨小舟蛾为防治对象,进行了林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对杨小舟蛾防效很好,药后3d防效达80%以上,药后7d防效达100%。杀虫效果与速度均优于对照药剂,可在绿化和林木生产中广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稳杆菌 杨小舟蛾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小舟蛾空间分布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梁波 于艳华 +6 位作者 彭红梅 郭同斌 赵惠忠 王光标 徐勤峰 周勇 于爱香 《江苏林业科技》 2002年第3期15-18,共4页
运用 7种聚集度指标 ,测得杨小舟蛾第 1,3代卵块在杨树林内的空间分布型属均匀分布 ;第 1代幼虫属均匀分布 ,第 3,4 ,6代幼虫属聚集分布。通过方差分析 ,F检验和SSR测验表明 ,杨小舟蛾第 1,3,4 ,6代幼虫在树冠东、南、西、北 4方位间虫... 运用 7种聚集度指标 ,测得杨小舟蛾第 1,3代卵块在杨树林内的空间分布型属均匀分布 ;第 1代幼虫属均匀分布 ,第 3,4 ,6代幼虫属聚集分布。通过方差分析 ,F检验和SSR测验表明 ,杨小舟蛾第 1,3,4 ,6代幼虫在树冠东、南、西、北 4方位间虫口数量差异均不显著 ;第 1,3,6代幼虫在树冠上、中、下 3层间虫口数量差异均不显著 ,第 4代幼虫在树冠上、中、下 3层虫口数量差异为 :上层与下层及上层与中层间差异均极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小舟蛾 空间分布型 聚集度指标 杨树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小舟蛾成虫和蛹自然发育进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中林 熊大斌 +2 位作者 郭同斌 王虎诚 杜伟 《江苏林业科技》 2011年第3期1-5,11,共6页
采用灯诱成虫和地面化蛹进度调查的方法,系统监测了1998,1999年杨小舟蛾成虫和2010年成虫及蛹的自然发育进度。结果表明:春季气温变化可显著影响越冬代和第1代成虫羽化高峰期的出现及第1,2代害虫的生长发育速度;降雨量偏多可导致害虫发... 采用灯诱成虫和地面化蛹进度调查的方法,系统监测了1998,1999年杨小舟蛾成虫和2010年成虫及蛹的自然发育进度。结果表明:春季气温变化可显著影响越冬代和第1代成虫羽化高峰期的出现及第1,2代害虫的生长发育速度;降雨量偏多可导致害虫发育历期延长,种群数量显著下降;夏季异常气候会引起害虫种群数量发生显著变化,干旱高温的异常气候可导致害虫种群数量显著上升,造成害虫在局部地区暴发成灾。该文还探讨了杨小舟蛾林间自然发育历期和实验法求得的发育历期在害虫测报中的应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小舟蛾 成虫 发育进度 测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蛾黑基啮小蜂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静 郭同斌 +3 位作者 宋明辉 杜伟 王虎诚 郭加忠 《江苏林业科技》 2015年第2期1-5,共5页
选择徐州市林果场、云龙区和新沂市等受杨小舟蛾危害较重的不同类型杨树林分的未放蜂区(CK)和放蜂区,分别测定白蛾黑基啮小蜂在自然和人工释放2种状态下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表明,该蜂林间自然种群数量以越冬代最高,对杨小舟蛾越冬蛹... 选择徐州市林果场、云龙区和新沂市等受杨小舟蛾危害较重的不同类型杨树林分的未放蜂区(CK)和放蜂区,分别测定白蛾黑基啮小蜂在自然和人工释放2种状态下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表明,该蜂林间自然种群数量以越冬代最高,对杨小舟蛾越冬蛹的寄生率高达(22.2±5.8)%,极显著高于第1~4代蛹(3.4%~6.4%);于越冬代和第2代害虫蛹期人工释放该蜂,释放后当代小蜂种群数量明显上升,可显著提高释放当代(越冬代和第2代)害虫蛹的寄生率,并对释放后各代害虫蛹具有一定的持续寄生效果;各代小蜂室温下的羽化进度均与相应世代寄主蛹发育进度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蛾黑基啮小蜂 杨小舟蛾 种群数量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灭幼脲Ⅲ号防治杨小褐舟蛾试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振营 郭同斌 +5 位作者 祁凤春 梁波 于艳华 赵惠忠 王光标 徐勤蜂 《江苏林业科技》 2001年第4期16-18,25,共4页
用灭幼脲Ⅲ号等 6种农药单剂及其 5种混剂对杨小褐舟蛾 [Micromelalophatroglodyta(Graeser) ]进行林间喷洒和室内生测试验。结果表明 ,林间喷洒质量浓度为 12 5 0 ,166 7,333 3mg/L的灭幼脲Ⅲ号 ,7~ 10d后防治效果均可达 10 0 %。室... 用灭幼脲Ⅲ号等 6种农药单剂及其 5种混剂对杨小褐舟蛾 [Micromelalophatroglodyta(Graeser) ]进行林间喷洒和室内生测试验。结果表明 ,林间喷洒质量浓度为 12 5 0 ,166 7,333 3mg/L的灭幼脲Ⅲ号 ,7~ 10d后防治效果均可达 10 0 %。室内分别于喷药 1,5 ,6,12 ,2 1d后采叶接虫饲养 ,灭幼脲Ⅲ号的杀虫效果均可达 10 0 % ,和有机磷杀虫剂药效相当 ,但持效期延长了 10d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幼脲Ⅲ号 杨小褐舟蛾 昆虫生长调节剂 药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小舟蛾人工饲养技术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钱桂芝 于翠芳 +3 位作者 杜伟 颜学武 郭同斌 狄广霞 《江苏林业科技》 2009年第1期5-7,共3页
对杨小舟蛾卯、幼虫、蛹和成虫4个虫态进行室内人工饲养,探讨了成虫交配和幼虫饲养2个关键因子对饲养成活率的影响,系统总结了杨小舟蛾人工饲养技术。结果表明,将蛹进行单体饲养,成虫羽化后7~10h配对,交配率可提高到70%,与羽化... 对杨小舟蛾卯、幼虫、蛹和成虫4个虫态进行室内人工饲养,探讨了成虫交配和幼虫饲养2个关键因子对饲养成活率的影响,系统总结了杨小舟蛾人工饲养技术。结果表明,将蛹进行单体饲养,成虫羽化后7~10h配对,交配率可提高到70%,与羽化不久即行配对的交配率存在极显著差异;采用三角烧瓶倒置饲养法饲养幼虫,其化蛹率可提高到85%,与常规饲养法的化蛹率也存在极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小舟蛾 人工饲养 交配 三角烧瓶倒置饲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