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尖根管充填峡部模拟根管的体外研究
1
作者 马雨琪 梁宇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9-375,共7页
目的:通过3D打印技术建立带有不规则结构(Hus&Kim Ⅴ型、YinⅡ型峡部)的根管模型,并利用切片和影像学手段评价单尖根管充填的效果,以期对临床应用单尖根管充填技术提供参考。方法:(1)纳入具备Hus&KimⅤ型、YinⅡ型峡部根管结构... 目的:通过3D打印技术建立带有不规则结构(Hus&Kim Ⅴ型、YinⅡ型峡部)的根管模型,并利用切片和影像学手段评价单尖根管充填的效果,以期对临床应用单尖根管充填技术提供参考。方法:(1)纳入具备Hus&KimⅤ型、YinⅡ型峡部根管结构的人离体前磨牙,使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并重建根管系统,设计打印标准化3D根管模型,并用罗丹明B染色和偏差拟合验证模型可用性。(2)将30个模型随机分为3组(n=10),使用不同充填方法进行根管充填,分别为对照组:热垂直加压充填组;实验组1:0.06锥度(30#)单尖充填组;实验组2:0.04锥度(35#)单尖充填组,均采用多组分混合根管封闭剂(GuttaFlow 2)。样本储存1周后,在距根尖2、4、6、8 mm处进行横切片,体式显微镜下观察,计算充填率和充填物构成比。(3)在上述结果基础上,选择充填率较高的实验组1(n=4)与对照组(n=4)通过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进一步分析充填效果,测量根管系统、主根管及峡部内充填物体积,并计算体积充填率。采用两因素多元方差分析评估差异,并通过Tukey’s检验对各组数据进行组间和组内两两比较。结果:(1)用罗丹明B染色后可见染色液从模型根尖孔溢出,染色范围达主根管系统及峡部区域,切片显示无残余支撑材料,打印模型偏差为0.03 mm,拟合平均距离为0.02 mm,证实模型可用。(2)实验组1和2在距根尖4、6、8 mm层面上的充填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5.04,P<0.01)。两实验组在根尖2、4 mm处的充填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根管中上段6、8 mm处,实验组1的充填率高于实验组2(P<0.01)。同一实验组内,根尖区2、4 mm处的充填率均低于根管中上段6、8 mm处(P<0.01)。两实验组在根尖段2、4 mm的牙胶及封闭剂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83,P>0.01),根尖2 mm处牙胶占比较大,根尖4 mm处封闭剂占比较大(P<0.01)。(3)Micro-CT扫描结果显示,实验组1与对照组的体积充填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7.33,P<0.01),其中在峡部结构中,实验组1的体积充填率为54.33%±4.35%,在主根管内为78.31%±4.21%,均低于对照组的峡部体积充填率76.48%±4.89%和主根管体积充填率86.90%±3.29%(P<0.01),实验组1的体积充填率在主根管高于峡部(P<0.01),而对照组在峡部与主根管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带有峡部的不规则根管结构中,使用大锥度牙胶尖可改善单尖根管充填在根管中上段的充填效果,但峡部的体积充填率仍低于主根管,需进一步改进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尖根管充填 峡部根管 微计算机断层扫描 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巫山段双差层析成像
2
作者 孙国栋 李翠平 +1 位作者 董蕾 唐茂云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7-402,共6页
基于49个台站2008-01—2020-06期间2319次地震的走时资料,利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三峡库区巫山段的三维P波速度结构和地震重定位结果。结果显示,重定位后地震主要沿长江的北岸呈近EW向带状展布,距离长江水系不超过10 km。研究区存在2... 基于49个台站2008-01—2020-06期间2319次地震的走时资料,利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三峡库区巫山段的三维P波速度结构和地震重定位结果。结果显示,重定位后地震主要沿长江的北岸呈近EW向带状展布,距离长江水系不超过10 km。研究区存在2个明显的P波高速体,主要集中在长江和断裂交会处,一个分布在高桥断裂和周家山-牛口断裂所围限的区域,另一个分布在巫山断裂带与长江交会区域。高速体均沿着附近断裂的倾向分布,速度横剖面显示,高速区延伸至12 km深度处,巫山断裂、高桥断裂和周家山-牛口断裂为库水下渗的主要断裂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巫山段 双差层析成像 速度结构 库水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量程高速电阻层析成像系统设计与实验研究
3
作者 贡益明 孔德仁 商飞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7-154,共8页
为准确识别水下冲压发动机工作管道截面气液两相流流型,该文提出将电阻层析成像(ERT)技术用于管道截面的图像重建。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设计了一套12电极的管道截面高速ERT成像系统,系统采用线性反投影算法对截面图像进行... 为准确识别水下冲压发动机工作管道截面气液两相流流型,该文提出将电阻层析成像(ERT)技术用于管道截面的图像重建。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设计了一套12电极的管道截面高速ERT成像系统,系统采用线性反投影算法对截面图像进行重建,通过实验验证了系统测量结果的正确性以及图像重建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系统量程可达10 k?、实时测速可达51 f/s,能够准确测量管道截面敏感场内的边界电压,可对模拟环境中的水下冲压发动机管道截面进行图像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冲压发动机 管道截面 电阻层析成像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 线性反投影算法 图像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焦辐射和光学层析技术重建火焰温度场
4
作者 刘兆宇 刘石 张耀方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9-238,共10页
针对实际测量中设备观察口有限、对于特定位置或受背景辐射影响较大位置的温度测量问题,设计了一种共焦辐射微孔相机,将共焦技术与光学层析技术相结合,利用格林函数的双调和算子插值算法重建全场火焰温度.首先,介绍了共焦辐射微孔相机... 针对实际测量中设备观察口有限、对于特定位置或受背景辐射影响较大位置的温度测量问题,设计了一种共焦辐射微孔相机,将共焦技术与光学层析技术相结合,利用格林函数的双调和算子插值算法重建全场火焰温度.首先,介绍了共焦辐射微孔相机测温的基本原理,对该相机的聚焦位置及聚焦系数进行了实验标定,并用黑体炉标定了共焦辐射微孔相机的测量信号与火焰辐射强度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层析算法和格林函数双调和插值算法对火焰温度场进行重建.结果表明:共焦辐射微孔相机测量重建结果与燃烧温度场的分布趋势大致相同,重建误差不高于10%,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良好的抗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焦辐射微孔相机 光学层析算法 温度场重建 传感器标定 插值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CT技术研究木材断口形态特征 被引量:17
5
作者 费本华 赵勇 +3 位作者 覃道春 杨忠 侯祝强 赵荣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7-140,共4页
This paper initially applied the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d the fractal theory to research the feature of wood fracture. Pinus elliottii, Populus×canadensis cv. ‘I-214’ and Larix gme... This paper initially applied the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d the fractal theory to research the feature of wood fracture. Pinus elliottii, Populus×canadensis cv. ‘I-214’ and Larix gmelinii were choosed as samples. The author established the logarithm-logarithm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ction area of wood fracture and its location, then defined the slope-D_L regressed by the two factors above as the section variation fractal dimension of wood fracture. The results showed: the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an effectively analysis the feature of wood fracture. All the samples exist an marked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ction area of fracture and its location, D_L is a new effective parameter to quantitatively characterize the feature of wood fracture, the delta of -2 described the complexity of fracture surface of wood. Due to the anisotropy and variation of wood properties, D_L is the statistically fractal dimension. All the results are tested by the statistic software——SARS, there exists remarkab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_L from different species. The average fractal dimension of fracture surface of Pinus elliottii is 2.25, Populus×canadensis cv. ‘I-214’ is 2.46, Larix gmelinii is 2.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断层扫描 木材断口 截面变化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鼓室颞骨切片与CT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段菊如 魏江平 +2 位作者 李明智 熊俊平 鲁纯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5-358,共4页
目的:为后鼓室及耳科病变的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5例成人头部标本,以眦耳线(CML)为基线,获得间隔为1.00mm,厚度为1.00mm的CT图像,扫描后的头部标本按原定位截取以耳颞区为中心的组织块并将其制成厚为1.00mm的连续... 目的:为后鼓室及耳科病变的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5例成人头部标本,以眦耳线(CML)为基线,获得间隔为1.00mm,厚度为1.00mm的CT图像,扫描后的头部标本按原定位截取以耳颞区为中心的组织块并将其制成厚为1.00mm的连续横断薄层切片。标本切片与CT图像对照,对颞骨内砧骨窝、鼓索隆起、茎突隆起、面神经隐窝、鼓室窦、岬小桥、外耳道上棘等结构进行观察。结果:砧骨窝深度为1.49mm,至面神经锥曲的距离为5.67mm。后鼓室窦内侧壁至面神经水平部的距离为3.14mm。外耳道上棘至面神经垂直段、鼓索神经、鼓岬的距离分别为16.76mm、15.94mm和21.81mm。结论:耳颞区断面标本与CT图像进行对照研究,其结果对耳科疾病的影像诊断及手术治疗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 后鼓室 解剖学 横断面 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井间地震纵波和横波层析成像 被引量:4
7
作者 吴律 宋炜 +2 位作者 张瑞斌 王丹 刘兵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566-573,共8页
辽河油田于1992年和1993年先后在B区和H区,采用在一口井中用小药量激发,在另一口井中接收,进行野外并间地震数据采集,得到了质量较高的井间数据。根据两地区地震地质条件的特征,特别是地震速度对比差比较大的特征,使用了石油大学C... 辽河油田于1992年和1993年先后在B区和H区,采用在一口井中用小药量激发,在另一口井中接收,进行野外并间地震数据采集,得到了质量较高的井间数据。根据两地区地震地质条件的特征,特别是地震速度对比差比较大的特征,使用了石油大学CT处理系统中曲射线层析方法,利用初至波和续至波进行层析成像,获得了B区纵波成像剖面,H区横波成像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地震 层析成像 成像 地震波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电法探测堤防隐患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宋朝阳 王锐 +3 位作者 李长征 张清明 李延卓 康延铭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4-106,141,共4页
为掌握堤防安全状况,保障堤防安全运行,采用高密度电法对堤防进行隐患探测。电法探测通常建立在半无限空间理论基础上,而堤防断面并不满足半无限空间这个条件。为降低堤防地形条件对电法探测结果的影响,提高高密度电法探测分辨率,从电... 为掌握堤防安全状况,保障堤防安全运行,采用高密度电法对堤防进行隐患探测。电法探测通常建立在半无限空间理论基础上,而堤防断面并不满足半无限空间这个条件。为降低堤防地形条件对电法探测结果的影响,提高高密度电法探测分辨率,从电法装置选择和电极距选取的角度出发,通过建立梯形堤防断面进行数值模拟,对比不同电法装置和电极距的数值模拟结果,并通过模型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梯形堤防隐患探测中宜选用施伦伯格装置;为保证电法探测分辨率,电极距不宜大于1.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堤防隐患 高密度电法 梯形堤防断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位腰椎椎弓根内固定术的断层解剖与CT 被引量:19
9
作者 林炎生 周庭永 +2 位作者 韩景茹 钱学华 吕发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4-197,共4页
目的:为临床腰椎弓根内固定术的开展提供断层解剖学基础与CT资料。方法:在50例(标本24,CT26)经L4、L5椎弓根层面上,观察确定进针点,并测量椎弓根厚度、进针角度和从进针点经椎弓根中心至椎体前缘的距离等数据。结果:L4、L5椎弓根厚度... 目的:为临床腰椎弓根内固定术的开展提供断层解剖学基础与CT资料。方法:在50例(标本24,CT26)经L4、L5椎弓根层面上,观察确定进针点,并测量椎弓根厚度、进针角度和从进针点经椎弓根中心至椎体前缘的距离等数据。结果:L4、L5椎弓根厚度、进针角度。从进针点经椎弓根中心至椎体前缘的距离,平均分别为11.55、15.25mm;16.01°、18.55°;53.69、50.85mm。固定针直径、进针角度和进针深度,分别为:6.50~7.50、7.50~8.50mm;14.00°~20.00°、17.00~23.00°和32.50~39.00、29.25~35.75mm。结论:在L4、L5椎弓根层面上,以上关节突基部外侧缘为进针点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 固定术 断层解剖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CT肺动脉成像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0
作者 孙喜霞 季颖群 +3 位作者 贾崇富 郑飞 王照谦 杨志强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6-159,共4页
目的探讨第2代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Flash模式)肺动脉成像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行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肺动脉成像并诊断为肺栓塞患者的影像资料,总结肺栓塞的直接、间接征象及分型。结果 19例... 目的探讨第2代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Flash模式)肺动脉成像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行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肺动脉成像并诊断为肺栓塞患者的影像资料,总结肺栓塞的直接、间接征象及分型。结果 19例肺栓塞共显示肺动脉1 614支,发现栓子381支,栓塞发生率为23.6%。381支栓子中累及肺动脉主干1支,左右肺动脉干7支,叶肺动脉16支,段肺动脉83支,亚段肺动脉274支。直接征象为肺动脉管腔内的充盈缺损,其中中心型113支(占29.7%),偏心型24支(占6.3%),混合型8支(占2.1%),闭塞型236支(占61.9%)。间接征象包括马赛克征1例,肺梗死2例,肺动脉高压1例,胸腔积液7例。结论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肺动脉成像简单、快捷、安全、无创,可清晰显示肺动脉栓子,对诊断肺栓塞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岁正常小儿胸椎椎弓根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磊 孙琳 +1 位作者 孙记航 段晓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11-717,共7页
目的:测量1-6岁小儿胸椎椎弓根的形态学参数,为小儿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7月-2010年1月在北京儿童医院行胸部CT检查的1-6岁非脊柱疾患小儿胸椎螺旋CT影像资料。根据年龄将人组儿童分为1-岁组(1组),2... 目的:测量1-6岁小儿胸椎椎弓根的形态学参数,为小儿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7月-2010年1月在北京儿童医院行胸部CT检查的1-6岁非脊柱疾患小儿胸椎螺旋CT影像资料。根据年龄将人组儿童分为1-岁组(1组),2-岁组(2组),4-6岁组(3组),每组20例。每例均测量T1-T12左右两侧椎弓根参数共24组数值。将64排螺旋CT平扫胸椎的三维重建数据传至工作站,在多平面重建技术下获得每个椎弓根的矢状面及横断面成像,测量胸椎椎弓根横径(内外径)、纵径(内外径)、骨-螺钉通道长度、椎弓根横断面夹角、椎弓根矢状面夹角,并将上述各参数与年龄进行相关性分析,椎弓根横断面夹角和椎弓根矢状面夹角年龄组间采用多重T检验。结果:(1)椎弓根的横径(内外径)T1-T4逐渐减小,T5-T12逐渐增大;横内径值(除T1、T6、T11、T12外)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rs:0.011-0.363,除T1、T6、T11、T12外,P〉0.05),其随年龄增长变化不明显;横外径值(除T4外)与年龄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rs:0.151-0.539,除T4外,P〈0.05),其随年龄增长而增长。(2)椎弓根纵径(内外径)T1-T12逐渐增大,除T1外纵径均大于横径;各节段参数与年龄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纵内径rs:0.526-0.786,纵外径rs:0.692-0.864,19〈0.05)。(3)骨-螺钉通道长度各年龄组中最短为T1或T2,最长为T9或T10,T1-T9有逐渐增加的趋势,T10-T12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各节段参数与年龄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rs:0.299-0.676,P〈0.05)。(4)椎弓根横断面夹角最大为T1,T1-T12逐渐减小,部分小儿T11及T12的椎弓根横断面夹角可达0°甚至负角,除T1外,其余各节段参数与年龄均存在显著负相关性(rs:0.432--0.107,除T1P〉0.05外,余P〈0.05),1组与2、3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组与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5)椎弓根矢状面夹角T1-T12呈下降趋势,各节段参数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rs:-0.125-0.127,P〉0.05),1、2、3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6岁小儿胸椎椎弓根横外径、纵经、骨-螺钉通道长度与年龄的相关性较大,而椎弓根横内径的生长速度较慢,与年龄的相关性较小;横断面及矢状面夹角与年龄的相关性较小,除1-岁年龄组外,其余年龄段的参数值随年龄增长无明显变化。因此行1-6岁小儿胸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时,应根据患儿年龄及术中情况妥善选择螺钉型号及进钉方式,以避免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椎弓根 螺旋CT 断层影像解剖学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学分层层析成像原理的火焰测温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宾 郝英立 王式民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12-622,共11页
燃烧火焰温度场的测量无论对研究火焰的结构及生成机理、燃料的混合和燃烧方式,还是对燃烧设备的稳定运行和控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介绍了一种利用高速分层摄像控制系统重建火焰温度场的方法。连续的三维发光体可以看成若干个互相平行... 燃烧火焰温度场的测量无论对研究火焰的结构及生成机理、燃料的混合和燃烧方式,还是对燃烧设备的稳定运行和控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介绍了一种利用高速分层摄像控制系统重建火焰温度场的方法。连续的三维发光体可以看成若干个互相平行的二维发光断层的组合,对发光体某断层进行聚焦摄像,得到的图像是该断层的像和其他断层的离焦像的叠加像。对不同断层分别快速聚焦摄像,得到一组辐射图像,采用图像反演算法,可以重建各断层的原始图像。根据图像灰度和火焰温度之间的关系,可建立火焰的三维温度场。通过蜡烛火焰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实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火焰内部的辐射分布、温度分布和燃烧结构,反映了火焰的三维燃烧特性。该方法可作为一种新的测量和诊断方法,应用于燃烧火焰三维场参数和其他两相流三维场参数的测量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场 光学分层层析成像 火焰 图像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容积重建对传导性耳聋听骨链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杨凤 宋任东 刘阳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63-666,共4页
目的评估三维影像容积重建技术(three-dimensional volume rendered computer tomography,3D-CTVR)在耳硬化症与听骨链畸形/中断的传导性耳聋病例中对听骨完整性与病理状态的诊断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36例(耳)病... 目的评估三维影像容积重建技术(three-dimensional volume rendered computer tomography,3D-CTVR)在耳硬化症与听骨链畸形/中断的传导性耳聋病例中对听骨完整性与病理状态的诊断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36例(耳)病。所有病例外耳道正常、鼓膜完整、传导性耳聋、A型鼓室曲线、盖莱试验阴性,病史为自幼渐进性听力下降。所有病例术前行CT检查并进行CTVR重建。根据影像,按照3分法评判原则,选择与手术相关的听骨链重要部位为评判内容,以术中所见为标准,以平片(轴位和冠状位)为对照,对3D-CTVR影像显示听骨重要部位的图像显示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D-CTVR重建影像能够直观显示听骨链的完整性及病理状态;对镫骨上结构及镫骨上畸形的显示与手术实际相比P值大于0.05,较平片(P=0.00)能够更好的反应实际情况。结论 3D-CTVR能够很好的显示听骨链完整性及听骨的重要部位,对听骨精细结构的显示优于平片,二者结合更切合临床实际,这一技术为听骨链完整的耳硬化症和听骨链畸形/中断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客观鉴别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硬化症 三维容积重建(3D-CTVR) 平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化分割算法分析RTVue100 OCT黄斑区视网膜各层厚度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沈梅晓 刘新婷 +2 位作者 冷林 陈思思 吕帆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1-55,共5页
背景视网膜各层厚度的检测和评估对多种眼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监测至关重要,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是目前常用的测量工具。以往的测量方法采用软件分析法,但关于视网膜自动分层软件可靠性的研究较少。目的评估自动化分... 背景视网膜各层厚度的检测和评估对多种眼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监测至关重要,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是目前常用的测量工具。以往的测量方法采用软件分析法,但关于视网膜自动分层软件可靠性的研究较少。目的评估自动化分割算法分析RTVue100 OCT测量黄斑区视网膜各层厚度的重复性和再现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纳入正常受试者18人18眼,用RTVue100 OCT拍摄受试者右眼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6mm扫描区的视网膜各层厚度图像,采用自动化分割算法将视网膜图像分割成神经纤维层(RNFL)、神经节细胞层和内丛状层(GCL+IPL)、内核层(INL)、外丛状层(OPL)、外核层(ONL)、光感受器内节(IS)、光感受器外节(OS)、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并用Matlab软件进行分析,通过将自动探测得到的相邻两条边界相对应的位置相减获得结果。每个受检眼先由一位操作者连续拍摄2次,然后由另一位操作者拍摄1次,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和重复性系数(COR)分析测得结果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结果RTVue100 OCT测量得到水平方向视网膜全层厚度为(303.22±14.10)μm,垂直方向为(306.68±13.32)μm。视网膜各层结构中,最厚的为GCL+IPL以及ONL。同一检查者测量2次的重复性结果和不同检查者之间的再现性结果均表明,无论在水平方向还是在垂直方向,OPL、IS和OS的ICC和COR均〈0.60,而RNFL、GCL+IPL、INL、ONL和RPE层的ICC和COR均〉0.70。结论自动化分割算法分析RTVue OCT图像是一种可靠的工具,可提供重复性的OCT视网膜厚度资料,有利于视网膜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网膜 生物测量 自动化分割算法 重复性 再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喷嘴对置式气化炉撞击火焰三维温度场 被引量:6
15
作者 龚岩 张婷 +2 位作者 郭庆华 梁钦锋 于广锁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9-155,共7页
基于多喷嘴对置式气化炉热态试验装置,以光学分层成像和Planck辐射定律为理论基础,建立了一种采用单套面阵CCD相机测量气化炉内三维温度场的方法.火焰监测系统安装在气化炉顶部以采集火焰图像,热电偶以及另一只相机与内窥镜组合以验证... 基于多喷嘴对置式气化炉热态试验装置,以光学分层成像和Planck辐射定律为理论基础,建立了一种采用单套面阵CCD相机测量气化炉内三维温度场的方法.火焰监测系统安装在气化炉顶部以采集火焰图像,热电偶以及另一只相机与内窥镜组合以验证计算得到的温度场.结果表明,气化炉内整体温度维持在1,300,K左右,撞击火焰在喷嘴平面上下200,mm内形成1,950~2,150,K的高温区;该算法能够很好地还原炉内火焰的内部结构,较为准确地反映气化炉三维空间内各区域的温度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流床气化 光学分层成像 双色法 三维温度场 多喷嘴对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对脉络膜横断面面积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朱岩 汪军 +5 位作者 孟忻 辛晨 高新晓 刘广峰 贾宇颂 王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83-685,共3页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分析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对脉络膜横断面面积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于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47例(57眼),分为非增...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分析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对脉络膜横断面面积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于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47例(57眼),分为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伴临床显著性黄斑水肿组(NPDR CSME-组)和伴临床显著性黄斑水肿组(NPDR CSME+组)。采用Topcon 3D OCT 1000脉络膜模式扫描黄斑区,比较2组之间脉络膜横断面面积差异,分析2组脉络膜横断面面积与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最佳矫正视力的相关性。结果 NPDR CSME-组与NPDR CSME+组性别、年龄和屈光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50、0.790、0.070)。NPDR CSME+组脉络膜横断面面积(1 141 754.47±337 762.05)μm2较NPDR CSME-组(1 378 128.45±395 728.66)μm2变小(P=0.019)。NPDR CSME-组脉络膜横断面面积与CMT(中位数226.50μm)之间无相关性(r=-0.130,P=0.494);NPDR CSME+组脉络膜横断面面积与CMT(中位数317.00μm)之间也无相关性(r=-0.218,P=0.274)。NPDR CSME-组脉络膜横断面面积与最佳矫正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BClogM AR)(中位数0.097)之间无相关性(r=0.321,P=0.080);NPDR CSME+组脉络膜横断面面积与BClogM AR(中位数0.699)之间亦无相关性(r=-0.070,P=0.700)。结论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发生黄斑水肿者较未发生黄斑水肿者脉络膜横断面面积变小。脉络膜横断面面积与CMT、最佳矫正视力均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脉络膜横断面面积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富平银沟遗址陶瓷标本的材料学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青会 刘松 周少华 《中国陶瓷》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82-95,189,共15页
利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OCT)和超景深光学显微系统(OM)对陕西富平银沟遗址采集陶瓷标本实物资料进行了分析,获取了相关的科技信息,并将银沟遗址青白瓷标本与景德镇湖田窑青白瓷进行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银沟遗址青白瓷与景德镇湖... 利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OCT)和超景深光学显微系统(OM)对陕西富平银沟遗址采集陶瓷标本实物资料进行了分析,获取了相关的科技信息,并将银沟遗址青白瓷标本与景德镇湖田窑青白瓷进行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银沟遗址青白瓷与景德镇湖田窑青白瓷在釉层物理结构上存在一定差异;银沟遗址青瓷标本和白瓷标本在釉层物理结构及制作工艺方面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 银沟遗址 断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成像回旋加速器屏蔽材料防护性能 被引量:2
18
作者 庞健 何小中 +1 位作者 荆晓兵 马超凡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981-2985,共5页
计算了11MeV正电子发射成像回旋加速器18 O(p,n)18 F反应的双微分截面数据,并采用蒙特卡罗模拟计算方法,分析了单一材料及复合结构对特定辐射源的防护性能。采用单一材料,质量分数为73.8%的重混凝土的防护效果最佳,经过90cm厚屏蔽层的衰... 计算了11MeV正电子发射成像回旋加速器18 O(p,n)18 F反应的双微分截面数据,并采用蒙特卡罗模拟计算方法,分析了单一材料及复合结构对特定辐射源的防护性能。采用单一材料,质量分数为73.8%的重混凝土的防护效果最佳,经过90cm厚屏蔽层的衰减,距离辐射源正前方1m处的总剂量降低约5个量级;复合结构采用多层结构,材料选用铁及硼酸溶液,同样厚度即可达到与重混凝土相同的防护效果,密度可降低至少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成像 回旋加速器 瞬发辐射 双微分截面 屏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影像及其病理基础 被引量:4
19
作者 任克 张景荣 +1 位作者 马述胜 叶茂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5期347-348,共2页
目的 :探讨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影像及其病理基础 ,确立淋巴结转移的CT诊断标准。材料与方法 :2 0例声门上型喉癌患者 ,先行CT扫描 ,将手术切取的颈部廓清标本制成病理大切片 ,然后进行对照研究。分别以淋巴结短直径 0 5、1 0及 1 ... 目的 :探讨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影像及其病理基础 ,确立淋巴结转移的CT诊断标准。材料与方法 :2 0例声门上型喉癌患者 ,先行CT扫描 ,将手术切取的颈部廓清标本制成病理大切片 ,然后进行对照研究。分别以淋巴结短直径 0 5、1 0及 1 5cm为淋巴结转移的假设诊断标准 ,根据诊断试验计算CT诊断淋巴结移转移的准确度。结果 :共有 2 2侧颈部转移 ,38个转移淋巴结 ,根据三种不同诊断标准 ,CT诊断的准确度分别为 81%、90 %及 71% ,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分为四个阶段 ;转移早期 ,发展期 ,完全癌变期及破溃融合期。结论 :CT诊断淋巴结转移优于临床触诊 ,淋巴结转移的CT诊断标准以淋巴结短直径 1 0cm较合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淋巴结转移 CT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天山中段地壳三维速度结构与地震重定位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志斌 梁晓峰 +2 位作者 周贝贝 刘代芹 唐明帅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92-1310,共19页
天山作为世界上最大、最活跃的板内造山带之一,在新近纪以来经历了显著的地壳缩短和隆升,其地壳变形和结构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高度关注。前人对天山地区的深部结构开展了诸多研究,但受限于地震台站的分布,较为精细的地壳三维速度结构结果... 天山作为世界上最大、最活跃的板内造山带之一,在新近纪以来经历了显著的地壳缩短和隆升,其地壳变形和结构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高度关注。前人对天山地区的深部结构开展了诸多研究,但受限于地震台站的分布,较为精细的地壳三维速度结构结果尚比较缺乏。文中利用新疆测震台网在新疆北天山中段架设的14个固定宽频带地震台站近10a的观测数据及4个流动台站的观测资料进行了近震走时层析成像,获得了地壳的三维速度结构,并利用三维速度结构对该区域的近震事件进行了重新定位。反演结果显示,新疆天山中段的速度结构呈现出明显的纵向不均匀性:天山浅层为高速带,准噶尔盆地一侧为低速带;在10km深度处,研究区基本以高速异常为主;在20km深度处,区内在昌吉附近呈现近SN向的高速异常,在准噶尔南缘断裂带附近也表现为高速异常;在中下地壳,区内以准噶尔南缘及博格达弧形断裂附近的低速异常为主,该低速带可能是区域内大型韧性剪切系统所致。地震重定位结果显示,在盆山结合处,特别是博格达弧形构造附近,中下地壳地震时有发生,震源深度较大的特征指示该区域的地温梯度较低,同时该区域的波速比和P波波速均相对较低,构造变形强烈。此外,2016年呼图壁M_(S)6.2地震的余震重定位分布特征显示,呼图壁地震发生在准噶尔南缘断裂带上,余震分布形态指示该断裂可能为S倾,倾角约为50°;同时震源位于高速异常区,这为地震的孕育和发生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北天山中段 近震层析成像 速度结构 呼图壁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