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4)I的制备、抗体标记及标记化合物的Micro-PET/CT显像
1
作者 侯兴国 王风 +2 位作者 丁缙 朱华 杨志 《同位素》 CAS 2024年第4期387-393,共7页
为使用医用回旋加速器生产^(124)I及研究^(124)I标记提供方法,本研究通过124Te(p,n)^(124)I核反应制备^(124)I,首先压制得到124TeO_(2)/Al_(2)O_(3)靶片,利用回旋加速器轰击3~8 h后,放置12 h去除副反应产生的杂质核素,最后通过碘升华-... 为使用医用回旋加速器生产^(124)I及研究^(124)I标记提供方法,本研究通过124Te(p,n)^(124)I核反应制备^(124)I,首先压制得到124TeO_(2)/Al_(2)O_(3)靶片,利用回旋加速器轰击3~8 h后,放置12 h去除副反应产生的杂质核素,最后通过碘升华-放化分离法得到Na^(124)I溶液。分析Na^(124)I的纯度并且标记抗间皮素(mesothelin,MSLN)抗体后,对KM小鼠进行尾静脉注射观察^(124)I-anti-MSLN的分布。结果显示,压制得到的124TeO_(2)/Al_(2)O_(3)靶片经过12.5 MeV能量,20μA质子束轰击后得到340.4~1121.1 MBq核素产品,经纯化后得274.2~758.5 MBq高纯度Na^(124)I溶液,其放射性浓度>54840 Bq/μL。使用该Na^(124)I溶液对抗MSLN抗体标记得到放化纯度>99%的^(124)I-anti-MSLN探针,经尾静脉注射入KM小鼠体内,通过Micro-PET/CT显像可以观察到小鼠甲状腺部位有明显的探针摄取,且该摄取可以被提前3 d喂食0.5%KI溶液阻断,代谢行为符合^(124)I标记的抗体探针在KM鼠体内的代谢规律。本研究总结了25次^(124)I的制备过程中涉及的设备、方法及纯化后Na^(124)I的使用等情况,结果表明,经过纯化得到的^(124)I具有较高的核纯度和化学纯度,满足放射性标记的需求,且平均回收率高于70%,自动纯化过程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靶核素 碘-124 碲-124靶片 ^(124)I自动纯化系统 micro-pet/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PHO综合征的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影像分析
2
作者 崔璨 李俊秋 +1 位作者 于梅艳 温庆祥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9期941-945,共5页
目的分析滑膜炎-痤疮-脓疱病-骨肥厚-骨炎(SAPHO)综合征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的影像特点,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在SAPHO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的41例SAPHO综合征患者的... 目的分析滑膜炎-痤疮-脓疱病-骨肥厚-骨炎(SAPHO)综合征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的影像特点,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在SAPHO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的41例SAPHO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断层显像资料。结果41例患者中,56%合并有皮肤损害,血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C3补体、C4补体升高的比例分别为63%、59%、17%、6%,14%的患者HLA-B27呈阳性。全身骨显像发现6例前胸壁受累、1例胸椎受累、1例胸腰椎及双侧骶髂关节受累,其余33例为多部位受累,依次为前胸壁(95%)、脊柱(58%)、骶髂关节(46%)、四肢关节(22%)、肋骨(12%)、耻骨(7%)、坐骨(5%)、股骨和颅骨(各2%)。19例行胸部和腰骶部SPECT/CT断层显像,前胸壁病灶主要位于胸锁关节和第一胸肋关节,“牛头征”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脊柱病变多分布在胸腰椎,椎体前角骨质硬化较具特异性;骶髂关节多为双侧、髂骨面受累,多表现为骨质增生硬化。结论全身骨显像能够全面评估全身骨关节受累情况,SPECT/CT同时结合了骨断层显像的代谢信息及CT的解剖信息,二者联合在SAPHO综合征的早期诊断、精准定位和评估病情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PHO综合征 放射性核素显像 显像 SPEct/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显微CT影像的靶丸表面缺陷检测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汤玉玲 赵庆贤 +1 位作者 刘家铭 罗守华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2,共6页
靶丸的内外表面缺陷分布对激光惯性约束聚变实验成功率及效率有重要影响,目前观测不透明靶丸的内表面仅有用X射线直接成像技术获取局部二维信息。运用显微CT实现靶丸三维成像,可得到靶丸内外全表面形貌信息;运用边缘检测、理想曲面拟合... 靶丸的内外表面缺陷分布对激光惯性约束聚变实验成功率及效率有重要影响,目前观测不透明靶丸的内表面仅有用X射线直接成像技术获取局部二维信息。运用显微CT实现靶丸三维成像,可得到靶丸内外全表面形貌信息;运用边缘检测、理想曲面拟合分割出缺陷区域,通过连通域分析对表面缺陷进行分块,并分别计算各区域的宽度、高度;运用体绘制方法交互绘制出了靶丸三维数据的立体效果,尤其突出了缺陷区域的彩色高度场效果,并通过虚拟切割观察靶丸内表面。基于该方法的靶丸内外表面缺陷观测技术,能识别大多数表面缺陷,且能较为准确地计算出缺陷尺寸参数,未识别出的缺陷通过体绘制可被观察到作为补充,为研究人员提供了良好的辅助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分割 缺陷检测 ICF靶丸 ct 体绘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8F-氟丁酸的自动化合成及荷前列腺癌裸鼠PET/CT显像评价
4
作者 董伟璇 秦开心 +3 位作者 胡文豪 沈聪 牛晨 段小艺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7期671-677,共7页
目的 研究2-18F-氟丁酸(2-18F-FBA)自动化合成工艺小柱纯化方法,使其能满足GMP生产要求缩短合成时间提高产率,并对其进行荷前列腺癌裸鼠PET/CT显像评价。方法 以GE TRACERlab FX-FN模块为基础,用“一锅法”和“柱水解法”合成2-18F-FBA... 目的 研究2-18F-氟丁酸(2-18F-FBA)自动化合成工艺小柱纯化方法,使其能满足GMP生产要求缩短合成时间提高产率,并对其进行荷前列腺癌裸鼠PET/CT显像评价。方法 以GE TRACERlab FX-FN模块为基础,用“一锅法”和“柱水解法”合成2-18F-FBA。两种方案均使用2-溴丁酸甲酯为前体,经氟化、纯化和水解得终产品2-18F-FBA。荷前列腺癌裸鼠尾静脉注射2-18FFBA后于不同时间点行micro-PET/CT显像,PMOD软件勾画感兴趣区并计算最大标准化摄取值。结果“一锅法”和“柱水解法”合成2-18F-FBA的时间分别为35 min和27 min,未校正放化产率为(34±5.2)%和(41±3.7)%。Micro-PET/CT显示,注射2-18FFBA 30 min肿瘤处放射性摄取明显,60 min后,肿瘤/肌肉比相对较高。两种方案均能合成2-18F-FBA,“柱水解法”合成时间相对更短、产率更高。结论 2-18F-FBA荷前列腺癌裸鼠肿瘤处显像清晰,60 min时有较高的靶本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8F-FBA micro-pet/ct 前列腺癌 放化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CT技术测量不规则多孔悬浮载体比表面积初探
5
作者 杨吉平 郭黎明 +1 位作者 王志 王朋 《水产科技情报》 2024年第1期52-56,共5页
循环水产养殖系统(RAS)中最关键的水处理过程是氧化有害的含氮化合物,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是去除水体中有害含氮化合物的默认设计选择,而悬浮载体是MBBR系统的核心部件。为了较准确地评估MBBR中的载体性能,建立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 循环水产养殖系统(RAS)中最关键的水处理过程是氧化有害的含氮化合物,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是去除水体中有害含氮化合物的默认设计选择,而悬浮载体是MBBR系统的核心部件。为了较准确地评估MBBR中的载体性能,建立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悬浮载体比表面积测量方法,使用显微CT技术对两种不规则多孔悬浮载体进行扫描建模,获得载体性能最重要的指标——比表面积参数,并通过数学模型验证了计算的准确性。结果显示,与BET气体吸附法相比,显微CT法测得的比表面积更适用于评估载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悬浮载体 比表面积 循环水养殖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POEMS综合征放化疗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的疗效
6
作者 陆国秀 郝珊瑚 +1 位作者 刘艳清 张国旭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53-357,共5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POEMS综合征放化疗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22年12月本院123例临床高度怀疑POEMS综合征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最终纳入25例患者,经临床及病...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POEMS综合征放化疗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22年12月本院123例临床高度怀疑POEMS综合征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最终纳入25例患者,经临床及病理确诊POEMS综合征21例,惰性淋巴瘤1例,多发性骨髓瘤3例。21例POEMS综合征患者分为单纯放化疗组(n=12)和放化疗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组(n=9),分析两组患者PET/CT影像特点、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_(max))、VEGF、白细胞介素6(IL-6)、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1例POEMS综合征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多发性神经病变与单克隆浆细胞增殖性改变,皮肤病变10例。^(18)F-FDG PET/CT显像21例患者94个部位形态或代谢异常,SUV_(max)与VEGF水平呈正相关性(r=0.590,P=0.005),而SUV_(max)与FT3、FT4、TSH、IL-6水平均无相关性(P>0.05)。随访55.5±17.6月,治疗后VEGF水平较治疗前基线水平降低(1670.7±309.1 pg/mL vs2051.0±458.8 pg/mL,P<0.05);放化疗联合自体干细胞治疗组中位生存期与单纯放化疗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2)。结论PET/CT显像联合血清VEGF水平检测可作为POEMS综合征诊断、活动度监测及预后评估的无创方法,自体干细胞联合放化疗未明显延长POEMS综合征的中位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EMS综合征 自体干细胞治疗 标准化摄取值 PET/ct显像 单克隆增殖性疾病 多发性神经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显微CT的不同煤体结构煤三维孔隙精细表征 被引量:53
7
作者 李伟 要惠芳 +3 位作者 刘鸿福 康志勤 宋晓夏 冯增朝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27-1132,共6页
为了定量研究不同煤体结构煤的孔隙连通性和渗透能力的差异性,以渭北煤田韩城矿区为研究区,通过显微CT三维空间分析技术,采用多孔介质三维逾渗理论,开展了不同结构煤的孔隙三维建模分析,实现了对不同煤体结构煤中孔隙分布三维可视化的... 为了定量研究不同煤体结构煤的孔隙连通性和渗透能力的差异性,以渭北煤田韩城矿区为研究区,通过显微CT三维空间分析技术,采用多孔介质三维逾渗理论,开展了不同结构煤的孔隙三维建模分析,实现了对不同煤体结构煤中孔隙分布三维可视化的精细表征。结果表明:构造变形对煤的孔隙结构有深刻的影响;不同变形机制对煤的孔隙度、孔隙团数和最大孔隙团规模有着不同的影响,导致逾渗概率发生明显的变化;三维逾渗概率表明煤孔隙连通性和渗透率随变形程度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碎裂煤孔隙团连通性最好,渗透性最强;糜棱煤孔隙团连通性最差,渗透性最弱。研究认为脆性破坏可促进外生孔和微裂隙的发育程度,加强孔裂隙间的连通性,提升煤岩渗透性;在脆韧性-韧性变形作用下,孔隙、微裂隙、矿物以及煤岩分布的非均质性明显增强,造成孔隙连通性变差,渗透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 煤体结构 ct 煤层气 逾渗 孔隙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煤热破裂的显微CT实验 被引量:18
8
作者 孟巧荣 赵阳升 +2 位作者 胡耀青 冯增朝 徐素国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55-860,共6页
采用μCT225kVFCB型高精度显微CT试验系统并配以微型气氛炉,研究了内蒙古平庄褐煤热破裂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褐煤在100℃左右时,大裂隙(〉800μm)占主导地位;200℃左右时,中等裂隙(100~400μm)占主导地位;300℃之后微... 采用μCT225kVFCB型高精度显微CT试验系统并配以微型气氛炉,研究了内蒙古平庄褐煤热破裂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褐煤在100℃左右时,大裂隙(〉800μm)占主导地位;200℃左右时,中等裂隙(100~400μm)占主导地位;300℃之后微裂隙(〈100μm)占主导地位;热破裂的阈值为300℃左右;在300℃之前孔隙裂隙的产生发展主要是因为热破裂,300℃之后,微裂隙和孔隙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煤体发生热解化学反应,油气逸出,固体骨架逐渐转变为半焦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热破裂 ct 热解 孔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步辐射显微CT研究不同施肥措施下水稻土团聚体微结构特征 被引量:25
9
作者 李文昭 周虎 +2 位作者 陈效民 彭新华 余喜初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7-74,共8页
基于江西进贤长期定位试验田,采用上海光源的生物成像线站显微CT技术扫描3-5 mm土壤团聚体,获得分辨率为3.7 μm的切片图像,并运用3DMA_Rock软件进行数字图像处理,构建孔喉网络模型,定量研究了不同施肥条件下(CK、NPK、NPKOM)红... 基于江西进贤长期定位试验田,采用上海光源的生物成像线站显微CT技术扫描3-5 mm土壤团聚体,获得分辨率为3.7 μm的切片图像,并运用3DMA_Rock软件进行数字图像处理,构建孔喉网络模型,定量研究了不同施肥条件下(CK、NPK、NPKOM)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的三维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NPK处理的土壤孔隙度、比表面积、孔喉数量和平均路径长度等指标值分别下降了31.6%、28.8%、15.1%和12.6%,说明长期单施无机肥可导致土壤团聚体结构退化;而NPKOM处理则显著增加了以上的指标值(分别增加了77.6%、68.4%、182.8%和14.4%),说明长期无机有机肥配施能改善土壤团聚体的微结构,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使土壤保持良好的通透功能,提高土壤的肥力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长期施肥 团聚体 微结构 孔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显微CT的构造煤渗流孔精细表征 被引量:39
10
作者 宋晓夏 唐跃刚 +4 位作者 李伟 冯增朝 康志勤 李妍均 相建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5-440,共6页
利用显微CT技术对重庆市中梁山南矿构造煤的渗流孔进行了精细定量表征。研究发现:构造煤孔隙直径一般小于10μm,但不同类型构造煤的孔隙分布特征有着明显差别。随着构造变形的增强,煤的孔隙数量、面孔隙度逐渐增大。原生-碎裂煤的孔隙... 利用显微CT技术对重庆市中梁山南矿构造煤的渗流孔进行了精细定量表征。研究发现:构造煤孔隙直径一般小于10μm,但不同类型构造煤的孔隙分布特征有着明显差别。随着构造变形的增强,煤的孔隙数量、面孔隙度逐渐增大。原生-碎裂煤的孔隙以原生孔为主;碎裂煤脆性破坏加剧,角砾孔增加;碎粒煤碎粒孔和微裂隙发育,平均孔径加大;鳞片煤受到强烈剪切作用,煤颗粒在脆性破碎的基础上,同时具有韧性变形特征,包括局部揉皱和粉末状糜棱质,充填部分孔隙,造成平均孔径下降。构造煤孔隙三维建模表明,随着应力作用的增强,构造煤的孔隙度、孔比表面积、孔体积及最大连通孔隙团不断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煤 渗流孔 ct 煤层气 连通孔隙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瘦煤热破裂规律显微CT试验 被引量:20
11
作者 于艳梅 胡耀青 +3 位作者 梁卫国 孟巧荣 冯增朝 余传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696-1700,共5页
由太原理工大学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共同研制的μCT225kvFCB型高精度(μm级)CT试验分析系统,对7mm瘦煤从18℃到600℃高温下的热破裂过程进行了显微观测和分析,发现瘦煤在100℃时有微裂隙出现;200℃时煤样中裂隙长度增... 由太原理工大学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共同研制的μCT225kvFCB型高精度(μm级)CT试验分析系统,对7mm瘦煤从18℃到600℃高温下的热破裂过程进行了显微观测和分析,发现瘦煤在100℃时有微裂隙出现;200℃时煤样中裂隙长度增加了30%左右;当温度达到300℃时煤样中有大量裂隙和孔隙产生并贯通,热破裂阈值在300℃附近;400℃到500℃时裂隙进一步扩展连通产生裂隙带;600℃时煤样中裂隙长度减小,同时产生了很多新的裂隙和孔隙;随温度的升高,7mm瘦煤的裂隙发展规律为:微裂纹的出现、发展、贯通,最后裂纹继续发展;煤样的最大裂隙长度具有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减小后增加最后减小的规律;煤样的孔裂隙率从常温到500℃具有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到600℃达到最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煤 热破裂 ct 裂隙 孔裂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CT骨显像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0
12
作者 孟德刚 孙晓光 +3 位作者 黄钢 刘建军 宋少莉 韩源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4期559-562,共4页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SPECT/CT骨显像的影像学特征,探讨SPECT/CT在多发性骨髓瘤中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确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SPECT/CT骨显像的表现特征,分析融合显像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意义,并对部分患者...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SPECT/CT骨显像的影像学特征,探讨SPECT/CT在多发性骨髓瘤中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确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SPECT/CT骨显像的表现特征,分析融合显像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意义,并对部分患者进行动态观察,评价其在疗效监测中的作用。结果:①31例患者骨显像阳性率80.6%,共发现病灶130个,以脊柱、肋骨最常累及,绝大多数表现为放射性核素浓聚(128个),仅2个病灶表现为放射性分布减低;②SPECT/CT融合断层显像23例次,对于平面显像难以诊断的59处,明确鉴别了良恶性53处;对于6例单发病灶患者给出了明确诊断;③11例患者共行23次动态显像,结果提示4例病情好转,7例病情加重。结论:SPECT/CT骨显像对于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诊断及疗效监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显像 SPEct/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CT骨显像在骨扫描诊断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1
13
作者 孟德刚 孙晓光 +3 位作者 黄钢 刘建军 宋少莉 韩源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2期274-279,共6页
目的:研究SPECT/CT在骨显像中的诊断价值,探讨SPECT/CT在临床实践中的临床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8例肿瘤患者的SPECT/CT骨显像结果,用五级评分法对病灶的诊断把握度进行分级,应用三级评分法分析记录诊断改变,最后综合分析SPECT/CT... 目的:研究SPECT/CT在骨显像中的诊断价值,探讨SPECT/CT在临床实践中的临床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8例肿瘤患者的SPECT/CT骨显像结果,用五级评分法对病灶的诊断把握度进行分级,应用三级评分法分析记录诊断改变,最后综合分析SPECT/CT骨显像的诊断价值。结果:①融合显像对近50%(176/358)的患者有诊断增益,SPECT/CT对所有425处病灶的诊断增益为52%,对205例表现为单发病灶的患者的诊断增益为67.8%;②对于平面骨显像不确定的79个病灶,SPECT/CT融合显像能明确诊断87.34%的病灶,而剩余10例即在CT的帮助下依然无法确诊。结论:SPECT/CT将功能显像和解剖显像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增强了医生的诊断信心,在鉴别骨良恶性病变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像 SPEct/ct 99MTC-MDP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iC复合材料微结构的显微CT表征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冯炎建 冯祖德 +4 位作者 李思维 张伟华 栾新刚 刘永胜 成来飞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9-54,共6页
利用显微CT表征了采用化学气相渗透法(CVI)制备的3D C/SiC复合材料的三维结构,评价了显微CT的微结构表征能力。结果表明:显微CT能够有效地分辨C/SiC复合材料的织构形貌、材料内部缺陷(孔隙和SiC基体密度差异)。通过重构孔隙的三维结构,... 利用显微CT表征了采用化学气相渗透法(CVI)制备的3D C/SiC复合材料的三维结构,评价了显微CT的微结构表征能力。结果表明:显微CT能够有效地分辨C/SiC复合材料的织构形貌、材料内部缺陷(孔隙和SiC基体密度差异)。通过重构孔隙的三维结构,揭示了CVI过程预制体内部存在沉积气体滞留;通过重构孔隙壁的形貌,揭示了CVI SiC基体表面为球状颗粒形貌,并与化学气相沉积(CVD)SiC涂层表面SEM形貌进行对比,阐明了预制体内外在气相沉积过程中存在压差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C复合材料 ct 微结构 预制体 孔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显微CT研究不同复垦年限土壤孔隙的微结构特征 被引量:8
15
作者 蔡太义 黄会娟 +3 位作者 白玉红 王新闯 刘通 马守臣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196-3203,共8页
不同复垦年限下土壤孔隙微结构特征及其与复垦年限的关系尚未明确。为了探明矿区不同复垦年限土壤孔隙的微结构特征,选取河南省辉县市赵固煤矿复垦3 a(FK3)和10 a(FK10)土壤处理,并以原状地貌(CK)为对照。利用显微CT技术扫描200 mm田间... 不同复垦年限下土壤孔隙微结构特征及其与复垦年限的关系尚未明确。为了探明矿区不同复垦年限土壤孔隙的微结构特征,选取河南省辉县市赵固煤矿复垦3 a(FK3)和10 a(FK10)土壤处理,并以原状地貌(CK)为对照。利用显微CT技术扫描200 mm田间原状土柱,结合Image J软件及其插件对土壤孔隙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及分析。结果表明,复垦土壤孔隙结构稳定具有空间和时间的层次性和顺序性。随着复垦年限的增加,土壤孔隙度、孔隙数量、成圆率、分形维数和欧拉值总体呈逐渐增加趋势。从土壤剖面来看,0~30 mm土壤孔隙结构尚处于紊乱状态,孔隙数量表现为FK3>CK>FK10,而40~80 mm土层趋于稳定,孔隙数量呈现为CK>FK3>FK10。土壤剖面孔隙度与孔隙数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与FK3相比,CK和FK10的分形维数分别显著(P<0. 05)增加了16. 1%和12. 3%,但FK10与CK间无显著差异(P<0. 05)。相关分析表明,分形维数能综合表征土壤孔隙数量和形态特征,可作为沉陷区复垦土壤结构恢复状况的定量评价指标。本研究表明,复垦年限对沉陷区土壤结构修复具有较大影响,土壤结构达到稳定状态需经过10 a左右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孔隙度 复垦年限 分形维数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的热解破裂过程——孔裂隙演化的显微CT细观特征 被引量:39
16
作者 冯子军 赵阳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3-108,共6页
利用μCT225FCB型高精度工业CT试验机进行了不同温度下褐煤、气煤细观结构演化的显微CT试验,发现煤在低温阶段(<300℃),由于煤中水分和自由气体的散失而产生大量裂纹;在高温阶段(>300℃),有机质的热解导致煤中大量孔隙裂隙的形成... 利用μCT225FCB型高精度工业CT试验机进行了不同温度下褐煤、气煤细观结构演化的显微CT试验,发现煤在低温阶段(<300℃),由于煤中水分和自由气体的散失而产生大量裂纹;在高温阶段(>300℃),有机质的热解导致煤中大量孔隙裂隙的形成,煤的这种产生孔隙裂隙的方式与无机岩石(如花岗岩、砂岩等)明显不同,称这种因热解作用导致煤等一类富含有机质的岩石发生破坏的现象为热解破裂。与无机岩石的热破裂过程相比,煤的热解破裂在破裂机理、裂纹起始位置、裂纹形态方面具有显著的独特性。煤热解破裂过程中,当温度低于300℃时因煤中自由水和自由气体的散失而形成以细长裂纹为主的孔隙裂隙系统;当温度高于300℃时因煤中热解产物的逸出而形成以圆形或椭圆形孔洞为主的孔隙裂隙系统。300℃前新生裂隙不仅起始于煤中的硬质颗粒之间,更普遍的起始于有机质中;300℃后孔隙裂隙的形成主要起始于有机质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破裂 ct 细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CT扫描南京粉砂空间孔隙结构的精细化表征 被引量:21
17
作者 张巍 梁小龙 +3 位作者 唐心煜 施斌 徐炎达 肖瑞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83-689,共7页
孔隙结构是反映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变化的本征指标,传统医用CT分辨率尺度不足以辨识表征岩土体细观结构的单个颗粒或孔隙。使用了14μm高空间分辨率的工业显微CT,对砂雨法生成的南京粉砂试样进行了扫描。对CT图像预处理后所得二值数字... 孔隙结构是反映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变化的本征指标,传统医用CT分辨率尺度不足以辨识表征岩土体细观结构的单个颗粒或孔隙。使用了14μm高空间分辨率的工业显微CT,对砂雨法生成的南京粉砂试样进行了扫描。对CT图像预处理后所得二值数字图像序列进行了三维重构,实现了任意表征单元体(REV)提取,并可对REV采用三维二值矩阵加以表征与定量分析。通过分析断层图像序列,计算出土样整体的体积孔隙率,与实验孔隙率误差仅3.93%。沿试样高度计算表观孔隙率在20.97%~46.77%范围内波动。从试样底部一REV中提取出水平方向、与水平面成60°角以及两正交垂直方向共4个典型切面,对其孔隙定向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水平切面具有最小主定向角,两正交垂直切面中,一个具有最大主定向角,另一具有最小各向异性率,斜切面孔隙呈近似等向分布,无明显定向性。采用孔隙网络模型进行空间孔径定量分析,结果发现,所提取出3个REV的最大孔径分布在629~696μm,最小孔径分布在54~77μm,平均孔径分布在166~185μm,孔径分布在100~200μm范围内最为集中。方法可用于热、水、力等各类因素作用下土体空间孔隙结构的无损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南京粉砂 阈值分割 三维重构 表征单元体 孔隙率 定向性 孔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CT技术研究下颌第二前磨牙分支根管的形态 被引量:10
18
作者 周荣华 周效禹 +1 位作者 徐婷 范兵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9期954-955,958,共3页
目的:采用显微CT技术研究下颌第二前磨牙分支根管的形态特征。方法:收集100颗离体下颌第二前磨牙,通过显微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筛选出含有分支根管的标本,并对分支根管的发生率、分布、及开口方向等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共60颗下颌... 目的:采用显微CT技术研究下颌第二前磨牙分支根管的形态特征。方法:收集100颗离体下颌第二前磨牙,通过显微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筛选出含有分支根管的标本,并对分支根管的发生率、分布、及开口方向等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共60颗下颌第二前磨牙含有分支根管,出现率为60%。分支根管分布在根尖1/3为82.35%,其开口在颊侧的发生率为20.59%,舌侧为16.67%。结论:下颌第二前磨牙根管系统复杂,了解其分支根管形态及规律,对提高根管治疗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二前磨牙 分支根管 ct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NL-means算法的显微CT图像降噪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保磊 杨民 李俊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33-837,共5页
显微CT(Computed Tomography)采用微焦点射线源,射线剂量低,CT图像噪声大,对其降噪十分必要.综述了现存主要CT图像降噪算法及其优缺点,介绍了NL(nonlo-cal)-means算法,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其会在图像平滑区域引入人工伪影的不足.根据NL-m... 显微CT(Computed Tomography)采用微焦点射线源,射线剂量低,CT图像噪声大,对其降噪十分必要.综述了现存主要CT图像降噪算法及其优缺点,介绍了NL(nonlo-cal)-means算法,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其会在图像平滑区域引入人工伪影的不足.根据NL-means算法的不足,在原算法中引入图像的梯度信息,提出了改进的降噪算法,改进算法保持了原算法优良的降噪功能,并能有效抑制人工伪影,且能够提高图像细节对比度,实验结果验证了改进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降噪 人工伪影 改进NL-means算法 对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显微CT的应用现状及发展 被引量:15
20
作者 朱小洁 钱付平 张浩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5-8,44,共5页
介绍了X射线显微CT(X-ray Micro-CT),包括概念、原理及特点。然后综述了Micro-CT在医学、地质学、材料学等领域中的应用现状,表明Micro-CT以其极高的分辨率可以对被扫描介质进行成像,再通过一定的算法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在重建的三维... 介绍了X射线显微CT(X-ray Micro-CT),包括概念、原理及特点。然后综述了Micro-CT在医学、地质学、材料学等领域中的应用现状,表明Micro-CT以其极高的分辨率可以对被扫描介质进行成像,再通过一定的算法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在重建的三维图像中可清晰地观测介质内部的微观几何结构,并可得出一系列的几何参数。最后分析了Micro-CT扩展应用(即对除尘用纤维滤料进行成像)的可行性,并提出了成像和数据处理的思路及存在的困难,Micro-CT是一项发展较成熟的技术,在许多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又由于纤维滤料的性质,使得Micro-CT对纤维滤料进行成像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ct 应用现状 纤维滤料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