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平台质心偏置的索并联系统性能优化
1
作者 白孟轩 曾建江 +4 位作者 陈强 郑茂盛 尤禄杰 陈建平 童明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1-309,共9页
索并联系统力控工作空间(Force controllable workspace,FCWS)和系统刚度是索并联系统的重要性能,当运动平台质心偏离其形心位置时会产生额外力矩,对索并联系统性能产生不利的影响。为减轻质心偏置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本文针对36索6自由... 索并联系统力控工作空间(Force controllable workspace,FCWS)和系统刚度是索并联系统的重要性能,当运动平台质心偏离其形心位置时会产生额外力矩,对索并联系统性能产生不利的影响。为减轻质心偏置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本文针对36索6自由度索并联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绳索布局,通过分类最小方差法求解冗余索并联系统动力学方程,进而计算FCWS并分析了各组绳索在空间各点上对FCWS的不利影响,计算了索并联系统理论静刚度。根据质心是否发生偏置,比较分析典型布局与新布局在索并联系统性能上的优劣。结果表明:质心位于形心时,两种布局FCWS相差不大;当质心发生偏置时,交叉布局FCWS比典型布局提升约31.9%,两种布局的平动刚度相差不大,而交叉布局的扭转刚度相比典型布局得到了明显的提升,验证了新布局在改善系统性能上的有效性。所得结论为索并联系统结构布置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控工作空间 系统刚度 索并联系统 低重力试验模拟平台 航天返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家岭煤矿综放工作面上覆岩层运动规律及卸压区瓦斯抽采试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蔡峰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51,共10页
为实现低瓦斯高涌出矿井综放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以王家岭煤矿为背景,结合物理相似模拟实验、UDEC数值模拟和微震监测,系统分析了王家岭煤矿综放工作面上覆岩层运动规律,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现场卸压区瓦斯抽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工作... 为实现低瓦斯高涌出矿井综放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以王家岭煤矿为背景,结合物理相似模拟实验、UDEC数值模拟和微震监测,系统分析了王家岭煤矿综放工作面上覆岩层运动规律,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现场卸压区瓦斯抽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工作面推进,煤层顶板上覆岩层垮落高度距煤层底板距离增大,离层裂隙距顶板距离增大,空洞高度减小;采空区两侧瓦斯运移通道的裂隙多于压实区的裂隙。初次来压前,采空区垂直应力随工作面的推进而降低;初次来压后,采空区垂直应力随工作面的推进而增大。在进、回风巷顶板,煤层、采空区顶底板共发生2 572个微震事件,工作面前方50 m范围内应力集中较大,应注意超前支护防范。12301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20~26 m,采动裂缝带高度90~110 m,周期来压4~6次。现场卸压区瓦斯抽采试验中,合理层位工作面瓦斯抽采量是其他层位工作面瓦斯抽采量的1.5倍,且工作面上隅角和回风流瓦斯浓度均小于0.8%,瓦斯治理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瓦斯矿井 上覆岩层 裂隙 数值模拟 微震监测 瓦斯抽采 王家岭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引力环境四足机器人的强化学习姿态机动控制
3
作者 高海波 齐骥 +3 位作者 苏桓立 霍明英 于海涛 邓宗全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76-1684,共9页
针对四足机器人在小天体表面跳跃巡游探测过程中的空中姿态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无模型控制方案。在小天体的弱引力环境下,机器人单次跳跃的滞空时间很长,机器人需要利用这段时间修正起跳带来的姿态偏差以实现安全着陆,或... 针对四足机器人在小天体表面跳跃巡游探测过程中的空中姿态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无模型控制方案。在小天体的弱引力环境下,机器人单次跳跃的滞空时间很长,机器人需要利用这段时间修正起跳带来的姿态偏差以实现安全着陆,或改变偏航角以改变未来行进方向。提出的基于近端策略优化(PPO)算法训练的控制器以猫落反射为启发,无需引入额外的姿态控制执行器。仿真结果表明,训练得到的控制器可通过控制四足机器人摆动腿部关节实现三轴姿态机动。设计并搭建了四足机器人气浮微重力模拟试验平台,通过样机试验,控制策略模型的有效性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球探测机器人 小天体探测 强化学习 微低重力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准零刚度机构与间接力控制的恒拉力系统设计与分析
4
作者 杨杰 任天华 +3 位作者 姜与 刘英辉 甄冬 李琳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现有的悬吊式微低重力模拟恒拉力系统常采用力传感器数值作为反馈直接控制系统,但实际情况下力作为反馈信号常会产生突变,影响系统控制精度。为了改进刚性控制策略下系统稳定性差与大冲击条件下力误差大的状况,文中设计了包含准零刚度... 现有的悬吊式微低重力模拟恒拉力系统常采用力传感器数值作为反馈直接控制系统,但实际情况下力作为反馈信号常会产生突变,影响系统控制精度。为了改进刚性控制策略下系统稳定性差与大冲击条件下力误差大的状况,文中设计了包含准零刚度机构的恒拉力系统,通过控制准零刚度机构长度间接对恒拉力系统输出拉力进行控制。对准零刚度机构进行受力分析,明确影响准零刚度机构性能的关键指标和准零刚度机构的工作行程区间,建立恒拉力系统动力学模型,设计控制系统。为了验证系统控制精度与系统抗干扰性能,进行了动力学联合仿真对设计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恒拉力系统拉力的控制误差可控制在2%以内,且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零刚度 恒拉力机构 微重力模拟 重力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加工工艺的微孔节流空气静压轴承的特性研究
5
作者 于贺春 寇新俊 +4 位作者 侯玮杰 刘海腾 李广平 张国庆 王文博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3-128,133,共7页
随着超精密加工技术和地面微低重力仿真的发展,相关产业对空气静压轴承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由于传统的孔式节流器其结构特点不能完全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节流孔直径与气膜间隙同一数量级的微孔节流空气静压轴承因其良好的刚度和承载特... 随着超精密加工技术和地面微低重力仿真的发展,相关产业对空气静压轴承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由于传统的孔式节流器其结构特点不能完全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节流孔直径与气膜间隙同一数量级的微孔节流空气静压轴承因其良好的刚度和承载特性,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在微孔节流器的发展过程中,微孔的加工工艺却限制了其推广应用。针对目前常用的三类微孔加工工艺,进行了理论仿真研究,通过建立不同加工工艺轴承仿真模型,运用双向流固耦合仿真方法,对比分析了基于不同加工工艺的微孔节流空气静压轴承的动静态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锥孔类轴承承载性能优于其他两类,但耗气量大且在小间隙时刚度较差;薄壁直孔类轴承承载性能稍逊,但在大间隙下轴承刚度较佳;嵌套类轴承承载性能较差,但在小间隙下轴承刚度较大且耗气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静压轴承 超精密加工 微低重力仿真 微孔节流 静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微低重力模拟及试验技术 被引量:15
6
作者 齐乃明 孙康 +4 位作者 王耀兵 刘延芳 霍明英 姚蔚然 高鹏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70-779,共10页
针对国内外不同类型的微低重力模拟机理、应用方法及特点进行了介绍。综述了基于气悬浮技术的多自由度模拟器的关键技术以及组合应用方法;对各种复杂航天器(包括大型空间机械臂)在微低重力模拟环境下进行的展开、编队、抓捕对接、分离... 针对国内外不同类型的微低重力模拟机理、应用方法及特点进行了介绍。综述了基于气悬浮技术的多自由度模拟器的关键技术以及组合应用方法;对各种复杂航天器(包括大型空间机械臂)在微低重力模拟环境下进行的展开、编队、抓捕对接、分离以及在轨服务等典型试验应用进行了系统介绍,同时总结了针对宇航员模拟训练的微低重力环境的实现手段及其特点。最后,展望了微低重力模拟及试验技术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了多项亟待突破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低重力模拟 气悬浮技术 多自由度模拟器 航天器地面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空探测着陆器着陆冲击动力学相似技术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陈金宝 万峻麟 +1 位作者 成玫 聂宏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71-878,共8页
针对未来目标天体表面低重力场模拟,推导了探测器软着陆动力学相似性关系,提出了一种通过改变探测器着陆初始条件,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后续处理来模拟目标天体表面低重力场的新方法,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方法对于不同的探测器状态及土壤状态均... 针对未来目标天体表面低重力场模拟,推导了探测器软着陆动力学相似性关系,提出了一种通过改变探测器着陆初始条件,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后续处理来模拟目标天体表面低重力场的新方法,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方法对于不同的探测器状态及土壤状态均具有广泛的适应性。通过该方法进行探测器的相关低重力场模拟试验,可以使用探测器原型且试验设备简单、操纵容易,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方便进行探测器主要参数的优化设计,该方法可用于后期月球探测、火星探测及其他地外天体低重力模拟试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陆器 着陆冲击 低重力模拟 相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梅雨锋特大暴雨过程分析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71
8
作者 尹洁 郑婧 +1 位作者 张瑛 吴琼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27-837,共11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卫星、雷达和地面加密观测等资料,对2010年6月1 7 20日江西北部一次罕见大暴雨过程进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中尺度分析和WRF模式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这次罕见大暴雨是一次典型梅雨锋暴雨,是在极为有利的天...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卫星、雷达和地面加密观测等资料,对2010年6月1 7 20日江西北部一次罕见大暴雨过程进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中尺度分析和WRF模式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这次罕见大暴雨是一次典型梅雨锋暴雨,是在极为有利的天气形势下导致的强β中尺度系统强烈发展所致。500hPa东亚大槽槽后冷平流与强盛稳定的副高西北侧西南气流汇合,导致冷暖交汇带在江南北部维持。(2)冷暖交汇带的稳定和西南暖湿气流的异常强盛,使暴雨的水汽、动力、热力条件十分充足,非常有利于触发中小尺度对流系统强烈发展。(3)强盛水汽及辐合上升运动、低层西南急流加强、中层弱冷空气活动、对流不稳定层结加剧、地面辐合线维持少动、β中尺度强低涡形成并维持、高层强辐散等多种因素的共同组合叠加作用导致了特大暴雨发生。(4)数值模拟分析显示,19日08时β中尺度低涡形成与暖湿气流和弱冷空气共同作用有关;该低涡垂直厚度在550~950hPa之间,850和900hPa最强;并在该低涡南侧出现一串近东西向排列的30~60km更小尺度的强对流系统,它们与特大暴雨区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水汽 动力热力条件 中小尺度系统 WRF数值模拟 中尺度低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Mo低碳微合金钢CCT曲线的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赵宝纯 李桂艳 +2 位作者 柳永浩 杨静 黄磊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37-39,共3页
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上,测定了含Mo低碳微合金钢在不同冷却速度下连续冷却时的膨胀曲线,利用热膨胀法并结合金相-硬度法,测定了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研究了冷却速度对该钢组织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冷... 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上,测定了含Mo低碳微合金钢在不同冷却速度下连续冷却时的膨胀曲线,利用热膨胀法并结合金相-硬度法,测定了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研究了冷却速度对该钢组织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冷却速度范围内,相变产物均含有贝氏体组织;当冷却速度小于10℃/s时,相变产物含有一定量的铁素体;当冷却速度减小到1℃/s以下时,相变产物除铁素体外也含有少量的珠光体;当冷却速度大于30℃/s时,相变产物中出现马氏体组织;当冷却速度为10~30℃/s时,获得贝氏体组织。动态CCT曲线的测定为该钢种生产中控制轧制工艺和控制冷却工艺的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Mo低碳微合金钢 热模拟 膨胀法 金相-硬度法 CCT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SO-KBR测距系统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3
10
作者 辛宁 邱乐德 +2 位作者 张立华 丁延卫 覃政 《航天器工程》 2012年第5期91-96,共6页
K频段微波测距(KBR)系统是低-低卫星跟踪卫星(SST-LL)重力测量卫星的关键载荷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地球重力场空间变化率的测定结果,而KBR系统中超稳振荡器(USO)的稳定度对KBR系统整体测距精度有着重要影响。文章根据双向测量载波相位对... K频段微波测距(KBR)系统是低-低卫星跟踪卫星(SST-LL)重力测量卫星的关键载荷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地球重力场空间变化率的测定结果,而KBR系统中超稳振荡器(USO)的稳定度对KBR系统整体测距精度有着重要影响。文章根据双向测量载波相位对比原理和USO幂率谱模型,对KBR系统进行了建模。首先,描述了测距系统的基本原理、系统功能组成及适用于KBR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利用Matlab软件对"重力恢复和气候实验"(GRACE)卫星的KBR系统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型和方法后获得的双向测距中误差(RMSE)为9.81μm,与公布的GRACE卫星KBR系统10μm的中误差相符。文章为KBR系统的工程设计提供了仿真分析工具,可为工程应用提供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测量卫星 低-低卫星跟踪卫星 K频段微波测距系统 超稳振荡器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正交激励磁通门结构设计 被引量:8
11
作者 郭博 刘诗斌 杨尚林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10-915,共6页
利用三维电磁场仿真软件对线-芯结构微型正交激励磁通门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了不同频率下激励线宽度、铁芯宽度、激励线厚度、铁芯厚度等磁通门结构参数对铁芯饱和情况的影响。以减小激励电流、降低磁通门功耗为目标,讨论了采用线-芯... 利用三维电磁场仿真软件对线-芯结构微型正交激励磁通门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了不同频率下激励线宽度、铁芯宽度、激励线厚度、铁芯厚度等磁通门结构参数对铁芯饱和情况的影响。以减小激励电流、降低磁通门功耗为目标,讨论了采用线-芯结构的微型正交激励磁通门所应选择的结构尺寸。采用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工艺制备了这种结构尺寸的微型磁通门传感器并对其进行了测试,采用尖脉冲激励时,其可以以1.7 mW的超低功耗得到91.6 V/T的输出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科学与技术 Magnet仿真 微型磁通门 正交激励磁通门 低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重力量值对气液两相流相分布及液相湍流统计量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庞明军 魏进家 宇波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8-375,共8页
气液两相流在空间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深入理解微重力量值(微重力大小)对相分布和液相湍流的影响十分必要.采用欧拉-拉格朗日双向耦合模型深入研究了不同微重力量值对相分布和液相湍流的影响.液相速度场通过直接数值模拟求解,气泡... 气液两相流在空间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深入理解微重力量值(微重力大小)对相分布和液相湍流的影响十分必要.采用欧拉-拉格朗日双向耦合模型深入研究了不同微重力量值对相分布和液相湍流的影响.液相速度场通过直接数值模拟求解,气泡的运动轨迹由牛顿运动方程跟踪.研究表明,气泡分布和液相湍流与微重力量值均具有直接联系.在低微重力量值下,气泡近似均匀分布在槽道内,且对液相湍流统计量几乎没有影响;然而当微重力量值较高时,大量气泡聚集在壁面附近,液相湍流由于气泡的注入受到极大调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状流 微重力量值 相分布 液相湍流 直接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流式电泳浓度场的三维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松 温功碧 +1 位作者 严宗毅 陶祖莱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9-39,共11页
本文研究含不同微粒的缓冲液通过方形连续流式电泳室时在横向电场作用下的分离问题,首次全面考虑了三维的温度场,速度场和浓度场的相互作用,通过数值模拟揭示了微重力环境及通常重力条件下各参数的影响。文中还提出一种拟三维算法,能使... 本文研究含不同微粒的缓冲液通过方形连续流式电泳室时在横向电场作用下的分离问题,首次全面考虑了三维的温度场,速度场和浓度场的相互作用,通过数值模拟揭示了微重力环境及通常重力条件下各参数的影响。文中还提出一种拟三维算法,能使数值模拟的工作量大大减小而所得结果与三维算法的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泳 微重力 浓度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数值模拟中渗透率建模新方法 被引量:6
14
作者 薛永超 程林松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2期76-78,81,共4页
针对微裂缝低渗透砂岩油藏普遍存在的测井渗透率与油田开发实际渗透率差异较大的矛盾,提出以油田实际生产目的层段为单位,应用平面径向流产能公式,结合油田初产资料求取动态渗透率,引入校正系数,将测井渗透率校正到油田开发动态渗透率... 针对微裂缝低渗透砂岩油藏普遍存在的测井渗透率与油田开发实际渗透率差异较大的矛盾,提出以油田实际生产目的层段为单位,应用平面径向流产能公式,结合油田初产资料求取动态渗透率,引入校正系数,将测井渗透率校正到油田开发动态渗透率的方法。应用该方法对靖安油田白于山区微裂缝低渗透砂岩油藏进行测井渗透率校正,建立油藏数值模拟的渗透率模型。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校正的测井渗透率所建立的渗透率模型拟合效果更加符合油田开发实际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渗透率 微裂缝 低渗透油藏 校正 数值模拟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通道内超临界CO_2压降与传热特性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金星 王任远 +1 位作者 尹凯杰 潘彦凯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4-48,共5页
建立了微细通道内超临界CO2的控制方程和物理模型,用低雷诺数L-B模型对其换热系数和压降进行了数值研究,得到了换热系数随平均温度的变化规律,压降随平均温度的质量流速的变化规律,以及热流密度对微通道内超临界CO2换热系数与压降的影... 建立了微细通道内超临界CO2的控制方程和物理模型,用低雷诺数L-B模型对其换热系数和压降进行了数值研究,得到了换热系数随平均温度的变化规律,压降随平均温度的质量流速的变化规律,以及热流密度对微通道内超临界CO2换热系数与压降的影响。模拟结果和文献中的试验结果及经验公式吻合较好,证实了用低雷诺数L-B模型模拟超临界CO2在微通道内的压降及传热特性的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低雷诺数模型 数值模拟 超临界CO2 微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孔隙网络中天然气充注的三维可视化物理模拟 被引量:7
16
作者 乔俊程 曾溅辉 +7 位作者 夏宇轩 蔡建超 陈冬霞 蒋恕 韩国猛 曹喆 冯枭 冯森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6-318,共13页
利用微纳米孔隙三维可视化在线天然气充注物理模拟实验,结合孔隙尺度原位叠算技术、孔隙网络模拟技术和视渗透率理论,研究低渗(致密)气充注过程中气水流动与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精确刻画分析微纳米孔隙网络中的气水流动与分布特... 利用微纳米孔隙三维可视化在线天然气充注物理模拟实验,结合孔隙尺度原位叠算技术、孔隙网络模拟技术和视渗透率理论,研究低渗(致密)气充注过程中气水流动与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精确刻画分析微纳米孔隙网络中的气水流动与分布特征及其变化可以发现,低渗(致密)气充注过程分为扩张和稳定两个阶段:扩张阶段形成了大孔喉先于小孔喉,孔喉中央先于边缘的气驱水连续流动模式,半径大于20μm的孔喉是气相充注的主要通道;随充注动力增加,孔隙边缘和更小孔隙中央的可动水持续被驱出,半径为20~50μm和半径小于20μm的孔喉先后主导了气相充注通道的扩张,充注通道的孔喉半径、喉道长度和配位数递减,是气相渗透率与含气饱和度的主要增长阶段;半径为30~50μm的孔喉控制了含气饱和度的增长模式。稳定阶段,气相充注通道扩张至极限,通道的孔喉半径、喉道长度和配位数保持稳定,孔喉网络中形成稳定的不可动束缚水,气相呈集中网簇状、水相呈分散薄膜状分布,含气饱和度和气相渗透率趋于稳定。半径小于20μm的连通孔喉控制了气相充注通道的极限规模,控制了稳定气水分布的形成及最大含气饱和度。连通孔喉非均质性影响了孔喉中气相充注和气水分布的动态变化过程。微纳米孔喉配置及其非均质性控制了低渗(致密)砂岩气充注动态过程及气水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致密)砂岩 天然气充注机理 三维可视化 物理模拟 微纳米孔喉网络 气水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燃料电池微重力气液分离器性能仿真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亚 孙凤焕 +1 位作者 于继胜 王兆斌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63-866,共4页
针对空间再生燃料电池储能系统的应用需求,开发了可在微重力条件下工作的气液分离装置。在水流量239 L/h,气体流量120 s L/h条件下,采用CFX欧拉两相流模型计算了不同转速对分离器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气体分离率随转速升高而下降,... 针对空间再生燃料电池储能系统的应用需求,开发了可在微重力条件下工作的气液分离装置。在水流量239 L/h,气体流量120 s L/h条件下,采用CFX欧拉两相流模型计算了不同转速对分离器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气体分离率随转速升高而下降,功率消耗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转速约2 980 r/min时功耗最小,计算结果和地面试验数据的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燃料电池 微重力 气液分离 两相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磁通门传感器的低功耗结构设计 被引量:10
18
作者 吕辉 刘诗斌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5年第3期81-83,86,共4页
微型磁通门的功耗是影响其整体性能的关键因素。要降低功耗必须保证器件的薄膜铁芯能够在较小的激励电流下进入饱和状态,为此,可以通过降低铁芯的饱和磁场强度Hs来实现这一目标。设计了一种具有多孔结构薄膜铁芯的微型磁通门,经过有限... 微型磁通门的功耗是影响其整体性能的关键因素。要降低功耗必须保证器件的薄膜铁芯能够在较小的激励电流下进入饱和状态,为此,可以通过降低铁芯的饱和磁场强度Hs来实现这一目标。设计了一种具有多孔结构薄膜铁芯的微型磁通门,经过有限元仿真分析发现,多孔结构能够降低磁通门铁芯的饱和磁场强度Hs,从而获得较小的饱和激励电流,在保证微型磁通门灵敏度的同时,有效降低器件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仿真 多孔铁芯 微型磁通门 低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北部深层低幅度构造建模及成像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艳香 苏勤 +3 位作者 乐幸福 张军舵 刘威 袁焕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9-117,I0011,I0012,共11页
为落实四川盆地西北部龙门山前带构造圈闭细节,开展了低幅度构造成像、网格层析速度建模和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研究。龙门山前带地表地下构造复杂,采用构造正演模拟的方法研究其动力学成因;利用自适应微测井约束初至层析静校正技术解决该... 为落实四川盆地西北部龙门山前带构造圈闭细节,开展了低幅度构造成像、网格层析速度建模和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研究。龙门山前带地表地下构造复杂,采用构造正演模拟的方法研究其动力学成因;利用自适应微测井约束初至层析静校正技术解决该区影响低幅度构造成像的静校正问题;应用各向异性动校正技术解决在大炮检距处产生的动校过量问题,提高了浅部陡倾地层及深部低幅度构造的速度分析精度;将约束层析的近地表速度模型和沿层层析获得的中深层速度模型融合,充分利用钻井数据等多信息指导初始速度模型的建立,利用网格层析优化速度模型并偏移,为地震资料解释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西北部 深部低幅度构造 自适应微测井约束层析静校正 层控网格层析 构造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逆变型微电源的低压微电网运行仿真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继红 赵杰 +1 位作者 吴振奎 宋文隽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34,共5页
针对以逆变器为接口的微电源和蓄电池储能单元,文章简述了P/Q控制策略,重点分析了蓄电池储能单元的逆变器下垂控制策略,提出了适用于低压系统中的改进的P/V下垂控制策略。该策略加入了功率微分项,减少了功率计算环节所引起的滞后;加入... 针对以逆变器为接口的微电源和蓄电池储能单元,文章简述了P/Q控制策略,重点分析了蓄电池储能单元的逆变器下垂控制策略,提出了适用于低压系统中的改进的P/V下垂控制策略。该策略加入了功率微分项,减少了功率计算环节所引起的滞后;加入电压和频率偏差的前馈调节,实现电压和频率的再次调节,减小了有差调节所带来的偏差。同时,建立了低压微电网模型。重点仿真了微电网运行模式切换以及孤岛下投切负荷等情况,验证了蓄电池改进下垂控制策略的正确性以及微电网模型运行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微电网 逆变型微电源 P/Q控制 P/V下垂控制 运行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