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icro CT扫描技术的鲤骨骼和显微结构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宁 苏胜彦 +2 位作者 董在杰 马庆男 袁新华 《南方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4-49,共6页
了解活体鲤(Cyprinus carpio)骨结构、形态、连接、空间分布以及骨骼矿物质组成对鲤的选育、行为学研究以及肉品加工有重要的意义。X射线显微CT技术(micro CT)对样品没有破坏,可实现活体检测,并能获取活体任意形态的结构参数。因此,文... 了解活体鲤(Cyprinus carpio)骨结构、形态、连接、空间分布以及骨骼矿物质组成对鲤的选育、行为学研究以及肉品加工有重要的意义。X射线显微CT技术(micro CT)对样品没有破坏,可实现活体检测,并能获取活体任意形态的结构参数。因此,文章通过这项技术来研究活体鲤的骨骼状况。结果显示,脊椎骨与头、尾相连,胸鳍位于头骨后,背鳍、腹鳍和尾鳍与整个脊椎骨并不相连。骨体积分数和骨小梁厚度在腹鳍较高,头尾较低;骨表面积体积比、骨小梁数量和骨小梁间隔在头部较高,腹鳍较低;骨矿物质含量、骨矿物质密度和组织矿物质含量在背鳍最高;骨体积分数在腹鳍最高,胸鳍、背鳍和尾鳍次之,头尾较低。骨小梁厚度、矿物质含量等在背鳍、腹鳍部位较高,这可能与鲤的运动有关,而头骨表面积体积比、骨小梁数量和骨小梁间隔较高可能与头部的复杂结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 ct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峡部骨微细结构的Micro CT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唐曦 刘洪 +5 位作者 李鑫 吴少平 黄丽 冯俊榜 雍刘军 刘卫华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目的 通过Micro CT检测腰椎峡部,运用Micro CT的后处理功能-骨分析,检测腰椎峡部骨微细结构,并探讨其变化趋势.方法 对30具成人尸体标本的L1~L5双侧峡部,共300个干燥腰椎峡部进行扫描,检测峡部的骨微细结构参数,并分析比较L1~L5峡部... 目的 通过Micro CT检测腰椎峡部,运用Micro CT的后处理功能-骨分析,检测腰椎峡部骨微细结构,并探讨其变化趋势.方法 对30具成人尸体标本的L1~L5双侧峡部,共300个干燥腰椎峡部进行扫描,检测峡部的骨微细结构参数,并分析比较L1~L5峡部骨微细结构的差异性.结果 L5腰椎峡部BMD值最低,L2腰椎峡部BMD值次之,L4腰椎峡部BMD值最高;L5和L2腰椎峡部BV/TV值较低,L4腰椎峡部BV/TV值最高;L5和L2腰椎峡部Tb.Th值较低,L4腰椎峡部Tb.Th值最高;L5腰椎峡部Tb.Sp值最高,L1和L4腰椎峡部Tb.Sp值较低.结论 L2、L4峡部骨质较腰椎各峡部骨质密集、骨小梁较粗;L1、L5峡部骨质较腰椎各峡部骨质稀疏,骨小梁较细;L3峡部骨质微细结构居腰椎各峡部骨质微细结构的一般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峡部 micro ct 骨分析 骨微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 CT评估光照模式对复合树脂微渗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岩 靳趁心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6-279,共4页
目的:用Micro CT评价不同光照模式对复合树脂充填体微渗漏的影响。方法:选取24颗新鲜拔除的上颌前磨牙,在牙冠颊面制备圆形窝洞(直径1 mm,深度1 mm),窝洞用光固化树脂(3M Z250)充填并固化,按照光固化模式随机分为常规模式组(A组)、弱光... 目的:用Micro CT评价不同光照模式对复合树脂充填体微渗漏的影响。方法:选取24颗新鲜拔除的上颌前磨牙,在牙冠颊面制备圆形窝洞(直径1 mm,深度1 mm),窝洞用光固化树脂(3M Z250)充填并固化,按照光固化模式随机分为常规模式组(A组)、弱光引导组(B组)、间歇光照组(C组)。标本经冷热循环及氨硝酸银染色剂浸染后,用Micro CT测量复合树脂充填体和牙齿界面的银沉积物体积,定量评价微渗漏程度。结果:常规模式组微渗漏大于弱光启动组和间歇光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弱光启动组与间歇光照组之间微渗漏有差异,但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弱光引导模式和间歇光照模式能够比常规光照模式更有效降低复合树脂(3M Z250)的微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树脂 微渗漏 光照模式 micro ct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Micro CT颌骨骨小梁微细解剖学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石红兵 陈从容 +5 位作者 巩雪梅 唐玉洁 孙维克 黎卫星 金熙真 金光春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24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的Micro CT在骨形态三维结构的技术特长。方法共10例下颌骨标本被分为髁状突组和下颌骨体部组,20个volume of interests被图像分析软件建立,每组各10个。计算每个像元大小的每个参数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并反复用ANOVA检...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的Micro CT在骨形态三维结构的技术特长。方法共10例下颌骨标本被分为髁状突组和下颌骨体部组,20个volume of interests被图像分析软件建立,每组各10个。计算每个像元大小的每个参数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并反复用ANOVA检验不同参数的值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在所有重建像元大小中,下颌骨体部组的骨体积与骨体积分数与18μm像元组相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在髁状突组中,比36μm大的像元大小有意义(P<0.05),但像元大小在36μm时并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骨小梁厚度及数量在下颌骨体部组和髁状突组都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Micro CT是一种快速、准确、不损伤标本内部结构有效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 ct 颌骨 骨小梁 微细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cro CT的铜导线短路熔痕孔洞特征分析
5
作者 陈克 郭宇航 +3 位作者 邓松华 王轩磊 张亮亮 张斌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566-571,共6页
导线短路是造成电气火灾的重要原因之一。现行国家标准中将导线短路熔痕分为起火前发生的一次短路熔痕和起火后造成的二次短路熔痕,然而现行国家标准中的鉴定仅停留在定性判断的阶段。火灾现场铜导线短路熔痕特征的量化分析研究是国内... 导线短路是造成电气火灾的重要原因之一。现行国家标准中将导线短路熔痕分为起火前发生的一次短路熔痕和起火后造成的二次短路熔痕,然而现行国家标准中的鉴定仅停留在定性判断的阶段。火灾现场铜导线短路熔痕特征的量化分析研究是国内外研究人员主要关注的重点。本文应用Micro CT技术对铜导线短路熔痕进行断层扫描检测并重构铜导线短路熔痕的3D图像数据,在此基础上统计、归纳、总结铜导线短路熔痕内部孔洞形态及分布等孔洞特征。研究表明,Micro CT能够全面采集铜导线短路熔痕的整体形态和内部孔洞特征,一次短路熔痕与二次短路熔痕内部孔洞半径、表面积、紧密度的特征数据存在差别,可为短路熔痕定性和定量分析判据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 ct 短路熔痕 孔洞特征 火灾物证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管治疗后隐匿性牙根纵裂特征的体外及micro-CT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文静 高安天 +2 位作者 潘笑 曹丹彤 林梓桐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17-621,共5页
目的:收集根管治疗后隐匿性牙根纵裂牙(subtle vertical root fracture, SVRF),对其进行裂纹特征体外观察及micro-CT扫描,探索其裂纹特征并探讨其发生发展过程。方法:收集我院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拔除的根管治疗后SVRF患牙共计21颗,收... 目的:收集根管治疗后隐匿性牙根纵裂牙(subtle vertical root fracture, SVRF),对其进行裂纹特征体外观察及micro-CT扫描,探索其裂纹特征并探讨其发生发展过程。方法:收集我院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拔除的根管治疗后SVRF患牙共计21颗,收集SVRF患牙的牙位及裂纹发生的牙根位。在直视或透照法下观察裂纹数目,以根管为中心,颊、舌、近中、远中分别计算,以及裂纹纵向长度根据裂纹是否累及釉牙骨质界及根尖区分为4类。使用micro-CT扫描并评价裂纹是否累及根管,裂纹在轴位图像上的方向(颊舌,近远中向),并在裂纹最宽层面进行裂纹宽度测量,将裂纹最宽处在牙根上的分布分为根上部、根中部及根下部。结果:本研究共收集21颗SVRF患牙,累及24个牙根,其中17个牙根为完全性裂纹,7个为不完全性裂纹,共计41条裂纹。上颌前磨牙牙根及下颌磨牙近中根为发生牙根纵裂最多的牙根,且这些牙根均表现为颊舌/腭向扁根并分为颊舌/腭向双根管。所有裂纹均为颊舌/腭向,均累及根中区及根管内壁。裂纹最大宽度无论是在牙根上的纵向分布还是在水平面上的分布都没有明显的规律。结论:根管治疗后SVRF的裂纹均累及根中区,均由根管壁向根面延伸,裂纹宽度无明显规律;推测根中区的根管内壁为牙根纵裂发生的起始部位;裂纹扩展的过程具有无序性和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牙根纵裂 裂纹特征 显微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ugol's iodine增强Micro-CT成像评估口腔鳞状细胞癌切缘状态的研究
7
作者 郁佳鑫 刘鲲宇 +4 位作者 章茜 蒲玉梅 胡勤刚 夏成万 王育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97-802,共6页
目的:本研究拟使用Lugol's iodine增强Micro-CT成像三维评估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切缘状态。方法:本研究共收集68例人OSCC组织样本,所有样本经3%Lugol's iodine染色12 h后行Micro-CT扫描(层厚为50... 目的:本研究拟使用Lugol's iodine增强Micro-CT成像三维评估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切缘状态。方法:本研究共收集68例人OSCC组织样本,所有样本经3%Lugol's iodine染色12 h后行Micro-CT扫描(层厚为50μm)。随后将经Lugol's iodine染色后的样品行常规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切片(厚度为4μm),制作数字化病理切片。分别测量影像图像和病理图像的黏膜切缘(mucosal margin,MM)和深部切缘(deep margin,DM)。结果:Lugol's iodine增强Micro-CT成像可以在三维空间中清晰区分肿瘤边界,且Micro-CT成像相较于二维病理切片,可以更准确地测量MM和DM,发现阳性切缘及临界切缘。结论:Lugol's iodine增强Micro-CT成像可以全面评估OSCC切缘,提供更全面、更清晰的肿瘤边缘信息,指导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显微计算机断层成像 卢戈氏碘液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4)I的制备、抗体标记及标记化合物的Micro-PET/CT显像
8
作者 侯兴国 王风 +2 位作者 丁缙 朱华 杨志 《同位素》 CAS 2024年第4期387-393,共7页
为使用医用回旋加速器生产^(124)I及研究^(124)I标记提供方法,本研究通过124Te(p,n)^(124)I核反应制备^(124)I,首先压制得到124TeO_(2)/Al_(2)O_(3)靶片,利用回旋加速器轰击3~8 h后,放置12 h去除副反应产生的杂质核素,最后通过碘升华-... 为使用医用回旋加速器生产^(124)I及研究^(124)I标记提供方法,本研究通过124Te(p,n)^(124)I核反应制备^(124)I,首先压制得到124TeO_(2)/Al_(2)O_(3)靶片,利用回旋加速器轰击3~8 h后,放置12 h去除副反应产生的杂质核素,最后通过碘升华-放化分离法得到Na^(124)I溶液。分析Na^(124)I的纯度并且标记抗间皮素(mesothelin,MSLN)抗体后,对KM小鼠进行尾静脉注射观察^(124)I-anti-MSLN的分布。结果显示,压制得到的124TeO_(2)/Al_(2)O_(3)靶片经过12.5 MeV能量,20μA质子束轰击后得到340.4~1121.1 MBq核素产品,经纯化后得274.2~758.5 MBq高纯度Na^(124)I溶液,其放射性浓度>54840 Bq/μL。使用该Na^(124)I溶液对抗MSLN抗体标记得到放化纯度>99%的^(124)I-anti-MSLN探针,经尾静脉注射入KM小鼠体内,通过Micro-PET/CT显像可以观察到小鼠甲状腺部位有明显的探针摄取,且该摄取可以被提前3 d喂食0.5%KI溶液阻断,代谢行为符合^(124)I标记的抗体探针在KM鼠体内的代谢规律。本研究总结了25次^(124)I的制备过程中涉及的设备、方法及纯化后Na^(124)I的使用等情况,结果表明,经过纯化得到的^(124)I具有较高的核纯度和化学纯度,满足放射性标记的需求,且平均回收率高于70%,自动纯化过程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靶核素 碘-124 碲-124靶片 ^(124)I自动纯化系统 micro-PET/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cro-CT的渣油加氢保护剂3D重构研究
9
作者 安谧 程涛 +4 位作者 宋俊男 张若霖 何京 杨晓彦 徐华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7-114,共8页
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是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建立分析对象的3D结构和组成。以工业运转后的渣油加氢保护剂为研究对象,创造性地引入Micro-CT对渣油加氢保护剂的微观结构进行了3D重构研究。通过比对Micro-CT切片... 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是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建立分析对象的3D结构和组成。以工业运转后的渣油加氢保护剂为研究对象,创造性地引入Micro-CT对渣油加氢保护剂的微观结构进行了3D重构研究。通过比对Micro-CT切片数据离散图与扫描电镜元素离散图分布,对保护剂中孔隙、金属沉积物进行了识别与确认,并采用3D重构技术重建了孔隙及沉积物的三维分布模型。结果表明,利用Micro-CT可以从微米到纳米尺度构建保护剂的3D结构模型;发现工业运转后的渣油加氢保护剂内部还有大量未被使用的封闭孔,增加孔道的连通性是提高保护剂效率的关键。这种全新的渣油加氢保护剂微观结构分析方法能为渣油加氢保护剂的开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油加氢保护剂 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Micro-CT对小鼠全身脂肪扫描成像研究
10
作者 侯豹 黄术兵 +5 位作者 韩佩宇 姚文茜 蔡维维 曲秀霞 孙海建 邱丽颖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11-117,共7页
目的 探讨扫描电压和X射线滤光片对小鼠全身脂肪扫描图像质量和对小鼠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C57BL/6小鼠6只,3只为正常对照小鼠,3只为高脂喂养的肥胖小鼠。应用Micro-CT对小鼠全身进行成像扫描,统计不同扫描条件下对小鼠的辐射剂量... 目的 探讨扫描电压和X射线滤光片对小鼠全身脂肪扫描图像质量和对小鼠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C57BL/6小鼠6只,3只为正常对照小鼠,3只为高脂喂养的肥胖小鼠。应用Micro-CT对小鼠全身进行成像扫描,统计不同扫描条件下对小鼠的辐射剂量;使用Analyze12.0分析软件对小鼠皮下和内脏脂肪进行提取,然后评价扫描图像质量以及脂肪分布。结果 正常小鼠和肥胖小鼠的扫描结果表明,在扫描电压为70 kV和Al 1.0 mm X射线滤光片扫描条件下,小鼠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边界清晰且无伪影,图像质量高,辐射剂量小。使用Analyze 12.0软件分离的小鼠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连续且平滑,脂肪显示完整。结论本研究为临床研究患者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提供了理论依据,对CT扫描电压和X射线滤光片的选择提供了数据参考。在降低扫描电压和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ct 扫描电压 滤光片 脂肪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micro-CT和小动物高频超声成像系统评价实验性类风湿关节炎
11
作者 次旦南卓 侯豹 +4 位作者 黄术兵 蔡维维 孙海建 米玛 邱丽颖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02-506,共5页
目的建立micro-CT和小动物高频超声成像系统评价实验性类风湿关节炎研究标准。方法分别构建5只IL-1β拮抗剂敲除自发性关节炎小鼠和使用牛Ⅱ型胶原诱导为类风湿性关节炎(CIA)的SD大鼠。应用micro-CT对关节炎模型鼠的足趾进行成像扫描,... 目的建立micro-CT和小动物高频超声成像系统评价实验性类风湿关节炎研究标准。方法分别构建5只IL-1β拮抗剂敲除自发性关节炎小鼠和使用牛Ⅱ型胶原诱导为类风湿性关节炎(CIA)的SD大鼠。应用micro-CT对关节炎模型鼠的足趾进行成像扫描,分析骨体积分数(BV/TV)和骨表面积和组织体积的比值(BS/TV)等微观参数。使用小动物高频超声成像系统对关节炎模型鼠的膝关节进行成像,检测膝关节的回声强度,并观察膝关节是否有积液。结果Micro-CT可以清楚地检测到关节炎模型鼠的足趾部位膨大和畸形,微观参数BV/TV和BS/TV显著降低(P<0.05)。小动物高频超声成像系统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关节炎模型鼠膝关节存在积液,关节炎模型组膝关节灰度值量化反映的回声强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micro-CT和小动物高频超声成像系统分别对小动物的足趾和膝关节成像分析,可以系统地评价实验性类风湿关节炎的发展水平,弥补实验性RA成像缺乏统一标准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ct 高频超声成像系统 类风湿性关节炎 骨体积分数 回声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CT对骨皮质切开术中区域性加速现象的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畅 栾俐阳 +6 位作者 江久汇 李翠英 王海丞 陈雅文 许舒宇 杨月 彭靖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41-644,648,共5页
目的:Micro-CT观测骨皮质切开辅助正畸治疗中牙齿移动速率和牙槽骨结构的改变。方法:选用75只4~6周龄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组1:牙槽骨皮质切开辅助正畸(CO+TM),组2:传统正畸(TM),组3:单纯牙槽骨皮质切开(CO),按照时... 目的:Micro-CT观测骨皮质切开辅助正畸治疗中牙齿移动速率和牙槽骨结构的改变。方法:选用75只4~6周龄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组1:牙槽骨皮质切开辅助正畸(CO+TM),组2:传统正畸(TM),组3:单纯牙槽骨皮质切开(CO),按照时间点(加力4、7、14、21、28d后)处死实验动物并进行Micro-CT扫描,测量牙移动距离;三维重建后测量牙颈部、根中部、根尖部3个平面张力侧及压力侧共6个区域的牙槽骨骨密度及骨体积。结果:1)牙移动距离:初期TM组高于CO+TM组,在第14、21、28天时,CO+TM组明显高于TM组(P〈0.05)。速率:4~7d时TM组大于CO+TM组,之后小于CO+TM组,组间比较P〈0.05。2)骨密度:4、7、21、28d时远中骨密度CO+TM组与CO、TM组比较持续下降,TM组则先下降后上升,CO组稳定于0左右(P〈0.05)。3)骨体积:CO+TM组近中骨体积始终呈下降趋势,TM组近中骨体积自加力4d后持续缓慢升高。结论:牙槽骨骨皮质改良切开术辅助正畸可以在术后14~28d内增加正畸牙移动距离;牙槽骨远中侧骨密度降低明显,压力侧骨体积下降,张力侧骨体积上升,骨改建活跃,区域性加速现象在21d时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骨皮质切开 micro-ct 骨密度 骨体积 区域性加速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cro-CT的NEPE推进剂装药界面细观结构 被引量:5
13
作者 郭翔 张清杰 +2 位作者 翟鹏程 庞爱民 池旭辉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4-198,共5页
NEPE推进剂装药界面粘接问题是制约NEPE推进剂推广应用的技术瓶颈之一,急需有效的细观结构表征技术,以揭示NEPE推进剂装药界面形成机理。采用Micro-CT技术,开展了NEPE推进剂/衬层/绝热层界面细观结构研究,发现Micro-CT图像可明显区分界... NEPE推进剂装药界面粘接问题是制约NEPE推进剂推广应用的技术瓶颈之一,急需有效的细观结构表征技术,以揭示NEPE推进剂装药界面形成机理。采用Micro-CT技术,开展了NEPE推进剂/衬层/绝热层界面细观结构研究,发现Micro-CT图像可明显区分界面各相以及各相的基体与填充物,可识别不同的固体填充物;绝热层/衬层界面存在有锯齿状的镶嵌结构的扩散层,厚度不超过10μm;推进剂与衬层之间有一定的扩散,存在明显的推进剂与衬层基体富集层,在推进剂一侧,还形成40~80μm的HMX颗粒富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PE推进剂 粘接界面 衬层 绝热层 颗粒填料 显微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止期牙周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骨微结构的Micro-CT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芳 曾辉 +2 位作者 梁斌 唐成芳 朱勇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1154-1159,共6页
目的模拟临床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的牙周病理环境,建立静止期牙周病动物模型,并使用Micro-CT观察其牙槽骨骨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将115只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85),用丝线结扎实验组小鼠右侧上颌第一磨牙建... 目的模拟临床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的牙周病理环境,建立静止期牙周病动物模型,并使用Micro-CT观察其牙槽骨骨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将115只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85),用丝线结扎实验组小鼠右侧上颌第一磨牙建立静止期牙周病动物模型,结扎6周后去除结扎丝,将实验组小鼠随机分为牙周病组(n=35)和牙周治疗组(n=44),牙周病组小鼠不作处理,牙周治疗组小鼠进行常规牙周刮治,按照术后不同观察时期(牙周治疗后4周、6周、8周)分组、取材,进行Micro-CT观察,比较各组小鼠右侧上颌第一磨牙牙槽骨矢状面余留骨量百分比、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分离距离、骨小梁厚度的差别。结果成功建立静止期牙周病动物模型,样本符合观察要求。Micro-CT显示,牙周治疗后4周,牙周病组和牙周治疗组小鼠右侧上颌第一磨牙矢状面余留骨量百分比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79%±10.07%,60.96%±12.14%vs 89.13%±5.88%,P<0.05);牙周治疗组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均小于对照组,牙周治疗组骨小梁分离距离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治疗后4周,牙周治疗组骨密度、骨小梁厚度大于牙周病组,骨小梁分离距离小于牙周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治疗后8周,牙周病治疗组小鼠骨小梁分离距离小于牙周治疗后4周,骨小梁厚度大于牙周治疗后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建立的静止期牙周病动物模型设计合理,科学易行,可以模拟临床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的牙周病理环境,为研究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的方式和效果提供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 静止期 动物模型 micro-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应用于犬即刻种植后通过Micro-CT进行骨形态计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保玉 霍蓓蓓 曹选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7期663-665,共3页
目的:探讨葛根素在微创拔牙窝的即刻种植动物模型骨形态定性定量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取出沿种植体左右各临1颗牙四方骨块的实验犬骨样本共8枚,其中实验组4枚,空白对照组4枚;将所取标本固定于Micro-CT内部的载物盘上,标本放置的方向以种... 目的:探讨葛根素在微创拔牙窝的即刻种植动物模型骨形态定性定量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取出沿种植体左右各临1颗牙四方骨块的实验犬骨样本共8枚,其中实验组4枚,空白对照组4枚;将所取标本固定于Micro-CT内部的载物盘上,标本放置的方向以种植体的垂直轴向保持平行,然后固定后进行图像采集;划定种植体周围相同距离的骨质界,利用分析处理软件Micview三维重建及ABA专用骨骼分析软件,获取骨小梁不同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做出对比性研究。结果:以相同剂量的葛根素植入种植窝和空白对照根据不同观察时间进行分组,通过Micro-CT获取数据进行独立样本检验分析,统计各骨小梁形态学参数的P值,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各组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呈高度阳性指标。结论:葛根素应用于即刻种植的拔牙窝后,对保存牙槽嵴骨细胞及抑制牙槽嵴吸收具备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为提高即刻种植的成功率与完美性增加可靠依据。而将Micro-CT扫描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及ABA专用骨骼分析软件结合,可获取高精度的骨小梁参数进行分析,为口腔种植体周骨组织形态计量法提供更精确、立体、快速且无损测量骨微结构和评价骨质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ct 即刻种植 骨小梁 牙槽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CRO-CT的下颌第二乳磨牙三维模型重建 被引量:1
16
作者 谢妮娜 杨君君 +1 位作者 宋光泰 韩建国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9期818-820,824,共4页
目的:构建经由Micro-CT扫描的离体下颌第二乳磨牙的三维模型,并实现网络共享。方法:用MicroCT对离体下颌第二乳磨牙进行扫描并三维重建,获得整颗牙及不同结构的三维模型。结果:用此方法成功构建出下颌第二乳磨牙的三维模型,清晰展示出... 目的:构建经由Micro-CT扫描的离体下颌第二乳磨牙的三维模型,并实现网络共享。方法:用MicroCT对离体下颌第二乳磨牙进行扫描并三维重建,获得整颗牙及不同结构的三维模型。结果:用此方法成功构建出下颌第二乳磨牙的三维模型,清晰展示出此牙的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及牙髓的形态及上述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结论:经由Micro-CT高精度扫描后获取的三维模型填补了乳牙内部解剖资料稀缺的空白,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同时为儿童口腔医学的基础教学方式提出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二乳磨牙 microct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CRO-CT的乳前牙三维模型重建 被引量:1
17
作者 谢妮娜 杨君君 +1 位作者 宋光泰 韩建国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7期649-651,共3页
目的:利用Micro-CT对离体乳切牙和乳尖牙进行扫描和三维重建。方法:运用Micro-CT对标本牙进行扫描,结合Amira软件进行三维重建,获得标本牙不同结构的牙齿三维模型和数字图像。结果:用此方法成功构建出标本乳切牙和乳尖牙的三维模型,清... 目的:利用Micro-CT对离体乳切牙和乳尖牙进行扫描和三维重建。方法:运用Micro-CT对标本牙进行扫描,结合Amira软件进行三维重建,获得标本牙不同结构的牙齿三维模型和数字图像。结果:用此方法成功构建出标本乳切牙和乳尖牙的三维模型,清晰展示出标本牙不同结构在整体中的位置、层次和形态特点,摸索出一套对乳牙行之有效、快捷、准确的建模方法。结论:对乳牙多个牙位尤其是乳前牙的三维模型开展研究,填补了乳牙内部解剖资料稀缺的空白,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前牙 micro-ct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cro-CT扫描技术的低渗砂岩储层微观孔喉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洋 张凯 梁超 《能源与环保》 2017年第8期169-172,177,共5页
以Micro-CT扫描技术为基础的储层微观孔隙特征研究是油藏精细描述的首要内容,也是孔隙尺度提高采收率的必然选择。以Micro-CT扫描获取的全尺寸岩心三维数字图像为基础,通过高级图像处理算法,得出岩心切面孔隙率随切片位置的变化规律,整... 以Micro-CT扫描技术为基础的储层微观孔隙特征研究是油藏精细描述的首要内容,也是孔隙尺度提高采收率的必然选择。以Micro-CT扫描获取的全尺寸岩心三维数字图像为基础,通过高级图像处理算法,得出岩心切面孔隙率随切片位置的变化规律,整体考察了低渗砂岩储层天然岩心的宏观非均质性。为了详细描述岩心内部微观孔喉特征,对钻取的2 mm岩样精细扫描,利用最大球算法提取真实孔隙结构相等价的球棍模型,定量考察了孔喉半径、表面积、拓扑结构、有效孔隙度等的分布规律,形象展示了孤立孔隙、连通孔隙的空间分布。该研究可为数字岩石物理实验的应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ct扫描 微观孔隙特征 宏观非均质性 球棍模型 数字岩石物理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cro-CT图像的骨复合体素模型建模研究
19
作者 任丽 邱睿 +1 位作者 武祯 李君利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773-779,共7页
已建立的人体体素模型中,骨松质均采用均匀模型代替,使骨剂量的计算精度受到影响。目前国际上利用白种人骨松质的NMR、micro-CT图片开展了骨微观模型的建模及剂量学研究,但我国尚未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本文利用micro-CT成像,建立了基于... 已建立的人体体素模型中,骨松质均采用均匀模型代替,使骨剂量的计算精度受到影响。目前国际上利用白种人骨松质的NMR、micro-CT图片开展了骨微观模型的建模及剂量学研究,但我国尚未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本文利用micro-CT成像,建立了基于中国人骨松质的骨微观模型,同时与已建立的中国成年男性参考体素模型中的宏观骨模型相结合,建立了骨复合体素模型。利用该模型初步计算了骨盆骨小梁体源、骨小梁面源和红骨髓源对骨内膜的电子吸收分数。计算结果显示,基于中国人骨松质的骨微观模型计算的吸收分数曲线变化趋势与白种人的计算结果一致,最大差异分别为5.7%、1.4%和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ct 骨模型 体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羟色胺转运蛋白显像剂^(11)C-DASB的自动化合成及Micro PET/CT显像
20
作者 张晓军 刘健 +2 位作者 李云钢 田嘉禾 张锦明 《同位素》 CAS 2015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自动化合成5-羟色胺转运蛋白显像剂11 C-DASB并进行大鼠Micro PET/CT显像;方法:通过改变甲基化试剂、溶解前体溶剂及反应条件,得到优化的标记条件作为碳-11多功能合成模块的输入参数,进行自动化合成11 C-DASB,大鼠静脉注射11 C-DAS... 目的:自动化合成5-羟色胺转运蛋白显像剂11 C-DASB并进行大鼠Micro PET/CT显像;方法:通过改变甲基化试剂、溶解前体溶剂及反应条件,得到优化的标记条件作为碳-11多功能合成模块的输入参数,进行自动化合成11 C-DASB,大鼠静脉注射11 C-DASB 45 min后进行显像;结果:采用11 C-CH3-Triflate作为甲基化试剂,通入新配制的含1mg去甲基DASB前体的500μL DMSO溶液内,80℃下加热2min,标准率为63.7%,大鼠显像表明,11 C-DASB特异性的浓聚于SERT富集区域;结论:经优化,11 C-DASB自动化合成可得到较高产率,大鼠显像表明,其特异性浓聚于SERT富集区域,有望作为5-羟色胺转运蛋白显像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C-DASB 5-羟色胺转运蛋白 micro PET/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