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0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溶时效深冷复合处理对ZCuAl10Fe3Mn2合金微观组织和热疲劳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赵玲 刘光磊 +3 位作者 张思源 李茂军 刘简宁 李明辉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3-70,共8页
研究T6处理、深冷处理和T6+深冷处理对ZCuAl 10 Fe 3Mn 2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以及在室温至450℃下的热疲劳行为。通过XRD,OM,SEM,EDS对合金组织和裂纹形貌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T6+深冷复合处理工艺能够显著改善ZCuAl 10 Fe 3Mn 2... 研究T6处理、深冷处理和T6+深冷处理对ZCuAl 10 Fe 3Mn 2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以及在室温至450℃下的热疲劳行为。通过XRD,OM,SEM,EDS对合金组织和裂纹形貌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T6+深冷复合处理工艺能够显著改善ZCuAl 10 Fe 3Mn 2合金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与T6处理相比,其抗拉强度、硬度以及伸长率分别提高了7.28%,16.96%和23.53%;其α相进一步细化且分布更加均匀,位错密度增加,使得合金整体的组织均匀性、致密性更好。综合性能的提高也有效地提高了合金的热疲劳性能,其抗热应力和氧化腐蚀的能力增强。在相同冷热循环次数下,疲劳裂纹长度最短,裂纹生长速率最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CuAl 10 Fe 3Mn 2合金 T6处理 深冷处理 热疲劳 裂纹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ZCuAl8Mn13Fe3Ni2合金组织和性能研究
2
作者 皮自强 杜开平 +2 位作者 郑兆然 陈星 王晨 《有色金属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5-211,I0002,共8页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ZCuAl8Mn13Fe3Ni2合金基体上制备了ZCuAl8Mn13Fe3Ni2熔覆层,研究了激光熔覆工艺对熔覆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CuAl8Mn13Fe3Ni2熔覆层主要由以Cu为基的面心立方型固溶体α相,体心立方型固溶体β相,复杂立方型...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ZCuAl8Mn13Fe3Ni2合金基体上制备了ZCuAl8Mn13Fe3Ni2熔覆层,研究了激光熔覆工艺对熔覆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CuAl8Mn13Fe3Ni2熔覆层主要由以Cu为基的面心立方型固溶体α相,体心立方型固溶体β相,复杂立方型固溶体γ2相,金属间化合物κ相组成。当激光熔覆工艺参数为激光功率1600 W,扫描速率6 mm/s,送粉器转速2 r/min,气体流量3.5 L/min时,熔覆层平均显微硬度为273HV 0.2,腐蚀电流密度为3.73×10^(-3)mA/cm^(2),腐蚀电压为-0.271 V,在人工海水中的平均腐蚀速率为0.8372 g/cm^(3),其耐腐蚀性是ZCuAl8Mn13Fe3Ni2合金基体的9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ZCuAl8Mn13fe3Ni2 显微组织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掺杂TiO_(2)-Fe_(2)O_(3)/C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洁 张佳 +1 位作者 陈连喜 吕博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0-214,共5页
为寻找一种简便且具有良好孔结构的光催化剂合成路径,提升并拓宽其光催化应用范围,通过将N掺杂的双金属Ti-Fe MOFs在500℃的空气气氛中直接热解制备N掺杂TiO_(2)-Fe_(2)O_(3)/C纳米结构。获得的产物显示出独特的树枝状结构,且具有较大... 为寻找一种简便且具有良好孔结构的光催化剂合成路径,提升并拓宽其光催化应用范围,通过将N掺杂的双金属Ti-Fe MOFs在500℃的空气气氛中直接热解制备N掺杂TiO_(2)-Fe_(2)O_(3)/C纳米结构。获得的产物显示出独特的树枝状结构,且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良好的介孔结构。同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证实,在空气条件下煅烧后,衍生物仍保留了N和C成分。此外,将制备的N掺杂树枝状双金属结构多孔材料作为光催化剂用于降解亚甲基蓝(MB)染料。结果表明:N掺杂TiO_(2)-Fe_(2)O_(3)/C比N掺杂非Fe参与的TiO_(2)/C和非N非Fe掺杂TiO_(2)/C具有更好的光催化性能,且N掺杂TiO_(2)-Fe_(2)O_(3)/C对MB染料的有效降解率达到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基-MOFs Fe基-MOFs TiO_(2)-Fe_(2)O_(3)/C N掺杂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2+)掺杂聚阴离子型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4
作者 闫共芹 谢相飞 +3 位作者 蓝春波 赵卓凡 王晨 武桐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51-1959,共9页
以FeSO_(4)·7H_(2)O、MnSO_(4)·H_(2)O、NH_(4)H_(2)PO_(4)、CH_(3)COONa、一水合柠檬酸和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Mn^(2+)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包覆的聚阴离子型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_(4)Fe_(3–x)M... 以FeSO_(4)·7H_(2)O、MnSO_(4)·H_(2)O、NH_(4)H_(2)PO_(4)、CH_(3)COONa、一水合柠檬酸和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Mn^(2+)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包覆的聚阴离子型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_(4)Fe_(3–x)Mn_(x)(PO_(4))_(2)(P_(2)O_(7))/rGO(Mn_(x)-NFPP/rGO,x为Mn掺杂量,即Mn取代Fe的物质的量)。采用SEM、XRD、EDS、XPS对Mn_(x)-NFPP/rGO的微观形貌和结构成分进行了表征。通过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和电化学阻抗测试,考察了Mn^(2+)掺杂量对Mn_(x)-NFPP/rGO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Mn_(x)-NFPP/rGO的能带和态密度。结果表明,Mn^(2+)掺杂扩大了Na^(+)扩散通道,提高了Na^(+)扩散速率,但对材料的三维结构和形貌没有影响;Mn_(0.30)-NFPP/rGO表现出最优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在0.05 C倍率下具有131.2 mA·h/g的初始放电比容量,在2 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为91.9 mA·h/g;Mn^(2+)掺杂和rGO包覆有效提高了材料的放电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在1 C倍率下循环100圈后的比容量保持率为94%。Mn^(2+)的掺杂降低了材料价带与导带之间的带隙(3.128 eV),使价带中的电子更容易跃迁到导带,从而有利于提高Na^(+)的扩散动力学和本征电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2+)掺杂 Na_(4)Fe_(3)(PO_(4))_(2)P_(2)O_(7)/rGO 钠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储能机理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的表界面修饰改性及其产气抑制效应 被引量:1
5
作者 朱晓天 黄方鼎 +1 位作者 朱文昌 赵建庆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4-266,共13页
基于原子层沉积技术(ALD)制备TiO_(2)和Al_(2)O_(3)纳米层并结合高温热处理优化工艺,研究了异质氧化物双层表面包覆和晶格内双阳离子梯度掺杂的2种表界面修饰法对NaNi_(1/3)Fe_(1/3)Mn_(1/3)O_(2)(NFM)正极材料电化学储钠性能和热稳定... 基于原子层沉积技术(ALD)制备TiO_(2)和Al_(2)O_(3)纳米层并结合高温热处理优化工艺,研究了异质氧化物双层表面包覆和晶格内双阳离子梯度掺杂的2种表界面修饰法对NaNi_(1/3)Fe_(1/3)Mn_(1/3)O_(2)(NFM)正极材料电化学储钠性能和热稳定性的提升作用,以及其产气抑制效应。结果表明,在2.0~4.0V(vsNa/Na+)工作电压和1C(120mA·g^(-1))电流密度下,当容量达到第2次循环容量的60%时,经表面包覆的NFM@TiO2(10)@Al2O3(10)和表层晶格掺杂的NFM#Ti(35)#Al(10)正极材料(括号中数字对应ALD沉积的次数)分别能够循环319和358次,显著优于未修饰NFM材料(250次),同时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得的热失控温度分别提升了6.1和9.7℃。原位差分电化学质谱(DEMS)测试表明,表面包覆显著抑制了H2等主要气体成分的形成,而晶格掺杂避免了电解液的二次分解,这可能是由于电解液质子化和高电压下氧化分解等有害副反应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i_(1/3)Fe1/3Mn_(1/3)O_(2) 原子层沉积 TiO_(2)@Al_(2)O_(3)双层包覆 双阳离子共掺杂 原位产气机理 原位差分电化学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Mg改性γ-Al_(2)O_(3)复合吸附剂硒吸附性能研究
6
作者 谷梦瑶 郭士豪 +3 位作者 樊昊天 刘皓 陈娟 姚洪 《燃烧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5-442,共8页
通过浸渍法制备不同摩尔比的Fe/γ-Al_(2)O_(3)复合吸附剂及Mg/Al/Fe三元复合吸附剂,并在固定床上进行硒吸附实验.探讨400~700℃下Fe/γ-Al_(2)O_(3)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及H_(2)O浓度对两种吸附剂硒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0℃、8%H_(... 通过浸渍法制备不同摩尔比的Fe/γ-Al_(2)O_(3)复合吸附剂及Mg/Al/Fe三元复合吸附剂,并在固定床上进行硒吸附实验.探讨400~700℃下Fe/γ-Al_(2)O_(3)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及H_(2)O浓度对两种吸附剂硒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0℃、8%H_(2)O条件下,Fe/Al摩尔比为1∶10的吸附剂表现出最佳硒吸附性能,吸附量为10.968 mg/g,而Mg/Al/Fe吸附剂在20%H_(2)O条件下硒吸附性能最佳,吸附量为9.7606 mg/g.XPS结果显示,烟气中的SeO2与Mg/Al/Fe吸附剂表面的晶格氧结合,提高吸附剂表面的氧缺陷,从而改善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γ-Al_(2)O_(3)复合吸附剂 吸附性能 H_(2)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纳米Fe3O4与Fe3O4/TiO2复合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11
7
作者 梁翠芬 熊予莹 +1 位作者 初本莉 肖化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3-66,共4页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Fe3O4.TEM及XRD的测定结果表明制备了尖晶石型纳米Fe3O4,VSM结果显示样品具有超顺磁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了Fe3O4/TiO2复合材料,XRD和UV-Vis结果表明制备出双层封闭结构的复合粒子的光吸收带发生了较大...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Fe3O4.TEM及XRD的测定结果表明制备了尖晶石型纳米Fe3O4,VSM结果显示样品具有超顺磁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了Fe3O4/TiO2复合材料,XRD和UV-Vis结果表明制备出双层封闭结构的复合粒子的光吸收带发生了较大幅度的红移,并进入可见光区,同时吸收光强度也明显增大,这对开发日光型催化剂是十分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材料 共沉淀法 fe3O4 T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Cr3Si2Mn2NiNb钢中未溶相的热力学计算及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路妍 王军华 +3 位作者 苏杰 丁雅丽 杨卓越 谢刚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19,共6页
采用Thermo-Calc热力学软件模拟了30Cr3Si2Mn2NiNb钢奥氏体化时平衡相的演化规律以及非平衡态相的演化规律,研究了合金元素C,Mo,Nb和V对实验钢中未溶相的影响。通过SEM,XRD对30Cr3Si2Mn2NiNb钢淬火态组织进行实验观察及分析。结果表明... 采用Thermo-Calc热力学软件模拟了30Cr3Si2Mn2NiNb钢奥氏体化时平衡相的演化规律以及非平衡态相的演化规律,研究了合金元素C,Mo,Nb和V对实验钢中未溶相的影响。通过SEM,XRD对30Cr3Si2Mn2NiNb钢淬火态组织进行实验观察及分析。结果表明:常规奥氏体化处理后,钢中未溶相主要有富Nb的MC相及富Mo的M6C相;当奥氏体化温度高于950℃时,M6C相完全溶解,MC相显著减少;30Cr3Si2Mn2NiNb钢适宜的奥氏体化温度为950~1000℃。计算结果指出,C,Nb抑制MC未溶相的溶解,V,Mo促进MC未溶相的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Cr3Si2mn2NiNb钢 热力学计算 未溶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2O3纳米结构的简易合成与电化学性质(英文) 被引量:2
9
作者 赵丹 谭金山 +3 位作者 季倩倩 张进涛 赵修松 郭培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32-838,共7页
用简易的室温或水热方法制备出不同形貌的MnCO3微结构。经600℃热处理后,室温制备MnCO3转变成Mn2O3胶体片,而水热制备MnCO3样品则形成多孔Mn2O3纳米结构。然而,室温制备MnCO3经120℃热处理后形成Mn2O3晶相。制备样品经过XRD和SEM表征表... 用简易的室温或水热方法制备出不同形貌的MnCO3微结构。经600℃热处理后,室温制备MnCO3转变成Mn2O3胶体片,而水热制备MnCO3样品则形成多孔Mn2O3纳米结构。然而,室温制备MnCO3经120℃热处理后形成Mn2O3晶相。制备样品经过XRD和SEM表征表明,热处理MnCO3前驱物形成Mn2O3过程导致产物形貌与结构变化。其形成机理又通过TEM和FTIR进一步研究。Mn2O3纳米结构的电容性质通过循环伏安法表征,结果表明Mn2O3形貌与结构对其电容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2O3 MnCO3 水热合成 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胱氨酸和Cu^(2+)强化Fe^(3+)/H_(2)O_(2)体系处理焦化废水
10
作者 姜凤成 徐潇 +9 位作者 邱瑶 张传兵 王璐瑶 冯茜茜 王杰 孟红旗 冯智 郭发扬 李艳利 王明仕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87,共12页
针对水质复杂、毒性组分多且厌氧生物处理困难的焦化废水,该文采用半胱氨酸(Cys)和Cu^(2+)强化Fe^(3+)/H_(2)O_(2)体系进行处理,结合COD、挥发酚、BOD/COD(B/C)等指标分析对废水可生化性的提高效果。通过探究反应过程中Fe^(2+)/Fe^(3+)... 针对水质复杂、毒性组分多且厌氧生物处理困难的焦化废水,该文采用半胱氨酸(Cys)和Cu^(2+)强化Fe^(3+)/H_(2)O_(2)体系进行处理,结合COD、挥发酚、BOD/COD(B/C)等指标分析对废水可生化性的提高效果。通过探究反应过程中Fe^(2+)/Fe^(3+)含量、Cu^(2+)/Cu^(+)含量、H_(2)O_(2)和Cys的剩余量变化,以及活性物种的鉴定揭示了Fe^(3+)/Cu^(2+)/Cys/H_(2)O_(2)体系处理焦化废水的机理。结果表明:Cys和Cu^(2+)强化Fe^(3+)/H_(2)O_(2)体系处理后COD和挥发酚去除率相比于Fe^(3+)/H_(2)O_(2)体系分别提高了15.4%、13.6%,且药剂添加量越多,Fe^(3+)/Cu^(2+)/Cys/H_(2)O_(2)体系对焦化废水的处理效果越好;通过B/C的变化发现焦化废水的可生化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结合厌氧微生物处理后COD、挥发酚及毒性抑制物质的变化发现,焦化废水中以酚类为代表的生物毒害物质含量大幅度削减,可见Fe^(3+)/Cu^(2+)/Cys/H_(2)O_(2)体系可通过降低废水的毒性从而提高其可生化性;反应初期Cys将Fe^(3+)、Cu^(2+)迅速还原为Fe^(2+)、Cu^(+)并产生大量HO·攻击焦化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随着反应的进行,Cu^(2+)则通过与酚类污染物氧化降解产生的还原性中间产物快速反应,从而提高Fe^(3+)向Fe^(2+)还原的速率,进而进一步促进了Fe^(3+)/Cu^(2+)/Cys/H_(2)O_(2)体系对焦化废水的处理效果。该文证实了利用Cys和Cu^(2+)强化Fe^(3+)/H_(2)O_(2)体系处理焦化废水的可行性,揭示了强化机理,有利于后续生化处理的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 Cu^(2+) 半胱氨酸 芬顿氧化 焦化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痕量Fe(Ⅲ)条件下MXene/PMS控制腐殖酸-镉复合污染
11
作者 任乐晨 徐一航 +8 位作者 陈龙雨 张旭东 鲁旭康 李杰 胡学伟 李晨 宋浩然 赵群 田森林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102-3110,共9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在痕量Fe(Ⅲ)条件下,利用MXene/单过硫酸盐(PMS)体系同步控制HA-Cd复合污染方法.结果表明,腐殖酸存在下,过渡金属碳/氮氧化(MXene)材料对Cd^(2+)的吸附去除率从70%降低至48%,添加0.5μmol/L Fe(Ⅲ)和50μmol/L PMS能够将C... 本文提出了一种在痕量Fe(Ⅲ)条件下,利用MXene/单过硫酸盐(PMS)体系同步控制HA-Cd复合污染方法.结果表明,腐殖酸存在下,过渡金属碳/氮氧化(MXene)材料对Cd^(2+)的吸附去除率从70%降低至48%,添加0.5μmol/L Fe(Ⅲ)和50μmol/L PMS能够将Cd^(2+)的去除率提高到60%以上.PMS的添加量过多或不足均会抑制Cd^(2+)的去除.将Fe(Ⅲ)从1.0μmol/L降到0.3μmol/L会促进Cd^(2+)的去除.MXene材料的强还原性及其与金属离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触发了Fe(Ⅲ)/Fe(Ⅱ)循环并抑制了铁离子的水解,实现了中性条件下HA-Cd复合污染的高效去除.反应体系生成的活性物种主要为羟基自由基和硫酸根自由基.在西江原水背景条件下,该技术保持了良好的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3C2Tx Mxene CD 高级氧化 Fe(Ⅲ) 过一硫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法制备多孔纳米Fe3O4/SiO2复合磁性微球及性能 被引量:9
12
作者 伊希斌 沈晓冬 +1 位作者 崔升 李永梅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3-67,共5页
为了制备具有纳米多孔结构的磁性复合微球,采用正硅酸四乙酯(TEOS)和金属氯盐分别作为SiO2和铁氧体的前驱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将Fe3O4纳米颗粒分散于SiO2基体中的Fe3O4/SiO2磁性纳米复合微球,并用超临界干燥法对其进行干燥。利用X线衍... 为了制备具有纳米多孔结构的磁性复合微球,采用正硅酸四乙酯(TEOS)和金属氯盐分别作为SiO2和铁氧体的前驱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将Fe3O4纳米颗粒分散于SiO2基体中的Fe3O4/SiO2磁性纳米复合微球,并用超临界干燥法对其进行干燥。利用X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透射电镜(TEM)和振动试样磁场计(VSM)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合成的材料进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复合粒子包覆完好、性能优良、分散性良好,制备颗粒的粒径为30 nm,比饱和磁化强度为84.09 A.m2/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fe3O4/SiO2 复合气凝胶颗粒 超临界干燥 磁性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ω相对Ti10V2Fe3Al合金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士凯 余魏 +2 位作者 廖志谦 闫飞昊 王美姣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10期387-392,共6页
采用透射电镜和金相显微镜等分析方法,研究Ti10V2Fe3Al合金ω相的形成规律和ω相对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采用双重退火制度时,第一退火温度高于相变点或第二退火温度低于再结晶温度时,有大量ω相析出,此时合金的强度较高,但塑性... 采用透射电镜和金相显微镜等分析方法,研究Ti10V2Fe3Al合金ω相的形成规律和ω相对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采用双重退火制度时,第一退火温度高于相变点或第二退火温度低于再结晶温度时,有大量ω相析出,此时合金的强度较高,但塑性非常差,无法满足使用要求;同时,在采用单重热处理制度的条件下,当处理温度高于相变点时,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ω相析出迹象越明显,合金的塑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10V2fe3Al钛合金 Ω相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负载型光催化材料TiO2/Fe3O4的制备、改性及表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明洁 李学光 白路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1-416,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核-壳式结构的TiO2/Fe3O4负载型光催化剂,并对其进行中间层改性,制备出TiO2/SiO2/Fe3O4光催化材料.研究了pH等制备条件对TiO2/Fe3O4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并对比了改性前后降解甲基橙的光催化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仪(X...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核-壳式结构的TiO2/Fe3O4负载型光催化剂,并对其进行中间层改性,制备出TiO2/SiO2/Fe3O4光催化材料.研究了pH等制备条件对TiO2/Fe3O4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并对比了改性前后降解甲基橙的光催化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FT-IR)、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改性前后颗粒的磁性能、晶相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磁性负载光催化剂TiO2/Fe3O4和TiO2/SiO2/Fe3O4均为超顺磁性,且光催化性能较高,在1 h内甲基橙脱色率达90%以上,其降解反应均属于一级动力学反应;SiO2中间层的引入可显著提高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光催化速率和循环使用的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 TIO2 SIO2 磁性 光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Fe3+对过氧化氢热分解爆炸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惠平 顾兰云 +2 位作者 朱鹏 刘章蕊 周波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54-557,共4页
采用加速量热仪(ARC)对含微量Fe3+的30%H2O2进行热危险性分析,并与30%H2O2的热分解过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微量Fe3+的存在对H2O2的分解有一定的催化作用,能降低其低温分解活化能,使其在较低温度下发生缓慢的分解反应,从而导致H2O2浓度... 采用加速量热仪(ARC)对含微量Fe3+的30%H2O2进行热危险性分析,并与30%H2O2的热分解过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微量Fe3+的存在对H2O2的分解有一定的催化作用,能降低其低温分解活化能,使其在较低温度下发生缓慢的分解反应,从而导致H2O2浓度逐渐降低,并使随后的绝热自分解反应变慢、完全分解时间变长、分解过程中产生的压升速率和温升速率变低。但是,在相同绝热分解温度下,含微量Fe3+的H2O2分解压力高于纯H2O2的分解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O2 fe3+ 加速量热仪 绝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2+)/Fe^(3+)-MOF在三维电芬顿体系中对活性艳蓝X-BR的降解
16
作者 董鹏波 杨帆 贾丽霞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39,共5页
为提高铁基金属有机骨架(MOFs)MIL-88B(Fe)作为三维电极在电芬顿(3D/EF)体系中对活性染料的降解效果,采用溶剂热法制备Fe^(2+)/Fe^(3+)-MOF,并将其用于活性艳蓝X-BR的降解处理。研究结果表明:以Fe^(2+)/Fe^(3+)-MOF为三维电极,在优化的... 为提高铁基金属有机骨架(MOFs)MIL-88B(Fe)作为三维电极在电芬顿(3D/EF)体系中对活性染料的降解效果,采用溶剂热法制备Fe^(2+)/Fe^(3+)-MOF,并将其用于活性艳蓝X-BR的降解处理。研究结果表明:以Fe^(2+)/Fe^(3+)-MOF为三维电极,在优化的降解条件下,活性艳蓝X-BR染色废水的去除率和TOC去除率分别为100%和71.1%,并且在pH 3~7内均表现出高效的活性染料降解性能,拓宽了电芬顿工艺pH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降解 三维电极 芬顿 铁基金属有机框架 活性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Fe3+-TiO2改性聚乙烯醇基紫胶复合涂膜材料工艺优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龙门 章建浩 +2 位作者 蔡华珍 马磊 宋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57,共8页
以新型纳米Fe3+-TiO2、紫胶、琥珀酸单甘油酯(succinylated monoglycerides,SMG)添加量为影响因素,对乳化紫胶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溶液体系改性,以成膜透湿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试验方法优化复合膜制备工艺,并对复合膜抑菌... 以新型纳米Fe3+-TiO2、紫胶、琥珀酸单甘油酯(succinylated monoglycerides,SMG)添加量为影响因素,对乳化紫胶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溶液体系改性,以成膜透湿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试验方法优化复合膜制备工艺,并对复合膜抑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紫胶协同纳米Fe3+-TiO2交联改性PVA能显著降低PVA基膜材料的透湿率(P<0.05);复合膜中紫胶添加量与纳米Fe3+-TiO2及SMG添加量对成膜透湿率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以复合膜透湿率为指标的回归优化结果:纳米Fe3+-TiO2添加量9.18 mg/100 m L、紫胶添加量1.33 g/100 m L、SMG添加量0.92 g/100 m L,此时成膜透湿率为(392.43±8.37)g/(m2·24 h),比PVA单膜降低了60%以上;复合膜在可见光催化反应180 min后,与PVA单膜相比,沙门氏菌和李斯特菌的活菌数量分别降低1.8(lg(CFU/m L))和1.6(lg(CFU/m L)),说明纳米Fe3+-TiO2改性PVA基紫胶复合涂膜材料能赋予其可见光催化靶向抑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fe3+-TiO2 聚乙烯醇 紫胶 成膜透湿率 光催化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Al/Al_(2)O_(3)阻氚涂层氧化膜相变的稀土效应研究
18
作者 冯凡 袁晓明 张建通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209-215,共7页
目的探究稀土掺杂对Fe-Al/Al_(2)O_(3)复合涂层的微观特征、氧化动力学以及相变过程的影响,提升阻氚性能。方法采用包埋渗铝法在基体上分别沉积稀土改性与未经稀土改性的Fe-Al涂层,随后原位氧化制备了Fe-Al/Al_(2)O_(3)复合涂层。开展... 目的探究稀土掺杂对Fe-Al/Al_(2)O_(3)复合涂层的微观特征、氧化动力学以及相变过程的影响,提升阻氚性能。方法采用包埋渗铝法在基体上分别沉积稀土改性与未经稀土改性的Fe-Al涂层,随后原位氧化制备了Fe-Al/Al_(2)O_(3)复合涂层。开展热重分析实验,通过掠入射X射线衍射(GI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观察氧化铝涂层结构和组织形貌在工艺温度下的演变规律。结果经稀土改性的Fe-Al/Al_(2)O_(3)复合涂层与基体结合良好,未出现孔洞和裂纹,Fe-Al层厚度约为17.0μm,氧化膜厚度约为200 nm;未经改性的涂层则出现明显裂纹,Fe-Al层厚度约为12.8μm。氧化动力学曲线表明,稀土改性Fe-Al层存在2个氧化阶段,Ⅰ阶段的氧化速率为3.78×10^(-14)g^(2)/(cm^(4)·s),Ⅱ阶段的氧化速率为2.72×10^(-15)g^(2)/(cm^(4)·s),二者均高于未经稀土改性Fe-Al层的氧化速率2.18×10^(-15) g^(2)/(cm^(4)·s)。改性样品经约180 min氧化后,氧化膜内开始形成α-Al_(2)O_(3)相;当氧化时间延长至4h,γ-Al_(2)O_(3)相已完全转化为单一α-Al_(2)O_(3)相。未改性样品氧化膜在同等氧化条件下,始终维持单一的γ-Al_(2)O_(3)相,未发生γ至α的相转变。结论稀土元素掺杂能够优化涂层与基体的结合特性,通过动态偏析、缺陷结构优化、电子态调制等机制协同提高Fe-Al层表面Al_(2)O_(3)的生长速率,在较低温条件下促进Al_(2)O_(3)发生相变,增加α-Al_(2)O_(3)相的比例,提高涂层阻氚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改性 Fe-Al/Al_(2)O_(3)复合涂层 阻氚涂层 α-Al_(2)O_(3) 氧化动力学 相变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膜扩散法鉴定溶液中的Fe3+和Fe2+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琼 李猛 +1 位作者 张恒强 周白雪 《化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3-55,共3页
介绍了液膜扩散法鉴定溶液中存在的Fe3+和Fe2+。鉴于不同浓度的Fe3+、Fe2+与不同的鉴定试剂反应呈现不同的现象,通过不同反应体系的"比邻式"或"同心圆"的自然扩散实验,得出一定实验条件下Fe3+、Fe2+与不同鉴定试剂反应的最佳... 介绍了液膜扩散法鉴定溶液中存在的Fe3+和Fe2+。鉴于不同浓度的Fe3+、Fe2+与不同的鉴定试剂反应呈现不同的现象,通过不同反应体系的"比邻式"或"同心圆"的自然扩散实验,得出一定实验条件下Fe3+、Fe2+与不同鉴定试剂反应的最佳浓度比,可以鲜明、准确地对Fe3+、Fe2+进行鉴定,由此为中学化学实验中其他常见阳离子的鉴定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膜扩散 fe3+和Fe2+ 离子鉴定 实验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3O4-MnO2复合材料催化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磊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74-479,共6页
综述了Fe3O4-MnO2复合材料催化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介绍了Fe3O4-MnO2复合材料的负载方式,总结了Fe3O4-MnO2复合材料在催化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方面的应用。同时,阐述了Fe3O4-MnO2复合材料催化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机理。指出:F... 综述了Fe3O4-MnO2复合材料催化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介绍了Fe3O4-MnO2复合材料的负载方式,总结了Fe3O4-MnO2复合材料在催化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方面的应用。同时,阐述了Fe3O4-MnO2复合材料催化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机理。指出:Fe3O4-MnO2复合材料未来的研发方向是实现负载方式的多样性和提高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制备出形貌多样、结晶性能好、稳定性高、经济性好、功能多样的Fe3O4-MnO2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MnO2复合材料 催化降解 有机污染物 机理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