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g_2Si_(0.4)Sn_(0.6)超微粉体的制备及机理研究
1
作者 杨梅君 童吉楚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708-3711,共4页
以高纯Mg,Si,Sn粉为原料,采用固相反应合成方法制备得到单相Mg_2Si_(0.4)Sn_(0.6)固溶体粉体,再采用机械球磨的方法对粉体进行细化。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不同工艺条件下球磨后的粉体进行形貌及物相分析,研究Mg_2Si_(... 以高纯Mg,Si,Sn粉为原料,采用固相反应合成方法制备得到单相Mg_2Si_(0.4)Sn_(0.6)固溶体粉体,再采用机械球磨的方法对粉体进行细化。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不同工艺条件下球磨后的粉体进行形貌及物相分析,研究Mg_2Si_(0.4)Sn_(0.6)固溶体球磨过程中颗粒尺寸及组分的变化,认为球磨转速为370 r/min,20∶1的球料比,以正己烷为球磨介质,选用WC材质的球磨罐和硬质球,球磨时间30 h,可以得到颗粒尺寸为4~5μm左右的单相Mg_2Si_(0.4)Sn_(0.6)粉体。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氧化现象加剧,固溶体出现分相,出现Mg O和Sn的衍射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2si0.4sn0.6固溶体 热电材料 球磨 分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对Mg-3Sn-1.5Al-1Zn-1.2Si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建新 高爱华 张洪良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2659-2662,共4页
在熔炼过程中以单质形式加入Sb,研究了0~1.8%(质量分数,下同)范围内不同含量的Sb对Mg-3Sn-1-5Al-1Zn-1.2Si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b能与Mg基体优先生成Mg3Sb2相,加入1.0%的Sb对Mg2Si相的汉字状结构变质... 在熔炼过程中以单质形式加入Sb,研究了0~1.8%(质量分数,下同)范围内不同含量的Sb对Mg-3Sn-1-5Al-1Zn-1.2Si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b能与Mg基体优先生成Mg3Sb2相,加入1.0%的Sb对Mg2Si相的汉字状结构变质作用显著,Mg2Si中的Si能与Sn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富Sn的Mg2(Si,Sn)。随着Sb的增加,铸态合金和挤压态合金的延伸率逐渐减小,而抗拉强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塑性和强度的最佳配合点约为1.0%,Sb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改善Mg-3Sn-1-5Al-1Zn-1.2Si合金的耐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Sb添加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Mg2(Si Sn)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5Sn-1Si铸态合金的相组成及其演化过程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高爱华 王福荣 张建新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90-92,95,共4页
以Mg-5Sn-1Si铸态合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合金的相组成及其演化过程。结果表明:Mg-Sn-Si合金中有五种相,分别是基体α-Mg,二元相Mg_2Si、Mg_2Sn,三元相Mg_2(Si,Sn)、Mg_2(Sn,Si);Sn对改善Mg_2Si的汉字状结构有关键作用,Sn含量增加会引起M... 以Mg-5Sn-1Si铸态合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合金的相组成及其演化过程。结果表明:Mg-Sn-Si合金中有五种相,分别是基体α-Mg,二元相Mg_2Si、Mg_2Sn,三元相Mg_2(Si,Sn)、Mg_2(Sn,Si);Sn对改善Mg_2Si的汉字状结构有关键作用,Sn含量增加会引起Mg_2(Si,Sn)或Mg_2(Sn,Si)相的数量增加;高温下合金以Mg_2Si为母体,生成Si含量较高的Mg_2(Si,Sn)复合相,低温下合金以Mg_2Sn为母体,生成Sn含量较高的Mg_2(Sn,Si)复合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5-Sn-1Si镁合金 合金相 Mg2(Si Sn) 组织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Sb双掺杂Mg_2(Si,Sn)合金的热电性能 被引量:3
4
作者 余冠廷 忻佳展 +1 位作者 朱铁军 赵新兵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0-314,共5页
Mg_2(Si,Sn)合金热电材料具有成本低廉、环境友好等优点,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中温区热电材料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在Mg_2(Si,Sn)基材料中掺杂大剂量Sb可诱发Mg空位,从而有效降低材料的热导率,但同时Seebeck系数也会降低。研究采用高温熔炼... Mg_2(Si,Sn)合金热电材料具有成本低廉、环境友好等优点,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中温区热电材料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在Mg_2(Si,Sn)基材料中掺杂大剂量Sb可诱发Mg空位,从而有效降低材料的热导率,但同时Seebeck系数也会降低。研究采用高温熔炼及真空热压法成功合成了Mg_(2.12-y)Si_(0.4)Sn_(0.5)Sb_(0.1)Zn_y(y=0~0.025)试样,通过在大剂量Sb掺杂的Mg_2(Si,Sn)基材料中添加Zn元素,研究了大剂量Sb和微量Zn双掺杂对材料电声输运特性的综合影响。研究结果表明,Zn-Sb双掺杂可通过有效抑制材料电子热导率的方法大幅降低Mg_2(Si,Sn)合金材料的总热导率,与此同时明显提高掺Zn试样的塞贝克系数以弥补其电导率的损失,维持材料较为优异的电学性能。最终,热导率的大幅优化及电学性能的维持实现了材料综合热电性能的显著提升,其中,成分为Mg_(2.095)Si_(0.4)Sn_(0.5)Sb_(0.1)Zn_(0.025)的材料在823 K下热电优值ZT达到1.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材料 Mg2(Si Sn)合金 Zn-Sb双掺杂 热电优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2(Si,Sn)基热电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鑫 谢辉 +1 位作者 杨宾 李双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43-47,共5页
热电材料又称温差电材料,是利用固体中载流子和声子的输运及其相互作用实现热电相互转换的新型功能材料。热电材料可以将太阳辐射、工业废热、汽车尾气余热等转换成电能,对缓解污染和能源压力有重要意义。此外,热电制冷器件也具有低噪... 热电材料又称温差电材料,是利用固体中载流子和声子的输运及其相互作用实现热电相互转换的新型功能材料。热电材料可以将太阳辐射、工业废热、汽车尾气余热等转换成电能,对缓解污染和能源压力有重要意义。此外,热电制冷器件也具有低噪音、无污染、体积小和反应灵敏等压缩机制冷所不具备的优点,近年来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材料的热电转换性能通过热电优值ZT表征,如何提高热电转换效率(即提高ZT值)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作为最具潜质的中温区热电材料之一,Mg 2(Si,Sn)基热电材料由于其低廉的成本和无毒无害等优点,过去十几年被广泛研究。近年来,研究者们尝试了多种方法(如高频感应熔炼、固相反应加热压烧结、两步固相反应加放电等离子烧结和快速凝固加等离子活化烧结等)来获得高质量的Mg 2(Si,Sn)块体。除此之外,研究者们还利用能带工程、单元素和双元素掺杂等方法来进一步提高材料的ZT值,这些方法可以使合金的ZT值从0.5提高到1.55。但是这类基于固相反应加烧结来制备纳米级晶粒块体材料的方法存在反应不完全和服役过程中晶粒易发生长大等问题。而且由于Mg元素极高的化学活泼性和挥发性,以及组成合金的各元素之间较大的熔点差,给熔炼法制备Mg 2(Si,Sn)块体材料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极大地限制了材料热电性能的优化。因此,如何制备高质量的Mg 2(Si,Sn)块体材料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综述了Mg 2(Si,Sn)基热电材料制备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能带工程和掺杂元素的选择等ZT值优化途径,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本文提出采用材料定向凝固方法制备Mg 2(Si,Sn)单晶材料,并利用单晶各向异性来优化其热电性能,此方法有望解决纳米级晶粒块体材料服役过程中出现晶粒长大而导致的性能恶化问题,同时为此类合金热电材料的性能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凝固 热电材料 Mg2(Si Sn) 能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金属Mg相的Mg_(2)(Sn,Si)薄膜的微观结构与热电性能
6
作者 冉丽阳 宋贵宏 +4 位作者 陈雨 杨爽 胡方 吴玉胜 尤俊华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215-6223,共9页
利用高真空磁控溅射设备,采用Mg-Sn-Si合金靶材和纯Mg靶进行顺序沉积,在表面含有500 nm厚氧化硅的单晶Si(100)衬底上制备了不同Mg含量的Mg-Sn-Si薄膜。沉积Mg-Sn-Si薄膜的相组成、化学成分、表面和横截面形貌和热电性能被系统的测量、... 利用高真空磁控溅射设备,采用Mg-Sn-Si合金靶材和纯Mg靶进行顺序沉积,在表面含有500 nm厚氧化硅的单晶Si(100)衬底上制备了不同Mg含量的Mg-Sn-Si薄膜。沉积Mg-Sn-Si薄膜的相组成、化学成分、表面和横截面形貌和热电性能被系统的测量、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Mg-Sn-Si薄膜由Mg_(2)(Sn,Si)固溶体和金属Mg相组成。随着金属Mg相含量的增多,沉积薄膜载流子浓度升高,迁移率降低。沉积薄膜的电导率随着金属Mg相含量的增多而增大,而Seebeck系数降低。沉积薄膜的金属Mg相含量增加,虽然电导率增加,但因Seebeck系数急剧下降,最终导致功率因子下降。在所研究的金属Mg含量范围内,Mg_(2)(Sn,Si)固溶体薄膜含有部分金属Mg相,对提高复合薄膜的功率因子是不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材料 Mg_(2)(Sn Si)/Mg复合薄膜 SEEBECK系数 载流子浓度 迁移率 功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Li_2Mg_(0.15)Mn_(0.4)Co_(0.45)SiO_4/C cath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7
作者 胡传跃 郭军 +2 位作者 李四军 彭秧锡 文瑾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7期1791-1795,共5页
The synthesis,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Li2Mg0.15Mn0.4Co0.45SiO4/C cathode material were studied. The Li2Mg0.15Mn0.4Co0.45SiO4/C solid solution with orthorhombic unit cell (space group Pmn21) was synthesized suc... The synthesis,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Li2Mg0.15Mn0.4Co0.45SiO4/C cathode material were studied. The Li2Mg0.15Mn0.4Co0.45SiO4/C solid solution with orthorhombic unit cell (space group Pmn21) was synthesized successfully by combination of wet process and solid-state reaction at high temperature, and its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was investigated primarily. Li2Mg0.15Mn0.4Co0.45SiO4/C composite materials deliver a charge capacity of 302 mA-h/g and a discharge capacity of 171 mA.h/g in the first cycle. The discharge capacity is stabilized at about 100 mA-h/g after 10 cycles at a current density of 10 mA/g in the voltage of 1.5-4.8 V vs Li/Li^+. The results show that Mg-substitution for the Co ions in Li2Mn0.4Co0.6SiO4 improves the stabilization of initial structure and the electrochemical n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 ion battery Li2Mg0.15Mn0.4Co0.45Si04/C cathode material SYNTHE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