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4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gCo_(2)O_(4)@Ni(OH)_(2)纳米针的制备及其超电性能研究
1
作者 倪航 胡谭伟 +4 位作者 唐梦凡 丁悦 田玉 朱小龙 郑广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32-7138,共7页
采用水热和电沉积方法成功合成出超级电容器MgCo_(2)O_(4)@Ni(OH)_(2)(MCON)电极材料。在导电基底泡沫镍上,絮状的Ni(OH)_(2)包覆着针状的MgCo_(2)O_(4),改善了母体材料的结构,构成了有效的电连接,从而增强导电性能。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 采用水热和电沉积方法成功合成出超级电容器MgCo_(2)O_(4)@Ni(OH)_(2)(MCON)电极材料。在导电基底泡沫镍上,絮状的Ni(OH)_(2)包覆着针状的MgCo_(2)O_(4),改善了母体材料的结构,构成了有效的电连接,从而增强导电性能。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该MCON表现出优秀的电化学性能,其在1 mA/cm^(2)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高达2635.4 F/g,容量提高了72.4%,且以14 mA/cm^(2)循环1000周次后比电容保持原有容量的91.2%。将MCON与活性炭分别以正极和负极组装成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其在电流密度1 A/g下,比电容达91.8 F/g。另外,该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在功率密度为2.1 kW/kg下,能量密度为28.7 Wh/kg,同时点亮红色发光二极管时长高达25 min。研究结果表明设计复合材料拥有较强的储能能力,适合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mgCo_(2)O_(4)@Ni(oh)_(2) 比电容 非对称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SO_4·5Mg(OH)_2·3H_2O的水热合成及反应时间对其形貌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8
2
作者 朱黎霞 岳涛 +1 位作者 高世杨 夏树屏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9-102,共4页
Both whisker and nanometer MgSO4·5Mg(OH)2·3H2O(MOS) were prepared by hydrothermal method at 140℃for different times, using NaOH and MgSO4·7H2O as raw materials. The MgSO4·5Mg(OH)2·3H2O part i... Both whisker and nanometer MgSO4·5Mg(OH)2·3H2O(MOS) were prepared by hydrothermal method at 140℃for different times, using NaOH and MgSO4·7H2O as raw materials. The MgSO4·5Mg(OH)2·3H2O part ic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powder X ray diffraction(XRD),thermal analysis(TGA DSC), infrared spectroscopy(FT IR),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SEM)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TEM). The size distribution in whisker like and nanocrystalline materials arein the range of 10~50μm and 10~20nm respectively. The whisker MOS is metastable phase in MgSO4 NaOH H2O system at 140℃,whereas nanometer MOS is stable ph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so4·5mg(oh)2·3H2O 水热合成 反应时间 形貌 硫氧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晶MgSO_4·5Mg(OH)_2·3H_2O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6
3
作者 岳涛 高世扬 +1 位作者 朱黎霞 夏树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790-1791,共2页
Nanocrystalline MgSO\-4·5Mg(OH)\-2·3H\-2O were prepared by the hydrothermal reaction at 140 ℃ for 24 h. Nanoparticle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FTIR, TG, DSC, XRD and TEM.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nano... Nanocrystalline MgSO\-4·5Mg(OH)\-2·3H\-2O were prepared by the hydrothermal reaction at 140 ℃ for 24 h. Nanoparticle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FTIR, TG, DSC, XRD and TEM.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nanocrystalline is in the range of 10\20 nm, the mean size is 16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 mgso4·5mg(oh)2·3H2O 合成 表征 水热反应 硫酸镁 氢氧化镁 塑料 补强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氮空位g-C_(3)N_(4)/Cu_(2)(OH)_(2)CO_(3)异质结的构建及广谱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的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梁红玉 王斌 陆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6-21,共6页
本研究设计了一款不含贵金属、宽光谱响应的氮空位异质结催化剂g-C_(3)N_(4)/Cu_(2)(OH)_(2)CO_(3)(VCN/Cu),并考察了其对罗丹明B(RhB)的光催化降解性能。采用扫描电镜/透镜(SEM/TEM)、X射线衍射光谱(XRD)、X光电子能谱(XPS)、荧光光谱(... 本研究设计了一款不含贵金属、宽光谱响应的氮空位异质结催化剂g-C_(3)N_(4)/Cu_(2)(OH)_(2)CO_(3)(VCN/Cu),并考察了其对罗丹明B(RhB)的光催化降解性能。采用扫描电镜/透镜(SEM/TEM)、X射线衍射光谱(XRD)、X光电子能谱(XPS)、荧光光谱(PL)等分析手段对产物形貌、结构、元素能态等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VCN/Cu异质结催化剂对250~1800 nm的光均有较强吸收。VCN/Cu光催化降解RhB最大反应速率常数达到0.052 min^(-1),分别是Cu_(2)(OH)_(2)CO_(3)和g-C_(3)N_(4)的12.7倍和5.8倍,且具有优异的光催化稳定性。Cu_(2)(OH)_(2)CO_(3)一方面作为红外光吸收材料,提高了对太阳光全光谱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与VCN构成异质结,提高了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效率,同时VCN上的氮空位强化了对光生电子的捕获、对氧的吸附及还原作用。此外,本研究还考察了VCN/Cu异质结催化剂光催化降解RhB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相氮化碳 碱式碳酸铜 有机染料 氮空位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牺牲法合成氮空位g-C_(3)N_(4)/Cu_(2)(OH)_(2)CO_(3)异质结及其广谱光固氮性能
5
作者 梁红玉 王斌 +1 位作者 陆光 商丽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2-67,共6页
本研究采用原位自牺牲法合成了N空位掺杂的g-C_(3)N_(4)/Cu_(2)(OH)_(2)CO_(3)(VCN/Cu)异质结催化剂,该催化剂体现出优异的可见-近红外宽光谱驱动性。实验结果表明,g-C_(3)N_(4)与Cu_(2)(OH)_(2)CO_(3)之间的电荷迁移遵循“Z”型机制。... 本研究采用原位自牺牲法合成了N空位掺杂的g-C_(3)N_(4)/Cu_(2)(OH)_(2)CO_(3)(VCN/Cu)异质结催化剂,该催化剂体现出优异的可见-近红外宽光谱驱动性。实验结果表明,g-C_(3)N_(4)与Cu_(2)(OH)_(2)CO_(3)之间的电荷迁移遵循“Z”型机制。氮空位的存在抑制了电荷载流子的重组,降低了界面电荷转移的能量屏障,对N 2和O_(2)的吸附和活化激发了固氮还原反应的进行,并提供了更多的反应活性位点。体系中甲醇作为空穴清除剂时O_(2)的添加对制备的催化剂的光固氮性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50%O_(2)和50%N_(2)混合气氛下VCN/Cu异质结催化剂的铵离子产率高达14.52 mg·L^(-1)·h^(-1)·g^(-1),是纯N 2气氛下的2.7倍,且按照“三线”光固氮机理运行。本研究为低耗、绿色环保固氮工艺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相氮化碳 碱式碳酸铜 光催化固氮 氮空位 自牺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浸泡再生混凝土Mg^(2+)-SO_(4)^(2-)-Cl^(-)复合盐侵蚀耐久性损伤特征与机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家滨 范一杰 +2 位作者 牛荻涛 王宇 张凯峰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91,共13页
为系统研究与揭示西北地区部分掩埋再生混凝土(RAC)结构耐久性损伤特征与机制,以浓度为20%的复合盐溶液为侵蚀介质,开展了14种掺辅助胶凝材料RAC部分浸泡于复合盐溶液的耐久性试验,综合分析RAC动弹性模量、宏观与微观形貌、侵蚀产物物... 为系统研究与揭示西北地区部分掩埋再生混凝土(RAC)结构耐久性损伤特征与机制,以浓度为20%的复合盐溶液为侵蚀介质,开展了14种掺辅助胶凝材料RAC部分浸泡于复合盐溶液的耐久性试验,综合分析RAC动弹性模量、宏观与微观形貌、侵蚀产物物相组成与相对含量的经时变化规律。部分浸泡RAC沿纵向高度分为饱和区、气-液两相界面区、水分传输区及干燥区。侵蚀初期气-液两相界面区损伤程度高于饱和区;侵蚀中后期饱和区的损伤持平或超过气-液两相界面区,水分传输区损伤初现。饱和区侵蚀状态由初期的化学侵蚀转变为中后期的化学-物理双重侵蚀,气-液两相界面区在侵蚀期间均呈现出化学-物理双重侵蚀。化学侵蚀产物为水镁石、硬石膏/石膏、钙矾石、Friedel盐及碱式氯化镁;物理结晶盐包含氯镁石、白钠镁矾、氯化钠、水合硫酸镁、Na_(2)SO_(4)及芒硝,各侵蚀产物与结晶盐的相对含量均随浸泡时间延长而改变。侵蚀后期,Na_(2)SO_(4)和芒硝相互转化使RAC物理力学性能急速退化。粉煤灰-矿渣复掺RAC抗侵蚀性能整体较好,粉煤灰-硅灰复掺最差,后者在浸泡时间180 d时抗压强度损失率高于60%。矿渣-硅灰-偏高岭土三掺RAC耐久性显著高于粉煤灰-矿渣-偏高岭土三掺,后者在侵蚀180 d时已经溃散。四掺辅助胶凝材料RAC性能衰减速度均匀,但抗侵蚀性能仍处于较低水平,相同浸泡时间下,其耐久性指标均与粉煤灰-矿渣复掺RAC差距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mg^(2+)-SO_(4)^(2-)-Cl^(-)侵蚀 部分浸泡 耐久性退化特征 耐久性退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反应合成MgAl_(2)O_(4)多孔纤维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昕悦 许晴 +4 位作者 朱欣欣 周瑞琪 段红娟 张海军 李少平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0-194,共5页
MgAl_(2)O_(4)纤维的主要制备方法为气相法,但该方法存在反应温度高、制备成本高以及产率低等问题。将碱式硫酸镁晶须作为模板,分别与铝溶胶或α-Al_(2)O_(3)微粉混合,通过固相反应制备了MgAl_(2)O_(4)多孔纤维,研究了热处理温度(1000、... MgAl_(2)O_(4)纤维的主要制备方法为气相法,但该方法存在反应温度高、制备成本高以及产率低等问题。将碱式硫酸镁晶须作为模板,分别与铝溶胶或α-Al_(2)O_(3)微粉混合,通过固相反应制备了MgAl_(2)O_(4)多孔纤维,研究了热处理温度(1000、1100和1300℃)和保温时间(3、10 h)以及铝源(铝溶胶和α-Al_(2)O_(3)微粉)对MgAl_(2)O_(4)多孔纤维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α-Al_(2)O_(3)微粉相比,以铝溶胶为铝源时,纤维中MgAl_(2)O_(4)生成量更高;2)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Al_(2)O_(3)与MgO逐渐反应完全,MgAl_(2)O_(4)的生成量不断增加,MgAl_(2)O_(4)多孔纤维上有小而均匀的纳米孔;3)最佳制备工艺是以铝溶胶为铝源,在1300℃保温3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式硫酸镁晶须 铝溶胶 mgAl_(2)O_(4) 多孔纤维 固相反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酸修饰的CuBi_(2)O_(4)/Mg-CuBi_(2)O_(4)同质结光阴极用于高效光电化学转化 被引量:1
8
作者 方文诚 刘东 +2 位作者 张莹 冯浩 李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6-97,共2页
CuBi_(2)O_(4)作为最有前景的光阴极材料之一,其理论光电流密度可达20 mA·cm^(-2)。然而,在实际光电化学反应中,由于光生载流子复合严重,实际的光电流密度相较于理论值仍然存在显著差异。一般而言,光电化学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 CuBi_(2)O_(4)作为最有前景的光阴极材料之一,其理论光电流密度可达20 mA·cm^(-2)。然而,在实际光电化学反应中,由于光生载流子复合严重,实际的光电流密度相较于理论值仍然存在显著差异。一般而言,光电化学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光生载流子的高效分离和传输,以及快速的反应动力学。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种多金属氧酸盐(多酸)修饰的CuBi_(2)O_(4)/MgCuBi_(2)O_(4)同质结光阴极。系统考虑了光阴极体相和界面的载流子传输:首先,通过CuBi_(2)O_(4)/Mg-CuBi_(2)O_(4)同质结中所构造的内建电场实现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定向转移;另外,多酸助催化剂Ag6[P_(2)W_(18)O_(62)](AgP_(2)W_(18))在反应过程中可被还原,进而可被用作质子存储载体,可在抑制载流子复合的同时促进界面光电化学反应。这种协同作用可在促进体相-界面载流子传输的同时解决界面缓慢反应动力学这一瓶颈。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光阴极实现了出色的光电化学性能,在0.3 V vs.RHE时,光电流密度达-0.64 mA·cm^(-2);而在使用H2O2电子牺牲剂后,相同电位下的光电流密度进一步提升到-3 mA·cm^(-2)。本文所提出的光阴极与已有研究工作中报道的最佳结果相比,具有相当的光电化学活性,证明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铋酸铜 镁掺杂 光阴极 多酸助催化剂 光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OH)_(2)对磷酸镁水泥水化过程及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陈嘉伟 张芸侨 +4 位作者 陈卓凡 刘智 李军 卢忠远 赖振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3-79,共7页
磷酸镁水泥(MPC)的镁质原料主要为重烧MgO,由于制备重烧MgO需要高温煅烧,其使用成本和碳排放量过高。氢氧化镁(Mg(OH)_(2))的来源丰富,制取成本低廉且无污染、安全环保,如能大量采用对缓解使用成本和碳排放量过高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磷酸镁水泥(MPC)的镁质原料主要为重烧MgO,由于制备重烧MgO需要高温煅烧,其使用成本和碳排放量过高。氢氧化镁(Mg(OH)_(2))的来源丰富,制取成本低廉且无污染、安全环保,如能大量采用对缓解使用成本和碳排放量过高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工作使用Mg(OH)_(2)代替部分重烧MgO,通过X射线衍射、热分析、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测试手段,研究其对MPC工作性能、水化过程、强度发展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Mg(OH)_(2)的掺入加快了MPC的水化过程,浆体的流动度降低,凝结时间缩短,本工作通过水玻璃热处理改性等缓凝手段改善其工作性能。随着Mg(OH)_(2)的掺入,磷酸镁水泥的水化温度和pH值显著降低,水化28 d后的K-鸟粪石(K-struvite)结晶数量增多,抗压强度随Mg(OH)_(2)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当Mg(OH)_(2)掺量在50%以内时,其后期强度下降在15%的范围内,随Mg(OH)_(2)掺量增大,更多的水化产物是由Mg(OH)_(2)反应形成的,当Mg(OH)_(2)掺量为66.6%时,重烧MgO的反应率由平均值22%降低至7%。总而言之,采用大掺量Mg(OH)_(2)制备磷酸镁水泥具有可行性且能确保材料的后期力学性能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对降低磷酸镁水泥使用成本和碳排放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oh)_(2) 磷酸镁水泥 水化过程 工作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水钾镁矾类复盐K_2Mg_2(SO_4)_3的热化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亚平 徐芳 +2 位作者 张瑞 万洪文 詹正坤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6-328,共3页
用具有恒定温度环境的新型反应热量计 ,以 3mol·dm-3 HNO3 溶液作为量热溶剂 ,在 2 98.2K条件下 ,设计了一个热化学循环 ,根据Hess定律分别测定了反应混合物 (K2 SO4 +2MgSO4 )和产物K2 Mg2 (SO4 ) 3 的摩尔溶解焓变 ,并结合其它... 用具有恒定温度环境的新型反应热量计 ,以 3mol·dm-3 HNO3 溶液作为量热溶剂 ,在 2 98.2K条件下 ,设计了一个热化学循环 ,根据Hess定律分别测定了反应混合物 (K2 SO4 +2MgSO4 )和产物K2 Mg2 (SO4 ) 3 的摩尔溶解焓变 ,并结合其它标准数据 ,计算出了具有无水钾镁矾结构的硫酸复盐K2 Mg2 (SO4 ) 3 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变 ,其值为 - 3 95 3 .0 7± 0 .2 5kJ·mo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水钾镁矾类复盐 热化学 K2mg2(so4)3 溶解量热法 标准摩尔生成焓 摩尔溶解焓变 热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量NaOH体系中Mg_2SiO_4的浸出机理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昌明 翟玉春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64-1768,共5页
以Mg(OH)2.4MgCO3.6H2O和SiO2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Mg2SiO4,利用XRD和Raman光谱表征其结构。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高含量NaOH中Mg2SiO4的浸出反应条件,得出最佳试验条件为:温度220℃,时间120 min,液固比6:1,NaOH溶液含量85%(质量分数... 以Mg(OH)2.4MgCO3.6H2O和SiO2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Mg2SiO4,利用XRD和Raman光谱表征其结构。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高含量NaOH中Mg2SiO4的浸出反应条件,得出最佳试验条件为:温度220℃,时间120 min,液固比6:1,NaOH溶液含量85%(质量分数)。在优化试验基础上,采用拉曼光谱对碱浸出过程进行在线检测,利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碱浸后的水浸渣,研究高含量NaOH中Mg2SiO4浸出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反应过程中硅氧四面体中的Si—O键被破坏,NaOH介入硅酸盐晶格中,Mg2+经过碱浸过程可以脱离SiO4阵列,以Mg(OH)2形式从其硅酸盐中得以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2SiO4 NAoh溶液 拉曼光谱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浸泡再生混凝土Mg^(2+)-SO_(4)^(2-)-Cl^(-)侵蚀耐久性损伤规律与机理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家滨 张凯峰 +1 位作者 郑康华 符梦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67-77,共11页
我国西北地区的土壤与地下水中含有高浓度Mg^(2+)、SO_(4)^(2-)、Cl^(-),这些离子导致长期掩埋于地下的再生混凝土(RAC)结构耐久性严重退化。为了揭示Mg^(2+)-SO_(4)^(2-)-Cl^(-)侵蚀RAC耐久性损伤规律与机理,采用长期浸泡的方式,系统... 我国西北地区的土壤与地下水中含有高浓度Mg^(2+)、SO_(4)^(2-)、Cl^(-),这些离子导致长期掩埋于地下的再生混凝土(RAC)结构耐久性严重退化。为了揭示Mg^(2+)-SO_(4)^(2-)-Cl^(-)侵蚀RAC耐久性损伤规律与机理,采用长期浸泡的方式,系统开展复掺辅助胶凝材料RAC耐久性试验,研究复掺辅助胶凝材料方式与取代率对RAC耐久性退化规律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及热重等分析手段,表征RAC侵蚀产物物相组成与相对含量,揭示复合盐侵蚀RAC耐久性损伤机理。结果表明,10%粉煤灰(质量分数)+20%(质量分数)矿渣复掺RAC耐久性较高,硅灰或偏高岭土取代率高于10%时RAC的耐久性较差。侵蚀离子与RAC水化产物产生化学反应并形成晶粒极大的侵蚀产物,加速C-S-H分解向M-S-H转变;高浓度离子间相互作用形成物理盐结晶,促进裂缝的萌生扩展。化学/物理双重作用破坏RAC微观结构,加速离子扩散传输,形成化学侵蚀-结构损伤-离子传输过程。RAC界面过渡区及砂浆中遍布裂缝与孔隙,再生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急速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久性 再生混凝土 mg^(2+)-SO_(4)^(2-)-Cl^(-)侵蚀 完全浸泡 损伤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gSO_4·5Mg(OH)_2·2H_2O flake powders 被引量:1
13
作者 符剑刚 梁威 +1 位作者 王晖 何章兴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6期1871-1876,共6页
Magnesium oxysulfate (MgSO4·5Mg(OH)2·2H2O) flake powders with an average diameter of 2 ~tm and a thickness of 0.052 μm were prepared using magnesium sulfate and sodium hydroxide as raw materials by hydr... Magnesium oxysulfate (MgSO4·5Mg(OH)2·2H2O) flake powders with an average diameter of 2 ~tm and a thickness of 0.052 μm were prepared using magnesium sulfate and sodium hydroxide as raw materials by hydrothermal synthesis process. The composition, morphology and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hydrothermal products were examined with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 the conditions of n(NaOH)/n(MgSO4) of 1.25, the dosage of w(Na3PO4) crystal additives of 1.0% w(MgSO4), stirring for 5 h at 180 ℃, the morphology of MgSO4·5Mg(OH)2·2H2O products is flaky and laminar, which is a kind of complex magnesium singlecrystal. The recycling of MgSO4 mother liquor was also investigated to make a full use of the materials and reduce disposal. The results prove that there is no adverse effect on the yield and purity of the produ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thermal synthesis magnesium oxysulfate flake powders crystal additiv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dmg)_2Cl_2]_3·[Co(dmg)_2Cl(OH)]·[Co(dmg) (phen)]·(H_2O)_4的合成和晶体结构(英文)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宣文 王晓青 +2 位作者 王如骥 沈光球 沈德忠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86-489,共4页
本文合成了一个复杂的单核配合物 [Co(H2 dmg) 2 Cl2 ]3 ·[Co(H2 dmg) 2 Cl(OH) ]·[Co(Hdmg) (phen) ]·(H2 O) 4(H2 dmg =dimethylglyoxime,phen=1,10 Phenanthroline)。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获得其单晶结构。在单晶结构... 本文合成了一个复杂的单核配合物 [Co(H2 dmg) 2 Cl2 ]3 ·[Co(H2 dmg) 2 Cl(OH) ]·[Co(Hdmg) (phen) ]·(H2 O) 4(H2 dmg =dimethylglyoxime,phen=1,10 Phenanthroline)。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获得其单晶结构。在单晶结构中 ,每五个单核钴 (II)的配位结构形成一个重复单元 ,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单晶。其空间群为P 1,晶胞参数为a=1.3738nm ;b =1.4 396nm ;c =1.86 5 6nm。本文中我们将讨论该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及相关光谱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mghCl2]3·[Co(amg)2Cl(oh)]·[Co(amg) (phen)]·(R2O)4 X射线衍射技术 晶体结构 钴(II) 配合物 丁二酮肟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6Al2(OH)13CO3Br1.6Cl1.4·5.5H2O晶须的合成及其结构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吴健松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3-337,共5页
以MgBr2 6H2O、AlCl3 6H2O为原料,Na2CO3-NaHCO3缓冲溶液为沉淀剂,合成了Mg6Al2(OH)13CO3Br1.6Cl1.4 5.5H2O(简写为LDH-CO3-Br1.6-Cl1.4)晶须,考察了缓冲溶液用量对样品的晶形及晶胞参数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N... 以MgBr2 6H2O、AlCl3 6H2O为原料,Na2CO3-NaHCO3缓冲溶液为沉淀剂,合成了Mg6Al2(OH)13CO3Br1.6Cl1.4 5.5H2O(简写为LDH-CO3-Br1.6-Cl1.4)晶须,考察了缓冲溶液用量对样品的晶形及晶胞参数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N2吸附脱附法对样品的物相、结晶度、晶体形貌结构和比表面积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缓冲溶液用量对样品的形貌和板层结构有较大的影响.当反应液中 Na2CO3 和 NaHCO3 浓度分别为0.625和0.25mol/L,在65℃下反应205h时可获得晶形好、板层结构显著、规整性好、分散性好的LDH-CO3-Br1.6-Cl1.4晶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6Al2(oh)13CO3Br1.6Cl1.4 5.5H2O晶须 合成 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液体系中Ca(OH)_2和FeSO_4的除磷效应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桑扬 付新喜 +1 位作者 吴晓芙 冀泽华 《湖南林业科技》 2016年第3期6-10,24,共6页
为了解决人工湿地冬季除磷效果减弱的问题,试验选取了Ca(OH)_2和FeSO_4作为辅助除磷试剂,考察了水溶液体系中两者的除磷效应。结果表明:Ca(OH)_2和FeSO_4均具有较好的除磷效果,单独使用时Ca(OH)_2要优于FeSO_4,但单独使用会显著改变体系... 为了解决人工湿地冬季除磷效果减弱的问题,试验选取了Ca(OH)_2和FeSO_4作为辅助除磷试剂,考察了水溶液体系中两者的除磷效应。结果表明:Ca(OH)_2和FeSO_4均具有较好的除磷效果,单独使用时Ca(OH)_2要优于FeSO_4,但单独使用会显著改变体系的p H值,破坏人工湿地的生态环境。采用Ca(OH)_2与FeSO_4的合理配比和先添加Ca(OH)_2再施用FeSO_4的顺序,不仅可极大地提高磷的去除率,还可以有效地调节系统溶液的酸碱度至中性,从而保持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本研究结果为强化人工湿地除磷提供了新方案和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除磷 CA(oh)2 FEso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OH)2沉淀与NH4Cl、NH4Ac溶液反应的浓度探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谢庆群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3-54,共2页
摘要:采用平行对比实验方法,对Mg(OH)2沉淀与NH4Cl、NH4Ac溶液反应的浓度等反应条件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演示Mg(OH)2沉淀与NH4Cl及NH4Ac溶液反应的实验时,最好选用浓度为0.12—0.15(质量分数)的NH4Cl溶液、3.0mol/L的NH... 摘要:采用平行对比实验方法,对Mg(OH)2沉淀与NH4Cl、NH4Ac溶液反应的浓度等反应条件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演示Mg(OH)2沉淀与NH4Cl及NH4Ac溶液反应的实验时,最好选用浓度为0.12—0.15(质量分数)的NH4Cl溶液、3.0mol/L的NH4Ac溶液,且Mg(OH)2沉淀要新制的。改进后的实验,现象明显、成本节约、时间节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oh)2 沉淀的溶解 实验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OH)_2共沉淀和直接稀释联用ICP-MS法准确测定海水中的多种常量-微量元素 被引量:18
18
作者 刘伟 宋金明 +3 位作者 袁华茂 李学刚 李宁 段丽琴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1-477,共7页
对海水中多种常量/微量元素分别用Mg(OH)_2共沉淀和直接稀释ICP-MS法进行方法比较研究,分别确定了这些元素适宜的准确分析方法,为海水中常量/微量元素的ICP-MS测定提供了实用的检测手段。结果表明,Mg(OH)_2共沉淀法能够实现对V,Cr,Mn,Co... 对海水中多种常量/微量元素分别用Mg(OH)_2共沉淀和直接稀释ICP-MS法进行方法比较研究,分别确定了这些元素适宜的准确分析方法,为海水中常量/微量元素的ICP-MS测定提供了实用的检测手段。结果表明,Mg(OH)_2共沉淀法能够实现对V,Cr,Mn,Co,Cd及稀土元素(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等19种微量元素的分离富集和准确测定;10倍直接稀释法能够同时准确测定海水中B,Sr,Li,Rb,I,V,Cr,As,Cd,U,Mo,Cu,Mn 13种微量元素,但不适合Zn,Ni,Co和Pb,以及稀土元素等在海水中浓度过低元素的测定;两种方法对适宜测定的元素均操作简便快速,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这两种方法联用,就可用约50 mL的海水实现大洋和近海海水中Co,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这15个元素采用Mg(OH)_2共沉淀法)及B,Sr,Li,Rb,I,V,Cr,As,Cd,U,Mo,Cu,Mn(这13个元素采用10倍直接稀释法)等28种元素的准确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oh)2共沉淀 直接稀释 ICP-MS 元素测定 海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级Mg(OH)_2超细粉的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喜军 李青山 +1 位作者 王慧敏 钟克利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33-337,共5页
天然水镁石经特殊加工制成纤维级Mg(OH) 2 超细粉 ,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分析技术对其结构进行认定和分析 ,研究了它与LDPE、PVC及橡胶等复合后的阻燃作用和相容性 。
关键词 纤维级mg(oh)2 超细粉 无卤阻燃剂 阻燃材料 氢氧化镁超细粉 高分子材料 阻燃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掺杂纳米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的IR考察 被引量:16
20
作者 菅盘铭 徐林 +2 位作者 高强 沈常美 孙荣夫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6-359,共4页
首先采用sol gel法制备出ZrO(OH) 2 ,再分别用Ni2 + ,Al3 + ,Sn4+ ,Ag+ ,Sn2 + 金属盐溶液和H2 SO4稀溶液浸渍ZrO(OH) 2 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金属离子掺杂的SO2 -4/ZrO2 纳米固体超强酸。并用XRD ,TEM和IR技术考察了各样品的性能。结果发... 首先采用sol gel法制备出ZrO(OH) 2 ,再分别用Ni2 + ,Al3 + ,Sn4+ ,Ag+ ,Sn2 + 金属盐溶液和H2 SO4稀溶液浸渍ZrO(OH) 2 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金属离子掺杂的SO2 -4/ZrO2 纳米固体超强酸。并用XRD ,TEM和IR技术考察了各样品的性能。结果发现 ,经不同金属掺杂的SO2 -4/ZrO2 颗粒具有固体超强酸的IR谱特征。经Ni2 + ,Sn4+ 掺杂的样品中Zr—O和 SO 键振动吸收峰明显蓝移 ,Zr—O的νZr—O由SO2 -4/ZrO2 的4 85cm-1增大到Ni2 + ,Sn4+ 掺杂样品的 5 0 0cm-1,SO的νas由 1390cm-1增大到 14 0 5和 14 0 0cm-1,而Sn2 + 掺杂的样品变化不大。说明Ni2 + ,Sn4+ 金属离子的掺杂增强了样品的超强酸性。同时还发现 ,随着样品焙烧温度的提高 ,经Ni2 + 和Al3 + 掺杂的SO2 -4/ZrO2 纳米颗粒 ,Zr—O和 SO 键振动吸收峰明显蓝移 ,而Ag+ 掺杂的样品在焙烧温度达到 10 73K时IR谱只是吸收强度减弱 ,振动频率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4^2-/ZRO2 掺杂 纳米固体超强酸 oh IR谱 NI^2+ AL^3+ AG^+ 并用 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