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g_(1-x)Na_xB_2的结构和超导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银顺 郑志远 于威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94-496,共3页
在Ar气保护条件下 ,采用烧结扩散反应法制备了不同钠含量的Mg1-xNaxB2 块状样品。用X射线衍射及SQUID磁强计对样品进行了分析。X射线衍射检测结果表明样品中除了MgO杂相之外 ,主要为晶态MgB2 物相。SQUID测量结果表明 :钠的掺入仅使MgB2... 在Ar气保护条件下 ,采用烧结扩散反应法制备了不同钠含量的Mg1-xNaxB2 块状样品。用X射线衍射及SQUID磁强计对样品进行了分析。X射线衍射检测结果表明样品中除了MgO杂相之外 ,主要为晶态MgB2 物相。SQUID测量结果表明 :钠的掺入仅使MgB2 超导转变温度稍有降低。同时发现在样品的烧制过程中 ,多于化学计量比的Mg粉并没有影响到超导的转变温度及转变温度的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1-xnaxb2 结构 超导特性 研究 烧结扩散反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_(1-x)Na_xB_2化合物的结构和超导特性(英文)
2
作者 王银顺 郑志远 于威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184-185,共2页
报道了Mg1-xNaxB2 化合物的结构和超导特性 .块状样品的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样品具有六边形的晶态结构 .由于镁粉的化学活性 ,X射线衍射检测到了少量的MgO杂相 .磁测量结果表明非化学计量比的MgB2 并没有影响到超导的转变温度及转变温度... 报道了Mg1-xNaxB2 化合物的结构和超导特性 .块状样品的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样品具有六边形的晶态结构 .由于镁粉的化学活性 ,X射线衍射检测到了少量的MgO杂相 .磁测量结果表明非化学计量比的MgB2 并没有影响到超导的转变温度及转变温度的宽度 .同时 ,钠的引入几乎没有影响到超导体转变温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1-xnaxb2 超导特性 X射线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和等通道角挤压制备高强度Mg_(97)Y_2Zn_1镁合金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彬 林栋樑 +2 位作者 曾小勤 卢晨 彭颖红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13-619,共7页
采用常规挤压和等通道角挤压工艺加工得到高强度Mg97Y2Zn1镁合金。结果表明:常规挤压后,镁合金晶粒尺寸为0.5~2.0μm,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达到352MPa、413MPa和10%。常规挤压后再经过等通道角挤压,晶粒尺寸被进一步细化到30... 采用常规挤压和等通道角挤压工艺加工得到高强度Mg97Y2Zn1镁合金。结果表明:常规挤压后,镁合金晶粒尺寸为0.5~2.0μm,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达到352MPa、413MPa和10%。常规挤压后再经过等通道角挤压,晶粒尺寸被进一步细化到300~400nm,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进一步提高到400MPa和450MPa。在铸态、常规挤压态和等通道角挤压态的Mg97Y2Zn1合金中,都发现有长周期有序的精细层状结构存在,其产生与基体中溶有少量Y和Zn元素有关。晶粒细化和精细层状结构的存在是材料高强度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mg97Y2Zn1 等通道角挤压 力学性能 高强度 长周期有序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_(0.9)Mg_(0.1)P_2O_7的中温离子导电性(英文)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洪涛 孙林 +1 位作者 陈继堂 罗春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893-2897,共5页
采用固相法合成了Sn0.9Mg0.1P2O7,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测试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粉末XRD结果表明,该样品为单一立方相SnP2O7结构.采用多种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样品在中温范围内(323-523K)质子和氧离子导电性.样品在湿... 采用固相法合成了Sn0.9Mg0.1P2O7,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测试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粉末XRD结果表明,该样品为单一立方相SnP2O7结构.采用多种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样品在中温范围内(323-523K)质子和氧离子导电性.样品在湿润氢气气氛中423K下,电导率达到最大值(5.04×10-2S·cm-1).该样品在氢气气氛中的离子、质子、氧离子和电子迁移数(Nt)分别为0.95-1.00、0.84-0.96、0.04-0.10和0.00-0.05,该样品在氢气气氛中几乎是一个纯离子导体,其中,质子导电为主,同时具有一定的氧离子导电和少量的电子导电.以该样品为燃料电池固体电解质,组装氢气/空气燃料电池,在398、423和448K时最大输出功率密度分别为18.7、27.7和33.9mW·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0 9mg0 1P2O7 离子导电 电解质 电导率 浓差电池 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_(1-x)Zn_x)_2SiO_4(0≤x≤1)陶瓷微波介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宋开新 应智花 +3 位作者 邵李焕 郑梁 徐军明 秦会斌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5-258,共4页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Mg1-xZnx)2SiO4(0≤x≤1)微波介质陶瓷,研究(Mg1-xZnx)2SiO4陶瓷在0≤x≤1范围内的相演变、微结构与其微波介电性能间相互关系.XRD测试结果表明:橄榄石结构的Mg2SiO4与硅矽矿结构的Zn2SiO4在晶体结构上存在很大差别,...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Mg1-xZnx)2SiO4(0≤x≤1)微波介质陶瓷,研究(Mg1-xZnx)2SiO4陶瓷在0≤x≤1范围内的相演变、微结构与其微波介电性能间相互关系.XRD测试结果表明:橄榄石结构的Mg2SiO4与硅矽矿结构的Zn2SiO4在晶体结构上存在很大差别,(Mg,Zn)2SiO4在0≤x≤1范围内只能部分地实现有限固溶.背散射电子扫描显微镜(BESEM)测试结果显示:随着x的增加,MgSiO3第二相得到抑制;陶瓷出现液相烧结,促进晶粒生长与玻璃相在晶界处沉积.微波介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由于Zn2+离子极化能力大于Mg2+离子,(Mg1-xZnx)2SiO4(0≤x≤1)陶瓷介电常数随x值增加而增大;0≤x≤1范围内,Mg2SiO4陶瓷微波性能由于第二相、气孔率增加与晶粒增大而降低,Zn2SiO4陶瓷由于微结构得到改善,陶瓷微波性能得到优化.当x=0.6时,得到较好的(Mg0.4Zn0.6)2SiO4陶瓷微波性能为:εr=6.6,Qf=95650GHz,τf=-60×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1-xZnx)2SiO4 陶瓷 微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MgO掺杂改善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 被引量:7
6
作者 李节宾 徐友龙 +1 位作者 熊礼龙 王景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593-2599,共7页
将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制备的(Ni_(1/3)Co_(1/3)Mn_(1/3))(OH)_2在500℃热处理5 h得到具有尖晶石结构、纳米尺寸的氧化物M_3O_4(M=Ni_(1/3)Co_(1/3)Mn_(1/3)).将其与LiOH及不同量的纳米MgO混合均匀,并在850℃热处理24 h制备了Li(Ni_(1/3)Co... 将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制备的(Ni_(1/3)Co_(1/3)Mn_(1/3))(OH)_2在500℃热处理5 h得到具有尖晶石结构、纳米尺寸的氧化物M_3O_4(M=Ni_(1/3)Co_(1/3)Mn_(1/3)).将其与LiOH及不同量的纳米MgO混合均匀,并在850℃热处理24 h制备了Li(Ni_(1/3)Co_(1/3)Mn_(1/3))_(1/x)Mg_xO_2(x=0,0.01,0.02,0.03,0.04,0.05)正极村料.随着Mg掺杂量的增大,正极材料的晶胞参数增大;少量的Mg掺杂增大了锂离子的扩散系数,而过度掺杂却使锂离子扩散系数有所降低,其中Li(Ni_(1/3)Co_(1/3)Mn_(1/3))_(0.98)Mg_(0.02)O_2的锂离子扩散系数最大,其脱出和嵌入扩散系数分别为D_(Li-dein)=29.20×10^(-11)cm^2·S^(-1)和D_(Li-in)=4.760×10^(-11)cm^2·s^(-1);其以3C倍率充放电的平均放电比容量为139.3 mAh·g^(-1),比未掺杂的原粉约高9.5 mAh·g^(-1);另外其循环性能也得到了大幅度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1/3)Co(1/3)Mn(1/3)O2 mg掺杂 锂离子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O2对Ba(Mg1/3Nb2/3)O3微观结构和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田中青 刘韩星 +1 位作者 余洪滔 欧阳世翕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403-1406,共4页
研究了MnO2助烧剂对Ba(Mg1/3Nb2/3)O3陶瓷的微观结构和微波介电性能.MnO2可以有效地使Ba(Mg1/3Nb2/3)O3陶瓷的致密化温度由1550℃降低到1400℃左右.随MnO2掺量的增加,Ba(Mg1/3Nb2/3)O3陶瓷的1:2超晶格衍射峰的强度减弱,但是没有第二相出... 研究了MnO2助烧剂对Ba(Mg1/3Nb2/3)O3陶瓷的微观结构和微波介电性能.MnO2可以有效地使Ba(Mg1/3Nb2/3)O3陶瓷的致密化温度由1550℃降低到1400℃左右.随MnO2掺量的增加,Ba(Mg1/3Nb2/3)O3陶瓷的1:2超晶格衍射峰的强度减弱,但是没有第二相出现.1400℃烧结4h陶瓷的晶粒尺寸在1.5μm左右.MnO2的掺入改善了Ba(Mg1/3Nb2/3)O3陶瓷的微波介电性能,MnO2掺量为1%mol的Ba(Mg1/3Nb2/3)O3陶瓷具有最好的微波介电性能:εr≈31.5,Qf=68000,τf=3.11×10-5/℃,这可归功于陶瓷具有相当高的相对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mg1/3Nb2/3)O3 MNO2 微波陶瓷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Sn对Al-2.5Cu-1.5Mg合金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舒军 陈志国 张纪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140-2146,共7页
通过显微硬度测试、拉伸实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研究微量Sn对Al-2.5Cu-1.5Mg(质量分数,%)合金的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l-2.5Cu-1.5Mg合金中添加少量Sn能提高合金第二阶段的时效硬化和强化效果,微量Sn能够... 通过显微硬度测试、拉伸实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研究微量Sn对Al-2.5Cu-1.5Mg(质量分数,%)合金的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l-2.5Cu-1.5Mg合金中添加少量Sn能提高合金第二阶段的时效硬化和强化效果,微量Sn能够显著地提高合金的塑性,含Sn合金的峰时效伸长率能达到20.5%;经150℃时效1 000 h后,合金的伸长率仍有10.5%;微量Sn的添加能促进Al-2.5Cu-1.5Mg合金中S相析出,并能抑制其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 5Cu-1 5mg合金 铝合金 时效特性 显微组织 S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液组成对ZAlSi12Cu2Mg1微弧氧化陶瓷膜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彩文 刘向东 +1 位作者 乌迪 吕凯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59-463,共5页
采用电解液成分逐渐加入法,在6种电解液中对ZAlSi12Cu2Mg1试样进行微弧氧化处理,研究电解液组成对微弧氧化陶瓷膜形成的影响,寻找合适的电解液组成。结果表明:电解液组成对陶瓷膜层的厚度、粗糙度、硬度、耐磨性、膜层微观形貌及相组成... 采用电解液成分逐渐加入法,在6种电解液中对ZAlSi12Cu2Mg1试样进行微弧氧化处理,研究电解液组成对微弧氧化陶瓷膜形成的影响,寻找合适的电解液组成。结果表明:电解液组成对陶瓷膜层的厚度、粗糙度、硬度、耐磨性、膜层微观形貌及相组成的影响很大,通过调节电解液成分,可获得性能优良的陶瓷膜。适宜的电解液组成为:8g/LNaSiO3,1g/LNaOH,2g/LNa2WO4,0.5g/LNa2EDTA及10mL/L丙三醇。在此种电解液组成下,获得的陶瓷膜厚156μm,面粗糙度为259nm,显微硬度达HV891。在干摩擦条件下,经30min磨损后,其磨损仅为基体的13.29%。观察膜层微观形貌,膜层均匀致密。XRD分析表明:氧化层中含有Al、莫来石、SiO2、α-Al2O3、γ-Al2O3和WO3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ALSI12CU2mg1 电解液组成 微弧氧化 陶瓷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_(97)Y_2Zn_1合金高温热压缩流动行为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彬 卢晨 +1 位作者 林栋樑 曾小勤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3-597,共5页
通过Gleeble-3500型热模拟机研究了Mg97Y2Zn1镁合金在热变形过程中流变应力与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等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相应的流变应力模型.结果表明:在所采用的试验条件下,Mg97Y2Zn1合金的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应变速率... 通过Gleeble-3500型热模拟机研究了Mg97Y2Zn1镁合金在热变形过程中流变应力与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等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相应的流变应力模型.结果表明:在所采用的试验条件下,Mg97Y2Zn1合金的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应变速率的增加而提高;Mg97Y2Zn1合金的流动应力应变行为可用Zener-Hollomon参数表示;Mg97Y2Zn1合金在高温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平均变形激活能为137.277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97Y2Zn1合金 热压缩变形 流变应力 ZENER-HOLLOMON参数 变形激活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PICK1蛋白的多聚形式及其与Ca^(2+)和Mg^(2+)的结合 被引量:3
11
作者 石亚伟 张蕾 +1 位作者 肖虹 王丽丽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12-1018,共7页
蛋白激酶Cα相互作用蛋白1(PICK1)是从线虫到人的所有生物中非常保守的一类存在于细胞质中的膜结合蛋白,在蛋白质转运,以及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基因重组技术获得PICK1及其截短的N-PDZ(1~110残基)和BAR-C(128~416残基... 蛋白激酶Cα相互作用蛋白1(PICK1)是从线虫到人的所有生物中非常保守的一类存在于细胞质中的膜结合蛋白,在蛋白质转运,以及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基因重组技术获得PICK1及其截短的N-PDZ(1~110残基)和BAR-C(128~416残基)重组蛋白,结合变性与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以及分子排阻层析,表明溶液中的PICK1主要以二聚体形式存在.利用荧光光谱分析PICK1与金属离子Ca2+和Mg2+的结合情况.结果表明,在0.02 mol/L Hepes,pH 7.2,随着2种金属离子的不断滴加,PICK1在338 nm处的最大荧光强度逐渐降低,PICK1与Ca2+结合常数为Ka1=(2.34±0.20)×106L.mol-1,Ka2=(7.75±0.62)×105L.mol-1,而Mg2+结合常数为Ka=(5.00±0.40)×106L.mol-1.另外,对PICK1的N端区域N-PDZ和C端区域BAR-C的重组片段与金属离子Ca2+和Mg2+结合情况进一步分析表明,Ca2+既能与PICK1的N端N-PDZ结合,又可与C端BAR-C结合,而Mg2+只结合在PICK1的N-PDZ区域.比较Ca2+或Mg2+对PICK1结合脂质的影响,显示Ca2+能明显增强蛋白和脂质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α相互作用蛋白1 二聚体 钙离子 镁离子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xSr1-x)TiO3/Mg2TiO4组分梯度陶瓷的制备及介电性能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俊 王旭升 +1 位作者 柴晓娜 刘鹏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2-56,共5页
采用叠层法制备了(Bax Sr1-x)TiO3/Mg2TiO4组分梯度陶瓷。采用XRD、SEM、EDS及介电性能测试等手段分析了材料的微观结构和介电性能。结果表明:1375℃烧结3 h的样品较致密、结晶良好,由钙钛矿和尖晶石两相复合而成,且材料内存在Ba/Sr比... 采用叠层法制备了(Bax Sr1-x)TiO3/Mg2TiO4组分梯度陶瓷。采用XRD、SEM、EDS及介电性能测试等手段分析了材料的微观结构和介电性能。结果表明:1375℃烧结3 h的样品较致密、结晶良好,由钙钛矿和尖晶石两相复合而成,且材料内存在Ba/Sr比组分梯度;与不含梯度的复合陶瓷相比,梯度陶瓷不但保持了较大的介电可调度,而且具有较好的介电性能温度稳定性;在室温(20℃)和2 kV/mm电场下,典型样品的介电可调度可达21.9%,当温度升高到60℃时,其可调度仍然保持在较大的值(9.3%)。温度稳定性的改善可归因于不同组分的(Bax Sr1-x)TiO3具有不同的铁电-顺电相转变温度,组分梯度的设计有利于该类材料应用温度范围的拓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陶瓷 (BaxSr1-x)TiO3 mg2TiO4 功能梯度材料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振动对Mg_(97)Y_2Cu_1合金凝固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浩 周全 章森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38-41,共4页
研究了不同电压(0-300 V)下机械振动对长周期结构增强Mg97Y2Cu1合金凝固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机械振动的作用下,合金的凝固组织显著细化,力学性能提高。随着电压的增加,合金的初生相尺寸逐渐减小,其形态由发达的树枝晶... 研究了不同电压(0-300 V)下机械振动对长周期结构增强Mg97Y2Cu1合金凝固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机械振动的作用下,合金的凝固组织显著细化,力学性能提高。随着电压的增加,合金的初生相尺寸逐渐减小,其形态由发达的树枝晶转变为细小的等轴晶或蔷薇状晶体,第二相分布变得均匀和连续;合金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总体上逐渐提高;当电压为300 V时,合金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较常规铸造条件分别提高了84.5%和1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振动 长周期结构 mg97Y2Cu1合金 凝固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_(0.9)Sr_(0.1)Ga_(0.8)Mg_(0.2)O_(2.85)固体电解质小孔极限电流型氧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康 顾媛媛 +1 位作者 江浩 简家文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40-1343,共4页
本文制备了以中温固体氧离子导体—La0.9Sr0.1Ga0.8Mg0.2O2.85的流延片为小孔扩散障层和氧泵层材料的小孔极限电流型氧传感器,并对其在600℃和650℃两个温度点下的氧敏特性进行了测试。从测试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在氧浓度为0.1%~3%的范... 本文制备了以中温固体氧离子导体—La0.9Sr0.1Ga0.8Mg0.2O2.85的流延片为小孔扩散障层和氧泵层材料的小孔极限电流型氧传感器,并对其在600℃和650℃两个温度点下的氧敏特性进行了测试。从测试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在氧浓度为0.1%~3%的范围内出现较好的极限电流平台,而且极限电流与氧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此外,当温度为650℃时,使氧浓度在0.5%与3%之间来回跳变,测得传感器的响应时间曲线,从曲线图可读出上升和下降响应时间均为15s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0 9Sr0 1Ga0 8mg0 2O2 85 小孔扩散障层 氧泵层 氧传感器 极限电流 响应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110)-p2mg(2×1)-CO表面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态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新新 陶向明 +2 位作者 宓一鸣 陈戍 谭明秋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305-2311,共7页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总能计算研究了Ni(110)-p2mg(2×1)-CO表面的原子结构和电子态.计算结果表明:CO分子吸附于该表面的短桥位附近,分子吸附能为1.753eV,CO分子的键长dC—O为0.117nm,分子与表面竖直方向的夹角为20.0°,碳原...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总能计算研究了Ni(110)-p2mg(2×1)-CO表面的原子结构和电子态.计算结果表明:CO分子吸附于该表面的短桥位附近,分子吸附能为1.753eV,CO分子的键长dC—O为0.117nm,分子与表面竖直方向的夹角为20.0°,碳原子和短桥位中点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20.9°;吸附的CO分子内原子间的伸缩振动频率为1876和1803cm-1.态密度研究结果表明吸附作用主要来自CO分子π、σ轨道与衬底d轨道间的杂化作用.CO分子σ轨道和衬底表面镍原子dxz轨道杂化形成的表面电子态主要位于费米能以下-10.4至-8.8eV和-7.4至-5.1eV范围内.σ和dxz轨道间的杂化作用可能是形成p2mg表面对称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Ni(110)-p2mg(2×1)-CO 吸附能 分子振动 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化学配比对Mg_(1-3χ)Al_(2-2χ)O_4尖晶石透明陶瓷显微结构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存兵 魏春兰 卢铁城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1-125,共5页
本研究通过真空烧结和热等静压两步烧结制备了一系列的镁铝尖晶石透明陶瓷。我们利用XRD对粉体和陶瓷的物相成分进行了实验分析,并发现配比为0≤χ≤0.20的Mg(1-3χ)Al(2-2χ)O4粉体具有单一的尖晶石成分。SEM观察发现陶瓷主晶相边界上... 本研究通过真空烧结和热等静压两步烧结制备了一系列的镁铝尖晶石透明陶瓷。我们利用XRD对粉体和陶瓷的物相成分进行了实验分析,并发现配比为0≤χ≤0.20的Mg(1-3χ)Al(2-2χ)O4粉体具有单一的尖晶石成分。SEM观察发现陶瓷主晶相边界上有利于增韧陶瓷的氧化铝晶粒。通过氧化铝颗粒的透过率和增韧效果的综合考虑,在较小的光损失条件下,采用配比χ为1.4的Mg(1-3χ)Al(2-2χ)O4粉体制备的陶瓷的显微结构将会最有利于陶瓷的强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1-3χAl2-2χO4 透明陶瓷 非化学配比 显微结构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3N2)n(n=1~4)团簇结构与性质的密度泛函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玉红 康龙 +3 位作者 张材荣 罗永春 武志敏 张梅玲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29-1034,共6页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对(Mg3N2)n(n=1~4)团簇各种可能的构型进行几何结构优化,预测了各团簇的最稳定结构。并对最稳定结构的振动特性、成键特性、电荷特性和稳定性等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对(Mg3N2)n(n=1~4)团簇各种可能的构型进行几何结构优化,预测了各团簇的最稳定结构。并对最稳定结构的振动特性、成键特性、电荷特性和稳定性等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Mg3N2)n(n=1~4)团簇易形成笼状结构,其最稳定构型中N原子配位数以3、4较多见;团簇主要由Mg-N键组成,Mg-N键长为0.194~0.218 nm,Mg-Mg键长为0.262~0.298 nm;N原子的平均自然电荷为-2.06 e,Mg原子的平均自然电荷为+1.37 e;(Mg3N2)2团簇有相对较高的动力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3N2)n(n=1~4)团簇 密度泛函理论 结构与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_2Si_(1-x)Sn_x合金的组织和性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琦 臧树俊 李延荣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共6页
采用机械合金化+热压烧结制备Mg_2Si_(1-x)Sn_x(x=0、0.2、0.4、0.6、0.8)合金,对合金的组织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g2Si中的部分Si被Sn替代,晶体结构并不发生改变.随Sn替代量的增加,合金的点阵常数逐渐增大,整个XRD衍射峰向低角偏... 采用机械合金化+热压烧结制备Mg_2Si_(1-x)Sn_x(x=0、0.2、0.4、0.6、0.8)合金,对合金的组织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g2Si中的部分Si被Sn替代,晶体结构并不发生改变.随Sn替代量的增加,合金的点阵常数逐渐增大,整个XRD衍射峰向低角偏移增大,致密度先增大后减小,晶粒得到细化.随Sn替代量的增加,合金的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断裂方式由解理断裂向准解理断裂转变;引入Sn元素,Mg2Si1-xSnx的力学性能和热电性能得到提高,当x=0.4时,合金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合金的强化是由细晶强化、固溶强化和第二相强化3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2Si1-xSnx合金 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固相反应合成Mg_2Si_(1-x)Ge_x热电固溶体 被引量:4
19
作者 姜洪义 张联盟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2-15,共4页
利用二次固相反应合成的方法 ,在低温下首次合成了Mg2 Si1-xGex 系连续固溶体 ;所制得的产品呈单相特征 ,不含任何氧化物或碳化物 ,且颗粒粒径大幅度细化。对产物相组成以及固相反应过程中热量的变化 ,掺Ge对Mg2 Si1-xGex
关键词 固相反应 合成 mg2Si1-xGex 热电固溶体 晶胞参数 热电化合物 热电半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y)Ca_(1-x)La_(2x/3)TiO_3-yCa(Mg_(1/3) Nb_(2/3))O_3系陶瓷的缺位结构与微波介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浩 陈文 刘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15-518,共4页
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了 (1-y)Ca1 -xLa2x 3TiO3-yCa(Mg1 3Nb2 3)O3系列固溶体陶瓷材料 ,研究了该体系微波介电性能与微观结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当体系组成为 0 .5Ca0 .6 La0 .2 6 7TiO3 0 .5Ca(Mg1 3Nb2 3)O3时 ,在 14 0 0... 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了 (1-y)Ca1 -xLa2x 3TiO3-yCa(Mg1 3Nb2 3)O3系列固溶体陶瓷材料 ,研究了该体系微波介电性能与微观结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当体系组成为 0 .5Ca0 .6 La0 .2 6 7TiO3 0 .5Ca(Mg1 3Nb2 3)O3时 ,在 14 0 0°C下烧结保温 4小时所得到材料的微波介电性能最佳 :εr=5 5 ,Q×f值 =4 5 0 0 0GHz(7.6GHz下 ) ,τf=0 .0 4× 10 - 6 °C。同时还探讨了三价阳离子La3+ 固溶时产生的A点缺陷VCa2 + 对固溶体结构及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合成法 微波介质陶瓷 复合钙钛矿 介电性能 A位点缺陷 (1-Y)Ca1-xLa2x/3TiO3-yCa(mg1/3Nb2/3)O3系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