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晶化程度对不同成分Mg-Ni非晶合金电极充放电容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季世军 孙俊才 +1 位作者 许彬 严立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B05期45-47,共3页
研究了球磨过程中的非晶化程度对不同成分Mg -Ni非晶合金电化学吸放氢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合金成分的不同 ,非晶化程度的影响不同。当Ni含量低于 50 % (原子分数 )时 ,合金粉末中的非晶相所占比例越高 ,即非晶化程度越高时 ... 研究了球磨过程中的非晶化程度对不同成分Mg -Ni非晶合金电化学吸放氢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合金成分的不同 ,非晶化程度的影响不同。当Ni含量低于 50 % (原子分数 )时 ,合金粉末中的非晶相所占比例越高 ,即非晶化程度越高时 ,合金电极的放电容量越大 ;而当Ni含量高于 50 % (原子分数 )时 ,非晶合金中存在少量游离态的Ni相 ,可提高电极的放电量。分析认为这与Ni相的存在改善了合金的吸放氢动力学性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ni非晶合金电极 非晶化程度 充放电容量
全文增补中
Mg-Ni系储氢合金电极研究最新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仲民 彭成红 +1 位作者 李祖鑫 朱敏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66-268,共3页
综述了Mg -Ni系储氢合金的研究情况 ,总结了当前提高Mg -Ni系储氢合金、特别是Mg2 Ni型储氢合金电极性能所采用的主要方法 ,如机械合金化、组元调整。
关键词 机械合金 MH/NI电池 mg-ni系储氢合金电极 电解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_(65)Ni_(10)RE_(25)(RE=La,Ce,Pr,Nd,Mm)非晶储氢合金电极的性能 被引量:7
3
作者 张琦 李双寿 +3 位作者 董占民 汤彬 李睿 林万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38-1545,共8页
通过XRD、动电位极化法和放电容量测试等手段对Mg65Ni10RE25的非晶合金电极结构、耐腐蚀性和放电容量等性能进行了分析,并采用表征非晶合金形成能力的参数对其结构和化学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设计的Mg65Ni10La25、Mg65Ni10Nd25和... 通过XRD、动电位极化法和放电容量测试等手段对Mg65Ni10RE25的非晶合金电极结构、耐腐蚀性和放电容量等性能进行了分析,并采用表征非晶合金形成能力的参数对其结构和化学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设计的Mg65Ni10La25、Mg65Ni10Nd25和Mg65Ni10Mm25具有典型的非晶结构特征。其中,Mg65Ni10Mm25通过增加组元提高了非晶合金的形成能力,同时,较高的原子堆垛密度和强烈的原子间相互作用抑制了晶化的进行,使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但多组元的添加则加速了合金在溶液中的腐蚀反应,是导致Mg65Ni10Mm25非晶储氢合金电极放电容量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ni-RE非晶合金 储氢材料 电极 放电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Ni非晶合金吸氢形成焓随Ni含量的变化及其对自放电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张耀 孙俊才 +2 位作者 季世军 雷永泉 王启东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82-886,共5页
通过电化学实验方法以及Miedema理论模型计算分别获得了Mg Ni非晶合金的吸氢形成焓ΔH ,两者对比较为接近 ,说明该模型可被用于估算非晶合金的吸氢形成焓。对形成焓随Ni含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当Ni含量 (摩尔分数 )高于 5... 通过电化学实验方法以及Miedema理论模型计算分别获得了Mg Ni非晶合金的吸氢形成焓ΔH ,两者对比较为接近 ,说明该模型可被用于估算非晶合金的吸氢形成焓。对形成焓随Ni含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当Ni含量 (摩尔分数 )高于 5 5 %时 ,合金吸氢稳定性随Ni含量的增加而升高 ;而当Ni含量低于 5 5 %时 ,稳定性的改变恰好相反。此外还分析了这种变化趋势对Mg Ni非晶合金电极的自放电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吸氢形成焓越负的合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ni非晶合金 吸氢形成焓 自放电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态Fe-P合金电极的电沉积制备及其储锂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郑小美 黄令 +3 位作者 吴允狮 薛连杰 柯福生 孙世刚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7-320,共4页
应用电沉积技术制备了Fe-P合金电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该合金材料的相结构和表面形貌。XRD分析结果表明电沉积的Fe-P合金具有非晶态结构。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平面结构的Fe-P合金电极首次放电(脱锂)... 应用电沉积技术制备了Fe-P合金电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该合金材料的相结构和表面形貌。XRD分析结果表明电沉积的Fe-P合金具有非晶态结构。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平面结构的Fe-P合金电极首次放电(脱锂)容量达542mAh.g-1,首次循环的库仑效率为60%;50周循环之后放电容量为366mAh.g-1。用非原位的XRD和SEM对电极的充放电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首次充电(嵌锂)过程中形成Li3P相,电极表面生成纳米棒结构铁-磷合金,它能有效缓解锂嵌入/脱出时引起的合金结构变化,抑制合金材料的体积膨胀,从而提高该合金电极的充放电效率和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锂离子电池 非晶 Fe—P合金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B非晶态合金纳米粉末微电极上甲醇的电催化氧化 被引量:5
6
作者 郑一雄 姚士冰 周绍民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7-311,共5页
应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碱性介质中Ni-B非晶态合金纳米粉末微电极上甲醇的电催化氧化.结果表明,Ni-B非晶态合金纳米粉末微电极表现出很高的甲醇氧化电催化活性,较之高择优取向(220)的镍电极,其氧化起始电位负移了0.04V;氧化电流密度约大2... 应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碱性介质中Ni-B非晶态合金纳米粉末微电极上甲醇的电催化氧化.结果表明,Ni-B非晶态合金纳米粉末微电极表现出很高的甲醇氧化电催化活性,较之高择优取向(220)的镍电极,其氧化起始电位负移了0.04V;氧化电流密度约大2个数量级,根据稳态极化曲线测定,与高择优取向(220)镍电极相比较,在Ni-B非晶态合金纳米粉末微电极上,Ni(Ⅲ)与甲醇反应和Ni(Ⅱ)氧化为Ni(Ⅲ)及其逆反应的速率常数依次约大2个、3个和3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B非晶合金 纳米颗粒 粉末微电极 甲醇 电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态Ni-S-Mn三元合金电极析氢行为 被引量:3
7
作者 单忠强 刘彦杰 +3 位作者 田建华 吴锋 周振芳 李军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66-1169,共4页
采用电沉积法在镍网上制备了电解水用非晶态N i-S-Mn合金电极,用电极的阴极极化曲线和电极的析氢反应动力学参数评价了电极的析氢电化学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该合金电极对氢的析出反应具有较高电催化活性,在200 mA电流时析氢过电位分别比... 采用电沉积法在镍网上制备了电解水用非晶态N i-S-Mn合金电极,用电极的阴极极化曲线和电极的析氢反应动力学参数评价了电极的析氢电化学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该合金电极对氢的析出反应具有较高电催化活性,在200 mA电流时析氢过电位分别比N i电极和N i-S电极降低了180和80 mV。采用小三角波电位扫描、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等测试技术,考察了N i-S-Mn合金电极表面粗糙度、表面形貌、镀层的组成及电极合金的结构等因素,并对Mn元素的作用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S-Mn电极 析氢电催化活性 水电解 非晶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水析氢的Ni-S非晶态合金电极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杜敏 魏绪钧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8-40,共3页
用电沉积法在含有硫代硫酸内的电镀液中制备Ni-S合金电极。该电极在5mol/LNaOH溶液,80℃作析氢反应的电极,实验结果表明,硫含量为29.4%的非晶态合金电极对氢的析出反应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在150mA/cm... 用电沉积法在含有硫代硫酸内的电镀液中制备Ni-S合金电极。该电极在5mol/LNaOH溶液,80℃作析氢反应的电极,实验结果表明,硫含量为29.4%的非晶态合金电极对氢的析出反应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在150mA/cm2的电流以密度下,析氢反应的超电压压约为82mV。它在连续或间歇电解条件下均具有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并用XRD及SEM研究了此合金电极在电解前后的组织结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 非晶 电极 电解 析出 电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基非晶贮氢电极合金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权 季世军 孙俊才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1-55,共5页
综述了Mg基贮氢电极合金最新的研究情况,总结了目前对提高Mg基合金综合性能所进行的探索,如理论研究中的Mg基非晶合金的电化学性能,容量衰退的原因与模型,实践研究中的复合改性、多元合金化方法等。认为改善镁基电极合金的容量和循环充... 综述了Mg基贮氢电极合金最新的研究情况,总结了目前对提高Mg基合金综合性能所进行的探索,如理论研究中的Mg基非晶合金的电化学性能,容量衰退的原因与模型,实践研究中的复合改性、多元合金化方法等。认为改善镁基电极合金的容量和循环充放电性能,必须走多元合金化的路线并继续深入研究有关的基础理论,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合金化:发展多元合金化的非晶态Mg-Ni型合金和非晶、纳米晶Mg2 Ni型合金以及球磨、烧结、溅射等多种制备工艺的复合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NI电池 负极材料 镁基非晶贮氢电极合金 电极 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态合金Co-B和Ni-B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被引量:2
10
作者 俞伶俐 高艺茏 +1 位作者 姚明超 唐博合金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24-326,共3页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Co-B和Ni-B合金。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Co-B和Ni-B是非晶态材料,并且是球形的小颗粒。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在6 mol/L KOH中,非晶态Co-B和Ni-B电极材料在扫描速率为5 m V/s时的比电容分别为...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Co-B和Ni-B合金。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Co-B和Ni-B是非晶态材料,并且是球形的小颗粒。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在6 mol/L KOH中,非晶态Co-B和Ni-B电极材料在扫描速率为5 m V/s时的比电容分别为302 F/g和523 F/g。非晶态Co-B和Ni-B是合适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尤其是Ni-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合金 Co-B Ni-B 电极材料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Ti-Al储氢电极合金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11
作者 印龙 王新华 李寿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4-199,共6页
采用真空感应悬浮熔炼法制备了Ti3Al合金,将合金粉碎后与Ni粉进行机械球磨,从而制得非晶态Ti-Al储氢电极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化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Ti-Al合金的微结构和电化学性能。XRD分析表明,未添加Ni... 采用真空感应悬浮熔炼法制备了Ti3Al合金,将合金粉碎后与Ni粉进行机械球磨,从而制得非晶态Ti-Al储氢电极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化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Ti-Al合金的微结构和电化学性能。XRD分析表明,未添加Ni粉球磨后,Ti3Al合金不发生非晶态转变,而添加Ni粉球磨后,Ti3Al合金由晶态转变为非晶态。电化学测试表明未添加Ni粉的Ti3Al合金最大放电容量仅为100.7mA·h·g-1;当添加Ni粉与合金进行球磨之后,随着Ni粉添加量的增加,合金最大放电容量先增加后减小;当Ni粉添加量为200wt%时,合金最大放电容量达到最大值476.7mA·h·g-1。对Ti3Al+200wt%Ni合金的进一步研究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其最大放电容量先增加后减小。总之,Ni促进了Ti-Al合金的非晶转变,改善了合金的电化学性能,Ni粉的添加量和球磨时间对合金的电化学性能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电极合金 非晶合金 TI-AL 微结构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在不同成分和显微组织的Mg-Ni合金电极中的扩散能力研究
12
作者 苏鹤祥 林建国 袁栋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278-2282,共5页
采用机械球磨的方法,制备了不同成分和显微组织的MgxNi(x=1%、1.5%、2%(原子分数))合金粉,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方法研究了Mg/Ni比对机械球磨过程中Mg-Ni合金粉末组织结构演变的影响。在不同的电位扫描速度下,对具有... 采用机械球磨的方法,制备了不同成分和显微组织的MgxNi(x=1%、1.5%、2%(原子分数))合金粉,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方法研究了Mg/Ni比对机械球磨过程中Mg-Ni合金粉末组织结构演变的影响。在不同的电位扫描速度下,对具有不同Mg/Ni比和显微组织结构的Mg-Ni合金电极循环伏安曲线进行了测量,并由此计算出了氢在这些电极中的扩散系数,分析了合金成分和显微组织对Mg-Ni合金电极中氢扩散能力的影响。其结果表明,降低Mg/Ni比,能提高Mg-Ni合金在球磨过程中非晶相的形成能力,Mg-Ni和Mg1.5Ni合金获得完全非晶相的球磨时间分别是120和160h。在由细小、分散并且完全非晶态的Mg-Ni合金颗粒制备的电极中,氢表现出较强的扩散能力,其扩散系数为1.98×10-8cm2/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合金 mg-ni非晶合金 循环伏安 氢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Fe-Ni非晶储氢电极材料的微结构和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0
13
作者 肖学章 陈长聘 +3 位作者 王新华 陈立新 王丽 高林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5-568,共4页
采用XRD、SEM、电化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机械球磨合成的Mg-Fe-Ni非晶储氢电极材料的微结构和电化学储氢性能.结果表明,镁含量和镍粉添加量对复合物的电化学性能有显著影响.对于(xMg+Fe)+200%(质量分数,余同)Ni(x=2、3)复合物,随Mg含量增... 采用XRD、SEM、电化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机械球磨合成的Mg-Fe-Ni非晶储氢电极材料的微结构和电化学储氢性能.结果表明,镁含量和镍粉添加量对复合物的电化学性能有显著影响.对于(xMg+Fe)+200%(质量分数,余同)Ni(x=2、3)复合物,随Mg含量增加,最大放电容量增大.当x=2、3时复合物的最大放电容量分别为391.9、480.8mA·h·g-1.无镍的(3Mg+Fe)复合物最大放电容量仅为23.8mA·h·g-1;对于(3Mg+Fe)+y%Ni(y=0、50、100、200),随着镍添加量的增加,球磨120h合成复合物的最大放电容量先增加后减小,并在y=100时达到最高值519.5mA·h·g-1.微结构分析表明,无镍的Mg-Fe复合物经120h球磨后仍为Mg和Fe两个单相混合组织,无新相产生,而加入镍粉有助于Mg-Fe非晶相的形成,Ni还起到良好的表面电催化作用,改善了非晶Mg-Fe-Ni复合物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电极材料 机械合金 非晶 电化学性能 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步法制备Mg-Ni系贮氢合金及其表面改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彭成红 罗堪昌 +2 位作者 曾美琴 张耀 朱敏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5期151-153,168,共4页
采用先在高温下烧结使元素充分扩散,然后再球磨的两步法制备了一系列的Mg Ni系贮氢合金Mg2Ni、Mg1.7 Al0.3Ni、Mg1.7Ti0.3Ni和Mg1.9Ti0.1Ni0.8Al0.2,研究了将Mg2Ni用Ti、Al部分替换Mg和化学镀对合金电极的影响,并对试样进行了XRD分析和... 采用先在高温下烧结使元素充分扩散,然后再球磨的两步法制备了一系列的Mg Ni系贮氢合金Mg2Ni、Mg1.7 Al0.3Ni、Mg1.7Ti0.3Ni和Mg1.9Ti0.1Ni0.8Al0.2,研究了将Mg2Ni用Ti、Al部分替换Mg和化学镀对合金电极的影响,并对试样进行了XRD分析和电化学性能测量。结果表明Mg1.7Al0.3Ni合金中形成一种新相,该相具有面心立方结构,晶格常数为0.604nm,Mg1.7Al0.3Ni的电化学容量较高,这应与这种新相的形成有关。这一结论对用两步法制备Mg Ni系贮氢合金有意义。该合金经次磷酸钠作还原剂的碱性化学镀镍后,电化学容量有非常明显的提高,但对循环稳定性的改善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材料 MH-NI电池 两步法 制备 mg-ni系贮氢合金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态Ni-P合金镀液和镀层的稳定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涂抚洲 蒋汉瀛 +2 位作者 陈文汨 陈磊 龚竹青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7-161,共5页
通过对电沉积非晶态NiP合金镀液组成和镀层性能的稳定性进行研究,了解到对镀层质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镀液的pH值,其次是[H3PO3];找出了稳定镀液组成和镀层质量的有效措施,即采用一定面积比例的DSA和Ni混合阳极,调... 通过对电沉积非晶态NiP合金镀液组成和镀层性能的稳定性进行研究,了解到对镀层质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镀液的pH值,其次是[H3PO3];找出了稳定镀液组成和镀层质量的有效措施,即采用一定面积比例的DSA和Ni混合阳极,调整好镀液的pH值,适当加入稳定剂和降低镀液的[Cl-],定时定量地添加H3P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 镀层 DSA电极 稳定性 镍-磷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磨Mg-Ni非晶形成的局部熔化-相互扩散-快速凝固机理
16
作者 蒙冕武 刘心宇 成钧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9-22,共4页
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仪等研究了Mg-Ni样品在球磨过程中的相结构、形貌、微区成分等变化规律,提出了球磨Mg-Ni非晶形成的局部熔化-相互扩散-快速凝固机理:样品在高于一定转速的球磨过程中发生局部熔化,... 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仪等研究了Mg-Ni样品在球磨过程中的相结构、形貌、微区成分等变化规律,提出了球磨Mg-Ni非晶形成的局部熔化-相互扩散-快速凝固机理:样品在高于一定转速的球磨过程中发生局部熔化,镍粉镶嵌入熔体中,在磨球的撞击作用下,熔体经快速凝固形成成分不均的晶体样品。再次被磨球碰撞时,样品产生局部熔化-相互扩散-快速凝固过程并在界面处形成非晶薄层,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非晶层的厚度不断增加、样品的微区成分逐渐趋于均匀,原子排列也从长程有序转变为短程有序甚至无序的非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磨 mg-ni合金 非晶形成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Ti-Cu-Ni基储氢合金的非晶化制备与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蒋威 陈立新 +4 位作者 郑小腾 葛红卫 刘飞烨 肖学章 雷永泉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31-734,共4页
采用先熔炼Ti2Cu再添加Ni粉进行复合球磨的工艺方法探索制备了Ti-Cu-Ni基非晶合金,并研究了Ni粉添加量和球磨时间对合金相结构与电化学储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i粉添加量和球磨时间对合金的相结构与电化学性能有显著影响。其中,晶态T... 采用先熔炼Ti2Cu再添加Ni粉进行复合球磨的工艺方法探索制备了Ti-Cu-Ni基非晶合金,并研究了Ni粉添加量和球磨时间对合金相结构与电化学储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i粉添加量和球磨时间对合金的相结构与电化学性能有显著影响。其中,晶态Ti2Cu熔铸合金的放电容量仅为3.7mAh/g;将其球磨120 h后的放电容量仍然只有14.4mAh/g;当添加Ni粉复合球磨120h形成非晶结构后,其放电容量得到明显提高,其中Ti2Cu+50%Ni复合物的最大放电容量为82mAh/g,Ti2Cu+100%Ni复合物的最大放电容量达到168mAh/g。同时,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合金的非晶化程度也增强,放电容量随之提高。研究发现,添加Ni粉进行复合球磨有助于Ti2Cu的非晶化转变,同时Ni还起到良好的电催化作用,改善了合金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氢化物电极 Ti2Cu基合金 非晶 电化学性能 球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Mg-Fe复合物的机械球磨制备及其电化学储氢特性 被引量:6
18
作者 肖学章 陈长聘 +4 位作者 王新华 陈立新 高林辉 王丽 杜树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6-120,共5页
研究了机械球磨制备的(2Mg+Fe)+x%N i(x=0,50,100,200)复合物的微结构和电化学储氢性能.结果表明,不加镍粉时,镁粉与铁粉混合物经120 h球磨后仍然为纯镁与纯铁两相组织,其电化学放电容量不到20 mA.h/g.而加入镍粉和提高球磨强度有助于Mg... 研究了机械球磨制备的(2Mg+Fe)+x%N i(x=0,50,100,200)复合物的微结构和电化学储氢性能.结果表明,不加镍粉时,镁粉与铁粉混合物经120 h球磨后仍然为纯镁与纯铁两相组织,其电化学放电容量不到20 mA.h/g.而加入镍粉和提高球磨强度有助于Mg-Fe非晶的形成,并使颗粒尺寸减小,添加镍粉越多,Mg-Fe非晶化程度越高,放电容量越大,而组合钢球混合球磨的粉末比等径钢球球磨的非晶化程度更高,颗粒也更加细小均匀.在x=100时,不同尺寸和等径钢球球磨120 h合成的Mg2Fe非晶复合物的最大放电容量分别达到542.0和455.3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基储氢电极 机械合金 非晶 电化学性能 球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元Mg_(0·9)Ti_(0·1)Ni_(0·9)X_(0·1)(X=Mn,Zn,Co,Fe)系列合金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美涵 张连中 +4 位作者 孙立贤 谭志诚 徐芬 袁华堂 张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673-1676,共4页
用机械合金化法合成了Mg0·9Ti0·1Ni0·9X0·1(X=Mn,Zn,Co,Fe)系列合金.X射线衍射(XRD)结构分析表明,用X部分替代Ni后,促进了Mg0·9Ti0·1Ni合金的非晶化过程.用Co和Fe部分替代Ni提高了合金的放电容量,但却降... 用机械合金化法合成了Mg0·9Ti0·1Ni0·9X0·1(X=Mn,Zn,Co,Fe)系列合金.X射线衍射(XRD)结构分析表明,用X部分替代Ni后,促进了Mg0·9Ti0·1Ni合金的非晶化过程.用Co和Fe部分替代Ni提高了合金的放电容量,但却降低了合金的循环稳定性.用Zn和Mn部分替代Ni提高了合金电极的循环寿命,尤其是Mg0·9Ti0·1Ni0·9Zn0·1合金电极经10个充放电循环后,其放电容量仍可达到313·8mA·h/g.对添加Co后的合金进行p-c-T测试发现,Mg0·9Ti0·1Ni0·9Co0·1合金的吸放氢容量明显比Mg0·9Ti0·1Ni合金高,这与电化学所测到的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基储氢合金 机械合金化法 非晶 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