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4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维加工图的AZ31与GW83镁合金热加工可成形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曾健 董帅 +3 位作者 王锋华 王甫霖 靳丽 董杰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7-184,共8页
为了研究传统商业牌号镁合金与稀土镁合金在热加工可成形性上的差异性,以传统商业牌号AZ31镁合金和高强韧GW83稀土镁合金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压缩温度300~450℃,应变速率为0.001~1 s^(-1)条件下开展了热压缩实验,得到了两种合金的真应力-... 为了研究传统商业牌号镁合金与稀土镁合金在热加工可成形性上的差异性,以传统商业牌号AZ31镁合金和高强韧GW83稀土镁合金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压缩温度300~450℃,应变速率为0.001~1 s^(-1)条件下开展了热压缩实验,得到了两种合金的真应力-真应变关系曲线,对比分析了两种合金的热压缩变形特性。基于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动态材料模型和Murty失稳判据,分别建立了两种合金的三维加工图,预测了相应的安全区间和失稳区间,对比了两种合金的热加工可成形性。最后,以两种合金为原料,采用3组不同的工艺参数分别开展了针对同一规格薄壁管的反挤压成形实验。结果表明:与AZ31相比,GW83合金的安全区间较窄,失稳区间较宽,可成形性较差。以AZ31为原料反挤压成形的薄壁管外形较好且组织为细小的再结晶晶粒;而GW83合金在反挤压过程中成形困难,各组已成形薄壁管的边缘均发生了碎裂且组织中含有大量孪晶。验证了基于三维加工图实现不同材料可成形性预测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 热加工 三维加工图 可成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镁合金在骨科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正明 左坤 +2 位作者 朱新科 岳浩 高正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7-442,共6页
因镁合金具有良好的弹性模量、可降解和促进骨修复等性能成为了骨科内植物材料的研究热点。目前,大多数生物镁合金因降解过快不能满足骨科需求,稀土镁合金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等性能,有望成为临床骨科内植物的重要材料。本文就稀土的生... 因镁合金具有良好的弹性模量、可降解和促进骨修复等性能成为了骨科内植物材料的研究热点。目前,大多数生物镁合金因降解过快不能满足骨科需求,稀土镁合金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等性能,有望成为临床骨科内植物的重要材料。本文就稀土的生理作用、对镁合金性能的影响,稀土镁合金体外生物相容性、动物体内生物相容性、对腱骨愈合的影响及临床骨科应用现状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合金 生物相容性 耐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对AZ31-0.5Ni镁合金组织与性能影响的研究
3
作者 罗宁 林贵强 +5 位作者 娄崟崟 何人桂 韩宝军 李小康 杨初斌 刘勇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76,共10页
目的 以AZ31-0.5Ni合金为基础,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稀土元素Sm,制备不同合金成分的镁合金,研究合金的组织与性能,以获得综合性能良好的可溶性镁合金,为开发低成本高强度的可溶性镁合金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电阻炉对铸态合金进行熔炼,对获得... 目的 以AZ31-0.5Ni合金为基础,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稀土元素Sm,制备不同合金成分的镁合金,研究合金的组织与性能,以获得综合性能良好的可溶性镁合金,为开发低成本高强度的可溶性镁合金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电阻炉对铸态合金进行熔炼,对获得的铸态合金进行热挤压以制备出挤压态合金。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分析手段对合金组织进行观察,并对合金的力学性能与腐蚀性能进行研究。结果 在铸态合金中,随Sm含量的增加,Mg17Al12含量减少,Al2Sm相不断增多,且Al11Sm3形态会发生一定改变。在挤压态合金中,Sm含量的增加能提高合金屈服强度,当Sm的质量分数为4%时,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270 MPa、180 MPa和13.7%。随Sm含量的增加,合金的腐蚀速率不是单调变化。Al2Sm、Mg17Al12、Al11Sm3与α-Mg基体之间的相对电势差分别约为390、300和200 mV,这可能是导致腐蚀速率变化的内在原因。结论 Sm可以改善AZ31-0.5Ni合金的屈服强度,本实验结果可为低成本高强度可溶性镁合金的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 微观组织 腐蚀速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等应变速率轧制混晶AZ31镁合金板材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断裂行为
4
作者 刘筱 许康 +5 位作者 朱必武 马丽莉 魏福安 刘文辉 徐从昌 李落星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6-82,共7页
通过中等应变速率轧制工艺制备了多尺度的混晶镁合金板材,并对该合金的组织、力学性能及断裂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轧制应变速率为1.5 s^(-1)时,组织为粗晶、细晶和孪晶的混合;当轧制应变速率为4.0 s^(-1)时,组织为粗晶、细晶、链... 通过中等应变速率轧制工艺制备了多尺度的混晶镁合金板材,并对该合金的组织、力学性能及断裂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轧制应变速率为1.5 s^(-1)时,组织为粗晶、细晶和孪晶的混合;当轧制应变速率为4.0 s^(-1)时,组织为粗晶、细晶、链条晶粒和孪晶的混合;当轧制应变速率为6.5 s^(-1)时,组织主要以粗晶和细晶为主。在温度为370℃,应变速率为4.0 s^(-1)下轧制后的板材的晶粒尺寸分布呈双峰特征,从而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265 MPa)和伸长率(19.5%),中等应变速率轧制后板材的裂纹归因于细晶区孔洞形核、长大和合并以及粗晶区孪晶诱导裂纹萌生和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31合金 中等应变速率轧制 双峰分布 混晶 断裂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电弧增材制造工艺研究
5
作者 钱俊 沈洪垚 +1 位作者 陈静霓 唐洁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3-81,共9页
镁合金的化学性质活泼,传统的成形工艺(如铸造、塑性变形等)难以获得满意的控形-控性效果。为此,该文系统研究了电弧增材镁合金的成形工艺、组织性能和改性方法,以实现镁合金复杂构件的一体化成形。实验结果表明:电弧增材制造工艺参数... 镁合金的化学性质活泼,传统的成形工艺(如铸造、塑性变形等)难以获得满意的控形-控性效果。为此,该文系统研究了电弧增材镁合金的成形工艺、组织性能和改性方法,以实现镁合金复杂构件的一体化成形。实验结果表明:电弧增材制造工艺参数对熔宽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送丝速度(wire feed speed)V_f、焊接速度(welding speed)V_(w)、焊接电压U,对余高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V_(w)、U、V_f,对接触角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U、V_(w)、V_f,其中V_(w)和V_f的交互作用对余高的影响明显。在确定上述工艺参数后,该研究制备了组织均匀、性能优良的AZ91D镁合金薄壁构件。与铸态镁合金相比,电弧增材镁合金的晶粒更小,β-Mg_(17)Al_(12)相的分布更均匀,以层片状的二次β-Mg_(17)Al_(12)析出相为主,力学性能和抗腐蚀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增材制造 合金 电化学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锻造温度对汽车用Mg-7Al-3Sn镁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赵训茶 卢秋霞 +1 位作者 刘洁 李研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34-139,共6页
为了研究锻造温度对汽车用镁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在锻造过程中砧座预热温度、锻造变形量等不变条件下,测试了不同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下Mg-7Al-3Sn镁合金试样的显微组织、耐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420℃始锻、300℃终锻的试... 为了研究锻造温度对汽车用镁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在锻造过程中砧座预热温度、锻造变形量等不变条件下,测试了不同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下Mg-7Al-3Sn镁合金试样的显微组织、耐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420℃始锻、300℃终锻的试样平均晶粒尺寸最大,耐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最差;在470℃始锻、340℃终锻的试样平均晶粒尺寸最小,耐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最佳。与420℃始锻、300℃终锻试样相比,470℃始锻、340℃终锻时试样的平均晶粒尺寸减小64.1%,腐蚀电位正移12.5%,抗拉强度提高23.7%,屈服强度提高23.1%。Mg-7Al-3Sn镁合金在470℃始锻、340℃终锻时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锻造温度 Mg-7Al-3Sn合金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送丝速度对镁合金激光–MIG复合焊接过程熔滴过渡行为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马超 刘云浩 +3 位作者 李鹏 夏佩云 赵艳秋 占小红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1-76,共6页
针对镁合金激光–MIG复合焊接稳定性提升需求,开展了复合激光焊接过程熔滴过渡行为实时监测试验,对比分析了激光–MIG复合焊接与传统MIG焊接过程的熔滴过渡行为,并研究了送丝速度对熔滴形态与过渡频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激光热源的... 针对镁合金激光–MIG复合焊接稳定性提升需求,开展了复合激光焊接过程熔滴过渡行为实时监测试验,对比分析了激光–MIG复合焊接与传统MIG焊接过程的熔滴过渡行为,并研究了送丝速度对熔滴形态与过渡频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激光热源的加入可以有效提升电弧焊接熔滴过渡稳定性,当电弧功率达到2400 W左右时,镁合金激光–MIG复合焊接过程中熔滴呈滴状过渡。送丝速度的改变对熔滴过渡形式无显著影响,但送丝速度的增大有助于压缩电弧,提升熔滴过渡的稳定性;此外,送丝速度过大极易导致熔滴尺寸过大、熔滴过渡频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MIG复合焊接 合金 熔滴过渡行为 图像处理 送丝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在冷金属过渡电弧增材制造成形过程中的数值模拟
8
作者 王天琪 靖雯 何俊杰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90,共8页
针对镁合金在冷金属过渡(CMT)电弧增材制造成形过程中熔池精度难于控制、结构件成形质量差等问题,建立了三维瞬态数值模型,研究了增材过程中的熔池流动及传热过程。引入周期性系数加入双椭圆热源中,得到了更加符合实际CMT焊接过程的热... 针对镁合金在冷金属过渡(CMT)电弧增材制造成形过程中熔池精度难于控制、结构件成形质量差等问题,建立了三维瞬态数值模型,研究了增材过程中的熔池流动及传热过程。引入周期性系数加入双椭圆热源中,得到了更加符合实际CMT焊接过程的热源模型,并利用连续表面力思想将其转化为体热源加载在相界面;预测了焊缝和熔池的形状和尺寸,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了同一焊接速度下不同焊接电流对焊缝成形的影响。结果表明:熔池内部主要受马兰戈尼力影响在熔池后方产生逆时针流动;将模拟结果与试验进行对比发现,焊接电流为129 A时熔宽误差约为1.13%,余高误差约为5.49%,熔深误差约为5.03%,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相同焊接速度下,随着焊接电流的增大,焊缝宽高比以及熔深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 冷金属过渡 熔池 焊缝成形 增材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调制振荡激光焊接及温度场仿真研究
9
作者 张明军 段维 +4 位作者 王锐 王海龙 郭靖 李河清 庞小兵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6-382,共7页
为了改善镁合金焊接过程中的热效率并减少焊缝表面成形缺陷,采用一种功率调制振荡激光焊接技术,对厚度为5 mm的AZ31B镁合金进行了对接焊接,分析了焊缝的表面成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等方面的结果,并对焊接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仿真分... 为了改善镁合金焊接过程中的热效率并减少焊缝表面成形缺陷,采用一种功率调制振荡激光焊接技术,对厚度为5 mm的AZ31B镁合金进行了对接焊接,分析了焊缝的表面成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等方面的结果,并对焊接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功率调制振荡激光焊接相比常规激光焊接能显著减少焊接缺陷,增加熔宽并提升能量耦合效率;焊缝中心晶粒细化,β强化相增多,力学性能提升,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达到母材的96.1%和58.7%;焊缝中心温度降低约500 K,热量分布更均匀,熔池温度梯度减小。此研究结果在提升镁合金接头性能、载运工具轻量化以及节能减排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合金 激光焊接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温度场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脉冲诱导下AZ31镁合金动态再结晶与β-Mg_(17)Al_(12)相低温溶解的协同机制影响
10
作者 高翔宇 严仁杰 +3 位作者 张涛 王艳艳 郭应龙 邹金超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2-68,共7页
目的探讨了电脉冲处理对轧制态AZ31镁合金显微组织演变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方法通过调控电流密度和频率,结合金相观察、XRD分析、力学性能测试及断口形貌表征,揭示了电脉冲处理诱导动态再结晶与β-Mg_(17)Al_(12)相低温溶解的协同作... 目的探讨了电脉冲处理对轧制态AZ31镁合金显微组织演变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方法通过调控电流密度和频率,结合金相观察、XRD分析、力学性能测试及断口形貌表征,揭示了电脉冲处理诱导动态再结晶与β-Mg_(17)Al_(12)相低温溶解的协同作用机理。结果脉冲电流的焦耳热效应和电子风力协同促进了晶粒的等轴细化,当电流密度为37.5 A/mm^(2)、频率为200 Hz时,晶粒尺寸由轧态的24.59μm细化至18.65μm,延伸率提升了133%,抗拉强度仅下降了7.2%。XRD分析结果表明,β相在250℃以下发生非热溶解。究其原因是电子风力驱动Al原子扩散;同时,脉冲电流诱导位错增殖形成的界面缺陷提供了更多的原子扩散通道,加速了β相的溶解。断口形貌从脆韧混合型向全韧性转变,韧窝密度与尺寸随再结晶程度的增加而显著优化。显微硬度测试结果显示,随着电流密度和频率的增大,硬度逐渐下降,该变化趋势与镁合金的再结晶程度和位错密度降低相关。结论电脉冲处理通过细化组织、溶解脆性相及降低位错密度,使AZ31镁合金的强塑性匹配性得到有效改善,为镁合金短流程精密成形技术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工艺优化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31合金 电脉冲处理 力学性能 组织演变 位错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次数对强流脉冲电子束表面改性AZ31B镁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陈军 尚振宇 +2 位作者 李伟 郝胜智 王轶农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27,共8页
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辐照AZ31B镁合金,研究了不同脉冲次数(3,5,7次)下合金的表面形貌、物相组成、晶粒尺寸、硬度和耐磨性能,并与未辐照合金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强流脉冲电子束辐照未改变合金的物相组成,但使得原晶界处分布的Mg17Al12第... 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辐照AZ31B镁合金,研究了不同脉冲次数(3,5,7次)下合金的表面形貌、物相组成、晶粒尺寸、硬度和耐磨性能,并与未辐照合金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强流脉冲电子束辐照未改变合金的物相组成,但使得原晶界处分布的Mg17Al12第二相粒子弥散分布;辐照后合金表面产生熔坑,表面粗糙度增大,随着脉冲次数的增加,熔坑的数量减少、尺寸增大,合金表面粗糙度降低;3次、5次脉冲辐照后合金表面无明显缺陷,而7次脉冲辐照后表面存在少量微裂纹;辐照后合金表面存在大量孪晶,晶粒尺寸明显减小,随着脉冲次数的增加,晶粒尺寸略微减小,7次脉冲辐照后的合金中存在大尺寸晶粒和孪晶,晶粒尺寸分布不均匀;随着脉冲次数的增加,合金表面平均硬度升高,7次脉冲辐照后的平均硬度与未辐照合金相比提高约29%,但硬度均匀性较差;与未辐照合金相比,3次、5次脉冲辐照后的磨损体积较小,而7次脉冲辐照后的磨损体积较大,5次脉冲辐照后的磨损体积最小,合金的耐磨性能最好。5次脉冲辐照后合金的综合性能最好,与未辐照合金相比,其平均晶粒尺寸减小约32%,平均硬度提高约23%,磨损体积减少约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脉冲电子束 脉冲次数 AZ31B合金 熔坑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准原位AZ31镁合金双轴动态压缩变形行为
12
作者 周乐 何振宇 +2 位作者 闫瑞华 王志 毛萍莉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2,共8页
【目的】镁合金具有质量轻、比强度和比刚度高且易回收的优点。汽车、飞行器前端及汽车侧面、尾部的镁合金零部件由于受到较高应变速率的冲击载荷作用,导致其在极短时间内失效,对设备的安全性能造成威胁,产生不可预料的后果。因此,对基... 【目的】镁合金具有质量轻、比强度和比刚度高且易回收的优点。汽车、飞行器前端及汽车侧面、尾部的镁合金零部件由于受到较高应变速率的冲击载荷作用,导致其在极短时间内失效,对设备的安全性能造成威胁,产生不可预料的后果。因此,对基于准原位镁合金在高应变速率动态压缩下的变形行为及其变形机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为了分析AZ31镁合金受到动态冲击载荷作用时的动态力学性能,以挤压态AZ31镁合金为研究对象,基于准原位方法,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装置研究了挤压剪切态AZ31镁合金在双轴动态压缩条件下的变形行为,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试样变形前后的微观组织进行表征。【结果】双轴动态压缩实验结果表明:AZ31镁合金在塑性变形过程中,沿着挤压径向压缩,大量拉伸孪晶被激活;当反向加载后,发生了退孪生现象并伴随少量拉伸孪晶被激活。深入分析不同的退孪生行为,发现SF值较高是发生退孪生行为的主要原因。采用滑移迹线法确定被激活的滑移系统并与退孪生行为相结合,用于判断滑移对退孪生的促进作用。当垂直于晶体c轴方向压缩时,拉伸孪晶容易被激活且孪晶与母晶粒夹角为86.3°,孪晶c轴接近平行于压缩方向;当改变压缩方向时,压缩方向垂直于孪晶c轴方向,即改变加载方向后,孪晶会发生退孪生行为。随着累积应变的积累,LAGBs峰值会持续升高。整个变形过程伴随滑移存在,说明LAGBs的产生是由滑移造成的,且滑移对塑性变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AZ31镁合金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先被激活的孪晶随着压缩方向的改变发生退孪生现象;改变加载方向,变形过程均有滑移被激活,孪生与退孪生过程均伴随滑移的发生;AZ31镁合金在不同方向的动态压缩变形行为主要由滑移及孪生的共同作用导致。【结论】本文对AZ31镁合金微观组织的变形行为进行研究,为其广泛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31合金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 滑移 孪生 退孪生 施密特因子(SF) 晶界取向差 孪晶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疏水涂层在镁合金防腐蚀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黄秀玲 王付 +1 位作者 张凡 陶泽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1-438,共28页
镁合金因其优良的性能在工业和生物医用等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镁合金在空气与潮湿环境中极易被腐蚀,限制了其广泛应用。通过在镁合金基体表面构建纳米粗糙结构,并使用低表面能物质修饰,以形成超疏水涂层,可有效防止其在空... 镁合金因其优良的性能在工业和生物医用等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镁合金在空气与潮湿环境中极易被腐蚀,限制了其广泛应用。通过在镁合金基体表面构建纳米粗糙结构,并使用低表面能物质修饰,以形成超疏水涂层,可有效防止其在空气与潮湿环境中被腐蚀。本文首先对固体表面润湿性理论进行简要介绍,随后综述近年来镁合金表面超疏水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蚀刻法、水热法、微弧氧化法、电沉积法、浸渍法等,分析各方法通过不同的实验条件所获得的超疏水涂层结构和性能的差异,并介绍了超疏水涂层的发展趋势。最后指出目前超疏水涂层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镁合金表面超疏水涂层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 涂层 合金 防腐蚀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温热处理对Mg-x Zn-0.3La-0.3Si镁合金组织的影响
14
作者 黄晓锋 贺光亮 +3 位作者 陈宣宇 张鑫涛 陶伟 何丹丹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共8页
采用等温热处理法对Mg-9Zn-0.3La-0.3Si合金进行不同时间与不同温度的热处理,研究了保温温度与保温时间对Mg-9Zn-0.3La-0.3Si合金非枝晶组织演变的影响,并分析非枝晶颗粒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等温热处理可以将Mg-9Zn-0.3La-0.3Si合金铸... 采用等温热处理法对Mg-9Zn-0.3La-0.3Si合金进行不同时间与不同温度的热处理,研究了保温温度与保温时间对Mg-9Zn-0.3La-0.3Si合金非枝晶组织演变的影响,并分析非枝晶颗粒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等温热处理可以将Mg-9Zn-0.3La-0.3Si合金铸态枝晶组织转变为球状的非枝晶颗粒组织.合金在585℃保温30 min时获得的非枝晶组织最为理想,其固相率、形状因子和颗粒平均尺寸分别为74%、1.32及63.59μm.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或保温温度的增加,非枝晶颗粒平均尺寸和形状因子先减小后增大,非枝晶组织的固相率持续降低.非枝晶组织演变主要分为初始粗化、枝晶熔断和晶粒球化、颗粒合并及熟化3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Zn-La-Si合金 半固态 等温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Zn系耐热镁合金抗蠕变性能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刘满平 李好好 +3 位作者 崔壮 徐世伟 曾迎 宗周颖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46-1868,共23页
当温度高于120℃时,镁合金的抗蠕变性能降低,耐热性能差,这限制了镁合金的广泛应用。为了扩大其应用范围,有必要提高其抗高温蠕变性能。本文从合金化方法、热处理工艺和变形工艺三个方面综述了Mg-Zn系耐热镁合金抗蠕变性能的研究进展。... 当温度高于120℃时,镁合金的抗蠕变性能降低,耐热性能差,这限制了镁合金的广泛应用。为了扩大其应用范围,有必要提高其抗高温蠕变性能。本文从合金化方法、热处理工艺和变形工艺三个方面综述了Mg-Zn系耐热镁合金抗蠕变性能的研究进展。采用合金化方法,包括添加稀土元素、碱土元素、其他非稀土元素和混合添加稀土及非稀土元素,形成高热稳定性或半连续网络的析出相,钉扎晶界、阻止高温孪生;热处理产生的高密度片层有效防止蠕变变形;塑性变形虽会细化晶粒,促进晶界滑动,但含稀土元素的Mg-Zn合金变形后,合金产生晶界偏聚,界面能降低,晶界热稳定性提高,高温蠕变后细晶甚至纳米晶粒可保持不变,抗蠕变性能显著提高。最后对Mg-Zn系耐热镁合金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Zn系合金 耐热性 抗蠕变性能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103Z镁锂合金激光焊接组织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成成 王善林 +3 位作者 谭观华 陈玉华 宋石平 张体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73-1483,共11页
LA103Z镁锂合金是一种新型超轻合金材料,在国防军工及民用方面应用广泛。本文研究了国产双相Mg-Li合金LA103Z不同热输入时激光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并对其组织演变和强化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焊缝中心晶粒明显细化,α-Mg相... LA103Z镁锂合金是一种新型超轻合金材料,在国防军工及民用方面应用广泛。本文研究了国产双相Mg-Li合金LA103Z不同热输入时激光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并对其组织演变和强化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焊缝中心晶粒明显细化,α-Mg相发生溶解,并逐渐由小颗粒长成为针状,产生弥散固溶强化效果:β-Li相发生明显动态再结晶,呈等轴晶并细化,优先生长,阻碍了α-Mg相的长大;热输入大的区域,析出相多,LiAl相发生熔化并转化成大量纳米级Li2MgAl相,热输入继续增加,纳米级Li2MgAl相能够重新聚集生成LiAl相。同时,β-Li相主导的应变被α-Mg相与β-Li相均匀分配,等轴α/β界面具有更高的强度和韧性;接头的强塑性同步提高,极限抗拉强度达到258 MPa,最大伸长率达到57.8%,激光焊接适用于双相Mg-Li合金的焊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 激光焊接 固溶强化 析出相 应变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K61镁合金热轧薄板孪生变形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智昊 陈帅峰 +1 位作者 马聪 陈明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9-209,共11页
结合EBSD实验得到的取向与微观组织和有限元-晶体塑性结合宏微观模拟,探讨分析了轧制变形过程中孪生机制演变,分析了孪晶的启动对板材取向的改变作用以及Schmid因子随着板材轧制变化规律和相关变体的取向改变。通过对初始板材以及轧制前... 结合EBSD实验得到的取向与微观组织和有限元-晶体塑性结合宏微观模拟,探讨分析了轧制变形过程中孪生机制演变,分析了孪晶的启动对板材取向的改变作用以及Schmid因子随着板材轧制变化规律和相关变体的取向改变。通过对初始板材以及轧制前3道次板材的取向图、微观织构极图、Schmid因子分布图和晶粒取向差角分布图进行分析。在同步热轧前3道次,孪生在板材变形过程中对微观组织演化影响较大,孪晶启动使板材晶粒明显细化,晶粒取向发生择优变化。研究结果发现,随着轧制进行,基面Schmid因子值呈下降趋势,孪生启动比例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 薄板材 热轧 孪晶 机制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摩擦焊在镁合金焊接中的应用与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鹏 吴璇 +2 位作者 张喆 钱志杰 高吉成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5-164,共10页
近年来,镁合金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轨道交通等领域的需求日益增长,焊接是保障镁合金工业化应用的重要技术手段。搅拌摩擦焊(FSW)因其绿色环保、焊接效率高、接头性能好等优势在镁合金焊接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本文从工艺参数与性能... 近年来,镁合金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轨道交通等领域的需求日益增长,焊接是保障镁合金工业化应用的重要技术手段。搅拌摩擦焊(FSW)因其绿色环保、焊接效率高、接头性能好等优势在镁合金焊接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本文从工艺参数与性能、镁合金FSW辅助技术与异种镁合金FSW研究等对国内外镁合金FSW进行了归纳,并对镁合金FSW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 搅拌摩擦焊 研究现状 异种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表面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制备及防腐应用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筱月 王璐瑶 +1 位作者 马晓慧 王燕华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1-71,共11页
镁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电磁屏蔽性能优异、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金属结构材料,然而耐腐蚀性差是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因素。近年来,为了解决镁合金在应用环境中腐蚀严重的问题,新兴材料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e... 镁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电磁屏蔽性能优异、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金属结构材料,然而耐腐蚀性差是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因素。近年来,为了解决镁合金在应用环境中腐蚀严重的问题,新兴材料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s)被逐步应用到镁合金表面。MOFs由金属中心及有机配体组成,具有比表面积大、活性位点丰富、结构组成可控、易于功能化等特点,是一种性能优越的新型防腐材料。综述了2020年以来镁合金表面MOFs材料的制备方法及防腐应用。首先根据不同的制备方式,将MOFs在镁合金上的合成分为粉体制备和原位合成,综述了沉积法、溶剂热法、电化学法等常见合成手段;其次从缓蚀剂、保护涂层、填料和纳米容器4个方面介绍了MOFs在镁合金上的防腐应用,探讨了不同功能MOFs在镁合金表面的防腐蚀效果,与传统防腐材料相比,MOFs新型材料具有pH响应、可设计性强等特点,进一步扩展了其应用场景;最后总结了MOFs作为防腐材料时异相制备困难、涂层较薄等不足之处,对其在镁合金表面防腐应用做了进一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 金属有机框架 防腐材料 涂层 填料 纳米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音频脉冲能量对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薛林 吴朝峰 +5 位作者 祝海涛 杨琳 梁永梅 彭珍珍 刘英 汪殿龙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105,160,共11页
目的研究超音频脉冲能量对AZ31B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成膜过程、微观结构与形貌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其成膜机理。方法通过改变超音频脉冲频率(50、100、150 kHz)调节脉冲能量,在硅酸盐体系中对AZ31B镁合金基体表面进行微弧氧化,采... 目的研究超音频脉冲能量对AZ31B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成膜过程、微观结构与形貌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其成膜机理。方法通过改变超音频脉冲频率(50、100、150 kHz)调节脉冲能量,在硅酸盐体系中对AZ31B镁合金基体表面进行微弧氧化,采用激光共聚焦、SEM/EDS、XRD等对膜层表面形貌、元素组成及物相进行分析,通过电化学测试表征膜层耐腐蚀性能。结果在硅酸盐体系中制备的微弧氧化膜层物相组成主要是MgO和Mg_(2)SiO_(4)。随着超音频脉冲频率提高,脉冲能量降低,微弧氧化起弧时间延长,膜层微孔尺寸减小,膜层表面均匀性提高。与基体相比,在超音频脉冲条件下制备的微弧氧化膜层,自腐蚀电位提高了1.5 V,膜层自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3~4个数量级。结论超音频电压脉冲会显著影响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微观结构,提高膜层均匀性。脉冲频率增加即脉冲能量降低,将降低微弧氧化过程中电弧的尺寸,增加电弧数量,进而降低膜层表面微孔尺寸,同时,降低表面疏松层厚度,提高致密层厚度,有利于提高膜层的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频脉冲能量 微弧氧化 合金 微观结构 耐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